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简介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简介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歌德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
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人物生平早期生活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
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
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歌德英语简介

歌德英语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闻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闻名的代表。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歌德英语简介,盼望对你有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人物影响Faust works with Homers epic, Dantes Divine Comedy and Shakespeares Hamlet tied for the four classic European literature, William Meister points learning era and roaming era Two.Goeth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world literature. His work is translated into 48 langua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lassic. Goethe knows a variety of languages, familiar with the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historical era of literary works and forms, he translated, parody or writing the style of these works. Faust is simply a collection of European literary traditions. Goethe also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folk songs around the world, and actively collect works outside the mainstream of Europe. He participated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is the most prominent example of the two poems Western poetry and Sino-German four seasons faint chant. The former was influenced by Persian poet Hafez, who was influenced by Chinese drama and novels. Goethe hope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to improve the tolerance, his world literature should be calle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 series of global dialogueand exchange. In these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the commonal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personality has not been denied. Goethe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various cultures through extensive academic reading, textual translation, and tolerance of these views, calmly accept or ignore them. Goethe agrees with Kants ideas of art and science. His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world literature practice is to find all the living body in different manifestation of unity and harmony.Goethe works into China is probably around the Wuxu. In 1922, Guo Moruo full translation of the juvenile Witt troubles was officially published, then he gradually translated Faust.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Goethes work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no-German cultural exchanges, Goethe and his works like a flashing star, in China, the more brilliant light.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a collection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Goethe researchers and transla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ten volumes of Goethe Collection, a Sino-German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a major event. In the 1930s, Faust ha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in some schools to open the Western classics read class was studied. To the ev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just a dozen years, Goethes main works in addition to William Mansis roaming era and affinity two long translation,almost all hav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Goethes popularity in China is evident.歌德英语简介相关。
三个著名的德国作家

● 《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 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 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个著名的德国作家
1、歌德(1749-1832) 德国诗人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 出 类 拔 萃 的 光 辉 人 物 。 他 在 1 7 7 3 年 写 了 一 部 戏 剧 《 葛 兹 ·冯 ·伯 利 欣 根 》 , 从 此 蜚 声 德 国 文 坛 。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 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简介
●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书于1774年秋天 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
●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 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 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 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1] 它是歌 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歌德

德国最伟大的诗人、科学家、艺术家、政治 家。将地位不高的德国文学推向顶峰。
生平: 1、童年幸福,才华初显。
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母 亲对其文学、音乐、绘画综合培养。
8岁精通4国语言。
2、求学时代,天才作家。
(1)1765年,歌德16岁考入莱比锡大学法律专业。
魔鬼便把黑色的外套变成一朵云,载着浮士
德和自己,开始了四海的云游。去小城,结识少 女,玛甘泪, 由于急于出去散步, 害死少女玛甘 泪的妈妈和哥哥, 最后少女疯掉,浮士德无限自 责。被魔鬼拖走。
浮士德降落在山顶上,俯视着无际的大海,
一个庞大的计划又涌上心头:移山填海,造福人 类。
于是,便立刻动手在这里建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乐 园。 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墨菲斯托便派人
(2)1767年,歌德再次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3)1770年,结识赫尔德——狂飙突进运动的领 袖。接触荷马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引导他走进自然, 收集民间歌谣。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 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 过度时的阶段。
代表作品:《五月之歌》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五月之歌》:歌德21岁,开启德国抒情诗的新 时代。
(3) 《叙事歌谣》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诗歌
4. 老不停笔,终著《浮士德》 。
三、 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传说中的一位著名人物,相传
可能是占星师或是巫师。 传说中他为了换取知 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许多文学、音乐、歌剧或电影都是以这个故事为 版本加以改编的,如歌德的《浮士德 1》 、 《浮士德 2》 。
捣毁了他们的家门,放火烧了他们的小屋、教堂 和森林,两个老人被吓死。这事引起了浮士德的 忧愁。忧愁妖女乘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 ,使他双 目失明。 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浮
历史上的歌德是谁

