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加强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确保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医师个人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医师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专业、职称、职务等;2. 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医师执业注册证等相关证件;3. 医师专业技术水平考核成绩、继续医学教育记录;4. 医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进修学习等情况;5. 医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期间的工作总结、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6. 医师参加各类竞赛、评比、表彰等情况;7. 医师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处理情况;8. 医师个人档案管理相关文件、资料。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医师本人负责档案的整理、保管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2. 医师所在单位负责对医师个人技术档案进行审核、归档、保管和利用;3. 医师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鉴定、销毁等工作;4. 医师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档案管理要求1.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设立专门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2.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原则;3.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保管应严格按照档案保管规范执行,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4.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查阅、复制、利用等工作应遵循保密原则,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档案内容;5.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销毁应严格按照档案销毁规定执行,不得擅自销毁档案。
五、档案管理程序1. 医师个人在入职、晋升、考核等环节,应及时将相关资料提交给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2. 医师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并归档;3.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查阅、复制、利用等工作,应经本人同意,由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办理;4. 医师个人技术档案的销毁,应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并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的管理,提高医师技术档案质量,保障医师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师的技术档案管理。
第三条医师技术档案是医师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是医师业务水平、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医师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医师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专业、职称、职务、工作经历等。
(二)医师执业注册情况:包括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执业注册证书、执业范围等。
(三)医师培训与进修情况:包括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的时间、地点、内容、成果等。
(四)医师业务水平:包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发表论文、获得奖项等。
(五)医师职业道德:包括遵守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表现。
(六)医师工作绩效:包括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五条医师技术档案由医务科负责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
第六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等工作,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医师在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由本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
(二)医务科负责对医师技术档案进行审核、整理、归档。
(三)医师技术档案实行年度归档制度,每年底前完成归档工作。
(四)医师技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档案法律法规执行。
第七条医师技术档案的借阅,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医师本人及其授权代理人可以查阅本人技术档案。
(二)其他单位或个人因工作需要查阅医师技术档案,需经医务科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第四章档案保密第八条医师技术档案属于保密范畴,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
第九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档案内容严格保密。
第五章档案变更第十条医师技术档案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医师技术档案变更登记,由医师本人或所在科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医务科审核、备案。
医院医师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医师档案的管理,规范医师档案工作,提高医师档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师的档案管理。
第三条医师档案是医院的重要资产,是医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科研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管理范围第四条医师档案管理范围包括:1. 医师个人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医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专业等;2. 医师执业资格档案,包括医师执业证书、注册证书等;3. 医师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档案,包括培训记录、进修证明、学术交流资料等;4. 医师工作业绩档案,包括获奖情况、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等;5. 医师医疗纠纷、投诉处理档案;6. 医师其他相关档案。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医师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六条医师个人负责保管好自己的档案资料,并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报送。
第七条医师所在科室负责人对医师档案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及时。
第四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八条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收集医师档案资料,包括医师入职、晋升、离职等环节产生的档案资料。
第九条档案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分类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2. 档案资料应完整、准确、清晰;3. 档案装订整齐,便于查阅。
第五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十条医师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防霉变等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医师档案的借阅,需经档案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第十二条医师档案的利用,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严格遵守国家档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医师个人隐私;2. 档案资料仅限于内部查阅,不得擅自复制、转发;3. 利用档案资料时,应爱护档案,不得损坏、污损。
第六章档案销毁第十三条医师档案销毁,需经档案管理部门审核,报医院领导批准。
