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的研究(10.9)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办法一、前■&在盾构掘进中,管片上浮是一个超级棘手、超级令人头痛的问题。
造就一条外观完美、曲线圆滑的好隧道,控制管片上浮是咱们地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二、管片上浮的限制与危害管片上浮是指管片离开盾尾后,在受到集中应力后产生向上运动的现象。
《规范》规定盾构掘进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允许误差为土50mmo管片拼装误差控制为土50mm…隧道建成后,中线允许误差为高程和平面为±100mm,且衬砌结构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由此推算管片上浮允许值与盾构姿态、管片姿态紧密相关,因此均应限制在土30mm之内才能保证不侵限,并使管片外侧取得均匀的注浆回填。
管片上浮的危害:一是造成盾构隧道的"侵限”。
二是在管片的端面产生剪切应力,造成管片的错台、开裂、破损和漏水,降低管片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
3、管片上浮的环境特征(1)、从地层地质情形来看,管片在硬地层<8>岩石中等风化带,<9>岩石微等风化带容易上浮,且地层越硬上浮情形越严峻。
第二,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引发的管片上浮也比较严峻。
⑵、从线路特征来看,在变坡点、上坡段、反坡点,尤其是在竖曲线的最低点,管片上浮比较严峻。
⑶、从管片上浮影响范围来看,一般是10〜15环持续出现上浮情形。
⑷、从管片上浮的速度和快便来考虑,在开始上浮的第一天,数值一般能够达到稳固值的2/3,第二天上浮值为稳固值的1/4〜1/3,到第三天、第四天管片就再也不有上升的趋势,慢慢稳固下来。
⑸、从其他方面,比如注浆不饱满且水大时;上下千斤顶推力差过大时;螺栓未拧紧时;受浆液性质的影响时;管片由于螺栓的影响而自身带有的特性等都或多或少的会引发管片的上浮。
4、管片上浮的原因结合在广州三号线客大盾构区间的施工经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管片上浮的原因(1)、同步注浆不饱满,从而存在上浮空间本工程拟采用一台德国HERRENKNECHT公司设计与制造的e6250mm复合式盾构机进行施工。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分析和预防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和预防中铁十三局集团广州地铁项目部姚明会谈家龙【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工艺,盾构姿态控制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隧道管片上浮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对策,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控制管片上浮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管片上浮和预防1 前言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硬岩地段,尤其在下坡段,跟踪测量结果显示,在脱出盾尾后24小时(掘进12环左右)内管片上浮值就可以达到80~100mm,在随后的时间里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36小时后管片上浮量基本达到稳定。
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片衬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隧道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重点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管片上浮的现象、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工程概况及地质分析2.1工程概况仑大盾构区间线路位于广州城市中心区东南侧,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珠江水网带北缘,地形略有起伏,为河流和低丘地带。
区间隧道两次过山,两次过河,两次过村,一次过站。
隧道右线长2301.3m,左线隧道长2298.275m。
设竖曲线4个,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000m,最大纵坡为42.65‰。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800m。
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为“V”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为“W”字形。
区间线路间距为12.7m~15.7m。
2.2线路区间工程及水文地质分析本区间隧道穿越地层分布不均匀,地层分布复杂,分界不明显,起伏变化大。
隧道主要穿过<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地层。
<8Z>地层起伏较大,隧道中有<7Z>地层出露,厚度约2m-7m。
浅谈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

浅谈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作者:王彪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40期摘要:加强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和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上浮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盾构;管片上浮;原因;措施Abstract: strengthening of shield tunnel segment buoyancy control is to ensure that the tunnel line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and the key of tunnel clearance, this paper segments in the shield tunneling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oyancy of the phenomenon, causes,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shield; Segments floating; The reas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管片上浮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控制管片上浮、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对于管片上浮,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引起管片上浮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壁后注浆、管片接头形式、盾构姿态、隧道坡度、盾构直径、隧道覆土厚度等。
但多是根据具体工程经验,分析管片上浮的具体原因或单一原因。
管片上浮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管片上浮的原因。
