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外国体育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读后感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045d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1.png)
在阅读和研究了当代著名外国教育家的教育观点后,我真正受到他们
对于体育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教育家通过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开创性
理论,塑造了我们对待体育的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整个教育体系
的发展。
我所研究的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之一是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贾恩,他也被称为"体操之父"。
他对健身和将体育纳入学校课程的重要性的
信念,对我们看待体育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方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贾恩不仅强调运动的物理利益,而且强调可以通过体育教育灌输的性
格建设和纪律,这为现代体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Madeline Bruser,他是将音乐和运动纳入体
育的倡导者。
她将音乐和舞蹈融入体育的创新方法不仅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增强创造力和自我表达力。
体育教育的这种整体做法与目前教育
趋势相一致,这些趋势强调全面综合课程的重要性。
在思考这些有影响力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点时,我认为,他们的想
法在今天的社会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关和重要。
在技术和定居
生活方式盛行的时代,不能低估体育的重要性。
教育者应当从这些先
锋分子中汲取灵感,并继续倡导将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
研究当代著名外国教育家的教育观点,不仅加深了我对体育的理解,
而且加强了体育活动在我国青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们的创新思想和
开拓性理论为现代体育方针打下了基础,是体育在学生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提醒。
法国体育发展历史
![法国体育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2c7a2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d.png)
法国体育发展历史引言:法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体育发展历史同样丰富多彩。
体育在法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法国体育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体育活动:在古代,法国地区的居民就已经开始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罗马时期的角斗士比赛,这是一种残酷的搏斗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
此外,古代法国人还喜欢进行射箭、摔跤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世纪的体育传统:在中世纪,法国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骑士比赛和射箭比赛上。
骑士比赛是一种高贵的体育竞技,骑士们骑着马进行搏斗,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技巧。
射箭比赛则是一种普及度更广的活动,人们通过射箭来展示自己的准确性和力量。
三、近代体育的兴起:随着近代体育理念的传入,法国的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末,法国开始兴办各种体育俱乐部和组织,如足球俱乐部、田径协会等。
这些组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并推动了法国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四、法国体育的代表性项目:法国有许多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其中最著名的是足球。
法国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在1998年和2018年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此外,法国还在篮球、网球、高尔夫等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运动员。
五、法国体育的社会影响:体育在法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体育活动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途径。
此外,法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和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提升国家形象和民众的体育素养。
结论:法国体育发展历史丰富多彩,从古代的角斗士比赛到近代的足球、篮球等项目,体育一直在法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育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信法国的体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近代外国平面媒体体育新闻传播(ppt40张)
![近代外国平面媒体体育新闻传播(ppt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e8078cb0717fd5360cdc46.png)
20
18
体育相关栏目数量(个)
15 10 7 5 0 时间(年) 10 1910 1920 1930
图1欧美10大城市日报体育相关栏目数量变化
20% 15% 15% 13% 9% 1910 1920 1930
体育版面所占比重
10% 5% 0%
时 间 ( 年 )
图2 欧美10大城市日报 体育报道版面所占比重变化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民族间的壁 垒被打破, 19 世纪末出现了体育国际化 趋势,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不断涌现。 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 体操联合会诞生,此后划船、滑冰等项目 的国际组织也在 19世纪末相继成立,于是 各单项的世界范围内比赛陆续兴起。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永久的改变 。 1876 年电话问世,其后爱迪生加以改进发 明了电报; 1895 年发明了无线电技术,这 些都革命性地改变了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 的交流方式。
1835 年,法国人查理·哈瓦斯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此 后,欧美各国都先后拥有了自己的通讯社, 其中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联合通讯社 (美联社)实力最强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 通讯社,他们为各大报刊提供政治、经济、 军事等新闻,体育新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 要部分。由于大型通讯社在许多国家都设 有分社或办事处,同时也向不同国家的媒 体提供稿源,促进了体育新闻跨国界的国 际化传播。
同年举行的的世界职业棒球联赛上,就 有人在记者席里通过电话向电台通报比赛 现场的详细信息,使电台在第一时间将消 息传播出去。成立于 1922年11月14 日的英 国广播公司( BBC ),成立不久就开设了 体育新闻的报道。广播体育新闻的诞生使 得体育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同时也改 变了印刷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
