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文章编号:100525630(2004)0420057205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Ξ

徐艳平,顾铮先,陈家璧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功能薄膜实验室,上海200093) 摘要:从传感器材料、检测方法及传感器结构几方面,围绕光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选

择性和稳定性展开讨论,总结了光化学传感器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做出展望。

关键词:光化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

中图分类号:T P 212.14 文献标识码:A

Recen t develop m en ts of optica l che m ica l sen sors

X U Y an 2p ing ,GU ZH eng 2x ian ,CH EN J ia 2bi

(L abo rato ry of Pho to 2electric Functi onal F il m s ,U niversity of Shanghai fo r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 Abstract :T he state 2of 2the 2art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is stated in th is p ap er abou t sen so r

m aterials ,detecti on m ethods and sen so r structu res

.T he p rop erties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such as sen 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tab ility are discu ssed .Fu tu re p ro sp ects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are discu ssed .

Key words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fiber op tic sen so rs ;su rface p las m on resonance

1 引 言

光化学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层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传播光诸特性的变化检测物质的一类传感器[1]。光化学传感器与其它原理的传感器相比,具有安全性好、可远距离检测、分辨力高、工作温度低、耗用功率低、可连续实时监控、易转换成电信号等优点。随着光纤技术及光集成技术的迅猛发展,光化学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环境、生物医学的检测中[2]。

现首先总结了无机材料(氧化物半导体)和有机材料的应用,并介绍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光化学传感器敏感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生物敏感材料。其次介绍了光谱法、干涉法、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 rface p las m on resonance ,SPR )等传感器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最后对今后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展望。

2 传感器材料

敏感材料作为光化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传感器的各种性能,如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材料、生物识别材料等。现将从无机材料、有

第26卷 第4期

2004年8月 光 学 仪 器O PT I CAL I N STRUM EN T S V o l .26,N o.4

A ugu st,2004

Ξ收稿日期:2003209211

基金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项目(02SG 0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1F 032)

作者简介:徐艳平(19772),男,山东烟台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功能薄膜及其传感器、光电精密测量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机材料、溶胶凝胶材料、生物敏感材料几方面介绍光化学传感器敏感材料。

2.1 无机材料

氧化物半导体是最常见的气敏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对光、热、压力、磁场、辐射、湿度、气体、离子等都很敏感,并能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目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而半导体工艺技术在制作传感器上又有独到之处,因此半导体传感器将在传感器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早在30年代,人们发现氧化物半导体与O 2、CO 2等气体接触时,其电导率与功率函数发生变化的现象,直到60年代才利用这些半导体表面效应进行气体成分的检测。1988年,郑顺旋和Gh i o tti G 发现:SnO 2接触还原性气体后,光透射率和反射率随周围气体性质及浓度而变化。由于氧化物半导体的电导与介电常数、折射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人们将目光从“气敏—电导”型气敏传感器转向“气敏—光学”传感特性的研究。由此开始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光化学传感器研究。

Si O 2是目前化学气体传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材料。其传感机制基于检测气体引起的晶界的位垒变化。Ga 2O 3与Si O 2完全不同,其传感机制基于检测载流子迁移率变化,这样使得Ga 2O 3的电导率变化易再现且稳定性周期长。在Ga 2O 3薄膜表面沉积一层表面改性的In 2O 3膜后,对臭氧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明显提高,尤其是在600℃时达到最大值30pp b 。

沸石(Zeo lites )是一种一维、二维或三维孔状结晶氧化物。由于巨大的表面积以及可变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使得它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吸附小分子,因此非常适合于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如纳米沸石薄膜已经用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上[3]。多孔硅材料在NO 2气体检测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优点,在干燥空气中可检测出12pp b 的NO 2,在潮湿的空气中则可检测出50pp b 的NO 2气体[4]。

2.2 有机材料

有机气敏材料有酞菁、卟啉、卟吩及它们的衍生物等。由于它们具有环状共轭结构而具有半导体性质,吸附的气体与有机半导体之间产生电子授受关系,故通过检测因气体与有机半导体相互作用导致的光学性质的变化,即可检测气体分子存在的信息;有机分子的修饰或改性比较容易,对材料的光电性能的调节、气体(或被测分子)选择性的提高、以及加工性能的改善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有机半导体研究及相应敏感器件的开发倍受关注。

有机半导体气敏器件获得高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均匀整齐排列的有机分子薄膜层。LB 膜(langm u ir 2b lodgett )是一种超薄有机薄膜,LB 技术是几种在分子水平上制备超薄膜的先进技术之一,它适用于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或构筑器件结构,现已较好地应用于气体传感器中。与其它成膜技术相比,LB 膜具有其固有的特点:可在分子尺度上设计薄层结构,所以可精确控制膜厚;在膜层内分子呈二维有序排列,因此在用于气体探测时,薄膜的超薄性应该导致敏感层电学和光学参数的最大变化;膜层内分子的有序排列和良好的重复性可使响应时间缩短。

偶氮染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NO 2气体的材料,利用LB 技术将小分子偶氮材料附到聚硅氧烷链中,制成约Κ 4厚的薄膜,其响应速度可达到几十秒,灵敏度高达90pp b [3]。

当化学敏感材料对光纤覆层进行改性后,覆层材料的光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将发生变化,对化学物质的检测将更加灵敏。Yuan J M 等用聚苯胺取代光纤的一部分覆层,制成了简单的、灵敏的、低成本的光纤传感器。当光纤暴露在化学物质如氨气和HC l 气体中时,聚苯胺将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其光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将发生变化。例如暴露在氨气中时折射率是1.94,而暴露在HC l 气体中时折射率变化到2.43[5]。

利用各种技术,LB 薄膜气体传感器已具有足够的探测灵敏度,然而至今采用的LB 膜材料大多局限于探测几种电子受体型气体种类。因此,拓宽敏感探测材料,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与合成新的化合物、开发图形识别方法可能是今后研究开发中考虑的重点。

