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农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农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农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一、背景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绩效,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需求,制定和实施农业绩效考核方案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套农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以期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生产主体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农业。

1.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粮食产量、农产品质量、农村供水保障、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2.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定期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3.明确考核对象和程序:明确农业绩效考核的对象范围,包括农业生产主体、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制定详细的考核程序和评分标准,确保考核公正、公开、透明。

5.奖惩机制落实:建立奖惩机制,对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农业生产主体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处罚或整改。

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6.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评价指标、考核程序和评分标准,确保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实施效果预期1.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绩效考核,促进农业生产主体加大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2.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绩效考核将促使农业生产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保障粮食安全:绩效考核将督促农业生产主体加大粮食生产力度,确保粮食供应的充足和稳定,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4.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通过绩效考核,促使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录

一、概述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背景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意义二、体系构成1. 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1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1.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1.3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1.5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 1.6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1.7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 1.8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1.9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 1.10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1.1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1.12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1.13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1.14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1.15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2. 综合试验站2.1 主产区综合试验站2.2 特色农业综合试验站2.3 跨区域综合试验站三、体系功能与任务1. 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1.1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2 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3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2. 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2.1 产业政策研究2.2 政策咨询与建议2.3 产业经济分析3. 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3.1 农民培训3.2 技术推广3.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4. 产业信息服务与市场分析4.1 价格信息发布4.2 市场分析4.3 产业经济咨询四、体系管理与运行1. 体系组织架构1.1 体系领导机构1.2 体系管理机构1.3 体系专家委员会2. 体系经费管理2.1 经费来源2.2 经费使用2.3 经费审计3. 体系人才队伍建设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3.2 人才评价与激励3.3 人才流动与交流4. 体系绩效考核与评估 4.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 绩效考核方法4.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体系发展前景1. 体系规模与布局1.1 体系规模1.2 体系布局2. 体系创新能力2.1 研发能力2.2 推广能力2.3 信息服务能力3. 体系国际影响力3.1 国际合作与交流3.2 国际项目参与3.3 国际人才培养4. 体系可持续发展4.1 体系优化与升级4.2 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条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农科教发[2007]12号),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综合试验站的基本研发费和仪器设备购置费补助。

第三条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原则:(一)合理安排,避免重复。

按照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在产业发展各环节、各产业和各区域的投入,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资金和建设依托单位资金等有机衔接,避免重复交叉。

(二)稳定支持,动态考评。

建立稳定支持、有益于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长效机制。

建立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评制度。

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

(三)围绕目标,科学预算。

围绕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应当纳入建设依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第四条基本研发费是指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直接相关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等费用。

基本研发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一)材料和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是指在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以及单台(件)价值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

(二)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对外支付(包括建设依托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规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是指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性体系。

第三条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进步;(二)坚持产业导向,促进农业产业链完整发展;(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四)坚持协同发展,推动农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体系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指导,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鼓励地方、企业投入资金。

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第六条体系组织架构包括:(一)体系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三)综合试验站:负责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四)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体系建设内容第七条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三)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提高农业附加值;(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人才队伍建设;(六)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运行管理第八条体系运行管理遵循以下要求:(一)科学规划: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体系建设规划;(二)项目申报:建立项目申报制度,确保项目质量;(三)项目实施: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四)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五)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体系建设成效进行评估。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8•【文号】农科教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十二五”体系岗位设置规范和综合试验站布局规划,按照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经公示,确定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50名首席科学家、1051名岗位科学家和1144名站长。

