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
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大型钢铁企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的一览表。
华北地区:1.鞍钢集团: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是中国最大的连铸钢铁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连铸厂。
公司主要从事钢铁、金属矿产品的开采、冶炼和销售等业务。
2.邯郸钢铁集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钢铁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高中低合金钢、容器板、热轧板卷、冷轧板卷等。
东北地区:1.辽宁钢铁集团: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一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公司产品涵盖了平板、型钢、线材、重型钢结构、不锈钢等多个品种。
华东地区:1.安阳钢铁集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最大的合金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合金钢铁制品的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2.宝钢集团:位于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涵盖了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中厚板、容器板等多个品种。
华南地区:1.华南钢铁集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热轧板卷、中厚板、冷轧板卷等。
公司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
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热轧、冷轧、镀锌、彩涂等。
西南地区:1.河钢集团: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国最大的制钢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实心弹性矩形材。
2.宣钢集团:位于重庆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金属结构工程材料、农业和家庭用具等。
西北地区:1.八一钢铁集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高中低合金钢、线材、钢管等。
以上是目前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的一览表。
这些企业在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就业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大型钢铁企业也在不断壮大和扩大业务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课后讨论:
•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三 次变化
• 对教学案的思考:我感觉不必设置专门的 课堂练习,把典型练习题穿插到教学过程 中。设置图文材料分析问题,图文材料要 精简筛选,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这点 很重要。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 【材料一】鞍钢和宝钢是我国钢铁冶炼的 领军企业,随着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鞍 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就很有代表性,现表 解如下:
指导学生在图中得到以下内容:
组织学生合作习:
材料二
• 现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9世纪。在早期的煤炭炼铁时代,钢 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大煤田, 例如德国的鲁尔区。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冶金技术的改 进,特别是冶炼钢铁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钢铁工业改 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转向靠近大铁矿, 例如我国的包钢、武钢、鞍钢、攀钢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钢铁工 业转向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上海宝钢的区位选择就是一例。同时,钢铁工业的临海型 布局拉动了相关的电力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 部门在沿海港口地区的聚集,形成大型沿海工业区,例如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1两幅图中分别展示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兴建的两个大型钢铁....ppt
•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 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为了考虑( )
• A.内地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国防的需要
• 5.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
畜场”,影响这种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是( )
• A.气候条件好
B.政策措施
• C.市场需求
D.土壤肥力高
1.两幅图中分别展示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兴建的两个大型钢铁 公司——鞍钢和宝钢的区位,两者的地理位置如何?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需原料和 燃料的来源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工业的 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变化的呢?
(1)原料指向型工业(板书): 这类工业主要指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工业。
(2)市场指向型工业(板书): 这类工业主要指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或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工业,此类工业企业,多以靠近其销售地建厂。
(3)动力指向型工业(板书): 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 企业为降低成本,把工厂建在能源供应量大的地方。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板书): 这类工业主要指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 工人很快可以掌握生产要求,这类产业的劳动者工资低, 对生产成本增加不多,而对利润的比例提高有很大作用。 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2.德国鲁尔区的某些钢铁企业把高炉建到荷兰鹿特丹附近,这种布局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 C.原料 D.能源 • 3.二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
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最后又转向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泰国、印尼等地, 其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运输便利 • B.利用当地良好的农业基础 • 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 D.接近技术发达地区
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区位分析宝钢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
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
其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
目前钢铁生产规模在2000万吨左右,产品结构以板管材为主、棒线材为辅,不锈钢产品正在发展之中。
宝钢的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同时也是优质工模具钢、高性能轴承钢、弹簧钢、钢帘线用钢以及航空航天用钢的主要供应商。
