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如何养殖大全规范ppt课件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要点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要点
大黄鱼的池塘养殖比网箱养殖成本低、易管理,而且池塘养殖的大黄鱼体色更接近于自然的大黄鱼。
开展池塘养殖大黄鱼有以下几个要点。
(1)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0~3.0米。
(2)池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5毫升/升以上,ph要求在8.0~8.5之间。
(3)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4)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
一般选择60~90克/尾的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的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
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
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5)日常管理为投饵、水质控制、巡塘及病、敌害防治。
①日投饵量从按鱼体重的10%降至7%。
高温期,严格控制投饵量。
②水质控制,尽量做到每天换水,换水量控制在20%~50%;高温期可以考虑每天换水2次,换水时间应放在晚上与上午进行。
- 1 -。
大黄鱼PPT
阶段 成活率%
仔鱼期 87.3
稚鱼期 63.7
幼鱼期了离别的日子,在此刻请 接受我最虔诚的祝福,愿老师们工作顺利、 万事如意、事事顺心!愿所有的毕业生早 日找到好工作,再创新峰!加油!
三、实验结果
1、孵化率 、 本次育苗共获受精卵2kg(80万粒/kg)计160万 粒。 孵出的鱼苗总数约为135万,孵化率大约84.4%。
三、实验结果
2、成活率 、 至10月29日在仔鱼经过25d培养后以接近幼鱼期(幼鱼苗 龄约为30d)重新计数为88.32万尾,与刚孵出的135万 尾仔鱼比较,成活率为65.4%。 大黄鱼仔、 幼鱼培育成活率参考表: 大黄鱼仔、稚 幼鱼培育成活率参考表:
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
指导老师:李进寿 学生:李燕 班级:08生物技术班
目录
一、大黄鱼的概述 二、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简介 三、实验结果 四、结束语
一、大黄鱼的概述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属鲈形目、 石首鱼科、黄鱼属, 俗称“黄瓜鱼”、“黄 花鱼”等。 在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南海 海域均有分布。 大黄鱼由北到南可以分为岱衢族、闽粤族与 卤州族等三个族群,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在闽 粤族大黄鱼族群中最有代表性。
二、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简介
1、亲鱼的挑选 2、亲鱼的人工催产 3、受精卵的孵化 4、苗种的培育
培育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1、洗卵:集卵后,将收集到的卵用5-10ppm 的漂白精清洗2-3min后,再用灭菌海水漂洗 3min以去除卵子表面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2、饵料系列:在仔鱼开口阶段特别要注意开 口饵料关,要保证仔鱼一开口就有饵料吃。 3、日常管理:苗种培育阶段要做好育苗日常 管理,记录好理化条件变化情况,适时的换 水、吸污等。
大黄鱼PPT
●大黄鱼的生活习惯
大黄鱼在黎明、黄昏或大潮的时候喜欢上浮,白天或小潮的时 候喜欢下沉。
●大黄鱼爱吃什么?
成年的大黄鱼最爱吃各种小型鱼类和甲壳动物,例如虾、蟹、 虾虎等等。小时候的大黄鱼喜欢吃磷虾等小型浮游动物。
大黄鱼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无节制的捕捞
●自然生态的破坏
由于大黄鱼味道鲜 美,所以人类无限度地 捕捞。随着捕捞量的逐 渐加大,使得野生大黄 鱼一度没有了踪迹…… 目前,高龄大黄鱼几乎 已经灭绝。
什么是大黄鱼?
大黄鱼,硬骨鱼纲,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名黄鱼 、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 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是传统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也 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大黄鱼的日常生活揭秘
●大黄鱼住在哪儿?
