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古文翻译
春季五年级讲义第七课
![春季五年级讲义第七课](https://img.taocdn.com/s3/m/69b65582daef5ef7ba0d3c53.png)
第七课国文阅读一、诗词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长安回访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初一古文翻译
![初一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ff9c1d6c175f0e7cd1377b.png)
初一古文翻译原文:《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翻译: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登岳阳楼全文: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dde723165ce050877321328.png)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2020部编版】(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83e625aeaad1f347933f1e.png)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2020 部编版】(一)第8 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第12 课《论语十二章》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ee54b431126edb6e1a1069.png)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三)第16课《诫子书》(四)第20课《狼》(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9、【顾】8、【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1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b04411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5.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初中必背古诗文七上课内古诗:1.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课外古诗词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课内古诗13.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623c7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8.png)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笔记:
一、战国七雄
1. 形成:经过春秋近300 年的纷争,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
1.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内容:
-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都江堰
1. 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2.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6da15649649b6649d7476b.png)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三)第16课《诫子书》习题(四)第20课《狼》习题(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8、【引】9、【顾】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第七单元创新课外古文翻译
![第七单元创新课外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d49c30d79563c1ec5da71fc.png)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 •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 恤,果真是这样的吗? • 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 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 • 捉到一只狐狸, •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 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 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 的话,我在前面走, • 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 的呢?’
•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 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 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 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 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 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 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 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知道那里现在 的风气和古时有什么不同?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 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 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 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 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 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 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 样啊。
•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 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 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靠海边的 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 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 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 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 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 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 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 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 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 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 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上的重点古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上的重点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2eb772d482fb4daa58d4bc5.png)
寒假作业上的重点古文翻译20页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啊;不用他的道得到它,不要啊。
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啊;不是他的道得到它(贫贱),不去掉啊。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要行动起来,然后再说。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意思是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
" (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40页古文翻译王维,字摩诘,太原人。
九岁就能撰写诗文。
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
岐王非常看重他。
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
”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
这一天,几个伶人簇拥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
”王维于是拿出诗卷。
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
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
必修上册第七课古诗: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七课古诗: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dbe700880912a2161579293c.png)
必修上册第七课: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目录:第7课一、短歌行/曹操二、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一、《短歌行》/曹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课下注释】①选自《曹操集·诗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诗的题目是汉乐府旧题。
②【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
当,也是“对”的意思。
③【几何】多少。
④【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这是慨叹人生短暂。
⑤【慨当以慷】即“慷慨”。
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当以,没有实义。
⑥【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这里代指酒。
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子,对对方的尊称。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衿,衣服的交领。
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⑧【沉吟】沉思吟味。
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⑨【呦呦鹿鸣,食野之草。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
苹,艾蒿。
《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⑩【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
⑪【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⑫【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探望。
⑬【契阔谈䜩】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䜩,同“宴”。
⑭【三匝】三周。
匝,周、圈。
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古文翻译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古文翻译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992502f7ec4afe04a1dfa9.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古文翻译整理1“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渠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译文】: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于是,他就拿着图到处游说求见州官,州官也认为是好事,便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2狂人之细布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
