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68张)课件
解析:随着水进入半透膜袋,半透膜袋两侧的浓度差缩小,蔗糖溶液的吸水 能力下降,另外,不断高出的液柱也会进一步阻止水进入半透膜袋,因此, 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与清水液面形成一定高度差,A正确;若将图甲蔗糖溶 液换为0.3 g/mL淀粉溶液,由于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蔗糖,因此单 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数目减少,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减小,因此玻璃管液面 与清水液面的高度差变小,B正确;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植 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从图乙信息可知, 该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 min内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点后开始吸 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答案:D
解析: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半透膜两侧的溶 液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A正确;图乙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 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考虑到漏斗内 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的浓度仍小于b,B错误;图丙中③ 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组成原生质层,C正确;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 壁,就相当于动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D正确。
(2)细胞吸水时,细胞吸水速率>失水速率,水分子流向细胞内多于细胞外。 (3)细胞失水时,细胞吸水速率<失水速率,水分子流向细胞外多于细胞内。
1.(生命观念)原生质层≠原生质体 (1)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2)原生质体:指去除了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 2.(生命观念)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1)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2)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决定对不 同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
第二单元第三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2)溶液的浓度大小判断:Δh 不变时,S1、S2 浓度的 大小关系为:S1>S2(填“>”或“<”)(S1、S2 中溶质不能通过 半透膜),原因是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水分由 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液面高度变化分析:在图乙所示的 U 形玻璃管内, 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 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左管液面上升, 右管液面下降。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理解细 胞内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不同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 方式与特点;模型与建立;建立渗透 作用的实验模型。 3.科学探究——设计实验与结果分析:
设计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分析植物细 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4.社会责任——根据渗透作用和物质运 输的原理指导灌溉和施肥。
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诊断辨析]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 浓度。(×) 提示: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 浓度,而不是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 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提示: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达 到了平衡。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2)溶液的浓度大小判断:Δh 不变时,S1、S2 浓度的 大小关系为:S1>S2(填“>”或“<”)(S1、S2 中溶质不能通过 半透膜),原因是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水分由 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液面高度变化分析:在图乙所示的 U 形玻璃管内, 左右管内分别装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麦芽糖溶液。 初始时两管中液面相平,假设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一段时间后,两管中液面的变化为:左管液面上升, 右管液面下降。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届高 考总复 习生物 课件(共 88张PPT)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理解细 胞内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不同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 方式与特点;模型与建立;建立渗透 作用的实验模型。 3.科学探究——设计实验与结果分析:
设计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分析植物细 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4.社会责任——根据渗透作用和物质运 输的原理指导灌溉和施肥。
4.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诊断辨析]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 浓度。(×) 提示: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 浓度,而不是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 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提示: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达 到了平衡。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新高考总复习生物(福建)PPT
细 胞 的 物 质 输入和 输出课 件新高 考总复 习生物 (福建 )PPT【 PPT实 用课件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细 胞 的 物 质 输入和 输出课 件新高 考总复 习生物 (福建 )PPT【 PPT实 用课件 】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9
解析:选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A 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 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 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B 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 子等,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 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 苗”现象,D 正确。
下一页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9
2.两种方法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与 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断: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 水。
[2018·天津卷,T3A]( × ) (2)在不染色的条件下,最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2018·海南卷,T5B 改编]( × )
细 胞 的 物 质 输入和 输出课 件新高 考总复 习生物 (福建 )PPT【 PPT实 用课件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细 胞 的 物 质 输入和 输出课 件新高 考总复 习生物 (福建 )PPT【 PPT实 用课件 】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①帮助0蔗.3下g糖·,溶m进液L-1行了一X 系列的无创变化新验质复壁,分原实离验
②步骤0蔗.5和g糖·现溶m象液L-1如质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mol·mL-1 KNO3 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复原
④ 1mol·mL-1 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Z
细胞大小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大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 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图表解读:判断跨膜运输方式:
运 输 速 率
运 输 速 率
0 物质浓度 0 物质浓度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 输 速 率
0 O2浓度 自由扩散或 协助扩散
图表解读:判断跨膜运输方式:
运 输 速 率
0 O2浓度 主动运输
细 胞 内 液 浓 细胞外溶液浓度 度
0
时间
主动运输
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和复原)
选材: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溶液:
0.3g/mL的蔗糖溶夜
结果(现象): 和清水
高三生物 第一轮复习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重点知识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胞吞胞吐的比较 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跨膜运输中分子穿膜层数专题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图例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细胞间物质交换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间质交换、细胞间信号传递等。
细胞间质交换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或细胞间隙进行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细胞间信号传递是指细胞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或接受信号分子来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01
02
03
04
细胞内的物质交流是指细胞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之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目 录
CONTENCT
细胞的物质输入 细胞的物质输出 细胞的物质交换与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01
细胞的物质输入
主动运输
01
需要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如钠离子、钙离子等。
被动运输
02
