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现状阿布力米提·居马1 综述吐尔逊江·买提努尔2深校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11)
(2.新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40049)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现状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麻醉药物应用、术后疼痛,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胀、腹痛、延缓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持续腹胀引起患者的腹腔压力增高,可影响其手术伤口的愈合,还可致患者的膈肌上升,胸部活动受限,从而引发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故缩短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的时间,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是外科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使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医护人员一直在关注的研究课题。下面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研究作一综述。
1.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病因病机
1.1: 手术对胃肠道的创伤和刺激:手术操作的创伤、胃肠显露、炎症渗出等因素启动了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已得到公认[2],腹部手术时各种操作对胃肠和腹膜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胃肠粘膜屏障受损,胃肠道功能调节紊乱,导致细菌移位和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Akça等究表明:腹部手术操作可刺激肠道组织,可直接兴奋胃肠道μ型阿片受体,使胃肠道蠕动减慢[3]。手术操作的刺激作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使胃肠道运动能力减弱;同时,由于迷走神经的抑制,阻断了机体的胆碱能抗炎通路,使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增加细胞因子分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4]。而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方式也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5]
1.2: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应用:麻醉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延迟肠道蠕动,延缓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正相关。不同的麻醉方式抑制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不相同,其中全身麻醉影响最大,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有一定的影响[6]。
1.3:胃肠道灌注不足:由于术前禁食、肠道准备及某些基础疾病的存在致摄入不足,术前和术后液体丢失、补充不足、血液稀释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胃肠道灌注不足,胃肠生理功能受到影响[7]。
1.4: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低钾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8],轻度缺钾者只有出现疲乏无力,腹胀、恶心和便秘,严重低钾者可引起肠蠕动受到抑制并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术后纠正电解质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
1.5:神经抑制反射;目前普遍认为在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全身交感神经持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术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会明显升高[9],引起儿茶酚胺
的高水平循环,造成了长时间的胃肠运动的抑制,从而发生胃肠动力障碍[10],在非手术处理的病人,高水平的几茶酚胺也可抑制胃肠动力[11]。研究显示,手术牵拉、胃肠刺激或内脏副交感神经损伤可致胃肠动力激素分泌减少,术中麻醉及术后用药镇痛可抑制交c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撤药后交感神经阈值下降、迷走神经阈值升高,使胃肠动力受到抑制[12]。
2. 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研究现状分析。
2.1促胃肠动力药物研究现状。
2.1.1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1. 甲氧氯普胺:别名是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提高胃肠肌细胞对乙酰胆碱 ( ACh) 的敏感性,促进胃、十二指肠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不影响胃酸分泌,并能预防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3]。
2. 多番立酮: 又称吗叮啉,主要通过结合外周DA2受体,拮抗多巴胺受体,而产生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多潘立酮已广泛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 GERD,可显著改善腹胀、早饱、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14]。
2.1.25-HT受体抑制剂
西沙必利(cisapride,cis),通过激动肠肌间神经元的 5-HT4 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和蠕动,增加食物向近端结肠运输发挥促动力效应。研究表明,西沙必利能够提高食管收缩幅度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速胃排空和经口至盲肠的运输[15]。
莫沙必利(mosapride),应用范围与西沙必利相同,对便秘的治疗效果不佳,但能显著增加胆囊排空,其可特异性促进消化道运动,使胃肠道产生强烈收缩[16]。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5一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的运动,它除了能加速胃排空外,还能增强小肠和大肠的蠕动[17]。
2.1.3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红霉素(erythromycin,EM)是该类药物的代表。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抗生素中唯一能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18]。目前,红霉素已用于治疗糖尿病胃瘫、外科术后胃瘫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19]。
2.1.4 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
胆囊收缩素(CCK)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肠道,可促进胆囊收缩、使缓慢胃排空及抑制结肠运动。现在CCK受体拮抗剂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临床应用价值得进一步研究[20]。
2.1.5 阿片肽受体拮抗剂
阿片肽存在于肠道肌间神经丛,对胃肠道运动有调节作用。阿片类药物无论单次给药还是持续给药都会直接影响胃肠功能,它们通过减慢胃肠运动,减少消化道液体分泌,增加消化道液体吸收而导致便秘[21]。研究显示,阿片肽受体拮抗剂无论口服,静脉还是皮下给药都能有效地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胃肠运动障碍[22]。
2.1.6 泻药治疗
泻药主要分为接触性和容积性,接触性泻药强烈刺激肠粘膜,阻止肠液吸收,使电解质向肠内扩散而产生促进肠蠕动,起到导泻作用,接触性泻药包括酚酞,蓖麻油等。容积性泻药在胃肠道内不吸收,口服后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从而肠内容积增大,刺激肠蠕动,引起水泻,容积性泻药主要有硫酸镁,甘露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