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课程标准图文稿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必修课,是专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拥有较为系统的语言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实践指导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既保证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又有利于技能训练的操作性。
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以此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衔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应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文学知识为基础。
同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虽然同属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但各有其针对性,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重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教育活动这个特定的研究对象上。
(四)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
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一、语言领域(一)目标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有礼貌的与别人交谈;3、能大胆、清楚、连贯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和表达;5、初步了解、掌握绘本的基本特点与功能并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加深对“字宝宝”的印象、认识、理解,能够初步学习认读;6、喜欢识字,能用自己喜欢的字配画,喜欢欣赏诗歌。
(二)内容与要求1、倾听(1)能听懂普通话并能用普通话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2)喜欢倾听并乐意与同伴、老师交谈,会用简单的语言说明自己想说的事;(3)能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2、表述(1)能有条理地讲述生活中的经验;(2)能较连贯、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在谈话中有表情地描述喜欢或的事情。
3、阅读(1)能初步理解生活或图书中的简单文字;(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3)对图书和绘画中的人物形象能形成初步的认识;(4)初步学习用图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5)初步建立汉字与事物的,尝试认读常见的汉字。
识字的范围包括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汉字。
4、早期阅读(1)喜欢阅读,能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和段落,并乐意与同伴一起朗诵;(3)初步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遇到的问题。
5、识字与阅读(1)喜欢识字,能从生活中主动地识字并知道字的不同用处;(2)对汉字感兴趣并能初步发现汉字的特点;(3)喜欢阅读欣赏绘本、图画书等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并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
6、文学欣赏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广泛地欣赏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能力。
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学习其中的优美的词句丰富幼儿的词汇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跟随着文学作品朗诵培养幼儿初步的朗读能力。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108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功能和社会效益、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工作等问题,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学前儿童游戏》等。
依据学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及工作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学前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学前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学生未来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及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联系运用,提高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学前教育管理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教育情境的能力;●设计实施各种活动的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常规的组织与安排能力;●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行为的能力;●听课评课的能力;●与家长沟通合作的能力;●与同事沟通合作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与编写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可接受性。
考虑选用梁志燊主编的教材《学前教育学》。
另外,以下四本书可作为参考教材:1.《教育教育学》李生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4年版2.《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3.《学前教育学》郑健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4.《学前教育学》牟映雪主编2012年版(二)教学建议1.将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文学阅读》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_《幼儿文学阅读》_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组织完成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专业技能课。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儿歌、幼儿诗、童话、幼儿故事等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能够鉴赏、分析幼儿文学作品;掌握朗诵、讲述、表演的技巧方法,并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创编;能够指导幼儿理解、表达及表演幼儿文学作品。
具备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为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二、参考学时共72学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1. 树立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喜爱之心,不断增强岗位技能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
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体验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熟知各类幼儿文学作品体裁及特点,熟记各类常见幼儿文学作品。
掌握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方法及改编创编方法。
3.能够感受、理解、分析鉴赏幼儿文学作品。
能够用多种形式来表达文学作品。
具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改编或创编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一)学习基础1.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2.知道各类常见文学体体裁的特点。
3.明确欣赏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能够读懂并欣赏文学作品。
4.熟悉国内外著名的童话故事。
(二)核心内容幼儿文学的概念,各类文学作品的体裁及特点。
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赏析。
朗诵儿歌、讲述童话故事、深入阅读图画故事、编排表演幼儿戏剧等的方法与技巧。
改编及创编幼儿文学作品。
(三)课程单元划分及项目设计本课程应以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分别从作品欣赏、作品表达及作品改编创编这三个方面来划分单元,完全承载了本课程的全部学习目标。
单元划分主要依据学习文体知识、表达文学作品及改编创编文学作品等不同的工作内容。
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以及未来工作岗位对本课程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进行内容序化,保证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遵循学习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使课程单元的划分及项目设计,有助于学生自我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学习梯度鲜明,具备操作性,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长足发展。
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
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5. 通过语言和艺术活动,提升幼儿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结构1. 社交与情感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活动,教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
2. 身体发展:设置体育游戏、律动舞蹈等课程,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
3. 认知与探索:设计自然科学、数学概念等基础认知课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
