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腊八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爱粥 写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等粥 详写 写八儿等待腊八粥煮好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喝粥 略写 写八儿如愿喝到了腊八粥。
研读课文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 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的?勾画相关 语句,进行批注。
排比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中,统治 者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 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 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现在,每逢腊八节,家家 户户一般会团聚在一起食用腊八粥。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生平介绍: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 人,现代著名作家。
材料 做法 味道 外观
抓住美食的 特点,表达出 对这一美食的 喜爱之情。
写作小贴士
可以写制作食物的材料, 可以写食物的颜色、味道, 也可以写食物受人们的欢迎,来体现它的美味。
馄饨
提起馄饨,有谁不立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爱 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我们透过薄薄的 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可以闻到 浓浓的肉香……光是这样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光 是这样闻着已经感受到它的美味,何况是大口大口 地吃到嘴里呢?
下节课再见!
沸腾: 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 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造句:我们千万不能触碰沸腾的水。
搅和: 搅拌调和。
造句:他将球搅和了一下,然后 抽出了一个素色球。
学习任务三
朗读课文,学习“爱粥”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腊八那天 八儿“等粥”、“喝粥”这两件事情。
吃粥时的动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2 腊八粥
大家是如何概括出这件事的呢?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 进行概括。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紧扣文中的 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 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2 腊八粥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 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 粥的句子。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 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看粥 2 腊八粥
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八儿 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 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 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惊异
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 腊八粥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腊八粥
拓展阅读
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 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 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名家阅读: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环绕腊 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腊八粥
预习概括
这篇课文环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 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 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爱恋。

部编版语文《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部编版语文《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 分的。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 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 腊八粥的习俗。先秦起,腊 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 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 2~18 自然段):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第 19 自然段):吃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 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 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 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 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又称“佛成道节”。
认识作者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 的前一部分。
沈从文(1902--1988) “乡土文学之父”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他的文学 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 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散文集《湘行 散记》。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 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 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课件(共7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课件(共78张PPT)

交流示例: 1.“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
继续。”中“叹气”是指煮粥过程中发出 的声响,“有声无力”形象地说明煮粥时 用的是“文火”。
2.“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 总已是面面的了”这是八儿猜想的腊八粥 软而稠的情形,表现了八儿渴望尽快吃到 腊八粥的心理。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参考答案:八儿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 桌上的腊八粥,不时用舌头舔舔嘴角,仿 佛口水快要溢出一般,连喉咙咽口水的声 音都让人听得一清二楚。
他歪着脑袋想了想,踮起脚把食指伸进碗 里,然后把食指抽回来放在嘴里舔了又舔。 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八儿赶紧低 着头跑到里屋去了。
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要作品:《边城》《长河》
《湘行散记》《中国古代服饰研 究》等。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思考:围 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 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 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字词学习
我会读
tuò
腊八粥 甜腻 板栗 咽下 唾沫
nānɡ
大匙 塞灌 搅和 浓稠 嘟囔
nú zhǒnɡ è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 腊八粥和喝粥两件事,描写了八儿的情态、 心情。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2、梳理课文脉络:
第1段 概写腊八粥的美味
腊八粥 第2~17段 等粥 第18~19段 喝粥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 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练习第二题)
小练笔

腊八粥ppt课件

腊八粥ppt课件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 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古人在这一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 1988),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 年开始进行文学创 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 年一 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全面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 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 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暗含着八 儿愿望得 不到满足 后的失落。
小练笔
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那么你又能 秀出什么食物来挑动大家的味蕾呢?
请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分粥
自由朗读课文第9—12自然段,关注八儿的语言,思考: 八儿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9
10 11
狡黠、天真
自己想多吃, 又不忘表示自己 “善解人意”。
通过第12自然段对腊八粥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什
么呢?
仿佛是听到八儿的 话后发出了笑声。
人与粥 相互映衬

12 “噗。” 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腊八粥对八儿的吸 引力很大。
猜粥
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八儿猜想腊八粥里有哪些食 材,这些食材变成什么样子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标注段落。 边读边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喝粥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5张PPT)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5张PPT)

