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清淤及调水引流(陆桂华,张建华,马倩等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河流冲淤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河流冲淤

思维导图:河流冲淤【思维导图】[典题精研](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 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 3>T 0>T 2>T 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0。

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T 0 B .T 1 C .T 2D .T 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 .T 3形成时期 B .T 2形成时期 C .T 1形成时期 D .T 0形成时期 [图解思路][答案] (1)____A____ (2)____A____ [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推测该河段的水位状况及地质作用,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综合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推测平坦面上的砾石来源于河流的挟带,结合现在洪水期仅能淹没T 0,推知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思维 素养地理 实践力 根据平坦面上砾石粒径的大小,推测各平坦面形成时期的河流流速,进而推知断面流速最大的时期,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1.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

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冲积平原的形成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前冲积平原山前地下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或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 滩平 原河流 中下 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形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不同调水方案对太湖五里湖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_宓辰羲

不同调水方案对太湖五里湖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_宓辰羲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W a t e r D i v e r s i o n S c h e m e s o n H d r o d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 u l i h u L a k e y y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 0 1 3 年第 5 期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2 8 4 2 0 1 3 0 5 0 0 5 3 0 4 - - -
5 3
不同调水方案对太湖五里湖 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宓辰羲 , 毛劲乔 , 戴会超, 戴凌 全
(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1 0 0 9 8
1] , 另有学 者 对 泵 站 调 水 路 线 进 行 力和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2] 。但已有研究 了优化设计并对 水 环 境 改 善 效 果 进 行 了 预 测 [
仅分析了调水流量这一单一指标对整 体 水 体 交 换 率 的 影 响 , 并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不 同 调 水 方 案 对 太 湖 五 里 湖 水 动 力 特性的影响分析 宓辰羲 毛劲乔 戴 会 超 等
为贴合较为复杂的湖泊岸边界 , 模型采用正交交错网格离
[] 模型求解基于 有 限 差 分 法 中 的 A 水位等 散计算域 , D I方 法 8 ,
1. 2 模型设置与率定
图 1 太湖 、 梅梁湖 、 五里湖相对位置示意图 ,M F i . 1 L a o u t o f T a i h u L a k e e i l i a n h u L a k e a n d W u l i h u L a k e g y g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水循环环节

2023年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水循环环节

思维导图:水循环环节【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塔里木河下游重要的补给水源,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湖逐渐演变成了咸水湖。

整治10年后,2019年,博斯腾湖再次向塔里木河干流实施生态输水。

下图为塔里木河水系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对湖区的有利影响有()A.改善湖泊水质B.降低湖泊水位C.湖泊冬季结冰D.下游盐碱化重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该河()A.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B.湿地减少,流域降水增加C.地下径流增多,蒸发减弱D.地下水位升高,蒸发增强【答案】1.A2.D【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在输水前是咸水湖。

输水可以使湖泊内的水体更新转换,有利于改善湖泊水质,A对;降低湖泊水位、加重下游盐碱化不属于有利影响,B、D 错;湖泊冬季结冰并不全是输水后的结果,C错,故选A。

2.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下渗增加,地下水位逐渐上升,蒸发增强,A、C错,D对;生态补水初期会导致塔里木河的水量增加,干枯的河床有了水体,湿地增加,B错,故选D。

2021年8月,我国北方某电厂落成的一座高225米的冷却塔创下了“世界第一高冷却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该冷却塔采用自然通风技术,达到节约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发电产生的热水进入冷却塔,经喷淋系统向下喷洒的过程中,周围冷空气自动被吸入塔内,冷却喷淋的热水。

下图为冷却塔基本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冷却塔自然进风口应位于图中()A.①B.①C.①D.①4.发电功率相同情况下,该电厂冷却塔工作效果最好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冷却塔中的挡水器起到减少水损失的作用,与其原理类似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答案】3.A4.D5.C【解析】3.本系统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发电产生的热水进入的地方导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从冷却塔的底部进入,形成上升气流,所以自然进风口应该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PPT精选文档

