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
我国碳普惠机制实践经验与发展建议
我国碳普惠机制实践经验与发展建议我国碳普惠机制实践经验与发展建议简介•碳普惠机制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刺激减排行为,促进碳减排工作的机制。
我国在碳减排方面一直经验丰富,下面将从实践经验和发展建议两方面进行探讨。
实践经验1. 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成立碳交易市场,作为碳减排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碳减排合作,提高碳减排效率。
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是我国碳普惠机制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2. 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可以为碳普惠机制的执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政府监管和企业自主监测,有效推动碳减排工作。
3. 增加碳普惠权益分配力度•在碳普惠机制中,适当增加碳普惠的权益分配,可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减排行动中,提高整体减排效果。
4. 加强碳减排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加强碳减排政策的法制化建设,为碳普惠机制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法制化建设可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权益,促进碳减排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发展建议1. 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提高碳交易的效率,推动碳减排工作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2. 增加碳普惠机制宣传力度•增加碳普惠机制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减排行动中,共同促进碳减排事业的发展。
3. 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碳减排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碳减排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5. 加强监管力度,打击碳排放欺诈行为•加强监管力度,打击碳排放欺诈行为,保证碳普惠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结语•在我国碳减排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碳普惠机制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碳减排事业蓬勃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对我国碳普惠机制实践经验和发展建议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安徽滁州林业碳票的经验做法
安徽滁州林业碳票的经验做法安徽滁州林业碳票的经验做法随着全球关注气候变化的加剧,碳交易市场日趋活跃,碳排放证书逐渐成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
安徽滁州林业碳票的经验做法,无疑成为了全国林业碳汇项目的楷模之一。
一、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局关于实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森林碳汇生态系统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
安徽滁州将碳交换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确保碳交易的可持续发展。
在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局有关通知的基础上,滁州市将全面推进森林碳汇生态系统监测工作,并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和生态修复工程,以加强自然保护,保证生态平衡和碳汇的合理管理。
二、深入挖掘碳汇管理潜力,建立健全碳汇管理体系。
滁州市林业部门不断探索碳汇管理的最佳模式,并建立了健全的碳汇管理体系。
该机制使得碳排放的单位价格与企业的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确保了碳交易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三、创新推广品牌战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滁州市林业部门在碳交易领域也积极探索品牌战略,建立、推进林业绿色品牌建设工作,并在市场上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产业化及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推动合作共赢。
政府主导是滁州市林业碳交易的核心特点,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制定碳排放标准、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保障信誉和合理的利益分配。
五、积极拓展碳交易多元化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
为了实现利益的多元化,滁州市林业部门不断推进并创新碳交易渠道,不仅通过证券市场推向全球市场,同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目标。
综上所述,安徽滁州林业碳票的经验做法,旨在将碳交易与林业生态系统服务相结合,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事业,构建各类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同时实现碳排放减少的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积极作用。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交易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机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碳汇交易是指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汇单位来实现减排目标并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为。
下面将介绍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
建立准确的碳汇清单是进行碳汇交易的基础。
企业需要对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准确测算和监测,确定准确的碳汇量。
这一步骤需要依靠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和认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选择适合的碳汇交易市场。
目前碳汇交易市场主要有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联合国碳市场两大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交易市场进行碳汇交易。
在选择市场时,需要考虑市场的规模、参与者的多样性和交易规则等因素。
第三,确定碳汇交易策略。
企业可以选择直接参与碳汇交易市场进行买卖,也可以委托专业的碳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代理交易。
无论是自主交易还是委托交易,都需要制定明确的交易策略,包括确定交易的时间、数量、价格等参数。
第四,管理碳汇风险。
碳汇交易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等风险,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等,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第五,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碳汇交易市场需要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以提高市场的公信力和参与者的信任度。
企业应及时披露自身的碳汇交易情况,包括交易成本、交易收益和碳汇使用效果等。
第六,注重碳汇项目的可持续性。
选择合适的碳汇项目是碳汇交易的关键,企业应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即项目的长期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碳汇项目的监测和验证,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碳汇交易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碳汇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推动碳汇交易成为全球减排的重要手段。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包括建立准确的碳汇清单、选择适合的交易市场、制定明确的交易策略、管理碳汇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注重碳汇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_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_贺城
2017年4月第2期金融理论与教学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总第142期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贺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全球变暖是当下世界各国都需面对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经国际社会上实践碳排放权交易已经证明了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交易基础薄弱、政府监管缺位与越位等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可借鉴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法规,建立多样化的区域碳交易市场布局,健全碳排放交易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完善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使我国步入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时代。
