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孝的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儿童读物中的一本经典书籍,主要内容是教导孩子们如何行为礼仪和孝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弟子规对于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全文《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条,下面将列举其中的一部分: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六条:父慈则孝子,母慈则孝女。
第二十五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温、恭、让、信,皆在其中。
第四十九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诚答。
父母亲,名声扬,朋友来,敬问访。
第一百三十九条:长幼有序,友与朋比。
宜先贤礼,后闻诸侯。
第一百四十三条:退有虚室,室必备物;出有远行,行必有常。
与人同好,乐则共赏;虽游必有方,无随行僧。
第一百五十七条:如囊萤者,不治以火;如映雪者,不照以白。
第一百八十六条:世故周遭,利令争先。
争先有坏,宜以静处。
第二百四十六条:呜呼哀哉,谨慎终始!凡议论,其事详始。
对是非,要审法度;闻利害,思索可否。
第三百六十条:人若无恒,子不学礼。
二、弟子规解释《弟子规》中的各条规范着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以下是对该文中部分规则的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条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应答与顺从。
孩子们应该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听从他们的命令,并且尊重他们的教导和接受他们的责备。
父慈则孝子,母慈则孝女。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和关怀是孩子孝顺的第一动力。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慈爱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回报父母的孝顺。
宜先贤礼,后闻诸侯。
这句话强调了以学习先贤的礼仪为第一步,然后再去了解其他诸侯的风俗。
先贤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世世代代的人对于尊重和规范的认知。
退有虚室,室必备物;出有远行,行必有常。
这句话表达了收敛性格与出外行走的重要性。
在退而有所思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父母篇
弟子规:父母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即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理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2024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
2024 年《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翻译,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挚友喔!《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善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妄为,苟妄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敬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善巧劝,终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翻译假如父母呼喊自己,应当刚好应答,不要有意拖延迟缓;假如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当立即动身去做,不要有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训诲自己的时候,看法应当尊敬,并细致倾听父母的话;父母指责和责怪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指责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指责都应当看法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每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当提前为父母暖和被窝,夏每天气酷热,应当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当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当服侍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当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当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兴奋,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平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常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常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假如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觉的一天,那时父母会难过。
弟子规入则孝一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冬则温:冬天用自己的身体先替父母把被窝焐暖 凊:凉爽 省:探问、请安 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这里专指昏定,即晚间服侍父母就寝。
第二章 入则孝(三)
出必告,反必面。
反:通“” 面:面见父母
第二章 入则孝(四)
居有常,业无变。
常:不变、固定 业:职业、学业
第一章 弟子之规 回顾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
——第二章 入则孝
第二章 入则孝(一)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应:应答 命:差遣,指派 敬听:恭恭敬敬的聆听 顺:顺应、顺从 承:接受、承受
第二章 入则孝(二)
《弟子规》原文
《总序》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入则孝 出则悌 谨 诵读版)
谨:之一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谨:之二
臵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谨:之三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谨:之四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苟私藏 亲心伤
入则孝 :之四
亲所好 亲所恶 身有伤 德有伤 力为具 谨为去 贻亲忧 贻亲羞
入则孝 :之五
亲爱我 亲憎我 亲有过 怡吾色 孝何难 孝方贤 谏使更 柔吾声
入则孝 :之六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Hale Waihona Puke 出则悌 :之一兄道友 兄弟睦 财物轻 言语忍 弟道恭 孝在中 怨何生 忿自泯
出则悌 :之二
或饮食 长者先 长呼人 人不在 或坐走 幼者后 即代叫 己即到
出则悌 :之三
称尊长 对尊长 路遇长 长无言 勿呼名 勿见能 疾趋揖 退恭立
出则悌 :之四
长者立 长者坐 尊长前 低不闻 幼勿坐 命乃坐 声要低 却非宜
出则悌 :之五
进必趋 问起对 事诸父 事诸兄 退必迟 视勿移 如事父 如事兄
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 谨
总叙
弟子规 首孝悌 泛爱众 有余力 圣人训 次谨信 而亲仁 则学文
入则孝 :之一
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应勿缓 行勿懒 须敬听 须顺承
入则孝 :之二
冬则温 晨则省 出必告 居有常 夏则凊 昏则定 反必面 业无变
入则孝 :之三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谨:之五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
二十三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 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 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 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 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 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 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 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 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 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 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 (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 的职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 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 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 到夏夜,吴猛总赤身坐在父亲床 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 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 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 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 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 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 放下父亲跑掉。