太湖蓝藻水污染事PPT精选文档
18
5、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修改 太湖流域的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江苏、浙江、 上海两省一市,会同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编制《太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江苏省政府与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市政府签订了治污减排责任状,讨论 修改《江苏省太瑚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第四难,难在环保意识薄弱。正如以上说的,国人在环 境问题上后知后觉,奉行“先污染,后治理”,殊不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早已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15
对环境及人群的影响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 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 ,影 响水质,使水源受污染。
第二难,难在政绩难彰。政府考核制度不完善,重经济 发展,轻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治污不可能立竿见影。
第三难,难在法不责众。我国不光有环保法,1997年修 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类似 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该算“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可是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无 法惩处。
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
亡,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
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
生异味,水质进一步恶化,加剧了蓝藻的灾情。蓝藻产生
的根本原因在于水体富营养化。
11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
要是指氮、磷等)的排人,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 常繁殖和生长。 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 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一般来说,总磷和无 机氮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 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富营养化造成 水的透明度降低,导致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造成大 量鱼类死亡。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标的水,会中毒致病。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作者:胡开明陆嘉昂冯彬常闻捷巫丹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9期摘要: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49个分区(陆域43个和水域6个),并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98-07Study on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 BasinHu Kaiming et al.Abstract:The purpose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goal of “partition,classification,grading and staging” for Chinese basin.Considering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ucture inLake TaihuBasin,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was constructed.Through analyzing the basic spatial data and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 GI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the division methods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Basin had been ke TaihuBasin was divided into 49 regions(including 43land regions and 6 lake regions).The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for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ake Taihu Basi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water-land integration as well a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Key words:Lake Taihu Basin;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当前,我国水体管理正处在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都要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而水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与层次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的管理技术体系[1]。

江苏河流湖泊知识PPT演示

江苏河流湖泊知识PPT演示
(2)形成过程---洪泽湖是由人工筑堤拦洪蓄水而 形成的.“水涨则增堤,堤高水又涨”。
堤高变化
子埝堤则从1678年的14.32m到1826年增达 19.00m。 湖底的高程变化
公元200年左右为2、7m左右,800年为3、0m以上,
洪水位变化
公元792年为6.98m,1307年为7.10m, 1441年约9.47m,1649年约8.64m,1683年 约13.41m,1706年约13.51m,1742年约 14.40m,1786年约14.63m,1808年约 15.49m,1832年约16.42m,1851年约 16.91 m,1921年约16.0 m,1931年约 16.25 m,1954年实测为15.23 m,1963年 为13.66 m,1968年为13.17 m,1977年为 13.59 m,1982年为13.45 m,1991年 14.21 m。
(1)隋朝京杭运河终点长安
(2)元朝大运河全程调整,始开会通河
元朝的统一,首都迁至大都(今北京),政 治格局的改变带来大运河线路的调整,同时 宋代全国的经济中心已移动到江浙地区,大 运河就成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纽带。
二、河湖形成与变迁 1、京徐杭州 大运河中

河 淮阴州
4、洪泽湖形成与演变 (1)成因--洪泽湖属于河成湖,是由于黄河南徙夺淮而
成。
历史文献记载洪泽湖洼地区在汉代曾有几个湖荡洼 地即富陵湖、破釜湖、白水塘、泥墩湖等。黄河在汉 文帝12年(公元前168年)与汉武帝元光3年(公元前 132年)两次决口通泗水下侵淮河泄流入海不畅, “改为水注富陵,东侵高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公元200年左右出现了“广陵太守陈登筑埝障淮(见 《雍正江南通志》)之举。被“障”的淮河水则蓄聚 成湖。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污染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污染

思维导图:湖泊污染【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作为“生命体”,湖泊也会“生病”。

湖泊“生病”不仅会影响湖泊本身,同时还会对湖中的生物(如鱼类)造成危害,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也会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

湖泊“生病”的表现往往是湖泊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或者湖泊水量减少等。

一般来说,使湖泊“生病”的“罪魁祸首”往往是人类。

例如,人类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湖泊,导致湖泊的水质恶化,严重者甚至会使湖水变成黑色,并产生恶臭等,湖中的鱼类等生物也会死亡;由于过量地使用化肥,部分化肥被雨水淋溶到湖内,增加湖水中氮、磷等营养盐过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人类过渡使用和开发湖泊会使得湖泊面积萎缩、水量减少,如洞庭湖就是由于围湖造田,面积从原来的6000多k㎡萎缩到2600 k㎡,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和生态安全。

湖泊污染有哪些湖泊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富营养化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富营养化污染是我国大多数湖泊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湖泊内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过多时,藻类会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氧,导致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同时水面上的藻类遮蔽阳光,使水底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死亡,腐败后放出氮、磷等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

这样日积月累,湖体内不断进行着恶性循环,最终藻类繁殖成灾,水质恶化腥臭,湖泊生态平衡被破坏。

相比于富营养化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虽然不易被察觉,但由于这两类污染具有难降解、高毒性、可在生物体内蓄积等特征,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高于富营养化污染。

