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布、特点及与人类区别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事实与观点的概念,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2)通过动手仿制古代“石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肢体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播放露西的生活和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影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和游戏活动等形式说明语言交流和工具使用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简单而有特点的“石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信息资料。

准备一些朔料泡沫,课堂上动手仿制“石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提出问题:“黑猩猩会变成人吗?”引出本节学习的主题。

学生活动:讨论上述问题,学生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进一步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新课讲解首先学习科学家简介:教师讲述: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书中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达尔文在比较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此,神创论观点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讲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讲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
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中学毕业生珍妮· 古 道尔,有志于研究古人类,在路易斯· 利基 资助、指导下到了非洲坦桑尼亚,住到密 林当中,观察黑猩猩的生活。 她发现,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把草杆枝 杈去掉,用直草杆插到蚂蚁窝里钓蚂蚁吃。

25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 据 自 身 特 征 进 行 判 断
26
腊玛古猿
一种原始的古猿。臼齿 大,犬齿小,釉质厚,上颌 骨齿弓为V型,生活在森林树 丛中。
27
上颌骨比较
腊玛古猿
猩猩
人类
28
680万年前的化石Toumai
Michel brunt et al.2002 年在《Nature》宣布, 从中非的乍得德乍腊沙漠发现68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人 29 科动物)头颅化石Toumai(沙赫人 )

7
猿 科 与 人 科 动 物 进 化 概 图
8
灵长类的进化
哺乳纲的一目,社会性动物。大脑发达,眼眶朝前;手和 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 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 9 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有尾长或无尾。
大猩猩、长臂猿、猩猩和黑猩猩
门形齿弓
19
人和3种猩猩若干特征比较

20
人与黑猩猩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基因的差异仅1.3%,
肝脏和血液上都没有差异。唯独我们的
大脑容量是黑猩猩的5.5倍。

人类一定得吃青菜等食物,因为我们在
进化过程中把合成维生素C的基因丢了。
21
人与黑猩猩 染色体比较
22
2号染色体突变在人类起源中的可能作用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18张)(人教版生物)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18张)(人教版生物)

2.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
制造
直立
前肢
大脑
使用
合作交流
视察与思考(视察第3页图,阅读课本第2——3页, 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散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生活
的方式有什么?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究竟
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分呢? 3.随着人类的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
3.现代类人猿主要有哪四种?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4.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
树栖
学习任务二 人类的发展
阅读教材4-5页,回答:
1.从猿到人的进化: (1)人类的起源地? 东非大裂谷地带 (2)人类的起源原因?地壳运动,环境变化 (3)人类的起源证据? 古人类化石
(4)由于地球环境产生变化,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 猿逐渐进化成了_现__代__类__人__猿__;而生活在稀树草原中的 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了____人__类_____。
答案:1.C 2.B 3 .A 4.C 5.C 6.A 7.B 8.A
9.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
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
争的过程中,人类
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良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 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讨论: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类似,但与人 的根本区分是什么?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 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较小,无语言能力;人 脑的容量较大,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由来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由来PPT教学课件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
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根本区别 运动方式
类人猿 臂行
制造工具 的能力 使用自然工具,
不会制造
脑发育的 脑的容量约为
程度
400ml,没有语言
文字能力
人类
直立行走
制造并使用各种 简单、复杂工具
人脑的容量约为 1200ml,具有很 强的思维能力和 语言文字能力
A、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B、人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人有语言、有意识 D、人能直立行走,有灵活的双手
综合提升
最能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比 “露西”少女时代的古人类更进化的特 征是,“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使用工具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科学家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证据是什么?


3


年 前 的
化 石“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




西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
少 女
类— “东非人”及其遗物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
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
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A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1、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 西部和东部赤道地 区自评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难点: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00万年前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被发现的录像,“露西”骨骼化石的图片,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和现代人的骨骼的图片,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不同时期的人类单幅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则引发广大民众好奇心的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的“女娲遗骨”。

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 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听到此新闻,你想到了什么?当然,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19世纪时,达尔文第一次以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观点,替代“神创论”对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

达尔文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黑猩猩有亲缘关系。

虽然这一观点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群起而攻之,被污蔑为亵渎圣灵、有失人类尊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人类的起源和文明发展1.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逐渐分散到全球各地。

- 最早的人类化石是露西(Lucy)的化石,约在300万年前出现。

2.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指石器制作水平较低,以石制工具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有旧石器文化和中石器文化。