历史上的歌德是谁歌德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作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歌德,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歌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七,次于第六伟大的音乐家巴哈。
歌德的生平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幼年时期受父母的影响非常的大,早年的时候曾经做过律师,也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也曾经做过政府官员,研究过自然科学,但是后来安心做了一名作家。
早在莱比锡求学期间,歌德就接触到了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使歌德的精神视野大为展开。
1731年,歌德在阅读了《葛兹自传》之后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葛兹》,这部作品最终在1733年完成,歌德将自己的这部作品给自己的好友默尔克和赫尔德看,两个人给与了一些意见,歌德根据这些意见对作品进行了修改,这部作品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768年,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的初稿,《浮士德》第一部1808年问世,《浮士德》第二部完成于1832年,这部作品耗费了歌德长达六十年的时间,可见歌德在这部作品上耗费的心血是多么的大。
1774年,歌德利用二月初到三月这段时间,用四个星期写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出版之后,歌德立刻成为了世界级的著名作家。
歌德的一生几乎都是处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以上几部作品只是歌德数量众多的作品中比较有名气的,除此之外歌德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歌德与《浮士德》

1770年歌德到斯特拉斯堡学习, 在这里接受了时代先进思潮和文学 运动的影响,开始了文学创作活 动,,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积 极参加者。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 了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 学工作。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 领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 终年83岁。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 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 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 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 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 突和奋进精神。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 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 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这个运 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 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 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 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 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 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 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 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 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 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 不满足,要走出书斋。 •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 浮士德与葛丽卿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 创个性解放的道路。 •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 作开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
(2)、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 刺 如:浮士德登场时的独白,强烈地 书写了浮士德的矛盾和不安的心情, 深刻揭示了浮士德的精神危机。 “紫禁城”中朝臣的诉苦,尖锐地 讽刺了封建王朝的朝政。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简介资料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被公认为德国文学的巨人,是18世纪和19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涉及诗歌、小说、戏剧、传记、政论等多种文体,对于欧洲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以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成为了德国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
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他在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法官,母亲则鼓励他追求自己的兴趣。
在年轻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了法律。
然而,他更喜欢倾注时间和精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作为一名诗人,歌德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的第一部诗集《哀歌》于1770年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维特在情感困惑和精神压力中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被誉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歌和小说,歌德还是一名杰出的剧作家。
他的戏剧作品《浮士德》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以浮士德这一传说人物为基础,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穷无尽。
《浮士德》被誉为世界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反映了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的冲突,还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歌德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充满了热情,并在植物学、光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著作《伊凡亲王的故事》探讨了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成为生物学界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他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颜色和光的理论,对于现代光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和科学,歌德还涉足政治和哲学领域。
他对于社会问题和政治体制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常常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政论文章。
他曾担任符腾堡公爵的参议员,致力于推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
歌德简介30字

歌德简介30字
范文1:
关于歌德简介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19世纪初被誉为“世纪巨匠”。
在文学领域,歌德被称为“浪漫主义先驱”,留下了《浮士德》、《绿袍子》等作品,风格兼备理智和感性之美。
而在科学领域,歌德是全方位的智者,探索过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各方面的领域。
歌德作为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文艺复兴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要点分析:
本篇文章主旨是介绍德国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歌德的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用词方面,运用了“世纪巨匠”、“浪漫主义先驱”、“理智和感性之美”等词汇,展现出歌德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而“全方位的智者”、“生物学、光谱学、中医学”等用词,
则呈现出歌德在科学方面的广泛涉猎,突出他的跨界探索精神。
另外,该篇文章结构简单清晰,文字流畅易懂。
范文2:
60秒了解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代表作品有《浮士德》。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更对生物学、光学等领域有着杰出贡献。
他的思想造就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至今仍受推崇。
要点分析:
此篇文章以60秒速览的形式,将歌德简介呈现出来。
用词方面,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的需求;同时运用“浮士德”、“生物学、光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等词汇,能够在简短
时间内突出歌德在文学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此外,该篇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整体风格简洁明了,符合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的要求。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 通过作品反映了德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
• 传播了启蒙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
• 为德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CREATE TOGETHER
《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的主题
• 探讨了成长、人性、道德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03
歌德的思想与哲学观念
歌德的启蒙思想与人文主义
歌德的启蒙思想
歌德的人文主义精神
• 倡导理性、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
•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 故事以维特为主人公,描绘了他的爱情悲剧 -这部小说反映了歌德青年时代的情
感经历
• 《少年维特的烦恼》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主题
• 探讨了爱情、生命、自由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少年维特的烦恼》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歌德的小说创作与《威廉·迈斯特的学徒时代》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浮士德》的主题
• 探讨了人性、道德、信仰等永恒主题
• 反映了歌德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浮士德》成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歌德的戏剧创作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的戏剧创作
• 戏剧作品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类型
• 戏剧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歌德生平创造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 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
地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歌 德 与 席 勒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一、生平创作
歌德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 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 家之一。同时,他还是画家 、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 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 剧院的经理。他多才多艺, 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 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 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 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靡非斯特形象
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又是独 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
1.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精神。本质是 “作恶”,具有“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 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 向上。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席勒 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 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4、晚期创作(1805— 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 利游记》
《迷娘(之一)》优秀课件

