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ppt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演示文稿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控制血压,可选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使
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 (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
第七页,共10页。
干预血小板聚集
第八页,共10页。
• 单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 • 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
应限于有监测INR条件的医院。 注意: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第九页,共10页。
干 预 TIA
• 积极寻找病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或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缓释剂 • 必要时抗凝治疗 • 不建议用抵克力得,如用应注意监测血细胞
第十页,共10页。
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无此复 合制剂时,可用阿司匹林50mg,一次/日,潘生丁 200mg, 二次/日;
• 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
用氯吡格雷,75mg/日。
抗凝治疗
•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 非瓣膜性房颤可用华法令(2~4mg/日)治疗,并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10页。
(优选)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第二页,共10页。
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心脏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l 吸烟 l 酗酒
l 肥胖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抑郁 l 不良生活方式
第三页,共10页。
• 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 卒中后血压管理 • 干预血小板聚集 • 抗凝治疗 • 干预治疗TIA • 颈动脉狭窄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
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
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 (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
第七页,共10页。
干预血小板聚集
第八页,共10页。
• 单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 • 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
应限于有监测INR条件的医院。 注意: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第九页,共10页。
干 预 TIA
• 积极寻找病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
格雷,或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缓释剂 • 必要时抗凝治疗 • 不建议用抵克力得,如用应注意监测血细胞
第十页,共10页。
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无此复 合制剂时,可用阿司匹林50mg,一次/日,潘生丁 200mg, 二次/日;
• 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
用氯吡格雷,75mg/日。
抗凝治疗
•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 非瓣膜性房颤可用华法令(2~4mg/日)治疗,并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10页。
(优选)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第二页,共10页。
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心脏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l 吸烟 l 酗酒
l 肥胖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抑郁 l 不良生活方式
第三页,共10页。
• 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 卒中后血压管理 • 干预血小板聚集 • 抗凝治疗 • 干预治疗TIA • 颈动脉狭窄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
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
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ppt课件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
血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
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 (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文献报道只有他汀类 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 使二级卒中预防的危 险下降26%。
脂代谢异常
2014中国指南推荐意见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 是否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均应启动他 汀类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风险(Ⅰ 级推荐,A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将LDL-C降低大于等于50%或 LDL-C 小于等于1.8mmol/L,二级预防更为 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 抗血小板或抗栓治疗 控制血压 调整血脂 控制血糖 戒烟 限酒
抗血小板治疗
1.对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建议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 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ǀ级推 荐 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 板药物(ǀ级推荐 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 药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剂量为75mg~ 150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 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 /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 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 (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 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 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 据。
脑卒中一二级预防ppt课件
例如,一位长期吸烟、饮酒的中年男子,在出现脑卒中先兆症状后,及 时戒烟戒酒,并接受降压、降糖等治疗,有效控制了基础疾病,显著降 低了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成功的一级预防案例
案例二:改变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调整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成 功的一级预防案例的重要方面。
另一位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 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坚持适度运动, 保持心理健康,成功地避免了脑卒中的
控制糖尿病药物
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 糖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 低脑卒中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控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 题。
01
案例二: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
02
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03
另一位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同时学习日常生 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澡等,逐渐恢复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了再 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康复训练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实践
一位患者在家中接受康复训练,通过家庭成员的协助和 监督,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和简单的运动锻炼,逐渐恢复 了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服务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方便、全面的康复支 持。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不足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有限,特 别是专业治疗脑卒中的医疗机构
和人员。
成功的一级预防案例
案例二:改变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调整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成 功的一级预防案例的重要方面。
另一位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 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坚持适度运动, 保持心理健康,成功地避免了脑卒中的
控制糖尿病药物
针对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 糖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 低脑卒中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控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 题。
01
案例二: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
02
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03
另一位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同时学习日常生 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澡等,逐渐恢复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减少了再 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康复训练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实践
一位患者在家中接受康复训练,通过家庭成员的协助和 监督,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和简单的运动锻炼,逐渐恢复 了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服务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方便、全面的康复支 持。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不足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有限,特 别是专业治疗脑卒中的医疗机构
和人员。
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ppt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04
三级预防
长期康复护理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 言语治疗等。
康复机构与人员
寻找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康 复治疗师,确保患者得到 专业的康复指导和监督。
家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血小板 聚集、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以降 低脑卒中的风险。
非药物治疗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 卒中的风险。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脑卒中发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等,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迹象。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 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202X-XX-XX
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
汇报人:XXX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一级预防 • 二级预防 • 三级预防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部 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脑卒 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的危害
01
02
03
致残率高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 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严 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04
三级预防
长期康复护理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 言语治疗等。
康复机构与人员
寻找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康 复治疗师,确保患者得到 专业的康复指导和监督。
家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血小板 聚集、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以降 低脑卒中的风险。