3.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石器制作水平较高,以石质、陶质和玉质工具为主要特征的时期。

-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有新石器文化和长江文化。

4.古代文明的诞生- 古代文明起源于河流流域和沿海地区,如中华文明的诞生于黄河流域,埃及文明的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二、古代中国的历史1.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由禹建立。

- 夏朝是个封建奴隶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部落联盟和国家的雏形。

2.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由汤所建立。

- 商朝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的封建制国家,社会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3.西周-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

- 西周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的封建王朝,实行了封建制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4.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乱世,列国相争,是中国的分裂时期。

5.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建立。

-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发展了经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6.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由刘邦建立。

-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期由于内外夹击而逐渐衰落。

7.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由魏、蜀、吴三个国家分立而成。

- 三国时期国力衰落,社会动荡,边境频繁战乱。

8.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和南方分立的时期,由南朝和北朝组成。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生物学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
学习目标
一、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进化来的。
二、尝试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 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 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 的变化。
三、认同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
学习新知
女娲造人
亚当和夏娃
学习新知
查 尔 斯 ·罗 伯 特 ·达 尔 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年2月12日—1882年4 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
《物种起源》
——进化论
学习新知
一、人的起源
人类 现代类人猿
共同祖先
森林古猿
*课本第3页“观察与思考”
相同点
具有复杂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相似的面部表 情骨骼结构,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状、血型、行为 表现 等页相似。
学习新知
为什么会有相同点?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 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广布 于非、亚、欧地区,尤其 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学习新知
继续留在森林 过树栖生活
为什么会有不同点?
树栖生活转为 地面生活
学习新知
露 西 骨 骼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 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
上肢较细 下肢粗长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象 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露西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
较粗壮,已能直立行走。
学习新知
1.“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的石 块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2.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 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

课标解读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人类作为物种层面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虽然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也存在一些争论,但是科学的发展正在将这部分知识清晰化。

本节内容注重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即科学用证据说话,靠逻辑推理,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从本节开始的导言到人与类人猿的关系,都体现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

此外本节还设计了“技能训练”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想一想,议一议”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这一部分,教材设计了对四种类人猿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一部分又很好地渗透了科学精神,摆证据、讲事实。

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3.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也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基本观点——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并且要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教学目标[来源:ZXXK]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来源:]能力目标尝试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视频;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关资料。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
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
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古猿到人的进化
2.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二、人类的发展
1.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共30张PPT) 公开课课件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共30张PPT)  公开课课件  课件
的发育?请阅读课本第5页第二段,找出课本 的观点。
火的使用---改善营养 制造工具---锻炼大脑 群体交流----语言的产生
建立者
人 类 起源于 的 起 原因 源
证据
达尔文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化石
从猿到人的标志 直立行走
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现代类人猿
森林 古猿
人类
如果你是远古的一只森林古猿, 你愿意成为那一支?请推测你 将要面临的困难。
请同学们观看参考视频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授课人: 王予红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
祖先是
森林古猿
四种现代类人猿
四种现代类人猿
类人猿的脑容量400ml 3倍
人类的脑容量1200ml
现代类人猿和人主要的区别?
1. 上下肢的比例---直立行走的能力 2. 手的灵活程度—制造工具的能力 3. 脑容量---智力水平
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 同祖先森林古猿;
根据现代的考古研究认为我们共同 的祖先大约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 前。
森林 古猿
现代类人猿 人类
1929年, 北京猿人50-20万年前 1965年 元谋人,约在170万年前左右
进化的证据化石
距今300万年前的 露西骨骼化石
森林 古猿
现代类人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非大裂谷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新课件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新课件新
1千万~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 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形 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 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即石化了 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当时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 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这是因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很多 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1)外部形态:类人猿没有尾巴,身体比猴子大,整个形 态和人接近。
(2)牙齿比较:类人猿的牙齿的种类和数量与人类相似。
现代类人猿的牙齿
人类的牙齿
(3)身体结构:类人猿的的骨骼与人相似。
(3)身体结构:类人猿的拇指与其它四指分离,能形成抓 握,也与人相似。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使用


产生

工具


了语

制造




工具


人类 变得 越来 越强 大
北京猿人生活想像图
尼安现德代特人人生生活想活像想图像图
能人生活想像图
现代人生活想像图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大脑越来越发达 01
我从哪里来? 人类从哪里来?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1 )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 )说出化石是人类进化的主要证据。 ( 3 )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进程,以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
在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神创论 流传于世的说法:神和上帝创造了人类。
进化论
1871年,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现代人和类人猿的 相似处之后,发表著作《人类的由来》,提出现代 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古猿。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从猿到人的进化直立行走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制造和使用工具产生了语言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生物)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生物)