湖泊的污染物源自何方?湖泊污染物的来源分为外源和内源,外源又包括点源和面源。

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性和颗粒性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点“藻”成金水更清——太湖科学治理催生的“蓝藻新产业”

点“藻”成金水更清——太湖科学治理催生的“蓝藻新产业”

点“藻”成金水更清——太湖科学治理催生的“蓝藻新产业”潘杰;王慧梅【摘要】走进无锡市水利局蓝藻治理办公室,一组组数据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吨藻浆——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4.25度;一吨藻泥——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39.1度……”。

水利局副局长张海泉指着这一排排数据告诉我们:“别看这些数据平淡枯燥,却直观描述了太湖蓝藻治理的艰辛过程。

”我们走访后进一步了解到了数据背后许多生动的故事……【期刊名称】《群众》【年(卷),期】2010(000)007【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太湖蓝藻;科学治理;新产业;水利局;办公室;无锡市;副局长;发电【作者】潘杰;王慧梅【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厅【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3走进无锡市水利局蓝藻治理办公室,一组组数据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吨藻浆——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4.25度;一吨藻泥——混合发酵产生23立方米沼气——发电39.1度……”。

水利局副局长张海泉指着这一排排数据告诉我们:“别看这些数据平淡枯燥,却直观描述了太湖蓝藻治理的艰辛过程。

”我们走访后进一步了解到了数据背后许多生动的故事……2007年因蓝藻提前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后,“太湖蓝藻”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也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引清释污、调水引流、蓝藻打捞及处置、湖泛监控、生态清淤为特征的太湖综合治理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用无锡水利局王鸿涌局长的话说,那就是“下了大决心,花了真功夫”!实践证明,打捞蓝藻是治理太湖、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最直接最环保最有效的措施。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观太湖水质好坏,就先观蓝藻多少,蓝藻多少成了判断太湖水质好坏的敏感指标——治理太湖主要就是治理蓝藻。

