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与燃料的关系

合集下载

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

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

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内燃机车是一种利用燃烧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

它使用的燃料通常是汽油或柴油,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最终使车轮转动。

整个能量转化过程包括燃料燃烧、热能转化、机械能转换和能量传递等环节。

首先,燃料燃烧是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的起点。

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燃料和空气以一定的比例混合。

随后,点火系统引发火花,点燃混合物,从而引发可燃气体的燃烧反应。

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在高温和高压下,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在燃烧的同时,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

其次,热能转化是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的关键环节。

在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通过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接触,将热能传递给活塞。

活塞的运动会产生机械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热能可以被转化为机械能,还有一部分会通过活塞和气缸壁的散热而损失。

接下来,机械能转换是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活塞的运动过程中,曲轴与连杆的机械连接使得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连杆的旋转运动。

连杆与曲轴连接后,活塞的上下运动将被转化为连杆的旋转运动。

曲轴的旋转运动被称为机械能,它是驱动车轮旋转的关键。

最后,能量传递是内燃机车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最后一环。

曲轴通过传动系统将机械能传递给车轮,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齿轮、传动轴和差速器等机械装置,它们的作用是将曲轴旋转的高速低扭矩传递给车轮,使车辆能够以适当的速度行驶。

综上所述,内燃机车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燃料燃烧、热能转化、机械能转换和能量传递等多个环节。

这个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使车辆能够行驶。

通过不断提升燃油的燃烧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内燃机车的能量转化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交通运输。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烧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烧

曲轴
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 运动,并输出功率。
内燃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同时也在发电和工业领域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动化、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 应用。
总结和展望
内燃机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动力装置,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燃机将继续适应新的需求,并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可 能。
循环过程和效率
四冲程循环
进气、压缩、爆发、排气的四个过程交替进行,形成循环。
热效率
内燃机的热效率是指输出的有用功与燃料输入的热能之间的比值。
提高效率
使用先进的喷射技术、增压系统和废气回收技术可以提高内燃机的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部件的功能和结构
活塞
将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化为 直线运动功。
缸盖
密闭燃烧室,承受燃烧过程的 高温高压。
3
点燃过程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在火花塞点火的 作用下燃烧,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
高温高压气体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扩容和 排气过程释放能量。
点燃方式和燃料种类
火花塞点火
使用火花塞将点火能量传递到 燃料混合物,引发燃烧反应。
燃料喷射系统
通过喷射器将燃料雾化并喷入 燃烧室,提高燃烧效率。
柴油喷嘴
使用高压喷嘴将柴油喷射到压 缩空气中,在高温高压下点燃。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烧
内燃机是一种高效且广泛应用的发动机类型。它的燃烧过程和传热特性、循 环过程和效率都是实现动力转化的关键。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利用可燃物质在密闭燃烧室中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 动,从而产生功率。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特点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作功。

下面,以图示的汽油机为例加以说明。

开始,活塞向下移动,进气阀开启,排气阀关闭,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当活塞到达最低位置后,改变运动方向而向上移动,这时进排气阀关闭,缸内气体受到压缩。

压缩终了,电火花塞将燃料气点燃。

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燃气在缸内膨胀,向下推动活塞而作功。

当活塞再次上行时,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作功后的烟气排向大气。

重复上述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等过程,周期循环,不断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机械能。

内燃机工作原理简述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是一种热机,它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产生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

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气缸,气缸内表面为圆柱形。

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曲轴相连,构成曲柄连杆机构。

因此,当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时,连杆便推动曲轴旋转,或者相反。

同时,工作腔的容积也在不断的由最小变到最大,再由最大变到最小,如此循环不已。

气缸的顶端用气缸盖封闭。

在气缸盖上装有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排气门是头朝下尾朝上倒挂在气缸顶端的。

通过进、排气门的开闭实现向气缸内充气和向气缸外排气。

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控制。

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驱动。

进、排气门和凸轮轴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组成配气机构。

通常称这种结构形式的配气机构为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现代汽车内燃机无一例外地都采用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构成气缸的零件称作气缸体,支承曲轴的零件称作曲轴箱,气缸体与曲轴箱的连铸体称作机体。

甲,基本术语1. 工作循环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等四个工作过程组成的封闭过程。

内燃机做功原理

内燃机做功原理

内燃机做功原理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利用气体的膨胀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实现对机械设备的驱动。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四个循环:吸气循环、压缩循环、燃烧循环和排气循环。

