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起源说综述
究者,那就是五言诗的起源问题。从魏晋时期开始,无
数的专家学者都试 图给出一个清晰答案,但是无奈众说
纷纭 ,到现在 ,也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者,无 论哪一派的说法都没有十足的证据站得住脚。 晋人挚虞在 《 文章流别论》中说:
诗之流也 ,有三言、四言、五言、六 言、七言、九
于何时,成于何时 ,则阙焉未及 。……然若以充类之尽
间,后世演之 ,遂 以为 篇。古诗之三言者,“ 振振鹭 , 鹭与飞”之属是也。五 言者 ,“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
屋 ”之属是也 。六言者 ,“ 我姑酌彼金晷 ”之属是也 ,
乐府亦用之 。七言者,“ 交交黄鸟止于桑 ”之属是也 。 九言者 “ 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之属是也。 上文 “ 谓雀无角 ,何 以穿我 屋 ”是 《 谁 诗经 ・ 召 南・ 行露》中的句子。事 实上除这首诗 ,《 诗经》还有
到 了宋 朝 ,苏 东坡在 《 答刘 沔都 曹书 》中也说 :
“ 陵、苏轼赠别长安,而诗有江汉之语。及陵与武书 李 词句儇浅,正齐梁 间小儿所拟作 ,决非西汉文 ,而统不 悟。 ”在这里 ,苏轼就不仅仅是怀疑了,而是认为苏、 李诗是齐梁时人拟作 的。 之后 ,南宋 的洪迈在 《 容斋随笔》中,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
引起文人的注意,被 引入文坛,逐渐形成一种兴极一时
5 8
21 0 2年
和 田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1 0 2 3 卷 第 三 期 u. 1 第 1 2
总 第 7 期 7
的普遍形式的” 。 因此 ,我认为,对于五言诗的起源问题 ,其讨论的 重 点在于 “ 起于何时 ” ,而不是起源于何人或何作品。
源,都在 民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 ,痴男怨女 ,
五言诗的起源论述
论五言诗的起源——从“诗言志”、“诗缘情”的差异说起戴伟华关键词诗言志诗缘情歌诗杂诗五言诗摘要:“诗言志”是阅读理论的总结,核心为赋诗以言志,其“诗”指《诗经》;“诗缘情”是创作理论的总结,其“诗”指诗体之诗,“诗言志”和“诗缘情”中的“诗”的内涵并不相同。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歌诗——诗三个阶段,“诗缘情”理论的提出和五言诗体写作兴盛同步,并且是针对五言诗的。
五言诗发育不是传统的字句演进的过程,而是文人观念的自我突破。
五言诗初始阶段作者疑伪或佚名,五言诗以杂诗为名,都是五言诗不入正体的表现。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论史上的重要命题,二者的内涵及其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内涵演变关系颇为学术界重视,有关“诗言志”之“志”和“诗缘情”之“情”的讨论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但是,至今仍然有一个重要问题被悬置而未为人们充分注意并予以探讨,这就是“诗言志”、“诗缘情”两个概念中的“诗”。
其实,“诗言志”之“诗”与“诗缘情”之“诗”因提出的背景不同,其内涵是不同的。
明确二“诗”所面临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阐释对象,有助于深化传统诗学的研究。
先秦诗论中,“诗言志”基本上是指导阅读诗歌的理论,包含阅读功能和阅读形式两大主要方面,并形成了赋“诗”以言“志”的传统;而在魏晋诗论中,“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是指导诗歌创作的理论。
因此,我们在讨论言志与言情之间“志”与“情”的分合和转换时,也应该将学术界对于二者关系的内容差异分析转换为对于二者体和用的分合和转换的阐释。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来思考诗学理论和诗歌形式时,一些问题是不好轻易绕开的:先秦两汉的诗学理论是围绕什么样的诗歌内涵展开的?先秦两汉的“诗言志”和魏晋的“诗缘情”如何由不同的价值指向和内涵规定而巧妙地合二为一,为新诗的发展铺平道路?缘此,我们又会发问:中国成熟的诗歌诞生早在西周初年,为何文人五言诗的成熟要到东汉末年?本文试图论述相关的两大问题:“诗言志”之“诗”非“诗缘情”之“诗”,五言诗形成迟缓的原因以及五言诗的产生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学——五言诗的起源现存有主名的东汉文人五言寺,数量虽然不多,但大体上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
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远在四言诗盛行时代,五言诗即已萌芽。
例如《诗经》中的《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或全章都是五言形式,但这不过是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一些五言诗句而已,当然不能算五言诗。
到了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出现了《孺子歌》那样的形式(《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更晚又出现秦始皇时的《长城歌》的形式,虽然都是连句用韵,韵密而调促,而前者还带有语助词,但已经是独立成篇的五言诗雏形。
及至西汉,五言的歌谣谚语越来越多,其中如成帝时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巅。
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汉书?五行志》)这种隔句用韵的形式,音节比较舒缓协调,是五言歌谣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自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的五言歌谣,大量地被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它们有不少的新颖故事,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他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
新的形式是适应于新的内容的。
汉初的四言诗本是继承《诗经》三百篇的形式,后来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作者才不得不突破旧形式,采用民歌的新形式来代替它。
所以东汉初年便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的旧形式不能适应,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就大量产生,而且艺术技巧日益成熟。
钟嵘在《诗品序》里说过,四言寺“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因为它“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具体地说,五言句所包含的词和音节可以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性也较大,所以在表达上确实更灵活更方便些。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体裁。
其中的“言”,指字。
比如,从形式上说,四言诗也就是四个字为一句的古诗。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
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
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
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
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
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
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
《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
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
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
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
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
五行的诗词
五行的诗词
摘要:
1.五行诗词的概述
2.五行诗词的历史发展
3.五行诗词的艺术特点
4.五行诗词的现代价值
正文:
【五行诗词的概述】
五行诗词,又称五言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由五个字组成一句,每句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停顿,这种停顿称为“尾”。
五行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五行诗词的历史发展】