确实,这是一件难事。

藻类不同于水草,水与藻类互溶,抓不上手,网也兜不住。

就是蓝藻本体,也含有99%以上的水份。

打捞蓝藻——看似走不通的路,无锡水利局硬是用科学的思路走通了这条路。

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

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

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李婧慧;沈振华;吴荣华;张海建【摘要】对比研究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湖滨带水域水质理化指标,分析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对照区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探讨生态修复工程对冲山湖滨带富营养化水体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后修复区水域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2.7%,65.2%,59.7%,56.1%,浊度平均下降70.6%;同时,修复区水域TP,TN,NH3-N等水质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并在水生植物修复区达到最低;修复区水体溶解氧(DO)升高,平均值为8.67 mg/L,基本维持在饱和状态(>7.5 mg/L);修复后水体pH 略高于修复前.生态修复工程总体上达到了降低并稳定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效果.【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7)002【总页数】7页(P86-92)【关键词】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工程;生态修复【作者】李婧慧;沈振华;吴荣华;张海建【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04;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04;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江苏南京 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90 引言湖泊及其流域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其周边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湖泊资源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1-2],这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外科学家开展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3],而我国则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富营养化状态的消除方面.研究发现,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湖泊和控制内源氮磷的释放,从而使得水体中的藻类生长在正常范围之内是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所在[4].然而,控制面源污染、引水稀释、机械清淤等常规治理技术因投入成本过高、工程量较大、易使湖泊出现二次污染等,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近年来,经过相关学者的不断探索,以恢复及重建水生植物群落为主要手段的生态修复方法成为恢复湖泊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5-7].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最敏感的部分,做好湖滨带修复工作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太湖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8].由于太湖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太湖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湖滨带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9].本研究以太湖冲山受损的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以湖滨带生态恢复和水质净化为目标,建立了滨水—浅水—深水3层次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比修复工程实施前后修复区及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对照区的水质状况,研究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为该区域今后湖滨带生态修复工作积累经验和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湖滨带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1 材料与方法1.1 生态修复工程概况根据研究区域水质状况,本试验研究按照滨水—浅水—深水的梯度构建整个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所示.1.1.1 滨水区修复太湖冲山湖滨带滨水区为滨湖湿地修复区域,以湖岸整治改造为主.2012年初开始对部分湖岸湿地进行堆砌、平整、水系疏通等工程改造,修建湖堤驳岸1.5 km,并对堤岸环境进行整治,沿湖岸种植草坪6 hm2,栽植杨树500棵、广玉兰300棵.图1 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工程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 in the lakeside zone of Chongshan, Taihu Lake1.1.2 浅水区修复浅水区为水生植被生态修复区,构建成片芦苇荡和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群落有机组合的太湖原生态景观,主要在离岸30~500 m的范围内.2012年分期对规划移栽挺水植物芦苇种植区进行底泥加高,形成人工小岛.按照自然湖泊的植被配置要求,结合湖区原本的自然生态景观,统一布局,在原有水生植被的基础上栽种了6.7 hm2芦苇、0.67 hm2菱、100株睡莲等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同时栽种沉水植物8 hm2,移栽了莲藕以及本地物种马来眼子菜、苦草和轮叶黑藻,形成抵御外来物种干扰的能力,体现本地化的优势.1.1.3 深水区恢复深水区是结合原生态太湖水环境,以养护和恢复原生态水生动物群落为基本原则的水生动物多样性区域.根据水生植物资源能够持续利用的要求,通过分层次、按一定顺序合理放养、捕捞水生动物等手段,促使自然手段调控与人工手段调控更好结合,有效地丰富水域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使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种群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稳定,建立起水—草—鱼动态平衡,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持水域生态平衡.2012年至2013年年初,以腹足类软体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滤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凶猛鱼类等水生动物相结合的放流结构为指导,分批在深水区放流螺蛳、贝类、鲢鱼、鳙鱼、细鳞斜颌鲴、翘嘴红鲌等水生动物,使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得以延长,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手段净化水质的效果.1.1.4 其他工程实施在生态工程区外围设置拦截网,形成相对封闭的湖区.1.2 水环境状况监测根据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工程中水生植物种植分布,为了解水体生态修复效果,在太湖冲山生态修复区内外设置8个监测站位,进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的水环境状况监测.1.2.1 监测站位在浅水区和深水区共设置8个监测站位,分别为C1,C2,C3,C4,C5,C6,C7和C8站位,如图2所示.其中,C1和C3站位设在深水区,C2站位设在出水口,C4和C5站位设在水生植物修复区,C6站位设在进水口,C1~C6站位均在修复区,C7和C8站位作为对照.图2 太湖冲山湖滨带监测站位分布Fig.2 Monitoring stations distribution of the lakeside of Chongshan, Taihu Lake1.2.2 监测时间及频率以2012年5月试验区域水体水质状况作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水质本底值.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每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根据相关调查,试验区域在2012—2013年间排污情况较为稳定,未发生明显变化.1.2.3 监测指标及方法水质理化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浊度、pH.