十三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 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 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 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
九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 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 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 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 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 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 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 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 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 弃。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二、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弟子规关于孝道的内容
弟子规关于孝道的内容孝道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弟子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规范。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是一本教导儿童孝道的经典之作。
在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弟子规关于孝道的内容。
在弟子规中,孝道被视为最基本的德行之一。
弟子规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诫我们,作为子女要时刻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指示和要求。
这是孝道的最基本要求,孝顺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天职,也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在弟子规中,强调了要孝敬父母的各个方面。
比如,弟子规中提到了要孝顺父母的言行举止。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尊重父母,不要说脏话、不要发脾气,要用温和的语气与父母交流。
同时,弟子规中还提到了要孝敬父母的衣食住行。
我们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做到的,也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敬。
在弟子规中,强调了要尊重父母的劳动。
弟子规中提到了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要尽力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们要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样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还能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尊敬和孝心。
在弟子规中,还强调了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的晚年。
弟子规中提到了要孝敬父母的老年生活,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我们要尽力照顾父母的身体,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总的来说,弟子规关于孝道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作为子女,我们要时刻牢记并践行弟子规中的孝道,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培养和践行的重要素质。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孝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弟子规--孝亲篇
王裒至孝
公纪
司马王 仪之子
王裒
西 晋 初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具体内容,简明扼
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年
西晋学 者
王裒至孝
三国时期,有一名叫王裒的青年,自幼饱读诗书, 学问品行百里挑一。 王裒的父亲王仪在大将军司马昭军中任司马,时常 跟随司马昭带兵伐吴。 有一年,司马昭因东兴之战大败,被撤职并剥夺了 爵位,名望尽失。
弟子规(孝亲篇)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CONTENTS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CONTENTS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CO给学生讲课时,每当读到《诗经·蓼莪》篇, 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二句,王裒就泪如 雨下。学生为避免王裒触景伤情,索性不再读 《蓼莪》篇。后来,由于战乱,京城失陷,王 裒不忍抛弃父母的坟墓自寻安全之地,不幸被 害。
各抒己见
小朋友们。这就 是王裒至孝的故
事
你们有什么 可以和老师 分享的吗?
昼夜侍 不离床
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丧三年 常悲咽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 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
居处变 酒肉绝
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尽礼 祭尽诚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
事死者 如事生
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孝何难
,
、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弟子规入则孝弟子规入则孝解释
弟子规入则孝-弟子规入则孝解释弟子规入则孝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un 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 bì gù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 亲心伤。
qīn suǒ hào lì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好, 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 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内容篇一:《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礼仪和道德的教诲。
其中,“入则孝”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以下是《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凋,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拓展:《弟子规》入则孝这一部分的教诲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尊重父母的重要性。
这些教诲在现代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不和谐。
因此,《弟子规》中的这些教诲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此外,《弟子规》中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
篇二:《弟子规》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读物之一,是一本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书。
其中,“入则孝”是弟子规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孝顺父母的具体行动和要求。
以下是《弟子规》“入则孝”的全文内容:弟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檫;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拓展:《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一篇,强调的是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孝顺父母不仅是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
弟子规入则孝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内容
1. 父母呼,应勿缓。
你想想,当咱爸妈喊咱的时候,咱是不是得赶紧答应呀,可别磨蹭。
就像我那次,我妈叫我吃饭,我半天不应,结果我妈那着急的呀,哎呀!咱们可得做到父母呼,应勿缓呀!
