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汇总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3
(4)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公式: iR(t)=iR ()+[iR(0+)- iR ()]e-t/ 先求iR(0+):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uc(0-)根据换路 定律 uc(0+)=uc(0-)求出uc(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
各电阻上的电压uR(0+) 据欧姆定律求出流过电阻
的电流 iR(0+)
S i C +
-
uC uR i U0 U0 R 0 uC ,uR i t
uC
uR R -
+
解:利用三要素法来求解 (1)求uc(t) 据三要素法有:uc(t)=uc ()+[uc(0+)- uc ()]e-t/
先求uc(0+):
因为换路前电容上的电压为U0 ,所以uc(0-)= U0 又因为uc(0+)=uc(0-),故uc(0+)= U0 再求uc (): 当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0, 则电阻两端电压也为0.所以据KVL得uc ()= uR ()=0
再求iR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阻中的电流[在
此时电容也相当于开路]
再求: =RC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说明:在具有电容的一阶电路中在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c(t),电阻上
的电压uR(t)和电流iR(t)时除了用上面的三要素方法来做之外,
还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
du (1)求ic(t)的另一种方法: i C dt 即先求uc(t),然后再利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来求解电流
(2)求uR(t):也是先求出uc(t),然后据换路后的电路利用 KVL等来求解
(3)求iR(t):求出uR(t),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解析式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5
+ u1 -
u1
R + uR -
C
(a)
+
+ uC u2 -
-
Um
T
t 0
(b) u2(uC)
Um U'm
t 0
TJ
(c)
如果万用表指针不能返回“∞”处,则指针稳定后所指的读数 就是
该电容器的漏电阻值。
万
R0
用
C
表
US
万用 表直 流电 压挡
+ 250V
-
C
一般电容器的漏电阻很大,约几百到几千兆欧。漏电阻越大,
则电容器的绝缘性能越好。若测得电容器漏电阻比上述数值小
得多,则说明电容器严重漏电,不能使用;若指针稳定后靠近
“0”处,说明电容器内部已短路(击穿);若指针毫无反应, 始
间,指针有明显的摆动(接近250V),然后指针返回到电压的
“0”处。指针返回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反之 ,
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小。
万
R0
用
C
表
万用 表直 流电 压挡
+ 250V
-
C
(二)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这两种电路都是由RC电路的过渡过程来实现的。微分电路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将矩形脉冲变成尖脉冲。积分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将矩形脉冲变成锯齿波。
2.粗测电容量 若在上述测量过程中,万用表指针顺时针方向跳动后,逆时针方 向返回“∞”处的速度越慢,说明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反之,说
明 电另容外器,的对容于量小越容小量。的电容器,可以将电容器串联一直流电压源
(电压不要超过电容器的耐压),用万用表合适的直流电压挡
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图所示。正常的电容器接通电源瞬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电容器§3-1、电容器教学目的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器和电容1、电容器:(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2、电容(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包括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2. 第四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二极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 学会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放大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晶体管、面包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上述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的交流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a. 讲解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c. 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举例说明。
d. 讲解半导体物理基础,介绍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e.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RLC串联交流电路,观察并分析波形。
b. 搭建半导体器件实验电路,观察并分析其工作状态。
c.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a.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b. RLC串联交流电路c.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2.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a. 半导体物理基础b. 二极管、晶体管c. 基本放大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功率。
c. 画图并解释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最新电工基础第三章的教案教学提纲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I入
I出
形式二: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I0
规定:若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则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
2.推广: 应用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 流入封闭面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封闭面的电流 之和。
例: 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求 的电流 I 2、 I5、 I6。
= 25 mA ,I3 = 16 mA ,I 4 = 12 mA ,试求其余电阻中
( 2)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m 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
( 3)指定回路的绕行方向,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
n ( m 1 ) 个回路电压方程。
( 4)代入已知数,解联立方程式,求各支路的电流。
( 5)确定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3.举例, 例 1: 如图,已知 E1 E2 17 V, R1 1 电流。
2.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
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汇聚的点。
回路: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 网孔:没有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
3.举例说明上述概念。
4.提问:下图 3-1 中有几个节点、几条支路、几条回路、几个网孔?