水质化学指标测定方法:TP质量浓度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测定;TN质量浓度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1989)测定;NH3-N质量浓度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1987)测定;CODMn用高锰酸钾法(GB 11914—1989)测定.水质物理指标测定方法:DO用荧光法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美国HACH公司,HQ30型)测定;浊度用便携式浊度计(美国HACH公司,1900C型)测定;pH用便携式pH计(意大利METTLER-TOLEDO公司,SG2型)测定.1.3 水质评价方法与标准1.3.1 单因子评价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的修复区水质进行评价[10].Pi=Ci/Si.式中:Pi为第i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为第i项污染物的实测值,mg/L;Si为第i项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1.3.2 综合污染指数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生态修复工程区水质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标准(表1)确定污染程度[11-12].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Pi为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n为污染物的种类数;Ci为i污染物实测质量浓度平均值,mg/L;Si为i污染物评价标准值,mg/L.其中,溶解氧(DO)污染指数表1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级标准Table 1 Grading criteria for water quality by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P水质状况分级依据≤0.20好多数项目未检出,个别项目检出但在标准内0.21~0.40较好检出值在标准内,个别项目接近或超标0.41~0.70轻度污染个别项目检出且超标0.71~1.00中度污染有2项检出值超标1.01~2.00重污染相当部分检出值超标>2.00严重污染相当部分检出值超标数倍或数十倍2 结果与分析2.1 修复区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水质的变化本研究以修复工程实施后(2013年4—9月)各监测站位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修复后的水质指标,与修复前的本底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根据单因子评价方法对修复区修复前水质进行评价,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可见修复区修复前水质为Ⅳ类或Ⅴ类,主要污染物为TN和NH3-N.表2 各监测站位水质及综合污染指数Table 2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站位修复前水质及综合污染指数修复后水质及综合污染指数ρ(TP)/(mg·L-1)ρ(TN)/(mg·L-1)ρ(NH3-N)/(mg·L-1)ρ(CODMn)/(mg·L-1)ρ(DO)/(mg·L-1)综合污染指数ρ(TP)/(mg·L-1)ρ(TN)/(mg·L-1)ρ(NH3-N)/(mg·L-1)ρ(CODMn)/(mg·L-1)ρ(DO)/(mg·L-1)综合污染指数C10.0732.051.248.184.121.420.0450.770.513.708.010.56C20.0772.111.158.0 15.201.370.0460.810.513.587.350.60C30.0751.980.927.635.801.240.0420.68 0.503.449.050.52C40.0782.010.857.256.201.200.0380.630.373.199.860.46C5 0.0811.881.287.745.141.360.0390.670.423.679.600.50C60.0862.531.718.866. 631.560.0580.800.563.348.140.62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生态工程实施前后修复区水质状况进行对比可见,修复前各监测站位综合污染指数在1.20~1.56之间,为重污染等级;修复后修复区各监测站位综合污染指数在0.46~0.62之间,属于轻度污染,其中水生植物修复区(C4,C5站位)综合污染指数最低,污染程度明显下降.由表2可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水体中TP,TN,NH3-N,CODMn质量浓度均低于修复前.各监测站位TP平均去除率为42.7%,C4站位TP质量浓度达到最低值0.038 mg/L,去除率为51.3%.修复区TN,NH3-N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73 mg/L和0.4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2%和59.7%,TN去除率最高出现在C4站位,为68.5%;而NH3-N在C5站位去除效果最明显,去除率为67.2%.各监测站位CODMn质量浓度控制在3.19~3.70 mg/L之间,平均去除率为56.1%,在C6站位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62.3%.修复区水体中DO质量浓度高于修复前,各监测站位DO质量浓度平均值为8.67 mg/L,基本维持在饱和状态(>7.5 mg/L).修复区水体浊度低于修复前,各监测站位浊度平均值为7.09 NTU,浊度最低值出现在C4站位,为4.21 NTU.水体pH略高于修复前,在pH 7.89~8.70范围之间变化,其中最大值出现在C4站位.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生态修复工程对太湖冲山湖滨带水环境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修复区水质中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修复前本底值.其中水生植物大量分布的区域内,水质改善效果尤为突出,除CODMn外其他理化指标污染物去除率最高的区域均出现在水生植物区(C4和C5站位);DO质量浓度最大值也为水生植物区.主要原因是水生植物具有吸收富集营养盐、与微生物协调降解营养盐、抑制藻类生长等多种功能,通过吸收作用、微生物协同作用以及其他物理化学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氮磷);利用其吸附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CODMn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13];通过水流的阻尼作用,还可沉降悬浮物,降低水体浊度[14].本研究重建了修复区水生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能力,使得水体中TP,TN,NH3-N,CODMn等的质量浓度以及浊度下降,从而使得修复区水质得以明显改善.由此可见,水生植物的恢复或重建必然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15].本研究种植的水生植物中以沉水植物最多,而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6].黄文成[17]研究表明,沉水植物根部可吸收底泥中的氮磷,而茎叶则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在沉水植物分布的水域,总磷、氨氮、COD等指标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无沉水植物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水体溶氧量升高,是因为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向水体释放氧气,同时也易使水体形成弱碱环境[18].沉水植物在昼间光照条件下,因其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从而使水体pH增加,这也是本工程实施后,水体pH高于本底值的主要原因.2.2 生态工程实施后修复区与对照区水质情况将修复工程实施后6个月(2013年4—9月)修复区、对照区所有监测站位测得的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可见,修复区水体中TP,TN,NH3-N的质量浓度及浊度明显低于对照区(图3~图5),其中在水生植物修复区达到最低,CODMn质量浓度变化不及其他指标明显,但总体也低于对照区(图6);修复区各监测站位TP,TN,NH3-N,CODMn质量浓度及浊度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生植物修复区水体中TN,NH3-N,CODMn质量浓度及浊度(图7)最低值均出现在7,8月份,TP则出现在6月份.修复区和对照区水体中DO质量浓度均基本维持在饱和状态(>7.5 mg/L),两区域差异不大,水生植物修复区DO质量浓度最高,均值达到9.73 mg/L;修复区水体中DO质量浓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图8).修复区水体pH总体略低于对照区,相差甚微.