2. 父母命,行勿懒。
爸妈让咱干啥,咱可不能偷懒呀!比如说,爸爸让我去买个酱油,那我就得麻溜去,不能拖拖拉拉的。
这不就是应该的嘛!
3. 父母教,须敬听。
爸妈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得恭恭敬敬地听着呀,可不能不耐烦。
就好像朋友小敏,她爸妈跟她讲道理,她老是不耐烦,这怎么能行呢?咱得好好听着呀!
4. 冬则温,夏则凊。
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多贴心啊!咱可以像邻居哥哥那样,冬天给爸妈暖被窝,夏天给爸妈扇扇子,多棒啊!
5. 晨则省,昏则定。
早上起来跟父母问安,晚上睡觉前看看父母。
我就每天早上都跟爸妈说早上好呀,他们可开心了!
6. 出必告,反必面。
出门的时候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跟父母说。
要是咱一声不吭就出去了,那爸妈得多担心呀,对不对?
7. 事虽小,勿擅为。
哪怕是小事,也别自作主张去做。
就说那次我想自己去买个冰淇淋,后来一想还是先告诉妈妈,这才对嘛!
8. 苟擅为,子道亏。
要是随便做事,那可就亏了孝道啦!可不能像有的孩子,偷偷拿家里钱去买零食,这多不好呀!
9. 物虽小,勿私藏。
小的东西也别私自藏起来,要跟家人分享。
有次我弟弟捡到个漂亮的贝壳,他一开始想自己藏着,后来还是拿出来跟大家一起玩啦!总之,咱要好好践行弟子规入则孝呀,这对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可太重要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孝的内容百事孝为先,那么有关《弟子规》入则孝,大家阅读学习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入则孝】第二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
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
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
他们纷纷地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
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
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
大家宠他,父母宠他,爷爷奶奶宠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所以从小他就养成骄慢、目中无人的这种态度,等到七八岁这个时候要来教他,都已经相当困难了。
因为他在童年当中,在四五年当中,从两三岁到七八岁,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不短的时间,他已经养成自大、骄慢的这种态度,所以就很难及时地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我们也晓得,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
像在冬天,也曾经问过小朋友:会自己叠棉被的,请举手?几乎非常少,微乎其微。
为什么?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叠被子。
由此可知,小朋友这么小,几乎一生出来他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
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
怎么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难免就会反抗。
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写功课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
我们也晓得,由这一点来看,我们知道从小有很多家长,他就不明白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也有很多人,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爱,就让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爱。
什么都舍不得,这个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过去的人,从两三岁会自己吃饭,会走路,就开始教育他。
从父母呼唤他,就教他学习要赶快回应;从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时地赶快去做。
从小就要训练,你没有训练,到大了他不但不会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说非常的散漫。
我们从很多学生的习惯,他们的习气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
我们再往下看:【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个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从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
教育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孩子有没有专心地听你讲。
我们看现在的情形,几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对应,父母讲一句,孩子可能顶了三五句。
父母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就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时代都变了。
为什么?因为从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他没有特别注意到他们的礼貌。
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的话,将来在社会上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也可以说很难用虔敬之心去服从别人、去听从长辈的话,或者长官所命令的话,可以说很难有那种诚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
从小我们就要教导自己的子弟,要有这样的态度,以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所教育他的。
父母从小应该要怎么教他?如果我们要培养他的德育思想,培养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们可以讲历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礼义的故事,廉耻的故事。
每天你能讲一则故事给他听,他从听故事当中,他可以明白什么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贤所有教化后人的这些典范。
用故事来诠释给他听,他不但爱听,而且从小就能建立这些德育的观念。
“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孩子他有做错事情,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
尤其是第一次犯错,就要及时地纠正,所谓“慎于始”,一切都要谨慎于开始。
等他一错再错,我们再来纠正他,已经太慢了。
所以当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愿意服从你的教诲。
如果他有反抗的现象,你是不是会再加以说明?尤其现在讲亲子要沟通,不可以用专制的态度,在爱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权利,教导自己孩子的权利,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教育他,让他改过向善。
也要观察小孩子,他在犯错之后,他会不会再犯;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没有顺从。
所以从小我们对自己的子女,对家庭的每一个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来教育他们。