关键词:碳排放权;低碳经济;排放配额;强制减排;自愿减排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7)02-0098-06收稿日期:2016-11-18作者简介:贺城(1991-),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引言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严重威胁,150多个国家于1992年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制定。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对这种排放权进行交易。
同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I 所包含的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目标,要按时完成其在不同时间段应减排多少温室气体的承诺。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1. 欧盟碳交易系统(EU ETS):欧盟碳交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于2005年开始运行。
该系统通过限制欧盟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其排放指标分配给各个企业,实现了碳排放的管理和交易。
该系统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碳市场,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2. 瑞典碳税:瑞典是全球最早引入碳税的国家之一。
该国于1991年开始征收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的消费征税,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
瑞典碳税的成功在于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减排,同时将税收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发展。
3. 挪威国家气候基金:挪威国家气候基金是一个由挪威政府设立的碳汇项目,旨在通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配额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该基金通过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项目,促进了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4. 澳大利亚碳农业项目:澳大利亚农业部门推出了一个碳农业项目,通过改变农业土壤管理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储存量,从而实现碳汇。
该项目通过为参与者提供碳信用证书的方式,鼓励农民采取碳友好的农业实践,减少农业排放。
5. 加拿大碳适应基金:加拿大政府设立了一个碳适应基金,用于支持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实施。
该基金资助了一系列项目,包括改善农业和林业管理、建设抗洪设施等,以提高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
6. 新西兰林业碳汇项目:新西兰政府通过一个林业碳汇项目,鼓励农民和土地所有者种植和管理森林,以增加碳储存。
参与者可以将他们的林地注册为碳汇项目,通过销售碳信用证书获得经济回报。
7. 日本碳市场:日本政府于2010年开始实施碳市场机制,通过限制排放量并发放碳排放配额,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日本碳市场的特点在于将能源效率和碳减排作为企业绩效评估的指标,并通过碳市场交易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8. 美国加州碳排放交易系统(Cap-and-Trade):加州是美国第一个引入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州,于2013年开始运行。
该系统通过限制碳排放量,并将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实现了碳排放的管理和交易。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到1 5 0 0 亿美元, 超过石油交易成为全球第
一
大市场 , 预计 2 0 2 0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
例草案》 。美国 1 9 9 7 年宣布 封存研究计
达到 3 . 5 万亿美元( 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 司
预测报告显示 ) Ⅲ 。
 ̄} ; 2 0 0 3 年公 布 《 碳 封存研 发计划 路线 图》 ; 2 0 0 5 年颁布 《 能源政策 ̄) ; 2 0 0 7 年颁
牛慧. 碳 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 国的
启示 , 旧.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2 0 1 1 :
7 8 -9 0
发展低碳经济 ,其经济利益并不能马
上凸显 , 企业受经济利益制约 , 参与低碳经
济意识不强。为支持其发展 , 发达国家纷纷
大。 促进国内 碳 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互联
2 0 1 1 年 1 2月, 国务院印发了“ 十二五” 控制
参与者 , 业务也渗透到了市场的各交易环
节 。例如爱尔兰银行开展的“ 转废为能项 目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碳交易市场深度调研与未 来趋 势研
温室气体 敬 工作方案目 。 目前 , 中国已成为 全球第二大碳市场 ,其交易额 为 1 1 . 5 亿吨 二氧化碳 当量 , 仅次于 2 0 1 3 年欧盟碳排放
关键字 : 碳交易市场 ; 碳金 融; 国际经验 ; 碳配额交易
国 际低碳 经济发展 的经验借 鉴及 启示
文I 施晓春
国
析 2 0 0 5 年, 《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并建
金” ,计划投 A 超过 9 0 0亿美元用于新能源
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显现,各国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政策,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启示。
1. 绿色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助推发展近年来,全球各国积极推进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其中风能和太阳能是最为受关注的两个领域。
在发展风能方面,丹麦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丹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民众使用风能,并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如今,丹麦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风能技术和设备制造国家。
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值得借鉴。
中国政府通过推行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扩大太阳能市场规模,并鼓励国内技术创新。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
对于我国而言,合理引进和应用绿色能源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借鉴丹麦的激励政策和投入资源,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能源,并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2. 绿色城市建设:可持续规划与发展绿色城市建设是各国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加拿大温哥华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而闻名于世。
温哥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自行车。
他们还积极推广建筑物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作为一个宜居城市,温哥华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都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
我国可以借鉴温哥华的城市规划经验,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公共交通设施,并鼓励环保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行。
此外,加强建筑节能措施,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3. 碳市场的建立:推动经济转型碳市场是一种主要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碳减排和经济发展。
欧盟是全球最先建立碳市场的地区之一,他们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和建立碳交易市场,成功推动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碳市场还为企业提供了遵守环保法规和降低碳排放的经济动力。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深圳等地先后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2017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