宝钢建有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上海、杭州、广州、天津、青岛、重庆、沈阳等地设立了现代化的钢材加工中心,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随着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推进,宝钢正在加快一体化运作的步伐,集中发展对市场影响大、在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战略性投资、能与国际顶尖钢铁产品相抗衡的钢铁精品,全面提升钢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宝钢进行区位分析应该从原料、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环境和交通运输几方面进行,下面分别就这几方面分析。
一、宝钢有着广泛的原料供应原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
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生产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都有影响。
先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
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
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对原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
宝钢主要以生产钢铁为主,其钢铁原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
上海是沿海城市,海运交通便利且海运价格低,从澳大利亚印度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可直接运抵宝钢。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宝钢的经济有着极有利的地条件。
二、宝钢集团已达到世界级顶尖金融财团资本是经济活动的动力。
宝钢选址分析
案例教学素材——宝山钢铁厂选址的得与失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工业的现代化。
而工业现代化的实现是离不开钢铁的。
当时,全世界按人口平均的钢产量指标是每人160公斤,而我国仅每人35公斤左右,排世界第40位。
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钢的品种和产量不足的困难,历年不断从国外进口钢材。
据统计,1953年至1979年累计进口钢材3600万吨,占全国钢材消耗总量的19%左右,耗费外汇170亿美元。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经济大国来讲,长期靠进口钢材来搞建设,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我国政府开始积极考虑引进先进的设备,兴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钢厂。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时的总人口超过1000多万,拥有7000多家工厂,400多万职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这一方面表明上海工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上海是我国的钢材消耗大户。
虽然当时上海拥有400万吨的炼钢能力,然而却要从远离上海的本溪等地调铁炼钢,每年要消耗120万吨焦碳。
而且当时上海基本上是个小型钢材的生产基地,生产的多是国家急需的短线品种,钢厂的布局也比较分散,本身存在着能源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加剧,钢材质量并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在上海附近建一个炼铁厂,为上海炼钢工业提供铁锭是个比较合理的设想。
我国铁矿虽然号称拥有400多亿吨的储量,仅次于原苏联,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铁矿资源存在着品位低、分布零散、杂质较多等缺点。
品位在30%左右的贫矿多,品位在50%以上的品矿少,且富矿分布比较分散,不利于开发,比较集中的只有海南石禄铁矿。
地质普查结果表明,在我国东部找到大型的富铁矿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政府开始考虑吸取二次大战以后主要钢铁生产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利用沿海港口的有利条件和巨型船舶,进口铁矿发展沿海钢铁工业的成功经验。
案例1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案例1: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读图思考:
(1)填写下表:
(3)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点拨】(1)
澳大利
(2
件影响大。
(3)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使得原料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降低,可以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小结】通过这个材料分析,我们应了解:现代钢铁工业从19世纪起源后,目前其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见下表)。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的变化发展与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
化趋势是一致的。
布局。
最新上海宝钢区位优势分析
宝钢
煤炭来源 铁矿供应
消费市场 交通运输 主导因素 职工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 口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市群
水陆交通便捷
市场和交通(海运便捷)
2万
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 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 宝钢集团目前已经成为邯郸钢铁,八一钢铁,兴业银行, 华夏银行,济南钢铁,中国人寿,中国华宝国际信托投资 公司等大量优秀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地位,间接参股50 多家投资基金,账面盈利已经超过500亿人民币了,目前 在二级市场上运营的资本超过200亿元,并计划今年登陆 美国和香港股市,宝钢集团成为世界级金融集团地位已经 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优势
•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2010年上海 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钢材总供应商。2009年,宝钢 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 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
交通运输优势
◇宝山位于上海市北部,靠近中国第一大港口—上海港,水 陆交通便利。
◇宝山地区交通网络非常便捷,而且上海地区距离钢铁矿和 煤矿业丰富的地区距离都不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 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得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
◇上海是一座港口城市,这为产品出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这一地理位置直接使宝钢集团得到了能够快速发展的优势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高品位的富铁矿,无须筛选,就 可直接进高炉冶炼,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运矿 船只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因此宝钢的劳动力和技术水平高是很大的优势。
案例常曙光
实施地理案例教学中所做的探索柏庄镇一中常曙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呈现多样化格局,不同的教材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分析相同的知识点。
且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精选的经典案例,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
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应首选教材案例。
学习“工业区位的选择”时,笔者利用了湘教版教材中的案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采用“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区位分析能力。
设计问题如下:①你知道鞍钢所需的煤、铁矿石主要来自哪些地区?②辽宁省本是一个产煤大省,为什么鞍钢还要从外省大量运入煤炭?③你能分析出鞍钢的区位因素吗?该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④上海市本身并没有煤和铁矿石资源,为什么还要建立一个大型的钢铁基地?试阐述你的理由。