如果这一条最基本的,我们没有办法把他教育好,将来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这种人格。
为什么?犯错不能接受教诲,犯错不能改进,这个孩子怎么教导?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管教,应该要特别的注意。
做子女的,从小我们也要有一种心,父母对我们所说的,我们要专心来聆听,态度要很诚恳地接纳。
有很多学生会跟我反映,他说:妈妈很无理,她都这样严格地要求我。
我就会告诉他:教不严,师之惰;同理,子不教,父之过,母之过。
所以妈妈要你好,她才会严格教你;老师要你好,才会严加督促你。
你要晓以大义,他才能知道,原来父母严格的督促,完全出于一片慈爱之心。
所以,我们在教育子弟时也要特别的谨慎,从自身做起,才能真正让子女效法。
家里如果还有长辈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时也能接受爷爷奶奶的教诲,他们哪有不向你学习的?我们看完第二条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条:【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则温”,什么意思?“温”就是温暖的意思。
“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此地就是指子女渐渐稍微长大的时候,对父母应该尽的这种孝心,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做?就是从关怀父母的起居开始。
此地只有讲冬还有夏,春、秋也一样。
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父母在照顾方面会比较费心。
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
我们晓得年纪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对父母就要特别的照顾,不要让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让他睡得安稳。
现在借着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有空调,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
夏天让父母睡得很舒爽,很凉爽,我们也可以借助冷气机、电风扇,可以让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适。
“晨则省,昏则定”。
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问早安。
同时问完早安之后,还要关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稳?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这些都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还有孝敬的这一份心。
“晨则省,昏则定”,“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
“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为什么?能看到子女每天来问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兴的!做父母的,你能带领自己的子女来向长辈问候,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也过来,他当然会更为开心。
我们知道老人家年纪大了,往往会比较孤单,比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脸来面对长辈,面对父母,父母一定也会很高兴。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今的环境,几乎老人很少跟子女住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
他们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时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历史上陈日方这一家,他们有十几代统统居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温馨的场面。
但是社会的变迁,使现在的父母往往没有像以前那么幸福。
所以为人子女者,我们没有办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时时刻刻惦记着父母的生活情形,有空应该拨个电话问候父母。
假日也应该携带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让父母高兴。
回到家里,能为父母下厨做几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会吃得很高兴。
即使他没有办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觉得生活相当的幸福。
古人能做到晨昏定省,我们今人刚好恰恰相反。
子女早上大部分都是父母去叫他,父母去问他,你起来了没?好不好?完全相反。
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时代会变成这样。
所以有很多做父母的,他很感慨子女不孝。
为什么不孝?从小我们就没有好好教他,所以长大他不孝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我们也看见现代很多职业妇女,孩子一生出来就是保姆带,保姆带大了,上学。
所以亲子关系,母亲的责任与古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种亲子的互动很少很少,子女对你没有亲切感。
既然没有亲切感,他又如何来孝敬你?更何况从小又没有好好地教他,所以长大他不孝,那这个也真的是理所当然。
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们今人看了,虽然我们也深觉现在的环境的确与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的精神。
什么样的精神?关怀父母的精神不变,体贴父母的精神也不变。
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顺了。
我们再看:【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
孔老夫子他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当父母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也一定要讲明你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
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
为什么?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
“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地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
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
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后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在外面已经立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像到处漂泊流浪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们的生活起居。
除了要居有常,居住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要有规律。
有规律地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
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你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