2.3 溶胶凝胶材料

溶胶凝胶工艺因其工艺过程的灵活性、多变性,特别是能在低温下将化学和生物试剂包埋在无机或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形成的玻璃态材料中而成为一种简单地制备光化学传感器敏感材料的技术[1]。目前该工艺的研究热点是利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具有奇特物理、化学性能的新颖的多孔材

?85? 光 学 仪 器第26卷

料[6]。根据聚合物及其与无机组分的相互作用类型,其制备方法主要有:(1)直接将可溶性聚合物嵌入无机网络;(2)通过共价键作用将聚合物嵌入无机网络;(3)有机、无机互穿网络。

溶胶凝胶在制备多孔敏感材料方面有其独特优点。例如M aria L C M 等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混合多孔材料四甲氧基硅烷(TM O S )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 eTM O S )。实验证明该工艺简单,基体的许多参数如多孔性、极化率、厚度容易控制。这种材料适合于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苯和甲苯,用其制成的传感器可工作8h ,对苯的灵敏度测量下限可达60pp b ,测量上限至1000pp b [6]。

通常利用溶胶凝胶的固有老化(aging )特性获得多孔材料,这种方法能增加多孔性但降低了薄膜的折射率。W ongcharee K 等采用添加聚乙二醇(PEG )的方法来制备多孔薄膜进而增加薄膜折射率,实验同时证明若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更有效地增加膜层的透射率,最大可达99.7%,从而使得光气敏特性显著提高[7]。

2.4 生物敏感材料

生物传感器常用的生物识别元素有酶、完整细胞、抗体、核酸、仿生聚合物等。专一性和敏感性是生物传感器主要性能参数。其中专一性主要与生物受体分子的固有绑定能力有关,而敏感性则与生物元素和传感器类型有关。

生物酶是生物传感器中使用最多的识别感受体。其优点是:(1)能催化的反应最多;(2)能检测的分析物范围很广;(3)具有不同的换能原理以检测待测的分析物。酶一般是天然的蛋白质,能够连续检测某一特定的化合物,选择性和灵敏度高,与其它生物受体相比检测速度更快。酶在溶液中稳定性不好,需要固定才能重复使用。常见的固定方式有:共价键、物理吸附、交联、封装、包埋等。固定基底的选择取决于待检测生物分子的特性和所采取的固定生物酶的方法。广泛采用的基底有聚合物薄膜、凝胶、LB 膜、

炭、石墨、硫辛酰胺脱氢酶、导电聚合物等。

L i C I 等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封装乳酸脱氢酶来检测乳酸盐,稳定时间长达3周,可检测0.2mm o l

~1mm o l 的乳酸盐[8]。Do st álek J 等将集成光波导SPR 传感器与生物分子识别元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一起使用,可检测出1m l 的浓度为1%的牛血清清蛋白溶液中2×10-9g 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

3 传感器检测方法

光化学传感器是利用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吸收、色散(折射率变化)、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散射(拉曼散射)、透过率变化、荧光淬灭等,来监控待测物质与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1]。常见的光化学传感器的光学检测手段有光度法、椭偏法、光谱法(磷光、荧光、拉曼)、干涉法、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以及波导耦合法、布儒斯特角法及P 偏振光双面反射法等[1]。现重点介绍了光谱法、干涉法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 )在光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3.1 光谱法

紫外 可见光谱(U V V is )和荧光光谱检测原理基于光与待分析物的电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待分析物引起敏感材料分子的电子结构的扰动。紫外 可见光谱传感器结构简单,功率低,如利用苯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U V 光谱的吸收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灵敏度可达60pp b [6]。荧光传感器对于许多微量的有机物质如多环芳烃和矿物燃料中的化合物非常敏感。但荧光光谱的宽频特性和普遍存在的许多天然荧光化合物,使得荧光传感器选择性较差。同时荧光光谱法对温度涨落和其它能淬灭荧光的环境因素非常敏感[2]。

红外(I R )和拉曼(R am an )光谱传感器是利用待分析物的振动结构的变化进行气体检测。由于水能强烈吸收红外光谱,因此红外光谱传感器很难在野外实用。近红外(N I R )和中红外(M I R )没有红外光谱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高,不过选择性问题可通过多元数据分析来弥补。拉曼光谱具有优良的尖锐谱特性,选择性特别好;并且相比I R 光谱来说,对水不敏感,因此拉曼光谱法可用在有水的环境中。拉曼光谱法是所有光学方法中敏感性最差的一种,可以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95?第4期徐艳平等: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SER S )来提高灵敏度[2]。目前环境和工业应用要求能够可靠和实时地检测和监控环境中的某种气体或气体混合物。但由于混合体系中各气体的吸收光谱带可能重叠,故使得光谱吸收法缺乏所需的选择性。即使使用窄频的激光光源,也因相干效应而产生其他问题。相关光谱法(sp ectro scop y co rrelati on )因能充分利用待测气体的多线结构(m u lti 2line structu re )而引起人们关注[10]。D ak in J P 等首次采用互补源调制(com p lem en tary sou rce m odu lati on )相关光谱法,检测出空气中5000ppm 的CO ,10ppm 的CO 2,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选择性非常高。其原理是将所需甄别气体的吸收谱作为参考,与待测气体混合物的吸收谱相比较,从而确定未知的气体混合物中是否存在所需甄别的气体及其浓度。这种方法有足够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非常适合监测某种气体的存在[10]。

3.2 干涉法

干涉测量法与其它相位测量法(椭偏仪、外差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尤其适合测量传感器表面的光波相位变化。因此适用于测量表面生化反应和构建微阵列传感器。

