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议论散文,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说明莲花的可爱之处;第二部分(第4至第11段)分说莲花的不同流俗的可爱之处。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对《爱莲说》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 文章背景:《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

2. 文章结构:《爱莲说》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说明莲花的可爱之处;第二部分(第4至第11段)分说莲花的不同流俗的可爱之处。

3. 莲花的品质:在《爱莲说》中,周敦颐通过对比来突出莲花坚贞的品格。

他认为荷花从淤泥中生出却没有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妖艳,中间通透,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不蔓不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而不能拿在手里玩弄。

4. 文章主题:《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5. 比喻手法:在《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莲花的品质。

例如,他把莲花比作“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士;把菊花比作“隐逸之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之人”。

6. 对比手法:在《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莲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

例如,他把莲花与菊花、牡丹进行对比,以突出莲花高洁、正直、不媚俗的品质。

7. 语言特点:《爱莲说》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周敦颐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来描绘莲花的品质,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 意义:《爱莲说》不仅是一篇描写莲花品质的优美散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文学作品。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一、文学知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有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其余作品:《太极图说》、《通书》。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也称杂说,这类文体一般讲能够说明事理 ,也能够宣布讨论或记述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迪或给自己明志。

二、解说加点字的含义【1 】蕃( f án):多。

【2 】染:沾染(污秽)。

【3 】濯:冲刷。

【4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 】涟:微波。

【6 】妖:漂亮而不浩大。

【7 】通:贯穿。

【8 】直:挺直。

【9 】不蔓 (màn) 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0 】蔓:波及及连。

【11 】枝:枝枝节节。

【12 】香远益清:益:更,更为。

【13 】亭亭净植:笔挺地干净地立在那处。

【14 】亭亭:矗立的样子。

【15 】植:立。

【16 】亵 (xi è)玩:玩弄。

【17 】亵:亲密而不浩大。

【18 】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19 】君子:指道德崇拜的人。

【 20 】噫 (y 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1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欢。

【22 】鲜 (xi ǎn)有闻:极少听到。

鲜:少。

【23 】同予者何人:像我同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4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自然”的意思。

【25 】众:多。

【26】宜乎众矣:自然人好多了。

宜:当;自然。

三、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咏莲名句(予偏爱莲的原由):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能够亵玩焉。

2、陶渊明偏爱菊的原由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世人甚爱牡丹的原由的句子是:牡丹,花之荣华者也。

4、《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狐群狗党,又不骄横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

中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正文:一、简介爱莲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

它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爱莲说以其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起源与发展爱莲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

他们以莲花为灵感,通过写诗、创作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莲说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三、基本形式和要素1.诗歌:爱莲说中常常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歌富有韵律美,常常使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2.音乐:音乐是爱莲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的旋律和声音通过美妙的节奏和和谐的和声,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舞蹈:舞蹈是爱莲说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舞蹈既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也可以通过舞台的设计和灯光效果来加强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四、主题和意义1.赞美莲花:爱莲说的最核心主题就是对莲花的赞美。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尚、纯洁、吉祥的象征,因此,爱莲说中常常用莲花来表达美好的品质和境界。

2.生活感悟:爱莲说不仅仅是对莲花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爱莲说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关怀。

五、经典作品赏析1.《蓮花三弄》:这是一首以音乐为主的爱莲说作品。

它通过美妙的乐曲和丰富的音色,传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楚美人》:这是一首以诗歌为主的爱莲说作品。

它通过婉约的词句和深情的表达,表达了对莲花美丽的称颂和对生活壮丽的赞美。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蓮花三弄》音乐文件2.《楚美人》诗歌原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表演权、录音制作权等。

2.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作、发明等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益。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 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爱莲说》考点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爱莲说》考点整理

2017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爱莲说》考点整理一、内容梳理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三、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中考试题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某市在确实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位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爱莲说重要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重要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重要知识点总结重要知识点总结:1. 荷花风姿:《爱莲说》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荷花的风韵和气质。

周密在文章中用“清”、“淡”、“傲”、“素”等词语来描绘荷花的特点,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荷花的优雅和清华。

这种对荷花的细致描绘,为中国文学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2. 荷花品格:《爱莲说》强调了荷花的优雅品格与高洁的气质。

作者指出,荷花虽然生长在泥泞之中,却不染尘埃,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洁,清雅淡泊。

这种品格与气质使得荷花成为了风雅洁净的象征。

3. 文学意蕴:《爱莲说》的意境描绘和对荷花的细腻描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寥寥数百字,勾勒出了荷花的风姿和品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审美情趣。

这种文学意蕴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在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

4. 思想内涵:《爱莲说》中不仅仅是对荷花的描写,更深层次的是通过荷花的品格,寓意着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作者通过荷花的品格,表达了对高洁、清华的向往,强调了清雅淡泊,品格高尚的人生理想。

这种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5. 艺术表现:《爱莲说》对荷花的描绘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文学笔墨,将对荷花的描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