4. 生活技能:教授幼儿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饮食卫生、安全常识等。
5. 语言与艺术:通过故事讲述、歌曲学习、绘画创作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感受。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别化指导: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评估与反馈1. 观察记录:定期记录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4. 综合评估:通过作品展示、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
五、教材与资源1. 教材选择:选用符合五年制学前教育理念的教材,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2. 教学资源:利用图书、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环境创设:打造安全、舒适、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家园合作1. 家长工作坊: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方法。
2. 家庭作业:设计适当的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学前教育学 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编制日期:2022年11月《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就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理论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面对教师、幼儿、师幼互动以及家园合作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均需遵循一系列教育原则,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展开教育教学服务与研究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儿童观,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幼儿园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家长指导与沟通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教育现象和解决幼儿园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学前教育工作能力。
本课程是在先期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并行课程包括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礼仪、教师语言技能,后续课程包括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教育活动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等课程。
本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本课程学时共64课时。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标准,以幼儿园教师工作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案例为载体,“课、岗、赛、证”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
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课程开发思路:在对行业、企业、专业、市场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幼儿园保育岗位和教育岗位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设置有一定弹性的课程目标,构建幼儿园教育情境实施模拟教学,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知识的主动构建。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
《高职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期课时数:36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年制语文课程是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前三年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服务。
该课程先修课程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后续课程为《大学语文》。
二、课程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2、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学会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和阅读浅易文言文。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4、精读文章,能理清作者思路,辨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了解写作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2、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学前教育学》是一门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二、课程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2.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4.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幼儿教育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的定义、目的、意义和特点等基本知识;2.教育目标:讨论幼儿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3.教育内容:分析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4.教育方法:介绍多种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小组合作等;5.教学策略:介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对一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6.幼儿心理发展: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定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学技能;3.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考核: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效果;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3.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持续改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引言学前儿童阶段是一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文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标准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在学前儿童阶段,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儿童获得初等教育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早期的语言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母语,而且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智力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语言教育,儿童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儿童年龄和发展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发展阶段与特征该部分介绍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婴儿时期的听觉认知到学前儿童的语法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发展阶段和特征,以便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语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标准中列举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如提升听说能力、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法意识等。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来达成目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
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听力训练、口语表达、故事阅读和写作等。
同时,课程标准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唱歌、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以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4.评价与反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总结。
课程标准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课程标准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课程标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高专学前教育五年制《实用语文》课程标准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学前教育系学分数:一、课程性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它承载着祖国灿烂的文明,同时兼具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课程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期的所用的教材是《实用语文》(主编:施也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