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等相关法规,为碳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交易制度方面,我国采取了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制度,即由政府确定碳排放总额,企业根据配额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
市场规模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5亿吨,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覆盖面较窄,尚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
其次,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制度和监管体系,市场波动较大。
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政策体系,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市场规模方面,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碳交易。
市场流动性方面,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国际合作和投资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和参与我国碳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碳减排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不仅是实现自身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支持。
因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在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流动性提高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会逐渐走向成熟,为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
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借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汇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碳汇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下面将列举10个国外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供参考。
1. 挪威:挪威是碳汇经济的领军国家之一,其碳汇项目涵盖了森林、湿地和海洋等多个领域。
挪威通过建立碳市场和设立碳排放配额,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投资碳汇项目来实现碳减排。
挪威的碳汇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和实施碳定价机制,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碳汇项目主要集中在林业和土地利用方面,通过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实现了碳汇和减排的双重效益。
澳大利亚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加拿大:加拿大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湿地,是碳汇经济的重要国家。
加拿大通过实施碳市场和碳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并投资碳汇项目。
加拿大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英国:英国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碳配额制度,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英国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林业和湿地保护等领域,通过森林增长和湿地恢复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效果。
英国的碳汇经济发展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新西兰:新西兰是碳汇经济的先行者之一,通过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政策,推动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并投资碳汇项目。
新西兰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森林、湿地和土地利用等领域,为碳减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衡。
6. 德国:德国通过碳市场和碳排放配额制度,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碳汇项目主要包括林业和农业等领域,通过森林保护和农田管理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7. 瑞典:瑞典通过碳排放交易和碳税政策,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瑞典的碳汇项目主要涵盖了林业、湿地和能源等多个领域,通过森林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碳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
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碳汇项目:选择适合的碳汇项目,例如森林保护、再造林、能源替代等项目。
这些项目应该具备量化、监测和验证碳减排的能力,以确保真实有效的碳减排。
2. 碳排放测量与监测:确保可信度和准确性,进行准确的碳排放测量,采用权威的监测和验证机构进行核实。
这可以使用现代技术和监测装置,例如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站和监测设备等。
3. 确定碳减排量: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指标,确定碳减排量。
这通常需根据项目类型和地区使用权威的减排计算方法和标准,例如联合国碳减排机制的方法和标准。
4. 碳减排认证与验证:可采用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碳减排认证与验证,确保碳减排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通常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和认证体系,确保所有步骤和数据都经过审计和验证。
5. 建立碳交易市场:建立一个透明、有效和可靠的碳交易市场,促进碳减排项目的交易和流通。
这可以通过设立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碳信用证明系统等来实现。
6. 合规性与合法性:确保碳汇交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依据国家法律和国际协议进行交易,遵守相关的环境和碳减排监管。
7. 信息透明和共享:确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交易数据和报告,以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评估碳减排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体来说,碳汇交易的经验做法需要坚持科学、透明和可信赖的原则,确保碳减排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
碳排放管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碳排放管理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些碳排放管理领域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旨在为其他国家和组织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巴黎气候协定作为碳排放管理领域的里程碑,巴黎气候协定于2015年达成,旨在控制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协定鼓励各国制定自愿性的国家贡献目标,并建立透明的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实现全球碳排放的减少。
2. 瑞典的碳中和目标瑞典是碳排放管理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该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实现碳中和。
瑞典计划在2045年之前将净碳排放量降至零,并在2050年前实现完全的碳中和。
该国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以及鼓励电动车普及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3. 企业减排示范案例:英国碳信托英国碳信托是一个旨在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的独立非营利组织。
碳信托通过提供减排咨询、能源管理服务等支持,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碳减排计划。
该组织已经成功协助众多企业降低碳排放,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4. 我国的碳排放管理措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碳排放。
中国制定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能源结构调整目标以及强碳市场建设的政策工具,促进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清洁化。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5. 企业碳排放管理的成功案例:沃尔玛沃尔玛作为全球零售业巨头,积极推动企业的碳减排行动。
沃尔玛设定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并采取了措施来减少供应链碳排放及店铺能源消耗。