N ik itin P I 等提出一种新颖的免标定(labelfree )生物传感器测试手段,可用来实时检测表面生化反应[11]。该方法基于测量两个干涉计的互相关信号。一个干涉计是扫描式法布里-珀罗干涉计,如图1(a )所示;另一个干涉计是一生物芯片,即一块简单的几十到几百微米厚的表面涂有有生物识别分子的玻璃板,如图1(b )所示。其灵敏度非常高,对于因溶液组分与传感器受体层之间的反应引起传感器表面厚度的增加,其分辨力可达10-12m

 (a ) (b )

图1 一种基于谱相关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a )谱相关生物传感器原理图;(b )生物芯片原理图。

3.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是沿着金属与介质表面的等离子体激元波(su rface p las m on w ave )激励的结果,其共振激励条件由金属与介质的介电常数、入射光波的波长和角度共同决定,该条件只有TM 波才能满足[2]。金属表面吸附层折射率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SPR 的耦合条件,并引起共振角的偏移。目前,通过反射光的测量来观测SPR 效应的方法主要有:强度调制、角度调制、波长调制及相位调制,其中以相位调制法灵敏度最高[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 )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由其构筑的传感器结构简单、功率低,尤其在金属-绝缘体的界面处对微小的折射率变化非常敏感,现已广泛应用在化学、生物、食品、环境等方面[2,12]。例如H ideh ito 等采用四通道(可同时对四种样品进行检测)SPR 传感器分别对发酵1天、7天、14天的醋进行检测,其共振角度偏移分别为0.1°、0.2°、0.3°。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醋(Junkom e 2su 、

Kom e 2su 、Gou sei 2su )进行检测,共振角度分别为70.3°

、70.7°、72.2°。由于SPR 传感器不仅对发酵时间长短响应不同,并且对不同类型的醋响应也不同,因此可用于醋发酵过程的质量控制[12]。

传统的平面SPR 传感器使用谱探询()技术,不足之处是敏感性和光学响应难以?

06? 光 学 仪 器第26卷

进一步提高。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纳米金属粒子的优异性能来提高分辨力。纳米金属粒子引起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精确位置、形状和强度,是由颗粒形貌(大小和形状)、电介质环境(覆层、周围介质和支持基质)、粒子间耦合(聚集态)等因素决定的。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 rface 2enhanced R am an

scattering ,SER S )的SPR 纳米金属离子传感器,其灵敏度可达到单个分子的水平。

因此可用于DNA 分子生物识别上。

SPR 传感器要求精密控制入射角度和金属表面(通常是金和银)有效介质层的沉积过程[3],这不利于

其大规模生产。SPR 传感器的另一缺点是对分子识别的选择性不足,这可通过抗体的选择性传感机制来弥补。只有提高了SPR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才能进一步应用于研究生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4 展 望

光化学传感器近几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发表的文献和商品化的技术数量呈指数增加。微型化技术和集取样器、探测器于一体的传感器系统集成化是另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若传感器技术与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等数学工具结合起来,就可实现能进行多道分析的全自动分析系统。

基于掺杂的so l 2gel 玻璃涂层的光纤光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融分析化学、光谱分析、光纤传感通信、光电子、精密机械和计算机信号处理于一体的热点技术,若能进一步加强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必能大大推动医疗、临床医学、药物分析、生物医学、免疫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分析、航空动力学分析、航天、军事工业、遥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自动检测等众多领域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B rech t A ,G ünter G .R ecent developm ents in op tical transducers fo r chem ical o r bi ochem ical app licati ons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1997,38(1):1

~7.[2] D enise M W ,Sean H ,J iri J ,et al .Chem ical senso rs fo r po rtable ,handheld field instrum ents [J ].Ieee S ensors J ou rnal ,2001,1(4):

256~274.

[3] W alton D J ,Peterson I R ,M iller L S ,et al .O rganic th in fil m s fo r op tical gas sensing [J ].S u rf ace Coating s International P art B :

Coating s T ransactions ,2002,85(B 1):56

~60.[4] Pancheri L ,O ton C J ,Gaburro Z et al .V ery sensitive po rous silicon NO 2senso r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2003,89(3):237~

239.

[5] Yuan J M ,M ahmoud A .F iber 2Op tic chem ical senso r using po lyaniline as modified cladding m aterial [J ].Ieee S ensors J ou rnal ,2003,

3(1):5~12.

[6] M aria L C M ,T hanh T T ,T hu H T T .Chem ical senso rs of monocyclic arom atic hydrocarbons based on so l 2gel m aterials :k inetics of

trapp ing of the po llutants and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 r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2002,87(123):173

~183.[7] W ongcharee K ,B rungs M ,Chap lin R ,et al .So l 2gel p rocessing by aging and po re creato r additi on fo r po rous silica antiflective

coatings [J ].J ou rnal of S ol 2g el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2002,25:215

~221.[8] M alho tra ,Bansi D ,Chaubey A .B i o senso rs fo r clinical diagno stics industry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2003,91(123):117

~127.[9] Do st álek J ,C tyroky J ,Homo la J ,et al .Surface p las mon resonance bi o senso r based on integrated op tical w aveguide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2001,76(123):8

~12.[10] D ak in J P ,Gunning M J ,Cham bers P ,et al .D etecti on of gases by co rrelati on spectro scopy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2003,90

(123):124~131.

[11] N ik itin P I ,V aleiko M V ,Go rshkov B G .N ew direct op tical bi o senso rs fo r m ulti 2analyte detecti on [J ].S ensors and A ctuators B ,

2003,90(123):46~51.

