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师论文 王杰
经典诵读论文4
自主诵读培养悟性古诗文诵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行为。
在吟诵活动中提出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吟诵,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烦琐的分析和逐字逐句的讲解,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发挥主导地位。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便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也反映着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获得的知识,远非教师分析所能得到的。
而有些古诗文的深远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人文精神也绝非教师能分析得清的。
再说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
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读后问: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自读感悟后纷纷发言:“在这么美的环境中一个人饮酒,李白真是太孤独,太伤感了!”“不!李白太浪漫了,花间、月下、美酒,那种感觉肯定是妙不可言。
”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选择经典作品时不 能局限在某 一个种 类, 要对作 品进行 多方面 的筛选 , 从
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 针对 性原则就是 指教 师根据不 同的学 生, 选取不 同的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 为各 个阶段 的学生量 身打造学 习计划 , 让处在不 ( 一) 全 面 培 养 语 文 素 养 同起 点 的 学 生也 能 共 同进 步 。 要想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就要先学会结合 听、 说、 读、 写的学 习方式 , 并 ( 四) 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且 将 学 会 融 会 贯 通 。恰 好 诵 读 就 巧 妙 的结 合 了 这 四 个 方 面 , 对提 高听、 说、 语 文课 本是 教 师教 学 的基 本 载 体 , 充分利 用好这个 教学 资源 , 是 语 文 读、 写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们沟通 的基 础 , 经常诵读 , 有助 于培 教 学 的 重 要 手段 。 一般 语 文 课 本 中收 录 的 经 典 古 诗 词 , 都 是 相 当 富 有 代 表 养 学 生 的 语 言 表达 能力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性的著作。在课 堂上, 教 师避免 运用枯 燥无味 的语言来 对文章 进行讲 解。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
读写指导·163·2016年第12期总第431期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王恒云(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江苏 徐州 221600)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对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经典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整合经典朗诵的教学资源,实现朗诵教学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效果,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1.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校园人文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也能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走廊与墙壁,定期张贴、更新与三字经、文言文、优美的诗词歌赋等相关的经典海报,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耳濡目染,受到经典文学的熏陶与感染;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每日定时播放有中国古典风的诗词,以此激发学生对经典朗诵的兴趣。
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关于经典文献的朗诵大会或者关于经典文学的黑板报评选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适当组织一些写诗作画、古文朗读表演等有助于经典文学传承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潜力。
写诗作画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勾勒出诗词在自己心中的意境,深刻掌握诗词传达的思想,加深对诗词的印象。
在古文朗读表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发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而推进经典朗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整合及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我国有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小学语文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将经典文学作品纳入教学范围。
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教学标准,科学、合理地选取经典朗诵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枯燥单一。
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阶段,无法理解生僻的字词,如果经常诵读意境优美、言语押韵的经典文学作品,就能够加深对这些陌生词汇的印象,如《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三字经》等作品就很适合小学生学习与诵读。
努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努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标签:思政教育;红色传承;引路人;成人成才自开展大思政教学以来,作为一名实验班的班主任,我获益匪浅。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有温度——寻找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每一节课我们都会以红色革命故事导入,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
在大思政系列学习中以《舍与得》为例,学习革命烈士王杰,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让共和国无法忘却的名字。
毛泽东主席为这名平凡而又崇高的战士题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52年前,伴随着他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王杰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王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为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危,永远留在了淮海大地。
王杰是普通的战士,更是时代的英雄,半个多世纪,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即“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校长的带领下,每两周一次的大思政课程成为学生最期盼爱国主义教育课。
活动育人,学校组织唱红歌——我爱我的祖国,以青春之名告白祖国。
组织经典诵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烟信学子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组织运动会,我们19.1班的全体同学在大思政的引领下本着人人参与的精神,在开幕式中运用在大思政课中学习的杯子舞,集体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同时庆祝中国母亲70华诞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
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
学校以大思政课为起点,由点带面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宣传“黄大年”、“钱学森”、“王杰”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地推进主题教育,激发了同学们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情怀。
2024年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教师经典诵读心得体会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精彩的教师经典诵读比赛。
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精神和教育使命的一次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与意义,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会。