首先,在吸气循环中,活塞从上死点开始向下运动,汽缸内的气门打开,燃料和空气混合物通过进气阀进入汽缸。

然后,在压缩循环中,活塞向上运动,将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接下来,在燃烧循环中,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物,产生火焰。

火焰的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在排气循环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汽缸,完成一个循环。

内燃机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做功。

具体来说,当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这个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被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内燃机的功率主要取决于燃料的燃烧速率和气体的膨胀程度。

同时,内燃机的效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内燃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料所含化学能之间的比值。

内燃机的做功原理与循环过程密切相关。

在吸气循环中,活塞的下行运动使得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入汽缸;在压缩循环中,活塞的上行运动将混合物压缩到高压状态;在燃烧循环中,点火系统点燃混合物,产生火焰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排气循环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汽缸。

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内燃机不断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对机械设备的驱动。

内燃机的做功原理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发电机组、工程机械等设备中。

通过不断改进内燃机的设计和优化燃烧过程,可以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和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内燃机的做功原理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实现对机械设备的驱动。

内燃机的功能剖析

内燃机的功能剖析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气体受热膨胀推动活塞移动,再经过连杆传递到曲轴使其旋转做功。

内燃机在实际工作时,每次能量转变,都必须经历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

每进行一次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若曲轴每转两圈,活塞经过四人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叫做四冲程内燃机;若曲轴每转一圈,活塞只经过两个冲程就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叫做二冲程内燃机。

重复上述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等过程,周期循环,不断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机械能。

二、内燃机的传动机构组成(画出传动路线图)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曲柄连杆机构、机体和气缸盖、配气机构、供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装置等。

四冲程汽油机四冲程柴油机四冲程柴油机三、内燃机的传动机构的传动原理(针对内燃机中存在的每种机构,例如: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气缸是一个圆筒形金属机件。

密封的气缸是实现工作循环、产生动力的源地。

各个装有气缸套的气缸安装在机体里,它的顶端用气缸盖封闭着。

活塞可在气缸套内往复运动,并从气缸下部封闭气缸,从而形成容积作规律变化的密封空间。

燃料在此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燃气动力推动活塞运动。

活塞的往复运动经过连杆推动曲轴作旋转运动,曲轴再从飞轮端将动力输出。

由活塞组、连杆组、曲轴和飞轮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是内燃机传递动力的主要部分。

活塞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组成。

活塞呈圆柱形,上面装有活塞环,借以在活塞往复运动时密闭气缸。

上面的几道活塞环称为气环,用来封闭气缸,防止气缸内的气体漏泄,下面的环称为油环,用来将气缸壁上的多余的润滑油刮下,防止润滑油窜入气缸。

活塞销呈圆筒形,它穿入活塞上的销孔和连杆小头中,将活塞和连杆联接起来。

连杆大头端分成两半,由连杆螺钉联接起来,它与曲轴的曲柄销相连。

连杆工作时,连杆小头端随活塞作往复运动,连杆大头端随曲柄销绕曲轴轴线作旋转运动,连杆大小头间的杆身作复杂的摇摆运动。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初中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内燃机、冲程及工作循环1.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它们的特点是让燃料存汽缸内燃烧,从而使燃烧更充分,热损失更小,热效率较高,内能利用率较大。

2.冲程:活塞在汽缸内住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3.工作原理: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

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3)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如下四个冲程的示意图)。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区分汽油机、柴油机以及判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方法: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时,要从构造上区别,有喷油嘴的是柴油机,有火花塞的是汽油机,一要看进气门、排气门的开闭状态,二要看活塞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四个冲程的关键是看两个气门的关闭情况和活塞的运动方向,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有关热机的计算考察题型:(1)对热机工作过程中做功次数和冲程个数的考查;(2)热机效率的计算;(3)还有其他涉及热机的一些计算。

题型1对热机四个冲程的辨别[例1]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冲程、排气冲程,如图所示为冲程.剖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进气门和排气门者B关闭,活塞向动,所以这是活塞对里面的空气进行压缩叫做压缩冲程。

答案:压缩解题技巧:要判断热机的各个冲程,关键是看两个气门的关闭运动情况:两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两个气门一个关闭,一个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

火车内燃机工作原理

火车内燃机工作原理

火车内燃机工作原理
火车内燃机是一种用于驱动火车的发动机,它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驱动火车的运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空气进入:首先,空气通过一个过滤系统进入到燃料燃烧室。

