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分析与麻醉深度监测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麻醉深度监测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麻醉深度监测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麻醉深度监测

王娟娟申岱贾晓宁李文硕

[摘要]背景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主要受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它可动态、定量地评估麻醉和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信息。 目的 探讨脑电信号之外的其他手段——HRV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内容 重点综述了HRV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HRV的分析方法及其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研究。 趋向 HRV可以从围术期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角度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麻醉深度;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alysis and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WANG Juan-juanSHEN DaiJIA Xiao -ningLIWen-shuo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tomotology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Backgrou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hich is mainly regulated by autonomic nervous,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caused by anesthesia and surgical stimulation dynamically and quantificationally, and als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monitoring the depth of anesthesia. Objective Exploring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of HRV in monitoring depth of anesthesia. Content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V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he methods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HRV for monitoring depth of anesthesia are reviewed. Trend HRV can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monitoring the depth of anesthe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s in automatic nervous func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ly.

Anesthesia dept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utomatic nervous system

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1.10.015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

万方数据

571万方数据

@@1.于布为.理想麻醉状态与麻醉深度监测.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

学杂志,2006,12(4): 305-307.

@@2. Struys MM, Jensen EW, Smith W,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ARX 

-derived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s an indicator of 

anesthetic depth: a comparison with bispectral index and 

hemodynamic measures during propofol administration. 

Anesthesiology, 2002, 96(4): 803-816.

@@3. Iannuzzi M, Iannuzzi E, Rossi F,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ispectral index,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tate entropy and effect

site EC50 for propofol at different clinical endpoints. Br J Anaesth,万方数据

2005, 94(4): 492-495.

@@4.岳云.神经电生理指标能够监测麻醉深度吗?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12): 885-886.

@@5. Jeanne M, Logier R, De Jonckheere J,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effects of nociception and analgesia. Auton Neurosci, 2009, 147(1-2): 91-96.

@@6. Nishiyama T. Recent advance in patient monitoring. Korean J Anesthesiol, 2010, 59(3): 144-159.

@@7. Fujiwara Y, Asakura Y, Shibata Y, et al. A marked decrease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junctional rhythm during anesthesia with sevoflurane and fentany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6, 50(4): 509-511.

@@8. Chen Z, Purdon PL, Pierce ET, et al. Linear and nonlinear quantification of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during propofol general anesthesia.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9: 5336-5339.

@@9. Shafqat K, Pal SK, Kumari S, et al.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HRV data from locally anesthetized patients.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9: 1824- 1827.

@@10. Rajendra AU, Paul Joseph K, Kannathal N,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review. Med Bio Eng Comput, 2006, 44(12): 1031 1051.

@@11.王艺明,刘兴德,董为伟,等.电刺激大鼠岛叶皮质及皮质下

中枢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 (21): 4244-4246.

@@12. Robinson RG, Spalletta G, Jorge RE, et al. Decreas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08, 16 (11): 867-873.

@@13. Bassi A, Colivicchi F, Santini M, et al. Gender-specific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troke rehabilitation: potential role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Eur Neurol, 2010,

63(5): 279-284.

@@14. Colivicchi F, Bassi A, Sautini M, et al.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right-sided insular damage, cardiac autonomic derangement, and 

arrhythmias after acute ischemzic stroke. Stroke, 2005, 36 (8): 1710-1715.

@@15. Buggy DJ, Nicol B, Rowborham DJ, et al. Effecta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 agents on glutamate release: a role for GABAA receptor mediated inhibition. Anesthesiology, 2000, 92(4) : 1067-1073.@@16. Komatus T, Singh PK, Kimura T,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ketamine and midazolam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an J Anaesth, 1995, 42(11): 1003-1009.

@@17. Evans JM, Davies WL, Wise CC. Lower oesophageal contractility: a new monitor of anaesthesia. Lancet, 1984, 1(8387): 1151-1154.@@18. Pomfrett CJ, Dolling S, Anders NR, et al. Delta sleep-inducing 

peptide alters bispectral index,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hen used as an adjunct to isoflurane anaesthesia. EurJ Anaesthesiol, 2009, 26(2): 128-134.@@19. Cerutti S, Goldberger AL, Yamamoto Y. Recent advance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ignal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IEEE Trans Biomed Eng, 2006, 53(1): 1-3.

@@20.周芳,申岱,刘家鹏,等.心率变异性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 频谱指数间的相关性.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 (2): 178-180.

@@21. Fujiwara Y, Kurokawa S, Asakura Y,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haemodynamic fluctuation during inducti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comparison between linear and non-linear analysis. Anaesthesia, 2007, 62(2) : 117-121.

@@22. Picker O, Scheeren TW, Amdt JO, et al. Inhalation anaesthetics 

increase heart rate by decreasing cardiac vagal activity in dogs. Br J Anaesth, 2001, 87(5): 748-754.