[12] H ideh ito N ,Yuuk i H ,M ituh iro K ,et al .A novel chemo senso r system using surface p las mon resonance taste senso r and m etal oxide

odo r senso r fo r quality contro l of vinegar [J ].S ensors and M aterials ,2002,14(1):1

~10.?16?第4期徐艳平等: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背景及发展趋势

引言 化学传感器(Chemical sensor)是由化学敏感层和物理转换器结合而成的,是能提供化学组成的直接信息的传感器件。它用来某种化学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来进行化学测量。化学传感器在生产流程分析、环境污染监测、矿产资源的探测、气象观测和遥测、工业自动化、医学上远距离诊断和实时监测、农业上生鲜保存和鱼群探测、防盗、安全报警和节能等多个方面有重要应用。 对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是近年来由化学、生物学、电学、热学微电子技术、薄膜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和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化学传感器的历史并不长,但世界各国对这门新学科的开发研究,投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人员俱增,正在向产业化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化学传感器是当今传感器领域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领域。 化学传感器的重要意义在于可把化学组分及其含量直接转化为模拟量(电信号),通常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价格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测量和在线或原位连续检测等特点。国内外科研人员很早就致力于研究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方法,研制各式各样的化学传感器分析仪器,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及气体成分分析、气体泄漏报警等。 第一章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背景 1.1 化学传感器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1906年Cremer首次发现了玻璃膜电极的氢离子选择性应答现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30年,使用玻璃薄膜的pH值传感器进人了实用化阶段。以后直至1960年,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1961年,Pungor发现了卤化银薄膜的离子选择性应答现象,1962年,日本学者清山发现了氧化锌对可燃性气体的选择性应答现象,这一切都为气体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开辟了道路。 真正意义上的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在60年代和70年代,化学

我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第12卷第6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月 收稿日期:2010-07-2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KJ101315 作者简介:刘艳(1968-,女,四川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化学传感器。 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检验中,需对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分子进行选择性测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进行数亿次免疫学和遗传学病理检验。常用的检验小型化分析装置和检测方法,成为目前现代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 1962年,Clark 提出将生物和传感器联用的设 想,并制得一种新型分析装置“酶电极”。这为生命科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酶电极也成为发展最早的一类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结合具有分子识别作用的生物体成分(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抗原和抗体、核酸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作为敏感元件与理化换能器,能产生间断的或连续的信号,信号强度与被分析物浓度成比例。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材料(敏感元件与电化学换能器(即电化学电极结合起来组成的生物传感器。当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已在环境监测、临床检验、食品和药物分析、生化分析[2-4]等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此综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几个当今研究的热点。 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材料(敏感元

件与电化学换能器(即电化学电极结合起来组成的生物传感器。当电化学池中溶液的化学成分变化时,电极上流过的电流或电极表面与溶液的电势差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样通过测定电流或电势的 变化就可以获取溶液成分或相应的化学反应的变化信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在上述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的基础上,以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作为识别元件,通过特定反应使被测成分消耗或产生相应化学计量数的电活性物质,从而将被测成分的浓度或活度变化转换成与其相关的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并通过电极获取电流或电位信息,最后实现特定物质的检测。如图1所示,这类传感器中使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包括酶、微生物、细胞、组织、抗体、抗原等等。 图1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别 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生物敏感膜和换能器两部 分。按照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 传感器等,其中酶电极由于其高效、专一、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化学放大作用而成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主流。 按照检测信号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分 我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刘 艳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 摘