课文回顾
《腊八粥》通过对人 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 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 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课文回顾
《藏戏》先连用三个 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 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 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 个特点。
课文回顾
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 的一些写法。
课文回顾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明确要求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介绍? (4)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 (5)参加了哪种风俗活动?活动现场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感受?
习作例文
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 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多由男性或老太太扮 演)忸怩作态。正扭到兴奋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 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 ,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 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 乒乓乓,互不相让。
指点拟题 《故乡的中秋节》《别样春节》《请来我的故乡过端午》 《端午家宴》《东北婚礼》
布置作业
作业: 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感谢观看
这就是我故乡的秧歌会,欢迎你亲自来现场感 受一下!
学列提纲
故乡的结 婚风俗
开头
概括写出我国风俗之多,引出 对故乡结婚风俗的叙述
中间
结婚前夕:祭祀、铺床“喜 童滚床”等
结婚时:接新娘、“拦门”、 吃汤圆和敬酒
结尾
互动式结尾,表达对这一风俗 的赞颂之情
学列提纲
请你也试着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提纲。
题目点拨
六年级下册
故乡的风俗
节日风俗知多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腊八粥-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腊八粥-课件
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 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 的馋样儿。 2、文章中有许多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 一读,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作业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 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 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 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 同学们分享一下。
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读一读,写一写
腊là(腊月) 粥zhōu(喝粥) 腻nì(细腻) 栗lì(板栗) 咽yàn(咽下) 匙chí(汤匙) 灌guàn(灌溉) 搅jiǎo(搅和) 稠chóu(浓稠)
嘟dū(嘟嘴) 熬áo(熬粥)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脏zāng(脏乱) 筷kuài(筷子)
第一课时
搅和:混合;掺杂。 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 事物混乱不清。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 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 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 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课时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 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第二课时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 等粥的?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第二课时
谢谢观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文点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文点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文点读+知识点+图文解读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二、我会写组词腊:là(腊八、腊肉、寒冬腊月)粥:zhōu(腊八粥、白粥、僧多粥少)腻:nì(油腻、腻歪、玩腻了)咽:yàn(咽气、吞咽、狼吞虎咽)匙:chí(汤匙、茶匙、大匙)搅:jiǎo(打搅、搅拌、胡搅蛮缠)稠:chóu(浓稠、稠密、稠人广众)嘟:dū(嘟念、嘟囔、嘟嘟响)肿:zhǒng(肿胀、肿块、消肿)熬:áo(熬夜、熬粥、熬药)褐:hè(褐色、褐土、褐煤)缸:gāng(水缸、鱼缸、烟灰缸)脏:zāng(肮脏、脏土、脏兮兮)三、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咽:yān (咽喉)yàn (咽下)yè(呜咽)劲:jìn(费劲)jìng(劲敌)四、近义词合拢——聚拢叹气——叹息预备——准备沸腾——鼎沸惊异——惊奇搅合——掺合资格——资历反抗——抵抗猜想——猜测有声无力——精疲力竭五、反义词沸腾——沉寂整齐——杂乱浓稠—稀薄反抗——顺从清楚——模糊六、理解词语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呻唤:呻吟叫唤。

本文指锅子中的腊八粥因受热而发出声音。

碗盏:碗。

搅和:混合;掺杂。

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造句:胜利在望,我们不能松劲。

孥:儿子,或指妻和子。

惊异:惊奇诧异。

不消说:不必说。

噗:形容水、气挤出等声音。

七、句子解析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刻产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0年春新教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0年春新教材)