@@23. Paisansathan C, Lee M, Heffman WE, et al. Sevoflurane anesthesia decreases cardiac vagal activit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lin Auton Res, 2007, 17(6): 370-374.@@24. Niwa H, Tanimoto A, Sugimura M, et al.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epinephrine under sedation with nitrous oxide, propofol, or midazolam.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6, 102(6): 1-9.

@@25. Vettorello M, Colombo R, De Grandis CE, et al. Effect of fentanyl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spontaneous and paced breath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 52(8): 1064-1070.

@@26.刘家鹏,申岱,李文硕.心率变异性分析用于临床麻醉监测的

展望.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 29(4): 441-444.

万方数据

麻醉深度监测仪

技术参数 (一)、设备名称:麻醉深度监测仪 (二)、主要技术规格: 1.麻醉深度监测仪单机。 ★2.麻醉深度监测仪:能实时显示患者镇静、催眠程度,范围100 ~ 0(从完全清醒~无脑电信号)。 3.信号质量指数(SQI):范围0~100,能实时监测记录信号质量。 4.肌电信号:能实时监测范围在70~110HZ肌电强度,提供肌电活动和干扰的参考依据. 5.同屏脑电波显示功能:支持双侧大脑四通道脑电图同屏显示,实时原始脑电波形及波形趋势描记。 6.爆发性抑制比率(SR):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为过深镇静提供定量参考数据,保证镇静安全。 7.趋势图:实时观察麻醉深度监测的变化趋势,显示整个镇静药物维持过程中患者镇静、催眠程度的动态变化。 8.具备除颤保护功能,保证使用安全。 9.数据存储、导出功能:可存储1200小时的数据和72小时趋势图形;具备所有数据USB端口输出、下载功能。 10.日志显示功能:显示全过程的意识深度数值和趋势图形,并持续更新。 11.图表数据时间间隔可选:1、5、10、15、30和60分钟间隔可选。 12.快照功能:可记录存储趋势显示上的重要事件。 13.报警功能:可调设高、低限报警数值。 14.有手术室模式、术后恢复室模式。 15.双侧大脑监测模式(选配),可应用于致密谱阵监测及左右大脑能量不对称指示监测 16.系统自检功能:主机、数据转换器、传感器顺序自检。 17.使用抗干扰无创脑电信号传感器,确保数据准确。 18.有自动检测、自动诊断功能。 19.彩色全触摸屏操作,显示窗口>6英寸。 20.终身免费软件版本升级,具有功能拓展能力。 21.提供FDA、CE、ISO认证。 ★22.可以与科室现有的麻醉信息系统相连接,满足麻醉过程中数据记录的要求。 23.提供配套耗材报价。

麻醉深度检测仪参数

麻醉深度检测仪参数 ★1、可存储不小于1200小时的数据和不小于1200小时趋势图形;具备所有数据USB端口输出、下载功能;显示窗口尺寸和类型:≥12英寸,彩色触摸屏. 2、系统自检功能:主机、麻醉深度导联线、传感器顺序自检 ★3、传感器自检功能:自动提示检测传感器的实时信息。具有四通道脑电信号采集功能。 4、同屏脑电波显示功能:支持脑电图显示,实时原始脑电波形及波形趋势描记 5、Ai趋势图:实时观察脑镇定程度的量化指数的变化趋势,显示整个麻醉过程中患者镇静、催眠程度的动态变化 ★6、超强滤波功能:有效肌电、电刀干扰等过滤,保证数据来源的正确和准确,为正确的监测数值提供保证,提供滤波模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7、Ai日志显示功能:显示全过程的Ai数值和图形,并持续更新 8、报警限制功能:可调设高、低限报警数值 9、传感器数据显示功能:显示传感器上每一编号电极的电阻值 10、保存设置功能:保存当前设置、恢复出厂设置或前次设置 11、电池工作时间:提供大于1小时的工作时间 12、自动诊断功能:提供运行中故障诊断及报警提示功能 ★13、抗干扰能力:主机对干扰波装有硬件、软件过滤器,传感器双通道抗电刀干扰设计,提供伪迹去除模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14、监测仪:一体机(非模块或子机、插件式)。算法时间:<12秒。采用国人(亚洲人种)数据库。 15、Ai指数(脑镇定程度的量化指数(Ai值)):实时,范围100~0 16、信号质量指数(SQI):范围0~100 17、肌电信号(EMG):实时监测范围在70~110HZ 18、爆发性抑制比率(BSR):范围0~100% 19、外形尺寸:主机:31.6cm(宽)x24.5 cm(高)x 11.5 cm(厚) 20、质量:主机:<4.5Kg 21、监测精度:<3μVp-p,<0.3μV RMS(1~250Hz) 22、输入信号范围:±1mV

