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流通加工与配送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5ccd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6.png)
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发生在商品的销售或 使用之前,是对商品进行简单改造和增值的过程 。
3
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物流成本。
流通加工的特点
加工与配送相结合
加工方式多样
流通加工是在配送中心的作业中完成的, 是配送的一部分,因此流通加工与配送密 不可分。
进货检验
对进货商品进行质量检验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客 户要求。
在库管理
库存控制
01
采用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如ABC分类法、实时盘点等,确保
库存量合理。
商品分类与编码
02
对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和编码,便于库存管理和查询。
库内作业管理
03
优化库内布局,提高作业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出货管理
出货计划
根据客户需求和配送网络 状况,制定合理的出货计 划。
增强客户服务
配送中心能够确保货物准确、及时地送达客 户手中,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助 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05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
进货管理
01
02
03
进货计划
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确 保库存充足且不过多,以 满足客户需求。
供应商选择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 商品质量、价格和交货期 的稳定性。
常见的配送领域的流通加工活动包括对生鲜食品的包装 、冷冻、切割等。
这种加工形式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附加值, 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配送领域的流通加工具有加工地点灵活、加工量小的特 点,通常由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完成。
流通企业加工
流通企业加工是指由 专门的流通加工企业 进行的加工活动。
流通加工业务
![流通加工业务](https://img.taocdn.com/s3/m/53c2b51c804d2b160a4ec028.png)
一、流通加工的定义
二、流通加工的目的
1. 适应多样化的顾客的需求,促进商品的销售。 2. 食品通过流通加工来保持并提高其机能,保证新鲜。 3. 美化商品,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4. 使商品跟得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规避风险; 5. 推进物流系统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 开展专业化的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3. 加工生产的配置 (1)生产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 (2)生产单位——①工艺原则; ②对象原则; ③综合原则 (3)生产场所和线路配置——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 ,紧凑 ,
方便 ,安全 ,过程协调 ,遵守法律、法序移动方式——批量小、零件加工时间短、按工艺组织
四、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加工和配送结合 (2)加工和配套结合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5)加工和节约资源相结合 (6)加工与降低成本相结合
五、流通加工生产管理
1. 加工生产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加工生 产选择
加工产 品设计
生产要 素组织
生产过 程组织
生产进 度控制
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劳动人事管理 图6-2 加工生产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生产 ② 平行移动方式——批量大、单件加工时间长、按对象组织
生产 ③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工艺有变化,而加工设备需要较长
时间调整
顺序移动方式----前一道完成后进行下一道
第一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 产 品
平行移动方式—工序会有间断
第一组产品 第二组产品
第一道工序
第一组产品 第二组产品
第二道工序
第一组产品 第二组产品
学习目的
掌握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业务项目和选择原则 了解加工生产管理组织 了解商品和货物包装、托盘化、集装及集装箱装箱作
现代物流学重点
![现代物流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5f7c7627284b73f2425084.png)
现代物流学第一章概述P4物流的概念: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P5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P7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物流设施、设备、信息系统、人员及组织管理五个P10物流管理的定义: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P11 物流管理的原则1. 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中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整体优化 2 宏观上,完善支掌要素建设之外,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 3.微观上,不仅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应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4服务上,遵循7R原则,即适合的质量、数量、时间、地点、优良的印象、价格和商品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P21仓库管理原则五点:质量第一、预防为主、讲究科学、提高效率、确保安全P23 按照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四点:1经常库存2在途库存3安全库存4投机库存(重点):指为了满足需求之外的某种需求而准备的库存P26:库存管理与仓库管理的区别:仓管管理:主要是针对仓库/库房的布置、物料运输、装卸搬运及存储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
库存管理:对像是库存项目,即企业组织中的所有物料如,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产品及辅助等。