⑤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⑥试从市场、资源这两个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关注学生生活,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教材中的案例虽然经典,但有时学生对教材案例背景比较生疏,区域地理知识薄弱,如果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冲淡了其对方法和原理的学习,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地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
从这些案例出发,先阐明原理,再利用教材案例加以印证,从而学生驾轻就熟,从已知推出未知,从现象发现本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教材提供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对于青岛的学生来说,起点较高。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补充了两个青岛的案例。
“案例1: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案例2:十五年筑巢引凤——开发区形成名牌企业群体”。
(案例1、案例2材料略)通过案例1让学生探究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运用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的联系,进而比较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鞍钢与宝钢对比
一
鞍钢
宝钢
4
5.6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自然因素: 原料,动力(燃料),土地, 原料,动力(燃料),土地,水源等 ),土地 社会经济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政府,工人,市场, 政府,工人,市场,交通等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水源 土地 市场 运输 动力 地点 原料 工人 政府
A,B,C,D分别建有钢铁厂, 化工厂,水泥厂和造纸厂, 其布局是否合理?请说明理 由. A,___________ 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市场指向型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市场 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 廉价劳动力指向 廉价劳动力 劳动力 型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 技术要求高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地影响减弱,市场影响增强 原料地影响减弱, 2,信息通讯网络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3,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在增强 4,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5,交通运输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影响减弱
工厂应设置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工厂应设置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固体废弃物堆放: 固体废弃物堆放: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
化工厂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固体废弃 物污染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 最小风频的上风地 带或与常年盛行风 向垂直的郊外. 污染空气 污染水源 炼油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污水排放口 远离水源地 及河流上游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钢铁企业的供应链较长,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到与供应商和 客户的协同效应,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人才聚集
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 技术人才支持,区位选择需要考 虑到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发达、 人才聚集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好的
技术创新环境。
技术交流与合作
钢铁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与同行 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交流与 合作,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到技术
对当地就业的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
鞍钢和宝钢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和专业技术人 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提高就业质量
大型企业的入驻通常会带来较为规范的用工制度和培训机会,有 助于提升当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
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就业岗位的增加有助于缓解当地的就业压 力,减少失业率。
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政策支持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支 持政策不同,区位选择需要考虑 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
响。
04
区位选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对企业环境保护的影响
环境保护政策
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 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在生 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厂址选择
选择厂址时应考虑周边环 境,尽量远离自然保护区、 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02
区位选择因素
资源因素
01
02
03
铁矿资源
鞍钢和宝钢都靠近铁矿资 源丰富的地区,能够获得 稳定的铁矿石供应,降低 生产成本。
煤炭资源
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煤炭 资源,鞍钢和宝钢所在地 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水资源
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水, 鞍钢和宝钢都靠近水源地, 能够保障生产过程中的用 水需求。
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区位分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
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
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
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为公司积聚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而宝钢工程技术业是与宝钢钢铁主业互动发展的技术支撑型产业,拥有工厂设计、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成套、技术总成、工程总承包及技术咨询等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正在努力培育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产业。
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产业是宝钢在钢铁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实现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的依托产业,业务领域涉及以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非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海外软件外包等。
其核心企业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煤化工业是宝钢资源利用型产业,立足于满足钢铁主体的生产需求,以煤化工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