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予以印发。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程式华1、育种与繁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胡培松岗位及聘用人员:种质资源评价:何予卿(华中农业大学)分子育种: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野生稻利用:颜龙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中游籼型杂交稻育种:赵炳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红莲籼型杂交稻育种:朱英国(武汉大学)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育种:黎用朝(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上游杂交稻育种: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下游粳稻育种: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稻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育种: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常规稻育种: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南部粳稻育种: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北部粳稻育种:潘国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中部粳稻育种: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彭友良稻纵卷叶螟防控: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稻飞虱防控: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瘟病防控: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病毒病防控:周雪平(浙江大学)杂草防控:陆永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防治:娄永根(浙江大学)东北区域综合防控:刘志恒(沈阳农业大学)长江流域综合防控:彭云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域综合防控:朱小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螟虫防控:方继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朱德峰长江中下游区栽培与土肥:廖西元(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区栽培与土肥: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区栽培与土肥: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栽培与土肥: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稻田培肥: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4、机械化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室主任:李革育秧与插秧机械:李革(浙江理工大学)生产全程机械化:马旭(华南农业大学)5、加工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卢淑雯稻米加工:卢淑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产业经济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大学研究室主任:杨万江产业经济:杨万江(浙江大学)(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隋国民2、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卢铁钢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孝甲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基洪5、五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闫平6、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柴永山7、黑龙江垦区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霍立君8、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凤鸣9、徐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超10、扬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戴正元11、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徐大勇12、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才林13、杭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金庆生14、嘉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姚坚15、金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钱秋平16、桐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站长:汪向东17、宣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曹新国18、合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泽福19、三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许旭明20、南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江文清21、赣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红林22、萍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季能23、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大洲24、抚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强25、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站长:杨连群26、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宋世枝27、恩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吴双清28、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游艾青29、荆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周忠清30、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曾良贵31、常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站长:王建龙32、岳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平33、祁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站长:秦道珠34、江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朝东35、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志中36、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覃凯旋37、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陈仁天38、海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孟卫东39、三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站长:黄文章40、宜宾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林纲41、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志42、内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勇43、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谢树果44、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鹿占黔45、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文强46、永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奎丽梅47、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董保柱48、汉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冯志峰49、银川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殷延勃二、玉米(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世煌1、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郭庆法国内和温带外来种质评价与改良创新: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与改良创新:李新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北部区域育种: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区域育种: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育种:王振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北部区域育种:郭庆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山地育种: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种子扩繁与生产: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抗逆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虫害防控: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防控: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南部和华北区域防控: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区域防控:晋齐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区域防控:石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南区域防控:李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陈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室主任:赵明东北北部区域栽培: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区域栽培: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栽培:李潮海(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北部区域栽培: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山地栽培: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肖俊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土壤耕作与改良: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营养与施肥: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旱作栽培与综合管理: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抗逆栽培:王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东兴夏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春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孙士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丽萍深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的利用:刘丽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志刚产业经济:徐志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唐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佟文悦2、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张文英3、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谢俊良4、邯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孙海昆5、长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洪6、忻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翟广谦7、蒙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站长:高聚林8、赤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站长:霍剑锋9、通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建华10、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延波11、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栾化泉12、丹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站长:景希强1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铁成1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董本春15、洮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边少锋16、辽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世英17、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俊河18、绥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南元涛19、克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刘兴焱20、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树权21、黑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巩双印22、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站长:张亚田23、江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袁建华24、东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站长:王桂跃25、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现平26、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郭新平27、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侯廷荣28、莱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京国29、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白星焕30、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秀田31、浚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常建智32、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学舜33、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沈东风34、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家友35、鄂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黎明36、高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站长:陈志辉37、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胡建广38、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站长:程伟东39、重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华40、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郑祖平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秀全42、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任洪43、遵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毕世敏44、曲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吉美45、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必华46、关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薛吉全47、榆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马向峰48、兰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樊廷录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王永宏50、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梁晓玲三、小麦(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顺和种质资源评价: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子育种:夏先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杂种优势利用:赵昌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江中下游育种:程顺和(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方湿润区育种:马传喜(安徽农业大学)春麦区育种:肖志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方干旱区育种:郭进考(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黄淮北部育种:刘建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育种: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扩繁与生产:肖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室主任:康振生地上虫害防控:程登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虫害防控: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锈病防控: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毒病害防控:陈剑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穗部病害防控:马忠华(浙江大学)叶部病害防控:喻大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根茎部病害防控:陈怀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防控:陈万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于振文长江中下游栽培:姜东(南京农业大学)黄淮北部栽培:王法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栽培: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综合技术集成: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区栽培: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冬春混播区栽培: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北方干旱区栽培:王志敏(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高产创建:赵广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4、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沈阿林土壤改良: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肥技术: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管理:沈阿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段爱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营养与有害物监控:王朝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魏益民加工技术:卞科(河南工业大学)综合利用:魏益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贮藏技术与设施:尹成华(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研究室主任:韩一军产业经济:韩一军(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栾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站长:李俊明2、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秀敏3、保定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站长:李雁鸣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马永安5、沧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站长:赵松山6、邢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景东林7、山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定一8、内蒙古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站长:李元清9、东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邵立刚10、徐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荣振11、沿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高德荣12、沿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马鸿翔13、苏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王伟中14、沿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平治15、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XXX民16、六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姜文武17、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兰云18、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试验站;站长:林治安19、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刘飞20、菏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思同21、滨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耿爱民22、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吴科23、烟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姜鸿明24、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怀恩25、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其鲁26、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廖平安27、南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金榜28、开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站长:牛本永29、安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春玲30、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金平31、濮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赵继文32、商丘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站长:胡新33、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朱统泉34、周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新平35、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宗武36、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高海涛37、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高春保38、襄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志顺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余国东40、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生荣41、成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武云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黄辉跃43、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何庆才44、云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于亚雄45、楚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站长:邹萍46、咸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安静47、杨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高翔48、甘肃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鲁清林49、河西走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站长:柴守玺。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期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功能、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

