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c4410a011ca300a7c3905c.png)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1d85b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2.png)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fc0500a8114431b80dd80e.png)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一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市场经 济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其中主要是 垄断现象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加剧。垄断限制了竞争,市场无法自动 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市场效益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看不见的手”失灵了。此时,以马歇 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诞生了。
三 庸俗经济学 (十八世纪末~)
创始人 萨伊 (十九世纪初)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十九世纪末)
1890《经济学原理》
凯因斯主义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新古典综合派 萨谬尔森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七十年代后)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凯因斯强调,只有实行国家的调节, 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 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而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有效需求”的 管理。因此,凯因斯的理论又被称为需 求管理理论。 凯因斯的思想带来 30 年的繁荣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凯因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和政策主张被西方许多国家所接受,从 而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凯因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返回
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 18 世 纪末 19 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萨 伊的市场均衡理论,即“供给能够自动 创造其本身的需求”观点,也被称为 “萨伊定律”,是对斯密关于资本主义 “自动调节”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斯 密一样,萨伊确信供给和需求终将均衡, 并把它上升为市场规律。
供给者一方面总是通过劳动创造效用 及产品价值,另一方面他同时要作为需 求者从市场上得到与供给价值相等的效 用。因此他得出结论:生产给产品创造 需求。 从而萨伊主张,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的自 发运动,不要限制价格和限制资本的流 向;要发展对外贸易,不要对外封锁。 萨伊的三位一体理论 返回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https://img.taocdn.com/s3/m/8f13e1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d.png)
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
本课件旨在精简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二、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指标。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总供给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状态决定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价格下跌,形成通货紧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和信贷活动;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价格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价格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平衡就业和价格稳定。
六、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来实现。
贸大本科金融学微观第四章
![贸大本科金融学微观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ff0b5fbbcfc789eb172dc898.png)
中通常不存在
在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 区分并非是确定的
五、沉淀成本(sunk cost)
1.决策过程中发生的无法收回 的成本
生产中的研发成本、广告费等 消费中的消费者支付的定金
2.已经发生的沉淀成本不会影响 未来的决策
3.摊销沉淀成本 一次性的资本支出分摊到多年的生产中,
成为当年生产的固定成本
六、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二、等产量线(isoquant curve)
1.含义
▲生产同一产量的要素投入的不同组合
构成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是生产函数的几何表示
2.特点 ▲每一条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两种要素之间具有一定替代性 反映厂商生产中的灵活性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递减 MTRS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MPL/w=MPK/r
4.扩张路径(expansion path)
▲不同产量水平上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
移动的轨迹
▲反映了生产规模扩大的最优路径
▲扩张路径上要素投入比例符合 MRTSLK=w/r
例: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20K0.5L0.5, 请问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应如何确 定两种要素的配合比例?
1.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要素不能完全替代(MRTS递减)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要素完全替代 (MRTS=a)
线性生产函数 ▲要素完全不能替代(MRTS=0)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不同生产技术下,要素的替代性不同
2.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
▲含义: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动引起的产
量变动状况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f scope)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ppt课件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d7ee74581b6bd97f19eabf.png)
● WAPM的运用
ΔpΔy-Δp1Δx1- Δp2Δx2≧0 ◆产品价格变动而要素价格不变
★产量是产品价格的增函数
ΔpΔy ≧0 ★利润函数对产品价格的一阶导数 即为供给函数 y
p
◆某一要素价格变动 ★要素需求量是该要素价格的减函数
Δp1Δx1≤0
★利润函数对要素价格的一阶导数的 相反数即为要素需求函数
pi
xi
◆估计生产函数 (利润最大化行为的约束条件)
Y
t期不可 能选择 的区域
S期不可能选择的区域
S期的等利润线 t期的等利润线
S
YS, xS
t
Yt, xt
技术可行的 产量和要素 投入选择
生产函数
x1
第三节 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比例 ◆为实现一定产量而必需的最小成本 ◆成本最小化的条件 技术替代率=要素价格比
(Weak Axiom of Profit Maximization)
● WAPM弱公理的意义
若厂商在(pt,p1t,p2t)时选择(yt,x1t,x2t),在 (ps,p1s,p2s)时选择(ys,x1s,x2s),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有:
ptyt-p1tx1t-p2tx2t≧ptys -p1tx1s-p2tx2s psys-p1sx1s-p2sx2s ≧psyt-p1sx1t-p2sx2t
s.t f(xi)≥y 利润的大小仅仅取决于产品价格和 要素的价格,是生产者在给定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时最优选择的结果
◆利润函数的存在条件
★规模报酬递增,则不存在最大利 润,利润函数不存在
★规模报酬不变,长期中最大利润 必为0
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
![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https://img.taocdn.com/s3/m/eb0370f5f61fb7360b4c65c1.png)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注重分析经济变量中增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选择与产品供给
成本及成本函数 各种成本概念 成本函数 短期中的成本关系 长期中的成本 如何由短期成本得到长期成本?