一、近代手球历史
![一、近代手球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482773fa8114431b90dd8b1.png)
二、手球运动的作用
①因为手球运动中的各项完整技术都由跑、跳、掷 等单个技术组成。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断地快速奔跑, 有力跳跃,灵敏躲闪,挥臂掷球,使身体各项运动 器官得到锻炼,促进身体素质全面的发展。 所以,经常参加手球运动对提高身体中枢神经系统 的灵活性、协调性及对人体各运动器官系统都能起 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②因为手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在比赛中需 要所有队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勇敢、顽强地克 服种种困难,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术、战术战 胜对方。 所以,可以锻炼队员树立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严密的 组织纪律性。 ③手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它能丰富人们的业 余生活,陶冶情操,在青少年中易开展的一项运动 项目。
第二章
一、手球运动的特点 手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快、对抗激烈、技 巧性强的运动项目。 表现在比赛中攻守转换快速、频繁。双 方为完成各自的任务,进攻队员时常运用 合理的传接球技术、快速灵活的跑动,形 式多样的射门技术进行攻击,而防守队员 为了阻止对方进攻,运用快速移动到用身 体躯干去合理地进行防守。 因此,在比赛中身体接触时常发生,比 赛场面对抗争夺激烈、气氛热烈。(整场 比赛60分钟,除了必要的暂停外,没有停 表时间,比赛时间十分紧凑)。
1957年至今手球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仅53年,7 人制手球更短约43年。这些年来已初步形成了我国 手球运动的技术风格和不同流派。 近几年我国手球运动的技、战术及队员的身体 条件与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普及面也不断扩大。 在亚洲韩国水平略占优。我国与日本、西亚强队实 力相近,但是与欧洲强队相比较,无论从数量和质 量上都存在差距,总体分析我国女子水平高于男子。
7人制比赛攻防转换快,场面争夺激烈,动作 精彩,技巧性强,战术灵活多样,因此,较快地被 观众接受和喜爱,发展也非常迅速。 1965年在西 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上,批准男子7人制 手球为1972年第20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女子7人制手球也被列 为正式比赛项目。(从60年代起世界上7人制手球 比赛取代了11人制手球比赛) 手球国际比赛有: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 青年锦标赛、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各洲运动会和洲 际锦标赛、洲际青年锦标赛。 现国际手球联合会已有130多个会员国。欧洲许多 国家手球运动在国内的地位仅次于足球运动。手球 运动的蓬勃开展,充满活力,遍布各洲。手球运动 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思想的解放促进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
![思想的解放促进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7ecd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8.png)
思想的解放促进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
思想的解放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那个时期,欧洲社会开始发生剧变,思想观念逐渐解禁,人们对个人自由和个体权利的追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摆脱了传统社会的束缚,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
思想解放为体育运动提供了基础。
人们开始关注个体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对于体育运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体育运动不再仅仅是体力训练和军事训练的一部分,而是被视为一种娱乐和休闲活动,甚至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个性的途径。
思想解放也为体育运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观念。
人们开始对体育比赛规则进行重新思考,制定了更规范、公平、公正的竞赛规则。
同时,体育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倡导全民健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思想的解放还促进了体育运动的专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并为此付出努力。
运动员开始接受系统的训练,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也更加专业化。
此外,体育产业逐渐壮大,各类体育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总之,思想的解放为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体育理念的更新、赛事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同时,思想的解放也为体育运动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清朝末年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
![清朝末年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https://img.taocdn.com/s3/m/0a1cefa8b0717fd5360cdce9.png)
兰台世界2012·7月下旬YISHIWEIJIAN一、西方近代体育引进的深度思考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着列强的凶蛮强夺,近代西方的政治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也随之涌入国内,引起了一些先进和敏锐的中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产生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趋向和潮流,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原先保守的封建势力中出现了所谓的“洋务派”,他们发起了“洋务运动”,追求“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主义,借“西法”图“自强”,大力兴办军事工业和新式军队,聘请洋人教官担任指导,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应付日益尖锐的国内外矛盾,挽救濒临垂危的封建主义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
比如,在编练新式军队和创办军事学堂的过程中,洋务派主导引进了诸如英国兵操、德国兵操等体育运动项目,以提高士兵的体格素质和作战能力。
到了19世纪80年代之后,清廷政府中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将西方的进化论观点作为思想武器,倡导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教育教学革新,为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大大扫清了思想障碍。
此外,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还出现了一些由西方人直接在中国土地上开办的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