5.举例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形式一: 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I入
I出
形式二: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I0
2.推广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内容:从一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该点时,各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U0
2.注意点: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题
3-2 支路电流法
课型
新课
总教案数 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定律1.1 电路的基本元素电源开关电阻电容电感1.2 电路的基本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1.3 欧姆定律电流(I)电压(V)电阻(R)1.4 功率与能量功率(P)能量(E)第二章:简单电路分析2.1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KCL)电压定律(KVL)2.2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欧姆表的使用2.3 电路的简化串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的计算2.4 电路的功率分析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计算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定义交流电的表示方法3.2 交流电路的电阻分析电阻对交流电的影响电阻的阻抗计算3.3 交流电路的电容分析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电容的阻抗计算3.4 交流电路的电感分析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电感的阻抗计算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基本概念磁通量磁感应强度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构造4.3 变压器的特性变压器的变压比变压器的效率4.4 变压器的应用电压变换电流变换第五章:半导体基础5.1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半导体的定义半导体的分类5.2 PN结的形成与特性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特性5.3 半导体器件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5.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第六章:数字电路基础6.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的组成6.2 逻辑门电路与门(AND Gate)或门(OR Gate)非门(NOT Gate)与非门(NAND Gate)或非门(NOR Gate)6.3 逻辑函数与逻辑表达式逻辑函数的定义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简化6.4 逻辑电路的设计半加器全加器译码器编码器第七章:触发器与计数器7.1 触发器的基本概念触发器的定义触发器的作用7.2 常见的触发器SR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D触发器7.3 计数器的基本概念计数器的定义计数器的作用7.4 常见的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双向计数器第八章:模拟电子技术8.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器的定义放大器的作用8.2 放大器的类型静态放大器动态放大器功率放大器8.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8.4 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反馈的定义反馈的类型反馈的作用第九章:电力电子技术9.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器逆变器9.2 电力电子电路的应用电力控制电力调节电力转换9.3 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优势挑战9.4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与调试10.1 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10.2 电工实验电阻测量电压与电流测量功率测量10.3 电子技术实验逻辑门电路测试触发器与计数器测试放大器测试10.4 综合实验与调试电路设计与搭建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测试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的电路简化与功率分析:理解和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简化方法,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串联和并联电路1.5 课堂练习: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二章:直流电路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2.3 电路的短路和开路2.4 直流电源和负载2.5 课堂练习:直流电路的应用实例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测量和表示3.3 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效率3.5 课堂练习:交流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磁路与电磁感应4.1 磁路的基本概念4.2 磁场和磁通量的计算4.3 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4.4 电磁感应电动势的计算4.5 课堂练习: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第五章:电器元件5.1 开关和继电器的原理与应用5.2 电阻器和电容器的选择和使用5.3 电感和电感器的原理与应用5.4 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5.5 课堂练习:电器元件的应用实例第六章:电工测量6.1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6.2 电能表和功率表的应用6.3 兆欧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6.4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6.5 课堂练习: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数据记录第七章:电路图识读与绘制7.1 电路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7.2 电路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7.3 简单电路图的绘制7.4 复杂电路图的分析和绘制7.5 课堂练习:绘制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路图第八章:安全用电与保护8.1 触电的危害和预防8.2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8.3 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扑救8.4 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8.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安全用电宣传海报第九章:电气设备的维护与检修9.1 电气设备日常维护的重要性9.2 常用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方法9.3 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9.4 常用电气元件的更换和调试9.5 课堂练习:模拟一个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过程第十章:电工技能综合训练10.1 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10.2 电线电缆的敷设和接线方法10.3 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和调试10.4 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和故障处理10.5 课堂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重点关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相量分析法。
