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3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案例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

示例三

一、教学目标

识读一般的卫星云图;熟记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在天气预报图上利用天气预报的符号说出某地的天气状况;通过对天气符号记忆规律的合作探究和课后对自主质疑课题的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流程

学生小组认领课题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有关天气常识的电脑小报,并张贴展览。

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观察、体会当天一天中的天气状况,并与昨天、前天的天气状况相比较,体验天气“多变”特性。

【评析】让学生从观察周围天气活动中导入新课,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天气的含义和多变的特性

教师请同学交流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及周围年长者收集天气谚语,摘抄已学过的语文学科有关描写天气的词、句、段、古诗词等。

【评析】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地理学科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师生共享语言美的熏陶。

2、天气预报

(1)了解天气预报内容的主要途径

教师设问:既然天气多变,而且变化很快,我们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当天前后的天气预报的内容。我今天是从这份报纸(指《新闻晨报》)知道今天的天气预报的内容。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能通过那些途径知道当天或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呢?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状况,及时补充。天气预报来源主要途径主要有电视、电台、报纸、股票机、专线电话121、上网、手机预定等。

教师鼓励: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越来越多了。

【评析】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地关心周围生活琐事,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能力。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教师根据课本中2002年3月22日上海《文汇报》上刊登的天气预报,提问: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哪些天气状况的信息?

【评析】从报纸每天公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与处理天气状况的信息。

(3)天气预报源自天气云图

承转:那么,天气状况是如何预报的?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一段录像(只放到预报员分析云图,并定画面于云图)。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这云图是从哪儿来?(气象卫星)

2、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中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发射了哪些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二号)

3、云图上有不同的颜色,分别各表示什么含义?

(灰白色是云,颜色越深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有雨;绿色是陆地,蓝色是水面,大片的蓝色是海洋。)

4、怎么知道当天以后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看云层移动方向)

5、此时上海天气状况如何?以后两三天会怎么样?

【评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学习阅读和分析云图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判断能力。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学会地理思维则是更重要举措。

(4)天气预报符号

教师将录像定格至各城市天气预报结果画面,提出问题:天气预报图中常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天气状况?我们需要熟悉并记住这些常用符号。同座同学可以议一议,归纳出怎样记最快、最方便。

学生活动。

(预计学生看不懂关于风向、风级的符号,教师需要讲解,可采用边绘图边讲解)

【评析】初中年龄段正是记忆的黄金阶段。在学生合作探讨中,寻找到知识记忆的方法,并彼此共享,体现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优势。

练习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识记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符号竞赛。

练习二:练习册第15页,请八位同学分别说出表格的填写内容。

练习三:请同学给天气预报录像配音,模仿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

【评析】多种形式的练习训练,激发了学生赞誉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将教学三维目标落在实处。

3、天气与人类活动

(1)灾害性天气与防灾减灾

教师设问:我们学会了天气预报。那国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人力、财力进行天气预报工作呢?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天气你感觉最舒服?什么样的天气会不舒服,甚至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损失?

学生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与感受,以及从新闻媒体报道出发,理解以下三点:

A、灾害性天气是指当气象要素发生极端变化,对生产、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天气,在上海地区较多的是台风、寒潮、高温、暴雨、大雾等。

B、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要加强天气预报工作,做好防范工作。

C、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损失减少最低。。

播放龙卷风、水灾、旱灾的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下灾害性天气会给我们带来什么。(2)气象经济

教师设问:刚才大家看的、说的灾害性天气,都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请大家联系一下生活,说一说我们能否趋利避害利用天气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温时空调、冷饮、夏令物品等商品畅销甚至供不应求;寒冬时取暖器可能脱销等。)

教师补充:现在我们上海有些商业公司就和上海市气象局签定气象服务协议,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好调整商品的供应数量与种类,这就是所谓的“气象经济”。大家这会儿是不是更加觉得每天多次的天气预报有多重要了吧。

【评析】引导学生多向思维,联系生活现象,进行辨证思维训练。

(三)质疑拓展

学生针对“天气”质疑,教师协助整理成探究性课题,如:台风、风的形成与风级、雨的形成与雨级、云的类型与看云识天气、天气预报中常见的“指数”、梅雨、寒潮等各组领课题、分工,老师备案。

【评析】鼓励学生质疑,并以此作为课后探究学习的起点,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拓展学生学习时空。

五、教学反思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为大家所公认。但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应该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些理念,才能达到课改的初衷。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出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习来自生活的地理,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开展一些既具有挑战性、又有趣的教学活动。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偏紧,可以考虑取消学生课前已经看过的“龙卷风、水灾、旱灾”录像,改为学生说观看后的感受。

六、专家点评

“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内容十分贴切初中学生生活。本节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创设佳境,让学生在观察周围天气活动中,学习观察、描述、归纳、分析等地理学习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地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方法,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融洽的师生交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灌输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领者,在和谐的气氛中共享地理学习的乐趣。

3、鼓励学生质疑,并以此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尝试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关注对学生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5、灾害性天气的讨论有些泛泛而谈。如果能从六年级学生实际出发,联系上海地区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围绕一种他们熟悉的灾害性天气进行问题设计与讨论,则有助于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与气象,提高防灾意识。

.

执教、执笔: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