作为帝国主义最初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的产物,这些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本应遭到民族主义当权者强烈的反对和质疑,是不应该在中国大地上享有生存空间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弱民贫的历史状态,只能任其开办和传教,不过这却使它们间接成为西方近代体育运动输入中国的一个特殊门户,当时,一些较为正规的田径运动和球类比赛首先就是在这些学校中开展起来的[1]802。
因此,从西方近代体育思想叩开中国清末时期大门的那个时刻起,一些有识和进步人士就开始悉心思考如何积极探索和有效吸收西方近代体育的思想精华和成功做法。
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
![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eb1bc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2.png)
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发展概况经过长达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孕育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的萌芽。
11世纪以后,资产阶级逐渐强大起来,中世纪基督教的精神禁锢与文化权威已经严重束缚了资产阶级对于自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生活的需求,由此引发了资产阶级的反抗。
从14世纪至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从“人的解放”的角度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后又通过宗教改革对基督教进行了改良,使其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求,继而启蒙思想家从思想和政治制度的角度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为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这一时期,西方体育健身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体育健身具有了明显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征,承担了培养资产阶级新人、推动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满足城市化发展需求的社会责任;其次,体操发展成为系统的身体锻炼体系,形成了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科学化发展模式;再次,体操与业余体育运动得到明确区分,逐步发展成为两种相对独立的体育健身方法;业余体育逐步发展成为近现代体育健身的流行趋势。
1.西方近代体育健身的时代特征近代社会的诸种变革使得这一时期的西方体育健身具有了明显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征:近代西方体育健身始终与培养资产阶级“新人”、强健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人民体质、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发展需求等价值目的相一致。
(1)“培养新人”:体育健身与学校教育(15-18世纪中期)14-17世纪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通过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会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提倡人学、反对神学”,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体魄强健”也成了资产阶级推崇的“新人”的必备特征。
“为了促进和保持健康,身体锻炼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各类运动如散步、射箭、特别是球类游戏都值得推荐。
清朝末年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
![清朝末年西方近代体育的引进](https://img.taocdn.com/s3/m/0a1cefa8b0717fd5360cdce9.png)
兰台世界2012·7月下旬YISHIWEIJIAN一、西方近代体育引进的深度思考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着列强的凶蛮强夺,近代西方的政治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也随之涌入国内,引起了一些先进和敏锐的中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产生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趋向和潮流,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原先保守的封建势力中出现了所谓的“洋务派”,他们发起了“洋务运动”,追求“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主义,借“西法”图“自强”,大力兴办军事工业和新式军队,聘请洋人教官担任指导,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应付日益尖锐的国内外矛盾,挽救濒临垂危的封建主义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
比如,在编练新式军队和创办军事学堂的过程中,洋务派主导引进了诸如英国兵操、德国兵操等体育运动项目,以提高士兵的体格素质和作战能力。
到了19世纪80年代之后,清廷政府中又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将西方的进化论观点作为思想武器,倡导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教育教学革新,为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大大扫清了思想障碍。
此外,随着中国国门的洞开,还出现了一些由西方人直接在中国土地上开办的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
作为帝国主义最初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的产物,这些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本应遭到民族主义当权者强烈的反对和质疑,是不应该在中国大地上享有生存空间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弱民贫的历史状态,只能任其开办和传教,不过这却使它们间接成为西方近代体育运动输入中国的一个特殊门户,当时,一些较为正规的田径运动和球类比赛首先就是在这些学校中开展起来的[1]802。
因此,从西方近代体育思想叩开中国清末时期大门的那个时刻起,一些有识和进步人士就开始悉心思考如何积极探索和有效吸收西方近代体育的思想精华和成功做法。
近代西方体育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近代西方体育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3f893b7c77da26925c5b04d.png)
3 小结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方式 , 在现 今的交流更 多的是以融合为本 。 也 只有 不断的 交流 、充分 的融合 才能 为地域文 化的发展 提供动 力和活 力,才能使 地域文化被全球 文化 认同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 有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二者存在差异的l时 , 司 也有相通之处 。两种体
的认 同与接纳。 西方兵操传入 中国 ,对近代中国学校体育 的初 期发展产生了极大
( ) 中国体育竞赛制度的影 响 西方体育文化是一种 内容与 1对 形式 、精神与制度 —体化程度很 高 、 结构性很强的体系 ,引进 其竞技 运动项 目的同时 。以竞技 项 目为载体 的竞技规则 、竞技对手的组织化 过程以及蕴藏 于竞技过程 的竞技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随着西方竞技运 动项 目的传入 、 传播 及普 及,各种竞技运 动组织
南 缸 科 技 21 01
学 术 研 讨
近 代 西 方体 育对 中 国体 育发 展 的影 响
全 祖 馨