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钢材深加工业是与宝钢钢铁精品战略相匹配的钢铁延伸产业,主要致力于金属包装、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三大业务的高端领域。
宝钢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配合钢铁主体清洁生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钢铁主体的渣、灰、泥、气、油等工业废弃物及副产品的有效处置、利用。
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区位分析宝钢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具有实力地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年月日成立地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b5E2R。
宝钢集团发展史:宝钢地前身是日寇侵占上海期间,由日亚制钢株式会社于年月建立地吴淞炼钢工坊.在年月上海解放,厂名为“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 年月更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随后地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府在年代开始改革经济,计划在上海港周边建造一个大型钢铁厂.p1Ean。
上海郊区之一宝山区被选中成为建设地址,政府争取到了日本协助以便建成当时最先进钢铁工厂.作为政府地旗舰钢铁公司,当时地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得益于其雇佣地最好工程师和管理人,使用尖端技术,并得到政府有力支持.DXDiT。
经过多年地发展,在年月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改制,联合上海新沪钢铁厂、上海矽钢片厂,兼并上海第八钢铁厂,组建成立“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年月,宝钢、上海冶金和梅山联合重组,成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地子公司之一.属国有大型钢铁企业.RTCrp。
区位分析:、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宝钢第一钢厂位于上海宝山区南部.由于不同地工业类型要求不同地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地钢铁、石油冶炼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且土地称压力强地土地,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尤其是市中心很难找到,再加上这里地价昂贵,导致它们一般都布局于郊外地区.5PCzV。
宝山区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境内盖层第四系地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地埋藏深度有关.由于县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地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而且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粉砂含量高,对形成良好地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地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质地地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从地区分布来分,陆上东半境沙性较重,土质疏松易于翻耕,空气、水分畅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质较为密实,凝集力强,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较好.因此这一地区适合与建设钢厂.、交通运输优势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区毗连,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地藻浜将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川路大桥、江杨路大桥、塘桥大桥横跨其上.上海港位于长江地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上海港所处地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地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地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地陆域条件;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地水域条件.xHAQX。
讲课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PPT课件
鞍钢区位 宝钢区位
案例分析1: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项目
鞍钢
宝钢
地理位置 煤炭来源 铁矿供应 区位选择 类型
辽宁鞍山 山西、黑龙江
当地供应 接近原料、 燃料地 原料导向型工业
上海 安徽淮南、山西
进口 接近消费市场 市场导向型工业
思考: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有什么变化,其
原因是什么?其
企Hale Waihona Puke 在选择厂址2 1.81.3 0.75
时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因素变化 促使了区位选择
的变化 ?
1900
1985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材料一:每冶炼一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t):
年份 1800 1900年 1985年 年
炼焦煤 4
2
0.75
材料铁二矿:石目前世2界上最大1.8的铁矿石1运.3输船:“Berge Stahl”号。全长343米,总载重吨位高达36.5万吨, 最大吃水深度23米。
鞍钢选择近原料产地,对自然因素依赖 大;宝钢接近消费市场,受交通运输条 件影响大。
思考:宝钢、鞍钢区位选择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4.5 4 4
3.5
3
2.5
2
2
1.5
1
0.5
0
1800
请大家读P60图4.5《每冶炼1吨钢
铁所需原料的变化》思考:从1800
年到1985年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
(2)如果仅考虑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上 海的石化工业应分布在城市的 西南郊外, 这是因为 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置在最小风频的
工业区位选择学案
工业区位选择学案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区位选择一、工业区位因素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鞍钢区位因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宝钢区位因素:接近市场;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利于原料运入及产品运出。
◆工业区位分析◆(1)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农业基础、社会协作条件(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的地区)(2)自然因素:地形(平原最好)资源(水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例1】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下图中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有利: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不利:地势起伏大,平地少。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铁矿石,B表示煤炭,C表示钢铁。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的优势条件有。
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二、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1、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缺罐头加工业等,布局时应接近原料产地。
2、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布局时应接近市场。