一、管片上浮的因素分析1、管片上浮的外部条件1.1衬背环形建筑空间盾构机的切削刀盘直径D与隧道衬砌管片的外径d有一定的差值,即△D = D-d 。
浅谈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的控制

浅谈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的控制摘要:盾构隧道管片出现连续上浮的问题,进行了原理分析和技术讨论,并针对成都地铁一号线三期南段土建2标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所出现的管片上浮范例展开讨论,其中着重以区间地层全断面中风化砂岩地质作为特例,实际施工过程,区间地下水量丰富,并普遍受地下裂隙水制约影响。
关键词:盾构施工;富水地层;管片上浮;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预防措施1隧道工程概况广州路站~兴隆湖站区间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蜀州路西侧,线路出广州路站后向南行进,下穿货运外绕线、鹿溪河泄洪通道及蜀州路下穿隧道后接入兴隆湖站。
区间主要位于中风化砂岩层及中风化泥岩层。
区间隧道采用单层管片衬砌,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管片内径5400mm、外径6000mm,厚度为300mm。
采用六分块方案:三块标准块,两块邻接块,一块封顶块。
封顶块拼装时,径向先搭接2/3再纵向推入1/3。
管片组合方式为直线环+左右转弯环,拼装方式为错缝拼装。
管片接头采用弯螺栓。
1.1地质概况区间主要位于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偶夹砾岩:紫红色、灰白色、灰红色夹青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状,砂岩呈砂状结构,部分地段泥质成份略重,泥岩呈泥质结构,钙质胶结,砾岩呈碎屑结构,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砂岩、砾岩质地硬,锤击声脆。
泥岩普遍含钙质团块及灰绿色粉砂质条带。
部分地段差异风化明显,本次钻探未揭穿。
根据室内试验,天然极限抗压强度4.81~58.50MPa,标准值16.56MPa。
其中,砾岩岩质坚硬,天然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值达58.50 MPa,天然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值达33.67 MPa。
1.2水文地质(1)地表水本段工程线路主要穿越的河流有鹿溪河、人工湖、堰塘、沟。
地表河流均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具丰富的地表径流,是本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转换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2)地下水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建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按照各段不同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粘土层之上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姚佳兴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姚佳兴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中国已经走过 5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已经有 41 座城市开通了地铁,特别是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城市规模大,动辄数十条的地铁规划规模和数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
由于地铁线路网密集,目前在建地铁项目的上跨、下穿已经成为新常态,成为施工中面临的新课题。
为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既有线路造成的上浮和下沉,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监控量测,同时做好应急预案,避免事故发生。
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问题,盾构隧道施工中的管片上浮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全断面硬岩地层中管片上浮问题,结合实例分析了导致管片上浮的原因和机制,从盾构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以某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盾构管片上浮监测结果,考虑到管片衬砌结构的重要性,对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原因进行总结概括,提出了相应控制对策,通过现场监测,管片上浮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盾构施工;管片上浮;盾构施工参数;注浆参数;抗浮措施引言:盾构法隧道的管片成型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线型是否满足设计轴线和建筑界限的要求。
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受地质、水、同步浆液等因素的影响,管片脱出尾盾后,经常会发生管片向上位移现象,即所谓的管片上浮。
管片上浮会造成成型姿态超限,严重时影响线路设计中隧道的高程、走向和净空,同时增加施工成本。
1.工程简介某地铁项目,地质情况是:淤泥、粉质粘性土、砂层、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强风化混合花岗岩、中风化混合花岗岩、微风化混合花岗岩;盾构信息:盾构直径6.95m,管片内径6m,外径6.7m,环宽1.5m,管片厚度350mm其上浮值统计如图1所示。
图1盾构第48~55环管片上浮曲线图在中风化混合花岗岩上浮由图1可见,此段48~55环拼装完成后1天之内上浮值达45mm,上浮速率最大;管片拼装完成后1~2天内,最大累积上浮值为64mm,速率明显减缓;管片拼装2~7天管片上浮已基本趋于稳定,其中最大上浮位置位于54号管片,上浮值为93mm。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伟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高伟发表时间:2018-05-24T17:23:57.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高伟[导读] 摘要:衬砌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盾构隧道的施工。
中铁上海工程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上海市 201900摘要:衬砌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盾构隧道的施工。
