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题, 共300分, 共14页。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 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地理: 1-11 36 37 43 44历史: 24-35 41 42 45 46 47政治: 12-23 38 39 40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 竞争激烈。

2016年, 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

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 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 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 出货量逆势增长58.4%。

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使商品价值增加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获得竞争优势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 扩大了商品需求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增加A.①...B.①. C②.. D.③.13.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 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 下列推导正确的是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14.图4a和图4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

2017高考地理全国卷Ⅱ试题答案与解析

2017高考地理全国卷Ⅱ试题答案与解析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 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 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D 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 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 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 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 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 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B
【解析】 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 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没年11月至次年4月,可知该段 时间里气温较低,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 卷Ⅱ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 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 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 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 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2017年高考Ⅱ卷文综地理(高清)

2017年高考Ⅱ卷文综地理(高清)

201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Ⅱ卷)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C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分区及界线。

中国地理分区及界线的确定均有一定的指标依据,但界线附近两侧的地理差异不大,基本都是逐渐过渡的;因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导致秦岭—淮河线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不与自然河道一致且无明显的自然标志,但其划分南方和北方的指标依据是客观存在的。

故选C。

2.D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南、苏北以长江为界,长江上修建了多座长江大桥,说明长江对两岸的阻隔作用显著,形成苏北和苏南巨大的经济差异。

3.D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由材料信息可知,自1999年,江苏境内建成多座长江大桥,故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项正确。

4.A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

由图文材料可知,芬兰伊瓦洛位于68°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且最佳测试期以冬半年为主,因此推测为冰雪路面。

故选A。

5.B本题综合考查地球运动、寒潮等相关知识。

最佳测试期为11月至次年4月,该时段内该测试场太阳基本上每天从东南方升起,但春分日当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春分日之后到4月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该测试场纬度在68°N以北,且最佳测试期包含冬至,则肯定出现了极夜现象,因此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该测试场主要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该测试场冬至日昼长为0时(极夜),春分日昼长为12时,春分日之后至4月期间,其昼长大于12时,因此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

故选B。

6.D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刀耕火种是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通过砍伐和燃烧植被开辟出比较松软和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

而在刀耕火种出现之前就能直接耕种是因为沉积物上植被缺失,不需要通过砍伐和燃烧植被来开辟土地。

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关键信息“直接耕种”。

故选D。

7.A本题考查气候。

由材料信息可知,沉积物来源于上游地区。

尼罗河上游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项正确。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2017全国卷2地理答案解析

2017全国卷2地理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解析(地理部分)(全国卷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着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word完整版)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重绘精校),推荐文档

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地理试题(新课标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 小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9 世纪 50 年月,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达成1~3 题。

图 11.当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域,秦岭—淮河线A.无区分指标依照B.与自然河流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记D.双侧地理差别明显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区分突出表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域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隔断作用3.进入 21 世纪,促进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为宽泛的主导要素是A.市场B.技术C.资本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一样路面长进行。

芬兰伊瓦洛(地点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公司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正确测试期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

据此达成4~ 5 题。

图 24.推断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柔软路面D.干燥路面5.在最正确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好夜间进行测试C.常常遭到东方寒潮侵袭D.日间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 时热带荒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 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近似肥饶土壤的堆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地区的植物质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要。

据此达成 6~8 题。

6.热带地域原始的耕作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以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作,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饶C. 地势平展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堆积物主要根源地的降水特色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派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派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地区引入植物用于栽种,引入植物的生长久一定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作期一致。

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Word版

2017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Word版

2017全国2卷(2017年高考全国2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1.C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D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D 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2017年高考全国2卷)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4.A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可知该段时间里气温也较低,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5.B 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一定出现极夜。

故选B选项。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全国二、全国三)含答案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全国二、全国三)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2,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4.A 5.B【解析】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而且最佳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2017年高考Ⅱ卷文综地理解析(高清)

2017年高考Ⅱ卷文综地理解析(高清)

2017年高考Ⅱ卷文综地理解析(高清)D23456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7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9.C 10.B 11.B【解析】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8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分)(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答案】(1)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Ⅱ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Ⅱ试题答案及解析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 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 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yy
9
【解析】 6.D 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 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A 5.B
yy
6
【解析】 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 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没年11月至次年4月,可知该段 时间里气温较低,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图7
yy
20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 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 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yy
21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 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 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yy
27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 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 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 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 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yy
28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 更好的原因。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帖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时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近年重庆市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大通道的联结点上,聚合枢纽、口岸、保税区功能的水、铁、空“三合一”优势,通过渝新欧大动脉,深度融入全球分工。

至今已有8年八届的“重庆·台湾周”先后吸纳了台湾富士康、矽统信息科技、日月光集团、信顶科技、松懿电子、阳明海运、长荣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建立有台湾商贸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农民产业园、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基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重庆市能吸引大批台湾企业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配置更加合理B.当地政策、交通大为改观C.可供工业用水量多D.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幅增加2.为了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重庆市应重点发展()A.家用电器加工业B.钢铁机械工业C.森林木材加工业D.医药及器械研发3.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后,对重庆市的影响是()A.加快当地人口外迁B.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C.吸引国际劳动力迁入D.改变城市空间结构松花江,中国七河之一,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4.A 5.B【解析】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而且最佳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5.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选B选项。

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期没有日出,不会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该地冷空气向南移动,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考点:区域地理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 热带雨林气候区B. 地中海气候区C. 热带草原气候区D. 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6.D 7.A 8.B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图39.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 坡度和缓B. 岩石裸露C. 河流、沟谷众多D. 降水集中10.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较高B. 土层浅薄C. 光照不足D. 水源缺乏【答案】9.C 10.B 11.B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分)(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答案】(1)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

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历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以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解析】(1)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区域的气温寒冷、白昼短、多暴雪大风恶劣天气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提示,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因素。

主要从地质条件、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方面来进行分析。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构造复杂,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都要进行考虑,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因此建设难度大,施工期短,建设周期长,人工费用高,建设成本高。

考点:区域自然特点及影响跨海大桥修建的因素【点睛】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欧亚大陆与美洲不相连的,只有寒冷时结冰,才能从欧亚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而错误从亚欧进入美洲的季节。

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不能从自己主观印象出发。

材料中告诉亚欧大陆与美洲相连,而纬度高,气温低,最好选夏季,这样温度高点,白昼时间长,有利于通行。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