B.用火烧烤食物
C.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备敌害
D.制造和使用复杂而精致的工具
3.在同大自然的严酷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 了人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 请问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 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探究主题二
人类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1.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东 非 大 裂 谷
约旦河谷
露西
(1)森林古猿是怎样 进化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 带,发现了许多早期古 人类化石,这说明了什 么?
东非人 莫桑比克
化石图片分析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 她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较粗壮,和现 代人类较为类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 式是怎样的。 上肢较细,下肢粗长,直立行走。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3.原因—— 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4.证据—— 化石
1.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分不包括( D )
A.运动方式
B.制造工具的能力
C.脑发育的程度
D.体表被毛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具有的能力是( C )
A.制造简单的工具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圣经传说 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说法,人 是由上帝依照自己的形体创造出来的 ——亚当与夏娃。他们在地球上生儿育 女,成了人类的祖先。
“人类从哪里来?” 进化论唯物主义观点对此又是怎样解 释的呢?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 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照视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 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 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直立行走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石器
1.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 Nhomakorabea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 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探究新知 3、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运动方式: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不会—会、简单—复杂 着衣:御寒、遮羞
探究新知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情境导入
女娲造人
圣经.创世纪
人类从哪里来?
神创论
探究新知 探究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有着 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指出人不 是由神创造的。
探究新知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
东 非 大 裂 谷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
1.森林古猿是怎样进化 成人类的? 2.在东非大裂谷地带, 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 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约旦河谷 露西
东非人 莫桑比克
探究新知
2、进化的主要证据?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1.“露西”少女的上肢和下肢 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 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 能力
类人猿 臂行
可以使用工具 但不能制造
现代人
直立行走
能制造和使用简单 或复杂的工具
脑的发育 程度
脑容量小(400mL)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大(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新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选择题1. 灵长类进化为人的时期是()A. 中生代B. 新生代C. 太古代D. 元古代2. 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A. 直立行走B. 下肢增长C. 骨盆变短增宽D. 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3. 下列哪项人体的基本特征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A. 后肢增长B. 骨盆变短增宽C. 产生了语言D. 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4. 下列与古人类能够使用火的意义无关的是()A. 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B.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C. 促进了脑的发展D. 直立行走前肢被解放出来5. 到目前为止,从人类所了解的事实可以推断出,人类最早可能出现在()A. 非洲B. 欧洲C. 亚洲D. 美洲6. 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是()A. 石器B. 铁器C. 铜器D. 骨器7. 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A. 南方古猿B. 能人C. 直立人D. 智人8. 下列哪一项不能成为古人类化石()A. 古人类的骨骼B. 古人类用过的石器C. 古人类的肌肉D. 古人类的足迹9. 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环境不包括()A. 造山运动B. 出现冰川期C. 森林的稀疏D. 恐龙灭绝10. 下列动物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A. 黑叶猴B. 猩猩C. 狒狒D. 金丝猴11. 下列能力中,“东非人”不具有的能力包括()A. 使用工具B. 制造工具C. 使用火来烧考食物D. 使用电脑12.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 北京猿人B. 黑猩猩和大猩猩C. 森林古猿D. “东非人”1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B. 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C.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D. 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14. 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相比,下列不属于智人独有的特征是()A. 人工取火B. 会制造工具C. 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大小D. 能完全直立行走15.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与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 使用工具B. 产生了语言C. 直立行走D. 用火烤制食物16. 客观事实是提出观点的依据,下列关于北京猿人的叙述,属于客观事实的是()A.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20万年前B. 其他地区50~20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C. 北京猿人起源于非洲D. 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二、填空题17. 四足行走的古猿身体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如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和______ 等,逐渐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18. 大猩猩、黑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长臂猿、猩猩主要分布在亚洲 ______ .(判断对错)19. 非洲以外的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事实. ______ .三、简答题20. 如图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从图中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 ______ ;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 ______ ,再到 ______ ,直到制造并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 ______ ;从 ______ 到懂得御寒、遮羞以至今天着装的美化作用,无不体现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 ______ .(3)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使用 ______ ,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 ______的发展.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答案】1. B2. A3. C4. D5. A6. A7. A8. C9. D10. B11. D 12. C 13. B 14. B15. C16. D17. 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18. √19. ×20. 体形;使用工具;是否着衣;直立行走;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复杂的现代工具;赤身裸体;直立行走;工具;大脑【解析】1.