非药物治疗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 卒中的风险。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脑卒中发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等,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迹象。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 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202X-XX-XX
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
汇报人:XXX
目录
• 脑卒中概述 • 一级预防 • 二级预防 • 三级预防
01
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部 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 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脑卒 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脑卒中的危害
01
02
03
致残率高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 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严 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脑卒中二级预防PPT课件
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预防的认识与意识
01
02
03
健康教育普及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 等形式普及脑卒中预防知 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 认识。
社区干预计划
开展社区干预计划,针对 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预 防指导和支持。
建立健康档案
鼓励个人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个人健康状况和脑卒 中风险因素,以便及时采 取预防措施。
吸烟与酗酒
吸烟和酗酒均可增加脑 卒中的风险,戒烟限酒
可降低风险。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偏瘫
脑卒中后常见肢体瘫痪,表现 为肌肉无力、僵硬、麻木等。
失语
脑卒中后可能出现语言障碍, 如表达不清、理解困难等。
意识障碍
脑卒中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表现为昏迷、嗜睡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也 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 详细描述: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护 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记录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 总结词: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 效的护理服务。
• 详细描述:护理人员需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等,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他们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 技巧和人文关怀,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心理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建立多学科合作的脑卒中预防体系
跨学科合作平台
建立多学科合作平台,整合医学、 营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专家资 源,共同开展脑卒中预防研究和 实践。
综合评估与干预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ppt课件
Lancet Neurol 2019;6:961969
2019年CHANCE研究
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中国的114家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纳入人群:发病在24h内的高危TIA患者(ABCD2 ≥4)和轻型卒中患者(NIHSS≤3
)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90天卒中事件(缺血或出血性);
主要终点:90天卒中再发风险
安全性终点:出血风险
90天卒中再发风险
绝对风险度降低 -3.8%; 95%CI: 9.4-1.9% P=0.19
风险差异[95%CI] P值
颅内出血 1% [-0.4 to 2.4] 0.5
颅外出血 重度 0.5% [-0.5 to 1.5] 1.0 中度 1% [-0.4 to 2.4] 0.5 轻度 0.5% [-0.5 to 1.5] 1.0
强化内科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架置入组, 且大出血发生率显著更低
主要终点事件
大出血事件
药物治疗组 支架置入组
P=0.0009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任何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随访时间(月) 主要终点:入组30天内卒中或死亡、血运重建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31天至随访结束的缺血性卒中
Lancet. 2019;;383(9914):333-41.
基于CHANCE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2019指南推荐意见: 发病在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 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 ( I,A),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48(4):258-273
基于SAMMPRIS 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2019年CHANCE研究
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中国的114家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纳入人群:发病在24h内的高危TIA患者(ABCD2 ≥4)和轻型卒中患者(NIHSS≤3
)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90天卒中事件(缺血或出血性);
主要终点:90天卒中再发风险
安全性终点:出血风险
90天卒中再发风险
绝对风险度降低 -3.8%; 95%CI: 9.4-1.9% P=0.19
风险差异[95%CI] P值
颅内出血 1% [-0.4 to 2.4] 0.5
颅外出血 重度 0.5% [-0.5 to 1.5] 1.0 中度 1% [-0.4 to 2.4] 0.5 轻度 0.5% [-0.5 to 1.5] 1.0
强化内科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架置入组, 且大出血发生率显著更低
主要终点事件
大出血事件
药物治疗组 支架置入组
P=0.0009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任何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随访时间(月) 主要终点:入组30天内卒中或死亡、血运重建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31天至随访结束的缺血性卒中
Lancet. 2019;;383(9914):333-41.
基于CHANCE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2019指南推荐意见: 发病在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 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 ( I,A),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48(4):258-273
基于SAMMPRIS 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优秀文档】脑卒中的二级预防PPT
3、血管畸形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
注意:INR值应控制在~之间。 单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高血压
4、其它
卒中后的血压管理
建 议: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控制血压,可选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使
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 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首卒次中卒 急中性发期病不机宜制抗的凝正治确疗评,估一般释可在剂2周(后开2始;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无此复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
首血次脂卒 异中常后、6高个血月糖内管是理卒(中同复一发级合危预险防制性)最剂高的时阶段,。 可用阿司匹林50mg,一次/日,潘生丁
l 酗酒
血脂异常 所患以者在 血首压次尽卒可中能后缓有慢必降要至尽<早14开0/9展0二mm级H预g防,减少复发率。
l 肥胖
心脏病 抑郁 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
脑卒中后的复发问题相当多见,卒中复发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死亡l 率明显增加。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心脏病
高半胱氨酸血症 l 不良生活方式
(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
干预血小板聚集
2、早期静注GIK液(葡萄糖—氯化钾 首次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
高积血极压 寻找病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单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
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
卒首中次急 卒性中期发不病宜机抗制凝的治正疗确,评一估•般可联在2合周后用开始药; :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
脑卒中分级预防ppt课件
01
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02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03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
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 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情 绪问题。
生活技能培训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 培训,提高其独立生活的 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社区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 动,提高社交能力,增强 自信心。
预防复发与并发症管理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脑卒中的预防 知识,提高其预防意识。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 险因素,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内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增加 脑卒中的风险。
血脂异常
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均与脑卒
中风险相关。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不健 康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增加脑
非药物治疗
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中医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和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
通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 应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 抗血小板或抗栓治疗 控制血压 调整血脂 控制血糖 戒烟 限酒
抗血小板治疗
1.对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建议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 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ǀ级推 荐 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 板药物(ǀ级推荐 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 药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剂量为75mg~ 150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 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 /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
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 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口服 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
抗血小板治疗
6.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 高胆固醇血症 3、 糖尿病
和糖代谢异常
一般危险因素: 1、房颤或其他心脏病2、呼吸睡眠暂停综
合征3、吸烟4、嗜酒5、高盐高脂饮食6、 运动过少7、肥胖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 尿酸血症等
高血压
血压与中风
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9%;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概念
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 床事件(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பைடு நூலகம்别脑卒中常见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 1、突然单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2、突然视物双或伴有头晕。 3、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木)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 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
血压的波动、因降此低,心卒脑中血患管病者的需发降生压危,险且,平并提稳高降用压药