这个过程可以确保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干净且不含有害物质。

2. 燃料喷射:燃料通常是一种液体,通过喷嘴被喷射进燃烧室中。

喷射系统会根据需要调整燃料的喷射量,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3. 点火:燃料进入燃烧室后,一个点火系统会在适当的时机提供电火花,引发燃料的燃烧。

这个过程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4. 燃烧: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火的情况下燃烧。

燃料分子中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5. 膨胀: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膨胀,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这个运动会通过连杆、曲轴等机构传递到火车的车轮上,驱动火车前进。

6. 排气:在活塞下行的过程中,燃烧产生的废气会通过曲轴箱的排气门排出。

这个过程将废气排放到外部环境中。

7. 冷却:发动机的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一个冷却系统来确保发动机的温度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冷却系统通
常使用水或冷却液来吸收和散发热量。

8. 润滑: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火车内燃机需要一个润滑系统来提供润滑油。

润滑油会润滑发动机内部的各个运动部件,同时也会起到冷却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火车内燃机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火车行驶。

不同型号的火车内燃机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相似的。

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与代用燃料的相关研究

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与代用燃料的相关研究

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与代用燃料的相关研究煤气内燃机是一种利用燃气进行燃烧来产生动力的发动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煤气内燃机在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因其高效、环保且燃料多样化的特点备受关注。

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是指燃气燃烧和运动学过程中的功率输出、扭矩、排放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了解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对于改善其性能、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探索代用燃料对煤气内燃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

首先,我们来探讨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

煤气内燃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动力输出可通过功率和扭矩来衡量。

燃气的混合物如何与氧气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将直接影响到燃气内燃机的动力特性。

因此,研究燃气混合比、进气温度和压力、点火时间和点火能量的变化对于揭示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煤气内燃机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燃气内燃机的负荷往往是变化的,因此了解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动力输出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研究负荷与功率输出、扭矩和燃料消耗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燃气内燃机的工作参数,提高其工作效率。

此外,我们需要探索代用燃料对煤气内燃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代用燃料是指那些可以替代传统燃料使用的能源,例如生物质燃料和合成燃料。

研究代用燃料的特性和燃烧特性对于提高燃气内燃机的使用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代用燃料的燃烧效率、燃烧稳定性、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代用燃料的适用性和燃烧特性,我们可以为燃气内燃机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煤气内燃机的动力学特性与代用燃料的相关研究中,还需要考虑燃气内燃机的运动学特性。

研究燃气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活塞的运动规律、气缸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气门的开关时间等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动力学参数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内燃机的工作状态,还可以为内燃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和氧气混合燃烧,通过爆发力来推动活塞运动以达到动力输出的装置。

内燃机的燃料通常指的是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

燃料供给是指将燃料送入内燃机燃烧室的过程。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述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爆发和排气。

进气过程:在内燃机的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从进气阀门打开的进气门进入燃烧室。

进气门打开时,汽缸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使新鲜的燃料通过进气阀门进入气缸。

压缩过程:在进气阀门关闭之后,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和空气混合物。

此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向上移动,将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压缩到非常高的压力和温度。

爆发过程:当活塞向上运动到顶点时,点火系统会引发火花,使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点燃。

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汽缸内压力急剧上升,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这个过程称为爆发过程,也是内燃机输出动力的关键过程。

排气过程:当活塞向下运动到底部时,排气门打开,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阀门排出。

然后,进气门再次打开,开始下一次进气过程。

排气过程也被称为废气冲程。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有两种主要方式:化油器供油和燃油喷射系统供油。

化油器供油:在化油器供油系统中,混合燃料通过化油器中的喷孔喷入空气流中,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

这个混合物在进气阀门打开时被吸入气缸。

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汽化和气化的原理,其主要部件包括浮子室、喷嘴、油泵和节气门等。

化油器供油的主要缺点是供油精确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负荷变化的影响。

燃油喷射系统供油:燃油喷射系统供油是现代内燃机常用的供油方式。

燃油喷射系统通过高压泵和喷油嘴将燃料直接喷射到气缸中。

这种方式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燃料的供给量和喷射时间,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燃油喷射系统还可以根据发动机速度和负荷要求来动态调整喷油量,以实现更好的燃烧效果。

总结起来,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进气、压缩、爆发和排气四个基本过程将燃料和氧气混合燃烧,从而产生推动力。