该公司通过改善能源效率、采购可再生能源以及推动供应商参与减排活动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结:以上案例和经验表明,碳排放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措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碳交易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基 于国际公约 的碳交易制度
在碳交 易 的构成要 素 中 , 规则 是最基 本 的核 心 要 素 。联 合 国政 府 间 气候 变化 专 门委员 会
通过谈判 , 于1 9 9 2 年 5月 9日 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U N F C C C ) , 1 9 9 7年 1 2 月于 日 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 京都议定书》 , 议定书规定 : 在“ 不少于 5 5个参与国签 署该 协议 , 且温 室气体 排放 量达 到 附件 I 国家在 1 9 9 0年 总排放 量 的 5 5 %后 的第 9 O天 ” 开始 生 效。这两个条件分别在冰岛和俄罗斯通过该协议后达到, 《 议定书》 在2 0 0 5年 2 月1 6日 开始 强制 生效 。
《 议定书》 规定了《 公约》 附件 I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 9 9 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 5 . 2 %。 具体 地 , 各 发达 国家必 须完 成 的减 排 目标 是 : 与1 9 9 0年相 比 , 欧 盟减 排 8 %、 美 国减排 7 %、 日
作者简介 : 谢绵陛 , 经济学( 金 融学 ) 博 士, 集美大 学财经 学院副教授 。
. : 东南学术) 2 o 1 3年第 3期 国内目前主要的碳交易活动是《 京都议定书》 下 的“ 清洁发展机制 ( C D M) ” 项 目, 以及为 C D M 项 目提 供 的金 融 服 务 。2 0 0 9年 1 1月 1 5 日, 我 国第 一 次 以约 束 性 指 标 的 方 式 宣 布 : 到 2 0 2 0年 , 中 国单 位 G D P二 氧化碳 排 放将 比 2 0 0 5年下 降 4 0 %_ _ 4 5 %; 如 何实 现这 一减 排 目标 , 运用 市场机 制将 是不可 或缺 的手 段 。本 文将从 以上三个层 次讨 论 国际上 主要 的碳 交 易制度 安 排和 交易平 台建 设实践 , 探讨 其对 我 国实现减 排 目标 的启 示 。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案例学习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案例学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控制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普遍关注的议题。
为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有力的减排工具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国内外的案例学习为基础,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于2005年开始运行。
该体系以“腾出碳排放权的经济单位向缺额的经济单位出售或转移”为基本原则,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碳排放总量的控制。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案例经验表明,在碳市场的引导下,许多企业采取了各种减排措施,积极推动了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同时,碳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为企业提供了积极的经济激励,鼓励其进一步减少排放。
二、美国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美国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LACAP)是美国最早成立的碳市场之一,成立于2010年。
该市场通过将碳排放权产权化,并通过交易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洛杉矶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案例研究表明,市场化手段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在该市场的引导下,许多企业投资于节能减排项目,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碳排放的大幅度下降。
同时,碳市场的发展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就业和产业发展。
三、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于2013年启动,目前已经在七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涵盖了多个行业。
通过这些试点项目,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机制。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碳市场的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四、碳排放交易的启示通过对国内外碳排放交易案例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启示:首先,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减排工具,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其次,碳排放交易的成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机制的健全。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经验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应对碳排放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有效性。
碳排放交易是指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对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单位进行监测、报告和核查,向企业和机构发放相应的排放配额,并允许其在市场上交易这些排放配额。
本文将介绍碳排放交易在国内外的经验,包括相关政策措施、市场运营模式和效果评估。
【国外经验】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是世界上首个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区域。
其采用了“固定减少促进”机制,对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进行了限额,并将排放配额分配给 participating installations。
欧盟碳市场主要采用了拍卖和分配两种方式,通过允许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和转移,促使企业进行减排。
该体系于2005年启动,至今已经进入第四个交易期。
2. 美国有关碳排放交易的尝试美国曾推出多个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部州际碳交易协会(RGGI)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碳排放交易计划。
RGGI是由十个东部州联合组成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2009年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减排成效。
加利福尼亚州则通过碳排放限额和交易系统(Cap-and-Trade Program)来推动减排,该计划于2013年启动,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
【国内经验】1. 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国自2011年开始在华北、上海、广东等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已有七个省市纳入。
中国碳市场采用目标强制性和自愿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设立碳配额、交易平台和排放权交易登记机构,鼓励企业探索减排和交易机会。
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体系,并计划在2021年启动全面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
2. 碳排放交易政策效果评估国内外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均进行了政策效果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交易机制可以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减少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碳市场的建立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低碳经济的转型。
广东碳交易试点的MRV制度及经验
企 业 管 理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4.107广东碳交易试点的MRV制度及经验冯丹燕 周延霞 何明珠(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 广东广州 510260)摘 要:监测、报告与核查(Monitoring Report and Verification, 简写为MRV)是碳交易体系对数据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配额分配、交易的基础。
该文结合广东碳交易试点的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试点MRV的文件构成、MRV技术以及操作层面的经验,供国内碳交易MRV建设参考借鉴。
关键词:监测 报告 核查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107-02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新途径,给温室气体排放贴上了价格标签。
为此,很多国家已经实施碳交易,国际上欧盟和美国加州是建立碳交易机制较早的地区,拥有完善的碳交易体制机制。