首先,教师经典诵读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历代智慧的结晶。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既可以深入了解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内涵,又可以通过诵读将经典内化为自己的修养,进而影响和感染学生。
而修养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只有不断地诵读经典、思考经典,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过硬的素养和修养,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灵魂洗礼和教育启迪。
其次,教师经典诵读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磨砺。
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说出催人奋进的教育真理,才能引领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而经典诵读,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我们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美感,培养语言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经典诵读,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力量。
同时,教师经典诵读是一种对教育使命的自我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把学生作为主体、教育为本的原则。
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和价值引导,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中得到真正的启迪和帮助。
同时,经典诵读也可以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教育初心,坚守教育使命,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最后,教师经典诵读是一种对个人情感的熏陶。
经典作为文化传统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内涵。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增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华店乡蓝天小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
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
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
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
很多成语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故事给学生以知识、以梦想、以信任、以效仿、以思索、以警觉,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
如“任重道远”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教师在课堂中可这样说这个成语故事:曾子的学生问曾子:“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回答“:必须刚强而且有毅力!因为读书人要励志治理天下,这任务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遥远。
增强课堂吸引力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王杰
【期刊名称】《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我们常用各种话语激励学生要专心听讲,却往往效果不佳。
我们是否可以反问自己:"我讲的课有吸引力吗?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吗?"其实,笔者倒觉得古语应该给我们教师一点启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正体现了课堂上极强的吸引力。
科学课堂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是课堂教学能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花园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增强课堂吸引力的探讨 [J], 王平祥;
2.增强高校思政课堂吸引力的途径探究\r——基于人际吸引的视角 [J], 刘晨妮
3.创设问题情境,增强高中化学课堂吸引力 [J], 董艳皊
4.如何增强政治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J], 刘秀梅
5.如何增强政治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J], 刘秀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赏诵论文
赏诵论文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目的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厖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
(《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治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2009年在3月7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重庆市书记薄熙来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一番话“面对网上纷繁的信息,要读经典。
因为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的确,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
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写话.王杰08
写话,想说爱你不容易铁铺乡中心学校王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重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由此,我觉得对低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先对写话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学生把写作当作愁苦还是快乐,低年级的兴趣培养很重要,但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制力不强,无意注意占优势。
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愉悦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强烈欲望,进而慢慢过渡到“我要写”。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积累不多,常常觉得无话可写,不知怎么写。
针对本班的试剂盒教学实践,在这里,我想谈谈对低年级些化教学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画中寻趣,起步写话。
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把握不好,它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
新课标新教材重视说话写话,一次我尝试让我的学生从小就把写话当成最快乐的事。
开学初,学生从学前班进入一年级了,经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涂涂画画,我想:如果让他们把自己的画写下来,实际上就是写话的训练,孩子永画笔记录下的生活画面是绚丽多彩的,是非常有趣的,把画画的过程、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定能把画写好。
于是,我从学完拼音起就对学生进行些画图日记,画图写话的尝试。
刚开始时,我让学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学生爱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然后根据图画的内容写上一两句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学生画的,写的大多是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一些东西,如各种小动物、植物、水果、人物等。
我班何珊珊同学画了一个大西瓜,就写上了一句话“我喜欢吃西瓜”。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精选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精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才,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盛。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性教育,致使很多人有技术没道德。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倡导国学经典,并要不断扩大影响,延续下去。
因为人们知道国学经典诵读对人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开发潜能经典诵读能弥补职业学校偏重理性和技能训练带来的弊端,将文化熏陶、情商培养和人格完善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诵读是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长时间、连续地接收经典的刺激,有利于他们对经典的记忆,并会不断加强。