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在供与需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达到缓和用户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内部的部门、生产厂家需求与原材料供应商等之间的矛盾第三章现代包装P32产品包装基本原则五点:适用、科学、经济、可靠、美观P33包装容器定义: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商品、方便储存、利于运输、促进销售、防止环境污染,以及预防安全事故,按照一定技术规范而选用的包装器具、材料和其他辅助物的总体名称第四章装卸搬运P49装卸搬运合理化:指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装卸搬运工作P51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1.提高物品装卸搬运的灵活性与可运性2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能源消耗 3.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书本错误)4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 5.改进装卸搬运作业方法 6.创建复合终端第五章现代运输P54运输的定义:指的是运输主体人或物品通过运输工具或运输路径,由始发地移动到目的地,达到经济目的行为P60 运输管理原则四点:及时、准确、经济、安全P66 运输合理化途径: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推进共同运输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P74配送定义: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P78配送合理化定义:指对配送设备配置和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配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物流基础期中习题
![物流基础期中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11b0c381c758f5f61f67eb.png)
A.包装规格
B.包装标志
C.包装模数
D.包装术语
考点:物流标准化,各环节物流设施的配合
第一章 物流概述
9 .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并体
现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 表现称为( )。 (单选题) D
A.物流价格
考点: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第二章 物流包装
判断题:商品的运输包装,是直接同消费者
见面,并随同商品一起出售给消费者的。 (A )
考点:包装分类
第二章 物流包装
判断题:商品包装的标志,是在内包装上用
图像或文字表明的规定记号。(B )
考点:包装的标志、标 记
第三章 装卸搬运
1.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
A.转运场所选出物品
B.检验场所选出物品
C.加工场所选出物品
D.储存场所选出物品
考点:运输、仓储两个功能要 素在物流系统的地位
第一章 物流概述
12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
B 寸 _________ 。(单选题)
A.600x200mm B.600x400mm C.1200x1000mm D.1200x800mm
考点:物流标准化
第一章 物流概述
13 .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集装基础模数
C.环境因素
D.人的因素
考点:装卸搬运
第三章 装卸搬运
多选题:5.在物流各项活动中装卸搬运的特
点有( AC )。
A.安全性要求高
B.安全性要求低
C.作业量大 D.作业量小
考点:装卸搬运的特点
第三章 装卸搬运
现代物流学 07114
![现代物流学 07114](https://img.taocdn.com/s3/m/ef1daead8762caaedd33d4c4.png)
附件9: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物流学课程(课程代码:07114)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考试基本要求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章现代包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章装卸搬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五章现代运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七章供应链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八章物流信息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九章物流成本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十章国际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11章第三方物流与精益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12章新兴物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中的地位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三、关于自学教材四、自学方法指导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现代物流学》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有关现代物流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持续不断运动的规律性、物资流转的相关影响因素,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资料流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的物流系统运行的技术、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与指导性的特点,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物流的基础性课程。
现代物流学6-流通加工与配送
![现代物流学6-流通加工与配送](https://img.taocdn.com/s3/m/6e2c32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7.png)
某电商企业的配送中心运作案例
案例概述
某电商企业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实现 了高效的物流运作,提升了客户满意 度。
配送网络优化
根据客户分布和配送需求,优化配送 路线和车辆调度,减少了运输成本和 时间。
01
02
配送中心选址
该电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覆盖范围,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确保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商品配送技术
配送路线规划
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 配送效率。
配送方式选择
根据商品特性和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 如快递、零担、整车等。
配送信息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配送信息管理,实现实时跟踪 和监控,提高配送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商品保护技术
防震保护
采用适当的防震材料和结构,减少商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震动和碰撞。
03
流通加工能够减少生产企业的负担,使其专注于核 心业务,提高生产效率。
流通加工的类型
按加工的目的分类
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 行的服务性加工,保护产品的加工,为提高物流效率、方 便物流的加工,促进销售的加工。