第十四条档案销毁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医师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师培训档案管理,确保医师培训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医师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师培训档案是医师培训工作的重要记录,是医师培训质量评估和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档案分类与归档第四条医师培训档案分为以下类别:1. 培训计划档案:包括年度培训计划、专项培训计划等;2. 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记录、培训总结等;3. 培训资料档案: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件、培训资料等;4. 培训考核档案:包括医师培训考核成绩、考核评价等;5. 培训评估档案:包括医师培训评估报告、培训效果反馈等。
第五条医师培训档案的归档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培训档案应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归档;2. 完整性:归档的档案应齐全、完整,不得遗漏;3. 准确性:归档的档案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信息;4. 保密性:涉及医师个人隐私的档案应严格保密。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六条医师培训档案管理实行责任制,具体职责如下:1. 培训部门:负责医师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2.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医师培训档案的审核、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3. 培训教师和医师:负责提供培训档案所需的有关资料,并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七条医师培训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专用档案室: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2. 安全存放:档案应按照类别、时间等顺序存放,并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措施;3.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好无损。
第八条医师培训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严格审批:利用档案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2. 保密原则:涉及医师个人隐私的档案,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3. 期限规定:档案借阅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周,特殊情况需延长时,应办理延期手续。
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师考核档案管理,确保医师考核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医师的考核档案管理。
第三条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医师考核档案必须真实记录医师的考核情况,不得篡改、伪造。
(二)完整性:医师考核档案应包含医师考核的全部内容,不得遗漏。
(三)准确性:医师考核档案的记录应准确无误,确保医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四)安全性:医师考核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防止档案丢失、损毁。
二、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由医疗机构人事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流程。
(二)负责医师考核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提供查阅。
(三)对医师考核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对医师考核档案进行保密,防止档案信息泄露。
第五条医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医师考核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
(三)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技能。
三、档案管理流程第六条医师考核档案管理流程如下:(一)收集:医疗机构人事部门在医师考核过程中,及时收集医师考核的相关资料,包括考核表、考核记录、考核成绩等。
(二)整理:对收集到的医师考核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归档:将整理好的医师考核档案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档。
(四)保管:对归档的医师考核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
(五)查阅: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医师考核档案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查阅手续。
四、档案保管与使用第七条医师考核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档案室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等设施。
(二)档案柜应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三)档案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排列、编号。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医师授权档案的管理,确保医师授权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师授权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师授权档案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医师资质、技术能力、执业范围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管理范围第四条医师授权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一)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原始证明材料;(二)医师定期考核、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相关材料;(三)医师授权等级、执业范围、专业技术职务等变动记录;(四)医师授权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全过程记录。
第三章档案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工作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负责医师授权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工作;(三)对医师授权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检索,提供查询服务;(四)对医师授权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五)对医师授权档案进行鉴定、销毁,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四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医师授权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完整性原则:收集的档案材料应全面、真实、准确;(二)连续性原则:收集的档案材料应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三)系统性原则:收集的档案材料应具有内在联系,便于查阅。
第七条医师授权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分类整理:按照档案材料的内容、性质、用途等进行分类;(二)编目归档:对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编目、归档,建立档案目录;(三)编制检索工具:编制索引、目录等检索工具,方便查阅。
第五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八条医师授权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安全保管:确保档案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安全,防止档案损坏、丢失;(二)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操作,防止档案泄露、误用;(三)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的管理,规范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提高医师技术档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师,包括临床医师、医技医师、中医师等。