( 南师范学院体 育系 ) 渭 摘 要 从体 育史角度 出发 .分析和探讨 了近代 西方体 育的传入 对中国学校体 育及传 统体 育发展 的影响 .由此得 出:西方体 育的 传入丰富 了中国传统体育 的内容 ,推动 了中国传统体育的革新,促进 了中西方体 育的融合 ,推动 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对近代 中国体 育 思 想的建立 、体育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体育竞赛的规 范都起到 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西方体 育 中国传统体育 影响 1 西方体 育的传入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育文化都是建立在 “ 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都是为了强 f 转舯 页 )
高 校 论 坛
主任必须坚持 “ 爱”字当头 ,不嫌弃 ,不歧视 ,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 { .关心他 们 ,爱护他 们 , f J 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大都 自我管理能 力比较 j ,班主任 要抓 好典型 .号召大家I 他们学刊 ,让他们做好表率 在 虽 u r J 抓 “ 两头 ”的同时,班 主任也应 充分 认 0 “ 抓 中 ”的重要性 优 良班风的形成需要绝大 多数f学 共同的努力。班 主任 不能 忽视那些平 司 时循规蹈矩 ,表现平平的学生 ,应充 分重视班级里 的每个学 生 ,用心 去聆听他们的心声 ,做他们的贴心人 、引路人 ,凋动他们 的学 习和社 会适应积极性
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历程
![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b390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b.png)
概括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历程近代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步。
以下为其中的相关参考内容:一、近代中国体育运动的萌芽(1840年-1919年)1.近代体育运动引进: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近代体育运动开始传入中国,如足球、田径等。
2.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随着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中国开始出现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创新,如传统武术与现代拳术的结合。
二、近代中国体育运动的萌芽(1919年-1949年)1.体育运动的革命意义:五四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体育运动的革新,将其与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
2.体育教育的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体育教育得到重视,学校开始普遍开设体育课程。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运动(1949年-1978年)1.国家体育事业的兴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体育事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和推广体育运动。
2.体育运动体制改革:集体农场、工厂、学校成立了自己的运动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运动(1978年-现在)1.体育事业的市场化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体育事业开始走向市场化,体育运动和产业相关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
2.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赛事,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现在-未来)1.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国家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全民参与各类体育锻炼活动,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体育运动的多元化: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开始受到重视,不仅关注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还积极引入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总结起来,近代中国体育运动经历了从引进西方体育运动到创新传统体育项目的阶段,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育事业的兴起,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体育事业的市场化转型,最后发展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阶段。
这一过程中,中国体育运动不断与国际接轨,并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
![2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f8881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5.png)
2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逐渐接触到西方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经历了从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
首先,近代中国体育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1895年,当时外国传教士引进了许多西方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田径等。
这些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参与。
到了20世纪初,体育活动开始在中国各地兴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体育运动仍然主要以外国人的组织和参与为主。
因此,中国的体育发展一直受到外国人的指导和影响。
但是,中国的体育领导者开始意识到体育对于国家强盛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始努力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体育开始由政府主导。
体育组织和机构开始建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体育政策和计划,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的体育运动参与者数量逐渐增加,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中国体育开始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崭露头角,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然而,中国的体育发展受到了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影响。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内战,体育事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计划之中。
体育的普及和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成为重点。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国体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绩。
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并且中国的体育项目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此时期,中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体育教练员和运动员,他们的努力使得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崭露头角。