大黄鱼是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它喜欢住在80米以内的沿 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大黄鱼养殖
1.3.5 养殖方案本建设项目根据舟山嵊泗县海洋环境的特点,在陆地进行鱼卵孵化和鱼苗培养,在近岸深水养到0.5kg左右,再转到外海温暖海域过冬并继续养殖一年长到1.5kg斤,创建人工的原生态大黄鱼的最佳养殖生态产业链,提出陆海联动的舟山大黄鱼养殖方案。
大黄鱼的生存水温为8~32℃,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5℃,平均每月大黄鱼可增重50克。
低于17℃时摄食量开始减少,低于15℃时摄食量降至正常量的50%~55%,低于11.5℃时摄食量降至正常量的10%~12%;水温升高到28℃时摄食量减少到正常量的60%~70%,水温升到30℃时,摄食量减少到正常量的20%~30%,短时间能耐受水温32℃。
本项目选定的两处养殖海域面积广阔,平潮的水深分别为55米和63米,潮差5米左右,海底平坦,水质清新,海水的溶解氧和饱和度等指标完全适合大黄鱼生长需要。
两处养殖海域最大的环境区别是内海和外海海域冬天的底层水温不同。
内海养殖海域由于地处深潭,周边海水深度均只有20~30米,因海流的原因各层海水水体交换频繁,各层水温相差不大,冬天的时候各层水温均低于8℃,不适合大黄鱼生存。
图1.3-2 水层温度分布区域划分图如上图1.3-2所示为外海各水层温度随季节变化曲线,可见全年都有适合大黄鱼生长的水层和水温环境。
在2月中旬,舟山大部分海域的表层水温在8℃以下,但外海由于台湾暖流的加热效应,水深20m以下水层温度高于11℃,适宜大黄鱼的生存。
因而可利用该海域全年各水层的水温变化规律,通过智能养殖渔场的沉浮控制功能,自主切换半潜/全潜养殖模式,调节渔场的海水深度,获得最适宜大黄鱼快速生长的水体温度的养殖环境。
如图1.3.3所示,每年均可获得7个月的大黄鱼最佳快速生长期,其余时间是大黄鱼的转移、生长和捕捞期。
图1.3-3 大黄鱼养殖规划分布图根据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条件,进行养殖流程规划。
3月份中旬开始,表层水温开始回暖,鱼苗投放近海渔场,渔场处于半潜养殖模式。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
饲料营养与生长关系
蛋白质
脂肪
蛋白质是促进大黄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 合理配比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素的比重,有 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适量的脂肪能够提供能量,同时对大黄鱼 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与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大黄鱼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合理利用碳水化合物可降低养殖成本。
02 大黄鱼养殖的环境需求
水质要求
溶解氧
01
大黄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
上,以确保鱼体健康生长。
pH值
02
养殖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5-8.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
影响大黄鱼的生长和生存。
氨氮和硫化物
03
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含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避免对鱼体
造成毒害。Leabharlann ABCD合理投放饲料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增强鱼的免疫力。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口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药物使用规范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鱼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的药物。
控制用药量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鱼体重量,准确计算用药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保障食品安全
大黄鱼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 费者的健康权益。
环境效益分析
生态保护
大黄鱼养殖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利用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质监测与调控,防止水体 污染,保证水质的健康与稳定。
废弃物处理
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养殖大黄鱼