记忆力就和人的手脚一样,越用越灵活,经过不断的训练,会更加迅捷、准确。
“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其实就是与我们古代的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思想上升一个高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思想境界不断净化和提升、不断地强大和丰富内心世界。
二、积累知识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
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的过程。
外在的知识始终是无法驾驭的,只有不断地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轻松驾驭,思维也才得以延伸。
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古代的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经历过诵读经典的教育。
中华经典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面广,这些经典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通过经典诵读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此提高学生说话、写文章的能力,而且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与圣人对话,还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必然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砒砺。
三、塑造人格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趋势下,虽然职教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学生存在很多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发布时间:2021-04-12T15:24:31.4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期作者:王杰[导读]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字表达与交流的关键手段王杰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摘要:写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字表达与交流的关键手段,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创造性地表达的过程。
写作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也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师应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文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已基本成熟,更是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也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的作文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方面考查。
高中阶段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率的作文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时至今日,高中语文作文指导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学生写作模式已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形成了固定的模板。
绝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思维、写作方式等方面都已模式化,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努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持续、高效发展。
通过长久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重观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为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好词好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对很多高中生而言,写作是一件令人厌倦甚至反感的事。
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学生常常会不知道如何下笔,不会表达。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学生来说,作文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到语文综合能力。
要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是基础,兴趣具备了,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就可以写出令人深思的好文章。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引用一些名诗、名句,让他们多看、多背,很多名句具有深刻的析理性,可在作文中正确引用。
诵读我们不能割舍
渗透着作者 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有 目的地采用 多种 走入校园, 我们越来越难听到那 朗朗的读 书声 了。 学生们 不是在记笔 记 实生活的审美评价 , 学生会情不 自禁地 被课文所吸引, 进入美的境界 。如毛 就是在写卷子, 尔的发言和讨论对于学生语言 能力 的训练 , 偶 对于加深学生 方式引导学生诵读,
修辞、 语调、 节奏 和韵律 等方面都富于 审美特性 , 诵读 时能使文字外化为 之 情。可 见, 反复诵读, 时间长 了, 生的思想感情 自然就会丰 富起来 , 学 领会 句 、
『 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 骈散 、 比、 排 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 以 文 章意思也就 比较透彻 了。 叶圣陶说: 吟诵的l 候, “ i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 彳 声语言, 寸 智 的了解 , 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 间, 内容 与理 法化而为 读者 自己的东
、
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作品的文手、 语言 锐丽 丰富的感 知, 是对语 言文 字的一种 情感之中。 这样有感情地 朗读使 学生沿 波探源地潜入作者的心胸, 解 作者 了 正确丰富 的了解 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 , “ 语言教 学要抓 语感 , 语感教学要抓 的美学趣 味, 恰如 叶圣陶先 生称有 感情 的朗读为“ 美读 ” 他说 : 美读得其 , “
显现, 使语言 的节奏 感、 叠词 的使用 、 平仄 、 语气的舒缓 、 音调 的高低等音乐 境的美。 : 塘 月色 如 简 诵读 时学生会感到在欣赏一幅画、 一首诗、 一首优美
的曲子 , 其语言的绘画美、 韵律美在诵读 的过 程中给学生以无 穷的艺术感染
语文教学论文:论读千古美文,培养诵读习惯
论读千古美文,培养诵读习惯读千古美文,诵中华古诗、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少年已成为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的教学目标。
为正确贯彻和实施这一目标,我校在权衡学生、师资等多方面条件后,决定以《充分利用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研究课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
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践证明,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儿童诵读,为读而读,是纯心之读,有特殊功效。
童子之功,一日成诵,终身具有,这是成人读经所不能企及的。
所以让儿童以一定时间诵读经典,使其渐渐“化神奇为不朽”的人文感化是必要的。
一、社会背景(一)社会现状当代人传统文化在时代变更中遗失。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
诸如《诗经》《论语》《弟子规》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私塾”启蒙读物淡出人们的视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现代人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日益下降,传媒及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与古风,变得浅白与粗俗,基本无国学素养可言,这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然吹响,而大多数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在被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裹胁着一路狂奔。
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大都不感兴趣。
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得在儿童教育这个关键阶段,家长们就让孩子苦学外国语言而丢弃国学经典,以至于很多学生能熟练阅读泊来的英文书籍,却看不懂本土的文言文章;满嘴的西方格言警句,对积淀着古老文化却知之甚少……与此相反,那些坚守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却在大声疾呼:孩子们文言基础太差,文言教学不堪重负。