1984年,中国成功申办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并成功举办了这一体育盛会。
此次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体育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崛起。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体育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中国人民对体育的关注和参与也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ce13c728e2bd960591c67700.png)
要求减少兵操,增加课外运动。此后,
学校兵操急剧衰落。
1921年 ·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成立。该会主持了
20年代初期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
1922年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学制”
养小学体操教习。
1906~
1907年 ·中国体育科留学生成批从日本回国,担
任体操教师。日本式体操开始在中国
传播。
1907年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
1908年 ·徐一冰、徐傅霖、王季鲁于上海创办中
1917年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新青
年》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后改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创设。
1918年 ·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当时的国会通过“推
广新武术”的决议。该决议将“新武
小学必修科,每周 3课时。
·北京体育竞进会成立。
1913年 ·中国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
首届远东运动会。
·第 1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会后成
立了华北联合运动会(1929年后改称
会学校开展棒球、墙球、网球、足球
等近代体育运动项目。
1896年前后·美国人在天津发展青年会组织,并传授
篮球运动知识。
1903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章程所
定的学制称“癸卯学制”),规定“体
<中文名称>=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正文>=
(1840~1980)
1862年前后·欧美兵操开始传入中国军队。
1878年 ·张焕伦于上海创设正蒙书院,采用新法
教学,游戏被列入正式课程。
试析近代西方社会中体育思想的产生
![试析近代西方社会中体育思想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eafd5f1f14791711cc7917fc.png)
法 则 : 是 指 人 的天 性 。 ” 自然 体 育 思 想 要 求 体 育 教 育 要 尊 二 重 学生 的天 性 , 依据 客 观 教育 条件 和学 生 身 心发 育规 律选 择 、 构 建 、 排 和 实施 体 育 教 育 。 编 自然 体 育 思 想 的源 头 可 追 溯 到 古 希 腊 。亚 里 士 多 德 将 体 育 锻炼 、 读 、 写 、 阅 书 音乐 绘 画 四科 列 为初 等 教育 课 程 , 主 张 并 体 育锻 炼 应 遵 循 自然 , 为 :体 育 训 练 的 目的 不 是 为 了竞 技 , 认 “ 不 应 像 斯 巴达 人 那 样 用 自 以为 将 使 儿 童 们 勇 敢 的 艰 苦 操 练 而 使 儿 童 变 得 残 忍 …… 儿 童 的 练 习 应 该 是 比较 柔 和 的 ,应 避 免 粗 劣 的膳 食 和 痛 苦 的 劳作 , 儿 童 的生 长不 受 损 害 。 年 的 过 使 幼 度 训 练 只 有 坏 处 。 古 希 腊 的 自然 体 育 思 想 在 中世 纪 因天 主 教 ” 的统 治 而 一 度 中 断 。 进 入 近 代 。 文 主义 者 对 古 希 腊 文 化 进 行 挖 掘 , 自然体 人 使 育 思 想 的价 值 得 到 重 新 确 认 。 近 代 倡 导 自然 体 育 思 想 的代 表 人 物 是 夸 美 纽斯 、 梭 、 克 、 斯 泰 洛 克 等 。 美 纽 斯 把适 应 卢 洛 裴 夸 自然 确 立 为 一项 教 育 法 则 ,他 认 为 教 育 就像 一座 组合 得 很 巧 妙 的钟 一 样 , 自 己 的规 律 性 。他 在 其 著 作 《 有 大教 学 论 》 中说 : “ 们 要 追 求 健 全 的 身 体 , 得 有 节 律 地 生 活 , 其 是 适 度 的 人 就 尤 饮 食 、 育 活 动 、 要 的睡 眠 与 休 息 。 ” ] 体 必 [ 4 自然 体 育 思 想 在 近 代 西 方 社 会 中 复 兴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具 有 自然 主 义 和 唯 物 主义 成 分 的哲 学 思 想 在 与 宗 教 神 论 的相 互 斗 争 中 开 始 成长 壮 大 , 教 育 和 社 会 产 生 了影 响 。例 如 , 有 对 具 自然 主 义 和 唯物 主义 的倾 向 “ 自然 神 论 ” 对 当 时 的教 育产 生 便 了 巨大 影 响 。 管 自然 神 论 具 有 浓 厚 的宗 教 色 彩 , 由 于其 实 尽 但 质 具 有 唯物 主义 倾 向 ,故 对 近 代 自然体 育思 想 的产 生 与传 播 产 生 了 积极 影 响 。 自然体 育 思 想 的精 髓 是 “ 重 儿 童 的天 性 ” 尊 。这 一 思 想 精 髓 对 当代 的体 育 实 践 仍 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 价 值 ,其 局 限 性 在 于 人 们对 “ 重 儿 童 的 天 性 ” 度 ” 尊 的“ 的把 握 易 偏 于 极 端 。若 在 体 育 中 过 于强 调 人 的天 性 而 不 讲 人 的社 会 性 ,把 学 生 的 天 性 过 分 理想 化 , 视 社会 的要 求 和 制 约 , “ 忽 则 遵循 自然 ” 异 化 为 溺 易 爱 放纵 , 利 于 对儿 童体 力 、 能 、 志 毅力 等 素 质 的 培 养 。 不 技 意
近代体育的演进与发展
![近代体育的演进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2c5416650e52ea55189870.png)
作为一个科学的体育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包含了 哪些主要内容呢? 其一,个人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核心是“个 人的全面发展”观。这一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 本主义制度下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批判体现出来的。
其二,体育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抨击与批判资本 主义制度对劳动阶级剩余价值无情剥夺及 为了获取利润而对广大工人阶级身心健康 的极度漠视与摧残。因此,马克思主义体 育观明确提出,体育应为无产阶级服务。
1935年8月4日,顾拜旦在柏林广播电台发
表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基础》的 演说,首次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应 包括五大要素:宗教、精英、休战、神圣、 心灵美。从而确定培养纯洁而崇高的信仰、 造就出道德高尚、人格完美、身心一致的 现代精英以及实现世界和平是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的神圣任务和终极目标。
20世纪以来,在顾拜旦这一思想原则基础
上,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 匹克主义不断充实和完善,并被明确载入 《奥林匹克宪章》之中,成为推动人类和 平进步,促进世界体育发展的伟大旗帜。
(四)马克思主义体育观
马克思主义体育观,是指在科学共产主义
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观。这一体 育观形成于19世纪中期,成熟于19世纪后 期,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世界体育运动 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实践中也出现
了一些问题和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是过分 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而忽视增强体质这一 主要任务、不恰当地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而 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培养学生的 兴趣,但却一度助长了“放羊式”教学和 “选手制”在学校体育中的流行等等。