利润函数(profit function)
利润函数是一个最大值函数 ∏(P,Pi)=Max(PQ-xi*Pi) s.t f(x)≥Q 利润的大小仅仅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 素的价格 ,是生产者在给定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时最优选择的结果. 只有当规模报酬递减时,才有利润函 数的存在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早期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W. Petty 的《赋税论》(1662) A. Smith 的《国富论》(1776) D. 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1817) ★主要观点: 宏微观不分 劳动价值论
◆奠定基础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期)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供求分析 成本-利益分析
问题一
怎样看待商品房价格上涨? 怎样看待猪肉和粮食价格上涨? ◆你认为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涨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国家是否应该介入?为什么? ◆价格调控的困难有哪些?
第二讲 消费者选择分析
消费者选择与产品需求 消费者选择与要素供给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C. Menger- K. Wicksell- E. Bhm-Bawerk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 W.S. Jevons 《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L. Walras《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1874)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pptx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a975ed3168884868662d63c.png)
2、资本(存量)的决定
▲资本存量的由投资量决定,而 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可贷资金市 场获得
▲可贷资金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 行借贷活动的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时,市场实 际利率达到均衡,投资量同时决定
3、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实现
▲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含义
● 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一定时期 内,投资融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 投资或贷款所需要的资金总量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4、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工作年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移民因素 ▲其他经济活动的价值 家用设备的进步,释放了 家庭劳动时间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1、劳动市场均衡的含义: ▲劳动市场达到供求相等状态 ▲在劳动市场均衡条件下,存在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潜在GDP
率具有了调解劳动市场供求的能力, 决定了自然失业率
● 导致自然失业率变动的因素 人口变动 失业津贴 技术结构变动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劳动市场
人口增加导致 劳动供给增加
LS0
LS1
实际工资率 35 下降 15
充分就业 增加
LD
0
200 300
劳动(10亿小时/年)
▲工作配给(job rationing) 非市场化的分配工作岗位的方法
▲资本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曲线 的位置
资本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劳动 需求增加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50
40
30
a
25
b
c
20
10
MP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本科宏观经济学4章
![本科宏观经济学4章](https://img.taocdn.com/s3/m/2b50a5990b4e767f5acfcea8.png)
• 第一节 货币概述 • 第二节 货币供给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第四节 货币市场均衡
2020/5/15
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古典理论认为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贷出行为,如直接进
行的贷出行为——一个家庭购买一家企 业的债券,间接进行的贷出行为——一 个家庭在银行存款。 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借款进行投资的行为 ,包括家庭用抵押贷款买房,包括企业 借款买设备厂房。
除此之外,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可看成 货币。因为在二次大战之后,金融制度 的创新使这两种存款很容易就转变为活 期存款用于付款偿债。它们与M1一起, 定义为货币M2。最后,个人及厂商所持 有的债券,也被看成是一种货币的近似 物。它与M2一起,定义为货币M3
M1=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需求曲线
•
r
Lt=Lt(Y)
Ls=Ls(r)
货币需求曲线就是交易 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曲 线Lt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曲线Ls的叠加。
Lt 0
L = Lt + Ls 货币量
2020/5/15
第四节 货币市场均衡
图r
M
Lt Ls
注:本模型中的M为 实际货币供给,非名 义货币供给,即和价 格无关
L
2020/5/15
2020/5/15
凯因斯用流动偏好理论解释利率不会降得 太低,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导致有效 需求不足(第三条心理规律)
货币需求=交易预防需求Lt+投机需求Ls 其中交易预防需求与主要收入Y有关(
成正比) 投机需求与市场利率i有关(成反比)
2020/5/15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
• 背景 1) 无限期债券的面值100元 2) 票面年利率10%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4c8a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3.png)