五行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真正繁荣的时期是唐代。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大量的诗人涌现出来,其中以杜甫、李白等为代表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五行诗词。
唐代的五行诗词以雄健豪放、清新高远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行诗词的艺术特点】
五行诗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行诗词的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其次,五行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在短短的五句诗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五行诗词的押韵和韵律极其讲究,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五行诗词的现代价值】
虽然五行诗词是古典文学形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五行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五行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次,五行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五行诗词的韵律和押韵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五行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代价值。
古诗赏析五言律诗的欣赏
古诗赏析五言律诗的欣赏古诗赏析:五言律诗的欣赏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中,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言律诗以其简洁明快、表达精练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古诗的定义、历史渊源、诗歌特点等方面对五言律诗进行欣赏和探究。
一、古诗的定义与历史渊源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使其与其他文学形式区别开来。
古诗以章法、字数、韵律等规则来组织诗句,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
而五言律诗,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以五个字为一句,通过排列结构有规律地展现作者的意境。
古代五言律诗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唐朝达到巅峰。
早期的五言律诗以《风》、《雅》、《颂》等为代表,往往用于歌颂君主和向神明表示敬意。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咏唱了许多优秀的五言律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遗产。
二、五言律诗的特点五言律诗有其独特的诗歌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在古代诗歌中独占一席之地。
首先,五言律诗具有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的特点。
每句五个字的长度让诗句更为紧凑,节奏感更明显。
诗人通过合理的押韵和音律的运用,使整首诗旋律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五言律诗追求简约、精炼的表达。
由于每句仅有五字,诗人必须精心选择词语,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丰富的意境。
这种简约的表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使作品更加内涵丰富。
第三,五言律诗注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它以展现作者真挚感情、表达社会现实和思想理念为目标。
通过选取恰当的描写方法,五言律诗能够塑造生动形象,将丰富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
三、经典赏析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久远历史和广袤天地的敬仰之情。
2.《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五言律诗以其气势恢宏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庐山之下,感受到壮丽的瀑布景观。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_文学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古代文化常识之【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
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
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一、建安文学基础: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
从军行奠定了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
从军行奠定了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一、五言律诗的背景和起源1.1 五言律诗的定义和特点•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且遵循特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则。
•五言律诗的特点包括韵律优美、节奏明快、表达简洁、意境深远等。
1.2 从军行的背景和意义•《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壮士从军的场景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从军行》通过描绘战争和军人的形象,展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勇壮丽事迹的赞美。
二、《从军行》对五言律诗的格律规则的影响2.1 篇章结构的规范化•《从军行》的出现奠定了五言律诗的篇章结构,包括前导句、正文和尾声。
•前导句用于引出主题,正文部分展开表达,尾声则起到总结和回味的作用。
2.2 押韵规则的确立•《从军行》中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句更加韵律优美。
•这种押韵规则随后成为五言律诗的标准,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2.3 韵律的规范化•《从军行》中运用了平仄和句式呼应的手法,使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这种规范化的韵律成为五言律诗的基础,使诗歌的朗朗上口和韵律感更加突出。
2.4 字数限制的确定•《从军行》每句五个字的字数限制,使诗歌更加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这种字数限制成为五言律诗的重要特点,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精炼。
三、《从军行》对后世五言律诗的影响3.1 五言律诗的流行与发展•《从军行》的成功推动了五言律诗的流行与发展,成为唐代诗坛的重要流派之一。
•后世的诗人们在《从军行》的启发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五言律诗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底蕴。
3.2 五言律诗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五言律诗通过《从军行》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格律规则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影响了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
3.3 五言律诗的国际传播•《从军行》的格律规则对五言律诗的国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言律诗借助翻译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传入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五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5、西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
已经形成。 《汉书·五行志》中,载有一首汉成帝 时的民间歌谣。
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
不实,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 隔句用韵的形式,音节比较舒缓协调, 是五言歌谣的进一步发展。
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大量被采入乐