按加工的形式分类
剪切加工、冷冻加工、分选加工、分装加工、组装加工等。
建立加工流程管理制度,确保加 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流通加工与销售策略
结合流通加工和销售策略,推出 个性化、差异化商品,满足消费 者需求。
案例概述
某大型超市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 提高了商品附加值,增加了销售 收入。
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
对流通加工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 控制,同时评估效益,实现可持 续发展。
04
配送中心的管理与运作
配送作业管理——流通加工
![配送作业管理——流通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0772d44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3.png)
三、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 地位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完善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产业形态
❖ 作用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最高效率 改变功能,提高收益
10
四、流通加工的形式 1、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PSA040103) ①冷冻加工(PST040131-PST040134) ②分选加工(PST040135-PST040138) ③分装加工(PST040139-PST040142)
12
2、水泥的熟料输送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的 流通加工(PST040147-PST040150)
13
优点: ①可以大大降低运费、节省运力 ②可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大量掺和混合材料 ③容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输
送 ④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的输送损失 ⑤能更好地衔接产需,方便用户
14
3、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 (PST040151-PST040154)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叙述流通加工的概念,区别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不同;
2、了解流通加工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流通加工的不同类型与特点;
4、熟悉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
5、掌握流通加工作业的基本流程;
6、掌握流通加工作业的内容;
7、理解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8、了解常见的流通加工技术装备;
9、理解配送包装的功能;
④用户能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
16
4、木材的流通加工(PST040155-PST040158)
①磨制木屑压缩输送 ②集中开木下料
❖ 木材流通加工可依据木材种类、地点等决定加工方式。 在木材产区可对原木进行流通加工、使之成为容易装载、 易于运输的形状,如实行集中下料、按客户要求供应规 格料,可以使原木利用率提高到95%,出材率提高到72 %左右,有相当好的经济效果;木屑也可制成便于运输 的形状,以供进一步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原本利用率、 出材率,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 益。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 第六章 物流的价值增值—流通加工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 第六章 物流的价值增值—流通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a7cad9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f.png)
(三)流通加工的作用
8.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在干线运输及支线运输的结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可以有效解决大批量、低 成本、长距离干线运输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末端运输和集货运输之间的衔 接问题,在流通加工点与大生产企业间形成大批量、定点运输的渠道,又以流 通加工中心为核心,组织对多用户的配送。也可在流通加工点将运输包装转换 为销售包装,从而有效衔接不同目的的运输方式。
第一节 流通加工概述
一、流通加工的定义 (一)流通加工的定义
流通加工是某些产成品从生产 领城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 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方便用户, 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 领域对产品进行的简单再加工。流 通加工是现代物流系统构架中的重 要元素之一,主要担负的任务是提 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
(三)流通加工的作用
5.方便配送。配送是包括整理、挑选、分类、备货、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的 集合。那么流通加工就是配送的前提,物流企业自行安排流通加工与配送,则 流通加工时必然顾及配送的条件与要求。或者说根据流通加工形成的特点布置 配送,使必要的辅助加工与配送能很好地衔接,使物流全过程顺利完成。
品
价值观点
完善商品 使用价值
流通加工 的特点
By 杜小二
加工责任人
商业或物流 企业完成
加工目的
为了消费(或再生产) 所进行的加工
第6章出库作业管理
![第6章出库作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18e4515a8102d276a22fe5.png)
(4)新型“整个货架批量”拣取法
为了提高拣货效率,可采用圆形盘式机 器人把可采分货架中某个单元货架整体 搬运到播种现场,进行拣取与播种,完 成拣取任务后再把该货架送回指定区域 。
3.其它拣取方式方法 (1)计算机辅助拣货(电子标签拣选
系统)
(2)利用重力(流动)货架拣货 (3)自动化立体仓库拣货
(2)订单分批的方法 批量拣取法首先要确定批量的大小与分批
的方法,合理的订单分批可有效提高批量拣 取工作效率。常用分批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总合计量分批。计算拣货作业前所有 累积的订单中每一商品项目的总量,然后再 按这一总量进行拣取。
②按配送区域(或路径)分批。即将同 一配送区域、路径的订单汇总一起处理,提 高配送效率。
正向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做等价变换 ,每行、每列分别减去最小元素,更真 实地反应“实际距离”;其次,已安排 的行和列去掉,在剩下元素中按下一个 最好法进行。
改进后的下一个最好法分三个步骤,第 一步做等价变换,第二步选择路线,第 三步形成最终行走方案并计算总的行走 距离。
例题6-2:假设仓库只有一个出入口,其 余资料参见表6-4所示,拣货单有5个零 件需要拣取,零件集(零件所在货位) J=J1, J2, …,Jn,其中J1为仓库出入口。 表中Cii数据为第i货位到第i货位,没有实 际意义,为了方面计算,设置足够大数 据1000表示不可选择,问如何安排拣取 顺序,使完成5个零件拣取任务行走距离 最短?
