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简介共60页
56个民族简介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共60页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精品pp来自精品pp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精品pp
五十六个民族名单
五十六个民族名单
五十六个民族名单:
中国56个民族名称大全: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一般来说,汉系民族(历史上几乎跟汉族是一个来源,只是民国或是建国后划出了汉族的民族,以及一直和汉族关系很亲近的民族)的民族服饰和汉族的服饰汉服很相近,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也就是领子在胸前交叠呈y状),而那些民族的服饰大多是交领,只不过根据民族不同,有的是右衽,有的是左衽,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民族有些是从汉族分出去的,有些是和汉族亲厚并仰慕学习汉族文化来的,除交领右衽外,还有就是和汉族汉服的上衣下裳很相像的,也是两截穿衣。
(楼主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各民族的民族服饰看一下,除去裙子有的长有的短什么的,大致都是交领右衽或左衽,上衣下裳)。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图片很全)精讲课件PPT
训部制
中国人口:13.39亿(2010年) 汉族:12.25亿
少数民族:1.14亿
训部制
●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少数民族?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 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 “少数民族”。
●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训部制
少数名族分布状况
训部制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复训部制
训部制
48.锡伯族
49.瑶族
复训部制
50.彝(YI)族
复训部制
51.仡(GĒ)佬(LǍO) 族复训部制训部制53壮族
复训部制
54藏族
复训部制
酥油茶
朝拜
训部制
55佬族
训部制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21.京族
独弦琴
训部制
顶杠
训部制
23.柯尔克孜族
训部制
24.拉祜族
训部制
25.黎族
刀杆节
26.傈(LI)僳(SU)族
复训部制
训部制
27.珞巴族
傩舞
复训部制
训部制
29.满族
训部制
30.门巴族
训部制
31.苗族
银饰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图片很全)ppt课件
谢谢观看!
61
和
鱼
皮
生
服
鱼
装
片
23
回族
清 真 寺
油 香
24
基诺族
剁 生
大 鼓 舞
25
京族
独弦琴
26
顶杠
27
柯尔克孜族
28
(hu)
黎族
30
傈(li)僳(su)族
刀 杆 节
31
珞巴族
32
傩 舞
33
满族
旗袍
34
门巴族
35
苗族
银饰
36
仫 佬族 (mu4)
走 坡 节
赛 竹 球
37
纳西族
东巴文→ ↓
38
39
40
羌族
41
撒拉族
42
43
(she)
畲
族
44
水族
45
塔吉克族
46
塔塔尔族
47
土家族
吊脚楼
48
土族
49
维吾尔族 nang 50
佤族
51
乌孜别克族
52
锡伯族
53
瑶族
54
彝 族 (yi)
55
仡(gē)佬(lǎo) 族
56
57
壮族
58
藏族
朝 拜 酥油茶
59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2024版56个民族介绍
汉族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在秦汉时期, 汉族正式形成,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文化最发达的民族。
2024/1/24
8
少数民族对汉族影响与贡献
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成果 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汉族 的文化内涵。
民族融合
贡献与成就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 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 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2024/1/24
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历史上形成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都是各 民族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肯定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同时,还应充分说明,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 果。
4
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的关系。汉族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比较先进,对 少数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少数民族的畜牧业、 手工业技术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2024/1/24
27
在一些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民族信仰的宗教建筑相邻而建,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宗 教景观。
2024/1/24
各民族在宗教节日、庆典等方面也相互尊重,共同庆祝,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文化格局。
20
独特风俗习惯,彰显民族特色
01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 习惯涉及到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等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56个民族介绍详细介绍
一年级56个民族介绍详细介绍一、汉族。
1. 人口。
-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在全国分布广泛。
2. 文化。
- 语言:通用汉语,汉语有多种方言,如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
- 文字:使用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独特的象形、会意等造字法。
- 传统节日: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还有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
- 服饰:传统服饰有汉服,不同朝代的汉服款式有所不同,总体特点是宽袍大袖,有交领右衽等样式。
- 建筑: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如北京故宫,有对称的布局,红墙黄瓦,体现了皇家的威严;还有四合院,是传统的民居形式,中间为庭院,四周是房屋,反映了家族的居住观念。
二、蒙古族。
1. 人口与分布。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也有分布。
人口约600多万。
2. 文化。
- 语言: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 文字:传统文字是回鹘式蒙古文,现在也推广使用拉丁化新文字。
- 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是最具特色的节日,有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项目,人们还会在节日期间进行物资交流、歌舞表演等。
- 服饰:男女都穿长袍,蒙古袍一般用羊毛、丝绸等制成,颜色鲜艳,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男子的蒙古袍多为蓝色、棕色等,女子的蒙古袍装饰更多,有刺绣等工艺。
- 饮食: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
奶制品有奶茶、奶皮、奶酪等;肉类主要是羊肉,如烤全羊、手把肉等。
- 居住:传统居住形式是蒙古包,它易于拆卸和搭建,适合游牧生活。
蒙古包一般呈圆形,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三、回族。
1. 人口与分布。
-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人口约1000多万。
2. 文化。
- 语言:通用汉语,但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词汇。
56个民族来历
56个民族来历
汉族由古代中原人融合北方游牧民族、南方山地民族发展而成,各少数民族来历如下:
古羌人:羌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
古百越: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黎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和京族。
蚩尤部族:苗族、瑶族和畲族。
古代巴人:土家族。
百濮后裔:佤族、布朗族和德昂族。
北方游牧渔猎民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