04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原理及政策工具
货币市场均衡原理
货币市场的均衡是由货币供给和 货币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 衡。
资本市场均衡原理及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货币供应量、利率水 平等。
06
当前热点经济问题探讨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及应Fra bibliotek措施全球经济停滞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引发全球经济 急剧下滑。
产业链中断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加剧经济衰退。
应对措施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货 币市场的不断成熟,数字货币的
普及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支付体系变革
数字货币的发展将改变现有支付 体系,提高支付效率和安全性, 降低交易成本,对金融业和宏观
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策略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数字 货币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相 关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数字货 币的健康发展,同时防范潜在风
汇率制度选择因素
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贸易伙伴等 。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
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分析
贸易收支、服务收支等。
资本与金融账户分析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财政政策效果评估: 财政支出、税收政策 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等。
宏观经济学-04
![宏观经济学-04](https://img.taocdn.com/s3/m/67ebc60bcaaedd3383c4d3d2.png)
北京化工大学经管院
27
增加劳动供给。
人力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 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两个方面: 量:劳动者在有用工作岗位上的数量;
23
对美国的增长核算
GDP 增长率
1960–70
4.0
1970–80
2.7
1980–90
2.6
1960–90
3.1
对增长率的贡献
资本
劳动
TFP
0.8
1.2
1.9
单位劳动 GDP增长率
2.2
0.9
1.5
0.2
0.4
0.8
0.7
1.0
1.5
0.9
1.2
1.1
1.4
北京化工大学经管院
24
中国的增长核算
包括投入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 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人民参与等在内 的所有的变化。
北京化工大学经管院
19
2.经济增长的源泉(增长核算)
生产函数: 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 Y=AF(N,K)
边际收益产 品MRP:厂商 增加一单位 的要素所能 增加的收益。
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 产出变动:△Y=MRPN× △N+MRPK ×△K+F(N,K) ×△ A
4)中长周期:库兹涅茨(美国,1930)周期,他 研究英美法德及比利时1866~1925年的经济波动, 提出在主要工业国家存在着一种与建筑业相关的周 期,长度从15~25年不等,平均长度为20年。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
![2024年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6926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9.png)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课件将全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国民收入和产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量,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国民收入和产出。
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总和。
产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生产单位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1.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化反映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1.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失业率通常意味着经济不景气。
1.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2.1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2.2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稳定经济。
2.3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率的提高。
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和促进市场竞争来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2.4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派别。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培训课件(PPT 201页)
![宏观经济学培训课件(PPT 201页)](https://img.taocdn.com/s3/m/b6b4f4b8eff9aef8951e0644.png)
2、私人国内投资支出(I)
诠释投资 一定时期新增加或更换到资本存量中的流量
It=Kt-Kt-1
统计学意义上的分类
固定投资
非住房投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住房投资:居民购买新建住房
存货投资:存货使企业的资本存量增加
总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3、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 支出总和,如学校、道路建设、军事装备等方面的 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只是政府总支出的一部分,政 府的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和福利,由于其所具有 的收入再分配性质,并未包含在GDP的统计中。
748.0 -66.3
1.2.2 衡量GDP的总收入法
民富国强!
国强民不一 定富!