图3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TP的变化Fig.3 Change of TP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图4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TN的变化Fig.4 Change of TN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图5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NH3-N的变化Fig.5 Change of NH3-N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图6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CODMn的变化Fig.6 Change of CODMn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图7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浊度的变化Fig.7 Change of turbidity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图8 生态工程实施后各站位DO的变化Fig.8 Change of DO of each monitoring station after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roject上述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修复区与对照区相比,各项理化指标较好.除CODMn外,TP,TN,NH3-N及浊度均优于对照区,一是因为放养的水生动物扰动底质增加了水体有机质,使得修复区部分区域CODMn质量浓度略高[19];二是苦草、马来眼子菜、黑藻等对水体中CODMn的净化率与其他指标净化率相比较低[20],因此水生植物修复区CODMn较对照区指标的降低程度低于其他指标.本研究所栽种的马来眼子菜、苦草、菱等均为暖季植物,一般在春天萌发,夏季则大量生长且生物量达到最大,秋季则衰亡,因此在夏季其净化水质的效果应为最佳[21].这合理解释了本研究中多项水质理化指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在7,8月份达到最高的现象.3 讨论关于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总体目标是使受损的湖滨带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得到恢复,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具体的修复要求因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功能而有所不同.对于位于风景区的湖滨带应着重发挥其生态美学功能,同时兼顾防洪、护岸等功能[22],太湖冲山湖滨带位于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此相较于以往生态修复工程主要以水生植物修复为主的情况,本研究专门进行了滨湖区域的修复工作.针对滨湖区进行了湖岸的整治改造,修葺堤岸辅以种植绿植、美化环境的同时,堤岸也起到了消浪、防洪的作用.另外,区别于以往单一的修复方式,本研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有层次的生态修复模式,运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共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共生环境,对于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及其他污染物具有吸收和分解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提高和形成良性循环;且通过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不同种类及数量进行组合,可以对水质的净化能力进行调节[23].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手段对浅水型富营养湖泊进行调控、治理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且这一修复方法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25],但利用水生植物修复的具体方案也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本研究建立的水生植物修复方案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相结合的组合型方式,除了考虑到美观效果之外,不同类型植物相互配合还可以提高植物对水体氮磷的综合净化率[26].此外,在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了本地物种,因为引入外来种尤其是繁殖性较强的物种可能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其次,选择了一些较为通用、经过验证修复效果较好且不存在外来入侵危害的修复植物[13].进入秋冬季节后,水生植物逐渐凋零,本项目组也在试验区域进行了收割打捞,通过收割可以将植物体内富集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移出水体,降低了修复区水体中各营养盐含量[27];同时10月部分捕捞了放养的水生动物,也可移出部分营养物质.但受到条件限制,没有对修复区域进行持续的水质监测,收割植物及捕捞动物后对于水体环境的影响无法进一步追踪.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在运用生态工程手段修复、恢复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28-31].本研究通过对太湖冲山湖滨带生态修复后水体水质的调查监测分析,可以看出实施生态修复后,冲山湖滨带水体TP,TN,NH3-N,CODMn等污染物的去除及水体的稳定效果都较为理想.由于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是一个长时间且缓慢的过程,具有时滞效应[32],修复工程实施结束后,起初一段时间水域生物组成的分布会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变异特征,因此本试验中部分监测站位水质指标的反弹、波动并不能否定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效果.待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到较高水平,生态系统也逐步趋向稳定平衡的状态,湖滨带的水质和水生生物状况也会逐渐达到一个健康稳定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太湖冲山湖滨带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此外,对于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机理方面的研究,藻类爆发及控制的机理研究,如何重建一个较为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仍然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待于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黎明,刘德启,沈颂东,等.国内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74-376.[2] 俞琳洁.无锡太湖水危机事件引发的一些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S0):85-87.[3] 李世杰,窦鸿身,舒金华,等.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J].中国水利,2006(13):14-17.[4] 陈开宁,包先明,史龙新,等.太湖五里湖生态重建示范工程——大型围隔试验[J].湖泊科学,2006,18(2):139-149.[5] 柴夏,刘从玉,谢超,等.生态系统修复和构建过程中的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以惠州西湖生态系统修复和构建工程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2):18-20.[6] 张振华,高岩,郭俊尧,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滇池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实践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29-135.[7] CAMARGO J A, ALONSO A, PUENTE M D. Eutrophication downstream from small reservoirs in mountain rivers of Central Spain[J]. Water Research, 2005, 39(14): 3376-3384.[8] 孙顺才,黄漪平.太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9] 李春华,叶春,赵晓峰,等.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12):3806-3815.[10] 朱灵峰,王燕,王阳阳,等.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海浪河水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326-327.