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和《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

县立足县情,坚持生态立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龙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提升融合、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益农、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体现农业特色、引领城乡农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创建目标(一)强基础补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围绕蛋鸭、李梅产业,强基础补短板。

大力推广蛋鸭养殖、稻鸭共生、种养结合、李梅赏花采摘、李梅文化展示等农旅结合项目,推动研学观光旅游,蛋品加工,李梅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力争“十四五”末,建成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鸭笼养和稻鸭基地以及李梅标准化生产基地,主导产业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超80%,实现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的目标。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农增收创新利益融合方式,通过示范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户入股”“产业联盟”等利益联结形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不满意 的, 该名首席专家一样被淘汰 。
3 绩 效 评 价 创新 更 多农 业 技 术推 广 方 法 、
发 展 进 行 有 效 的探 索 。
【 关键词 】 云 南 农业科技入户 绩效评价
云南省农业科技 ^户示范工程 自 2 0 年开始启动。 山州 、 05 文 1 广南县是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 户示范 工程农业部唯 一部级 试点 县; 省级选择保 山市隆阳区 、 昆明市寻甸 县 、 曲靖市宣 威市 、 昆
云南省农业科技 入户示 范工程绩效评价 实施过程 中 , 乏 缺 对 省级 专家 的评价 , 者说评价降低 了省级专家在 农技推广示 或 范中的责任 。实际上 , 作为某种主推品种或技术的首席专家 , 对 全省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的成败 , 应该说起 到非常重要 的 作用 , 一旦首席 专家推 广的品种和 技术 产生 问题 , 对全 省 的影
指导员 、0 13户示范 户。 三、 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存在 的问题
1 建 立 和 完善 一套 良好 的 绩 效评 价 体 系需要 较 长过 程 、
度, 将绩效评价 考核结果作 为各级专家 、 农技推广 人员晋级 、 晋
职、 评优等 的主要依 据 , 对示 范户 的绩效评 价结果 作为更 换 将 示范户和 追责的一个依 据 , 以此来增强绩效评价的约束力。
明市晋宁县 、 红河州建水县五个县市区 ( 以下简称县 ) 为省级试 点县。 共推广 1 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 2 项 左右主推技 术。 2 云南农
业科技入户工程 广泛依托基层 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机构 , 构
建了“ 省级专家一 县级 专家 组—技术指 导员一示范 户辐 射户一
随着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传播 的深入 , 各级专家和技术指 导 员变被动为 主动 , 变要 我做为我要做 , 创新 了一 些新 的推广 示 范方法 , 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就是农业科技入 户工程绩效评价 主动性 的表现 。在高产创建和高产 竞赛 中 , 通过土地流转和 中