研读诗歌,体味情感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富丽堂皇、典雅气派
研读诗歌,体味情感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拟人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研读诗歌,体味情感
思考:“爱人”“恩人”“父亲”可否互换?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 随你前往!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 随你前往!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 随你前往!
研读诗歌,体味情感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研读诗歌,体味情感
小结:这首诗歌是表达了迷娘怎样的情感?
全诗突出地表达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乡的强烈渴望; 此外,第一节诗歌通过对迷娘故乡生机勃勃、明媚绚丽的自然景物 描写,表达了迷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节诗歌通过对迷 娘故乡富丽堂皇、典雅气派的房屋建筑描写,表达了迷娘对自己身 世遭遇的哀婉忧伤;第三节诗歌通过对迷娘古老神秘、险峻曲折的 回乡路的描写,表达了迷娘对归乡路道阻且长的悲伤。同时,三节 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不同称呼的变化,表 达了迷娘内心对迈斯特爱情、恩情、亲情的复杂情感。
背景知识
二、作品简介
从整体来看,《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覆盖了德国18 世纪70年代社会各阶层,囊括艺术、政治、宗教各种领域的小说,其 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在这部小说中,歌德塑造了形形色色性格 鲜明的人物,其中迷娘这一人物形象尤其引人关注,她以象征和喻义 的形式反映了歌德对艺术本质的解读和对意大利民族性格的感受。她 来自意大利却流落到德国,终生都渴望回到祖国,却因为对威廉的爱 和对故乡的渴望双方都无法实现,最终郁郁而亡。
歌德生平简介

1)歌德生平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1749年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832年卒于魏玛,享年83岁。
1782年,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封歌德为贵族。
歌德16岁时遵从父亲的意愿去莱比锡大学读法律,但他对文学和艺术更感兴趣。
歌德勉强得到法学博士的头衔。
在此前后他结交了年轻而富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歌德的创作第一次突破个人生活和感情的狭小范围,增加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他一时成为要求感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的旗手,剧本《铁手骑士葛茨·封·贝利欣根》塑造了一个以暴力反抗现存秩序的“最高尚的德国人”,被誉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第一个重要文学成果。
歌德的创作还受到英国感伤小说的影响。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一经出版就立即引起巨大轰动,使年仅25岁的歌德成为当时全欧洲最享盛誉的作家。
这本小说成为拿破仑征战南北时随身带的读物。
但是,歌德很快就扔下狂飙突进的大旗,探索另一条改变现实的道路。
1775年11月,歌德放弃律师工作,应邀来到魏玛,开始了他人生另一个重要时期。
魏玛决定了歌德26岁以后的整个人生旅程;歌德则帮助魏玛成为辉耀古今的德国文化圣地,成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名城。
歌德留在魏玛的初衷是要“有所作为”,他被魏玛浓重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
“有所作为”对歌德而言不仅意味着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抱负,也是道德的考验和成长的需要。
而开明的魏玛公国正好成为歌德接受考验、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试验场。
1776年6月,歌德正式就任魏玛宫廷的枢密顾问,负责公国外交、军事、财税、林业、矿业、水利交通,甚至要过问宫中游乐活动的安排。
对此歌德却感到很充实。
在魏玛从政这些年对歌德来说是喜忧参半。
他虽然努力做了些改革,但无法根除制度的弊端。
无聊的琐事和应酬耗费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
而且他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违心地委曲求全,一改自己放任不羁的本性而变得谨小慎微。
歌德简介资料