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后,已经具备了初步地听说读写和鉴赏能力,在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前三年的语文学习中,要继续训练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与创业的需要。
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字的正确书写,词语的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标点等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需的现代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必要的写作能力,即一般应用文写作能力,达到规范而有实用性,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流畅、清晰地用普通话与幼儿、家长、同事等沟通与交流,并能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才能达到教育与教学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查阅、搜集、整合分析、提炼表达的训练,养成学生自学、激励、自我成长的创新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运用语文的习惯是最根本的目的。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对名作的阅读理解与背诵,并加强对作品的品味、琢磨与感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幼师职业生涯基础。
二、课程理念(一)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是幼专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造了语言表达和思考与再创造能力。
1基础知识:字词语法,修辞逻辑,本部分除了字词需要在每篇课文内,单独学习外,其他均在写作,改错句,或是口语表达中,随机进行,即学生出现问题涉及到哪部分内容,当堂讲解,说明。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
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高职幼儿示范市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幼师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幼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
它的前导课程如大学语文、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儿童文学作品理论鉴赏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学期教育专业1、前言1.1 课程标准《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1.2.1关于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意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意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1.2.2关于学习内容(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应有全面且深入的介绍,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做到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
(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并不是教学的所有内容。
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应该以教材为主,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不照本宣科,大胆突破教材的限制。
(三)学习内容的来源应更为广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紧密接轨。
2、课程目标本课程适应现代幼教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子啊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管理实用性人才。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旨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为了规范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学前教育学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对象、任务和原则,培养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学前教育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2. 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如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环境理论等,并能够正确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制定、实施和评估学前教育课程,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创设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学前教育的定义、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
2. 儿童发展理论:学生需学习儿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3. 学前教育的环境: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环境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原则,明白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4.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各种适用于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等,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 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学生需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了解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估标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提供学生必要的背景知识。
2. 研究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实际的学前教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其应用。
3. 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学生机会运用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年制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五年制)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语文(五年制)课程代码:XQ5505107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时: 282课程学分: 18授课系部:学前教育系课程负责人:杜金玲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和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三年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特点,五年制高专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审美性、人文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
五年制高专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后继课程:大学语文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五年制高专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师范专科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本课程。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年制高专语文课程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
要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五年制高专语文课程应着眼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建构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意识,提高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就业和创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课程标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高专学前教育五年制《实用语文》课程标准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学前教育系学分数:一、课程性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它承载着祖国灿烂的文明,同时兼具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课程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学期的所用的教材是《实用语文》(主编:施也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
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后,已经具备了初步地听说读写和鉴赏能力,在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前三年的语文学习中,要继续训练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与创业的需要。
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字的正确书写,词语的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标点等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需的现代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必要的写作能力,即一般应用文写作能力,达到规范而有实用性,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流畅、清晰地用普通话与幼儿、家长、同事等沟通与交流,并能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才能达到教育与教学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查阅、搜集、整合分析、提炼表达的训练,养成学生自学、激励、自我成长的创新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运用语文的习惯是最根本的目的。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对名作的阅读理解与背诵,并加强对作品的品味、琢磨与感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幼师职业生涯基础。
