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拟核DNA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B.动物细胞的膜蛋白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

C.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均能通过核孔

D.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均是在叶绿体内合成

【答案】A

【解析】细菌拟核DNA贮存有遗传信息,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动物细胞的膜蛋白,具有运输载体作用的膜蛋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B错误;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例如核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淀粉的合成与叶绿体有关,D错误。

2.为了研究缺失叶黄素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温度和C0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甲因缺少叶黄素而使得叶片呈现黄色,且呼吸速率降低

B.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作用所需C02只来源于呼吸作用

C.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

D.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株固定C0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

【答案】D

【解析】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的呼吸速率比乙低,但叶黄素是黄色,缺少叶黄素会使叶片呈现其他色素的颜色,一般为绿色,A错误;据表格数据,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吸收,B错误;据表格数据,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3Klx,所以在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呼吸速率大于其光合速率,C错误;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固定CO2量=呼吸作用释放CO2量+光合作用净吸收CO2量=6+12=18 mg/(100cm2·h);光照强度为3klx

时植株乙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4 mg/(100cm2·h),即此光照强度下甲、乙两植株固定C0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D正确。

3.已知含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X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X染色体或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将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杂色体未分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B.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b X b Y

C.这只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内肯定有Y染色体

D.母本产生配子时肯定发生两条同源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B

【解析】已知体细胞中含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如6+X,6+XY,6+XYY,其不育),含两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如6+XX,6+XXY,都是可育)。将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 b X b Y,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或X B Y,说明亲本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结果生成了极少量含有二条X染色体和没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母本两条X 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中,A错误;后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X b X b Y,B正确;后代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或X B Y,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母本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两条同源X没有分离,D错误。

4.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果皮深绿条纹对果皮浅绿色为显性。将果皮浅绿色的四倍体西瓜(aaaa)和果皮深绿条纹的二倍体西瓜(AA)间行种植。待开花后自然传粉,并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甲。第二年,将种子甲与二倍体西瓜间行种植,自然传粉后,种子甲长成的植株所结的果实(注:果皮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A.全部为无子西瓜B.全部为有子西瓜

C.果皮浅绿色的为有子西瓜D.果皮深绿条纹的为有子西瓜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将果皮浅绿色的四倍体西瓜(aaaa)和果皮深绿条纹的二倍体西瓜(AA)间行种植,四倍体植株有可能接受四倍体的花粉,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也有可能接受二倍体的花粉,种子的基因型为Aaa。如果种子是aaaa,受以二倍体AA的花粉后其长成西瓜的果皮的基因型为aaaa,即浅绿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a,为有子西瓜;如果种子是Aaa,受以二倍体AA的花粉后,其长成西瓜的果皮的基因型是Aaa,即深绿带条纹,而三倍体Aaa形成配子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卵细胞,因此形成无籽西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后代果皮浅绿色的为有子西瓜,果皮深绿条纹的为无子西瓜,故选C。

5.科学家在用向日葵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向日葵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单侧光照射未引起向日葵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向日葵的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某种抑制物分布不均造成的

C.生长素对向日葵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

D.结合顶端优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向日葵的生长

6.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群落中的生物在垂直结构上分层分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森林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此它是各种群落演替的终点

D.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种群的取代,最终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强,A 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都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如光等充分利用,B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最终演替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C错误;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及优势种的变化,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增加,D错误。

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 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答案】B

【解析】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选项A正确;B、“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不正确;C、“曲蘖”是催化酶,为催化剂,选项C正确;D、“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答案选B。

8.a、b、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b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C.a、b、c三种物质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甲烷的结构为正四面体,a中含有-CH2- 结构,所以a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A错误;有机物b 存在-CH2- 、两种结构的碳,所以2个氯原子都连在一个-CH2-,结构有1种,2个氯原子分别连在2个不同的-CH2-上,结构有1种,共计有2种,B错误;b物质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a、b、c三种物质分子式均为C5H6,但是结构不同,因此a、b、c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正确选项D。点睛: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的问题,依据是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甲烷的正面体结构进行分析,甲基中最多有1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可以共平面。

9.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检验碳的氧化产物为CO2

A

水中

B 将饱和NH4HCO3溶液与饱和食盐水混合探究NH4H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42-