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新生代开始时,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绝灭,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为哺乳动物大发展和被子植物的极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称为哺乳动物时代或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的进一步演化,适应于各种生态环境,分化为许多门类.到第三纪后期出现了最高等动物--原始人类.故选B.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近几年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掌握好人类的进化历程才是关键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2.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选:A.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人与类人猿分界的标准,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3.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使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和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4.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使食物易于吸收,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与D无关.故选:D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5.解:发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6.解: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这些石器常常与动物的遗骸和人为弄碎的骨头一起被发现,由此古人类学家推断,石器的出现与早期人类的狩猎和肉食行为密切相关.故选A.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大脑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形成了人类社会.7.解: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能人,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智人,直立人之后未被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故选:A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据此解答.熟知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掌握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以及不同阶段中人的特点.8.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他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生物进化最直接证据是化石.A古人类的骨骼比较硬,容易形成古人类化石.B.古人类用过的石器,是古人的遗物,也能形成古人类的化石.C.古人类的肌肉,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不能形成古人类的化石.D.古人类的足迹,是古人类的生活痕迹,可以形成古人类的化石.故选:C人类的起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本题考查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知识点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9.解:由于环境的变化,如造山运动、气候变化出现冰川期导致森林减少,使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关键是理解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0.解:黑叶猴、狒狒、金丝猴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不是类人猿;猩猩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是类人猿.故选:B.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做这题的关键是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11.解:A、东非人能使用工具,A正确.B、东非人能制造工具,B正确.C、东非人能使用火来烧考食物,C正确.D、东非人不能使用电脑,D错误.故选:D东非人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曾经用过的名称,是L.利基为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一个头骨建立的.近来大多数古人类学家已同意废弃这一属名,认为这个头骨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包氏种.古猿能制造工具盒使用工具,但不能使用电脑.12.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是近亲,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据此答题.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3.解:A、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A正确.B、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B错误.C、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其中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C正确.D、不同种族的人拥有大致相同的基因,其差别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他们应属于同一个物种.一般地说,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D正确.故选: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据此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明确该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4.解:A、人工取火,属于智人独有的特征,故正确;B、会制造工具,是能人、直立人、智人共有的特征,故不正确;C、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早期智人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毫升,故正确;D、能完全直立行走,是智人独有的特征,故正确.故选B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5.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选: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16.解:A、其他地区50~20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B、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50万至20万年的直立人,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C、北京猿人、亚洲直立人起源于非洲,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D、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属于客观事实;故选:D.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关键点:了解客观事实和推测的区别.17.解:在地上生活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故答案为: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此题考查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了解过程即可解题.掌握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8.解:大猩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加蓬、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乌干达等地.黑猩猩:黑猩猩分布于赤道非洲刚果河以北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分布较广泛,从东非的坦桑尼亚一直到西非的塞内加尔都能见到.长臂猿:长臂猿在世界上共有10种,它们的体形大小和毛色各有不同,集中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大陆及岛屿上的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猩猩:有两个亚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故答案为:√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分析解答.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了解类人猿的分布情况.19.解:在非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事实,而非洲以外的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就是人的一种推测了,应属于观点.故答案为:×.经过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事实;推测得出的结论,应属于观点.对于事实和观点的判断,应根据是否已经被确认来判断.20.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①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②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一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③衣着上由赤身裸体发展到懂得御寒、遮羞.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2)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3)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大脑的发展.故答案为:(1)体形;使用工具;是否着衣;直立行走;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复杂的现代工具;赤身裸体(2)直立行走(3)工具(4)大脑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做此题要求我们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明确人与类人猿的关系,了解人和类人猿的区别等.。