云南省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

云南省2009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二○一○年四月目录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1)(一)项目概况 (1)(二)评价依据 (2)(三)评价对象 (3)(四)评价原则 (3)(五)评价内容 (3)(六)评价目的 (3)(七)评价方法 (4)(八)评价标准 (4)(九)工作组织 (4)(十)工作步骤和进度 (5)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6)(二)指标体系框架图 (6)(三)评价指标表 (7)(四)评分计算方法 (9)(五)评价结果 (10)(六)附件 (10)附1.信息调查表 (10)附2.评分表 (15)附3.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15)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76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1号)的相关要求,对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及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省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体系建设的基本研发费、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推广费补助等。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现有省、州(市)、县、乡科研、技术推广力量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农业发展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约束的根本出路。

为了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一、目标和原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坚持以下原则:(一)合理划分责任,强化协同配合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中央主要负责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和管理协调,指导和帮助地方落实产业发展任务,支持地方间建立区域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等,收集和提供产业相关信息;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类科技资源,落实统一规划和区域布局下的相关任务,做好涉及本地的机构、设施、人员等相关条件保障工作;地方与地方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工明确的原则,共同推进本区域内的产业发展。

(二)遵循产业规律,推动协调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合理配置种植、畜牧、水产等产业间和区域间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促进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条块结合,稳定、持续和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三)强化制度设计,建立内在机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从各个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在内容设计、任务分解、协作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好系统化、制度化设计,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协作;通过基地、人才、项目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立农业行业种植技术员岗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农业行业种植技术员岗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农业行业种植技术员岗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农业行业种植技术员岗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农业行业而言,种植技术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指导农民朋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在农业生产中评估种植技术员的绩效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农业行业种植技术员岗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背景随着农业行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变得越发复杂。

为了确保种植技术员的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提高生产品质和产量,建立一套科学且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1. 公正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公正,能够客观地反映种植技术员的工作表现,并排除个人偏见和不合理的评价标准。

2.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全面覆盖种植技术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协作能力等,既要注重技术能力,也要关注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具备操作性,能够让评估者和被评估者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评估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加以实践。

三、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 技术水平:评估种植技术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包括种植方法的熟练程度、农作物生长要素的掌握程度等。

2. 作业效率:评估种植技术员在工作中的效率和生产能力,包括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生产线管理和调度的能力等。

3. 质量控制:评估种植技术员对农作物质量的把控能力,包括病虫害防治、农药施用的安全性等方面。

4. 团队协作:评估种植技术员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沟通能力以及协助其他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农业安全知识:评估种植技术员对农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环保意识、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管理等。

四、绩效评估指标的应用和运用1. 厂家供应商考核使用:各种农产品供应商可以根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种植技术员进行员工绩效评估,以便筛选和评估合格供应商。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为认真贯彻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决策部署,打造一批建设起点高、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建设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创建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开展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活动。

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限创建数量,每年从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择优选择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5个,至2025年,全市符合条件的县(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全覆盖。

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引领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绩效目标。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合理,产业集中度高、精深度高和聚集度高。

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50%以上,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5%以上。

实施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生产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领先、科技创新力强,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培育知名度高的区域农业品牌,农产品基本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养殖业基本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形成市场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精简篇)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精简篇)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发挥优势与创新模式、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兴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思路以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单元,明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我区农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一)优势农产品优先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进行构建,在产品选择上坚持优势农产品优先的原则,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蚕桑、甘蔗、咖啡、水产、茶叶、水果、畜牧等为优先产业。

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优化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土壤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联合攻关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联合攻关的原则。

改变过去注重产业发展中单个环节攻关为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系统攻关;改变过去注重单个单位攻关为聚集和整合本领域优秀骨干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加速提升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三)资源共享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成果、设施及项目资源共享的原则。

