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成论泛智要素教育性格形成说1944年英国《白特勒法案》幼儿凭证计划店铺幼儿园白天的母亲开端计划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社会中心保育论集体主义保育论教学训导教学模式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学前教学指示法
2.系统脱敏直接教学法多闻台式均爱风化大家庭幼保元化人文主义欧州的文艺复兴运动宫廷学前教育保傅教育制度乳保教育制度外象内感早渝教艺友制行为课程整个教学法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简答题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特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世界幼儿教育发生哪些变化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简述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与天性关系的思想及意义简述夸美妞斯涉及幼儿游戏理论和对学前教育的贡献简述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观战后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势20世纪上半期美国学前教育的显著特点简述罗素的学前教育思想简述法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联邦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4.简述20年代学前教育的奠基工作苏联学前教育的特点杜威提出的教学法内容是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要求教师的准备工作有德可乐利教学法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及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依据和方法古印度等级和种姓制度古雅典家庭教育内容古前罗马幼儿教育内容柏拉图论幼儿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
5.亚里士多德关于婴儿保育普鲁塔克中古时期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夸美纽斯世界观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评价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及用书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全部知识点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881年政令在法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
6.凯果玛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塞贡的弱智儿童教育法20世纪中期以前幼儿教育设施特点乌申斯基教学论思想裴斯泰洛齐的生平教育理论家庭教育欧文主张的幼儿教育20世纪英国学前教育特点日本幼儿教师资格证获得途径苏联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原则和方法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老解放区对幼儿品德教育原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特色昆体良关于教育与天性的思想及意义
7.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特点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目的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内容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封建社会我国学前教育特点颜之推关于学前教育原则和方法朱熹儿童教育思想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试述幼稚园课程标准古代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奏定学堂章程》的主要内容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及实现意义
8.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试析幼稚园课程标准老解放区在包教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何经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幼稚园教育陈鹤琴幼稚园教师应有的认识和应具备的条件陈鹤琴活教育体系
9.老解放区对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有哪些经验老解放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简述蔡元培学前美育思想恽代英儿童公育思想简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张雪门的行为组织课程观点陈鹤琴幼儿心理特点陈鹤琴课程论思想的内容建国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王守仁学前教育思想张履祥学前教育思想提倡"耕读相兼"的积极意义
论述题
1.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教育观点发生哪些转变
2.论述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影响
3.论述福禄贝尔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4.论述8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前教育改革
5.论述幼保一元化的进展
6.论述杜威幼儿教育思想
7.论述杜威教育理论的地位与影响
8.论述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不同9.论述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
1.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论述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
3.论述南京鼓楼幼稚园及其实验研究
4.陶行知艺友制师范教育思想凭述
5.论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
1.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母育学校》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
2.1923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3.《儿童教育论》维基乌斯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提出
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1776年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5.1965年美国开端计划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卢梭倡导的自然后果法
6.洛克的白板说
7.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卢梭"自然教育观"
8.军事民主制时期和军事体育训练英国的"免费幼儿园" 教育性教学原则
9. 柏拉图的优生优育化寄宿制幼儿园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
10.1975年法国《哈比教育法》拿破仑的帝国大学杜威的教育既生长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11.示范性幼儿园预成论1802年德国巴乌利美保育所
12.1762年卢梭《爱弥尔》陶行知的教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