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12页)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完整版复习资料
绪论1、孔子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学思行结合2、苏格拉底产婆术:比喻思想之接生,采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
(启发——反诘——引谬)3、《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思想是“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禁于未”、“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1632年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5、1806年赫尔巴特(德)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6、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美)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
1916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
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4个著名论断。
自称“现代教育学派,把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派”。
第一章1、教育的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劳动起源于生产劳动。
2、最早出现“教育”二字是在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
3、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教育者和学习者联系的中介)4、原始教育形态的特点: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活动和生产生活高度一体化。
教育的权利平等,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5、古代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7、现代学校教育形态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产生,教育形式多样化,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重新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教育日趋公共和普及。
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得到普遍实施教育走向终身化(1965年提出)和全民化。
教育要可持续发展。
教育存在变革性和未来性。
第二章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序性(要循序渐进)、阶段性(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均衡性(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互补性(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班级授课制、论述教学原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
代表作是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他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党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著作《教育过程》。
他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现代教育价值具有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价值或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内外价值论 2)教育的知识价值论 3)教育的文化价值论。
结构主义教育家罗杰斯、马洛斯等人认为,价值是多元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探索知识结构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上。
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在现实教育中,确实存在对价值的不同选择。
教育价值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即一种教育有无价值,只是相对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此外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还表现在个体的教育选择与社会的教育价值选择的复杂关系上——二者或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或完全无差异,如在全面发展教育与重智轻德体之间的选择,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选择等,就存在此类问题。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他,他强调的“三中心”是“教育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把教育功能划分为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个体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派生功能是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5.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情境熏陶法。
1.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文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中小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
4.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普及性和义务性的特点。
5.“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教学相长。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5.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自己教育自己的基层集体。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论语》一书是大教育家孔子聚集的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因材施教)3.柏拉图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
4.战国末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儒家思孟学派〕5.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他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7.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这是第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他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0.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出版《教育论》11.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同时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2美国.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做中学。
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醒大家注意助威逻辑关系,好比题的一个选项会出到“社会即学校”等〕13.凯洛夫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4.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5.美国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三个分类系统,主要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6.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倡结构教学,发现学习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
1.教育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P52.教育学的内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9 3.《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写,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P124.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发展成赫尔巴特派,即传统教育学派。
P165.杜威:杜威教育理论着意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教育与实践的脱离。
杜威的教育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P17 6.教育起源的假说:(要求知道什么是什么起源)①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②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他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会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③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做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禄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赅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④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P26-277.原始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形式社会化;②教育权利平等化;③教育内容实用化;④教育方法简单化P288.学校产生的意义和原因:(有可能是简答,或者是论述)(1)原因:①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在奴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作为广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教育学经典复习材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 :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 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 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 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 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 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 ,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 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 , 有明显的保守性 . 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 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终身化 , 社会化 , 生产化 , 民主化 , 国际化 , 现代化 , 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 : ⑴具有鲜明生产 . 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 . 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 :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战国后期 ,礼记中的《学记》 ,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 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 . 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 ; ②叫定义 ; 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 , 自己得出结论 . 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 卢梭《爱弥尔》 .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 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 , 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 他主张绅士教育 .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 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 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 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 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 教育学研究方法 :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 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 : 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 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 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 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 ).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 . 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 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 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 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 . 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 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 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 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 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 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 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 : 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 . 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 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成因 : 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⑵同伴群体的影响 . ⑶师生的交互作用 . 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⑸社区的影响 .12.学生文化的特征 . 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 , 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为 : 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 :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 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 : 中国的孟子 ; 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 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荀子 ; 美国的华生 ;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 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⑴不平衡性 .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 ⑵顺序性 . 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 ⑶阶段性 .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 ⑷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⑸互补性.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6.遗传的意义 . 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 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 但也不能夸大 .7.成熟 :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 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精华版复习材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中,其中有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教育起源神话起源说:主张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为代表人物。
第一个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由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各自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构成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作为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同时又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第一,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材料填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科学是指以(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多种相关学科的总称,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
3.(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种的基础学科。
4.(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包含在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
5.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6.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
共1229个字,概括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集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宝贵遗产。
7.有人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第一本教育法著作,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版的(《大教学论》),他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9.从独立规范教育学建立角度说,以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10.赫尔巴特被认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1.“传统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2.卢俊(《爱弥儿》)。
1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14.广泛的教育泛指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5.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6.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17.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18.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1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
21.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22.(教育功能)就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教育系统与外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能力。
23.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
24.人的身心发展动力: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5.个体的身心发展阶段: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26.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7.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8.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的两大流派:“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29.(人的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3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过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4.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独特的(创造性)劳动;(长期性)劳动;(师生双向影响性)劳动。
3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37.(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38.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39.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40.课程计划:(教学科目)、(学科开设的顺序)、(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1.教科书又称课本,是师生教学的主要材料。
42.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基础性)、(社会性)、(适应性)。
43.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变革)、(教学)。
44.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45.贯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习)、(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46.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7.课程的性质:(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48.课改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9.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50.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5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2.备课做好四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
53.备课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54.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5.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5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
57.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们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教育方法。
58.(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
59.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60.“七个一分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方法,有着科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61.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
62.(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根本的教学思想。
63.(教学目的)在一节课中居于主要的地位。
64.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从(小学)抓起。
65.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学生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并采取行为,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活动,是(自我教育)。
66.过错行为在儿童身上较易较多的出现,这表明它与儿童成长期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如(模仿性)、(适应性)、(不成熟性)、(可塑性)等有一定的关系。
67.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途径主要是(实践)。
68.在形成学生道德品质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69.教师教育学生时,即做到了热爱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能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而且坚持不悔,贯彻彻底。
这是运用了(情景交融、说服)的教育方法。
7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开展班级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71.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目标)、(教育要求)上,力求做到一致。
72.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
简答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夸美纽斯的影响:第一: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第二: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第三: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第四: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第五: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第六:对儿童至青年进行了年龄分期,并为每一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学校类型和课程内容,对学校的开学放假等进行了规定和论述3.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首先:强调教学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其次:主张根据儿童的多方面兴趣设立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均衡地考虑到所有类型的兴趣第三:认为教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三种最后:提出教学过程可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4.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生长第三:学校即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心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5.教育的含义及属性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具有相对独立性6.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关系: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7.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社会起源论)首先: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8.学校教育的产生要求的条件: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9.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第二: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第三: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第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第五:教育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10.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第一:经济的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五:经济体制决定教育体制11.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概念: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指师生间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作用:第一: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发展,保证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第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及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强化对事业的热爱有重要作用第四:师生关系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良好校风有重要作用12.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一: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第二: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第三: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第四: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标准第五: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第六:国家课程标准标志着减轻学生负担有了重大举措13.课程目标及其规定性:概念: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和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通过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来。
规定性: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的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