府,逐渐引起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他 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于是 就有了文人五言诗。
班固《西都赋》: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
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
襟楼,俱以习之。 ——《西京杂记》
《淮南子》曰:“乌鹊填河而渡织
女。” 《风俗记》云: “织女七 夕渡河,使鹊为桥。” ——《说略·时序》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
挚情与阴影,激起酣畅饱满的
情思,形成一种紧张而震荡人 心的情感张力。
3、客游与愁绪
“游子”
乡土及故人,成为美丽的诱惑。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元】刘履:“客居远方,思亲友而
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镫光。衣解巾粉御, 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 没齿焉可忘。
乐府解题曰:“言妇人自谓幸得充闺房,
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以喻臣子 之事君也。” 感情真挚,词采绮丽,颇有乐府民歌情 调,表达技巧已有一定进步。
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 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五言诗的起源
10、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带有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和《王孙游》(绿草蔓如丝)等。
11、继玄言诗、山水诗后南朝一度盛行的诗歌是宫体诗。
12、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阴铿、何逮两位诗人。他们的名篇分别是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依然临江渚)何逊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
9、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门知识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对比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招隐》《娇女诗》《三都赋》都是他的名作。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了玄言诗的统治,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的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8、陶诗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学习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基础: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概述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作者:金安区张店镇白塔寺中学冯锐摘要: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现有的资料来证明文人五言诗起源于西汉而非东汉,继而理清文人五言诗在汉代发展的大致脉络。
由虞姬的《和项王诗》到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而趋于成熟,从此中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五言诗创作为主的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汉代文人五言诗起源发展Han Dynasty poetry literati Origin and DevelopmentAbstract : Five-Word Poem origins in ancient literature study has been outstanding issu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data to prove that the Five-Word Poem not originated in the Eastern Han , then sort out the Five-Word Poem in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Han Dynasty thread. By Yu "and items, WANG" Anonymous "19 Ancient Poems" Five-Word Poetry After 30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From th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etry has entered a new era, a poem writing poetry-dominated era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Key words : Han Dynasty poetry literati rise development中国古代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体。
五言绝句的要求和特点
五言绝句的要求和特点
五言绝句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简称五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它起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成熟于唐代。
五言绝句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1. 字数:五言绝句共有四句,每句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
2. 句式:五言绝句的句式灵活多变,可以采用对仗、排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3. 音韵:五言绝句注重音韵搭配,要求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韵。
4. 节奏:五言绝句的节奏为“平平仄仄”,即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平仄相同,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平仄相同。
5. 意境:五言绝句以简约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意境,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寓意深刻。
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五言绝句能够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6. 表达技巧:五言绝句要求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7. 情感真挚:五言绝句的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诗人通过对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进行提炼,表达出对亲情、友情、自然、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总之,五言绝句以其简约、意境深远、表达丰富等特点,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要求诗人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有限的字数中展现出无穷的意境。
五言律诗大全
五言律诗大全1. 五言律诗简介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诗体,以五个字一句为基本结构,共十四句。
它的结构和音律要求非常严格,被誉为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言律诗的创作时间较晚,起源于唐代,并在宋代时达到了高峰。
本文将介绍五言律诗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作品等。
2. 五言律诗的特点五言律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严格的字数和句式五言律诗一共十四句,每句五字,共七十字。
每句的字数固定,创作时需要严格把握字数,表达简练精确。
句式方面,五言律诗以平仄平仄平的形式为主,句子的韵律变化严格受限,需要很好的把握平仄的配合。
2.2 自由的内容创作五言律诗在题材上相对自由,既可抒发个人情感,又可描写山水风景、咏史讽谏等。