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及指控示曰:“此是细缕。
”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译文】:从前有个狂妄的人,命令纺织师织丝绸,命令他要织得非常精细美好。
纺织师特别用心地织,纤细得好像微小的尘粒,狂妄的人还不满意,嫌太粗。
纺织师很怒恼,就指向天空让他看:“这就是细微的丝缕。
”狂妄的人说:“为什么看不见?”纺织师说:“这丝缕非常细微,我们纺织工匠中最优秀的师傅尚且看不见,何况是一般的人呢?” 狂妄的人非常喜悦,因而赏谢了纺织师。
(南朝《高僧传(初集)》)(注释:绩师:纺织师加意:特别用心地织恨:不满意,嫌)3预防风灾沈括原文江湖间唯畏大风。
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盈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
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古诗文翻译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古诗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6c55161e53a580217fcfebc.png)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哪里?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因,趁、乘。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今对译
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②, 期 日中③。 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出于大海之中;
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大海中产生。
幸甚至哉⑥,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临:到达,登上。
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
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因此而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⑦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为人谋⑪
中 不 至,太丘 舍 去④,
午过了,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 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
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太丘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
第七课 古文翻译
![第七课 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8fb0d17fad6195f312ba61c.png)
1、景公所爱马暴死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齐景公让养马人饲养他喜爱的马,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命人拿刀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婴在旁边侍立。
手下的人拿了刀上前,晏婴叫住了他们,问景公说:“尧舜帝肢解人,是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开始的?”景公脸色惊恐,四处张望说:“尧舜帝不肢解人,肢解人是从我开始的。
”于是就不肢解养马人。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晏婴说:“这么做的话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就死了,我来替您列举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的罪,然后再把他关到监狱去。
”景公说:“可以。
”晏婴就列数他的罪状:“你有三大罪状:景公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判你死的第一条罪状。
你又养死了景公最喜爱的马,这是死罪第二条。
你让景公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说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
你养死了景公的马,却使得老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兵力被邻国削弱,这是叛你死的第三条罪状。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叹道:“您放了他吧,您放了他吧!不要损害我的仁爱之心啊。
”2、景公出猎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五年级上册古文翻译
![五年级上册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2565504e53a580216fcfed4.png)
1.蝉[ 唐 ]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注释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中心思想《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2.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中中心思想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3.示儿[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6.九州:指宋代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所xx暴死》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原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xx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xx数之曰:
“xx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xx!夫子xx!勿伤吾仁也。
”
【译文】
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
“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
“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xx说:
“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
”景公说:
“可以。
”xx一件地列举说:
“你的罪行有三条:
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
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说:
“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
《xx出猎》
【原文】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
xx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译文】
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
“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xx说:
“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景公使xx为xxxx》
【原文】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晏子谢曰:
“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说,召而赏之。
景公问其故,对曰:
“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
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
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
是以三邪誉乎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
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译文】
景公即位,派晏子到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西)主持政事。
三年后,从东阿传出许多诽谤晏子的话;景公想罢免晏子。
晏子请求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让东阿的百姓称赞他。
三年未到,晏子在当地的声誉已备受赞扬,景公非常欣慰,就要赏赐他,晏子却推辞不受。
景公很讶异,询问原因,晏子说:
「我第一次治理东阿的时候,推行政令非常严格,绝不接受权贵的请托,一切依法办理,结果得罪了很多人。
这次我再次治理东阿,就改变了作风,放宽了法令,尽量保护权贵的利益,所以这些人争相夸赞我,自然你也听到我的
好名声。
其实三年前,当我遭到诽谤时,是应该受到赏赐的;而今天你要赏赐我,倒是我最该接受处罚的时候。
」景公听了这段话,非常感动,觉得晏子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於是任命他为宰相。
《xx为xx》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
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
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晏子的妻子说:
“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
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
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车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
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xx更xx之宅》
【原文】
xx更xx之宅,曰:
“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晏子辞曰:
“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
“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
“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
“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
“踊贵而屡贱。
”公愀然改容。
公为是省于刑。
君子曰: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其是之谓乎!”
【译文】
起初,xx要为xx更换住房,说:
“您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窄小,喧闹多尘土,不能居住,请更换到高爽的房子里去。
”晏子辞谢说:
“君王的先臣在这里客身,下臣不足以继承先人,住在这样的房子对下臣已经是过分了。
而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里敢给里旅(旅是众的意思)添麻烦?”景公笑着说:
“您靠近市场,知道物品的贵贱吗?”回答说:
“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
“什么贵?什么贱?”当时景公滥用刑罚,有出卖假腿的,所以晏子回答说:
“假腿贵,鞋子贱。
”……景公为此减省刑罚。
君子说:
“仁人的话,它的利益多么广大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省刑罚。
《诗》说:
‘君子如果喜悦,祸乱差不多就会停歇。
’说的就是这个吧!”
等到晏子去晋国,景公更换他的住宅,回来,就已经完成了。
晏子拜谢以后,就拆毁了它而建造邻居的房屋,都像它原来的一样,让原来的住户回来,说:
“俗话说:
‘不是住宅需要占卜,惟有邻居需要占卜。
’这几位已经先占卜邻居了。
违背占卜不祥。
君子不去碰不合礼的事情,小人不去碰不祥的事情,这是古代的制度。
我敢违背它吗?”最后还是要恢复他的旧房子,景公不同意。
通过陈桓子请求,景公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