针对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体育馆站到明楼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片上浮问题,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的原因,并从地质条件、注浆方法、浆液选择、注浆参数控制、隧道上覆土、盾构姿态入手,提出了施工、设计过程中控制衬砌管片上浮的对策和针对性措施,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应对措施引言地铁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项目甚至严重到需设置调坡以适合线路设计,造成了较大的工期及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地铁隧洞线型满足设计及保证工程质量,需将管片上浮位移量控制在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盾构掘进时管片的上浮主要是因为管片抗浮能力不足所引起,管片上浮问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掘进工法及工艺措施、管片构造、管片后压浆等。
本文依托此项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征、盾构作业姿态及管片后压浆等多方面着手,对管片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施工对策及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管片的上浮[1]。
1管片上浮的危害隧道管片的局部上浮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①由于管片上浮直接影响成型隧道的轴线偏差,并引起了衬砌结构侵入隧道的建筑限界;②管片上浮会引起管片间的错台,使纵向连接螺栓受剪,出现管片裂缝,严重着会剪断纵向连接螺栓,影响结构安全;③螺栓的剪断或管片间出现裂缝和错台等,都可能破坏管片的防水结构,进而引起渗漏。
不及时补救,破坏程度蔓延,某些地层中可能出现严重的管涌、流沙等事故;④上覆土受土体自重和管片上浮力的影响,产生局部裂缝或压缩现象,严重者会出现贯通裂缝,如果地层不透水,加之上覆土也受到浮力作用的影响,上覆荷载相应减小,无疑增加了隧道管片的上浮幅度;⑤在同步注浆的施工中,由管片上浮引发的上覆土裂缝会使浆液外流,注浆量也会明显增加,裂缝中水的补给会阻碍浆液凝固,更不利于上浮现象的改善;⑥千斤顶顶在管片上为盾构掘进提供所需的推力,如果局部管片上浮,将会导致盾构推进施工时上浮管片和临近管片的偏心受力,管片内力重新分布,甚至会引发管片裂缝或更严重的破坏;⑦因局部管片上浮导致的纵向连接螺栓受到的剪力会传输给相邻的管片上,致使管片内力重新分布,而且同样可能引发管片裂缝或更大的破坏。
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作者简介:赵凯(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铁建设。
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赵 凯(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7)摘 要: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出现隧道管片上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文章依托金融港北站—秀湖站区间管片上浮的问题,分析管片上浮的原因,采取二次注浆的处理方法,再提出后续施工中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盾构掘进;隧道管片上浮;原因;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05-0076-02在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管片上浮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将管片上浮位移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 区间工程概况金融港北站—秀湖站区间里程范围为右DK36+ 378.900~右DK37+653.300、左DK36+378.900~左DK37+653.300,右线全长1274.640m (含长链0.239m )、左线全长1274.714m (含长链0.314m )。
线路从金融港北站出发,沿光谷大道敷设,沿路中走行与秀湖站相接。
沿线侧穿地质调查中心(砼8)下穿光谷金融港人行通道、上穿远期17号线区间。
区间中部设置2座联络通道,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场地内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及水力学性质,划分为上层滞水和岩溶水两种类型。
(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
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分、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的部均一。
地下水埋深0.5~4.5m 不等。
(2)岩溶水:主要赋存与场地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灰岩溶洞、溶蚀裂隙中,具承压型。
勘察期间,实测EQNJz6-Ⅲ14-dg-38孔岩溶裂隙水水位,水位埋深8.5m ,相应标高12.2m ,承压水头1.0m 。
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金秀区间右线上浮在6~10cm ,金秀区间左线管片上浮在8~12cm 。
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的力学分析

材料与设备
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材料包括管片、衬砌、防水材料等。其中,管片是盾构 隧道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管片需要与盾构机配合使用,通过拼装成环来形成隧道 的主体结构。
盾构机是盾构隧道施工的核心设备,主要由刀盘、盾构壳、拼装机等组成。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刀盘切削土体,盾构壳保护开挖面,拼装机则负责将管 片拼装成环。此外,还需要通风设备、给水设备、起重设备等辅助设备来完成盾 构隧道施工。
参考内容
一、引入
盾构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建设形式,其隧道衬砌通常由一系列管片拼 接而成。管片接头作为隧道衬砌的关键部位,其抗剪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隧道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具有重 要意义。
二、抗剪力学性能分析
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剪承载力和剪切变形两个方面。 抗剪承载力是指管片接头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评价接头 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剪切变形则反映了管片接头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变形程度, 其大小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实验模拟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铁路盾构隧道管片结构 接缝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模拟获取管片接缝在不同荷载条件下 的变形、开裂、疲劳等性能数据;其次,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管片接缝力学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对实验 结果进行验证和应用。
4、改进管片连接方式:采用更加可靠的连接方式,提高管片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降低上浮的可能性。