3、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例如冶金工业等,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例如普通服装加工业、电子装配工业等,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5、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例如飞机、航空航天、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例2】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业的布局属于()A.资源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该工业区最有可能是()A.飞机制造工业B.机车制造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D.高档时装工业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变化燃料→原料→市场/交通便利港口材料1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单位:吨)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煤420.75铁矿石21.81.3材料2某钢铁企业从19世纪到20世纪这100多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
宝钢区位分析
宝钢区位分析宝钢区位分析宝钢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具有实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集团发展史:宝钢的前身是日寇侵占上海期间,由日亚制钢株式会社于1938年11月建立的吴淞炼钢工坊。
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厂名为“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
1957年3月更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
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改革经济,计划在上海港周边建造一个大型钢铁厂。
上海郊区之一宝山区被选中成为建设地址,政府争取到了日本协助以便建成当时最先进钢铁工厂。
作为政府的旗舰钢铁公司,当时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得益于其雇佣的最好工程师和管理人,使用尖端技术,并得到政府有力支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1995年12月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改制,联合上海新沪钢铁厂、上海矽钢片厂,兼并上海第八钢铁厂,组建成立“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1998年11月,宝钢、上海冶金和梅山联合重组,成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之一。
属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区位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宝钢第一钢厂位于上海宝山区南部。
由于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的钢铁、石油冶炼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且土地称压力强的土地,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尤其是市中心很难找到,再加上这里地价昂贵,导致它们一般都布局于郊外地区。
宝山区区境内地势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浅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倾斜。
境内盖层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与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关。
由于县境濒临长江,上海地区更新世时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积在本区发育良好,构成了五个承压含水层。
而且本区耕层土壤质地比较均一,粉砂含量高,对形成良好的结构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对土壤的淀浆板结有一定促进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工业的区位选择2
5.6工业的区位选择一、预习导航【预习指南】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读课本图5.24和5.25,比较鞍钢和宝钢两者在资源条件这个区位因素上有什么不同?并结合两图说明两地的原料和能源来源。
2、读课本图5.26,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在缺少资源的沿海地区布局宝钢这样一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3、工业的区位选择类型有哪些?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布局原则分别是什么?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有哪些?5、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分布在沿海沿江,试分析原因。
6、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的社会需要因素主要有哪些?7、为什么要考虑环境需要对工业的区位选择的影响8、读课本图5.27,图中各工厂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这些工厂的区位应选择在什么地方?9、从市场和资源这两个区位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信息点击】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区位优势传统区位理论认为,愈是难转移的区位因素,愈有可能给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却占主导地位。
人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人创造知识经济的核心一一知识。
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这给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的分布取决于天赋的自然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占有率,因此,19世纪像日本这样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注定了贫穷的命运。
然而知识经济时代,天赋自然资源优势不再成为一种竞争要素,因为现代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20世纪20年代的创新产品汽车,是由60%的能源和原料与40%的技术与知识构成;而20世纪90年代的开创产品电脑芯片,是由2%的能源和原料与98%的思维、技术、知识构成。
现代交通、通信业的发展,也使资源能以较低的成本运送到任何需要它们的地方。
自然资源价格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下降了60%,以后还会继续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讨论:
•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三 次变化
• 对教学案的思考:我感觉不必设置专门的 课堂练习,把典型练习题穿插到教学过程 中。设置图文材料分析问题,图文材料要 精简筛选,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这点 很重要。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 【材料一】鞍钢和宝钢是我国钢铁冶炼的 领军企业,随着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鞍 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就很有代表性,现表 解如下:
指学习:
材料二
• 现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9世纪。在早期的煤炭炼铁时代,钢 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大煤田, 例如德国的鲁尔区。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冶金技术的改 进,特别是冶炼钢铁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钢铁工业改 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转向靠近大铁矿, 例如我国的包钢、武钢、鞍钢、攀钢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钢铁工 业转向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上海宝钢的区位选择就是一例。同时,钢铁工业的临海型 布局拉动了相关的电力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 部门在沿海港口地区的聚集,形成大型沿海工业区,例如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