D 向某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可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答案】B

【解析】A.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检验,故A错误;B.将饱和NH4HCO3溶液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可析出

碳酸氢钠,可探探究NH4H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故B正确;C.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且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D.FeCl2溶液通入足量Cl2,生成氯化铁,将原物质除去,应选Fe粉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混合物分离提纯,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易错点A,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CaCO3沉淀。10.X、Y、Z、W、Q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Q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下列说祛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B.简单离子半径:Y>Z>W>Q

C.X、Q与氢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溶液能使石蕊试纸变蓝

D.常温下,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生成有色气体

【答案】A

【解析】X、Y、Z、W、Q为短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Q在同周期中的原子半径最小,Q为氯元素,由表得:X-N、Y-O、Z-Al、W-S,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故A正确;B.简单离子半径:W、Q的简单离子比Y、Z的多一个电子层,W>Q>Y>Z,故B错误;C.X、Q与氢元素所形成化合物NCl3的溶液中含HClO,能使石蕊试纸褪色,故C错误;D.常温下,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即浓硝酸与Z的单质反应产生钝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

11.某新型中温全瓷铁一空气二次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O2-从a移向b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

C.充电时1molFe 氧化为FeO x,转移2xmole-D.充电时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A

【解析】放电时a极空气中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则b为负极;放电时a极连接电源正极为阳极,b极连接电源负极为阴极。A.放电时原电池中阴离子O2-从正极a极移向负极b极,选项A正确;B.放电时负极

氢气失电子产生氢离子,电极反应为H2-2e-=2H+,选项B错误;C.充电时1molFeO x还原为Fe,转移2xmole-,选项C错误;D.充电时a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的判断,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时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存在交换膜等。

12.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3、SO2 ,应该先检验SO3

B.装置b中的试剂为Ba(N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D.装置d之后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A

【解析】硫酸亚铁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先把混合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三氧化硫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应该先检验SO3,A正确;如果把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用硝酸钡溶液的问题是:无法判断使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B错误;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的SO2,如果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2;C错误;装置d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因此装置d之后无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三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二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二氧化硫与可溶性钡盐不一定不发生反应。

13.类比pH的定义,对于稀溶液可以定义pC=-1gc。常温下,某浓度的H2A溶液在不同pH 下,测得pC(H2A)、pC(HA-)、pC(A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曲线Ⅱ表示pC(HA- )随pH的变化

B.当pH=1.40时,c(H2A)>c(A2-)>c(HA-)

C.常温下,=104.50

D.a、b、c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H2A)+c(HA-)+c(A2-)的值相等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铜焰色反应发绿色光,绿光对应的辐射波长为500~570nm。用该光照射下表金属表面,已知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 )

金属钨钙钾铷

W0(×10-19J) 7.26 5.12 3.60 3.41

A.钨

C.钾D.铷

【答案】 C

【解析】当入射光的能量大于表金属时,便能发生光电效应,而入射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根据,绿光辐射的对应的能量,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是钾,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15.一架无人机质量为2kg,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无人机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动力,其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72m

B.6~8s内无人机下降

C.无人机的升力大小为28N

D.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为4N

【答案】 D

【解析】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选项A错误6~8s内无人机减速上升,选项B错误;

无人机上升的加速度,则F-mg-f=ma1;减速上升的加速度:

,则f+mg=ma2;联立解得升力大小为F=32N;无人机所受阻力大小为f=4N,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关键是搞清v-t图像的物理意义,即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通过v-t图像求解飞机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16.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斜坡顶端O处,以初速度v o水平滑出,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P点,OP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则滑雪运动员到达P点时的动能与滑出时的动能比值为()(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 37°=0.8)

A.5

3

B.

4

3

C.

13

4

D.

4

13

【答案】 C

【解析】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设水平位移x,竖直位移为y,OP=L,结合几何关系,有水

平方向上: 037x Lcos v t =?=,竖直方向上21372y Lsin gt =?=

,联立可得: 0237v tan t g ?=,运动员达到P 点的速度()()2222200001312374

y v v v v gt v tan v =+=+=+?=,故滑雪运动员到达P 点时的动能与滑出时的动能比值为22011:13:422

mv mv =,故选C . 【点睛】运动员做平抛运动,到达P 点时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等于tan37°,结合分位移求出时间,再由速度的

合成求出到达P 点的速度,即可求解动能的关系.