传感器原理第11章综合练习题答案

1.1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等;而动态 特性指标主要有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两部分。 1.2 传感器的精度A含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其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值相对于其测量范围的百 分数。根据精度等级概念若测得某传感器A=0.48%,则传感器应定为0.5级精度。 1.3 传感器的线性度含义是: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和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 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拟合刻度直线的方法有端基法,最小二乘法,切线法三种。 1.4 某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当被测位移变化是50um,相对电容变化输出量为 25pF,其平均灵敏度为0.5pF/um;用切线法求得线性度为1%。若用差动式电容结构,其灵敏度为1pF/um。用切线法求得线性度为0.01%。 1.5 传感器的最小检测量是指传感器确切反映被测量的最低级限量而言。最小检测量 愈小,则表示传感器的检测微量能力愈高。 2.1金属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应变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压阻效应。二者 应变灵敏度系数主要区别是前者是受到一维应力时测得,后者是在多向应力作用下测得的;前者主要受胶层传递变形失真和横向效应影响而后者则受扩散电阻的表面杂质浓度和温度影响;前者为放应电阻相对变化以应变?的线性关系,后者为电阻率变化与?的线性关系。 2.2为提高应变片的动态测量精度,当被测应变片波长一定时,现有基长分别为 15mm和20mm两种应变片,则应选用基长为15mm的应变片,方可减少动态误差。 2.3 应变式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和电阻丝材料和 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通常采用的温度补偿法单丝自补法,双丝组合式自补法,电路补偿法。 2.4应变片传感器灵敏度系数K的测试条件是在试件受到一组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的 轴向与主应力方向一致且试件材料是泊松比为0.285的钢材。测得长值的大小比应变丝的应变灵敏度K小,其原因是胶层传递变形失真和横向效应。 2.5为减小温度误差,压阻器件一般采用恒流源供电,而器件本身受温度影响要 产生零点温度漂移和灵敏度温度漂移。因而要采用温度补偿措施。方法有串并联电阻法,在电源回路串联二极管等。 3.1 电容式传感器分布电容的存在对点测量的危害性是:显著降低灵敏度,使传感 器特性不稳定。通常采用的消除和减小分布电容方法有采用静电屏蔽措施,采用驱动电缆技术。 3.2平行板式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可用于检测微小位移,而变介质型可用于检测 容器中液面高度(测片状材料厚度,介质常数)等。 3.3当差动式电容测量低昂利用输出电压为的形式时(E为电源电压,C1,C2为 差动电容),测具有的特点是线性输出,不需附加解调器即可直流输出,直流输出只需经滤波器简单引出。 3.4运算法测量电容传感器电路具有的特点是:输出电压U与动极片的位移d成线性 关系,从原理上解决了使用单个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非线性问题。 3.5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敏感电容结构是张紧式,其主要特点是:变压器线性度良 好,输出为标准电流信号,动态响应时间一般为0.2~15S. 4.1差动电感及差动变压器的位移-电压特性均为正比(交流)特性,因而测位移存在 只能反映大小不能反映方向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和相敏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陈洪渊* 南京大学,南京,210093 *Email: hy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562435.html, 光电化学过程是指分子、离子以及固体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因吸收光子而使电子处于激发态继而产生电荷传递的过程。光电化学传感是基于物质的光电转化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待测物与光电化学活性物质之间的直接/间接相互作用,或者生物识别过程前后所产生的光电流(或光电压)的变化与待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是光电化学传感定量的基础。在光电化学检测中,与电化学发光检测恰好相反,光被用作激发源来激发光活性物质,通过光激发所产生的电信号作为检测信号。由于采用不同能量形式的激发与检测信号,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相同的是,光电化学传感的背景信号要比传统的电化学方法低。研究表明,在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流程对同一种物质进行检测时,光电化学方法获得的检测限通常要比电化学方法低一个数量级。此外,由于利用电信号响应, 同传统的光学方法相比, 光电化学检测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易于微型化。因此,这种方法在生物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预期,光电化学传感将在生物分子测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新药研究和医学卫生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光电化学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如DNA传感器、免疫传感器以及酶催化型传感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以本研究组现有相关工作为例,对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及当前的发展趋势作一扼要的评述,以期为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Zhao W W, Yu P P, Xu J J, Chen H Y. Electrochem. Commun., 2011, 13, 495—497 [2] Zhao W W, Wang J, Xu J J, Chen H Y. Chem. Commun., 2011, 47, 10990—10992 [3] Zhao W W, Tian C Y, Xu J J, Chen H Y. Chem. Commun., 2012, 48, 895—897 [4] Zhao W W, Dong X Y, Wang J, Kong F Y, Xu J J, Chen H Y. Chem. Commun., 2012, 48, doi: 10.1039/C2CC17942C [5] Zhao W W, Ma Z Y, Yu P P, Dong X Y, Xu J J, Chen H Y. Anal. Chem., 2012, 84, 917—923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应用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应用 姓名:刘鹏学号:200910711234 摘要: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光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之一。本文讨论了光电子的发展历程以及光电子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发明与应用,同时对光电子技术今后的发展态势做了展望。 引言:光电子技术又名信息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应用于光纤通信、激光、LED.等诸多领域,经历十多年的初期探索,随着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硅基光导纤维两大基础元件在原理和制造工艺上的突破,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结合并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信息光电子技术和产业。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展望 一、光电子技术的概念 光电子技术是光子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技术【1】。激光器的发明,解决了光频载波的产生问题,从此电子技术的各种基本概念几乎都移植到了光频段。电子学与光学之间的鸿沟在概念上消失了,产生了光频段的电子技术,习惯上简称为光电子技术。从电子学频段扩展的意义上讲,光电子技术就是电子技术在光波段的开拓和发展;从光学发展的角度讲,光电子技术发展需求的牵引,大大促进了相干光学技术的信息化进步。所以,光电子技术也是光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出现的光电子器件是光电探测器,而光电探测器的基础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和研究。1888年,德国H.R.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当时无法解释。1890年,P.勒纳通过对带电粒子的电荷质量比的测定,证明它们是电子,由此弄清了光电效应的实质【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提出了著名的描述黑体辐射现象的普朗克公式,为量子论坚定了基础。1929年,L.R.科勒制成银氧铯光电阴极,出现了光电管。1939年,前苏联V.K.兹沃雷金制成实用的光电倍增管。20世纪30年代末,硫化铅(PbS)红外探测器问世,它可探测到3μm辐射。40年代出现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电型红外探测器和测辐射热计。50年代中期,可见光波段的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光敏电阻和短波红外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投入使用。1958年,英国劳森等发明碲镉汞(HgCdTe)红外探测器。在军事需求牵引和半导体工艺等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红外探测器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尽管光电子技术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但那时期到1960年,光学和电子学仍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因而只能算作光电子学与光电子技术的孕育期,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开创了光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激光器是光波短的相干辐射源。它的理论基础是爱恩斯坦在1916年奠定的。当时,爱恩斯坦提出光的发射与吸收可以经过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三种基本过程的假设。但是,直到1954年,美国C.H.汤斯才根据这个假设,以制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春, 周存, ZHANG Ai-chun, ZHOU Cun 作者单位:张爱春,ZHANG Ai-chun(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60), 周存,ZHOU Cun(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60;天津纺织纤维界面处理工程中心,天 津,300160) 刊名: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29(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8条) 1.LI Feng;CHEN Wei;ZHANG Shusheng Development of DNA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based on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probe DNA by direct coupling of sol-gel and self-assembly technologies[外文期刊] 2008(04) 2.黄强;刘红英;方宾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9(05) 3.LI Feng;CHEN Wei;ZHANG Shusheng A simple strategy of probe DNA immobilization by diazotization-coupling on selfassembled 4-aminothiophenol for DNA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外文期刊] 2009(07) 4.赵元弟;庞代文;王宗礼电化学脱氧核糖核酸传感器 1996(03) 5.杨海朋;陈仕国;李春辉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9(01) 6.项纯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7.PIVIDORI M I;MERKOCI A;ALEGRET S Electrochemical genosensor design:immobilis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nto transducer surfaces and detection methods[外文期刊] 2000(516) 8.任勇DNA探针在固体电极上的固定以及对转基因植物产品的检测[学位论文] 2006 9.LUCARELLI F;MARRAZZAG;TURNERA PF Carbon and sold electrodes as electrochemical transducers for DNA hybfidisation sensors[外文期刊] 2004(06) 10.XU C;CAIH;HEP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stranded DNA on chitosan-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epuence-specific DNA detection[外文期刊] 2001(05) 11.DELL A D;Tombelli S;Minunni M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relevant point mutations by a novel piezoelectric biosensor[外文期刊] 2006(10) 12.ZHU N N;ZHANGA P;WANGQ J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using methylene blue and electro-deposited zireonia thin films on gold electrodes[外文期刊] 2004(02) 13.ZHANG D;CHEN Y;CHEN H Y Silica-nanoparticle-based interface for the enhanced immobilization and sequence-specific detection of DNA 2004(7/8) 14.张怀;张云怀;李静DNA共价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电极的制备及与VB6相互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2008(08) 15.WROBLE N;DEININGER W;HEGEMANN P 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oligonucleotides on electrodes[外文期刊] 2003(02) 16.KERMAN K;DILSAT O;PINAR K Voltammetric detection of DNA hybridization using methylene blue and selfassembled alkanethiol monolayer on gold eletrodes[外文期刊] 2002(01) 17.周家宏;杨辉;邢巍一个制备脱氧核苷酸修饰电极的简便方法[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1(07) 18.郝青丽;王安子;程荣恩金电极上巯基修饰单链DNA对[Fe(CN)6]3-/4-的电催化作用[期刊论文]-南京理工大学学