拣货路径为:
J1 - J5 - J4 - J2 - J3 - J1 行走距离为:20+2+78+22+35=157(米)
2.正向改进后下一个最好解法
虽然下一个最好法简单,但优化程度不 够理想,该方法存在如下三方面缺欠: 一是初始距离不能真实反应各点之间“ 实际距离”;二是简单进行找下一个是 最好的(最小的),容易出错;三是最 后环节强行连接,影响优化程度。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325dc3f61fb7360a4c652e.png)
《现代物流学》重点第一章概述1.物流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1)物流概念的孕育与萌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2)分销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3)现代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代;2.现代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电子化 2)网络化 3)社会化 4)集约化 5)系统化 6)国际化3.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物流系统的特点:1)目的性 2)整体性(特点中最重要的) 3)协调性 4)专业性 5)先进性与开放性5.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2)物流功能的系统化管理阶段;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5)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6.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1)物流作业管理 2)物流战略管理 3)物流成本管理4)物流服务管理 5)物流人力资源管理 6)供应链管理7.物流管理的原则:1)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兼顾成本与服务,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2)宏观上,完善支撑要素建设,配合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3)微观上,不仅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应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化;4)服务上,遵循7R原则,即适合的数量、质量、时间、地点、商品、价格、优良的印象)8.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复杂性 2)固有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经济性(特点中的重点) 6)国际性9.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以前曾出过案例分析题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3)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6)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10.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11.仓库的功能:1)储存与保管 2)调节供需平衡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4)配送与流通加工12.仓库的分类:1)按用途分: a. 自用仓库; b.营业仓库; c.公用仓库;2)根据保管形态分: a. 普通仓库;b.保温仓库;c.特种仓库; d.水上仓库;3)根据建筑形态分: a. 按建筑构造分: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地下仓库等b.根据建筑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板、木制建筑、钢骨架建筑仓库4)根据功能及其分: a. 储存仓库 b. 流通仓库;c. 配送中心; d. 保税仓库;13.仓库管理原则:1)质量第一; 2)预防为主; 3)讲究科学; 4)提高效率; 5)确保安全14.库存的分类:1)按其在生产加工与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2)按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a)经常库存;b)在途库存:是指处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的库存,即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能被使用,但是它仍然是库存的一部分;c)安全库存:指为了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短时间内的大批订单、交货期延长)而准备的库存;d)投机库存:是指为了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某种需求而准备的库存;e)季节性库存; f) 促销库存 g) 呆滞库存15.协同供应体系下的库存管理模式:1)及时供应(Just in time,JIT);2)寄售库;(consignment warehouse, CW)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同步进化程度而提出来的。
物流配送第六章+流通加工
![物流配送第六章+流通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87194f0c4a7302768e9939f5.png)
三、流通加工发展的原因 1、通加工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 2、流通加工可节约材料,降低物流成本 3、流通加工创造附加价值,提高用户服务 水平 4、改变包装,促进销售
流通加工可以以少量的投 入获得很大的效果,是一 种高效益的加工方式
四、流通加工的地位
■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 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的重要 利润来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 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 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 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 术语》 (GB/T 18354-2001)
2、特点
(1)流通加工的目的,主要是更好的满足用户 的多样化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质量 和效率。 (2)流通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进入流通领域 的商品,包括各种原材料和成品。 (3)流通加工一般是简单的加工和作业,是 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而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补充。 (4)流通加工,是由从事物流活动并能密切 结合流通需要的物流经营者组织的加工活动。
提高物流水平,促进 流通向现代化发展。 流通加工可将产品利 用率大幅提高30%,
五、流通加工的主要作用
(1)流通加工有利于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 质量和经济效益。 (2)流通加工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3)流通加工可以提高加工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 产率。
在分散加工的情况下,加工设备由于生产周期和生产节奏的限制,设备利用 时松时紧,使得加工过程不均衡,设备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流通 加工面向全社会,加工数量大,加工范围广,加工任务多。这样可以通过建 立集中加工点,采用一些效率高、技术先进、加工量大的专门机具和设备, 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017现代物流学自学考(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
![2017现代物流学自学考(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https://img.taocdn.com/s3/m/d82c60c350e2524de5187e49.png)
第一节 流通加工概述
