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作为新时代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展开,探讨其发展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旨在为有志于投身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青年才俊提供参考。

一、发展背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指将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与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车辆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功能。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二、培养目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智能网联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整车生产制造流程及工艺、整车参数调优和质量检测流程及方法、故障维修流程及方法等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具有智能传感器、计算平台、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系统(部件)的整车装配、调试的能力;2. 具有整车标定与测试的能力;3. 具有维修故障车辆的能力;4. 具有搭建整车测试场景、记录和分析测试数据的能力;5. 具有生产现场班组、设备、质量、安全生产等组织管理的能力;6. 具有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售前和售后问题的能力;7. 具有适应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数字化发展需求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汽车网络通信基础、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汽车构造等。

2. 专业核心课程: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底盘线控系统装调与测试、智能座舱系统装调与测试、车路协同系统装调与测试、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汽车电气及电控系统检修等。

3. 实践环节:电工电子电路连接与测试、智能网联汽车拆装、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底盘线控系统装调与测试等。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先进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备车辆电子控制和智能汽车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汽车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程设计、管理和应用研究等工作。

培养课程1.先进计算与数据处理技术2.智能控制理论与实践3.车辆与智能交通系统设计4.车辆电子控制系统5.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应用6.车载智能系统与应用7.汽车新能源技术培养方法1.课程开设实践完备。

在智能车辆开发领域需要具备的核心技术与应用提供必需的课程教学与实践基础支撑。

2.课程实验室建设实践导向。

以课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服务于培养并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实践创新人才。

3.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共同参与,确保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前沿的、创新的教育培养。

培养特色1.与企业合作得到卓越的支持,有着与行业及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基地、专利权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支撑。

2.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学生由导师指导,引领应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到产业和企业中,探索实践问题,提高抗压能力、学习能力、领导力。

3.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人才引进机制,组建教育、工程、人才发展等领域的协同育人专家委员会,针对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引进高水平人才,遴选国内外优秀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到学院兼职,以增强专业的学科交流互动、多元化发展。

培养实践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实践为主导,实践环节体系、实践容量、实践能力全部贴近实际问题、实际需求和实际标准。

1. 通过多种方式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厂、项目和实验室,开展与专业、业务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实训、实践、实习活动。

2. 安排本专业实习,每年由校内和校外企业、机构招收实习生200余名,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和关心领域,按需匹配实习企业和项目,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无缝衔接。

3. 发起了“智能车辆工程与应用实践项目”,每年组织学生成立实际团体,开展智能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与测试,培养学生的项目任务处理、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智能车辆专业培养方案总结

智能车辆专业培养方案总结

智能车辆专业培养方案总结1. 前言智能车辆专业是一门与汽车设计、车辆控制、智能系统等相关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专业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

本文总结了智能车辆专业的培养方案,希望能对智能车辆专业的学生及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 课程设置智能车辆专业主要涉及到汽车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知识,制定相关的课程设置。

(1)必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汽车结构与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智能算法、工程伦理与专业精神、毕业设计等。

其中,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主要是对汽车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燃料系统、变速器和转向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对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和智能算法课程分别是对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智能算法等相关内容进行的学习。

工程伦理与专业精神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工程伦理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本价值观。

毕业设计课程是智能车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修课选修课程包括:控制工程、计算机视觉基础、数据挖掘技术、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等。

选修课程能够补充和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智能车辆领域的最新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3. 实践环节除了理论课之外,在智能车辆专业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环节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课实验课是智能车辆专业的必要实践环节之一,实验内容应紧密围绕着理论课所学知识展开,能够在实践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实践提供基础。

产教融合视域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产教融合视域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思想,要求打破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间壁垒,形成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系统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通过行业企业高校调研,梳理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调研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专业调研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必要环节。

通过专业调研,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和质量。

进行行业企业调研,进一步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同类院校调研,找标杆,借鉴其人才培养特色;进行相似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充分了解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变化。