二、课程理念(一)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是幼专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造了语言表达和思考与再创造能力。
1基础知识:字词语法,修辞逻辑,本部分除了字词需要在每篇课文内,单独学习外,其他均在写作,改错句,或是口语表达中,随机进行,即学生出现问题涉及到哪部分内容,当堂讲解,说明。
2朗读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有节奏地朗读习惯,改变以前小和尚念经式的平淡无味地读书方式,改为在理解感受基础上的,把内在情感化为外部语气节奏与语音的有感情地朗读。
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着重改以前的应试教育内容为培养就业能力的教学内容。
以整体阅读与感知为主,不在追究或细研某个体裁或文学等应试细节,重在全文的概括分析与总结能力的培养,即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前后,因果、方位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课文对学生个人情操的净化与陶冶。
4写作:一般文章的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达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应用文写作,是重点,主要有计划,总结,请假条的写作,达到主旨明确,思路清晰,选材得当,语言得体。
5口语表达:首先有良好的听话能力,养成细心聆听的习惯,其次说话清楚、流利、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幼儿、同学、老师面前讲话大方,清晰,得体,举止文明。
(二)课程授课对象分析:1 中考成绩在260分至400分的区间,也有少数在400分以上的。
大部分同学语文成绩较好,在80分以上,因此,学生喜欢语文,期待进一步的提高。
2 缺乏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对查阅的资料,不会整理成演说稿,只喜欢教师给现成的文稿。
3 文字书写比较工整,但在作文中,错字和错句太多,有待提高。
4 喜欢口语表达,有勇气,有强烈的表现欲,但往往不能围绕一个中心去说,先后次序也紊乱,表情动作不能很好地配合,但可塑性极强,往往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练习,便很快地进入情境,表演或讲演很到位。
5 在她们眼里,教师不是很神圣,只不过是邻居的一个阿姨而已,她们更崇拜网络的影星等。
与老师的交流随意,任性,但同时,也有自由发挥的长处,充分利用这种无隔阂的交流,可以使教课更顺畅。
6 写作能力已严重下降,由于不再有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同学放弃了日记,随笔等写作,词语积累,语言表达只有不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良好基础上,通过课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的汉字听写大赛、演讲、诗歌朗诵、课堂剧演出等,使学生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教育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能力:(1)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即字形端正漂亮,词语的合理搭配与运用;(2)一般文章的写作能力,包括1视频观后感的写作 2优秀短文读后感的写作 3课文内容概述的写作 4针对某个问题发表简单的观点的议论的文的写作 5一般说明文(3)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1 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交流,尽量克服河北方言音,形成流畅悦耳的语流,2 能清晰准确地讲述二三百字的小故事,3 能带有恰当和谐的动作表情表达一个观点或是展示一个小故事。
(4)具有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的含义。
实词有虚词有。
(5)具有一定的文艺鉴赏能力:能通过文字和语言理解文本的思想与人文意义,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挖掘作品的内涵,及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理解作品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用适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植入幼儿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操。
(二)课程内容选择及依据1书法练习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担负着教授幼儿识字的重任,汉字字形书写正确与工整,是了基本的要求,而漂亮、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则是做好工作的更高一级要求,在此过程中,还要有汉字听写,改错训练,以增加词汇量并规范易错字。
2口语表达练习首先,要以对口语练习对未来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与练习方法,第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练习,使学生不但有兴趣,而且有竞争意识,不断地加强练习,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加强基本功,造就硬本领,秀出真风采。
3古代与现代诗歌阅读与背诵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含义隽永深远而A居文学的殿堂,对它的吟诵理解与想像,既继承了祖先超人的智慧,又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增加了文化底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品读与鉴赏的能力,而诵读的节奏与旋律,又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4 现代文与古文阅读选择具有现代竞争意义负有正能量的优秀范文,通过视频、情境设计,分组等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和利用,使学生增加基础的字词知识,放大汉语词汇量,及词语的精确含义。
对课文进行预设问题式分析、提问,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即对文本的含义及作者意图进行归纳与总结,并试图以学生自己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述,锻炼其边想边说的能力,引导其言之有序,的方法:或总———分——总,或开门见山,或设问,———自问自答等,逐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时的品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愿意开口,开口即有物有序有理,在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甄别与点评,选出适当的部分进行课堂演绎,或访谈,或介绍或课堂剧,使之更加生活化,更有学生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5配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欣赏视频很好地补充了教师授课音乐美感与动作效果的不足,当然,视频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贴切地辅助教学,且有典范意义。
并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化,巩固提高夯实的作用。
播放的时间、长短,画面与音质等都要有效地配合教学,达到锦上添花,绚丽的一笔,而不只是娱乐,搞笑,使学生度过无聊时光,每一环节都需精心安排匠心独运。
6 写作内容首先写作应顺势而为,不再是一个专题,即辅助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比如开学之初,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假期见闻,说说自己在假期见到的人,遇到的事,自己的所思与所想,不用刻意为了作文而作文,学生或是大多数都很讨厌程序化的作业,如果引导学生假期是不是还想延续,为什么,或是在假期,和爹妈有冲突吗,帮他们做活儿了吗其次,写作要在听读说后结合为整理思路,资料的一个补充,进行五六分钟的写作练习,来进一步完美教学过程。
第三,写作内容可以做为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以写复述、活动总结,查资料的形式进行,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也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巩固。
第四,根据学生的就业和实习需要,安排应用文写作内容。
四、教学内容安排上课程序,突出语文职业技能的培养,即书写、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的安排是:1书法练习:卞树彬汉字结构学习(只在第一学期)2改错别字练习以及中国汉字听写内容(只在第二学期)3口语练习:成语等电视优秀节目,自我介绍,风景名胜等。
4写作练习:总结对讲述内容进行总结。
5课文基础知识学习:生字、标点、词语释义、等典故。
6课文人文知识与写作知识学习:文学常识,人文知识等。
6课堂剧编排与演出点评:练习沟通协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7视频欣赏作业,作为对课文人文知识的补充,增加现实意义,作业一般针对所学课文,范围较广,应具有不确定性。
五、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或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同时去除功利主义,增加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品质是更重要的。
(三)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四)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五)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六、课程实施(一)每学教学安排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二)考核方法与评定: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包括上课参与,作业,演课堂剧的表现,试卷成绩占60%;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占60%,包括上课参与,作业,演课堂剧的表现,上台写字,回答问题等。
七、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1、建议教材:《实用语文》(全套四册)(施也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