人教版 七下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

人教版 七下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

人类发展历程:
1、直立行走 2、制造和使用工具 3、能够用火 4、脑的发达,产生语言
古人类生活想像图
本课小结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人 类 的 起
2.森林古猿 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
生活 进化 现代类人猿
在森林 生活在 进化
人类

稀树草原

进 3.进化论的建立者: 达尔文

4.研究人类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A 长臂猿
B 北京猿人
C 森林古猿
D 类人猿
3.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C)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直立行走 D.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课堂延伸
在现代人类中,偶尔会出现身披长毛的毛人 或者长有尾巴的小孩。请尝试说明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现象?
课堂延伸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猿同祖,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 类呢? • 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 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
1、你认为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D )
A 猕猴
B 长臂猿
C 恒河猴
D 黑猩猩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C )
思考与讨论
1、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 散布在哪里?
热带丛林
2、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以什么为主?
树栖
四、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一想 思考:森林古猿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呢?
资料分析 地质学家告知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 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当时地球上气候也产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蔼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 大裂谷地区本来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9.“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具有的能力是( C ) A.制造简单的工具 B.用火烧烤食物 C.使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 D.制造和使用复杂而精巧的工具
10.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 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B) A.人比猿高等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11.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我们的方法和态度应该是( D ) A.建立现代类人猿的自然保护区 B.不砍伐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C.任意捕捉、贩卖猿类 D.A、B两项都对 12.关于人类的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B.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大脑的发育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 C.语言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 D.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16.如图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 (1)从骨骼看,类人猿___前__肢____明显长于___后__肢___。而人类的上肢较 ___细__短_____,____下__肢____较粗长,具有粗壮的股骨。 (2)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的行走为_____半__直__立__行__走_____,过着以 ____树__栖____为主的生活;而人类为__直__立__行__走___。 (3)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过程中,身体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如 ____重__心__下__移______、_____下__肢__骨__增__长____、_____骨__盆__变__短__增__宽______、 ___脊__柱__弓__形__变__为__“__S_”__形____等,逐渐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
(1)1 000万~2 000万年前,森林大量消失,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 大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
制造和使用工具
的能力了。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 —“东非人”及其遗物。
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是 古人类的化石 。
头骨化石
复原像
小结:人类的进化

地形 气候
林 变化
古 森林
猿 大量
消失
不适应者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灭绝
类人猿
使用火
【问题讨论】
1.就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 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 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 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说明当时
可能采用 直立行走 的运动方
式。
2、
再看距今175万年“东非人”石
块看:分别呈 斧 状和 凿状,可
以分别用来 砸砍 和 削刮 物体,
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
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
①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 丛林 中,过着 树栖 生活; ②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③没有 制造工具 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④不能进行语言和 文字 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和人 有根本的区别。
①相似
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宽阔的胸廓,与人类相似的面部表 情、骨骼成分、牙齿的结构与数目、眼的位置、外耳 的形状、血型、行为表现及寿命长短等。
神创论→世界上所有物种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
二、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大猩猩
非洲西部和东 部赤道地区一 带.
黑猩猩
非洲中部和 西部的热带 森林中。
长臂猿
猩猩
南亚、东南 亚洲的加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使用火
(营养丰富,脑发达)
d、脑发达产生语言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没有语言 群居生活需要产生语言
4、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约有110个氨 基酸。用氨基酸序列测定法分析各种生物的细 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与人的差别个数如下表:

12 响尾蛇 14
猕猴
1
酵母菌 44
黑猩猩
0
小麦
35

13 金枪鱼 2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种生物与 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黑猩猩 ,最
远的是 酵母菌 。
猩猩 黑猩猩 大猩猩 人
南方古猿复原像
猿人的脚印化石
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
马坝人的头骨化石 和复原像
尼人的 复原像
尼安德特人头部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复原像
单元目标:
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 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学习目标
• 1、人类起源于哪一类动物? • 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是
怎样的?
列表:
类人猿
现代人
运动 方式
臂行
直立行走
制造工 使用自然工具 制造、使用各种简 具能力 不会制造工具 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发育 脑容量小 的程度 没有语言能力
脑容量大 很强的思维 语言文字能力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自身形态 结构变化
树栖森林中生活
古类人猿
转到地面生活 不适应者 灭绝
Hale Waihona Puke 转到地面生活 适应者古人类
现代类人猿
(四肢行走, 不会使用工具)
现代人类
(直立行走, 会使用、制 造工具)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达__尔__文____ 2、人类起源于_森__林__古__猿___ 3、原因____环__境__变__化_____ 4、证据__化__石___
人类进化
1.原因:环境变化
a、地壳运动形成东非大裂谷 b、气候变化森林变成大草原
2.证据:a、地质学证据:东非大裂谷 b、古人类化石:露西化石 c、古人类遗物:石器
3.进化历程:a、直立行走
(猿到人的标志)
四肢行走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b、使用并制造工具 (人与猿的本质区别)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自然工具 使用制造简单工具 使用制造复杂的工具,包括电子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