5、增加止水措施:在掘进过程中加强止水措施,降低地下水压力对管片的 作用。
结论
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是一个常见的力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加强地表沉降控制、增加管片配重、改进管片连接方式和 增加止水措施等手段来降低管片上浮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
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摘要】本文以成都地铁施工案列为基础,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同步注浆、管片姿态等方面提出控制及处理隧道管片上浮的针对性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处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安全、环保意识得加强,盾构法施工以其影响面小、安全、快速等优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首选。
盾构施工过程中,拼装完成的管片不时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
本文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土建03标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就施工期间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及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力求为解决同类型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借鉴和建议。
0.工程概述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03标“保安村~龙泉东站”盾构区间长1490.108m,隧道埋深8.6m~17.40m;区间线路从保安村站以20‰坡度下坡至YDK54+100.00,随后以28‰坡度上坡至YDK55+050.00,最后再以2‰坡度下坡至龙泉东站。
本线路穿越地层均为成都地区典型的砂卵石地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补给性强。
施工过程当中,隧道左、右线在里程YDK53+300.00~330.00、YDK53+420.00~435.00处下坡段掘进时,管片均不同程度上浮7~9cm,导致隧道管片局部接缝出现错台超限、破损严重现象,对工程外观和实体质量均造成不良影响。
1.盾构管片上浮的原因分析盾构管片上浮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
就本工程本区段而言,产生盾构管片上浮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1地下水作用力概述中已经提及,成都地区地层含水量丰富,且本文所述地铁施工里程正好位于区间线路的下坡地段,在下坡段的掘进施工中,地下水由于自身向低处流淌的特性,大量汇集于盾构机作业位置。
盾构机械设计制造时,为保证顺利掘进和管片拼装空间,盾构机的切削刀盘直径D与隧道衬砌管片的外径d有一定的差值(14cm),这就导致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其实际处于四周无约束的状态。
盾构施工管片上浮分析与控制

盾构施工管片上浮分析与控制的研究摘要:盾构施工中的管片上浮幅度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结合沈阳地铁一号线施工管片上浮控制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工艺、盾构姿态控制等方面着手,对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盾构施工管片上浮分析控制1前言管片上浮是指管片脱离盾尾后产生向上运动的现象。
在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情况时有发生,它受盾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工艺、盾构姿态控制及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
管片上浮一是可造成盾构隧道的“侵限”,二是在管片的端面产生剪切应力,造成管片的错台、开裂、破损和漏水,降低管片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渗能力。
因此,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是确保隧道质量重要环节。
2管片上浮的环境特征2.1从地层地质情况来看,管片上浮在软土、沙砾层、硬岩地段的施工中均有发生,且地层越硬上浮情况越严重。
其次,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引起的管片上浮较严重。
2.2从线路特征来看,在变坡点,尤其是在竖曲线的最低点,管片上浮比较严重。
2.3从管片上浮影响范围来看,一般是10~15环连续出现上浮情况。
2.4从管片上浮的速率和快慢来考虑,在脱出盾尾后24h内,数值一般可以达到稳定值的2/3, 随后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24~48h上浮值为稳定值的1/4~1/3, 在48h后管片基本稳定。
3管片上浮的因素分析3.1盾构工法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盾构的顺利前行和盾尾刚性结构强度需求,盾构机的切削直径与隧道管片的外径有一定的差值,形成环形空间。
当管片脱出盾尾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填充此空间,脱出盾尾的管片便处于无约束的状态,给管片的上浮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盾构隧道是空心的筒体,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有下沉的趋势,但在全断面地下水压力作用下,防水性能优良的管片隧道则有上浮的趋势。
以盾构隧道外径6.0m、内径5.4m、宽1.2m的管片为例(砼比重ρ取2400kg/m3):管片混凝土自重g=ρ×g×v=2400×9.8×6.45≈151(kn)水浮力 f=ρw×g×vw=1000×9.8×36.2≈333(kn)可见管片混凝土自重g小于水浮力f,而拱顶土体施压在管片结构上需要时间,这就解释了在拼装管片初期为何隧道上浮较快的原因。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需要被建造。
在地下工程中,隧道的建造是常见的一种情况。
而在隧道建设中,盾构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式。
但是,在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却时有发生。
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盾构施工。
盾构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机械化设备。
在盾构施工中,隧道开挖是由推力装置推进钻杆和刀具的机械,主体结构较为稳固的“盾构机”实现的。
盾构推进的同时,施工人员会在盾构机尾部安装和拼装预制的环形混凝土管片,使隧道得以保持稳固。
盾构推进施工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量注浆,另一种则是隧道管片的缺陷。
先来看看过量注浆的情况。
在盾构推进施工中,注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起到加固土层和隧道管片的作用。
但是在注浆时如果过量,就会使注浆剂溢出管片,在管片下方形成空洞,导致管片上浮。