17.一半径为R 的半球面均匀带有正电荷Q,电荷Q 在球心O 处产生物的场强大小,方向如图所示.把半球面

分为表面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如图甲所示,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

;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左、右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则( )

A .

B .

C .

D . 【答案】 A

【解析】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且电荷只分布球的表面,对于图甲,虽表面积相同,但由于间距的不

同,则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关系为,因电荷Q 在球心O 处产生物的场强

大小,则,而

,故A 正确,B 错误;对图乙,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是由于左右两个半个球壳在同一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则根据电场的叠加可知:左侧部分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与右侧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即

.由于方向不共线,

由合成法则可知,,故CD 错误,故选A . 【点睛】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分析半球壳在O 点的场强方向,再比较场强的大小关系.根据

,结合左右

两侧球壳上点电荷到O 点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C 为电容器,A 、V

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 自a 端向b 端滑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增多

D.电源的效率降低

19.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90°的人造地球卫星被称为极地轨道卫星,它运行时能到达南北极区的上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观测和应用的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都采用这种轨道。如图,若某颗极地轨道卫星从北纬45°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首次运行到南纬45°的正上方用时45分钟,则

A.该卫星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

B.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同步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4

C.该卫星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为1:4

D.该卫星加速度与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2:1

【答案】AC

【解析】由于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h,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卫星的周期:,而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故它与同步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8,故B错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解得,该卫

星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故C正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解得,该卫星加速度与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故D错误;故选AC.

2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有一光滑小孔P,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为1kg的小物块c,另一端连接质量为0.1kg 的物块b,b、c均静止,绳子竖直部分长1.6m。质量为0.1kg的弹丸a以水平速度击中b且留在b 中,已知c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5倍,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击中b过程系统产生的热量为2.4J

B.ab摆动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为60°

C.绳子对ab的最大拉力为2N

D.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D

【解析】A.弹丸a击中b且留在b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v=4m/s;系统产生的热量为:

,故A错误;B.设ab摆动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为θ,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θ=60°,故B正确;

C.弹丸a刚击中b且留在b中时,绳子拉力最大,,T=4N,故C错误;D.c 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5倍,等于5N,大于绳子的最大拉力,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21.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闭合导线框ACDE(由柔软细导线制成)挂在两固定点A、D上,水平线段AD为半圆的直径,在导线框的E处有一个动滑轮,动滑轮下面挂一重物,使导线处于绷紧状态.在半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设导线框的电阻为r,圆的半径为R,在将导线上的C点以恒定角速度ω(相对圆心O)从A点沿圆弧移动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导线中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在C 从A 点沿圆弧移动到D 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 .当

C 沿圆弧移动到圆心O 的正上方时,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C .在C 从A 点沿圆弧移动到图中∠ADC =30°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导线上C 点的电量为2

2BR r

D .在C 从A 点沿圆弧移动到D 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产生的电热为

242B R r πω 【答案】 AD

【解析】A 项:设转过角度为θ=ωt ,根据几何知识知,线框上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 21·2?sin sin 2S R R R θθ==磁

通量为φ=BR 2sinθ=BR 2sinωt ,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知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故A 正确;B 项:根据E t

φ?=?知e=ωBR 2cosωt ,C 沿圆弧移动到圆心O 的正上方时,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故B 错误;C 项:根据n q R

φ?=知202sin60032BR BR q r r -==,故C 错误;D 项:根据B 项知电动势有效值为22222

BR E BR ωω==,故电热2242E B R Q t R r πω==,故D 正确。 点晴:本题关键明确交流四值中最大值、平均值、瞬时值和有效值的区别,会根据几何知识写出交流的表达式,注

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不存在载体饱和现象

B.水和氨基酸分子共用相同的载体进入细胞

C.细胞膜上的载体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

【答案】D

【解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存在载体饱和现象,A错误;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以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氨基酸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载体有特异性,因此协助水和氨基酸分子进入细胞的载体不同,B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为蛋白质,C 错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温度能够影响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结构与运动,而载体属于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因此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D正确。