第三条医师技术档案是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真实记录,是医院管理和医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医师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等工作。
第五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流程和规范;(二)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三)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查询、借阅、复制等工作;(四)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保密、销毁等工作;(五)定期对医师技术档案进行清理、整理和归档。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一)医师的学历、学位证书;(二)医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证书;(三)医师专业技术考核、职称评定材料;(四)医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材料;(五)医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材料;(六)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病历、手术记录、会诊记录等材料;(七)医师个人工作总结、奖惩情况等材料。
第七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档案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二)对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编号、登记,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对重要档案材料进行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四章档案利用与保管第八条医师技术档案的利用:(一)医师本人可随时查阅、复制其技术档案;(二)医院管理人员、科室负责人等因工作需要,可查阅医师技术档案;(三)涉及医师技术档案的查询、借阅、复制等,需经医师技术档案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医师技术档案的保管:(一)医师技术档案应存放在安全、防潮、防火、防虫蛀的场所;(二)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确保档案安全;(三)档案管理人员离岗时,应将档案移交下一任管理人员。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师技术档案的管理,规范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使用,确保医师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师技术档案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职责1.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具体由档案室承担。
2. 档案室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3. 医师个人负责其技术档案的填写、修改和完善。
4.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医师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档案内容1. 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医师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职称、职务、工作经历等。
2. 职业资格档案:包括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进修培训证书等。
3. 继续教育档案:包括医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证明、学分证明等。
4. 荣誉奖励档案:包括医师获得的各类荣誉、奖励证书等。
5. 业务工作档案:包括医师参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著作、专利等。
6. 工作考核档案:包括医师年度考核、岗位考核、职称评审等。
7. 其他相关档案:包括医师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
四、档案管理1. 档案收集: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应全面、准确、及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2. 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应按照分类、编目、装订等要求进行,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3. 档案归档:医师技术档案应按照归档时间、类别、顺序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系统性。
4. 档案保管:档案保管应遵循安全、保密、耐久、方便利用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
5. 档案利用:医师技术档案的利用应遵循合法、合理、公开、便民的原则,确保档案的利用效率。
五、档案借阅1. 借阅手续:医师或相关科室负责人需填写借阅申请,经档案室审核批准后方可借阅。
2. 借阅期限:借阅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如需延长,需重新办理借阅手续。
3. 借阅纪律:借阅者应妥善保管档案,不得涂改、损坏、遗失,如有损坏或遗失,应承担相应责任。
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确保医疗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医师医疗技术档案是指医师在医疗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资料和实物。
第二章档案管理范围第四条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范围包括:(一)医师个人技术档案:包括医师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证书、进修培训记录、继续教育记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材料、年度考核材料等。
(二)医疗技术档案:包括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档案,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档案等。
(三)医疗设备技术档案:包括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购置、维修、使用等档案。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六条档案管理部门职责:(一)负责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二)制定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对医师医疗技术档案进行鉴定、销毁等工作。
(四)对医疗机构内部及外部查阅、借阅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人员进行管理。
第四章档案管理要求第七条医师医疗技术档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一)档案收集: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收集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档案整理: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对医师医疗技术档案进行分类、编目、编号、装订等工作。
(三)档案保管:档案管理部门应确保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存放环境适宜,防止档案损坏、丢失、被盗等情况发生。
(四)档案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为医疗机构内部及外部查阅、借阅医师医疗技术档案的人员提供便利。
第五章档案安全与保密第八条医师医疗技术档案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
(一)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范围、保密期限和保密责任人。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总那么1.为建立、健全医院技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我院的医师技术档案,充分发挥医师技术档案在医院建设和开展中的作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医师技术档案是反映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材料、数据、照片等技术资料。
3.医院各职能部门要把医师技术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医师技术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到达收集齐全、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及时归档。
4.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医师技术档案的根本原那么,我院建立医师技术档案室,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二.医师技术档案资料的归档1.医师技术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如下:1〕医师根本信息:姓名、政治面貌、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历、现任职岗位、入职时间、担任职务、职称、学习培训经历、工作经历。