这种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艺术的典范,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爱莲说》以其对荷花的细腻描绘、娴熟的意境描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爱莲说》的学习与阅读,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拓展自己的文学修养,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

晋陶渊明⑤独爱菊。

⑥自李唐来,①草木:草本。

②可爱:值得喜欢。

③者:……的花。

④蕃:多。

⑤独:只。

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

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①甚:特别,十分。

②予:我。

③独:只。

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染:沾染(污秽)。

⑥濯:洗。

⑦清涟:清波。

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

②直:挺立。

③蔓:生藤蔓。

④枝:生枝茎。

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竖立。

⑨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

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

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

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

②鲜:少。

③闻:传闻。

④同:和……一样。

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说”的文体特点。

二、字词解释。

1. 重点实词。

- 蕃: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独: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 盛:大规模。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予: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染:沾染(污秽)。

- 濯: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妖:美丽而不端庄。

-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益,更加。

-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隐逸:隐居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也。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叹词,相当于“唉”。

- 鲜:少。

(陶后鲜有闻。

)-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 一词多义。

- 之。

- 助词,的。

(水陆草木之花。

)-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 焉。

- 语气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兼词,于之,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清。

- 清澈。

(濯清涟而不妖。

)- 清香。

(香远益清。

)三、句子翻译。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5.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引言
《爱莲说》是唐代诗人张建封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写莲花的形象,展示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

本文将对《爱莲说》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析。

知识点一:莲花的美丽
莲花是《爱莲说》中的核心形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美丽。

描绘形象:诗中通过对莲花外形的描写,如“荷叶上寄露”,“海盗欢容”,使读者感受到莲花的纯净和美丽。

比喻手法:莲花在诗中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如被比喻为生命的象征,“纤纤凤足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知识点二:文人的情感表达
唐代文人追求自由、崇尚自然,这些特点也体现在《爱莲说》中。

亲近自然:诗中作者喜爱莲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的追求。

自由意志:诗中莲花自由自在地生长,没有受到任何束缚。

这与唐代文人崇尚自由的情感相契合,也反映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追求自由的内心表达。

知识点三:态度与价值观
《爱莲说》还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

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莲花是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象征,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追求卓越:莲花在诗中被赋予了高度和纯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追求。

通过分析《爱莲说》,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涵盖了莲花的美丽、文人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的态度与价值观。

诗中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传达了唐代文人尊崇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卓越的追求。

这些元素使得《爱莲说》成为了一首深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爱莲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作品背景和作者介绍、作品内容概要、作品主题和意义、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文学意义和影响等。

一、作品背景和作者介绍《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张籍所著,生活在唐代中期的他是一位以文学才情著称的文学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对于诗、散文和书信都有较高造诣,被誉为北方山水派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二、作品内容概要《爱莲说》以描绘荷花为主线,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钦佩和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认同。

作者在文中倾注了自己对荷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儒家文化的颂扬。

文中通过对荷花的品性和生长环境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伦理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三、作品主题和意义《爱莲说》主要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推崇和对美的真挚追求。

作品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儒家思想中道德、美德的追随和向往。

作者以荷花品性、生活境地等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道德美德的讴歌,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钦佩,以及对美的推崇。

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是对传统美德、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的追求和颂扬。

四、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爱莲说》具有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主题凝炼,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结构严谨。

作品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巧妙地将荷花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作品通篇简练,行文流畅,富有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独特品位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文中反映了作者纯朴深沉的审美情感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五、文学意义和影响《爱莲说》作为唐代著名散文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文学史上,《爱莲说》是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唐代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学风格方面,《爱莲说》以其清新淡雅的文风、朴实质朴的情感、深沉内敛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北方山水派散文的独特风貌,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散文的传统和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研究价值方面,《爱莲说》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史、文人心理、美学等领域的研究。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之:的。

(2) 甚:很。

(3) 蕃:多。

(4) 独:仅,只。

(5) 自:自从,从。

(6) 甚:更,特别。

(7) 予:我。

(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沾染。

(10) 濯:洗涤。

(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生出枝蔓。

(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

(16) 清:清芬。

(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

(19) 植:竖立。

(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

(22) 焉:相当于“呢”。

(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相当于“唉”。

(26) 鲜:少。

(27) 宜:当然。

(28) 众:多。

(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

《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大全《爱莲说》文言知识归纳1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全文翻译正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蕃,多.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

独:只;自:从;甚:众、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染:沾染(污秽);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 不枝:不长枝节。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啊” 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指隐居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一、莲的品格在《爱莲说》中,郑燮通过对莲的观察和描绘,将莲塑造成了高洁、清雅、坚贞的形象。