由于时代不同,五言律诗的题材也随之变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2.3 精巧的意境构造五言律诗追求意境的精致构造,以形象、声韵的相得益彰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通过准确的意象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感触和意境。
3. 五言律诗的发展历程五言律诗作为一种诗体,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迅猛,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3.1 唐代五言律诗的兴盛唐代是五言律诗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创作了大量的五言律诗作品。
杜牧、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都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3.2 宋代五言律诗的发展宋代是五言律诗的发展阶段,它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的精巧构造。
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五言律诗作品。
3.3 明清时期五言律诗的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五言律诗仍然延续并发扬光大。
在这一时期,文人们对五言律诗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注重情感的真挚流露和思想的深入表达。
4. 五言律诗的代表作品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五言律诗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其中的几首:4.1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2、张衡的《同声歌》
张衡的《同声歌》是一首文人五言乐府 诗,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新婚的快乐和与 丈夫永结同好的心愿。
8
同 声 歌 张衡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
恐傈若探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18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它
一、关于古诗的概念 “古诗”一般是指流传已久,没有题目, 没有作者姓名的东汉文五言诗。
二、《古诗十九首》名称的由来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最早收 录于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一书。
19
三、《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 《古诗十九首》作于东汉末期,一般认 为最迟不晚于汉桓帝(公元147-167在位) 时期。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作者是东汉末期的一批没有留下姓名的中 下层文人。
20
四、《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一) 相思离别与宦游感叹
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多为游子代言)。 所抒情感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一是中 下层文人宦游生涯中的各种人生感叹。
21
写相思离别之苦的诗歌,无论是从游 子的角度,还是从思妇的角度着笔,都充 满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夫妻的相思之情。尤 其是那些思妇诗,展示了复杂多变的心理 状态。
14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东汉末年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的特征。
15
1、郦炎的《见志诗》 郦炎(150—177),字文胜,范阳 (今河北涿县)人。今存《见志诗》二首。 第一首抒写自己高远的志向,并以陈平、 韩信等历史人物自励自勉。第二首用比喻寄 托的方式 ,抒发生不逢时、难展抱负的感慨 忧怨。 两首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意蕴深刻高 远。
《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唐诗的两大流派》
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唐诗的两大流派概述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的盛世”。
在唐朝诗坛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两大主流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这两种流派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作品。
五言绝句特点•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韵律优美,音节简短明快,容易吟唱。
•可以表达深情厚意,并能够表达作者的真实感情。
发展历程五言绝句形式在汉末起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初步规模。
但真正得到发扬光大并成为主要诗体的是在唐代。
据考证,至宋末元初时已成为必修范畴。
距今最早完整传世的五言绝句集《千家诗》收录了约8000多首名篇佳作。
代表作品1.王之涣《登鹳雀楼》2.杜甫《月夜忆舍弟》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七言绝句特点•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
•音调广阔,比五言绝句更长,更具有宏伟的气势和豪放洒脱的魅力。
•适合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豪情激昂的爱国情怀和书写历史人物。
发展历程七言绝句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
隋唐时期,七言绝句已开始进入文学创作,并在唐代达到了鼎盛。
宋代以后逐渐式微,成为后人较少使用的形式。
代表作品1.杜牧《秋夕》2.张九龄《感遇雨中晓步初上兰若山办事寄黄大石水部贬郎中附十韵诗》(标题长)3.白居易《问刘十九》对比与总结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诗体形式。
五言绝句以其简短明快的音节和真实感情的表达征服了人们,而七言绝句则以其豪放洒脱、宏伟壮丽的气势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这两种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魅力,共同为唐代诗歌创作贡献了重要的艺术成果。
总的来说,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是唐代诗歌中两大流派。
无论是在题材选取还是在表现手法上,它们都各有特色,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对您理解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这两大流派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1. 杨增慧. (2015). 从唐代五、七言格律看中国诗词发展变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6), 88-90. 2. 张文婷. (2020). 唐代五、七言绝句运用探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 225-226.。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描绘景物
这两种诗体也常被用于描绘自 然景物和社会景象,通过细腻 的笔触展现出景物的特点和美 感。
传承文化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五 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在传承中华 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 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启蒙
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因其简练、 易懂的特点,常被用于儿童启蒙 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和 文学素养。
VS
详细描述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要求语 言精练、音韵优美,注重表达诗人瞬间的 感受和景物的描绘。七言绝句的鉴赏应关 注其语言之精练、音韵之优美以及意境之 深远。
05
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的应用
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表达情感