2〕医师在职期间发表论文信息:论文题名、是否通讯作者、是否第一作者、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页、归档时间。
3〕医师在职期间出版论著信息:论著题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主编、是否副主编、归档时间。
4〕医师在职期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工程名称、合同编号、课题来源、经费、研究起止时间、承当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实际完成时间。
5〕医师在职期间科研课题完成情况:课题名称、研究起止时间、鉴定时间、鉴定单位、证书编号、课题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
6〕医师在职期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获奖名称〔科技成果、医疗成果、优秀论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授奖单位、授奖时间、获奖级别〔国家、省、部、市〕、证书号、归档时间。
7〕医师在职期间参与学术会议情况:会议名称、会议时间、参加地点、主办单位。
8〕医师在职期间参加培训、进修情况:培训内容、培训起止时间、进修单位、考核成绩/鉴定结果。
9〕医师在职期间担任学术职务情况:学术团体、职务、任职时间、聘任单位、受聘者。
10〕奖惩情况:奖惩事由、奖惩时间、受何奖惩。
11〕其他情况。
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与依据第1条为了加强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管理,确保医师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医疗质量,依法依规开展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3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时效性。
第二节适用范围第4条医院全体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应当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管理章程第一节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生成与存储第5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生成与存储应当采用医院统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第6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生成与存储应当包括:医师基本信息、个人履历、职业资格、执业记录、学术实践、科研项目、荣誉奖励、违法违规记录等。
第7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存储应当保证数据安全,确保档案不被篡改、删除或泄露。
第8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存储应当采用分级管理制度,设置普通权限和管理权限。
第二节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浏览与使用第9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浏览与使用应当遵循查阅权限制度,设置查阅权限的管理人员,并严格审核查阅申请。
第10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浏览与使用应当遵守保密原则,严禁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医师个人信息。
第11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浏览与使用必须记录操作日志,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审查。
第三章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维护与更新第一节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维护第12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维护由医院质控部门负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第13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修复、删除、更新等工作。
第14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维护应当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节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更新第15条医师个人电子技术档案的更新应当及时进行,每次更新的内容应当经过医师本人确认。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师授权档案管理,确保医师授权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医师授权档案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师授权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员:负责医师授权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查询等工作。
2. 医师授权审批部门:负责医师授权档案的审批、监督和指导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医师授权档案的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1. 收集与整理(1)医师授权档案的收集:医师授权档案包括医师执业证书、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注册证、医师授权书等相关材料。
(2)医师授权档案的整理:医师授权档案应按照医师姓名、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2. 归档与保管(1)归档:医师授权档案应按照归档规定及时归档,归档材料应齐全、完整。
(2)保管:医师授权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密。
3. 查询与使用(1)查询:医师授权档案的查询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查询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权限。
(2)使用:医师授权档案的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确保医师授权档案的合法、合规使用。
4. 保密与安全(1)保密:医师授权档案涉及医师个人信息和医疗业务秘密,应严格保密。
(2)安全:医师授权档案的保管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档案丢失、损坏、泄露。
5. 修订与更新(1)修订:医师授权档案如有变更,应及时进行修订,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2)更新:医师授权档案应定期进行更新,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五、监督与考核1.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医师授权档案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师授权审批部门应定期对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工作应纳入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医务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师授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医师授权档案管理水平,为医疗机构提供可靠、安全的医师授权档案服务。
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医师技术档案管理水平,保障医师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师技术档案是医院医师个人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记录,是医院管理和医师个人发展的依据。
第三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医师技术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二)完整性:医师技术档案应涵盖医师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
(三)安全性:确保医师技术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四)便捷性:为医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使用服务。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医院医务科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统一管理,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三)对医师技术档案进行分类、编号、标识,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
(四)对医师技术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