先介绍正弦信号概念以及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然后再介绍电路分析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最后介绍正弦电路的应用——电路谐振教学内容1、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2、基本定律和基本元件的相量形式3、相量分析法4、电路谐振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2、复数的概念3、基本定律和基本元件的相量形式4、电路谐振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简称交流电)。
正弦量是最基本的周期信号,既可以用正弦函数表示,也可以用余弦函数表示。
激励和响应均为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线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称为正弦电路或交流电路。
研究正弦电路的意义1.正弦稳态电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加、减、求导、积分运算后仍是同频率的正弦函数;3. 正弦信号容易产生、传送和使用。
正弦信号是一种基本信号,任何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分量表达式:u (t )=U m cos(ωt+θu ) i (t )=I m cos(ωt+θi ) 可见正弦量包含三要素:最大值,角频率及初相位iii (t )=I m cos(ωt+θi )上式中的I m 是正弦交流的最大值,称为正弦交流的振幅(取正值),上式中的ωt 是角频率,与周期、频率存在关系。
θi 为初相位。
已知正弦电流波形如图,ω=103rad/s , 1.写出 i(t) 表达式;2.求最大值发生的时间t13.1.1 幅值和有效值正弦交流电压的瞬时值u 随时间变量t 的改变,在U m 到- U m 之间变化,其瞬时值的最大值U m 称为幅值或振幅,最小值为-U m 。
为了衡量其平均效果工程上采用有效值来表示。
定义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直流时间T 内所做的功:W 1=RI 2T,正弦交流电周期T 能所做的功令W 1=W 2 ,可得)10cos(100)(3θ+=t t i θcos 100500=→=t π±=θ3π-=θ)3π10cos(100)(3-=t ti tt i R W Td )(202⎰=同理,可得正弦电压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3.1.3 相位和相位差在正弦交流电的表达式中,() t ωθ+表示正弦量变化的角度,称为相位角,简称相位。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2
di ——电流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为安培/秒 dt (A/S)
说明:(1)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跳变,但其两端的电压可以。
(2)稳态时电感元件对直流电相当于短路 【例3.9】 已知一线圈L=0.1H,流过线圈的电流 iL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求uL的值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iL(A) 1 (a) 0
若选取感应电动势的参考方向与原磁通参考方向满足右手螺旋
关系,如图所示,则电磁感应定律可表示为:
i u e N
d e dt
回路有 N 匝线圈时,由于各匝感应电动势相等,所以回路总的 感 d d ( N ) d
e N dt dt dt
式中 e——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 ф——磁通量,单位为韦伯(Wb)
第三节
电感 元件
一.电感元件 1.电磁感应定律 (1)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通过回路所包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
变化时, 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当回路闭合时会形成 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其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回路内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e
d dt
-1
解:当i均匀变化时,di可以用Δi表示,dt
0.15 0.05 0.2 t(s)
可以用Δt表示,那么
(1)在t=0~0.05s时间内
uL L i 1 0 0.1 2(V) t 0.05 0
uL(V) 2
(2)在t=0.05~0.15s时间内
(b) 0 0.15 0.05 0.2 t(s)
出的阻值为无穷大,说明线圈内部已开路。
三.电感元件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选取自感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时,
电路基础(第3版_王慧玲)电子教案 电路基础第3版电子教案 3第3章 电路的基本定理
例3-2 梯形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a I1 R1
b I3 R3
c
R5 I5
5Ω
5Ω
7Ω
+
36V US -
R2 I2 5Ω
R4 I4 3Ω
R6 8Ω
d
例3-2电路图
解: 设I5′= I6′= 1A, 则Ucd′=
I4′=
Ucd 15 A 5A R4 3
1 (7 8)V 15V
I3′=I4′+I5′=(5+1)A=6A
二端网络的表示符号
等效电源定理 有源二端网络用电源模型替代,便为等
效电源定理。
有源二端网络用实际电压源模型替代
---- 戴维宁定理
有源二端网络用实际电流源模型替代 ---- 诺顿定理
二、戴维宁定理
概念: 有源二端网络用实际电压源模型等效。
a
有源
二端
R
网络
b
Ro
+
Uoc _
a R
b
注意:“等效”是指对端口外等效
解: 原电路
3Ω
a
2Ω
2A
+
3Ω 1-0V
b
I 5Ω
①
求开路电压
3Ω I(1)=0
Uoc (2 2 10)V 14V
a
2Ω
+
Uoc
2A
+-
3Ω
10V -b
②
求等效电阻
3Ω
×
2Ω
3Ω
Ro=2Ω
a
Req b
用等效电路求电流I Uoc 14 A 2A a Ro 5 2 5
+
Uoc
I
-
5Ω
Ro
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4
S
R
+ uR -
i
uL uR iL
+
U0
+ US
I S= R
L
uL
iL
-
US -
uR
uL
t
0
(a)
(b)
τ越小过渡过程越快,τ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越慢
2.RL电路的短接过程
图所示电路中,换路前L中已经储存了磁场能量,且电感中的
再求iR ():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阻中的电流 [在此时电感也相当于短路]