衡量GDP的总收入法 (earnings or income approach)也称要素支 付法,这种方法是把生 产过程中各种要素所得 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用收入来衡量GDP,它 等于居民户所获得的全 部收入,即一国所有生
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6、折旧
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
以收入法统计的1996年美国GDP
1.2.3 衡量GDP的产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生
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从这一 定义出发,可以得到计算GDP第三种方法,即产出 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计算一年内全 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具体作法是把 一年内生产的各项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加总。若以 Q1、Q2、Q3、……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数量,以P1、P2、P3、……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价格,则产出法计算GDP的公式是: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 章ap4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 章ap4](https://img.taocdn.com/s3/m/c77261aa27284b73f3425037.png)
原因:未来利率(有价证券价格)的不确定性。
有价证券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P=△R/r
➢ L2=L2(r)=-hr(L2=B0-hr更合适,B0为自发投机货币 需求量)。
2021/3/18
35
3. 分析:
假设财富以两种形式保存:货币和债券
……
n年后的价值=100×(1+5%)n
用r表示利率,R0表示本金,R1、R2、R3分别表示第1、 2、3年的价值,则:
R1=R0(1+r) R2=R0(1+r)2 R3=R0(1+r)3
……
2021/3/1R8 n=R0(1+r)n
6
求现值:未来的钱今天值多少
1年后的105元:
R0
R1 105100 1r 15%
IS右上方的点:s>i IS左下方的点:s<i
2021/3/18
22
二、IS曲线的斜率
1. 二部门经济
在两部门经济中,有s=-α+(1-β)y,i=e-dr, i=s;代入均衡的条件,则 -α+(1-β)y=e-dr,(1-β)y=α+e-dr;
y =α/(1-β)+(e-dr)/(1-β)
y =(α+e)/(1-β)-[d/(1-β)]r
债券:有收益,有风险
货币:无收益,无风险
债券价格=债券收益/市场利率 (无限期债券)
利率高↑→债券价格↓→购买债券→货币持有量↓ 利率低↓→债券价格↑→抛售债券→货币持有量↑ 利率极高→债券价格极低 →全部购买债券→货币
倾斜的曲线就是IS曲线。
2021/3/18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d64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Chapter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及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信贷传导机制
通过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 济活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通过影响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和 问题。
研究目的
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或价格过 高,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 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源泉、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
•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落后、卫生 条件差等也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导 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607278957fd5360cbb1adbbd.png)
▲可贷资金需求的决定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变动导致企业投资需求 (可贷资金需求)反方向变动
●预期利润率
预期利润率引起企业投资需求的 同方向变动
● 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投资或 贷款产生的资金需求影响可贷资金 需求曲线的位置
可贷资金需求
实际利率(百分比/年)
实际利率上升 12 减少投资
10
8
c
预期利润率 的上升增加了 投资需求
▲资本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曲线 的位置
资本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劳动 需求增加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6.921.6.9Wednesday , June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8: 53:3008:53:3008:536/9/2021 8:53:30 AM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6.921.6.908: 53:3008:53:30June 9,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9日星 期三上 午8时53分30秒 08:53: 3021.6.9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50
40
30
a
25
b
c
20
10
MP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二、劳动供给
1、劳动供给量 给定时期内,一国所有家庭计划
工作的劳动小时数
宏观第四章 ppt课件.ppt
![宏观第四章 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2354fbed630b1c58eeb59a.png)
从公债发行的主体看,有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 各级政府公债,通常将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称 为国债。
发行公债,既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筹措资 金,又能在金融市场上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 利率发生变动,既具有财政政策的功能,也影 响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5、政府预算
三、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本章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 用和效果。
IS和LM相交所决定的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 分就业的收入,而且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 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运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具体地 说,需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和 LM曲线的位置,使它们相交于充分就业的 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使宏观经济运行达到一 定的效果,有意识地用来干预和影响经济运行的 指导原则和措施。
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识、有目的 地改变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变量,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运行,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 政策。
U3为成人失业率:失业人数指25周岁以上失去 工作的人;
U4为全职工作失业率:失业人数指没有并正在 寻找全职工作的人;
U5为通常的失业率:失业人数指符合联合国国 际劳工局三个条件的人; U6指包括一半部分工作者的失业率:失业人 数要包括二分之一目前从事部分时间工作的人;
U7指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的失业率:失业人数 中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