11化学传感器习题

第11章 化学传感器 11.1 什么是绝对湿度?什么是相对湿度?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哪些?如何表示? 答: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内所含水汽的质量,一般用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克数表示 3(/)V H m A g m V = 相对湿度是指被测气体中,实际所含水汽蒸汽压和该气体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一般用符号%RH (Relative Humidity)表示,无量纲。 除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水汽含量外,露点温度是一个与湿度相关的重要物理量,简称露点。当空气中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就有可能转化为液相而凝结成露珠,这一特定温度称为空气的露点或露点温度。 11.2 简述半导体湿敏陶瓷的感湿机理。半导体陶瓷湿敏传感器有那些特点? 答:半导体湿敏电阻通常用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烧结成多孔陶瓷,多孔陶瓷表面吸收水分的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陶瓷在低湿区域或刚接触水汽;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子或中等湿度环境;第三阶段大量水汽存在使晶粒界充满水分子。 半导瓷湿敏传感器有正特性和负特性两种。负特性半导体瓷湿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湿度增加而下降,电阻率低,阻值-湿度特性好。由于水分子中(H2)氢原子具有很强的正电场,当水分子在半导体瓷表面吸附时可能从半导体瓷表面俘获电子,使半导体表面带负电,相当表面电势变负,(P 型半导体电势下降,N 型半导体出现反型层)电阻率随湿度增加而下降。 11.3 S n O 2气敏元件的电阻值和空气中待测气体浓度C 的关系可以用经验式子描述为lg lg R m C n =+,式中,m 和n 是取决于传感器元件、测量气体种类、测量温度等因素的常数。若已经测得CO 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为4ppm 和60ppm 时S n O 2气敏元件的电阻值分别为1MΩ和200KΩ,试确定m 和n 的值。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光电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感想 20世纪后期是现代光学和光电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电子学与光学的结合,产生和建立了光电信息学科,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发展势头迅猛,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是电子的世纪,21世纪是光子的世纪”;“光电信息是朝阳产业” ;通过《光电世界》课上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许多光电信息技术的内容。如沈京玲讲的: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何敬锁老师讲的:信息传递的载体----电和光,张岩老师讲的:光学信息处理,苏波老师讲的:太阳能光伏电池、LED应用技术,崔海林讲的:微电子技术、通信网技术。这些内容让我对光电信息技术的领域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老师的精彩的讲说下激发了我对于世界的兴趣。 光电 在众多光电信息技术中,我对光电子技术这一领域是十分感兴趣的,并且我也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光电子技术是指激光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而形成的技术。光电子技术确切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20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以来,最初应用于激光测距等少数应用,到70年代,由于有了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和传输损耗很低的光纤,光电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 在上网的查找中,我了解到世界光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其结果更是让每个人欣慰。正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并由此形成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产业。近十余年来,光电子相关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其应用更是无远弗届,层面扩及通讯、信息、生化、医疗、工业、能源、民生等领域。展望未来,在轻量化、便携性、低耗能、高效益、整合强的特性下,光电子产业将更深入各领域应用范围,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及其带动起来的覆盖世界的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家庭的应用,使光电子市场连年保持12.8%以上的高速增长。从1996年至1999年四年间平均增长50%,成为世界光电子迅速发展的阶段。从光电子产业世界市场情况可以看出,光电子市场在几年来是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世界通信行业的发展将光通讯市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光电子技术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在迅速增长,它对全面提高整个经济层次和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各环节的协调整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看一下这两个世纪的产业技术。二十世纪的主导产业是微电子技术,而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就将是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不仅能够推动世界光纤通信技术的革命和医疗及生命科学的进步,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国防建设和探索诸多新的科学前沿领域。它将以我们今天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而21世纪,我们将进入信息时代,光电子技术及其产业必将有高速的发展;第一,光电子器件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第二,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建立更完善的以光纤联接的数字综合服务网络;第三,要进行高度并行运算和自由空间中不受串扰的互连能力的光子计算机的研发必需大力发展光电子技术。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必将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光电子领域,近年来其产业发展呈现出四大热点,即光通信与光网络的创新不断,光存储与光显示的潜力无穷,固态照明未来发展顺畅,多晶硅材料供不应求。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文章编号:100525630(2004)0420057205 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 Ξ 徐艳平,顾铮先,陈家璧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功能薄膜实验室,上海200093) 摘要:从传感器材料、检测方法及传感器结构几方面,围绕光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选 择性和稳定性展开讨论,总结了光化学传感器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做出展望。 关键词:光化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 中图分类号:T P 212.14 文献标识码:A Recen t develop m en ts of optica l che m ica l sen sors X U Y an 2p ing ,GU ZH eng 2x ian ,CH EN J ia 2bi (L abo rato ry of Pho to 2electric Functi onal F il m s ,U niversity of Shanghai fo r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 Abstract :T he state 2of 2the 2art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is stated in th is p ap er abou t sen so r m aterials ,detecti on m ethods and sen so r structu res .T he p rop erties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such as sen 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tab ility are discu ssed .Fu tu re p ro sp ects of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are discu ssed . Key words :op tical chem ical sen so rs ;fiber op tic sen so rs ;su rface p las m on resonance 1 引 言 光化学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层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传播光诸特性的变化检测物质的一类传感器[1]。光化学传感器与其它原理的传感器相比,具有安全性好、可远距离检测、分辨力高、工作温度低、耗用功率低、可连续实时监控、易转换成电信号等优点。随着光纤技术及光集成技术的迅猛发展,光化学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环境、生物医学的检测中[2]。 现首先总结了无机材料(氧化物半导体)和有机材料的应用,并介绍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光化学传感器敏感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生物敏感材料。其次介绍了光谱法、干涉法、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 rface p las m on resonance ,SPR )等传感器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最后对今后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展望。 2 传感器材料 敏感材料作为光化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传感器的各种性能,如稳定性、选择性、灵敏度和响应时间。现在研究最多的是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材料、生物识别材料等。现将从无机材料、有 第26卷 第4期 2004年8月 光 学 仪 器O PT I CAL I N STRUM EN T S V o l .26,N o.4 A ugu st,2004 Ξ收稿日期:2003209211 基金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项目(02SG 0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1F 032) 作者简介:徐艳平(19772),男,山东烟台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功能薄膜及其传感器、光电精密测量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李传平200941601040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东266071) 摘要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是一门由生物、化学、医学、