他说:“对于普通黄泥之躯,大抵是骡或驴也;只有莲花,透净泥而不妖媚,淡馨疏淡,纯退圣洁就是了。

”这里所展现出的莲的品格,正是作者希望人们效法的。

莲的花瓣洁净无瑕,宛如仙子,而且莲叶虽然长在淤泥之中,却能自己不沾染污垢,这种高洁的品性着实令人钦佩。

二、莲的生命力《爱莲说》中,郑燮还描绘了莲的生命力之强。

他说:“莲之为物,稼穑之所匪矣。

丑妇虽装修,比之尚有余孽者也。

又因茎繁而根茂,盖环枝局叶及根皆出泥而不娑。

盖以养根者之恒,岂若纷纷拔萃但扶之耳?自兹可语若备哉矣。

”郑燮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莲的生命力强大,尽管生长在淤泥之中,但依旧能够茁壮成长,充满生机。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们以启示,让人明白顽强的意志和勤劳才能获得成功。

三、莲的美学价值在《爱莲说》中,郑燮对莲的美学价值做了深入的探讨。

他说:“莲之洁丽,难与比肩之者矣。

丈夫久居原野,爵级未能升迁;合庐者每以淡素复之。

局俄目之妍皮肤,欲被鲜服执旌节者,人谁为不笑?惟莲耶。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莲的美丽无比,以及其不同于世俗的品味和魅力。

在诸多花卉之中,莲花独具风采,其淡雅清新的气质,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

四、莲的哲理意义郑燮在《爱莲说》中不仅赞美了莲的高尚品性和美学价值,还从中探寻了人生的哲理意义。

他说:“人生不长于才,岂可立而忘本根为求矣?益始凋枯,固自枉然,遗烈之功少谁永播。

至肤优游盛智者更事韫艾留情,不叶虱哀,盖根本者所以通固也。

其未立而头戴百二之花,暮挞也。

”这段文字在表达莲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莲花虽美,却从未失去本根,不至于因此而骄纵自满。

这也是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修身齐家、崇德向善,充满谦卑之心,守住本心的教诲。

五、莲的涵养之道《爱莲说》中,郑燮还从莲的生长形态和气质特点中悟出了种种涵养之道。

他说:“因叶子末心之密而竟上花欹曲者,莫深结乎泉种;以水幽而淀活者,莫肆布乎幽塘。

《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

《爱莲说》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
周敦颐,茂叔,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路框图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惋惜
爱莲说世人——甚爱——牡丹(反衬)托物富贵——鄙视言志予——独爱——莲君子——赞美
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有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

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

2.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彼此对照,突出主旨。

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

写作
目的本文通过对莲的赞美,表明作者以“君子”自况,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其它作品:《太极图说》、《通书》。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蕃(fán):多。

【2】染:沾染(污秽)。

【3】濯:洗涤。

【4】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涟:微波。

【6】妖:美丽而不端庄。

【7】通:贯通。

【8】直:挺直。

【9】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0】蔓:牵牵连连。

【11】枝:枝枝节节。

【12】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13】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4】亭亭:耸立的样子。

【15】植:立。

【16】亵(xiè)玩:玩弄。

【17】亵:亲近而不庄重。

【18】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19】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0】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1】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22】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23】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4】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5】众:多。

【26】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当;当然。

三、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咏莲名句(予独爱莲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句子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爱莲说》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句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10、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1、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1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4、文中最能概括(高度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具体表现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点明本文中心(主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用感叹语气写出作者对当时不正当世风的批判态度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文章内容填空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3、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独)相照应。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5、指出句式:(1)菊之爱:(倒装句)(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6、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属(反问句),第三句是(感叹句)。

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

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中心概括:文章借花喻人,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10、“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五、简答题1、文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有什么作用?答:开头作者从所有的花写起,由面到点,作总的一般性映衬,自然过渡到要写的花。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突出了莲的美好品质?答:三方面。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

5、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议论、抒情。

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象征意义,揭示中心。

8、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用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追求恬淡自然、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生活态度。

10、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用“牡丹”来反衬“莲”的君子形象,含蓄而突出的表达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批判了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2、你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说爱牡丹的人多,言外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

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之风的批判,感情强烈。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作者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4、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

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

1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质。

19、写出下列句子的比喻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2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尊重,不敢轻侮。

三发挥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提示:“染”指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

“不染”指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2、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

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3、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4、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5、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述理由。

答:(1)同意周敦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气节。

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

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得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2)同意孟子:人通常都会随着周边的环境而改变。

与一种人接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被同化成为其中一样言行、品格的人,与一种社会接触久了就会变成符合这个社会生活节奏和规律的人。

正如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样的事物会在一起。

即使一开始有差别,最后也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陶后鲜有闻”中“陶”指谁?你赞同他的人生态度还是赞同周敦颐的人生态度?答:“陶”指陶渊明。

(1)赞同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事件独立不移,直面世间污浊,却不逃避现实,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2)赞同陶:他愤世嫉俗,不受管行黑暗的腐蚀,辞官归隐,过着恬淡安静的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把在自己置身于自然之间,让大自然的灵性净化自己的心灵。

他热爱自然,在淳朴的自然之中追求思想上的=慰藉,在文章中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6、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具备哪些条件?答: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受引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中有远大的目标并有为之努力的行动,约束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