歌德简介资料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歌德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简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
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人物生平早期生活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
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
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
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
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
[歌德简介] 歌德简介及作品集
![[歌德简介] 歌德简介及作品集](https://img.taocdn.com/s3/m/e083bbebdd36a32d72758103.png)
[歌德简介] 歌德简介及作品集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文学家。
1749年8月28日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玛。
其生平和创作可分5个时期。
学习年代和狂飙突进时期(1765~1775)1765年歌德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3年后因病回家。
在莱比锡时期写出了具有洛可可风格的抒情诗和戏剧。
1770年去斯特拉斯堡继续读法律,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1770年9月与赫尔德结识。
在后者的影响下,他阅读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剧本以及《莪相》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并开始采集民歌。
这时他写出优美的抒情诗《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野地上的小玫瑰》等,开创了德国抒情诗的新时代。
1771年8月回到法兰克福,此后几年里除写了《普罗米修斯》等许多诗篇外,还创作了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些文学作品成为狂飙突进运动最为丰硕的成果。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
小说中的维特反对封建习俗,渴望真正的爱情,要求个性自由,并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他在鄙陋的环境、黑暗的现实中四处碰壁,不幸的爱情又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只好以死来求得解脱。
小说以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感情表达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多情善感和愤世嫉俗情绪,喊出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这部小说发表后引起青年人的强烈共鸣,立即风靡欧洲,奠定了歌德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魏玛前期(1775~1786)1775年11月歌德应魏玛公国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来到魏玛,担任国务参议员等许多职务,1782年获得贵族身份。
他的职责有领导矿山开发、管理交通、领导军事到负责水利、掌管财政等等,此外还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繁忙的公务,浮华的宫廷应酬和爱情的挫折,使他无法得到创作所需要的安静和时间。
和狂飙突进时期相比,他这时期的诗歌趋于平稳,对自然和人生由热情的歌颂转变为深入的观察和探索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歌德生平

代表作
剧本《葛兹· 冯· 伯里欣根》 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 诗剧《浮士德》
对创作的影响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 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 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 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 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 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的绰号 为浪的《浮士德》的创作实践长达60年之久, 贯穿于歌德的全部写作生涯。 歌德在少年 时期就看过有关浮士德的木偶戏和故事书, 上大学时,有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如 果说歌德的其他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 许多片段“,那么《浮士德》可以说是 他 的总结性的作品。同时,在这60年间,世界 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歌德的思想也不断发 展,这些都反映在诗剧之中,所以,《浮士 德》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作品。
歌德生平
人物简介
约翰· 沃尔夫冈· 冯· 歌德 (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 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 克福。 16岁上大学学法律。取得法学 博士学位。 8岁写诗,11岁编剧本,精通拉 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 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文 论、绘画、音乐都有造诣。 历史、哲学、自然科学(颜色 学、解剖学)都有研究成果。
生平经历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 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 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 律师。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 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看到 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觉得自己无论如 何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于是 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1775--1786年他为 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 事无成。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专心研 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 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德国诗人歌德简介