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G1期的细胞含有1个中心体,S期和G2期的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G1期的细胞和G2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A项正确;G1期和S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发育到S期,同时完成中心体的复制,B项正确;根据B项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项正确;中心体在S期即复制完毕,D项错误。

3.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两瓜是用生长素处理单倍体西瓜幼苗获得的

B.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无法产生种子

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并且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有些人在发生高原反应时会感到头晕,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

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直接参与了糖类代谢

D.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答案】B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其中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错误;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高原现象感到头晕,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可以调节糖类代谢,但是并没有直接参与代谢,C错误;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

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

【答案】C

【解析】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C错误;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三的对照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D 正确。

6.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森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

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

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答案】A

【解析】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变化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正确;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

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饼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B.航天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C.加入Na2S可除去工业废水中Cu2+和Hg2+等离子

D.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纤维素

【答案】C

【解析】生石灰能吸水,具有防潮作用,故A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故B 错误;Na2S与工业废水中Cu2+和Hg2+等离子生成难溶物CuS和HgS,故C正确;天然纤维中的羊毛、蚕丝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为0.01N A

B.常温常压下,18 gD2O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 A

D.0.1 molCu溶于足量稀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9.己知:C3H7COOCH3(m)、C2H5COOC2H5(e)、C4H9COOH(p)的分子式均为C5H10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 的一氯代物有四种

B.e 中存在少量的p 时可以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分液除去

C.m、e、p 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D.m、p 的可能结构一样多

【答案】D

【解析】C2H5COOC2H5结构中两个- C2H5不对称,所以有4中不同环境的H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A的说法正确;不溶于水的C4H9COOH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4H9COONa,而C2H5COOC2H5是属于酯类,不溶于水,C2H5COOC2H5中含有少量的C4H9COOH可以通过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C4H9COOH转化为易溶于水C4H9COONa,然后分液法除去,B说法正确;C3H7COOCH3(m)、C2H5COOC2H5(e)是酯类,能够在NaOH 溶液完全水解生成盐和醇,C4H9COOH(p)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e、p 均可与

NaOH 溶液反应,C说法正确;-C3H7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C4H9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3H7COOCH3(m)和C4H9COOH(p)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相同,D说法错误,正确选项D。

10.实验室中某此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CaO NH3H2O

B 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

C 稀硝酸Cu NO2H2O

D 浓硫酸木炭CO2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该为短进长出,故A错误;

B.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中收集装置和吸收装置都合理,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项,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项,浓硫酸与木炭反应需要加热,而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在C中收集不到CO2,故D错误。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等实验知识,要求熟悉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方法,平时要多积累勤总结。

11.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

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 H++C1-+HC1O

C.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p是元素丙的单质,p为浅黄色固体,丙为S元素,p为单质硫;甲、乙、丙、丁是同一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丁为Cl元素,q为Cl2,甲、乙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时溶液pH=13,r为一元强碱,甲为Na元素,r为NaOH;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半径最小,乙为Al 元素。A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甲乙丙丁,A项正确;B项,反应②为Cl2与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项错误;C项,反应①为S与NaOH 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 32-+3H2O,S2-、SO32-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C项正确;D项,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依次为NaOH、Al(OH)3、HClO4,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有:NaOH+Al(OH)3=NaAlO2+2H2O、NaOH+HClO4=NaClO4+H2O、Al(OH)3+3HClO4=Al(ClO4)3+3H2O,D项正确;答案选B。

12.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SO2Cl2军用电池,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Li+ SO2Cl2= 2LiCl+S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碳棒

C.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生成4.48 L气体

D.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

【答案】C

【解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2Li+ SO2Cl2= 2LiCl+SO2↑。得到单质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单质锂是该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锂电极为负极,所以电子从锂电极流出,经导线、负载,到达石墨电极,选项B正确。总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2e-,所以转移电子是生成的SO2气体的2倍,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0.1mol)气体,选项C错误。石墨电极是反应的正极,正极上是SO2Cl2得电子,转化为SO2和Cl-,方程式为:SO2Cl2+2e-=2Cl-+SO2↑,选项D正确。

13.T℃时,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

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①HA的电离平衡常数:

②pK a=-lgK a

A.酸性:HA>HB

B.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c(H+)=0.01mol/L

C.T℃时,弱酸HB的pK a≈5

D.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得到,浓度相等的时候,HB溶液的pH更高,所以说明HB的酸性更弱,选项A正确。a点溶液的纵坐标为4,即溶液的pH为2(注意纵坐标为pH的2倍),所以c(H+)=0.01mol/L。a点溶液的横坐标为-1,即lgc(HA)=-1,所以c(HA)=0.1mol/L,选项B正确。从图中得到,1mol/L的HB溶液的pH=2.5,即

c(H+)=10-2.5mol/L,所以,所以pK a≈5,选项C正确。Ka是电离平衡常数,其数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不变,Ka的值不变,选项D错误。

14.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镭核()发生了α衰变,产生新核氧()。放射出的α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过程电荷量和质量均守恒

B.衰变后氧核的动量大小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C.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与α粒子做匀速图周运动的轨道内切

D.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与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相等

【答案】 B

【解析】衰变过程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选项A错误;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反冲,满足动量守恒,因初动量等于零,则衰变后氧核的动量大小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氡核和α粒子均带正电且速度反向,由左手定则可知,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与α粒子做匀速图周运动的轨道外切,选项C错

误;根据可知,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与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关键是知道衰变过程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由两大守恒定律,结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研究.

15.如图所示,小球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轨道AB滑下,从B端水平飞出,撞击到一个与地面呈37

θ=?的斜面上,撞击点为C.已知斜面上端与曲面末端B相连.若AB的高度差为h,BC间的高度差为H,则h与H 的比值等于(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

?=,cos370.8

?=)

A.

3

4

B.

4

3

C.

4

9

D.

9

4

【答案】 C

【解析】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2

1

2B

mgh mv

=,解得:v B=2gh,到达B点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有:2

1

2

H gt

=,解得:

2H

t

g

=,水平方向x=v B t,根据几何关系有:

3

tan37

4

2

2

B

H H

x v t H

gh

g

====,解得:

4

9

h

H

=,故C正确,ABD错误。

16.机场有一专门运送行李的传送带,工作时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右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工作人员将质量为M的行李箱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同时行李箱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纸盒,加速一段时间后纸盒和行李箱一起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行李箱与传送带、纸盒与行李箱之间的动摩擦因素分别为μ1、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纸盒与行李箱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速运动过程中,行李箱对纸盒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在加速运动过程中,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m)g

C.在匀速运动过程中,行李箱对纸盒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最新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

最新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一、直接判断法 选优判断法又称直接判断法,主要是根据决策者选定的指标标准来判断方案的优劣进行决策。例如:某厂为加工一批零件欲选用一种机床进行加工现有A、B、C三种机床可供选择通过计算取得有关参数。如表1所示试作选优决策。 借助于已学知识对题目所给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答案,一般来说,答案多是纯记忆性的。应用该方法,必须抓住教材的核心知识,并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利用储备的知识和经验迅速作答。 例1(2012年北京卷)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人体属于个体层次,只包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答案:B ◆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二、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应选答案。该方法有利于剔除干扰选项,从而避免审题不清所导致的失误。 3.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a和b)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给该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下列对两电极电位高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记录仪指针第一次偏转时,a点的电位高于b点②兴奋从a 点传导到b点的方式是局部电流③记录仪指针第二次偏转时,b点的电位高于a点④b点兴奋时Na+外流