一、定义 流通加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中的定义为:流通加工指物品 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 加包装、分割、计量、组装、价格贴付、 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名称解释)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 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第四节 配送合理化
(二)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应该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客户分散 库存总量的优势,以此来节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 客户实际平均分摊的库存负担。 (三)价格不合理 总体而言,配送的价格应当低于客户自己完成物 流活动的总和,这样,才会使客户有利可图。 (四)送货中的不合理运输 若是不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依旧是一户一送, 车辆达不到合理负载,这属于不合理配送的范畴。
第四节 配送合理化
(五)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环节的增加可 降低客户的平均库存水平,这样不但抵消了由于增 加环节而多付出的支出,而且还会取得剩余效益。 如果客户需要的货物批量大,则可以直接通过社 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反而可能会比通过配送 中转送货更节约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 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六)经营观念不合理 在配送实施中,因为有很多经营观念不合理,使 配送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反而会损坏配送的形 象。
配送与流通加工
![配送与流通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9571ff202af90242a895e589.png)
灯光拣选
语音拣选
语音拣选三个步骤
首先是操作员给系统一个提示,表示已经准备就绪, 等待系统发送拣货指令; 语音指令给出一个巷道号和货位号,系统要求操作 员说出校验号.在操作员把这个校验号读给系统听 后,如果系统确认无误,便会立即提示需要拣货 的数量;
最后操作员把相应货物拣出,向系统发出“完毕" 的语音信号。此时,一个拣选过程结束,操作员 等待系统发出下一个拣货指令。
每种数 量 多 少
摘取式 时 间 100 100 误差率 3.2% 1.5% 时 间 65 85
播种式 误差率 1.1% 0.4%
多
少
100
100
2.3%
0.3%
96
112
0.1%
0.1%
注:①时间:第一出货单自开始拣货到验放完成的平均处理时间。 ②误差率以出货验收时的发现错单次数占出货单点数的比例。
分货、配货、配装
送货、分货、配货 的有机结合
依赖现代情报信息
现代化技术装备保障
服务水平超过旧式
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用户需要什么配送什么,而非生产什么配送什么 配送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专业化的分工流通
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
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
“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二、 配送的特点
客户满意度
基本配送作业
订单处理 拣货与补货作业 配货作业 送货作业
订单处理
配送业务活动是以客户订单发出的订货信息作为其 驱动源。 订单处理是配送服务的第一个环节 一般的订单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递、 订单登录、按订单供货、订单处理状态追踪。
第六章 流通加工
![第六章 流通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8ea2dd34376baf1ffc4fad7f.png)
3、煤炭的流通加工
■除矸(gan)加工
是以提高煤炭纯度为目的的加工形式 ■煤浆加工 流通的起始环节将煤炭磨成细粉,本身便有了一定的 流动性,再用水调和成浆状,则具备了流动性,可以像 其他液体一样进行管道输送。 ■配煤加工 在使用地区设置集中加工点,将各种煤及一些其他发 热物质,按不同配方进行掺配加工,生产出各种不同发 热量的燃料,称为配煤加工。
二、流通加工的类型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在物流过程中,直到用户投入使用前都存 在对产品的保护问题,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 装卸、搬运、包装等过程中遭到损失,使使用 价值能顺利实现。和前两种加工不同,这种加 工并不改变进入流通领域的“物”的外形及性 质。这种加工主要采取稳固、改装、冷冻、保 鲜、涂油等方式。
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
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
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
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
5、加工目的的区别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消费而生产的,流通加工 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 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 工也有时候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 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 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有区别的,这又是流通加工 不同于一般生产的特殊之处。
三、流通加工产生的原因(作用) (一)流通加工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 (二)流通加工方便了用户 (三)流通加工为流通部门增加了收益 (四)流通加工为运输、配送创造了条 件
二、流通加工的类型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 2、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性加工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4、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的加工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7、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8、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第06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第06章 物流配送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75c0821482fb4daa58d4b0d.png)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本 节 结 束
· 物流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及 有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 物流是包含物质资料的废弃与还原,联接供给主体与需要主 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且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 动,具体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 息活动。 综上所述,物流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 物流一般是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 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 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 ② 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 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 ③ 物流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 本费用把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 和时间上的需求。 ④ 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 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 物流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 的物流信息构成:
6.1.2 物流产生的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本 节 结 束
物流活动有悠久的历史,从人类社会有产品的交换行为时 就存在物流活动。 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较严重 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界为了扩大销售,提出了 销售和物流的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 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 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logis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 资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 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 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 “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 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 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 的物流。因此,在欧美国家中一般所指的“logistics”的内涵 比“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外延更为广泛,“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2860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a.png)
2 时效性
流通加工产品需要及时快速地达到消费者手中。
3 可追溯性
流通加工产品可以追溯到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流通加工的主要流程
1
采购及入库
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进行入库管理。
2
加工与生产
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成最终产品。
3
存储与管理
对已加工的产品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货物安全。
监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 数,确保产品质量。
3 产品抽样检验
对已加工的产品进行抽样 检验,确保符合标准。
流通加工的设备与工具
生产设备
包括切割机、焊接设备等。
运输工具
包括货车、船舶等。
仓储设备
包括货架、叉车等。
流通加工的人员要求与培训
1 生产工人
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2 仓储管理人员
需要具备库存管理和物流知识。
流通加工与传统加工的区别在于,流通加工更注重产品的分销和配送,而传 统加工更注重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流通加工与传统工的优缺点比较
流通加工
优点:减少生产环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缺点:增加物流成本、依赖配送网络
传统加工
优点:自主生产、控制产品质量 缺点:需要建立生产设施、管理困难
流通加工产品的特点
1 多样性
3 配送人员
需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服务意识。
流通加工的市场与前景分析
流通加工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商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市场前景广阔。
仓储物流的基本概念
仓储物流是指将产品储存和分拣,然后按照订单要求进行配送的一系列物流 活动。
仓储物流的流程与环节介绍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第三节 配送概述
配送定义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 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 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类型
不合理的配送表现形式
(一)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二)库存决策不合理
(三)价格不合理
(四)送货中的不合理运输
(五)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六)经营观念不合理
配送合理化措施
(一)推行加工配送 (二)推行共同配送
(三)实行双向配送
(四)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五)推行即时配送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通加工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加工对象看
2. 从加工程度看
3. 从价值观点看 4. 从加工责任人看 5. 从加工目的看 为流通创造条件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 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 零配件或半成品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 而不是复杂加工 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 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 其使用价值
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
流通加工的目的
1.强化流通阶段的保管功能
2.回避流通阶段的商业风险
3.提高商品附加价值
4.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提高运输保管效率组装型商品
流通加工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
1.流通加工能有效地完善流通过程 2.流通加工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利润源 3.流通加工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加工形式
配送的分类(二)
(四)按配送时间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定时配送、定量 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线配送、即时配送 (五)按配送经营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销售配送、供应配 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 (六)按加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加工配送、集疏配送 (七)按配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综合配送、 专业配送
车辆配装的原则
6.尽量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7.切勿将渗水货物与易受潮货物一同存放; 8.包装不同的货物应分开装载,如板条箱货物不要与纸箱、 袋装货物堆放在一起; 9.具有尖角或其他突出物的货物应和其他货物分开装载或 用木板隔离,以免损伤其他货; 10.装载易滚动的卷状、桶状货物,要垂直摆放; 11.装货完毕,应在门端处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以防开 门卸货时,货物倾倒造成货损或人身伤亡。
其他分类方法
按配送组织者分类 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 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 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 物流业者为主体的配送 按配送机构不同进行分类 配送中心配送 仓库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 商店配送
配送计划的内容
1.分配地点、数量与配送任务 2.车辆数量 3.车队构成以及车辆组合 4.控制车辆最长行驶里程 5.车辆容积、载重限制 6.路网结构的选择 7.时间范围的确定 8.与客户作业层面的衔接 9.达到最佳化目标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时定量定点配送;