养殖大黄鱼简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又称金线鱼、黄花鱼,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它是一种温带近海鱼类,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域,水温保持在18-26℃之间最为适宜。
大黄鱼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色金黄,故得名大黄鱼。
养殖环境需求水质要求大黄鱼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的控制。
水质对大黄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养殖大黄鱼的水质要求如下:1.温度:水温保持在18-26℃之间,最适宜的水温为22-24℃。
2.盐度:养殖大黄鱼的水质盐度要求适中,最好控制在25-30ppt。
3.PH值:理想的PH值范围为7.5-8.5。
养殖设施养殖大黄鱼需要准备相应的养殖设施,包括养殖池或者养殖箱等。
1.养殖池:大黄鱼适合在宽敞的养殖池中养殖,养殖池的尺寸可以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但深度要保持在2-3米之间,以便鱼类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2.水泵和过滤系统: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需要配置相应的水泵和过滤系统,定期清理过滤器,确保水质良好。
3.通风设施:大黄鱼对氧气需求较高,养殖池内需要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养殖管理要点饲料管理大黄鱼是食肉鱼类,它的饲料主要以活体饵料为主,如小鱼、虾苗等。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调配饵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
1.饵料种类:可以选择对大黄鱼有益的饵料,如鱼粉、虾粉等。
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调整。
2.饵料喂养:根据鱼类的食欲情况,合理喂养饵料。
切忌过量喂养,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疾病防控养殖大黄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控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和预防措施:1.眼球凸出病:鱼眼凸出、红肿,需尽早进行救治,可使用目前常见的眼部护理药物进行治疗。
2.体表黏液病:鱼体出现黏液分泌增多,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使用甲醛、盐酸等药物进行浴液治疗。
3.寄生虫病: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鳃膜虫病、鱼体寄生虫病等。
对于已感染的鱼类,可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简介大黄鱼(scientific name: Pseudosciaena crocea),又称黄鳍鱼、黄花鱼,是一种受欢迎的经济鱼类。
大黄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备受市场青睐。
本文将介绍大黄鱼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技巧。
养殖环境要求大黄鱼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大黄鱼的养殖环境要求:水质要求大黄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水质PH值在7.8-8.4之间,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
此外,水质应适度澄清,避免过度浑浊。
养殖池养殖池的选址应选择水流较为缓慢的地方,以避免高强度水流对鱼苗的伤害。
而且,养殖池的深度应该适当,一般在1.5-2.5米为宜。
养殖密度大黄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1500尾。
但是,密度过高会影响水质质量,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
养殖方法大黄鱼的养殖主要分为孵化、育苗和养殖三个阶段。
下面是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孵化大黄鱼的孵化一般选择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首先,采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优质雄性和雌性大黄鱼作为育种鱼。
然后,在适当的水质条件下,将雄性鱼和雌性鱼分别置于两个孵化箱中,利用手工或工具采集受精卵。
接下来,将受精卵存放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通常在24-36小时后受精卵会孵化成仔鱼。
育苗仔鱼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育苗。
首先,将仔鱼转移到育苗池中,水温保持在25-28摄氏度,水质保持清洁。