中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

x y O 图3 中考定时专项训练 选择填空篇01 时间:15分钟 分数: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1)-等于( ) A .-1 B .1 C .-3 D .3 2.在实数范围内,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0 C .x >0 D .x <0 3.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B = 5,∠BCD = 120°,则对角线AC 等于( ) A .20 B .15 C .10 D .5 4.下列运算中,准确的是( ) A .34=-m m B .()m n m n --=+ C .236m m =() D .m m m =÷225.如图2,四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 、 B 、O 是小正方形顶点,⊙O 的半径为1,P 是⊙O 上的点, 且位于右上方的小正方形内,则∠APB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90° 6.反比例函数1 y x =(x >0)的图象如图3所示,随着x 值的 增大,y 值(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7.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 A .某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 B .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 .某两个数的和小于0 D .某两个负数的积大于0 8.图4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AB 、CD 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 ∠ABC =150°,BC 的长是8 m ,则乘电梯从点B 到点C 上升的高度h 是( ) A .833 m B .4 m C .3m D .8 m 9.某车的刹车距离y (m )与开始刹车时的速度x (m/s )之间满足二次函数2 120 y x =(x >0),若该车某次的刹车距离为5 m ,则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 A .40 m/s B .20 m/s C .10 m/s D .5 m/s 10.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 体,得到一个如图5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是( ) A .20 B .22 C .24 D .26 B A C D 图1 P O B A 图2 图5 A B C D 150° 图4 h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福州八中2010—2011高三毕业班第五次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S-32 Cu-64 Fe-56 Ba-137 第Ⅰ卷(必考)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⑨病毒也能合成酶A.③⑤⑧ B.②⑤⑧⑨ C.①③⑤⑥ D.③④⑥⑦ 2.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可导致细胞膜解体 B.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关系密切 C.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免疫功能 3. 用3H标记小白鼠(体细胞含20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A.前者20和10,后者40和20 B.前者40和20,后者80和40 C.前者40和40,后者80和40 D.前者40和20,后者80和80 4.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C.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2018年全国卷1理综高考选择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Cl35.5Ar40Fe56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山东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前往图4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观测,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 B.380米 C.680米 D.980米 2.15时(地方时)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落下,据此判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西北流向东南 D.东南流向西北 3.若图示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蒸腾、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4城市日照时数(曲线)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回答4~5题。 4.图中4城市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A.丙甲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来源:] 5.5月份,丙地日照时数大于丁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正午太阳高度大 C.受低气压控制 D.白昼时间长且多晴天 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7、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右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9.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针叶林带 下图示意欧州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读图完成10~11题。 10.城市a ~c ( ) A .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 .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 D .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11.影响城市a ~e 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图3为“世界某区域图”,图4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图5 图6 12.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 .甲—①、乙—② B .甲—③、乙—② C .甲—②、乙—③ D .甲—②、乙—① 13.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月份) 8 9 10 11 12 0 1 3 2 4 6 5 风 力 (级 )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理综生物选择题

()1.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RNA只能在细胞核中合成 B.细胞中的RNA也可能是遗传物质 C.病毒和细胞中的RNA所含碱基种类不同 D.RNA中也可能含有碱基对 ()2.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了阐明细胞自噬过程原理的科学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的自噬过程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B.细胞的自噬过程不会发生于个体发育阶段 C.人体细胞的自噬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溶酶体中水解酶在细胞的自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及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可以使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中的DNA减半 B.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D.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可形成四种精子 ()4.下列有关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C.浆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D.每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5.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 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6.某植物有雄株、雌和两性植株,基因G决定雄株,基因g决定定两性植株,基因g-决定雌株。G对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基因型为Gg的植株是雄株,基因型为g g-的植株是两性植株,基因型为g- g-的植株是雌株。下列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GG、G g-、g g- B.一株两性植株最多可产生雄配子和雌配子各四种 C.若不考虑基因突变,雄株和雌株的杂交组合方式有两种 D.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1.一种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能分泌毒蛋白分解其他细菌的细胞壁。下列有关铜绿色假单胞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与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B.其毒蛋白的分泌与细胞内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C.其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与其他细菌的关系为竞争 ()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B.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自变量 C.为了更好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D.用紫色洋葱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 ()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伴随着ADP的减少 B.低温影响细胞吸收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主动运输 D.Na+进出突触后膜的跨膜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4.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 B.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D.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tRNA分子中有若干个反密码子 B.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存在于RNA上 C.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出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D.真核生物的mB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上能合成生长素和乙烯 B.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并都具有两重性 C.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D.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植物幼苗、均可使染色体加倍