2012年9月广东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2014年1月印发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1],建立了配额总量控制机制、配额分配与调整机制、报告核查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和激励处罚机制。
广东碳交易机制是在充分学习了欧盟、加州等国际碳交易[2-3]经验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自广东试点启动以来,截至2018年底,经历了5个履约年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完善相关的文件和流程。
MRV是碳交易机制对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在此分享广东试点的MRV经验,供国内碳交易MRV参考。
1 广东试点MRV文件构成广东省碳交易的文件构成可分为法规/管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操作层面。
《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令发布,《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企业(单位)二氧化碳信息报告指南》《广东省企业碳排放核查规范)》《广东省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等文件已在广东省碳交易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上发布,并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对指南、核查规范及配额方案进行更新;在操作层面上有报告核查通知、控排企业/新建项目企业名单等。
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分享相关经验。
1. 案例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是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进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创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一案例表明,对于绿色低碳发展来说,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优化至关重要。
2. 案例二: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城市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构建可持续交通系统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例,该城市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网络,有效减少了汽车使用量和相应的车辆尾气排放。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当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以减少碳排放。
3. 案例三: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以芬兰为例,芬兰通过制定政策和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有效的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芬兰不仅减少了对原材料的依赖,还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碳足迹。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废物资源化的工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 案例四:农业生态化发展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碳排放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以日本为例,日本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他们采用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土壤的健康发展。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倡导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以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分享: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石。
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
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碳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备受关注。
在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中国已经建立了碳市场的基础框架,并开始了试点工作。
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已经在多个地区展开,覆盖了不同行业和地域。
这些试点的开展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试点工作中,参与企业积极响应,纷纷主动参与碳交易,并不断提高减排能力。
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稳步上升。
这些成效的取得表明,碳市场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企业和各级政府都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全国碳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凸显。
一方面,碳市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专业支持,包括碳排放核算、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碳市场的监管和监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全球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碳市场作为一种减排工具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建设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将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碳市场建设在政策、试点、成效和挑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全国碳市场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和监管机制建设,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储林项目、林业碳汇 经验做法
国储林项目、林业碳汇经验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储林项目、林业碳汇经验做法管理方面的经验国储林项目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只有规范的管理,才能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在管理上,项目责任人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预算,确保项目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资源充分投入到项目中。
项目管理者需要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国储林项目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合理规划林地的布局结构,合理配置不同树种的比例,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和利用制度,保障林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在技术方面,国储林项目需要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和保护技术,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固碳效率。
种植树木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树种,注意选择具有高碳吸收效率和抗逆性的树种。
在林木的管理上,要注意定期修枝、施肥、除虫等,确保树木生长的健康稳定。
保护林地生态环境也是关键,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处理。
在政策方面,国储林项目需要有利于项目发展的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国储林项目,提供项目资金和税收支持,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政府还需要规范普通林地的管理和利用,鼓励林地所有者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推动国储林项目的发展。
第二篇示例:国储林项目是国家为了实现碳减排和生态修复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林业碳汇作为国家碳交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国储林项目和林业碳汇的角度,探讨其制定和实施的经验做法,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借鉴。
一、国储林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储林项目是指政府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适宜地区,推动和实施造林、植树等生态工程,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储量,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项目。
这一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是实现碳减排目标。