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

在内燃机中,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能量,并通过往复循环过程转化为连续运动。

内燃机通常采用往复活塞式结构,包括气缸、活塞、连杆和曲轴等重要部件。

1.气缸:内燃机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气缸,气缸壁内部光滑,充当活塞运动的导向面。

气缸通常用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2.活塞:活塞是内燃机的运动部件,通常是一个柱状或圆柱形的零件,位于气缸内。

活塞上下运动在曲轴的驱动下完成,将压力转化为机械能。

3.曲轴:曲轴是内燃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来自活塞和连杆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通过连杆和活塞连接并驱动机械装置,将发动机的功率传递到外部。

4.连杆: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连杆连接着活塞与曲轴,通过摇杆机构使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

5.气门:气门是内燃机进、排气的关键部件。

气门通过气门弹簧和凸轮机构控制开关,使燃烧室与气缸通道正确连接,完成进、排气过程。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下:1.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缸内压力下降,气门打开,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道进入燃烧室。

同时,曲轴带动连杆将活塞向下推动。

2.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气缸内油气混合物被压缩,并使混合物中的燃料、空气更加充分混合并增加压力。

曲轴再次带动连杆将活塞向上推动,使体积变小。

3.燃烧冲程:当活塞达到最高点时,燃油喷射器向燃烧室喷射燃料,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然后通过火花塞产生的火花点燃混合气体。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活塞向下推动,曲轴再次带动连杆。

4.排气冲程:活塞再次向上移动,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道排出,气缸内压力下降。

曲轴带动连杆将活塞向上推动。

以上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并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发动机的运转。

总体而言,内燃机通过不断重复的往复运动将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的运动。

内燃机在现代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家庭用途中得到广泛应用。

内燃机工作效率

内燃机工作效率

内燃机工作效率内燃机是一种热机,其工作效率是指燃料燃烧后转化为有效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内燃机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其能源利用的效益,对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工业生产设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氧气的作用下,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从而驱动机械设备的一种发动机。

常见的内燃机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是利用汽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发动机工作;柴油发动机则是利用柴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发动机工作。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步骤: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气缸内产生负压,进气门打开,进气阀通气,使气缸内充满混合气(汽油发动机)或者纯空气(柴油发动机)。

当活塞开始向上运动时,进气阀关闭,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

在活塞快速向上运动的点火装置点火引燃混合气(汽油发动机)或者喷油系统喷射柴油形成点火(柴油发动机),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排气门打开,气缸内废气排出,活塞回到上止点,完成一个循环。

二、影响内燃机工作效率的因素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燃烧效率、机械效率和热效率等。

1. 燃烧效率燃烧效率是指燃料在内燃机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效率。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的化学成分、混合气的稀厚程度、点火系统的性能以及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等。

优化燃烧系统设计、提高点火系统的精度、选择合适的燃料以及保持气缸内清洁等都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内燃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情况,主要包括摩擦力、气缸密封、气缸壁散热和传动系统的损耗等。

提高活塞、曲轴、连杆等运动部件的表面光洁度、减小摩擦阻力、改进气缸密封技术以及采用低摩擦材料都能提高机械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内燃机利用效率是指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比例,是衡量内燃机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内燃机的利用效率不仅关系到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关系到燃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内燃机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内燃机利用效率 = 输出功 / 输入燃料的热值。

其中,输出功指的是内燃机产生的有效功率,输入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时间内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

提高内燃机的利用效率有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来提高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增加内燃机的热机效率,从而提高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改进燃料的燃烧过程来提高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高压直喷技术和喷油系统的改进,可以使燃料在燃烧室中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内燃机的结构和参数,减小摩擦损失和冷却损失,提高利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内燃机的利用效率通常不会达到100%,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

这些能量损失主要包括摩擦损失、冷却损失、排气损失和机械损失等。

摩擦损失是指由于内燃机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冷却损失是指由于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排气损失是指由于内燃机在排出燃烧产物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

机械损失是指由于内燃机内部机械部件摩擦和振动等原因导致的能量损失。

为了降低这些能量损失,提高内燃机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材料,减小摩擦损失,提高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减小冷却损失,提高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排气系统和减小机械部件的摩擦和振动等措施,减小排气损失和机械损失,提高利用效率。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内燃机的负荷率来提高利用效率。

内燃机的负荷率是指内燃机实际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当内燃机的负荷率较低时,内燃机的利用效率也较低。