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专项训练 1.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他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穿省市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他前面的主演“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3.在研究平面及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方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所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线后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5.中国科学考察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测量出这座 世界最高峰的“身高”为8848.43米,如果科考队员某天 测得山脚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则() A.因为山峰的高度较大,测量这座山峰高度所使用的刻 度尺得分度尺为1米 B.珠穆朗玛峰山脚的大气压将一定是1个标准大气压 C.珠穆朗玛峰山顶大气压将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 D.如果在珠穆朗玛峰山顶用敞口锅烧水,沸水温度一定低于100摄氏度 6.如图示,在水平公路上,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考虑空气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时对地面压力小于静止时的压力 B.运动时对地面压力等于静止时 C.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静止时 D.运动时受到地面摩擦力等于静止时 7.某杠杆两端各挂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球,杠杆保持平衡,已知AO>BO,若将 铜球和铁球同时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L,那么() A.铁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B.铜球下降,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杠杆仍保持平衡,两球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 电压表量程0--3v,变阻器规格“20欧,1A”,灯泡L标有“2.5v,1.25W”, 字样(不考虑电阻的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是0.18--0.5A B.滑动变阻器组织变化的范围是2.5--10欧 C.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W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25W 9.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核糖体 B.颤藻中核糖体的形成离不开核仁 C.浆细胞中参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 2.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反映癌细胞接近于正常细胞的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相应的正常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也相对较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与正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越大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导致癌细胞出现 C.低分化癌细胞分裂速度较快 D.医学上可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治疗癌症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其中的Na+和Cl-可以进入组织液 B.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器官的参与 C.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可能有识别和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 D.缺碘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4.木糖(C5H10O5)是一种不能被细胞吸收的单糖,现将某植物的根细胞放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木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木糖不能被根毛细胞吸收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B.若木糖溶液的渗透压等与细胞液,则没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若木塘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若细胞在木糖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则该细胞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可能发生渗透吸水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B.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6.将大肠杆菌的DNA 两条链都用15N 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移入14N 培养基上,连续培 养4代,此时,15N 标记的DNA 分子占大肠杆菌DNA 分子总量的 A . 1/2 B . 1/4 C . 1/8 D . 1/1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SO 2和NO 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B .大气中的SO 2和CO 2溶于水形成酸雨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 A B.25℃1L 的水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4 N A C.100mL 112mol ·L -1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 D.化合物AB 2的结构如图a (网状),0.1mol AB 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9.下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不考虑立体异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B A B B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A B A A A A B 图a

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汇编 - 打印

高考理综化学第7题汇总 第一部分: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 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行 ...的是 A.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B.为防止海鲜腐烂,可将海鲜产品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 C.为减少“白色污染”,应严格执行“禁塑令” D.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3.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 B. 海水淡化能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D. 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 5.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水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6.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7.(山东卷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高考全真模拟】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共30套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不存在载体饱和现象 B.水和氨基酸分子共用相同的载体进入细胞 C.细胞膜上的载体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 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3.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两瓜是用生长素处理单倍体西瓜幼苗获得的 B.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无法产生种子 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并且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有些人在发生高原反应时会感到头晕,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 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直接参与了糖类代谢 D.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实验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时出现的一对染色体的异常结果(其它染色体不考虑),字母所示白色部分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是减数分裂交换,则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若是减数分裂交换,则该细胞一定产生4种基因型的成熟生殖细胞 C. 若是有丝分裂交换,则该细胞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体细胞 D. 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示动态变化 2.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 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0 3 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YZ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 Y点比X点细胞内的光合速率低 C. Z点后曲线上行,可能是叶片细胞失水所致 D. Y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B.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釆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

C.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虽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D.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 4.如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B.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D. 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小鼠发生基因突变,就说明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 人类猫叫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的机理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是无子西瓜 6.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査可采用样方法,调査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 D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乔木 C. BC段该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理科综合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中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 A.发生渗透吸水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的 B.分泌蛋白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 C.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生物进化时,变异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3.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4.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 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 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 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 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 含量增高 5.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I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 H X h D.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6.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 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天津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

生物部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 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 B. 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 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 D. 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 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 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1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2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 B.1/4?C.1/8 D.1/9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44分。 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高中数学选择填空题专项训练