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自由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如水分子、氧气等;协助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实例
02
细胞的物质输出
01
02
03
04
物质合成
分泌物转运
分泌物释放
分泌物调节
分泌过程
分泌物通过特定的方式,如胞吐或胞裂,被释放到细胞外。
分泌物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作用,从细胞内部被运输到细胞外。
细胞内的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生物合成过程后,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分泌物。
分泌物的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0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允许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细胞进行物质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基础。
细胞膜通透性的调控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来实现。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可以控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间质交换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或细胞间隙进行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
细胞间信号传递是指细胞通过释放信号分子或接受信号分子来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01
02
03
04
细胞内的物质交流是指细胞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之间的物质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目 录
CONTENCT
细胞的物质输入 细胞的物质输出 细胞的物质交换与交流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01
细胞的物质输入
主动运输
01
需要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如钠离子、钙离子等。
被动运输
02
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自由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如水分子、氧气等;协助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实例
02
细胞的物质输出
01
02
03
04
物质合成
分泌物转运
分泌物释放
分泌物调节
分泌过程
分泌物通过特定的方式,如胞吐或胞裂,被释放到细胞外。
分泌物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作用,从细胞内部被运输到细胞外。
细胞内的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生物合成过程后,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分泌物。
分泌物的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0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调控
细胞膜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允许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细胞进行物质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基础。
细胞膜通透性的调控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来实现。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可以控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细胞内浓度,细胞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
2、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 差值较大 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2010年高考上海)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 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 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 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 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 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3、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1)概念63页: 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 2)原理: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细胞液浓度与细胞外液浓度有浓度差 3)能发生的植物细胞: 活的、有细胞壁细胞成熟的植 物细胞(最好细胞液有颜色)
4)实验用具: 显微镜 5)实验材料、试剂: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0.3g/ml的蔗糖 6)质壁分离实验过程: 前后自身对照
如:Na+ 、K+、Ca2+、Mg2+ 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 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4、大分子的跨膜运输的特点:
运输形式 运输方向 有无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胞吞和胞吐 与浓度无关 不需要(借助细胞膜和囊泡)
需要
5、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的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D
变式训练
(2011年苏北)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
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
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A
)
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对点训练 (2010·长沙模拟)将新鲜的苔藓植物 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含量为 30% 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 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7)其它物质: 0.5g/ml的蔗糖、甘油、尿素、KNO3、 8)实验拓展: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小结
1、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胞就会像红细胞一样会持续吸 水直到涨破细胞膜。 2、质壁分离的“质”、“壁”分别指? 原生质层、细胞壁
3、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什么?
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膜结构内
外的不对称性。
3.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
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有密切联系。
4.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数的蛋白质 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考点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小分子 物质 三、物质进出 细胞的方式 大分子 物质
> 细胞内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_____ < 细胞内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_____
失 水 ___ 吸 水 ___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复原
根细胞为何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给植物施肥过多为何会引起“烧苗”
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 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 生质壁分离现象。
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 运动 以________________ 。
流动性 。 4.在结构上表现为__________ 选择透过性。 5.在功能上表现为__________
6. 细 胞 膜 上 的 外 表 面 有 糖 类 与 蛋 白 质 结 合 形 成 的 糖蛋白 和糖类与脂类结合的__________ 糖脂 __________ 。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消耗能量。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 乙醇、苯
2、协助扩散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需要能量。 如:葡萄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B
A.①无色 ②绿色 C.①红色 ②无色
B.①红色 ②绿色 D.①红色 ②红色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基础梳理
磷脂 蛋白质 组成的。 1.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____________
3.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的 __________ ;有 表面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先质壁分
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
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2010年高考上海卷)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 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 误的是( )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a.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 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b.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 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 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渗透作用
1 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
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 条件: 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水分子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含量低的一侧 3方向: 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
渗透 作用吸水和失水 细胞通过______
1、细胞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 < 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吸水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结构模型
流动性 细胞膜特点 选择透过性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二、流动相嵌模型主要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 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 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