(五)对医师技术档案进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第五条医师个人负责保管本人技术档案,具体职责如下:(一)按照医院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医务科提供个人技术档案材料。
(二)定期查阅、更新本人技术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三)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本人技术档案中的涉密信息。
第三章档案内容第六条医师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医师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专业等。
(二)医师执业情况:执业医师证书、执业范围、执业年限等。
(三)医师工作业绩: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和荣誉。
(四)医师培训情况:进修、学习、培训记录等。
(五)医师考核评价: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考核、医德医风考核等。
(六)医师奖惩情况:表彰、奖励、处分等。
第四章档案管理第七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一)医师入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医师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材料。
(三)医务科根据医师工作情况,定期收集相关材料。
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规定
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是指针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技术档案进行管理、利用和保护的工作。
医疗专业技术档案是医疗专业人员的重要资料,它涵盖了医疗专业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培训经历、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等重要信息。
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是为了确保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保护医疗专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一、技术档案的收集和建档1.医疗机构应对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个人信息和技术档案的收集工作,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学位情况、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培训等内容。
2.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建档工作流程,确保技术档案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
3.医疗机构应采用电子化的方式管理技术档案,确保技术档案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二、技术档案的保管和利用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技术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技术档案的丢失和篡改。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技术档案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技术档案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医疗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利用,例如人才选拔、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
三、技术档案的保密和隐私保护1.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技术档案的保密和隐私保护。
2.医疗机构应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技术档案保密的认识和意识。
3.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防止技术档案的泄露和不当使用,如限制技术档案的查阅权限、加强技术档案的电子安全保护等。
四、技术档案的审查和评估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技术档案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2.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医疗专业人员的技术档案进行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
3.医疗机构应通过技术档案的评估和定期培训,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医疗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对于医疗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确保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医疗专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一、范围和适用性适用医院档案的立卷、归档、保存、借阅、销毁。
二、目的加强档案管理,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妥善、完整地保存各类重要文件、资料,反映医院历年经营和管理工作。
三、制度内容(一)工作职责1.医院档案工作在分管院领导、院长办公室负责人领导下进行,由专职人员负责对全院各部门档案进行立卷归档和日常管理工作。
2.档案室依据上级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档案保管、借阅、统计、保密、鉴定销毁等制度及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归档范围等。
3.档案室负责人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统计、查阅及编制检索工具,对各职能部门的文件归档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积极提供档案利用。
4.各职能部门应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其职责范围、目标管理工作程序,以保证文件材料的系统、完整与准确。
5.加强档案室管理,对档案的接收、移出、借阅和销毁,严格执行审批和履行登记,手续齐全,账目清楚,责任明确,严防丢失。
(二)档案立卷归档1.凡在医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以及与医院各项活动有关须执行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图纸、名册、照片、录音和录像带等材料,均属归档范围。
2.文件材料归档时间分为定期归档和随时归档(一般指基建、设备档案),归档时拟造清单一式两份。
各职能部门于每年的5月底前将上年度需归档的原始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并填写《档案归档目录清单》(附件)。
3.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工作会议、科研成果鉴定、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及重要设备、仪器开箱等,应通知档案部门参加,档案部门对不齐全的文件材料不予接收。
4.因公外出学习、开会、考察的工作人员,回院后均应向档案部门交出其带回所属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
5.归档的文件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要求,目录清楚、字迹工整、图样清晰,均使用标准打印纸或优良的书写纸张和墨水,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铅笔。
6.各种文件材料归档时应做到材料齐全、完整,如有材料缺失情况,应作文字说明。
规培医师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医师的管理,提高规培医师的培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所有参加规培的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等。
2. 规培医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培训计划、考核结果、临床工作记录、培训期间参与的项目和活动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培训基地负责规培医师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2. 培训基地设立规培医师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3. 规培医师本人负责提供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四、档案管理要求1. 档案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确保规培医师培训过程中的各项记录真实可靠。
2. 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便于查阅和管理。