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调节负荷率,使内燃机在工作时处于高效率区域,提高利用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是衡量内燃机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内燃机是将燃料通过燃烧的方式转化为能量的机械装置。

它的燃烧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并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燃机的燃烧原理。

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是吸气阶段。

当活塞向下运动,活塞内下方的汽缸容积增大,通过活塞的下行运动,汽缸内的压力降低,外界空气会通过进气阀进入汽缸,充满整个气缸。

然后是压缩阶段。

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汽缸内的容积变小,这使得空气被压缩,由于活塞上方的活塞顶部设有火花塞,当活塞向上移动到一定位置时,火花塞会产生火花,引燃燃料和空气混合物。

接下来是燃烧阶段。

当点火芯充满燃烧室时,火花点燃了混合物,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转化为机械能。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被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阀排出。

最后是排气阶段。

当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时,废气从汽缸排出,同时进气阀打开,使得新的混合物进入汽缸,完成了一个循环。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基于热力学和化学原理。

热力学原理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

化学原理是指燃料和空气混合后,通过火花点火,使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燃料的选择和处理。

燃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燃点、燃烧速度和能量释放率等因素。

常用的燃料有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室的设计也很重要,它需要有合适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混合物充分燃烧,并提供合适的压力和温度。

总结起来,内燃机的燃烧原理是通过混合燃料和空气,点燃混合物,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过程需要合适的燃料和燃烧室设计,以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和高效能转换。

内燃机的燃烧原理是现代机械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和发电等领域。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和动力的装置,它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柱塞或活塞往复运动的方式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和发电机等领域。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吸入、压缩、爆发和排出。

在吸入阶段,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进入气缸的燃料和空气混合。

在压缩阶段,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并提升了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在爆发阶段,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电火花点火装置引燃混合气体,造成爆炸,使气缸内的压力急剧增加,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最后,在排出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内燃机主要有两种类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两者的工作原理有所区别。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在吸入阶段,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燃料喷入气缸内,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

在压缩阶段,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在爆发阶段,火花塞发出电火花,引燃压缩后的混合气体,形成火焰,并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最后,在排出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与汽油发动机不同,柴油发动机在压缩阶段前没有点火,因此没有火花塞。

在吸入阶段,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柴油经喷油嘴喷入高温的气缸内。

在压缩阶段,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柴油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当柴油达到自动点火温度时发生自燃,形成火焰,并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最后,在排出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无论是汽油发动机还是柴油发动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燃机在效率和环保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能量损耗和尾气排放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研究和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内燃机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内燃机是把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内燃机是把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内燃机是把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然后又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机器,并且这种能量转换过程是在发动机气缸内部进行的。

汽车上使用的内燃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称为上止点。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下止点。

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一般用VL表示:式中:V h-气缸工作容积;i-气缸数目。

每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过程,即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叫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对外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记作Te,单位为N·m。

有效转矩与曲轴角位移的乘积即为发动机对外输出的有效功。

动机在单位时间对外输出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记作Pe,单位为KW。

它等于有效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可以用台架试验方法测定,也可用测功器测定有效转矩和曲轴角速度,然后用公式计算出发动机的有效功率Pe:式中:Te -有效扭矩,单位为N·m;n -曲轴转速,单位为r/min。

发动机曲轴每分钟的回转数称为发动机转速,用n表示,单位为r/min。

发动机转速的高低,关系到单位时间内作功次数的多少或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大小,即发动机的有效功率随转速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在说明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大小时,必须同时指明其相应的转速。

热机

热机

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吸气冲程: 只有一个气门、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 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 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排气冲程: 只有一个气门、活塞向上运动(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应注意: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内燃机利用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

内燃机利用效率内燃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产生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在各种机动车辆和发电厂中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利用效率是衡量其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的燃烧室中,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点火,燃料在燃烧时释放出能量,进而推动活塞运动,通过连杆传递动力输出。

内燃机的效率可以通过消耗的燃料的能量与释放的机械能之比来衡量。

内燃机的利用效率通常包括热效率和机械效率两个方面。

热效率是指内燃机从燃料中获得的能量与燃料总能量之比。

内燃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气缸与环境的热交换,将部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为:热效率 = 输出的机械能 / 输入的燃料能量热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善燃烧室和气缸的设计,提高燃烧效率和排烟热损失的降低。