除此之外,过量注浆也会增加隧道压力,导致隧道失稳。
另外一种原因是隧道管片的缺陷。
隧道管片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它需要满足特定的强度和成品质量要求。
但是,在生产和运输管片的过程中,管片有时会出现破损、变形或者内外侧面有厚薄不一等问题。
如果这些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在管片安装后,就会造成管片上浮。
针对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有一些预防和解决措施可以采用。
首先,注浆时一定要控制好注浆量,避免过量。
同时,还需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管片质量要求选用管片,并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如果发现管片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此外,隧道装配管理也是避免管片上浮的重要措施。
在装配管片时,要安装准确、牢固,避免缝隙和空洞产生,影响施工质量。
总之,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是盾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施工前提前预防,而在施工时采取措施解决,以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盾构隧道管片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管片位移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管片上浮,主要受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衬背注浆质量、盾构姿态控制等方面下的影响;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硬岩地段,尤其在坡段,跟踪测量结果显示,在脱出盾尾后24小时(掘进12环左右)内管片上浮值就可以达到80~100mm,在随后的时间里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36小时后管片上浮量基本达到稳定。
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片衬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位移严重者不得不通过调整线路来解决问题。
《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管片拼装后,隧道轴线的高程和水平位移不得超过±50mm。
此文结合拟建的TJ09标盾构隧道工程,对地层性质、覆土厚度、注浆材料等因素对管片上浮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管片上浮的根本原因,可为制定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管片上浮原因分析(1)盾构机切削刀盘直径D与隧道管片外径d有一定的差值,当管片脱出盾尾后,管片与地层间产生一环形建筑空间。
不及时填充此空间,就给管片提供了上浮条件。
(2)所有管片运动都与受力不平衡有关。
(3)根据力学原理可知,衬砌环脱出盾尾时的衬砌环受力处于不平衡状态,衬砌环有发生运动的趋势。
对软弱地层中的隧道,衬砌环脱出盾尾时受到地层作用,当地层向上作用力的合力与衬砌白霞的差值大于地层对衬砌环的摩擦力时,衬砌环将发生上浮。
衬砌环上浮的结果引起地层应力的再次重分布,表现为隧底地层凶应力释放而产生向上的位移,同时隧道顶部地层应力增加,上方覆土也随之隆起。
随着地层应力的调整,衬砌环受到的竖向合力,逐渐减小,最终衬砌结构和地层达到了新的平衡而停止运动,可见软弱地层中管片上浮的发生是(4)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重分布的结果。
由于在土质地层中,地层应力释放、调整的过程较为缓慢,所以盾构管片的上浮从脱出盾尾开始,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才会结束。
盾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盾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管片错台、管片渗水三类问题是严重影响成型管片的质量与美观。
本文结合施工过程中,对管片错台、管片上浮、管片渗水产生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盾构隧道的使用效果和延长隧道使用寿命。
一、管片上浮管片上浮是指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受到集中应力后产生向上运动的现象。
《规范》规定盾构掘进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管片拼装偏差控制为±50mm。
隧道建成后,中线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为±100mm,且衬砌结构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由此推算管片上浮允许值与盾构姿态、管片姿态密切相关,因此均应限制在±30mm以内才能保证不侵限,并使管片外侧得到均匀的注浆回填。
1、上浮的原因及分析结合在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望湖城至葛大店盾构区间的施工经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管片上浮的原因。
(1)同步注浆不饱满,从而存在上浮空间盾构区间圆形隧道(管片)外径6.0m,内径5.4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m,分块数为6块(管片由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构成)。
盾构机与管片之间存在着150㎜的建筑空隙,如果同步注浆不饱满,使管片外侧与土层之间的间隙没有及时有效地充填,就必然出现管片上浮的空间。
其次,在同步注浆不饱满时,地层土软硬不同,产生的管片上浮情况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软地层不容易上浮,而硬地层却有空间导致管片上浮。
这是因为在掘进过程中,对于软地层,上部松软地层土的自稳性差,会因为自重、存在空隙而有相对的下沉,从而使因注浆不饱满造成的管片和土层之间的剩余空隙基本消失。
硬地层由于自稳能力强,完整性好,能很好的控制自身沉降。
使管片有足够的上浮空间和时间,且地层越硬,管片上浮的情况越严重。
(2)过量超挖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的隧道轴线与理论轴线有一定的差值,在掘进过程中时时在调整盾构机的姿态,盾构机走的线形是“蛇形”。
盾构工法中管片上浮机理及技术措施综述

盾构工法中管片上浮机理及技术措施综述摘要:管片上浮会带来很多质量问题(管片渗漏、破损、隧道轴线偏位等),所以施工中须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控制管片上浮。
本文结合佛山地铁三号线兴业路~太平盾构区间工程实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的现象、原因及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控制管片上浮措施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注浆;配合比1.前言本文主要依据施工项目为佛山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监理3106标兴业路~太平站盾构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8-2><8-3>中风化粗砂岩。