再求: =R/L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说明:在具有电感的一阶电路中在求电感两端的电压uL(t),电阻上 的电压uR(t)和电流iR(t)时除了用上面的三要素方法来做之外, 还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求uL(t)的另一种方法:uL
再求: =R/L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2.电感两端电压的公式:uL(t)=uL()+[uL(0+)- uL()]e-t/
先求uL(0+): 再求uL ():
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iL(0-)根据换路 定律 iL(0+)=iL(0-)求出iL(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各 电阻上的电流iR(0+) 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上 的电压 uR(0+) 再利用KVL等来求出电感两端的电 流uL(0+)
所以: uL(t)=uL()+[uL(0+)- uL()]e-t/
=0+[Us-0] e-t/ = Us e-t/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
假设B、C相对称,各相端电
相由于超过额定值而烧损。
压为190V,均低于额定值220V而
由此可得,中线的
不能正常工作;假设B、C相不对 称,那么负载多〔电阻小〕的一 相分压少而不能正常发光,负载 少〔电阻大〕的一相分压多那么
作用是使Y接不对称三 相负载的端电压保持对 称。
*易烧损。 三相四线制Y接电路中,中线不允许断开!
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电 工电子技术课件第3章三相交流
电路
现代电力工程上几乎都采用三相四线制。三 相交流供电系统在发电、输电和配电方面都具有 很多优点,因此在消费和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 的应用。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的概念;熟 悉三相电路中相、线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 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重点理解中线的作 用;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
第3页
1.负载的Δ形连接:
iA 线电流
A
iAB
Δ接负载的端电压等于电源线电压;
火线上通过的电流称为线电流Il; 负载中通过的电流称为相电流IP;
接时U: l Up
uAB uCA Z
Z
B
iB iCAZ iBC
uBC iC
相电流
C
各相负载中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IAB U Z A AB ; BIBC U Z B BC C ; ICA U Z C CA A
N
uCN uBN
B
UCN 120°
120°
UA 120° N
C
U AN U P 0 U BN U P 120 U CN U P 120
UBN
第3页
UP相量图
三个相电压是对称的
线电压:火线对火线间的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电工基础第三章教案第三章电容器§3-1、电容器教学目的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物理意义;影响平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记住平板电容器电容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叠加定理内容与应用条件。
2、导入新课: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利用它可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在电子技术中,利用它可起到滤波、耦合、隔直、调谐、旁路和选频等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器和电容1、电容器:(1)、电容器:指在电路中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是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体(又称电介质)所构成。
(2)、电容器最基本的特性:能够存储电荷。
(3)、用途:具有“隔直通交”的特点,在电子技术中,常用于滤波、移相、旁路、信号调谐等;在电力系统中,电容器可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4)、主要技术参数:电容量、允许误差、额定电压。
(5)、工作原理: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电容器的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两极板间便有电压U,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运动,使得A板带有正电荷,B板带有等量的负电荷.电荷的移动直到两极板间的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成骑虎相等时为止.这样在两个极板间的介质中建立了电场,电容器储存了一定量的电荷和电场能量.2、电容(1)、电容量是衡量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简称电容,通常也用符号C 表示。
(2)、含义:电容器任一极板所储存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电压的比值叫电容量,简称电容。
用字母C 表示。
(3)、电容定义式为:UQ C = 式中 Q ——一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U ——两极板间的电压,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C ——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
(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大小(5)、单位换算: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
当电容器两端所加的电压为1V 时,若在任一极板上储存1C 的电荷量,则该电容器的电容量就是1F 。
实际应用常用的是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1μF =10-6F1pF =10-12F二、平行板电容器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理论与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与反比,并跟板间插入的电介质有关。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为d S C ε= 式中ε——某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单位是法[拉]每米,符号为F/m ;S ——极板的有效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为㎡;d ——两极板间的距离,单位是米,符号为m ; C ——电容,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 。
3、注意:(1)、对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而言,它的电容是一个确定值,其大小仅与电容器的极板面积大小、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有关;与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极板所带电荷量多少无关。
(2)、不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用ε0表示,实验证明:οε=8.85×10-12F /m 其它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的比值,叫做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某种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用τε表示οεετε=则οτεεε= (3)、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实际上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