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18401911)
![西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18401911)](https://img.taocdn.com/s3/m/18d5507d01f69e31433294da.png)
梁启超
另外,梁启超还大力提倡尚武精神,欣赏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为此还撰写了 《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宣传为强国而尚 武。他赞赏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制度,称 道近世西洋学校“注重于德育、体育”的 传统,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
谭嗣同(1865~1898年)
谭嗣同是维新派中最彻底也是最坚决的斗士。他 在激烈抨击封建文化的同时,竭力提倡西方近代 新文化。他曾与同仁发起组织民间体育组织“延 年会”,其章程中规定“每日六点钟起学习体操 一次”。谭嗣同的主“动”思想及其体育实践在 当时进步知识阶层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一节 西方近代体育传人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先进的军事 力量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但这也在客 观上为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近代体育传 入中国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动机。
从客观而言,晚清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从事各种职 业的同时也将近代体育带进了国内;
从主观来看,晚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曾先 后聘请外国人在军队和学校中传授体育;并派出留 学生出国学习体育。至190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时, 近代体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中得到初步开展。
大通师范学堂使用过的木马与枪
秋瑾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先行者之一。她在大通学 堂中创建的“体育专修科”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体 育教育实践之一。虽然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革命 力量,准备起义,其教学实践也主要是军事训练 和“军国民主义体育”,但却在我国近代体育教 育实践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秋瑾英勇就义 震动了整个中国,因此她的事迹连同其体育实践 在国内广泛传播,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各 地的近代体育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体育的提倡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 子开始探索寻求新的变革之途。与维新运动中的 改良派不同,他们认为要改变中国任人宰割和贫 穷积弱现状,就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统治,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共和国与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很多代表人物都曾长 期留学海外,不少人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思想熏陶 和教育,因此他们中间很多人对近代体育较之维 新派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他们积极倡导近代体 育,十分注重体育实践,把体育作为重要的革命 斗争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 传播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e5694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2.png)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体育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育家们也给了它自己的特殊重视,他们也给它自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近现代国外,有大量的著名教育家们对体育教育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理论对现代体育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奥古斯特克罗宁,他提出了“一般化运动原则”,他主张将体育教育变成一种综合性学科,他提出,体育教育应该以普通运动为基础,包括跑步、跳跃、投掷和蹲。
在克罗宁的认知主义体育教育理论中,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展技能,而是发展整体的体质,实现身心的和谐。
此外,英国著名哲学家西蒙斯莱特推出了“民主运动原则”,他倡导将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体育教育应该以自然界生活为主,倡导对任何类型的运动都要接受教育,以达到避免运动危害及健康促进的目的。
斯莱特更认为,体育教育要提倡社会公正和平等,赞扬民族运动,并以民族运动为主题进行教学。
在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李特康拉德推出了“个性突出原则”,这一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形成全面的健康体魄。
康拉德的概念是,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增强自尊,增强自信,建立自尊心与成功的联系。
此外,日本著名教育家住友次郎也提出了“文明礼仪”运动原则认为,体育活动是一种文明礼仪,应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道德价值和社会行为习惯纳入体育教育的范围。
住友次郎还认为,体育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动人类学习更多、更先进的文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综上所述,近现代国外的著名教育家对体育教育观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理论为现代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国内外教育家们能够继续探究体育教育的发展,发现更多的新理论,为世界体育教育的提升作出贡献。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4316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2.png)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是改进和发展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体育运动作为健康、娱乐和升学之手段,体育活动为人们带来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活力,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
从古至今,体育教育的观念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家们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包括美国梅森、西尔斯和罗斯等伟大的思想家们的贡献,他们都认为体育不仅是个体身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工具,体育学习可以激发知识的产生和思维活动的发展,进而影响个体的学习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梅森认为,体育将随着发展演变成研究活动,使学生培养出独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逻辑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智力和情操。
