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与现代科技
单元名称 3.4 声与现代科技课时 1 课型实验探究
课标
考查内容:声音的利用。
命题角度:常以生活、自然、工农业生产、工程技术中与声现象相关的事例为背景材料。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目
标
引
导知识与技能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方法引导
观察法
实验探究法
交流讨论法
各段时间预设
段名时间
学习引导 5
先学自研 2
互动探究10
点拨讲解10
训练内化10
诊断反思 3
辅导提升课后
教学过程设计
七段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学习引导 1.播放视频: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
2.展示目标
3.学习方法的介绍: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了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先学自研 1.检查先学自研的学习情况(三维学习本)
2.分小组展示学生自学成果(自主学习)
3.收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1.学生自学本课时教学内容;摘录重要知识要点,尝试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提出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2.展示自学成果
互动探究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重新看P41图3-1-16(动物的声音).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组织学生了解声纳测距、定位的原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3-4-5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
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测出什么?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教师还可介绍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材中图3-4-6的B超的基本原理。
解释超声加湿器。
3.组织学生了解次声本领大
次声波的频率大至为1Hz-20Hz,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因此显示出它种种的特性.最显著的特性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易被吸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次声的应用进行归纳。向学生简单解释海洋中的次声以及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声等等。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展开。
4.向学生介绍声识别技术。
1. 认真观察老师展示的动画与录像,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讨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真回忆回声现象,跟着老师的思路推导出声纳测距的原理,并在课堂上完成一道利用声纳测距的习题;B超的基本原理;了解超生加湿器。
3.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次声波的特点,简单解释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生波在。
4.了解声音识别技术。
点拨讲解
点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2.视频介绍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功率大,能量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寻超声波作用的痕迹。
3.视频介绍次声波波长长,穿透力强,功率大的次声波破坏力强。次声波对人体有害,必须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4.点拔《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29例1-4
5.点拨学生在先学自研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1.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组讨论次生波的破坏力和杀伤力,自觉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训练内化
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P30课时作业,高效训练
诊断反思校对《能力培养与测试》中的P30课时作业,高效训练的答案、指导解题思路更正、反思出错原因
总结解题思路
辅导提升
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的创造研究1.预习4.1节完成读书笔记及《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33自主学习。
2.《能力培养与测试》中P31-32本章小结
3.小实验:探究声的反射
教学
后记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情况
存在问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