其次,给予适量的鱼类专用饲料,每天分2-3次喂食,注意定时定量。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观察仔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养殖当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大黄鱼的正式养殖。
首先,将大黄鱼转移到成鱼池中,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
其次,给予适量的饲料,注意营养平衡,按时投喂。
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排除池中的废料和粪便。
大黄鱼如何养殖大全规范
③运输 根据运输距离长短及鱼苗的规格大小, 一般活水船运输密度为 1.5 万 ~6× /米 3 ;充气塑 料薄膜袋 (0.4 米× 0.8 米)包装运输, 宜在水温为 15℃以下进行, 每袋装鱼苗 200~1 000 尾。 ④放养 投放鱼苗选择在小潮汛期间,以低平潮流时为宜,低温季节选择在晴天且无风的午后, 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晚进行。 全长为 25 毫米的鱼苗, 放养密度为 1500 尾/米 3水体 左右,随着鱼体的长大,密度逐渐降低。 ⑤饲料 刚放入网箱的鱼苗,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鱼贝肉糜、糠虾、大型冷冻桡足类等。养 至每尾体重达 25 克以上的鱼种, 可直接投喂经切碎的鱼肉块; 但应积极发展人工配合饲料。 ⑥投饵
①肠炎病 `
A.症状: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经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的黏液流出;有的 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
B.发病季节: 5~11 月份。 C.治疗方法:每公斤饲料拌大蒜素
1.0~ 2.0 克,连续投喂 3~5 天。
②体表溃疡病
A.症状:病鱼体表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有的在体表出现疖疮或溃烂。解剖病 鱼,幽门垂出血,肠道内充满土黄色的黏液,直肠内为白色黏液,肝脏暗红色或淡黄色。
B.网箱养殖区的环境卫生 禁止在网箱上设立非养殖性设施。禁止在网箱养殖区冲洗鲜杂鱼。生活污水、废弃物、 残饵、垃圾、病死鱼等不得直接丢弃于网箱养殖区,各网箱养殖片应设容器予以分类收集, 各网箱养殖区应配备船只专人负责收集处理。
C.网箱的选择 网箱的网衣为无结节网片。 放养全长 25~30 毫米鱼苗, 网目长为 3~4 毫米; 放养全长 40~ 50 毫米鱼苗,网目长为 4~5 毫米;放养全长 50 毫米以上鱼苗,网目长为 5~10 毫米。
渔业经济学-大黄鱼介绍ppt
冒名“大黄鱼”
选购策略 • 看鱼嘴、眼 • 用纸巾擦
生物属性介绍 捕捞与养殖状况 食用大黄鱼
营养丰富的大黄鱼
• 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 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 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 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大黄鱼佳肴
宁波名菜——咸菜大黄鱼 咸菜大黄鱼的选料和制
作都十分讲究。大黄鱼肉嫩 味鲜少骨,自古有“琐碎金 鳞软玉膏”之兴誉。雪里蕻 咸菜,质地脆嫩,鲜美可口, 有一种特殊的鲜香味。以这 两种为主料烧制的咸菜大黄鱼,具有鱼肉嫩,菜香浓,清口鲜洁,营养 丰富和特点,倍受食客青睐。
大黄鱼佳肴
黄鱼炖豆腐 豆腐和三种食物一起吃,
会使其营养得到最佳的体现和 互补。这三种食物是:鱼,海 带,萝卜。
黄鱼的鲜味完美地融进豆 腐,二者浑然一体,口感和味 道都达到了最佳。
大黄鱼佳肴
豉椒鲜蒸大黄鱼
用干豆豉和鲜剁椒来蒸 大黄鱼,豆豉的香和剁椒的 鲜融合了鱼的鲜味,鲜香、 微辣,开胃的感觉适合夏日 食用。
谢谢!
信息学பைடு நூலகம் 苑中苗
• 捕捞大黄鱼历史悠久 • 每年两个捕捞季:春汛和秋汛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黄鱼资源丰富 • 1974年起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急剧减少 • 其他影响因素:水域污染、围海造田等海洋工程对水流环
境改变
丰产—绝迹—重现,野生大黄鱼生命轨迹的轮回
• 东海渔区的增殖放流 • 捕捞强度降低,渔船出海次数、捕捞量得到合理控制 • 2004年起开始出现野生大黄鱼群 • 野生大黄鱼时价:1000+每斤
大黄鱼的养殖情况
• 80年代福建省科技人员取得大黄鱼全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成果, 9O年代初多点育苗试养成功,现已进入商品性生产。
《大黄鱼养殖的技术》课件
养殖经验分享与交流
经验一
选择优良品种和健康的鱼苗是养殖成 功的关键,要注重鱼苗的品质和健康 状况。
经验二
经验三
科学的饲料和水质管理是养殖成功的 保障,要根据大黄鱼的生长需求合理 配置饲料,定期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 。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环境是养殖成 功的必要条件,要保持水质清洁、氧 气充足、水温适宜等环境条件。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大黄鱼养殖业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品种培育、养殖技术创新、生态 养殖模式探索等。未来,大黄鱼养殖业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和产业带动等方面的作用,为人类提 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02