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互相渗透建立起来的高新电化学技术, 它是一种将葡萄糖类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起来的分析装置。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的特点, 已在生物、医学、医药、及军事医学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 关键词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组成特点研究进展应用研究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 它是以葡萄糖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 对被测目标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检测器。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型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然后将反应的程度用离散或连续的电信号表达出来, 从而得出被测物的浓度。【1】1967年S.J.乌普迪克等制出了第一个葡萄糖传感器。将葡萄糖氧化酶包含在聚丙烯酰胺胶体中加以固化,再将此胶体膜固定在隔膜氧电极的尖端上,便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当改用其他的酶或微生物等固化膜,便可制得检测其对应物的其他传感器。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当今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除了临床葡萄糖分析,葡萄糖检测装置也应用于生物技术和食品工业。这种广泛的应用领域大大促进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和多样化。 [2] 1 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特点 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一般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一是生物分子识别元件( 感受器) , 是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葡萄糖酶类; 其二是信号转换器( 换能器) , 主要有电化学电极( 如电位、电流的测量) 、光学检测元件、热敏电阻、场效应晶体管、压电石英晶体及表面等离子共振器件等。当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特异性结合后, 所产生的复合物( 或光、热等) 通过信号转换器变为可以输出的电信号、光信号等, 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 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 生物传感器这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如下优点: ( 1) 生物传感器是由选择性好的生物材料构成的分子识别元件, 因此一般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中的被测组分的分离和检测同时完成, 且测定时一般不需加入其它试剂。( 2) 由于它的体积小, 可以实现连续在线监测。( 3)响应快, 样品用量少, 且由于敏感材料是固定化的,可以反复多次使用。(4) 传感器连同测定仪的成本远低于大型的分析仪器, 便于推广普及。[3] 2 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1928年由Muller等发现后,Nekamatsu、Konelia、Yoshio等先后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投人生产,Fiedurek和Rogalski 等对酶单位的增加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对葡萄糖氧化酶的辅基一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做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详细的说明,目前该酶在临床检测和食品工业有广泛的用途。葡萄糖传感器就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葡萄糖的专性,检测各种物质中的葡萄糖含量,葡萄糖传感器 在生物和医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1962年,Clark和Lyons提出将酶与电极结合,可以通过检测其酶催化反应所消耗的氧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1967年,Updike和Hicks首次研制出以铂(Pt)电极为基体的第一支葡萄糖氧化酶电极,通过检测酶反应的产物H:0:来测定葡萄糖含量。至此,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经过三代的发展。第一代酶生物传感器是以氧为中继体的电催化酶层: GOD ox +葡萄糖→GoD ed +葡萄糖 (1一1)