专家指出,在小学阶段,选择一些经典文言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培养最基本的潜能和对文言的语感必不可少。
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意识和语言能力初探
人对语言本身有一种敏锐的感觉,这就是语感。
通常语感和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感强的话,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在语言运用中所体验到的看起来顺眼、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的感觉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知觉,提高学生将文字知识转化为内化的语言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当作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来抓。
1夯实英语基础夯实课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师应用好课本和教参,加强对学生单词的记忆、语法的分析、课文的朗读背诵,为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语言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1.1加强单词的背诵单词是英语的细胞,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单词的记忆不应靠死记硬背,把背诵单词的任务硬塞为学生,作为英语教师需教授通过音标等记忆单词的方法,并及时监督学生的单词背诵情况。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时间结合音标学习,将单词和读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背诵单词,还应将单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单词,如学生看到“灯”就能熟练地说出“light”,听到“clothes”就会想到“衣服”。
1.2重视语法的学习完整的信息需要串词成句才能表达清楚,然而一个英语句子不是“中国式英语”般的简单平凑,而是要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例如I will do the homework、I am doing the homework、I have done the homework,这三句话传达的是“我将要做家庭作业”、“我正在做家庭作业”、“我已经做好了家庭作业”这三个不同的句子意思。
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的语法规律,了解句子的时态和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句子意思。
通过语法学习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1.3注重课文的朗读背诵中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对语言形成的刺激比较敏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能综合地把语音和语法结合起来,对语言形成直接体验,摆脱机械地背诵单词、理解语法的弊端。
学生通过背诵英语课文,还能逐渐体验英语的美感和运维,既复习了所学的单词和语言,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王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王杰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071-0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
由此,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语文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就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
[标签:标题]篇一:经典诵读教师论文王杰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丽春路小学王杰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一)书香校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
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
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王杰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王杰发布时间:2021-12-31T15:02:26.795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1月作者:王杰[导读] 随着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使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各地区小学关注的焦点。
而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理解水平,进而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常见问题,浅谈一下提高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王杰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213000【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使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各地区小学关注的焦点。
而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理解水平,进而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常见问题,浅谈一下提高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11-007-01引言: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培养范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此为改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深度和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中的含义和情感,对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也起到有利的帮助作用。
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希望”花朵
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希望”花朵作者:房敏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0期“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以英雄“王杰”命名的学校尤其是我们徐州市王杰小学,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下面就把我校实施德育工作的点滴做法作一简要介绍:一、精心打造育人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良好的环境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物化为人的行为习惯。
1、挖掘外部资源潜力,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充分发挥毗邻军营的独特优势,将王杰部队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先后聘请团中央候补委员、全军“学雷锋模范班”班长陈跃楠等担任学校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定期请他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述雷锋和王杰的故事。
学校还组织学生到王杰纪念馆参观、到王杰烈士墓祭扫、参观王杰班战士的队列表演和内务整理,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植下国防的种子。
军人精气神,映红学子心。
学生们在参观活动中深受教育,精神风貌大为改观。
2、强化内部设施及文化建设,打造育人环境。
作为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紧紧围绕“王杰”这一独有品牌,构建校园文化。
操场西侧,矗立着王杰奋勇扑向炸点的塑像,碑身上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毛主席题词,碑下摆满了鲜花,表达着少先队员的敬意。
每周一的集体晨会上,全校师生面对塑像,庄严地举起右拳,高喊誓言,使王杰精神铭刻于心。
学校还在四楼走廊新建了德育长廊,布置永久性的宣传板和教育橱窗,每间教室的文化墙上,开辟“学雷锋、学王杰”专栏,不断更新活动纪实。
学校还根据王杰生前事迹,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学生读王杰日记、唱王杰歌曲、讲王杰故事,使一进校的孩子,很快就能对雷锋和王杰的事迹耳熟能详二、用心设计育人活动,培养队员爱国爱党朴素感情多年来,我校少先队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学习王杰“两不怕”精神为突破口,开展学英雄、做英雄、踏着英雄足迹走的系列活动。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与突破策略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20年第4期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与突破策略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用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章主要研究了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并相应地提出了突破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突破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1.审美教学目标不合理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对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了散文阅读教学。