德国诗人歌德简介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德国著名诗人歌德。
歌德是18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不仅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剧作家、科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拥有者。
歌德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颇高,作品波澜壮阔,在德国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早年的诗作偏于抒情,包括《春晓》、《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等。
其中《风筝赞》被认为是歌德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富有民间传说色彩,也很有感染力。
此外,歌德重视哲学思考,自然科学也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浮士德》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浮士德文学”。
该小说借助浮士德这个人物,表现了人类内部深刻的矛盾,展现了人类的一生始终在与魔鬼和自我相争。
该作品体现了歌德在哲学领域思考的精髓。
总的来说,歌德是一位伟大的德国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代表了德国文学的巅峰创作,影响了世界文学。
希望大家能够阅读歌德的作品,领略他独特的艺术风范。
重点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歌德是一个多重身份的领域大师,其次提到歌德在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领域的重大成就和代表作品。
整篇文章重点突出歌德的作品和思想,语言简单易懂,通俗易懂,描述了歌德的重大历史影响。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贴切简明,如“表现”、“矛盾”、“哲学思考”、“代表作品”等词汇量大,鲜明地表达了歌德的学术和文学意义。
范文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德国文学家--歌德。
作为18世纪德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誉为德国文学之父,作品涵盖了诗歌、戏剧、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歌德早期作品充满激情,富有个人色彩,比如《流浪者之夜歌》、《风筝赞》都展现了他的叛逆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后期他开始关注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完整性,如《浮士德》等小说就是探讨个人灵魂的成长和沉淀。
歌德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苦闷的年纪》,它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压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也代表了歌德早期作品中的一贯倾向:自由。
歌德议论文素材

歌德和席勒
歌德和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两 颗巨星,又是一对朋友。两人相 差十岁,身世和境遇也截然不同, 但两人的友谊却万古长青。二人 合作出版了文艺刊物《时代女 神》,讽刺诗集《克塞尼恩》等。
论证角度2: 团结与合作成就双赢
魏城佳话
歌德与希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 学史半边天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 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 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浮 士德跃出水面,他的火焰穿过历史的 黑暗,点亮了今天的天空。
而席勒也说:“如果我的生命失 去了朋友,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 半。”正是有了歌德在他生活困 窘时无私的帮助,席勒才得以安 心地完成了名著《威廉·退尔》。 他们为人们贡献了艺术巨作,诠 释了友谊最伟大的意义。
论证角度4:创新
《赛森海姆之歌》 受到赫尔德的影响和鼓励,歌德开始搜 集民歌。同民歌的接触,使歌德这一时 期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 诗中,他打破惯例,直接向读者直抒胸 臆;他用的是阶梯式结构。把颂诗的结 构和民歌的形式融合成一种新的抒情诗 体,这种情况在德国诗歌中还从未有过。
实用篇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 谈话。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只是一瞬之间。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 成功的向导。 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 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谦虚会使人赢得好感。
感悟篇
年青时,由于兴趣广泛,容易忘事;年 老了,由于缺乏兴趣而健忘。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 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结起来的人, 是最幸福的人。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 生之味的人 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 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论证角度1 : 积累
王羲之经过了”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的积累,才写出了笔走龙蛇的《兰亭集序》; 李时珍经过亲尝百草的积累,才编成了祖国 的医学宝典 《本草纲目》;马克思经过了 二十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才写出了享誉全 球的《资本论》;歌德经过了六十年的笔耕, 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凡此种 种,都告诉我们没有经过量的积累,就妄 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歌德简介

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 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他的主要志趣在文
学创作方面。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 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0前往意大利, 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
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 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
《在陶里斯的伊菲
格尼亚》取材于希腊神话,主人公伊菲格尼亚身处异国, 却能以完美的品行、博爱的胸怀感动国王,改变了那里 野蛮的风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准则。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 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 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
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 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 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
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
《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 剧本虽然没有写完,的普罗米修斯否认 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 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
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 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
德病逝。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 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德国著名作家歌
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一粒小珍珠,曾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爱。 明白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会使人更加喜爱这部
三体中歌德的诗