3. 档案资料应采用电子和纸质两种形式并存,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档案资料应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档案使用与保管1. 规培医师档案仅限于培训基地内部使用,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对外提供。
2. 规培医师档案的保管期限为规培医师培训结束后5年。
3. 档案保管期间,应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六、档案变更与补充1. 规培医师档案如需变更或补充,应及时填写《规培医师档案变更补充登记表》,经审核批准后进行变更或补充。
2. 变更或补充的档案资料应按照原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档。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档案管理规范的培训基地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档案资料遗失、损坏、泄露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追究责任等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培训基地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上述规培医师档案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规培医师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规培医师培训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师技术档案管理,确保医师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师技术档案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师技术档案是医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安全性、保密性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部门是医师技术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监督等工作。
第六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 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熟悉医师工作特点和相关政策法规;4.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第七条医师技术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制定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指导、监督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3. 组织开展医师技术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4. 维护医师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5. 提供医师技术档案的查询、借阅等服务;6. 对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八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1. 医师个人基本信息;2. 医师执业资格证明;3. 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材料;4. 医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情况;5. 医师参加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发表著作等情况;6. 医师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等情况;7. 医师工作总结、考核评价、奖惩等情况;8. 医师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
第九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收集方法:1. 医师本人提供;2. 人力资源部门提供;3. 科室、部门提供;4. 其他相关部门提供。
第十条医师技术档案的整理要求:1.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2. 按照类别、内容分类;3. 按照编号顺序排列;4. 按照规范格式书写。
医院医师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医师档案管理,确保医师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师档案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范围1. 医师个人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医师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学历、学位、职称、专业、工作经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2. 医师工作档案:包括医师的聘用合同、工作总结、年度考核、奖惩记录、培训记录、进修记录、学术成果、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
3. 医师继续教育档案:包括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学分证明、培训记录等。
4. 医师考核评价档案:包括医师定期考核、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档案。
5. 医师其他相关档案:包括医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竞赛、表彰等档案。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医师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
2.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医师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医师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3. 医师本人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提供相关材料。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医师入职时,由人事部门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并整理归档。
2. 医师工作档案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收集,包括医师的工作总结、年度考核、奖惩记录、培训记录、进修记录、学术成果、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
3. 医师继续教育档案由医师本人或所在科室负责人收集,并及时归档。
4. 医师考核评价档案由人事部门或相关部门收集,并及时归档。
5. 医师其他相关档案由各科室负责人或医师本人收集,并及时归档。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 医师档案实行集中保管,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 医师档案的保管应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要求,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3. 医师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保密原则:未经医师本人同意,不得泄露其个人隐私。
(2)合理利用原则:医师档案的利用应服务于医院工作,确保医师档案的合理利用。
(3)方便利用原则:为医师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培训档案管理是教学、培训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承担着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服务等重要作用。
教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归档、整理、维护、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规范教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
教学培训档案建立二级管理制度,即科教科、教研室/科室二级管理,教学培训档案管理要求各类教学培训文件资料应及时分类归档,供教学培训、教学研究、管理、培训评估工作查阅。
(一)教研室/科室教学培训档案管理
教学培训档案由教研室/科室教学秘书管理。
教研室/科室教学培训档案管理项目如下。
1、教学培训任务安排表,教学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轮转表等。
2、授课课程安排表、临时调课通知。
3、培训学员每期(或培训转科前)的考试、考查、补考成绩。
4、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下发的有关教学培训文件。
5、教案、讲稿、总结、要长期保存的教学记录本。
6、教学培训活动有关记录。
7、应当保存的其它有关教学培训的文件资料。
(二)科教科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各专业教学培训计划长期保存。
2、每期规培的课表、教学培训大纲、教学培训任务统计表。
3、每期规培学员的培训轮转表、培训大纲、计划、各科规培总结等。
4、每期规培学员的考试成绩、考查成绩、补考名单。
5、规培学员名册及岗前培训等文件资料。
6、国家、省、市、院下发的教学文件、资料。
7、规培好人好事、违纪处分资料。
