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美学特质山水的美学特质研究哲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的美学特质山水的美学特质研究哲学论文摘要:
我国的山水在长期的发展中具有中华民族的美学特征,它形神结合重神韵,物我交融
重情意,知悟兼顾重感悟。从其开始阶段到成熟阶段,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
宋元等时期,随着它的发展,中国自然美意识也逐渐形成。描绘自然山水,传达生命自我
内在的精神意蕴,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和美学思想蕴含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关键词:
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生命力;美学特质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具有中国鲜明的民族特色,即要求神形
兼备,又强调意境之美。基本精神是追求形神结合更重神韵,物我交融更重情意,知悟兼
顾更重感悟。在自然美艺术的创作中,追求化工天成,清新淡远之美。
一、山水形象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的对象开始于我国的古代,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所谓“山水”指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山川河流森林自然景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山水形象作为描绘的对
象开始于我国的古代,我国的山水画自隋、唐时期开始形成独立的画科,唐宋以后在中国
古代美术史上成为绘画的主流,它的地位、成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不可比拟的。由于山水
画家的门派不同,在历史上创作出各种风格和特色的作品。又由于画法不同,它们的具体
名称也不同。比如有青绿山水派、金碧山水派和浅降山水派等等。早期的山水形象,是作
为背景出现在画面上的,人物未从画中分离,作者的目的不是表现山水,而是表现人物。
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
画种,山水形象是以描绘大自然山水景色为主体,并且有一系列传统表现技法。
二、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和逐渐写实的山水
1、逐渐写实的山水中国文人墨客喜欢山水、草木、花鸟的美,看到自然美,赞美歌
颂祖国家乡,也特别爱好大自然中蕴含的审美精神,抒发美好情感。在古代出现了很多的
著名的山水家,东晋的顾恺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人。以他为代
表的人们为山水画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对待描绘对象的态度上,主张写生,即
真实的表现对象物体。他认为人最难、次山水、再次狗马。“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就是说,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表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画出飞红鸿而目送神驰的会心,就
需极深的文化艺术功力。从顾恺之的山水来看,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
是山水的基本表现技法。人物和山体的空间关系还安排的很不协调,山川、野兽、森林、
花鸟结合的很完整,表现得比较真实。尽管这种表现还停滞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是作者
为真实表现对象所做出的努力和初步获得的成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
伴随着发展理论体系和自然审美意识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代表人物有宗炳,他酷
爱自然风景,壮游名山大川,《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他提出畅神的观点,认为对自然山水形象这些自然美的欣赏,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
使人的精神为之一畅。宗炳认为“山水以形媚道”。“万趣”应于目而会于心。若能用笔
巧妙地表现出来,“目亦同应,心亦俱合。”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的理论体系,畅神所尊重
的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欣赏者从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古代人们的自然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具有民族的特色。
这种观点提出标志着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这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是具有开山意义的。
三、禅境山水实现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美学之境
1、知山乐水,天人合一圆觉之境在山水诗中和山水画中,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唐代王维是一位罕见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诗歌、绘画、
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苏轼评论王维的诗曾经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表现自然萧瑟冷寞超尘绝世,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由于出生在信奉佛教的家庭里,
他一出生家里人就给他取了一个与佛教结缘的名字,把佛教著名居士维摩诘三字拆开,以“维”为名,以“摩诘”为字。他富有独创性的水墨山水奠定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不朽
地位,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的禅画家,王维对佛教禅宗有过较深的研究,是他最早将禅宗
的意境说,融进山水画的创作,运用禅宗澄心观照的审美方法,将禅的意境、画境、诗境
融为一体,使绘画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人们喜欢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自然美,山
水画缘起也由于其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观民居意识的集中体现。以山为乐和水为知、以空为悟和远为觉精神的确立,这种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是一
种精神,也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这在中国山水中找到更丰富和具体的内涵。
2、禅宗物我同化,心物合一审美之境王维所描写的物体,常常不受时空的限制,得
心应手,意到便成,造理入神,迥得真趣,被称为文人画宗师。因仕途受挫,无心仕进,
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禅宗既有入世,又有出世的超然人生态度,这给王维很大的精神安慰,同时这种态度也影响他的创作。禅宗的“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他的山水画中,
也得到充分地体现。他的雪景、栈道、捕鱼、村庄、雪景等景物,都充满淡泊高远的境界。历史上对王维的禅画评价很高,明代的董其昌从文艺流派和风格上来探讨王维的成就,确
立他为禅宗南宗画派的创始人,独具慧眼看到王维对禅宗的贡献。
王维诗境与禅境交汇,中国山水的大象和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体现对禅宗物我同化,心物合一境界的追求。其思想产生了一些追求禅境者。唐代张璨得王维的真传,主张外师
造化,中得心源,随意纵横,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有时创作到得意处,忘乎所以,干
脆以掌抹色,挥涂起来。唐代画家王洽,继承张璨画法,并发展为泼墨法,将墨色泼于绢
素之上,随其浓淡形态用手抹之,有时醉酒以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素,墨气横生,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