该区间在推进过程中管片出现了上浮,且最大上浮量达到110mm。
本文结合兴~太区间实际施工情况对管片上浮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2.管片上浮因素及机理2.1同步注浆本区间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为6280mm,而管片的外径为 6000mm,因此管片脱出盾尾后,会造成开挖土体与拼装完成的管片外径周圈平均有140mm的空隙,需同步注入砂浆进行填充。
在同步注浆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会造成管片脱出盾尾后上浮:(1)砂浆浆液上浮力因为砂浆本身在注入管片与地层的建筑空隙后不会立刻凝固,仍然会以液体状态存在数小时,而此时液体状的砂浆则对管片产生较大的浮力,引起管片脱出盾尾后上浮。
(2)注浆压力选取不当盾构机注浆管路一般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路。
当左下、右下两路注浆管路压力过大时,管片底部浆液过于充盈,必然会给管片一个向上的力,导致管片上浮。
2.2地层变形模量因为地层本身具有一定变形模量,所以地层本身的收缩对管片脱出盾尾后所形成的建筑空隙有重要影响。
当地层变形模量越大,管片脱出盾尾后的建筑空隙收缩的越快,从而使隧道上覆土层抗浮能力越大。
而当地层变形模量越小时,管片脱出盾尾后无法受到顶部地层的限制作用,从而导致上浮量增大。
2.3盾构机推进力反向竖向推力当盾构机推进力与管片轴线呈现负向夹角时,盾构机作用在管片上反向推力在竖向上则会给管片一个向上的力。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主要依托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西安路站~交通大学站盾构区间富水硬岩地层施工,结合其他盾构隧道施工经验,通过对地质特性、盾构掘进姿态、浆液性能及注浆工艺等造成管片的上浮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过程控制方法与事后处理措施,成功地控制管片上浮,确保了成型隧道质量。
关键词:盾构隧道,富水硬岩,管片上浮,应对措施1前言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片上浮会直接导致管片破裂、管片拼装困难及防水隐患等工程质量问题,因此,管片上浮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界限及保障成型隧道质量的关键。
以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西安路站~交通大学站盾构区间富水硬岩地层施工为背景,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的上浮现象、原因及施工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多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为制定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2工程概述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西安路站~交通大学站盾构区间工程右线长1648.262m,左线长1707.939 m。
盾构区间平面线路出西安路站后沿南北向向南,通过半径为300m的曲线转入偏东西方向,再通过半径450m曲线接入黄河路,到达交通大学站。
右线隧道从始发井至中间风井均穿越中风化钙质板岩,中间风井至交通大学主要穿越强、中风化辉绿岩,局部为中风化钙质板岩。
左右线隧道全隧顶板均在水位线以下,全隧穿越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中风化岩层中,略具承压性,水量丰富。
图1 区间平面图3管片上浮原因大连地铁2号线工程西安路站~交通大学站盾构区间工程主要穿越强、中风化钙质板岩,围岩稳定,含水量大。
盾构在施工过程中管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现象,尤其在过马栏河时管片上浮量达到100mm以上,管片错台、破裂及漏水现象伴随着反生。
3.1管片上浮客观条件盾构机的切削刀盘直径与隧道衬砌管片外径的差值,以及盾构掘进过程中产生的超挖,使得管片外侧与地层间存在一个环形盾尾施工间隙,这是造成隧道衬砌管片产生位移的一个外部条件。
地铁盾构隧道暗挖空推段管片上浮问题研究

I绿色交通LOW CARBON WORLD2021/4地铁盾构隧道暗挖空推段管片上浮问题研究张卫国(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8)【摘要]盾构工法是如今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方法,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加之城市中施工场地的限制,多工法组合施工随之出现,其中暗挖段盾构空推施工近年来越来越常见。
本文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某标段实际施工案例,就盾构隧道暗挖空推段常见的管片上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盾构;暗挖空推;管片上浮【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4-0270-021工程概况合肥市轨道交通某标段盾构区间左线里程CK14+275〜479,根据前期提供建构筑物调查资料,区间一大型商场地下室锚索侵入左线范围内的隧道结构限界,锚索根数多,布置密集,盾构无法正常推进。
该段工程设计采用暗挖施工并进行初期支护,盾构空推拼装管片沿混凝土弧形导台通过。
根据设计图纸,暗挖施工隧道为圆形结构,初支采用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初支厚度300mm,设计净空6600mm,空推段隧道平均埋深约14m,盾构机开挖直径为6.28m。
采用复合式防水型衬砌。
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回填豆砾石与预制混凝土管片组成,初期支护采用矿山法开挖,轨底以下采用M20早强砂浆填充,盾构机沿导台空推拼装管片,两侧及仰拱先填充豆砾石及跟进同步注浆,再通过二次注浆孔注入水泥浆固结。
本段工程施工工艺原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以暗挖施工技术为基础,进行隧道开挖并初期支护,开挖及初支施工完成后在隧道底部施作弧形钢筋混凝土导向平台。
盾构到达后在导向平台上空载推进通过,同时进行管片拼装衬砌,管片背后与暗挖施工初期支护间的空隙采用喷填豆石、同步注浆与补充注浆相结合的方式充填密实,达到全隧道的净空、结构和防水设置与设计要求一致。
2暗挖空推段常见问题(1)隧道轴线偏移过大。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机制研究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机制研究张君;赵林;周佳媚;刘欢;张迁【摘要】盾构法施工时难以避免地会对隧道周围地层造成扰动,引起地表位移,对盾尾间隙的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盾尾地表沉降。
但在盾构掘进、盾尾间隙注浆施工中,隧道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也时有发生。
对管片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管片的上浮归为四大类,即管片封闭成环的上浮、盾构掘进顶推时的上浮、脱出盾尾后管片的上浮、浆液初凝后管片的上浮。
并提出管片脱出盾尾后至浆液初凝前的上浮计算方法,此外针对盾构施工期间管片的上浮,提出了管片上浮的控制措施。