的依从性。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4.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风险 ,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 天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对于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应当延长抗凝时机(ǀǀ 级推荐 B级证据)。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低出生体重 遗传 种族 地域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有效
最佳剂量
最佳疗程
最佳剂型
75-150mg/d 长期服用 精确肠溶剂型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栓治疗
(1)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包括阵 发性)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 华法林口服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复发。定 期查凝血功能,维持INR在2.0~3.0之间(ǀ 级推荐 A级证据)。
雷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 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
4.发病30 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率70%~99%)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 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 疗90 d (Ⅱ级推荐,B级证据)。此后阿司匹 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 一线用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使 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ǀ级推荐 A级证据)。 也可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 疗(ǀǀ级推荐 B级证据)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栓治疗
3.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 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Ⅰ级推荐,A 级证据),选择何种药物应考虑个体化因素 。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
血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
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 (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6% 。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二级预防——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降压 血压日记 1、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 于等于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 据)。对于血压小于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 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 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 (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 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 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 据。
用于脑卒中的直接 费用每年约200亿元 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 脑血管病诊治现状有待提高
脑卒中之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8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重在预防
一级预防
指发病前预防。培养良好健康 的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 产生,特别针对高危人群,通 过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 控制危险因素。
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吐字不清,说话不清楚。 5、突然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
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摔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然后会消失 。
脑卒中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 4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我国卒中现状—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每年 死于卒中150万,2/3留下残疾
二级预防
对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 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的 原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 素,预防或降低卒中再发危险。
二级预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指南2014
二级预防的目的
已患脑卒中的病人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如何进行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1.对非心源性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建议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 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ǀ级推 荐 A级证据)。
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 (75mg/d)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 板药物(ǀ级推荐 A级证据)。阿司匹林单 药抗血小板治疗最佳剂量为75mg~ 150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 达莫(200 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 /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
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 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口服 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
抗血小板治疗
6.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 高胆固醇血症 3、 糖尿病
和糖代谢异常
一般危险因素: 1、房颤或其他心脏病2、呼吸睡眠暂停综
合征3、吸烟4、嗜酒5、高盐高脂饮食6、 运动过少7、肥胖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 尿酸血症等
高血压
血压与中风
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9%;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概念
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 床事件(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பைடு நூலகம்别脑卒中常见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 1、突然单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2、突然视物双或伴有头晕。 3、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木)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 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 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
血压的波动、因降此低,心卒脑中血患管病者的需发降生压危,险且,平并提稳高降用压药
的依从性。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4.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风险 ,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 天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对于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应当延长抗凝时机(ǀǀ 级推荐 B级证据)。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低出生体重 遗传 种族 地域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有效
最佳剂量
最佳疗程
最佳剂型
75-150mg/d 长期服用 精确肠溶剂型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栓治疗
(1)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包括阵 发性)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 华法林口服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复发。定 期查凝血功能,维持INR在2.0~3.0之间(ǀ 级推荐 A级证据)。
雷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 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
抗血小板治疗
4.发病30 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率70%~99%)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 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 疗90 d (Ⅱ级推荐,B级证据)。此后阿司匹 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 一线用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使 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ǀ级推荐 A级证据)。 也可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 疗(ǀǀ级推荐 B级证据)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栓治疗
3.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 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Ⅰ级推荐,A 级证据),选择何种药物应考虑个体化因素 。
抗血小板治疗
3.发病在24 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 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
血风险。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
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 (75 mg/d)。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
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卒中发病 危险增加46% 。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二级预防——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降压 血压日记 1、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
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 于等于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 据)。对于血压小于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 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
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 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 (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 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 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 据。
用于脑卒中的直接 费用每年约200亿元 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 脑血管病诊治现状有待提高
脑卒中之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8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重在预防
一级预防
指发病前预防。培养良好健康 的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 产生,特别针对高危人群,通 过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 控制危险因素。
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吐字不清,说话不清楚。 5、突然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
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摔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然后会消失 。
脑卒中的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 4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我国卒中现状—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每年 死于卒中150万,2/3留下残疾
二级预防
对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 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的 原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 素,预防或降低卒中再发危险。
二级预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指南2014
二级预防的目的
已患脑卒中的病人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
如何进行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