然而,在散文阅读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当前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来看,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通常教师会对一篇文章进行分割,然后分段落进行讲解,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使散文碎片化,难以满足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要求,使学生难以掌握全文。
2.忽视阅读审美过程在开展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散文阅读的重要价值缺乏认识,将关注点放在学生阅读结果方面,而忽视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对散文阅读课产生厌倦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阅读评价标准单一教学评价是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阅读评价环节中,教师主要参考的是学生的阅读分数,以标准化答案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简单的评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
丽春路小学王杰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书香校园.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
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
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
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
学生在班级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走进古诗文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学生容易在诗化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能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这时学生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洗礼,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
(三)书香家庭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读书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要求家庭为了孩子读书做到“四个一”,即给孩子建一个藏
书不少于30本书的家庭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每一天与孩子共享不少于10分钟的诵读时光,每月陪孩子逛一次书店购书,使广大家长成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的深入开展。
制订亲子诵读计划,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互相学习和鼓励,每天要求学生把在学校背诵的一首古诗背给家长听,并要家长在家庭作业本上签字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场所,使语文学习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二、丰富诵读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进行经典诵读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诵读欲望,使经典诵读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还要创新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不仅读会,还要读懂。
以下几种方式是我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过程中的尝试:
(一)多种形式诵读。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便于记忆、便于理解,我们班充分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晨读,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1.诵读时间的制定。
每天经典诵读做到三个“十”,即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诵读,午读十分钟,晚上亲子诵读十分钟。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一天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西下都沐浴在经典的诗文中,而且还起到了可强化记忆的目的。
2.诵读形式多样。
或老师范读,带读,引读;或分学习小组、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3.诵读内容循序渐进。
读准——读熟——读美。
主要是读出诗歌的韵味。
读了几遍后,部分学生能达到背诵程度,学起来较轻松。
“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二)多种形式巧背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
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
例如,二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
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
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
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
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登鹳雀楼》《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竹石》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
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加深理解,背得多。
(3)据时背。
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
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
从《早春》《咏柳》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宁静的冬。
这种形式能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去观察、去感悟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之美。
(4)创设情境背。
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
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
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三)丰富评比活动
经典古诗文大多言简意赅,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背诵起来较为枯燥,因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的实效性。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
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
元旦,我们开展新年诵诗大会,诵读《元日》《守岁》等诗歌;清明,举办“细雨霏霏怀先人”的诗歌会,朗诵《清明》《寒食》等;母亲节诵读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纸船》;端午节,我们追寻屈原的足迹,吟诵起《端午》《屈原塔》;中秋节,我们以思乡为主题,吟诵起《水调歌头》《游子吟》;国庆节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会,齐诵舒婷的《祖国啊,祖国》、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经典爱国诗篇。
为庆祝传统佳节我们还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
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
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
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
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读经典文化,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
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上时,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最终理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