课文讲解
(2)除夕:“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 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课文讲解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1.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 团圆饭、放鞭炮、守岁,来写新年的热闹。
2.从“味、色、声”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 了除夕的热闹。透过“万不得已” “ 必定”等词语,可以 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 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课文讲解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 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 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北 彩排——腊月二十三
京 的
第一个高潮——除夕
春 第二个高潮——初一
节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 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 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课文讲解
交流汇报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 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 “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 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腊八粥 练习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腊八粥 练习课件
点拨: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 可知粥叹气,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粥逐渐浓稠、 冒出气泡的样子。听到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八儿很 失落,结合此时八儿的心情,补充想法即可。
(3)由加点字“那”可以体会到八儿( C ) A. 刁蛮任性、贪心自私。 B. 饥肠辘辘、心里委屈。 C. 发泄不满、赌气撒娇。
3.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
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 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 还在继续。
“那. 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 选段是八儿__盼__粥__(等__粥__)__的情景。通过对八儿 __神__态___、 __语__言____的描写,表现了八儿的__嘴__馋__、__天__真__无__邪____。
详写: 等粥 ( 分 )粥 (“讨价还价”)
略写: 喝粥
( 猜 )粥 妙不可言 ( 看 )粥 ( 惊奇 )不已
点拨: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课文第2~17自然段写等粥,其中
第2~8自然段写盼粥,第9~12自然段写分粥,第13自然段写 猜粥,第14~17自然段写看粥;第18~19自然段写喝粥,据此 填写第一列和第二列。在分粥这一场景中,写了八儿不断跟 妈妈“讨价还价”,想着多给自己分些粥吃;看粥这一场景中, 抓住关键词“惊异得喊起来了”“奇怪”,可知此时八儿的 心理变化,据此填写第三列。
点拨: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下文“不可靠” “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可知八儿 不是真的饿了,而是在发泄不满、赌气撒娇。
(4) 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作者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 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得很详细。 B. 写八儿喝不到腊八粥而着急眼红、要哭的样子, 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C. 画横线句子要读出八儿失望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美教学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美教学课件(全册)
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 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 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这是用孩花子生们、准胶备枣过、年榛,子第、一栗件子大等事干就果是与买蜜·杂饯·拌掺·儿和。 成 是的买。爆孩竹子,们特喜别欢是吃男这孩些子·零们·七。·八恐·碎怕·儿第。三第件二事件才大是事买 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拓展延伸 过年的味道
周友斌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 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 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 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 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 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 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 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 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 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三、询问亲戚和朋友,看看你的家乡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老北京的春节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和同学分享交流。
逛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
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 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 地就成为了定期的活动。
守岁
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到来的习俗。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梳理课文内容。 2 走进人物内心。 3 在旁边做好批注。
整体感知
文中是怎样描写腊八粥的?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 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 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 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 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整体感知
等腊八粥
同学们,八儿这样急切地盼望着喝到锅里的腊八粥, 所以他就猜想啊,锅里的粥是什么样的呢?
等腊八粥
猜粥
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 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 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心理活动:为下文实际看到腊八粥做 铺垫,表现八儿的心情。
感知理解
一起找一找描写详细的活动吧!
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
认真读一读详细描写的活动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找出文中细致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在旁边做好批注哦!
合作交流
你喜欢喝腊八粥吗?谈一谈你 们的地方美食吧!
学写生字
腊粥腻栗咽匙灌搅 稠嘟熬褐缸脏筷
想一想你能怎样快速记住这些字?
换一换识字
谜语识字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 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 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 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分别来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等腊八粥
看粥
还看到了腊八粥什么样子呢?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 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 一圈儿。
这腊八粥和“八儿”猜想的腊 八粥一样吗?哪不一样呢?
腊八粥的传说
朱元璋的故事 佛教释迦牟尼 俩儿子娶媳妇 赤豆打鬼 ……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本文围绕腊 八粥写了什么?
认读生词
同桌一起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尝 试用一个词语说句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腊肉 解释
初读课文
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题目解读
腊八粥
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 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 豆等)。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 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 美食。
图片导入
传说导入
憧憬 渴望
问题探究
猜粥
这一部分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 猜想,可以去掉这猜想的部分吗?
不能去掉!
为什么?小组讨论交 流一下,每个人都要 发表自己的看法哦!
等腊八粥
看粥
呃……
语言描写:这里只有一个字,写 出了八儿看到腊八粥时候的惊讶。
惊讶 那锅里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呢?
等腊八粥
看粥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奇怪还是不 奇怪呀?
腊八粥
走近作者
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 神秘的湖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 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 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 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 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谈话导入
在《北京的春节》里 我们知道了北京的腊八粥, 那对于腊八粥你还有哪些 了解呢?
问题探究
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 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嫌弃
“染缸里的脏水”你见过 吗?是怎样的?这里能看 出来八儿怎样的心情?
问题探究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像这样细致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 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 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合作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你的家乡“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 有哪些材料呢?有什么特色呢?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 哪部分写得简略?
等粥
两部分
喝粥
等粥 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
探究理解
那你认为文章的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可 以结合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来思考。
学写生字
腊粥腻栗咽
认真观察 占格正确 结构正确
匙灌搅稠嘟 熬褐缸脏筷
腊八粥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谈一谈“腊八粥”好吗?我们从 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吧!
材料 熬制过程 色泽 味道 口感
爱腊八粥
课文里的八儿喜欢腊八粥吗? 喜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夸张了一点,但是写出了八 儿的兴奋样儿。
细腻
等腊八粥
让我们再一次整理“等腊八粥”的活动吧!盼粥等腊粥想粥 猜粥看粥
等腊八粥
让我们再一次梳理八儿在“等腊八粥”时的心情。
急迫 无奈 等腊八粥 憧憬 惊讶 嫌弃
爱腊八粥
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神情 动作
细节
抓住一个点,想象八儿 的馋样吧!要是你可以, 也能用画笔描一描!
爱腊八粥
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老师来读一段
等腊八粥
等粥
认真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 你认为我们全文的主角除了腊八粥还有谁?
小朋友——“八儿”
等腊八粥
盼粥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 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 可急红了。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急切 狡黠
想象一下这个委屈地盼着喝粥的画面。
等腊八粥
想粥
课文哪些部分写到了八儿想着喝腊八粥呢?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无奈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 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问题探究
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 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这句子描写得也非常细致,这是八 儿猜想的腊八粥软而稠的情形,表现了 八儿渴望尽快吃到腊八粥的心理。
素养提升
思考:怎样把内心活动写得真实细腻?
把握人物特征 借助环境烘托
再现心理轨迹 配合其他描写
还有其他方式吗?
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哪一句话 可以说明腊八粥受喜爱的程度?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 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 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 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粥的原料和在锅里煮的状态? 衬托腊八粥的甜香诱人,美味可口。 为下文写的情节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