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以其简洁 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常被用 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如 喜怒哀乐、离别思念等。
五言律诗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五言律诗起源于唐代,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
发展
在唐宋时期,五言律诗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许多脍 炙人口的佳作流传至今。
现代应用
在现代,五言律诗仍然受到许多诗人和读者的喜爱 ,被广泛运用于诗歌创作和欣赏。
02
七言绝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七言绝句,又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 种,指以七言律句四句组成,每句七 个字的绝句诗。
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
目
CONTENCT
录
• 五言律诗概述 • 七言绝句概述 • 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的比较 • 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的鉴赏 • 五言律诗与七言绝句的应用
01
五言律诗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每首诗 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特点
讲究平仄、韵律要求诗句结构 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言诗:
一、起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与其它诗歌样式一样,也是从民间产生的。
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就已经开始萌芽,《诗经》中的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五言诗句。
西汉时,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它们有不少的新故事以及相当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二、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是班固的《咏史》。
歌咏缇萦救父的故事。
虽“有感叹之词”,但“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
三、文人模仿创作的文人五言诗
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五言诗当以辛延年的《羽林郎》为著名,它是模仿《陌上桑》而写的。
四、汉代最有影响的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时代
《古诗十九首》载于萧统《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许多推测。
从其内容、风格、技巧推断,它不能产生于西汉,而是东汉末年下层失意知识分子的作品。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既非一人创作,其反映的思想内容就很复杂。
有写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
有写游子思妇的,如“行行重行行”;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国风》中都可以找到。
尤其是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更为深沉的内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
男女离别的痛苦不但在于相思,而且还在于光阴流逝。
久别的夫妇虽然还会有团聚的日子,但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
正因为有了这种生命的感伤,才使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
也正因为青春的可贵,才足以显见爱情的价值的无限。
由此可见,写游子思妇的五言诗作,表现了汉代文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它的内蕴,超出了男女相思,也使它与《诗经》中那些同题诗作有了明显的时代意识差别和抒情主体差别。
它既是男女之情的表露,更是个体生命意识的高扬;既表现了汉人对生命问题的时代思考,以突出了汉代文人的世俗情怀。
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驱车上东门”;有写朋友交情淡薄的,如《明月皎夜光》等等。
总述: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大有唯恐不及的忧虑以及在这种忧虑下所表现出的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比较充分地坦露了他们的世俗情怀,《国风》大部分的诗篇所写的就是世俗风情。
然而,在周代礼乐文化的影响下,特别是经过了儒家的理论阐释和解说之后,《诗经》中的每一篇作品便都具有一定的政治伦理教化意义。
这种关于诗的经学阐释学说,对中国后世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文人士子大多写他们自己在社会政治中所面临的处境和选择,具有比较严肃的政治思想色彩,其中很少他们自己的世俗生活描写和世俗情感的抒发。
注意:它近似于诗经中的《国风》。
但是它又不是写一般的民俗风情,面是以抒写文人士子世俗风情为主。
它的出现,为文人抒情诗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和严肃典雅的诗骚相对的世俗型的文人诗歌形式。
而这就是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主要特征,是它这所以受到后世文人士子的普遍喜爱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析根源:
1、在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民歌的作者身份不同,大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找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游宦在外,以求一官半职。
他们长期在外,与家人的离别,彼此之间易生伤离怨别之
情。
这种感情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2、所有这些都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失意士人正当社会大动乱的前夕,现实生活和内心要求产生矛盾、苦闷的反映。
3、追求的是在繁华富庶的都市中过一种“极宴娱心意”的享乐生活,个人追求名利而不得的牢骚和不平,还是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情感的抒发才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才会在后世文人心里产生深深的回响。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其一,长于抒情。
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例如《迢迢牵牛星》一首,作者通过假想的牛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情在其中。
这关键就在“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
因为这几句仍然是扣紧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所以读者只觉得是泛泛写景,而织女的离愁却轻轻点出。
其二,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如《西北有高楼》一首,写一个追求名利的失意者的心情,并不抽象地写他如何怀才不遇,却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的描绘,无意中流露了对那位歌者的同情,从而表明了主人公对那个闻声未见面的人是一个旷世知音,也表明了自己生
不逢时的无聊,最后希望化为双鸿鹄同她一起奋翅高飞,更表明了主人公是个如何奋发有为而又孤苦无助的形象。
其三,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但言近旨远,含蓄蕴藏,余味无穷。
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明月皎夜光》中“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等句都是。
其四,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如《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色。
总之,《古诗十九首》的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②,皎皎河汉女③。
纤纤擢素手④,札札弄机杼⑤。
终日不成章⑥,泣涕零如雨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⑧?盈盈一水间⑨,脉脉不得语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