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抗浮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ield tunneling, it is inevitable to disturb the surrounding stratum and cause surface displacement. The key to control surface subsidence is to effectively fill the gap of the shield tail. But the lining segment is prone to partial or wholly upward moving in shield driving and shield tail gap grouting. In this paper, the upward moving of segment structure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n terms of stress st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upward moving when the segment is closed to form a ring, the upward moving when shield is advancing, the upward when segment is off the shield tail and the upward moving after grout is initially set.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egment upward moving is proposed from the time when segment is off the shield tail to the time when grout is initially set. In addition, measures to control upward moving of segment are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results may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s against segment upward moving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hield tunnel.【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6(060)010【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力学分析;控制措施【作者】张君;赵林;周佳媚;刘欢;张迁【作者单位】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43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城市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正迎来高速发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际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分析,对注浆材料进行研究。
关键词:管片上浮;惰性浆液配比;注浆量;1.前言在我国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盾构隧道在施工阶段管片的上浮问题,严重情况甚至要通过调坡等来满足线路设计要求。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确保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主要由于隧道在地层中失去抗浮能力所致,它受盾构衬砌同步注浆、盾构工法特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姿态和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
2.工程概况十号线9标段古北路站至水城路站区间盾构推进工程,区间上行线1018.561m,下行线1025.927m,区间最大坡度为20‰,最小转弯半径为450米。
隧道衬砌构造形式:衬砌采用1.2m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通缝拼装;管片设计强度C55、抗渗等级≥S10;隧道内尺寸:φ5500mm(内径);隧道外尺寸:φ6200mm(外径);每环由6块管片组成,环宽1200mm,厚度为350mm;管片环向、纵向均采用M30直螺栓连接。
衬砌防水措施为两道防水,除管片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衬砌接缝设遇水膨胀橡胶密封垫,同时在管片外弧面内侧(弹性密封垫沟槽外侧)增设一条遇水膨胀橡胶阻水条。
区间穿越重要的建筑物及管线有上水Φ1200,雨水Φ1200,上海歌舞团两层房,虹桥路1518号两层建筑,延安绿地内雕塑基础,延安绿地内灯杆基础,延安路高架桥桩,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内多层房,上海市纺织工会等。
盾构推进深度范围内,主要以④、⑤1层土为主,在区间中段局部涉及⑤2层和⑤3层,盾构区间地质详细情况见以下各图:图1-2古北路站~水城路站工程地质剖面根据以上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在工程施工区内,本线路隧道掘进主要在第④层淤泥质粘土、第⑤1层粘土之中。
第④层、第⑤1层土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的饱和软粘性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触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易破坏土体结构,使土体强度骤然降低,易造成土体失稳;还有部分施工区域位于⑤2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之中,该层土夹有较多薄层粉性土,且局部夹粉砂团块,土性不均,透水性较好,为微承压水层。
隧道掘进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性土涌水并引发开挖面失稳和地面沉降,尤其容易产生突发性涌水和流砂。
本标段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
3.情况说明与分析:1、情况说明:古北路~水城路站下行线于2007年10月15日出洞,总共854环,230环~300环出现管片上浮量过大情况,最大上浮量达到13cm。
在推进过程中我项目部对每100环复测管片实际偏差值,在推进到180环左右时,复测1~100环管片上浮值在5cm以内,上浮量在经验值范围内,在推进到290环时,我项目部对101~200环进行实际偏差值的复测,发现从170环开始管片上浮量有增大趋势,最大值达到9cm,对此我项目部停止盾构推进,对1~300环管片高程进行复测,结果发现210~300环上浮量最大已达到11cm左右。
1~160环管片上浮量统计及170~300环管片上浮量统计详见下图。
我项目部对上浮量较大的170~300环的地质情况与施工参数同上浮量在经验范围内环数的地质情况与施工参数进行对比。
①地质情况根据300环以前的岩土勘察报告,盾构隧道大都在第④层淤泥质粘土、第⑤1层粘土之中推进,1-160环主要在④层淤泥质粘土中推进,160-300环管片底涉及⑤1层粘土。
另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在管片上浮较大值处土体的峰值粘聚力约为10KPa,管片上浮较小处土体的峰值粘聚力约为17KPa。
②施工参数本区间在185~355环需要穿越鲜墙房餐厅等门面房和延安路高架桥桩,根据前100环试验段推进参数,对穿越其间的参数进行了优化。
为保证连续施工,我部采用了需要穿越的这些门面房年代较久,基础不坚实,为了保证地面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穿越期间我项目部增加了注浆量,注浆量从原来的2.5m3增加到2.7m3,并且在盾尾后20环左右进行了二次补浆,二次补浆采用水泥浆,补浆量为每环0.3m3,每环比原来多注0.5m3。