8、规培档案转移记录资料。
9、应当保存的其它规培文件资料。
医师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师档案管理,确保医师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师档案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师的档案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师个人档案、专业技术档案、继续教育档案等。
第三条医师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医师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报、伪造;(二)完整性:医师档案应包含医师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专业技术能力、继续教育情况、奖惩记录等全部相关内容;(三)安全性:医师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和电子档案的安全;(四)规范性:医师档案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和规范执行。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医师档案的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师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学历、学位等;(二)医师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等;(三)医师专业技术能力,如专业技能考核、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等;(四)医师继续教育情况,包括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内容、学分等;(五)医师奖惩记录,包括奖励、处分、考核结果等。
第五条医师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按年度、按类别对医师档案进行分类;(二)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核实、整理、归档;(三)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四)建立档案目录,方便查阅。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使用第六条医师档案的保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档案库房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等条件;(二)档案柜应采用防尘、防潮、防盗材料制作;(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点、检查,确保档案安全;(四)电子档案应采取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第七条医师档案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医师档案需经本人同意或授权;(二)查阅档案时,需填写查阅登记表,登记查阅内容、时间、查阅人等;(三)查阅档案时,不得擅自复制、拍照、摘录档案内容;(四)档案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归还,不得带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师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建立、健全医院技术档案工作,完整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我院的医师技术档
案,充分发挥医师技术档案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医师技术档案是反映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材料、数据、照片等技术资料。
3.医院各职能部门要把医师技术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医师技术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达到收集齐全、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及时归档。
4.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医师技术档案的基本原则,我院建立医师技术档案室,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二.医师技术档案资料的归档
1.医师技术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如下:
1)医师基本信息:姓名、政治面貌、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历、现任职岗位、入职时间、担任职务、职称、学习培训经历、工作经历。
2)医师在职期间发表论文信息:论文题名、是否通讯作者、是否第一作者、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页、归档时间。
3)医师在职期间出版论著信息:论著题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主编、是否副主编、归档时间。
4)医师在职期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项目名称、合同编号、课题来源、经费、研究起止时间、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实际完成时间。
5)医师在职期间科研课题完成情况:课题名称、研究起止时间、鉴定时间、鉴定单位、证书编号、课题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
6)医师在职期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获奖名称(科技成果、医疗成果、优秀论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授奖单位、授奖时间、获奖级别(国家、省、部、市)、证书号、归档时间。
7)医师在职期间参与学术会议情况:会议名称、会议时间、参加地点、主办单位。
8)医师在职期间参加培训、进修情况:培训内容、培训起止时间、进修单位、考核成绩/鉴定结果。
9)医师在职期间担任学术职务情况:学术团体、职务、任职时间、聘任单位、受聘者。
10)奖惩情况:奖惩事由、奖惩时间、受何奖惩。
11)其他情况。
2.医师技术档案材料归档要求:
1)各部门、各科室要建立主动送交医师技术档案材料的工作制度,及时将属于收录范围的技术档案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和交送到档案室归档。
2)收集的医师技术档案材料须经部门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属于收录范围的材料及时送交归档,不属于收录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需经档案主管
领导鉴别后,分情况予以处理。
3)提供的医师技术档案材料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齐全、文字清晰、手续完备,
禁用字迹不牢固的书写工具。
4)归档的医师技术档案材料复印件,一律用A4纸复印。
三.医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集中、统一、科学地管理好医师技术档案,维护医师技术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和安全,并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
因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技术档案原件遗失、缺漏、污损破坏至无法使用、借出无法收回等,管理人员应负主要责任。
2.协助各部门和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正确地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3.遵守医师技术档案保密制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4.严格执行技术档案的保管、查(借)阅、销毁制度。
5.保持档案室内整洁、卫生,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修补和提出复制。
四.医师技术档案的保管、查(借)阅和销毁制度
1.严格完成医师技术档案的登记和交接手续
1)档案进库归档时,送交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须及时在档案归档登记册上签字、登记,明确责任,以免“账目不清”,造成档案泄密、丢失等情况。
2)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送交的档案材料分类归档
①档案编号:按照医师技术档案索引卡上编号原则进行编号,并及时填写索
引卡;
②档案材料分类登记:将送交的档案材料按照收录范围归类、编序、登记,
并在该材料上盖上医师技术档案专用章并加以填写(专用章模板如下),以备查阅。
③编号、登记结束后,科学排序、及时上架归档。
2.严格档案查(借)阅制度
1)确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时,须档案主管领导
批准并及时在档案查(借)阅登记册上签字、登记。
一般只限在档案室查阅,
如有特殊情况外借时,应按要求在三日内归还。
2)查(借)阅档案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拆卷、涂改、勾划、剪
裁,如违反上述要求,将追究责任。
3)查(借)阅档案人员,对确需要摘录的材料,须经档案主管领导和档案管
理人员审阅后,才能带离档案室。
3.严格医师技术档案的销毁制度
凡要销毁的医师技术档案,必须造具清册,经档案主管领导审批后,在指定监
销人监督下进行销毁,防止失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