[11] 蒋火华,朱建平,梁德华,等.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与水质类别判定的关系[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6):46-48.[12] 范瑜.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在地面水污染分级中的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1999,12(3):28-29.[13] 黄亚,傅以钢,赵建夫.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S1):379-383.[14] 夏晓方,钟成华,刘洁,等.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398-400.[15] 王彧.滆湖水质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3):88-91.[16] VANDONK E, VANDEBUND W J. Impact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cluding charophytes on phyto-and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allelopathy versus other mechanisms[J]. Aquatic Botany, 2002, 72(3/4): 261-274.[17] 黄文成.沉水植物在治理滇池草海污染中的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4):29-33.[18] 胡莲,万成炎,沈建忠,等.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水利渔业,2006,26(5):69-71.[19] 孔优佳,徐东炯,刘其根,等.滆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2):17-24.[20] 孙作登,宋祥甫,付子轼,等.不同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能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2):30-35.[21] 吴晓东,潘继征,李文朝,等.滆湖东岸生态修复试验区的水质净化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3):284-289.[22] 尹澄清.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J].生态学报,1995,15(3):331-335.[23] 吕志江,稻森隆平,稻森悠平,等.大型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共生下水质净化机能解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6):723-725.[24] 王海珍,陈德辉,王全喜,等.水生植被对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J].自然杂志,2002,24(1):33-36.[25] 魏薇,曹文平,汪银梅.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机理及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160-163.[26] 高吉喜,叶春,杜鹃,等.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6):673-676.[27] GUMBRICHT T.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es in freshwater submersed macrophyte system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3, 2(1): 1-30.[28] JANSE J H, DONK E V, ALDENBERG T. A model sutdy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phyte-dominated state as affected by biological factors[J]. Water Research, 1998, 32(9): 2696-2706.[29] 王国祥,濮培民,张圣照,等.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太湖局部水域水质的净化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410-414.[30] 王国祥,濮培民,黄宜凯,等.太湖人工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细菌分布[J].湖泊科学,1999,11(2):160-164.[31] 高伟,陆健健.长江口潮滩湿地鸟类适栖地营造实验及短期效应[J].生态学报,2008,28(5):2080-2089.[32] HUGHES F M R, COLSTON A, MOUNTFORD J O. Restoring riparian ecosystems: the challenge of accommodating variability and designing restoration trajectories[J]. Ecology and Society, 2005, 10(1): 10-12.。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课件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课件
蓝藻爆发累积面积从2007年的2.9万km2减少到2009年0.79万km2, 减少73%
蓝藻爆发最大面积从2007年979km2减少到2009年450km2,减少 54%
再未发生蓝藻爆发型严重“湖泛”,保证水源地安全供水
富营养程度大为减轻,2009年较2006年,TN削减29%;TP已改善为
藻毒素危害影响人体健康
严重遮阳和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物 生长,影响风景
当前治理蓝藻爆发是 治理已发生严重蓝藻 爆发湖泊的首要任务
严重影响生态和环境安全
2019/12/2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
2019/12/2
修复
7
六、各湖泊生境不同,富营养化 湖泊蓝藻爆发情况不同
1、目前爆发严重 的大型湖 泊有:
“水华”可能以蓝藻为主,也可能以其它藻类为主 “水华”密度可能很大,每升几十亿个细胞,也可能不大 “水华”面积可能很大,数百平方公里,也可能不大
蓝藻爆发必然是“水华”,但“水华”不一定是蓝藻爆发
蓝藻爆发可消除也应消除,“水华”不可能完全消除也不必
完全消除
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
太湖150天巢湖05年滇池3年入湖污染负荷大大幅度或较大幅度超出湖泊环境容量芦苇湿地或湖滩地减少或大量减少生态系统退化或严重退化蓝藻爆发程度在我国最严重蓝藻爆发严重水域均发生在湖泊的西部北部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27分析中国富营养湖泊产生不同程度蓝藻爆发或甚至不爆发经治理蓝藻爆发不同程度减轻或基本消除总结治理太湖蓝藻爆发经验教训治理三湖水环境总体思路相类似其经验教训可相互借鉴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282012316治理河湖水环境的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生态修复五类综合工程技术措施和相应保障措施的集成经验为全国治理河湖水环境和蓝藻爆发创出一新路会议提出在全国推广无锡治理太湖水环境集成经验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29三湖的生态问题不含防洪防旱主要有蓝藻爆发富营养和生态退化这三者相互关联影响密不可分所以治理此三个生态问题须密切结合治理三湖首先要治理直至消除蓝藻爆发有利于治理富营养和生态退化并最终建立健康的水生态系统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30以往一般认为治理蓝藻爆发即是治理富营养化忽略了削减蓝藻数量的必要性p水平难以彻底消除np富营养化如tn05mgltp002mgl实践证明太湖和其他湖泊两方面措施结合蓝藻爆发程度大幅度减轻或基本消除如太湖蓝藻爆发的累积面积和最大面积2009年较2007年分别削减7354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31打捞蓝藻清淤除藻调水带走蓝藻大规模采用生物含生化除藻包括生物的种间竞争作用植物一般有抑藻功能蓝藻与植物间能相互抑制植物中目前仅发现紫根水葫芦有直接除藻作用芦苇湿地和湖滩地有直接除藻作用德林海杨湾藻水分离站秋景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32降低湖泊水体np浓度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生态修复五类工程技术措施均能够减轻富营养化控制蓝藻爆发的关键指标是tp但也必须控制tn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33如滇池1999年就开始打捞蓝藻但未超过蓝藻的自然增殖量所以至前几年仍然是蓝藻爆发越来越严重若清除蓝藻的数量不大于蓝藻的自然增殖量则蓝藻爆发程度一般不会减轻但能减少np和减慢蓝藻增殖速20201230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爆发治理和生态修复34一般归纳为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生态修复五类工程技术措施要不