最近这些年来,美国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至67岁(美国国会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2005年建议将美国人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9 岁),
老人、少年等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
不在劳动人口:不能劳动的残疾人、在监狱服刑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贷资金供给的决定 ● 实际利率(决定供给量) 实际利率变动导致私人储蓄
(可贷资金供给量)同方向变动 ● 可支配收入 ● 净资产的购买力 ● 预期未来收入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4、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工作年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移民因素 ▲其他经济活动的价值 家用设备的进步,释放了 家庭劳动时间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1、劳动市场均衡的含义: ▲劳动市场达到供求相等状态 ▲在劳动市场均衡条件下,存在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潜在GDP
▲含义: 单位劳动时间的实际GDP的变动 (PPF曲线和生产函数曲线移动)
▲影响因素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年)
劳动时间的增加或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PF1
16
15
b
c
PF0
12
b 资本积累与技术
8
进步的影响 a
劳动时间增
4
加的影响
0
100 200 300 400 500
率具有了调解劳动市场供求的能力, 决定了自然失业率
● 导致自然失业率变动的因素 人口变动 失业津贴 技术结构变动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劳动市场
人口增加导致 劳动供给增加
LS0
LS1
实际工资率 35 下降 15
充分就业 增加
LD
0
200 300
劳动(10亿小时/年)
▲工作配给(job rationing) 非市场化的分配工作岗位的方法
不变时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率之 间的关系
3、供给量随实际工资同方向变动 ▲ 个人劳动供给量的增加 替代效应(机会成本效应) 收入效应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机会成本效
应大于收入效应 ▲ 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不同经济活动之间价值的比较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LS
60
50
40
30 20 10
0
潜在 GDP
18
潜在
PF
GDP
12
6
充分就业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第三节 潜在GDP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1、自然失业率与潜在GDP的关系 ▲自然失业率越高,潜在GDP越低 ▲自然失业率越低,潜在GDP越高
2、自然失业率的决定 ▲工作搜寻 (job search) ● 工作搜寻者的存在使得实际工资
● 可贷资金的需求(demand for loanable fund DLF)
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贷资金需求 量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可贷资金需求量中,企业投资与 实际利率的关系最为密切
▲可贷资金需求的决定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变动导致企业投资需求 (可贷资金需求)反方向变动
●预期利润率
预期利润率引起企业投资需求的 同方向变动
劳动(10亿小时/年)
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市场均衡
一、劳动需求 1、劳动需求量 给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企业使
用的劳动小时数 2、劳动需求 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需求量
与实际工资率的关系
3、劳动需求的影响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曲线形状
劳动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边际 产量曲线,劳动需求量随实际工资 反方向变动
● 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投资或 贷款产生的资金需求影响可贷资金 需求曲线的位置
可贷资金需求
实际利率(百分比/年)
实际利率上升 12 减少投资
10
8
c
预期利润率 的上升增加了 投资需求
6
b
实际利率下降
预期4利润率
a
增加投资
的下降减少了 投资2需求
DLF1 DLF2 DLF0
0 0.6 0.8 1.0 1.2 1.4 1.6
▲资本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曲线 的位置
资本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劳动 需求增加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50
40
30
a
25
b
c
20
10
MP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二、劳动供给
1、劳动供给量 给定时期内,一国所有家庭计划
工作的劳动小时数
2、劳动供给曲线 其他影响工作计划的因素保持
● 效率工资
企业支付高工资后所增加的生产 收益等于工资中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 部分,这一高工资就是效率工资
● 最低工资
政府规定的雇佣劳动必须支付的 最低工资
● 工作配给导致自然失业率提高
二、资本存量的水平 1、资本(存量)的含义 ▲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物化要素 ▲包括范围: 机器、设备、存货 建筑物 社会基础设施资本
2、资本(存量)的决定
▲资本存量的由投资量决定,而 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可贷资金市 场获得
▲可贷资金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 行借贷活动的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时,市场实 际利率达到均衡,投资量同时决定
3、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实现
▲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含义
● 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一定时期 内,投资融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 投资或贷款所需要的资金总量
投资(1992年万亿美元)
▲可贷资金的供给的含义
● 可贷资金的供给量:一定时期内, 私人储蓄、政府预算盈余和从国际市 场上借入的资金总量
● 可贷资金的供给(supply for loanable fund SLF)
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贷资金供给 量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可贷资金供给量中,私人储蓄与 实际利于均衡水平 劳动过剩,实际工资率下降 ▲实际工资率低于均衡水平 劳动短缺,实际工资率上升 ▲劳动市场中实际工资的调整作
用引导市场达到均衡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年)
50
LS
劳动市场 均衡
35
LD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产(P生PF了) 新的PPF
a-b闲暇时间不变
18
c b 实际GDP增加
15
a a-c:闲暇时间减少
12
增加实际GDP
为生产实际GDP 而放弃闲暇
0
250 闲暇(10亿小时/年)
二、实际GDP的决定因素
1、劳动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增加引起实际GDP的 增加(沿给定的PPF和生产函数线增加)
2、(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第四章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实际GDP与就业 就业与劳动市场均衡 潜在GDP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实际GDP与就业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1、假设条件
资本投入量和技术水平不变
2、含义 ▲衡量闲暇与实际GDP之间的 转换关系 ▲生产GDP的机会成本递增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年)
技生术产和可资能本性的边增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