体系内科研人员须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项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体系建设平台,集中力量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集成,确保产业发展不断获取科技支撑。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12.16•【字号】云科规〔2021〕4号•【施行日期】2021.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云科规〔2021〕4号各州(市)科技局,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项目推荐部门:《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已经2021年12月1日省科技厅2021年第26次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12月16日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省级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依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绩效评估规范(试行)》(国科发监〔2020〕165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等相关文件,结合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按照有关规定,对归口管理的财政科技计划(专项)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科技项目的完成结果、投入产出效率、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等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

第三条根据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管理的实际情况,绩效评价包括对各类科技计划、专项的绩效评价。

(一)对新设立的科技计划、专项须进行事前评估。

重点评估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

(二)对已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原则上每5年开展一次全面评价,期间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中期评价。

(三)开展计划、专项评价时需抽取一定比例的项目为样本开展绩效评价。

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办法

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办法

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规范产业园运作,确保绩效目标实现,奋力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业园绩效评价,是指根据产业园建设目标和管理要求,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产业园建设情况、资金使用进度、目标实现程度、产业园运营管理情况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对象为享有级财政资金补助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并对产业园建设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第三条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科学规范。

绩效评价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规范可行的操作要求,采用分析绩效评价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

绩效评价遵循真实、客观、公正、透明的要求,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具体绩效评价工作,并依法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监督。

(三)激励引导。

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产业园建设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产业园建设。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开展级产业园建设绩效评价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报告上级部门。

第六条产业园所在县(区)为产业园建设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或本系统)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和组织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产业园运行绩效年度自评,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产业园建设管理情况、级财政资金使用进度及其他重大事项。

第七条绩效评价方式采取自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绩效评价指标第八条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产业园工作机制、制度保障、运营管理、带动效应、量化指标等内容。

(一)主导产业发展水平领先。

产业园主导产业实现“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已经形成,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加工、物流、休闲、研发、示范、服务等发展板块布局合理、相对集中、连接紧密。

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解决方案

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解决方案

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解决方案引言:随着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其绩效评价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农业产业园的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园区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也可以评估园区对农业增效、农民收入提升和农产品质量改良等目标的实现程度。

本文将提出一种可行的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价之前,需要先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多个维度,如园区运营效率、农业增效、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提升等方面的指标。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园区内企业数量、用地利用率、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农产品产量、质量检测合格率、农民收入水平等。

通过设定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农业产业园的绩效。

2.收集数据信息: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之后,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开展实地调研、采访园区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等方式收集。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园区运营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构建评价模型:通过收集的数据信息,可以建立绩效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等。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数据信息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并综合各个指标的得分,计算出整体的绩效评价得分。

评价模型可以通过专家讨论和实践验证来不断完善,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对比分析和问题发现: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园区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园区的发展趋势,发现问题和短板。

同时,可以对比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园区,进行benchmarking分析,找出园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5.提出改进意见: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升园区的绩效。

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改进意见可以从不同方面来提出,如提升园区运营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体系等。

云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doc

云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doc
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评分标准:
100分: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
60分:无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但在其它制度中有项目管理内容;
0分:无项目管理制度。
评分说明:请说明项目管理制度的名称。
1.1.2项目管理制度的有效性(50%)
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评分标准:
100分:执行较好;
60分:执行一般;
评分说明:请对照项目任务书进行说明。
3.2增产指标实现率(20%)
项目实施实际增产量(比例)/项目预期的增产量(比例)×100%
评分标准:
100分:大于或等于100%的;
80分:大于80%-100%的;
60分:大于60%-80%的;
0分:小于60%的
0分:项目支出与预算不相符。
评分说明:请对项目支出情况进行说明
2.2.2资金违规违纪率(50%)
资金违规违纪率=违规违纪资金占财政资金的比例×100%
评分标准:
100分:资金违规违纪率为0的;
0分:资金违规违纪率不为0的。
评分说明:请对资金违规违纪率情况进行说明
2.3财务管理指标(20%)
2.3.1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40%)
1.2.2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50%)
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评分标准:
100分:执行较好;
60分:执行一般;
0分:未得到有效执行。
评分说明:对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作说明。
2.资金管理指标(20%)
2.1资金投入指标(40%)
2.1.1财政资金到位率(100%)
财政资金到位率=实际投入的财政资金/批复的财政资金×100%
评分说明: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作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2009年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二○一○年四月目录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价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评价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评价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工作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工作步骤和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价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分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价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1.信息调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2.评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3.自评报告编写提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76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1号)的相关要求,对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及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省财政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体系建设的基本研发费、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推广费补助等。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现有省、州(市)、县、乡科研、技术推广力量等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农业发展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品种研究、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技术服务。