大黄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养殖环境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质清澈、潮流 畅通、不受寒潮侵袭、不受台风 暴雨影响、底质平坦、水深适中 的海区或内湾。
养殖设施建设
建设抗风浪、能避潮、能抗咸水 、能抗台风的养殖设施,如网箱 、网围等。
养殖品种的选择与引进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引进方式
通过人工繁殖或从天然海区捕捞选择优良个体进行养殖。
养殖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种类
选择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脂肪 含量低、粒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的 饲料。
资源节约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养殖成本和能耗。
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促进产业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风险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04
大黄鱼养殖的案例分析
成功养殖案例介绍
案例一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1.3.5 养殖方案本建设项目根据舟山嵊泗县海洋环境的特点,在陆地进行鱼卵孵化和鱼苗培养,在近岸深水养到0.5kg左右,再转到外海温暖海域过冬并继续养殖一年长到1.5kg斤,创建人工的原生态大黄鱼的最佳养殖生态产业链,提出陆海联动的舟山大黄鱼养殖方案。
大黄鱼的生存水温为8~32℃,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5℃,平均每月大黄鱼可增重50克。
低于17℃时摄食量开始减少,低于15℃时摄食量降至正常量的50%~55%,低于11.5℃时摄食量降至正常量的10%~12%;水温升高到28℃时摄食量减少到正常量的60%~70%,水温升到30℃时,摄食量减少到正常量的20%~30%,短时间能耐受水温32℃。
本项目选定的两处养殖海域面积广阔,平潮的水深分别为55米和63米,潮差5米左右,海底平坦,水质清新,海水的溶解氧和饱和度等指标完全适合大黄鱼生长需要。
两处养殖海域最大的环境区别是内海和外海海域冬天的底层水温不同。
内海养殖海域由于地处深潭,周边海水深度均只有20~30米,因海流的原因各层海水水体交换频繁,各层水温相差不大,冬天的时候各层水温均低于8℃,不适合大黄鱼生存。
图1.3-2 水层温度分布区域划分图如上图1.3-2所示为外海各水层温度随季节变化曲线,可见全年都有适合大黄鱼生长的水层和水温环境。
在2月中旬,舟山大部分海域的表层水温在8℃以下,但外海由于台湾暖流的加热效应,水深20m以下水层温度高于11℃,适宜大黄鱼的生存。
因而可利用该海域全年各水层的水温变化规律,通过智能养殖渔场的沉浮控制功能,自主切换半潜/全潜养殖模式,调节渔场的海水深度,获得最适宜大黄鱼快速生长的水体温度的养殖环境。
如图1.3.3所示,每年均可获得7个月的大黄鱼最佳快速生长期,其余时间是大黄鱼的转移、生长和捕捞期。
图1.3-3 大黄鱼养殖规划分布图根据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条件,进行养殖流程规划。
3月份中旬开始,表层水温开始回暖,鱼苗投放近海渔场,渔场处于半潜养殖模式。
大黄鱼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技术大黄鱼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黄花鱼,它的全身金黄,极好辨认,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是我国近海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
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它的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养殖技术也较成熟,下面一起来看看它的养殖技术吧。
1、养殖条件可选择池塘养殖,池塘要求靠近水源、并且排灌方便,能每天换水,池塘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池塘要深2-3米。
池水的透明度要在半米以上,水温最好保持在8-28度,溶氧要保持每升5毫升以上,池水偏碱性。
在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以消灭池塘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先然后进水10-20cm,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般每亩泼洒100-150公斤生石灰,泼洒一周后,在排水进水。