西尔斯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紧密结合,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斯认为,体育是一门学科,但也是一种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同时也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的研究在当今的体育教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他们的体育教育理念表明,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工具。
他们还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智力和情操的观念,以及体育教育与学生学习水平的紧密结合的概念,这些理念和理论都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现代国外著名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的研究为当今的体育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珍视这一伟大的体育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指导教育和教学实践当中,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体育教育。
英国在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英国在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5bf0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4.png)
英国在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英国在近代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世纪,英国的体育活动开始出现,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体育规则,这些规则成为现代体育活动的基础。
英国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1896年,希腊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从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一项国际体育活动。
英国也是现代棒球运动的发源地。
1845年,美国发明了棒球,但棒球的规则在英国发展更加完善,棒球运动也在英国变得流行起来。
此外,英国还发明了许多其他的体育项目,如足球、橄榄球、曲棍球、排球等。
英国人对体育的热爱也使英国成为一个体育大国,英国人也经常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近代体育手段及其社会化
近代体育手段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一)德式体操:经历了杨氏体操和施氏体操两个阶段 杨氏体操:创始人F•L•杨,“德国国民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1.发展了单杠运动,并创设了双杠运动;把木 马去尾蒙上皮,使这便于推广;2.使学校体育走向社会; 3.奠定了近代体育场的雏形。 施皮斯:“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主要贡献:首创了体育教学中的分段教学和综合教学法, 并最早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 教学体操分为协同体操(集体练习的器材体操)、秩序体 操(更加严整的兵操)和徒手体操(关节体操)。
第二节
近代欧洲体育的形成
17世纪中叶——19世纪前期,体育思想部分在学校实施。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约翰•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把学校教育的任务区别为德育、智 育和体育三个部分;并推崇“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 体”,认为体育不但有助于精神恢复和思想发展,还有助 于培养勇敢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卢梭:倡导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地进行启发式教育。把教 育分为幼儿期(0-6岁)、儿童期(5-12岁)、青年前期 (12-15岁)、青年后期(15-20岁)四个阶段; 斯宾塞:认为体育和游戏活动是发泄过剩精力的表现,在 方法上主张孩子在饮食、衣着方面保持适度,多参加户外 运动,但不要过度。
三、早期的运动团体和运动竞赛
体操:传入中国最早,约19世纪60年代,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体育活动;狭义是指柔软体操、器械 体操和兵式体操。 田径:19世纪末传入中国,主要是在洋务派的军事学堂 中出现,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即主要以 田径为主要比赛内容,1913年,在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 派人参加了田径比赛,也是中国首次参加国际田径比赛。 游泳:19世纪末在中国沿海省市开展。1887年,广州有 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1913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 的游泳比赛。 足球:1897年,在香港举办了特别银牌足球赛,1910年 全国运动会上有足球赛,1913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 会足球赛。 篮球:1896年经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介绍到中国,开始称 “筐球”,1910年全国运动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 年参加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比赛。
二、近代体育的最初尝试
近代体育最初是在贵族的小范围内进行,培养新的绅士,教育中包含 体育的内容有:剑术、骑马、打猎、网球、跳舞等。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重要教育思想中包含体育的内容:他认为学 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提出了“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按学生的年 龄循序渐进地指导,人人都应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存在于一个健康的 身体里面”。确立了班级制和课间休息制,他规定每天须有8小时用 于吃饭、操练和娱乐,通过郊游、旅行、游戏、跑跳和球戏来锻炼身 体。
第三节 近代体育的发展
19世纪后期——1945年。
一、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体育与科学的结合:主要与医学结合形成了运动医学;与 生理学结合形成了运动生理学;与物理学结合形成了运动 生物力学;与测量学结合形成了运动人体测量等,与此同 时,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也开始交融。
二、国际体育组织和竞赛的发展
二、近代学校体育的确立
古茨穆茨:建立了古氏体操体系,包含体操运动、手工 劳动和游戏三大类。重视医学、生理学和教育理论对体操 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全民体育的主张。 主要运动项目:跑、跳、投掷、角力、悬垂、平衡、举物、 有序的运动。 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注意儿童各种 能力的协调发展,主张把动作分类组合,由易到难、循序 渐进地进行练习。第一个运用口令进行体操教学。 体操的分类: 第一组自然体操:跑、跳和游戏 第二组基本体操:打击、捉拿、冲刺、抛掷、拖拉、摆动 第三组教育体操:攀登、平衡运动、剑术和舞蹈。