2调研对象2.1调研的主要企业单位序号名称性质12345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熟生产基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常州外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江苏明都汽车集团企业研究院(企业孵化平台)研究院(企业孵化平台)企业企业表12.2调研的学校(表2)3调研结果分析3.1人才基数需求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人才总量很少,严重制约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目前整个汽车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汽车+人工智能+通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是急需培养的高端行业人才。

此外,目前中国在核心汽车零部件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核心研发工程师的培育,数量奇缺,总量严重不足。

未来五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已经进入社会总体需求的前五名,汽车类专业人才先后被人才网和国家人事部列为紧缺人才、急需人才行列。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 专业概述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智能化技术、车辆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车辆设计、车辆智能化控制、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技能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研发、制造、维护、销售、培训等工作。

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研究人才,具有如下职业素养和能力:1.肯定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正确看待世界和社会,肯定人类基本原则和民族优良传统。

2.宽厚情怀: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宽厚的情怀,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环境,拥有国际化思维和胸怀,能够走向世界。

3.知识素养:掌握坚实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应对前沿科技和应用技术的能力,能够承担工程实践和科研开发,具有奇思妙想和探索精神。

4.思维能力:具备深入透彻、宽广全面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找到关键共性和矛盾纠错等问题,能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本质和本质,提出积极、创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审慎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了解先进的工程管理思想和方法,具备系统设计、综合分析和创新实践能力,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6.终身学习: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意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会紧跟先进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提升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方案3.1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是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前沿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和安排的。

3.1.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培养具有紧密联系的广泛知识结构的基础,这些知识与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必须通过基础课程获得。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路理论、人机交互等课程。

3.1.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在核心领域和主修方向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的主要课程,主要包括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智能车辆技术等专业课程。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汽车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对汽车智能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智能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具备汽车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汽车智能技术专业2024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汽车智能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具备汽车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3.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学生应该系统掌握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汽车智能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应用。

2.实践能力:学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实验、项目、实习等实践活动,掌握汽车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法。

3.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学生应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汽车智能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智能系统开发等,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6.实习实训:学生应该参加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训,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7.毕业设计:学生应该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并进行论文撰写和答辩,展示汽车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自主学习: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提高能力。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新增专业申报材料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何梅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筹)二○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专业名称与代码 (3)2.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3)3.入学条件 (3)4.学制 (3)5.培养目标 (3)5.1能力目标 (3)5.2知识目标 (3)5.3素质目标 (4)6.引用标准 (4)7.职业面向、岗位任务与其要求 (5)7.1职业面向 (5)7.2岗位任务,能力与素质要求,相应课程设置 (5)8.应取得的资格证书与等级 (11)9.学生应修学分 (12)10.教学进程 (13)10.1教学周历 (13)10.2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13)11. 学院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平台课程 (17)11.1学院公共选修课程 (17)11.2专业平台课 (18)12. 各类课程学时结构 (18)13. 主要职业技能训练与教学要求 (19)14. 实训(实验)装备要求 (20)15. 师资要求 (22)16. 专业教学建议 (23)1.专业名称与代码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汽车智能电器技术和车身控制技术,能从事汽车智能设备生产、安装、调试,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5.1 能力目标1)能识别与检测电子元器件;2)能焊接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3)能识读一般的电路图;4)能识别与检测一般汽车零部件;5)能安装、维护、保养汽车电器、汽车智能电子产品;6)能完成简单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5.2 知识目标1)掌握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2)掌握电路图识读基本知识;3)掌握基本编程逻辑与语言;4)掌握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检修原理;5)掌握汽车底盘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和检修原理;6)掌握汽车底盘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和检修原理。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专业群 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专业群 人才培养方案
5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名称】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所含专业及代码】汽车电子技术专业(560703);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6101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560707);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600201); 应用电子技术(610102)。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大专 【基本学制】3 年
2017.05.23
1
编制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于三年全日制高职专业,由湖南汽车工程
职业学院车辆工程学院联合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中车时代电动汽车 有限公司、广州粤峰科技公司、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等企业共同制订,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学院批准在 2017 级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专业群的相关专业实施。 主要编制人:
车辆工程学 院
人力资源部
车辆工程学 院
技术培训部
车辆工程学 院
售工后作服部务门部 车辆工程学
院 车辆工程学 教学工院作部 售车后辆服工务程部学 大区服院务部 科技管理部
2
3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表 评审专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签名
1
2
3
4
5
6
7
8
方案审定人:
1序0 肖姓湘名
湖南申湘工集作团单别位克4S店
1号1 王维斌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 黎修良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2 舒望 2 雷久相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33 童龙大海权义 湖湖南南兰汽天车集工团程别职克业4S学店院 4 王治强 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需要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传统学科边界。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是按照学科进行划分和培养,但是这种模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需求。