2、放苗放苗的时间在4月中下旬或5月初,这时的水温适合鱼苗的生长,放苗要注意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利于管理,如果规格相差过大,会引发抢食现象,不利投喂管理。
一般鱼苗的规格在100克每尾,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500-700尾左右。
放养前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饲料投喂在大黄鱼幼鱼期间主要以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为食,而成鱼主要以鱼类或虾蟹类甲壳动物为食。
人工养殖一般是选择冰冻上层鱼为主,搭配其他饵料,将冻鱼切成适口性鱼块投喂,或绞成肉糜,搅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再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肉糜在搅拌时还可以加入其他的营养,比如维生素和其他药物。
投喂每天早晚各一次,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投喂量视水温、天气以及鱼的摄食量而定。
4、日程管理做好日常巡视以及水质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对池塘巡视一次,尤其是在高温或大雨时,要做好早晨和晚上的巡视工作。
仔细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任何异常问题要及时处理,比如浮头、泛塘现象,一般是因为水体缺氧造成的,所以要及时进水或增氧,好有鱼的摄食量突然低下情况,有可能是因为病害造成的。
大黄鱼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技术大黄鱼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欢迎。
在此,我们把大黄鱼的养殖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大黄鱼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4/15公顷(4亩)为宜,底质为泥沙质,南北向,长宽比例4:1。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欢迎。
在此,我们把大黄鱼的养殖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大黄鱼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4/15公顷(4亩)为宜,底质为泥沙质,南北向,长宽比例4:1。
池塘深度2米,最高水位1.8米。
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海水盐度2%以上。
池塘要配备机械提水设备。
前期管理:清淤和消毒2月份,对池塘清淤10厘米,每1/15公顷(1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池底消毒。
3月上旬开始进水,1星期后池水深度达1.2米以上。
进水40厘米左右时,每1/15公顷水面施尿素1千克左右,以后根据水色及池水的透明度,适当增施化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大黄鱼养殖苗种暂养将规格为15米times;3米times;2米、网目直径20目的敞口网箱,于购苗前10天放入池塘,网箱底距池底40厘米,池塘平均水深1.5米。
提前放入网箱,目的是让网箱表层附生一些藻类,避免网农擦伤鱼类。
将规格为1.5-3厘米长的鱼种连同种袋一起放入池水中约30分钟,待袋中温度与池水温度相差不大时(温差小于3℃),敞开袋口将鱼种放入网箱,1/15公顷放养500尾。
大黄鱼养殖池塘养殖暂养至8月上旬、鱼种规格达5厘米左右时移入池塘中养殖。
大黄鱼养殖饵料投喂在网箱暂养阶段,主要投喂鱼糜及剁碎的杂虾,日投饵率8%-10%,每天投喂2次。
在池塘养殖阶段,主要投喂剁成块的新鲜杂鱼或小虾,日投饵率5%-8%,每天投喂4次。
大黄鱼养殖水质管理水温、盐度基本上随海水的自然变化而变化。
养殖期间水温的变化范围为15-30℃,盐度变化范围2%-3%。
在网箱培育阶段,日换水率20%左右。
要经常刷洗网衣,避免网目堵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度: 17~32,以 23~30 为宜。
C.培育管理
2
使用的饲料一般有鲜活鱼、贝肉、沙蚕和配合饲料。人工催产前
40 天左右移入室内水
池。放养密度以 1.5 公斤 /米 3 为宜。鲜活鱼日投饵率为 3%~5%,每天 1~2 次,早上或傍
晚投喂。日换水量 50%左右。
(2)人工育苗
①环境条件
水质:应符合 NY 5052-2001 的规定; 水温: 18~26℃; 盐度: 23~30
A.网箱规格 网箱一般规格为 3~ 6 米× 3~6 米× 3~6 米, 9~216 米3 水体;网目长度为 15~30 毫米。
B.培育管理 要求使用配合饲料, 饲料质量应符合 NY 5072-2002 的规定。 春季培育亲鱼, 水温 14℃ 以下,每 1~ 2天投喂一次, 投饵率小于 1%;水温 14℃以上,每天投喂一次, 投饵率为 2%~ 4%。秋季培育亲鱼,水温 25℃以下,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率为 5%~8%。
以一定的总面积约为育苗池总面积的
60%,具体要求见表 1。