例如,采用高压缩比、增加压缩机进气温度等手段,能有效提高热效率。

机械效率是指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与输入的燃料能量之比。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机械效率 = 输出的机械能 / 输入的输入的热能机械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善内燃机的机械传动系统,减少摩擦损失和机械损耗。

例如,减少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摩擦,提高气缸、活塞材料的强度和刚性等手段,能有效提高机械效率。

综合考虑热效率和机械效率,可以评估内燃机的综合利用效率。

现代内燃机的综合利用效率通常在25%到50%之间。

提高内燃机利用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内燃机的能量损失,能够使燃料的利用更为高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内燃机的设计和优化不断进行,利用新材料和技术,提高内燃机的利用效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通过增加内燃机的压缩比、采用稀薄燃烧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

总之,内燃机利用效率是衡量其能量转换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热效率和机械效率两个方面。

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和机械传动系统,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利用效率,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内燃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利用气体膨胀推动活
塞运动,从而做功。

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2. 内燃机的组成部分:内燃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和排气系统、点
火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3. 四冲程往复式内燃机:四冲程往复式内燃机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
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充满混合气;压缩冲程进气
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燃烧冲程点火后,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
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

4. 内燃机的燃料:常用的内燃机燃料有汽油和柴油。

汽油为轻质油品,在较低温度下
易挥发燃烧;柴油为重质油品,相对汽油燃点较高。

5.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用于在燃烧室中提供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包括点火塞、点火
线圈、分电器、蓄电池等组成。

6.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包括排气管、消声器等。

7.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保持发动机温度适宜,防止过热。

一般采用循环冷却方式,通过水泵将冷却液流动起来,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8. 发动机效率:发动机的效率指的是发动机输出的功的比例。

理论上,发动机效率可
以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但实际上常常小于这个值。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内燃机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与燃料的关系1859年美国人(E.L.Drake)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用机械化方法开采石油。

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开始懂得用间歇法蒸馏石油而分割其不同馏分。

1862年美国人首次用分流法分离出来的重油代替煤和木炭作为炉用和工业用燃料。

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汽油机。

1893年德国人首创柴油机。

至此,内燃机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3年W.Mburton发明了用用热裂化装置,从重油中生产汽油和柴油。

这一时期,不仅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把汽油机用作飞机的发动机。

1936年出现固定床催化裂化重油的方法。

1939年用烷基化装置制造汽油的方法成功。

1940年又创制了用丁烷异构方法制造汽油。

1949年催化重油的炼油方法开始应用。

与此同时,坦克、装甲车用的加强式发动机的发展,促进了汽油的发展,喷气式飞机的航速不断增加促进了喷气燃料的品质的不断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和热效率不断提高,也推动了汽油机性能的不断提高。

至此,50—60年代,汽车和发动机工业以及炼油工业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以后,发动机各种代用燃料的研究和使用逐步兴起。

另外,由于石油资源日趋减少,同时各国政府对城市汽车排放标准的从严控制,从而促使人们寻找清洁的代用石油燃料的替代燃料。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燃料的发展促使了发动机的发展,而发动机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各种燃料的发展。

另一方面,发动机与燃料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较高的压缩比一直以来都是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有效手段,但高压缩比的同时会引起爆燃现象。

这就要求燃料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实验表明为了获取辛烷值较高的汽油,在炼制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比增加相应压缩比带来的能量还要多。

基于燃料与发动机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可见,要研究和发展内燃机工业,必须同时重视内燃机燃料的研究。

汽油,柴油作为传统的燃料有着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但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角度考虑,代用燃料也需要受到我们的关注。

综合考虑各国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生活水平等因素,各种燃料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从燃料与环保、节能及资源配置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各国对不同燃料的使用情况:德国是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96%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所以德国长期以来着力发展柴油机汽车、包括轿车用柴油机。

因为柴油机的热效率比汽油机高25%~30%,多用柴油可以减少石油进口量。

巴西地处赤道附近,是一个气候温暖和植物茂盛的国家。

从而可以从许多植物及果实中制造乙醇。

据此,长期以来,巴西政府鼓励多用乙醇作为内燃机燃料。

该国汽油中掺有20%左右的乙醇,从而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并减少对大气的排气污染。

俄罗斯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他们在这一地区大力发展各种天然气发动机,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廉价的天然气。

他们甚至把天然气发动机与活塞式压气机做成一体。

发动机直接作为压气机的动力,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

美国长期以来重油轻煤,石油在能源结构中,从1967年以后一直处于第一位,占40%以上,但从80年代以来,为了减少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重新重视煤在能源结构中的作用。