三体中歌德的诗一、歌德简介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德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和画家。
他被誉为“德国文学的奠基人”,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
歌德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三体中歌德的诗概述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歌德的诗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人类对宇宙、生命、文明等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的歌德诗歌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提供了精神支持。
三、歌德诗歌的特点与价值1.思想深刻:歌德的诗歌作品富含哲理,关注人类命运和宇宙奥秘,如《浮士德》中对人类追求真理的探讨。
2.艺术独特:歌德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古典的优美,又有浪漫的气息。
其诗歌形式丰富,包括抒情诗、叙事诗、戏剧诗等。
3.人文关怀:歌德的诗歌关注人性、道德、审美等问题,强调个体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完善。
4.跨学科融合:歌德的诗歌涉及多个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神话传说等,展现出博大的知识体系。
四、诗歌在科幻小说中的作用1.强化主题:诗歌在《三体》中成为人类面对外星文明时的精神支柱,突显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表现人物性格:通过诗歌,作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叶文洁对宇宙的痴迷和对文明的反思。
3.渲染氛围:诗歌为小说营造了独特的氛围,如在危机时刻,诗歌成为人类寻求希望的象征。
五、歌德诗歌对科幻创作的启示1.关注人类命运:科幻创作应具有人文关怀,关注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未来命运。
2.强调精神内核:科幻作品不仅要注重情节和设定,还要强调人物的精神成长和价值追求。
3.跨学科融合:科幻创作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
4.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科幻作品可以借鉴诗歌等艺术形式,实现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分析《三体》中歌德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在科幻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 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
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 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 代最优秀的作品。
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 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
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 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剧本《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纪尼德兰
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历史。哀格蒙特在历史上是一个 动摇不定的贵族反对派,歌德把他写成一个为民族的自 由和统一而斗争的、受到人民爱戴的英雄。但是他
在为集体福利而积极劳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思想 比较开阔、积极。歌德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闪烁着唯物 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
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文坛上独放异彩。《浮士德》第二部的 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
德病逝。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 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8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对世界文学宝库的 巨大贡献,使他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 各国文艺界都举行纪念活动。
本文由作者整理发布,转载请保留出处。
东方铜牛网 /
曾一度参加农民起义, 后来背叛了农民。葛兹作为一个
骑士、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 行动,是骑士阶级对皇帝和封建领主的悲剧性的
对抗。但是,在歌德的笔下,葛兹被写成一个反对封建 暴政、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 难,斥责争取权利、祸国殃民的诸侯,因而受到人
民的爱戴。剧中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谴责,对于自由和 统一的热烈向往,对于个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颂,都表现 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艺术上,剧中采用了莎
歌德1749年8月28Fra bibliotek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 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他的主要志趣在文
学创作方面。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 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0前往意大利, 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
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 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
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 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 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
期有所增长。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虽然不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那样引人,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会制度为中心,认为人们只有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 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
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 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 《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
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 葛兹原是16世纪德国的一个没落骑士,他
小说,使他名噪一时。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 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 军入侵的时候,
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 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 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
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 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 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歌德出生于1749年
妻,时年15岁,而凯士特南却31岁。歌德对夏绿蒂十分 倾倒,便不顾一切地向她表白了爱情。这使夏绿蒂惊惶 失措,她把歌德的表白告诉了未婚夫,凯士特
南对此表现的无所谓。歌德知道这个情况,感到十分震 惊,为了自己,也为了夏绿蒂,他立即逃回法兰克福, 斩断了这不合适的情丝。几个月以后,他的另一个
朋友叶尔查林,因为爱上别人的妻子,受不了社会舆论 的指责自杀了。歌德知道这件事后,感触很深,使用叶 尔查林作原型写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
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 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 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
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
《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 剧本虽然没有写完,但流传下来的片段已表达出歌德
年轻时代的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否认 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 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
德国著名作家歌
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一粒小珍珠,曾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爱。 明白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会使人更加喜爱这部
作品和他的作者。 24岁的歌德因公去维兹拉,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中、偶 然认识了一个叫夏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夏绿蒂是歌 德的朋友凯士特南的未婚
缺乏积极的行动,主张采取温和的手段,最后被处死。剧中仍然 保留着狂飙突进运动的革命情绪,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经降低。
《在陶里斯的伊菲
格尼亚》取材于希腊神话,主人公伊菲格尼亚身处异国, 却能以完美的品行、博爱的胸怀感动国王,改变了那里 野蛮的风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准则。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
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方法。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 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
实际工作 。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
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 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
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 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通过维特 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