综合小测1 一、选择题 1.函数y =2x +1的图象是 2.△ABC 中,cos A = 135,sin B =53 ,则cos C 的值为 A. 65 56 B.-6556 C.-6516 D. 65 16 3.过点(1,3)作直线l ,若l 经过点(a ,0)和(0,b ),且a ,b ∈N*,则可作出的l 的条数为 B.2 D.多于3 4.函数f (x )=log a x (a >0且a ≠1)对任意正实数x ,y 都有 (x ·y )=f (x )·f (y ) (x ·y )=f (x )+f (y ) (x +y )=f (x )·f (y ) (x +y )=f (x )+f (y ) 5.已知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60°,b 和c 是两条异面直线,则在下列四个条件中,能使b 和c 所成的角为60°的是 ∥α,c ∥β ∥α,c ⊥β ⊥α,c ⊥β ⊥α,c ∥β 6.一个等差数列共n 项,其和为90,这个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25,后10项的和为75,则项数n 为 ( ) B.16 7.某城市的街道如图,某人要从A 地前往B 地,则路程最短的走法有 种 种 种 种 8.若a ,b 是异面直线,a ?α,b ?β,α∩β=l ,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与a 、b 分别相交 与a 、b 都不相交 至多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 至少与a 、b 中的一条相交

9.设F 1,F 2是双曲线4 2 x -y 2=1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1 PF ·2PF =0,则|1 PF |·|2PF |的值等于 B.22 (x )=(1+2x )m +(1+3x )n (m ,n ∈N*)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为13,则x 2的系数为 B.40 或40 或80 11.从装有4粒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玻璃球的瓶中,随意一次倒出若干粒玻璃球(至少一粒),则倒出奇数粒玻璃球的概率比倒出偶数粒玻璃球的概率 A.小 B.大 C.相等 D.大小不能确定 12.如右图,A 、B 、C 、D 是某煤矿的四个采煤点,l 是公路,图中所标线段为道路,ABQP 、BCRQ 、CDSR 近似于正方形.已知A 、B 、C 、D 四个采煤点每天的采煤量之比约为5∶1∶2∶3,运煤的费用与运煤的路程、所运煤的重量都成正比.现要从P 、Q 、R 、S 中选出一处设立一个运煤中转站,使四个采煤点的煤运到中转站的费用最少,则地点应选在 点 点 点 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填空题 13.抛物线y 2=2x 上到直线x -y +3=0距离最短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14.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_________. 15.设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1)+f (x )=1,且当x ∈[1,2]时,f (x )=2-x ,则f =_________.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北京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 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 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 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专项训练 【训练目的】:限时8分钟,提高选择准确率。 【训练方法】:指导圈点勾画的方法,对答案纠错2分钟 1.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主动去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社会,亲近社会。下面反映社会生活美好的情景是() ①去边远地区支教②公交车上主动让座③随手乱扔垃圾④搀扶盲人过马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09年初,来自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96785名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大学生的上述行为说明() A.他们想确保就业 B.为了祖国要牺牲个人利益 C.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要到西部走艰苦创业之路 D.这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表现 3.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下面行为中有利于这个目标实现的是() ①尊重他人②损公肥私③背信弃义④遵纪守法⑤关心集体⑥损人利己⑦勤奋工作⑧弄虚作假 A.①④⑤⑧ B. ②④⑤⑧ C. ①④⑤⑦ D. ②④⑤⑦ 4.你的好朋友有时也会犯错误。如果你发现了朋友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 A.将朋友的错误告诉其家长 B.委婉地给他提出来 C.将其错误也当作优点 D.纵容朋友的错误 5.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当你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最好的办法是() A.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 B.积极努力,求助社会,跨越人生难关

C.得过且过,等待好运来临 D.结束自己生命,减轻社会负担 6.培养合作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下面中行为能够体现合作意识的是()①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先从自己身上找不足②主动与其他同学搞好团结 ③生活中,能够谦让他人④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和别人探讨共同解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对手,实现梦想的另一只手。”这句话说明() A.不正当竞争会误入歧途 B.竞争有利于激发潜能 C.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双赢 D.竞争合作需要团队精神 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 集体主义 B.明礼诚信 C. 为人民服务 D.爱国主义 9.公民贾某去世后留下了8万元遗产,而且省钱没有立下遗嘱。贾某的妻儿、兄弟姐妹、父母都提出继承贾某遗产的要求。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能够继承贾某遗产的是() A.妻儿、父母 B.妻儿 C.父母、兄弟姐妹 D.妻儿、兄弟姐妹 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下列属于受教育权内容的是() ①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②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③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接受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④从社会其他合法教育机构、教育途径接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