• 在规定的运行线路上,指定配送车辆达到的时间表,按 运行时间表进行运送,用户可以按照配送企业规定的路 线及时间选择这种配送服务,并到指定位置及指定时间 接货。 • 如顺丰。 • 易于管理,配送成本低,适用于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即时配送
• 完全按客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和商品品种、数量要求,及 时地将商品送达指定地点。 • 优点:可以满足用户的临时性急需,对配送速度和时间 要求相当高 • 主要应对(生产商或者客户的)突发性需求
车辆配装的原则
1.为了减少或避免差错,尽量把外观相近、容易混淆 的货物分开装载; 2.重不压轻,大不压小,轻货应放在重货上面,包装 强度差的应放在包装强度好的上面; 3.尽量做到“后送先装”。由于配送车辆大多是后开 门的厢式货车,故先卸车的货物应装在车厢后部,靠 近车厢门,后卸车的货物装在前部; 4.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应留有空隙并适当衬垫, 防止货损; 5.不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量配送;
• 定义:将事先协议商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达 • 特点:配送品种和数量相对固定,备货简单,时间没有严格 限制 • 适用范围:对库存控制不严格,有一定的仓储能力,不施行 “零库存”,或者运输线路没有保障的用户
定时定量配送;
• 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 • 兼有定时配送和定量配送的特点,对配送企业的服务要求比 较严格,管理和作业的难度大,很难实现共同配送,因此成 本较高。
(一)流通加工地点的设置不合理 (二)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三)论据不足,使得流通加工成为多余环节 1.没有必要设立流通加工环节 2.运作效率不高
流通加工合理化途径
(一)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 (二)加工与配送相结合
(三)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
(四)加工与配套相结合
(五)加工与节约相结合
(一)库存标志: (1)库存总 (2)库存周转 (二)资金标志: (1)资金总量 (2)资金周转 (3)资金投向的改变 (三)成本和效益 (四)供应保证标志: (1)缺货次数(2)供应能力(3)即时配送的能 力及速度 (五)社会运力节约标志:(1)社会车辆总数量减少,而承运量增 加,则为合理。(2)社会车辆空驶减少,则为合理。(3)一家一户自提 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则为合理。 (六)客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七)物流合理化标志 :(1)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2)是否降低了 物流损失;(3)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4)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 最优效能;(5)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6)是否不增 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7)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第四节 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的定义
配送合理化:主要是指对配送设备配置和配送活动
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它具体它 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配送成本是配送系统为 了提高配送服务所投入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配送服务则是配送系统投入后的产出。合理化是投入和 产出比的合理化,即通过尽可能低的配送成本,获得可 接受的配送服务,或者是以可以接受的配送成本获得尽 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一)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分类 1.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3.成套配套配送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量定线路配送 5.即时配送 (三)按照配送主体进行分类 1.生产企业配送 2.分销商配送 3.连锁店集中配送 4.社会配送中心配送
理解配送
(一)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的 (二)配送实质是送货 (三)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四)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五)配送强调作业方式的合理性 (六)配送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
配送的分类(一)
( 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不同进行分类——制造业配
送、农业配送、商业配送、物流企业配送 (二)按配送结点的不同进行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 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 (三)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单(少) 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时配送; • 按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定时) • 配送的品种和数量可预先计划,也可以临时变动 • 优点: • 双方均易安排作业计划 • 需求方,易于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按照理想的时间 和批量进货 • 配送方,易于安排配送计划,有利于组合多个用户共 同配送,以降低成本 • 具体形式 • 按日配送 承诺24小时内将货物送达 • 准点配送 按指定的时间将货送达,时间要求较高 • 快递方式 在较短时间实现送达,不明确送达的具体 时间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是物流 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流动过程中, 为促进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 工。 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成 流通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在职能方面的延伸。
流通加工的概念
配送的特征
1.配送是以终端用户为出发点 2.配送是末端运输 干线部分,运输 支线的,末端的运输,面对客户、短距离 3.配送时效性强 强调特定的时间、特定地点完成交货 4.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5.配送是各种业务的有机结合体 拣选、分货、包装、分割、组配、配货等工作。 与订货系统紧密联系。 6.配送追求综合的合理效用 所追求目标包括:时间、速度、服务水平、成本、数量
欢迎大家来到 《现代物流学》课堂
主讲:刘金国 Tel.13724002106 QQ:334920227
第六章 流通加工与配送
现代企业管理专业
学习要点
流通加工的目的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与途径 配送合理化的内涵与措施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配送中心的作用与基本功能
第一节 流通加工概述
配送与运输的区别
项目 线路 运输批量 运输距离 评价标准 附属功能 运输 从工厂仓库到物流中心 批量大,品种少 远距离、干线运输 运输效率 单一 配送 从物流中心到终端客户 批量小、品种多 近距离、支线运输 服务质量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 能要素
按配送中心供给与需求的对象划分:
企业对企业的配送 • 原材料、零部件 企业内部配送 • 连锁商业企业的内部配送 • 大的生产企业内部:统一采购、集中库存,再 送至各分公司(或车间) 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 • 消费者群体在变化 •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 • 难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