森林作为碳储量巨大的生态系统,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有效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二是促进生态平衡。
碳达峰工作相关经验做法、成效及亮点
碳达峰工作相关经验做法、成效及亮点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之一,我国在碳达峰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我国在碳达峰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做法、成效及亮点。
一、政策制定在碳达峰工作中,政策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碳排放的减少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鼓励各行业主体减少碳排放;制定能源消费双控政策,鼓励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绿色出行。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碳达峰工作至关重要。
我国在实施碳达峰工作中,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推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采用清洁、高效技术,降低碳排放。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智能制造、环保科技等低碳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支撑。
我国加大对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推进清洁能源、能效改进、碳捕集、碳储存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业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加强对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一代低碳、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科技创新为碳达峰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国际合作碳达峰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我国在碳达峰工作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与发达国家共享低碳发展经验,学习先进的低碳技术;与发展我国家开展技术援助,推动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碳达峰工作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原则发生转移,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转变为在一个共同平台上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目标贡献力量;同时减排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强制承诺减排开始转变为巴黎时期“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机制。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正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
传统的非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如命令与管制手段以及技术标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高成本。
基于市场的温室气体减排工具包括碳税和碳交易两种方式。
相比碳税,碳排放管理有如下优势:总量控制目标明确、企业履约相对灵活、促进碳价格发现与催生碳金融发展,这些都是碳税等政策工具无法达到的。
以《京都议定书》制度模式为原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规模化发展,并随着对碳排放空间的稀缺性认识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在全球低碳发展的浪潮中吸引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推动了碳金融及相关衍生品的繁荣,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碳交易对气候治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有利于以较低成本实现既定的控排目标。
碳交易的减排目标是限定的,因此可以形成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的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促进全球能源安全和能源清洁的发展。
碳交易将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换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碳交易可以使清洁能源相比于高碳能源型产业形成相对的价格优势。
第三,有利于带来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减少环境污染。
碳交易可以有效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引发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带来全球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
第四,有利于形成新的绿色经济发展增长点。
碳交易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新型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碳金融、碳审计和碳咨询等新型环境服务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中国启动了7个试点碳市场。
7个试点横跨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性较大,制度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区域特征。
深圳的制度设计以市场化为导向,湖北则重视市场的流动性,北京和上海注重履约管理,而广东碳市场重视一级市场,重庆实行企业配额自主申报的配发模式。
7个试点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碳交易机制的广泛性、多样性、差异性和灵活性,从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碳交易试点促进各省市开展了各项基础工作,形成了全面完整的碳交易制度体系,为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环境政策工具,碳交易的作用首先是对减排的贡献,表现为控排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保持下降趋势。
同时,碳交易作为我国现有环境政策组合中的一种新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各试点通过对配额分配方式的试错和创新,维持了碳交易市场的稳定。
深圳运用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理论、创新配额分配方法等控排措施,通过配额供求均衡来影响或者决定碳市场的价格;而广东省将碳交易视为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契机,率先试点配额有偿拍卖的方式,直接跨过了欧盟初期的无偿配额发放阶段,同步建立两级市场,对政府调控碳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试点运行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全社会的减排收益。
例如,广东省正在探索建立低碳普惠制,搭建基于碳积分制的公共平台,构建全社会的低碳链,把碳交易从工业领域扩大到消费和公众层面,提高了公民的低碳意识,也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国外碳交易减排机制的发展道路具有相似之处,但在发展背景及发展要素上具有独特之处,可以为其他国家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启示。
第一,减排理念创新。
中国发展碳市场的核心目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争当全球低碳先驱不同,中国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谈判的框架协议下,积极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除了为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责任”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一环境经济手段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生态环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
第二,“自下而上”的治理政策选择。
中国的区域试点项目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奉行的是自愿减排原则,充分调动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
第三,试点区域内的不同制度能加快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
不同于美国加州试点和欧盟统一碳市场等,中国每个试点的不同制度和条件可以形成相互间对比,达到激励的效果。
第四,区域碳交易市场试点项目中运用了多样化的市场技术手段,如通过引入绿色金融工具以提升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并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从而降低全社会的边际减排成本。
总之,目前中国区域试点项目的制度创新和在深化绿色金融上获得的成效,对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相同国情下,试点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相互比较各自目标的实现情况。
全球气候治理也可以在大国之间建立合作,各国和地区兼容互包,共同探索全球环境治理的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