应该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和技术的交叉融合。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需要依托于产业界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高校应该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际项目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获取,而很少考虑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应该建立起针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从跨学科项目的参与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高校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出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六维学生”,培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必需的专业知识,重点要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结构、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装调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智能网联汽车各类企业第一线从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生产管理,和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组装调试、测试、检修、维护维修等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较高技能人才。

能够胜任智能网联汽车的检测、操作、装调、维修、技术咨询和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

“六维公民”具体指:学校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同时具备“社会公民”、“学校公民”、“职业公民”、“企业公民”、“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六个方面的素质。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至少考取专业技能证书1个,建议考取2-3个专业技能证书。

撰写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以表格展示。

表1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撰写专'也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以表格展示。

表2职业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培养方向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培养方向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培养方向汽车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和培养方向将成为关键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在引入更多的高新技术。

因此,未来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首先,软件工程师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核心人才。

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对软件的需求量大增。

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电子技术和编程能力,以应对复杂的系统设计和开发需求。

其次,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将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岗位。

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例如车联网、车载终端等。

因此,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汽车领域的人才将成为汽车企业争相争夺的对象。

再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也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宝贵人才。

未来,智能驾驶的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

因此,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背景的专家将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未来汽车行业还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研发人员将成为汽车企业争相培养和招揽的重点对象。

二、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面对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方向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首先,高校教育需要与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高校应加强对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与汽车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开设针对未来汽车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培训和人才储备。

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将现有员工培养成具备新技术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人才储备机制,为未来的人才需求做好准备。

另外,政府也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政府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未来汽车行业所需的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1.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

2.具备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及其组成部件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

3.具备智能网联汽车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技能。

4.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工作。

二、课程设置1.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概述、自动驾驶技术原理、车联网技术原理、智能控制技术基础等。

2.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结构设计、传感器与执行器选择与配置、通信网络设计等。

3.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开发与测试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硬件设计与开发、系统测试与验证等。

4.智能网联汽车故障排除与维修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技术与方法等。

5.创新实践与团队项目课程: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项目实践、实践性任务的设计与完成等。

三、实践教学1.开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配备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2.组织学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比赛和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与汽车制造企业、研发机构等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和科研项目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保持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教学能力。

2.建立与汽车制造企业、研发机构等的合作关系,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实践经验。

五、评估与认证1.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包括课程考核、实践能力评估、项目成果评估等。

2.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认证培训和考试,为学生提供行业认可的证书和资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方面:1.基础课程:加强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基础电工课程:巩固并深化电路、电机等基础电工知识,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新能源汽车电动系统打下基础;3.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技术课程: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原理和相关技术,包括电动系统、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4.智能控制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等;5.汽车工程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组装、调试和测试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二、实践环节方面:1.企业合作实习: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接触和参与到实际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过程中;2.实验室实习:建设装备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实习机会,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毕业实训: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训,让他们实际操作新能源汽车,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1.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2.企业交流:建立与汽车企业的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3.学术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实践平台建设方面:1.实验室建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场所;2.车辆模拟系统:建立车辆模拟系统,让学生可以模拟汽车的运行和控制,提高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制造线实训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车制造线实训平台,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整车制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制造技能和流程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444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二)主要接续专业高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本科: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部件生产制造类、汽车售后服务类企业行业就业,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群(如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检验工等)工作,胜任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检验,智能网联汽车维护与保养,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新能源充电设施安装与维护,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任务,具备团队合作、识读维修资料、选用合适的工量具按照高压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达到汽车装调工高级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的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完成本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方可毕业。