【例1】将一个电容为6.8μF 的电容器接到电动势为1000V 的直流电源上,充电结束后,求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解:根据电容定义式C=Q/U 则Q=CU=6.8×10-6×1000=0.0068(C)课堂练习:有一真空电容器其电容是8.2μF ,将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一倍后,其间充满云母介质,求云母电容器的电容.解:真空电容器的电容d S C 00ε= (1) 云母电容器的电容dS C 20εε=(2) (2)除以(1)得到20ε=C C 则C=⨯=2702C ε8.2μF =28.7μF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定义与基本特性2、电容的概念与定义公式3、平行板电容器公式与应用.Ⅳ、课余作业:课本P69小练习1、2、3、4.教学后记:§3-2、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教学目的1、了解电容器的参数。
2、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参数.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瓷片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调电容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2、导入新课:电容器的各类繁多,不同种类电容器的性能、用途不同,同一类的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规格,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容器,就必须对电容器的参数有种类有充分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方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器的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1)、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使电容器能长时间地稳定工作,并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
(2)、额定工作电压一般叫耐压。
(3)、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就是工作工作电压,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
(4)、如果把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工作工作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会被击,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1)、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2)、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Ⅳ-(+20%-10%)、Ⅴ-(+50%-20%)、Ⅵ-(+50%-30%)(3)、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3、绝缘电阻(1)、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2)、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μ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能,绝缘电阻越小越好。
4、损耗(1)、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2)、各类电容都规定了其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允许值,电容的损耗主要由介质损耗,电导损耗和电容所有金属部分的电阻所引起的。
5、频率特性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二、电容器种类和选用1、常用的各种电容器及其符号表示:(见课本P71图3-3)2、电容器的种类(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
(5)、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3、电容器的选用在实际选用电容器时,不仅要考虑电性能要求,还应考虑它的体积、种类、重量及价格等因素;不仅要考虑电路要求,还应考虑电容器的使用环境。
总之,在选用电容器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首先应满足电性能要求,主要考虑电容量,允许误差和额定工作电压等指标是否达到电路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造成浪费,过低不但达不到电路要求,而且不安全。
(2)、考虑电路要求和使用环境,如电力系统用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时,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高,容量大的电力电容器;在谐振回路中,应选择稳定性高,介质损耗小的云母电容器或陶瓷介质电容器等;用于电源滤波时,应选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3)、考虑装配形式,体积及成本等。
(4)、对电容器的型号及意义熟悉,这也是选用电容器的依据之一。
一般固定电容器的型号意义可查阅有关的手册,如某电容器型号为CZG型,则表示管状纸介质电容器,具体意义如下:C为主称(C表示电容器);Z为介质材料(Z代表纸介质);G为分类及特征代号(G表示管状)。
Ⅲ、本课小结1、电容器的参数。
2、电容的种类及特点。
Ⅳ、课余作业:课本P72小练习1、2.教学后记:§3-3、电容器的连接教学目的1、掌握并能应用电容器串、并联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电容器串、并联的条件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器串、并联规律与应用。
教学难点:电容器串、并联规律的推导过程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电容器的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电容器的选用原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82、导入新课: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学习了电容器的两个重要参数:电容量和耐压。
在实际工作中,选用电容器必须考虑它的电容量和耐压能力。
而电容器的容量和耐压都不是连续的(显示电容量和耐压值标称系列)。
当遇到单独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量或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时,这时,可将若干个电容器作适当连接,以满足实际电路的需要。
Ⅱ、讲授新课:一、电容元件的串联1、定义:将几只电容器首尾依次相连,构成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称为电容器的串联。
如下图所示。
2、适用范围:当单独一个电容器的耐压不能满足电路要求,而它的容量又足够大时,可将几个电容器串联起来,再接到电路中使用。
3、电容元件串联使用时,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容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相等,即 Q 1=Q 2=Q 3=Q(2)、电容器串联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电压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