光电化学综述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光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物质的光电转换特性确定待测物浓度的一类检测装置。光电化学检测方法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于微型化,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机理、特点和应用,并对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讲述和总结。 关键词:光电化学;传感器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光照下半导体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光电化学。目前,光电化学是当前电化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是光伏打电池、光电催化、光解和光电合成等实际应用的基础。光电化学过程即光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在光照射条件下,物质中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进而产生电荷传递。与电化学反应相类似,在光电化学反应体系中也会产生电流的流动。因此,利用光电化学反应可以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通过其逆过程则可以把化学能或电能转换为光能。 待测物与光电化学活性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流或光电压的变化与待测物的浓度间的关系,是传感器定量的基础。以光电化学原理建立起来的这种分析方法,其检测过程和电致化学发光正好相反,用光信号作为激发源,检测的是电化学信号。和电化学发光的检测过程类似,都是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发和检测信号,背景信号较低,因此,光电化学可能达到与电致化学发光相当的高灵敏度。由于采用电化学检测,同光学检测相比,其设备价廉。 二、光电化学的概述 1、光电化学的工作机理 要了解光电化学的工作原理,首先得研究光催化技术。光催化反应的本质是指在受光的激发后,催化剂表面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分别与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过程。这里以半导体二氧化钛(TiO )为例介绍一下光电化 2 学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TiO 具有由价带和导带所构成的带隙,价带由一系列填满电子的轨道构 2 成,而导带是由一系列未填充电子的轨道所构成。当半导体近表面区在受到能量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_王光丽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年 第39卷 第11期: 1336~1347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56243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562435.html, 1336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王光丽, 徐静娟, 陈洪渊* 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210093 * 通讯作者, E-mail: hy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562435.html, 收稿日期: 2009-08-11; 接受日期: 2009-09-03 摘要光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物质的光电转换特性确定待测物浓度的一类检测装置. 光电化学检测方法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于微型化, 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分类, 并对有代表性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做了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光电化学传感器综述 1引言 光电化学过程是指分子、离子或半导体材料等因吸收光子而使电子受激发产生的电荷传递, 从而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 具有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受光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或电荷传递过程, 从而形成光电压或者光电流. 具有光电转换性质的材料主要分为4类. (1)无机光电材料: 这类材料主要指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半导体光电材料, 如Si、TiO2、CdS、CuInSe2等[1]. (2)有机光电材料: 常用的有机类光电材料主要是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小分子材料如卟啉类、酞菁类、偶氮类、叶绿素、噬菌调理素等[2~4];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主要有聚对苯撑乙烯(PPV)衍生物、聚噻吩(PT)衍生物等[5]. (3)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主要是由有机光电材料或者配合物光电材料与无机光电材料复合形成, 也可以是两种禁带宽度不同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复合形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比单一材料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常见的复合材料体系有C dS-TiO2、ZnS- TiO2[1]、联吡啶钌类配合物-TiO2[6~9]等. 基于TiO2的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 也有用ZnO[10~12]、SnO2[13]、Nb2O5[14]、Al2O3[15]等其它宽禁带的半导体氧化物进行复合的. 后来, 利用金纳米粒子或者碳纳米结构的导电性, 人们发展了基于金纳米粒子或者碳纳米结构-半导体复合物以提高半导体光生电子的捕获和传输能力. 富勒烯/CdSe[16,17]、碳纳米管/CdS[18~21]、碳纳米管/ CdSe[22,23]、卟啉/富勒烯/金纳米粒子[24]、CdS/金纳米粒子[25]等体系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另外, 某些生物大分子如细胞、DNA等也具有光电化学活性, 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光电流变化研究生物分子及其它物质与它们的相互作用. 待测物与光电化学活性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流或光电压的变化与待测物的浓度间的关系, 是传感器定量的基础. 以光电化学原理建立起来的这种分析方法, 其检测过程和电致化学发光正好相反, 用光信号作为激发源, 检测的是电化学信号. 和电化学发光的检测过程类似, 都是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发和检测信号, 背景信号较低, 因此, 光电化学可能达到与电致化学发光相当的高灵敏度. 由于采用电化学检测, 同光学检测相比, 其设备价廉. 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 光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型和电流型两种. 2光寻址电位型传感器 电位型光电化学传感器主要指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 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 , LAPS), 它

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_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第28卷 第4期影像科学与光化学Vo l.28 N o.4 2010年7月Imag ing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 y July,2010 研究生论文摘要 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博士研究生 王 芳 导师 汪鹏飞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 光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地用于检测各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比色化学传感器则可不借助于任何昂贵的仪器设备而直接用肉眼识别.本论文分别以黄酮﹑香豆素作为发光基团,设计、合成了识别氟离子(F-)和生物巯基化合物(还原性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光化学传感器,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和识别机制,另外我们对基于多孔硅的光化学传感器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性质的3 羟基黄酮衍生物L,它能够和Zr EDT A在水相中形成三元络合体系,氟离子的加入可以使体系荧光发生明显变化,其它常见阴离子没有明显干扰.由于氟离子与Zr EDT A的络合能力比黄酮衍生物与Zr EDTA的络合能力更强,所以加入的氟离子可以将黄酮衍生物从三元络合体系中置换出来,从而导致体系荧光发生变化.其它阴离子不能够和Zr EDT A发生络合,所以体系荧光不发生变化.另外,该识别过程可以用肉眼清楚观察到,所以同时是一种良好的比色化学传感器. 2.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香豆素结构的具有S S键的席夫碱衍生物(C).它在水相中具有较弱荧光,随着生物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Cy 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入荧光逐渐增强,原因是巯基的加入使化合物C中的S S键发生断裂,形成强亲核性S-,然后合环形成一种具有强荧光的化合物Coumarin6.其它不含有巯基的常见氨基酸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加入都不会使溶液的荧光增强. 3.通过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得到发橙色荧光的多孔硅,发现其在空气中放置时荧光强度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通过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图片初步验证了量子限域效应发光机理.为了提高其光学性质的稳定性,对其进行热化学和光化学表面修饰,并且在其表面引入了可以和H g2+进行络合的识别基团,得到多孔硅光化学传感器S1和S2.H g2+的加入对S1和S2的荧光光谱有猝灭作用,原因是发生了从多孔硅表面到H g2+的电子转移. 2010年5月18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312

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技术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极系统组成、电极类型、电解液等重要组成部分的选择对于电流型传感器的性能影响尤为关键。文章详细总结了电流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电极系统、电解液类型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电流型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标签:传感器;电极;电解液 1 概述 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应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信号的器件[1]。作为一种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技术,传感器的发展特别迅速,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 按照感性信号不同,传感器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可以详细划分为电化学式传感器、光学式传感器、热学式传感器和质量式传感器等。其中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其敏感度高、能耗低、信号稳定等特点,被广泛使用[3,4]。 电化学传感器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5],按照其输出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导型电化学传感器[6]。其中电位型傳感器是基于电极电势与被测组分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电极电势的变化来感知浓度的变化。电导型传感器是基于被测物质氧化或还原后电解质溶液电导变化实现检测的。本文主要介绍电流型传感器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2 电流型传感器 电流型传感器是在电位恒定的条件下,使被测物发生定电势电解,基于扩散控制条件下极限电流与浓度的线性关系,从而检测被测物质组分的实时变化的一类传感器[7]。通常也被称为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包括供气体进入的气室或薄膜、电极、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溶液几部分。电流型传感器是当前业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电流型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被测气体进入传感器气室;待测物质通过反应气室到达透气膜附近,并向电极-电解液界面扩散;电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溶解;电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吸附;扩散控制下的电化学反应;产物脱附;产物离开电极表面的扩散;产物的排除等过程。 3 性能影响因素 影响传感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电极因素和电解液因素两部分,电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