现代奥议;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奥林匹 克委员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 现代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奥运会会旗图 案为白底五色环。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励组 织和发展体育运动、体育竞赛,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 间的友谊,保证奥运会的按期举行。 此外还规定,只有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 织的项目才能列为奥委会比赛项目,只有经国际奥委会承 认的国家奥委会才能有权派队参加奥委会;
第四章 近代外国体育
14世纪以后,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 产阶级取得了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对封建文化的决定性胜 利。近代体育逐渐形成和发展,从学校走向军队和社会, 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节 近代欧洲体育的萌芽
一、近代体育思想的发生 主要专家的观点: 拉伯雷:《巨人传》“在思想上和能力上、热情和性格上、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塑造一个巨人”。 马丁•路德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基督徒的天职之 一”。 意大利的卡斯底格朗和英国的埃利奥特均认为:强调资产 阶级新贵应该能文能武,接受广泛的体育训练。
欧洲各国先后成立了许多单项运动协会与组织:国际体操 联合会(1881年)、国际橄榄球协会(1890年)、国际 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1892年)。体育组织的 成立促进了竞赛活动的兴盛,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规则的进 步。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兴的时机成熟了。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
排球:1905年传入中国香港,最早的排球比赛每队16人, 1913年中国男排参加了远东运动会,1914年全运会将男 子排球列比赛项目,女子1920年才开始出现。 乒乓球:约1904年前后传入中国,1913年,在上海成立 了第一个乒乓球组织——“乒乓球联合会”,第六、七届 全运会上有了乒乓球比赛。 网球:1885年前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开始打网 球,1910年第一届全运会将网球列为比赛项目,1915年 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棒垒球:1873年清政府派30名青少年赴美留学,他们在 美非常喜好棒球运动,1887年学成归国,将棒球带回中 国,1908年举行了第一次棒球比赛。 最早的体育团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专为开展竞赛 活动、筹办运动会而建立的;2、是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积聚和训练武装力量的;3、是以研究和开展体育运动为 主要宗旨的。其中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精武体育 会。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对体育形成的共识
一般人不再视身体为灵魂的监狱,灵肉一致的思想基本确 立,体育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初步得到肯定。 “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一古代格言重新受到重 视,确立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已经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发育与教育的 关系,开始注意和研究体育教育的经验。体育开始把医学、 教育学等近代科学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
什么是精武体育会?
1910年3月,霍元甲的学生在原精武体操学校基础上建立, 提倡三育,以“强国强民”为宗旨,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出版一些书籍。精武体育会是一个宏大的,有各阶层民众 参加的体育运动团体,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会,在海外也有。 对中国传统体育在海外的推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出版了武术书籍如《达摩剑》、《谭腿》等,并拍电影宣 传了体育运动,并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及海外成立分会,它 把武术作为一种近代运动项目来推广,提倡各门派的融合, 在推广其它近代体育运动项目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其不 问政治、不分阶级的思想,客观上为反动当局利用。
第四节 近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从19世纪初开始,近代体育开始越出欧洲传播到 世界其它地区。传播有几种情况: 第一类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如美洲和澳大利 亚的近代体育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第二类是那些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如俄国、日本等,一般是在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 地推进近代体育,同时对传统体育进行适当的改 造; 第三类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近代体育的 传播常常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组成部分。
二、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 宣布开始实行“新政”。其中与教育、体育关系最大的改 革是学堂章程的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这是中国近 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普遍实行了的学制,按《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各级各类学院均要开设“体操科”。它的颁行,使 近代体育体制得以在中国逐步确立,近代学校体育也随之 面得以普遍实施。 《章程》对近代体育发展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贡献:规定了学校必须有相应的体操课时,新式学校 及在校学生人数激增(从1902年小学的859人,到1912年 增至2933387人)。 存在的问题:“体操”老师缺乏,许多退伍士兵滥竽充数, 较多恶习,一定程度损害了体育老师的名誉,教学内容简 单乏味。 体育专业教育办学最早、影响较大的是大通师范学堂。
(二)瑞典体操
创始人:P•H•林 体操分类:①教育体操(按身体自然发展需要进行分类教 学的体操);②兵式体操(比德式体操多一些持枪、剑术 和器材练习);③医疗体操(矫正身体的缺陷,使之均衡 发展);④健美体操(艺术韵律体操)。 德式体操与瑞典体操比较 德式体操更强调体育的社会功能,更强调集体和纪律;瑞 典体操着重于完善和发展人自身。前者较为蛮拙,后者更 加舒缓优美,使用器材也更为多样。 (三)英国的户外运动 英国人对刻板的体操不感兴趣,倾向于户外运动和娱乐活 动的发展。 户外运动和游戏种类:足球、橄榄球、水球、高尔夫球、 手球、划船、射箭、苏格兰竞技等。
第五章 近代中国体育
时段:1840~1949年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本身固有的由古代延续下来的传 统体育;二是由西方传入的体育。
第一节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及早期发展
发展近代体育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打破闭关自守的状况; 二是要有开展近代体育运动的社会需要。当时的中国已经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一、近代体育的初期传播 近代体育主要通过4种途径传入中国:1、聘请外国人来 中国传授;2、派人出国学习;3、从国外书刊中学习;4、 外国人自觉与不自觉地在中国传播。 主要人物及事件: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及洋务运动开 办的军事学堂。 主要体育活动内容:军操、单双杠、木马、游泳拳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