达到技术集成、资源聚合、效益集聚。

2009年度云南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700万元,用于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奶牛、甘蔗、油菜、蚕桑8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包括8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含8个首席科学家和61个功能研究室)、39个综合试验站、66个区域推广站,建立6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39个核心示范区。

其中: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475万,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465万元,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365万元,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330万元,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200万元,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220万元,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430万元,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经费215万元。

(二)评价依据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76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1号)。

3.《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

4.《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10号)。

5.《云南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科〔2009〕53号)。

6.《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09年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09〕171号)。

(三)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2009年度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涉及首席科学家、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以及项目承担单位。

(四)评价原则1.科学规范原则。

绩效评价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正公开原则。

绩效评价坚持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

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

绩效评价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与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五)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是对任务完成情况、项目管理情况、资金管理情况、效益情况进行评价。

(六)评价目的了解项目进展,资金使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绩效评价,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指导预算编制、申报绩效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七)评价方法本项目主要采用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

(八)评价标准1.计划标准。

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2.行业标准。

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

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九)工作组织为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牵头,省财政厅农业处、省农业厅计财处、科教处以及省农科院农经所参与,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工作组构成如下:组长:杨红平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副组长:毕虹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樊黎明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副处长周正昌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副处长杜开波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林明晶农业厅计财处副处长成员:王丽芬李辉刘玲毛蕾王占久张路成林郁杨波(十)工作步骤和进度1.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委托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拟定评价工作方案。

2.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收集、整理项目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料,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交绩效管理处论证、评审。

3.2010年4月,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财政厅下发绩效评价通知,布置绩效自评工作。

4.2010年4月~5月,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填报评分表和信息调查表,撰写自评报告并上报各产业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负责对各产业项目承担单位的评价资料进行审核、汇总,撰写建设各产业自评报告,上报省农业厅审核汇总后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评价报告提交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

5.2010年6月,工作组抽查。

评价工作组根据各项目承担单位自查自评情况,选择部分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抽查,补充和核实相关信息,形成抽查报告。

6.2010年7月,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根据自评和抽查情况,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提交云南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

绩效管理处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农科院农经所提交的评价报告进行论证。

根据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绩效评价报告。

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制定原则本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重要性原则。

优先使用最具部门(单位)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3.可比性原则。

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共同的绩效目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4.经济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5.系统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二)指标体系框架图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蚕桑、生猪、奶牛8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首席科学家绩效评价指标、综合试验站绩效评价指标、区域推广站绩效评价指标构成。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三)评价指标表1.区域推广站绩效评价指标区域推广站绩效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

2.综合试验站绩效评价指标综合试验站绩效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

3.首席科学家绩效评价指标首席科学家绩效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

(四)评分计算方法1.区域推广站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评价得分=∑一级指标分值×权重;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权重;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权重;2.综合试验站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评价得分=∑一级指标分值×权重;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权重;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权重;3.首席科学家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评价得分=∑一级指标分值×权重;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权重;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权重;4.单个产业体系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该农产品产业体系评价得分=该产业首席科学家评价得分×50%+该农产品辖所有综合试验站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分×20%+该农产品辖所有区域推广站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分×30%;5.全省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全省综合评价得分=∑单个产业体系评价得分×权重权重=用于该产业体系财政补助资金/全省用于产业体系建设财政补助资金总额×100%(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得分,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