2、情况分析项目部对本管片上浮进行讨论,原因分析之后认为:①地质情况:本区间隧道通过土层为④淤泥质粘土和⑤1层粘土,从地质资料反映第④层、第⑤1层土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的饱和软粘性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触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易破坏土体结构,使土体强度骤然降低,易造成土体失稳,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该两层土对盾构施工是有利的,切口土压易建立,土体强度不高,不会使总推力过大,出土容易,不会使螺旋机扭矩过大,且该两层土并无微承压水,不会发生涌水现象。
虽然土体性质大致相同,但仔细比较,我们发现上浮量过大处的土体的峰值粘聚力约为10KPa,而管片上浮较小处土体的峰值粘聚力约为17KPa,粘聚力相差较大。
由于粘聚力的减小,致使土体对于管片的束缚力减小,管片就相对较容易上浮。
②施工参数施工参数严格按照前100环试验段推进参数设定经验设定,推进速度控制在30mm以内。
只对同步注浆量作了调整,使每环注浆量比以前增加0.5m3。
由于注浆量增大,且凝结时间较长,致使管片所受浮力增大,浮力大于土体压力,管片自重等的合力,使管片产生较大上浮。
③其他产生上浮原因分析Ⅰ由于上部超挖产生的上浮,本工程没有使用超挖刀,可以不用考虑此因素产生的影响。
Ⅱ隧道覆土深度过小也会使管片产生较大上浮,本区间隧道管片上浮量较大处最小覆土深度为10.6米,大于隧道1.5D,且管片上浮量较大值出覆土比上浮量较小处覆土要深,因此,隧道覆土深度的影象因素也可忽略不计。
Ⅲ隧道轴线对上浮也有一定的影响,当隧道处于下坡轴线时,盾构的推力在垂直方向有一向上的分力,此分力也对隧道上浮有一定的影响,不过管片上浮量较大值处与上浮量较小处均处于下坡段,且盾构在④淤泥质粘土和⑤1层粘土中推进,总推力不大,对隧道上浮影响不大。
Ⅳ管片拼装后与盾尾存在一定间隙,管片脱出盾尾后,拱顶土体全部塌落到管片结构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如不及时填此空间,脱出盾尾的管片周围处于无约束的地下水的包围状态,给管片的位移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另一方面盾构机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前盾(切口环和支承环),由盾尾至后配套台车间一段衬砌(约9~10环管片)基本无压载,管片脱出盾构后失去了约束,同时还受到周围土层的作用。
土层作用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盾构出土造成地基卸载,地基回弹的作用上浮。
但此上浮为普遍情况,并不能产生管片较大上浮量。
基于以上分析,我项目部认为,对隧道上浮影响最大的且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同步注浆的材料。
4 引起上浮的同步注浆研究经过以上分析,我项目部对同步注浆的配比进行讨论认为1、浆液比重为1.65基本满足同步注浆的要求。
2、浆液为惰性浆液,凝结时间较长,使管片长时间处于一定浮力作用下,在电瓶车来回运输振动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产生液化现象,使管片上浮增大。
3、为了使浆液凝结时间减少,最好的选择是采用可硬性浆液,不过采用可硬性浆液容易堵管,为了保证掘进的连续性,确保盾构穿越鲜墙房餐厅等门面房和延安路高架桥桩的安全,采用惰性浆液更加可靠。
因此,如何使惰性浆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凝结,产生一定强度,约束管片上浮就成了关键。
经过研究,我项目部决定对在同步注浆浆液内加入生石灰。
石灰简介: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料,经900~1100℃煅烧而成。
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
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消石灰),按其氧化镁含量(以 5%为限)又可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
由于其原料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
石灰在同步注浆浆液中的作用:1、保水能力生石灰熟化后形成的石灰浆中,石灰粒子形成氢氧化钙胶体结构,颗粒极细(粒径约为1μm),比表面积很大(达10~30 m2/g),其表面吸附一层较厚的水膜,可吸附大量的水,因而有较强保持水分的能力。
2、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
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稳定砂砾土、石灰碎石土等。
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
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
由上可知,石灰加入浆液中后,对同步注浆的浆液性质改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其保水性能增加,且石灰与水反应需消耗大量的水,使浆液泌水率减小。
另一个是其产生石灰稳定土方面性质的作用,可以使浆液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一定强度,约束管片上浮。
1浆液配比方面:我项目部在原有的浆液配比的基础上,将2包粉煤灰换成2包生石灰,浆液比重相同。
改进前同步注浆配比浆液改进后,我项目部跟踪测量了350环,360环及370环管片从拼装到进车架再到出车架期间管片上浮的情况,详细上浮情况见下表:推进至674环时,对350,360,370环进行高程测量,测得350,360,370环高程与拼装状态下高程相比较,管片总共上浮57mm,48mm,50mm,上浮基本控制在经验范围内。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管片上浮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在管片出盾尾至进车架阶段上浮值占总上浮值的60﹪左右;2、管片进车架后,管片在车架的重力作用下及电瓶车来回运输的情况下,有升有降,但主要表现为下降,此阶段可以减小管片上浮量;3、出车架后,管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大约占总上浮量的40﹪。
通过比较,我项目部认为改进后的同步注浆可以有效的控制管片在④淤泥质粘土和⑤1层粘土中的上浮,对控制管片上浮,保证隧道轴线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项目部对两种浆液进行了简单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两种浆液的比重基本相同;刚拌制好的两种浆液的稠度基本相同,但2个小时后,两种浆液的稠度有差值。
另外,我们通过预制的试块发现:加入石灰的浆液凝结速度比没有加入石灰浆液的凝结速度要快,强度要大的多。
数据:通过实验可以说明:加入石灰的浆液保水性能较没有加入石灰的浆液要好,泌水率较小,凝结速度快,强度高,与我们分析的结果相同。
由于泌水率小,凝结快,强度高,使得管片周围可以被浆液较好的包围,相对不加石灰的浆液,使上浮的空间减小,使上浮的条件相应受到限制,有效的控制管片上浮。
结论:同步注浆浆液中加入石灰,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浆液性质进行改进,一个是其保水性能增加,使浆液泌水率减小;另一个是其产生石灰稳定土方面性质的作用,可以使浆液在较短时间内凝结并产生一定强度。
通过加入石灰的同步注浆浆液在控制管片上浮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可以有效地控制管片过大的上浮,对保证隧道轴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