高三地理必修3复习课件——湿地《太湖溇港》 (共26张PPT)

高三地理必修3复习课件——湿地《太湖溇港》 (共26张PPT)

二、“两千年绣田成圩”
以溇为经、以塘为纬的棋格中间,是圩区,分布着村庄、田地和水塘。 低洼的地方养鱼、虾、蟹,中间不高不低的地方种水稻,高的地方种蔬菜, 田地、水塘间的狭小阡陌种植桑树,形成 “桑基-圩田-鱼塘模式”。
田地
溇港圩田布局平面图
溇港圩田布局剖面示意图
1. 溇港体现了湿地的哪些功能?
航运、养殖、提供农副产品、提供水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引排 水。
2.导致1990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冻土水分释放 B.冰川融水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退田还湖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 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 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 萎。读材料,回答第3题。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江苏省入太湖河道污染物分析

江苏省入太湖河道污染物分析

江苏省入太湖河道污染物分析万晓凌;马倩;董家根;高鸣远【摘要】为了对太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数据,对1998-2009年江苏省环太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入湖污染物量和入湖水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河道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70.6亿m3,主要入湖河道的NH3-N、TP、TN、COMn平均入湖量分别为1.37万t、1360t、2.63万t和3.77万t,环太湖河道超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71.5%~95.3%,其中1998-2004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呈上升趋势,水质逐渐恶化,而2005-2009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渐趋下降,水质有所改善.%The water quality, water quantity, and pollutants in the rivets entering Taihu Lake from 1998 to 2009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aihu Lake.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he multi-year average volume of the water flowing into Taihu Lake was 7.06 billion m . The average volumes of NH3-N, TP, TN, and CODn, in the rivers entering the lake were 13700 t, 1 360 t, 26300 t, and 37 700 t, respectively. The river sections that had water quality exceeding the Class ID standard accounted for 71.5% to 95.3% of the total number, and the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deteriorated water qualit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8 to 2004, whereas a decreasing trend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5 to 2009, when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se sections was improved.【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太湖;入湖河道;水质污染;水量计算;江苏省【作者】万晓凌;马倩;董家根;高鸣远【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是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具有防洪、排涝、供水、航运、旅游及养殖等多种功能。

无锡太湖蓝藻治理的创新与实践

无锡太湖蓝藻治理的创新与实践

无锡太湖蓝藻治理的创新与实践王鸿涌【摘要】@@ 一、压力与挑战rn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财赋重地,著名的江南水乡.太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流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8%,耕地面积147.5万hm2,人均耕地近0.5亩(0.03 hm2),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5.7%;总人口4533万,约占全国的3.5%.流域内有八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收益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倍.【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23【总页数】3页(P39-40,36)【关键词】太湖蓝藻;治理;实践【作者】王鸿涌【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214031,无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5+P343.3一、压力与挑战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财赋重地,著名的江南水乡。

太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流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8%,耕地面积147.5万hm2,人均耕地近 0.5亩(0.03 hm2),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5.7%;总人口4 533万,约占全国的3.5%。

流域内有八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收益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倍。

流域内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1 00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左右,其中无锡市每平方公里拥有企业数接近10家,人口密度高达1500人左右。

太湖流域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的严重破坏,特别是水污染,已远远超过流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太湖蓝藻水华成为太湖水污染的外在表现之一。

无锡是太湖流域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无锡市拥有32.42%的太湖水面面积,拥有太湖岸线135 km,占全湖岸线的33.3%。

无锡太湖水域位于太湖西北部,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