其能源部拨款给有关单位研究内燃机车柴油机用水煤浆作燃料的可能性,并取得可喜的成效。

我国四川地区和陕甘宁,内蒙边区发现大气田,应该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和使用气体燃料发动机作为动力,特别是固定式动力。

对于我国的燃料状况,将在下一部分作重点分析。

总之,内燃机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燃料知识,对根据当地的燃料情况来改进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提高热效率及降低排污,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燃料概况1.我国石油概况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

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

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

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是个产油大国,但众所周知,我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所以人均占有量方面并不占优势。

据世界石油大会估计,中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占有量仅10吨,居世界第41位2.我国天然气概况天然气是内燃机的清洁燃料,也是工业和国民的重要燃料。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煤和石油更可贵。

我国是发现天然气很早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天然气的开采速度却很慢。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次能源中,天然气只占3%,而工业国家这一比例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50%,世界平均亦超过20%。

由于我国天然气储量比较丰富,可供开发的资源基础雄厚,加上天然气探明技术和开采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本土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戴金星院士告诉记者,预计到2020年我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1500亿立方米以上。

从近几年油气发展趋势看,我国找气将比找油更有发展前景,近几年,全国每年增加原油产量只有100多万吨,而每年增加的天然气当量有600万至700万吨。

世界上年产气超过2000亿立方米的国家只有俄罗斯、美国,尽管也有报道称加拿大年产天然气超过2000亿立方米,但是BP公司未予承认。

目前中国天然气年产量在世界排第九位,将来有望上升到第四、第五位。

世界燃料概况1.世界石油概况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

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

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21.9亿吨、7.7亿吨、5.8亿吨和4.1亿吨。

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2.世界天然气概况表一2008年底世界主要天然气资源国储量情况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到2008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185.02万亿立方米,平均储采比60年左右,高于世界石油42年的平均储采比世界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表一显示2008年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的分布情况和主要天然气资源国的储量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世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前苏联地区国。

代用燃料简述上已述及,不同的燃料其燃烧特性不尽相同,虽然汽油柴油作为传统燃料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原油消耗量的逐年增加,石油危机在所难免,加之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型代用燃料应运而生。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代用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和醚类等。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汽油、柴油小得多,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燃油、柴油作为汽车用燃料,等污染物比汽油、柴油低得多。

此外,世界范围内天然气储藏量可其尾气排放CO、HC、CO2观,而醇类等燃料又可从植物中提取。

因此,代用燃料无可厚非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汽车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其他物质)有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

其特点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燃成分高、热值高;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着火温度高、着火范围广,有利于稀燃烧技术的应用。

由于压缩天然气稀燃技术的应用。

由于压缩天然气(CNG)在汽车上与空气混合时同为气态,与汽油、柴油相比,混合气更均匀,燃烧也更完全。

因此汽车使用天然气燃料与使用汽、柴油相比,排气污染显著降低,尾气中HC下降90%左右,CO下降80%左右,NOx下降约40%。

选择天然气做为汽车燃料,适合于石油资源少而气源比较充足的国家和地区。

总的来说,天然气燃料目前尚处于发展、推广阶段。

2.汽车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其特点有:(1).辛烷值高,燃烧速度快,自燃温度高,是一种抗爆性能好的优质燃料。

(2).在大气中爆炸下限高于汽油。

(3).与空气混合是气-气混合,较易混合均匀,有利于完全燃烧,降低排放污染物。

排放,减少温室效应。

(4).液化石油气可降低CO2但是,只有液化石油气供气装置与发动机进行了最佳匹配后的车辆才能达到较好的减少排放的效果,而且必须同时采用电控汽油喷射装置和三效催化转化器技术,才能实现较高的污染物降低率的目标。

3.醇类燃料目前主要有甲醇、乙醇两种醇类燃料的主要特点有:(1).辛烷值比汽油高,可采用高压缩比,提高热效率。

但是,醇类的抗爆性敏感度大,中、高速时的抗爆性不如低速好。

普通汽油与15%-20%的甲醇混合,辛烷值可达到优质汽油的水平。

(2).蒸发潜热大,使得醇类燃料的汽车冷起动困难和在低温运行时性能恶化。

(3).常温下为液体,操作容易,携带方便。

(4).可燃界限宽,燃烧速度快,可以实现稀薄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