色目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
中亚民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
伊朗语族:塔吉克族。
西北古族:维吾尔族和裕固族源自回纥人。
柯尔克孜族源自黠戛斯。
西藏地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鲜卑后裔:土族和锡伯族。
外来民族:俄罗斯族和朝鲜族。
台湾原住民:高山族。
汉族影响:白族是氐羌、百濮和汉族三者混血的后裔,基诺族则自认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期留在南疆的一些蜀军将士后裔。
五十六个民族介绍ppt课件
五十六个民族介绍ppt课件•引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五十六个民族概述•各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团结与融合进程•总结与展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中华民族大家庭引言了解中国多元文化和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目的和背景民族定义与分类民族定义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分类按照语言、历史、文化、宗教等标准,中国56个民族可分为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两大类。
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各具特色,人口数量、分布地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汉族为代表,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以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为代表,发展了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藏族等民族在高原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艺术和生活方式。
青藏高原的藏文化苗族、瑶族等民族在此区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云贵高原的苗瑶文化多元起源与早期发展03唐宋元明清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朝代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01秦朝统一六国首次实现了多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02汉朝开拓西域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等举措,加强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和交流。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近现代民族觉醒与抗争各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逐渐觉醒并团结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新中国的诞生。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实现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五十六个民族概述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也是全国通用语言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01020304010204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独特的壮锦、壮族歌圩等文化遗产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喜欢唱山歌、抛绣球等传统节日有歌圩节、铜鼓节、花婆节等03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满族人民喜好歌舞、戏曲,如二人转、单出头等满族文化独具特色,如满族剪纸、满族刺绣等传统节日有颁金节、走百病、添仓节等分布广泛,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守伊斯兰教规和礼仪回族文化丰富多彩,如回族舞蹈、回族音乐等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02030401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拥有独特的苗族银饰、苗族刺绣等文化遗产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喜欢吹芦笙、跳苗舞等传统节日有苗年、吃新节、爬坡节等各民族特色文化展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关于56个民族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1.59%,汉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
悠久,是中国文化的主体。
蒙古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3.04%,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
们的文化以牧民文化为主,以马术、折纸、骑射等为特色。
维吾尔族是中国第三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 1.92%,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文化以宗教文化为主,以古典诗歌、民间故事、民族乐器等为特色。
其他民族也有着各自的文化和历史,比如回族、壮族、藏族、彝族、侗族、瑶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僳族、土家族、赫哲族、羌族、仡佬族、毛南族、撒拉族、畲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拉祜族、仫佬族、锡伯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珞巴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毛南族、布朗族、撒拉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瑶族、基诺族等。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这些文
化和历史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56个民族课件
教育质量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 的投入增加,教育质量得 到了一定的提升。
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较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
。
产业结构
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但也在逐步向工业和服务业转
型。
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分布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还有一 部分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 藏区。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是新疆的主要民族之一。
民族语言
蒙古语族
蒙古语族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土家族等,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属于阿尔泰语 系的蒙古语。
藏缅语族
藏缅语族包括藏族、彝族、羌族等,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 。
饮食文化
中国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 的饮食习惯和风味。
少数民族的食品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著称, 如蒙古族的烤全羊、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汉族的主食以米饭、面食为主,菜品讲究色香味俱佳。
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融合 ,形成了多元化的饮食体系。
节日文化
PART 02
文化特色
服饰文化
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 风格。
少数民族的服饰则以其丰富多彩、造 型各异、图案独特的特点而著称,如 藏族的藏袍、苗族的苗绣等。
汉族的服饰以汉服为主,讲究款式和 色彩搭配,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民族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 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科技交流
鼓励各民族之间的科技交流, 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应用,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