表 1 饵料培养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 一级培养容器(三角烧瓶或透明塑 料袋)(毫升) 二级培养池(水泥池) (米 2 ) 三级培养池(水泥池) (米 2 ) 轮虫培养池(水泥池) (米 2 )
流向平直而稳定,经挡流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在
0.2 米 /秒以下。
B.箱养殖区周围环境条件
1.5 米/秒以下,
按农业部标准 NY/T 5061 执行。
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
C.水环境因子
水质:应符合 NY5052 -2001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水温: 8~30℃,早春放养鱼苗水温应在 盐度: 13~32;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1)亲鱼培育 ①亲鱼选择
A.亲鱼来源
亲鱼来源于天然海区捕捞的或有国家发放的大黄鱼生产许可证的原、
良种场; 最好使用
天然海区捕捞的大黄鱼为亲鱼。 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作亲鱼。 要求亲鱼体质健壮, 无病、无
伤、无畸形。跨区调运亲鱼须经检疫。
B.可量指标 体长 /体高为 3.7~ 4.1,体长 /头长为 3.9~4.3,尾柄长 /尾柄高为 3.1~13.9,头长 /吻长为 4.4~4.9,头长 /眼径为 3.7~4.1。 C.个体规格、配比与数量 2 龄雌亲鱼 800 克 /尾以上,雄亲鱼 400 克/尾以上; 3 龄雌亲鱼 1 200 克/尾以上,雄亲 鱼 600 克/尾以上。
14℃以上为宜;
透明度: 0.2~3 米,最适宜为 1.0 米。
②网箱养殖区的布局设置和维护
光照:要有充足的漫射光,避免直射光,光照强度为
1 000~4 000 勒克斯。
②育苗设施
A.育苗室 育苗室应配有遮光幕或聚乙烯薄膜,使室内光线可调节,且保温性能好。
B.产卵池 方形或圆形; 方形池的四角为弧形, 每个产卵池面积 25~45 平方米, 水深 1.6~1.8 米。 C.育苗池 每个育苗池面积 20 ~40 平方米,水深 1.5~1.6 米,有独立进、排水口; 池底向排水孔
卤虫孵化器(玻璃钢或硬质塑料桶
3
容积或面积 100、300、500、1 000、3000
2~ 10 20 ~ 40 5 ~45 0.5 ~5
水深(米) /
0.8~1.0 1.0~1.2 3 1.4~1.5
/
E.配套设施 应具备供电、供水、 供气、 增温系统等。其中供水系统的水泵日提水能力应大于育苗用 水高峰期用水量,沉淀池与蓄水池的总容量不少于日用水量。 ③人工繁殖
A.亲鱼催产 轻捞亲鱼,用柔布包裹(必要时也可用麻醉)
,从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激素。激素
种类及剂量视水温与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
B.孵化 微充气或静水孵化法,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 ④鱼苗培育
1 万~ 3 万粒 /米 3.
A.放养密度 仔鱼期放养密度为 0.8~2.4 万尾 /米 3,稚鱼期放养密度为 0.3~0.6 万尾 /米 3,幼鱼期放
雌、雄亲鱼配比以 2:1 为宜。亲鱼数量应保持在 50 组以上。
D.使用年限 亲鱼允许使用到 6 龄。
②亲鱼运输
常用活水船并在风浪不大时运输,运输密度为
40 公斤 /米 3 左右。亦可使用水桶、帆布
箱或塑料薄膜袋充氧运输,运输密度为
20 公斤 /米 3 以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 10 小时之内。
③亲鱼海区网箱培育
④亲鱼室内水泥池培育:主要用于春季加温培育亲鱼。
A.培育池 培育池为方形或圆形。培育池应设在安静、保温性能好;每口培育池面积以 宜;平均水深保持在 1.5 米以上。 B.环境条件 水质:应符合 NY 5052-2001 的规定;
40 米 2 为
光照度: 500l~1 000 勒克斯。
水温: 15~25℃,以 20~22℃为宜;
0.5~1 个/毫升。投喂前应予以消毒。
c.鱼、虾、贝肉糜及配合饲料
4
肉糜日投喂量: 20~30 日龄, 50~80 克/万尾 ;30~45 日龄, 100~120 克/万尾; 35 日 龄以上可在肉糜中拌入适量粉状配合饲料。
C.日常管理 应连续充气,使水中溶解氧保持在 5 毫克 /升以上,每天换水 1~ 2次,日换水量 20%~ 120%,并在换水之前用虹吸管吸去池底的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经常观察仔、稚 鱼的摄食情况,监测理化因子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中间培育
鱼苗在室内水泥池中培育至全长 直至全长达 30 毫米为止。
20 毫米以上时, 可移到海区网箱中继续进行鱼种培育,
E.质量要求 要求鱼苗全长达 30 毫米以上,规格大小整齐,无伤、无病、无畸形,游动活泼。 (3)鱼种培育 ①环境条件
A.网箱区的选择
应选在内湾可防大风浪的海区;水深 6 米以上;潮流畅通,海区流速在
3
B.饵料及投喂
a.褶皱臂尾轮虫 投喂前经 6 小时以上 20× 106 个/毫升小球藻液强化培养,投喂方法见表 2。
表 2 褶皱臂尾轮虫投喂方法
鱼苗日龄(天) 3~5 5~ 12 12~20
水中轮虫密度(个 /毫升) 3~5
10~15 15~20
b.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 投喂时间为 12~16 日龄,水中密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