1.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看问题、办事情;有理想,有道德,有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国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自觉反对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为了培养优秀的智能汽车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中职智能汽车技术课程应当兼顾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相关课程。

此外,还应引入汽车安全技术、自动驾驶原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科技课程,以适应未来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

二、实训设施
实践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中职应当配备先进的智能汽车实训设施和专业的实训师资。

实训设施包括仿真驾驶平台、汽车电子实验室、自动驾驶测试场地等,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智能汽车技术并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外拓展活动
中职应当组织有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如智能汽车技术创新大赛、智能汽车论坛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智能汽车制造企业,了解当今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以上是中职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智能汽车技术人才,为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介绍
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智能化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众所周知,智能化
的汽车需要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

而未来的汽车行业将极大地依赖智能化技术,因此培养专业化的智能车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二、目标与实施方案
1. 教育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智能车辆领域相关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旨在满足当前智能化汽
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前沿性的融合。

设置主要课程包括:•智能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智能车辆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车辆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车辆故障检测维修与保养
•智能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智能车辆智能化算法等
同时,针对全球智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还应该增设一些前沿性课程,如自动
驾驶技术、车辆网络安全等,以及涉及汽车制造、电子、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基础性课程。

3. 实践教学
在智能车辆专业的教学中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种小车的组装与编程
•对各种动力和能源解决方案的实验研究
•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与测试
这些实践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整个专业的实施方案,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汽车智能化技术,从而满足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旨在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行业发展背景、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其融合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汽车技术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从而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优秀人才。

1.2 目的和意义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等特点,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驾驶方式和出行习惯。

为了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培养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本文旨在设计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人才,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提供指导,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首先需要对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1 专业人才培养案建议模版
1.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
5.1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应用、编程控制、电子电路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技术,具备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能力,能独立完成行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培养规格
5.2.1素质(Q)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2.2知识(K)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相应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3)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数理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及鉴赏知识;
5)掌握相应的创意、创新、创业、就业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_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制图_AutoCAD 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电气的构造、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原理,汽车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流程;
4)掌握Arduino、Python程序语法、结构特点。

5)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

5.2.3能力(A)
(1)通用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

(2)专业技术技能
1)具有阅读英文专业资料能力,能读懂汽车技术相关的英文资料;
2)具有识读机械图和电路图的能力,能据图纸进行汽车及其边智能产品设计、拆装、调整和检测;
3)具有Arduino、Python简单程序的编写能力,编程思路清晰;
4)具有一定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能安装、维护、保养汽车电器、汽车智能电子产品。

5)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工作。

6.引用标准
1)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国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标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修订
3)企业信息化技术规系列标准.北京:信息产业部(现合并为工业和信息化部),2003。

7.职业面向、岗位任务及其要求
7.1职业面向
汽车智能技术行业相关工作岗位,如:车联网管控系统研发助理、汽车智能产
品研发助理、车联网管控系统调度员、汽车教学设备设计工程师、汽车机电维修技师、汽车边智能产品安装调试。

7.2岗位任务,能力与素质要求,相应课程设置
※职业、分类号和职业描述参照《中华人民国职业分类大典》(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8.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1)计算机等级证书(必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证书或以上。

近类证书(选考):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考试CCAT-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践(高级操作员级)模块。

(2)职业技能证书(必考):符合教育部要求的“1+X”证书(汽车类相关)
近类职业技能证书(选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证书,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考试CCAT-电子设计工程师(Protel电路设计),特种作业操作证-低压电工,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AutoCAD平台),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9. 教学进程
9.1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10.2数分配表
注:机动和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最后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