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外科ICU 秦再生 围术期临床麻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麻醉医生根据各种监护仪器反馈信息分析,综合判断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加以的调整和干预,使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临床麻醉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监测手段监测麻醉深度,同时”合适的麻醉深度”的标准也难以确定,使得患者有可能在术中存在知晓、疼痛、应激反应过强等现象,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心理上的创伤,同时,这类的麻醉质量投诉索赔也日渐增多,给患者、医生、社会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麻醉和麻醉深度 麻醉 麻醉的定义随着麻醉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首先使用麻醉一词,其定义为:患者对外科手术创伤不能感知的状态。1957年Woodbiridge将麻醉分为四种成份: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反射阻滞,以及精神阻滞(意识消失) 。1986年Pinsker将麻醉分为三种成份:瘫痪无意识和应激反应降低,凡能可逆的作用于这三种成份的药物均可用于麻醉。1987年Prys-Roberts对麻醉的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麻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意识和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1990年Stanski认为麻醉是对伤害性刺激的无反应和无回忆,不包括麻痹和意识存在下的无痛。由此可见麻醉定义的完善是随着所用药物的不同而不断演化的,现代麻醉已不可能有一个简单一致的麻醉定义。 麻醉深度 何谓麻醉深度?如何正确判断麻醉深度?从1846年Morton医师公开示范乙醚麻醉获得成功以来一直深受临床关注,对其正确内涵的定义也始终颇有争议。1847年Plomley首先提出麻醉深度的概念,并将麻醉深度分为三期:陶醉、兴奋(有或无意识)和较深的麻醉。同年snow将乙醚麻醉分为五级,现在教科书上描述的乙醚麻醉分期是Guedel于1937年发表的,称为经典麻醉分期,它奠定了麻醉深度的理论基础。1954年Artusio将经典乙醚麻醉分期的第一期扩展为三级,第一级无记忆缺失和镇痛;第二级完全记忆缺失和部分镇痛;第三级完全无记忆和无痛,但对语言刺激有反应,基本无反射抑制。随着1942年肌松药的出现和麻醉中控制呼吸技术的实施,乙醚麻醉分期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明显降低甚至不存在。Prys-Roberts认为麻醉是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意识一旦消失,也就没有疼痛,而意识消失是全或无的现象,故不存在深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迫切需要一种可靠的指标来判断麻醉是否合适,从临床角度看,合适的标准应该是术中无感知、无知晓、术后无回忆,然而,这些都是针对意识而言的,并没有包括血流动力学的反应等。在没有伤害性刺激的前提下,绝大多数麻醉状态都是过深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12-03T12:12:25.5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李萍[导读] 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在全身麻醉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特殊的状态,例如镇痛、催眠、以及肌肉松弛等等,在过程上要首先进入麻醉诱导阶段,在一段时间的维持后最终清醒。不管是手术的类型不同还是目标人群的不同,其对于麻药的反应也会呈现出一些区别,如果麻药过量,会造成缺氧、器官功能抑制等问题,而如果麻药使用不足,则会出现术中知晓和体动,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所以对于麻药的使用来说,要将其控制在最为合适的剂量上,但是如何监测麻醉深度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进展 在临床手术当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其直接决定手术能否顺利开展。如果麻醉深度不足,就会无法控制手术所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同时也会给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果麻药使用量过大,则会给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不难看出控制麻药使用量的重要性。常见的麻醉深度判断方法有查看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系统等等,但是其准确怕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麻醉尝试监测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一、麻醉深度的判断 其实近年来,在医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麻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麻醉药物当中,也加入了催眠、镇痛以及肌肉松弛等成份,可以说麻醉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具体的麻醉深度上来说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现在在国外,已经有学者提出将麻醉深度用机体是否可以出现应激反应作为基础,但是实际上躯体是还会因为药物的使用而受到抑制也是一套复杂的过程。所以总体上来说,在麻醉作用期间,患者保持无反应的状态、不会对伤害性刺激产生明显的反应,就是一个合理的麻醉深度,此说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二、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一)熵指数 熵指数这个概念是在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当中产生的,在具体的麻醉深度监视过程中,可以在患者前额设置3个传感器,这样就可以获取脑电图信号和肌肉电图,结合其频谱就可以计算出状态熵和反应熵这两个参数。对到状态熵这个参数来说,可以通过脑电图来得到结果,最为合理的数值为40-60。而反应熵这个数值,则需要将额肌电图和脑电图整合起来,才能计算得出,其最为合理的值同样也是40-60。 部分研究中指出,利用该种方法监测麻醉深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神经功能异常、体动、咳嗽、眼运动等情况下,将影响熵指数的准确性[5]。2.2Narctrend指数监测。关于Narctrend指数,大多研究资料中将其叫做麻醉趋势,目前在西方许多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从该方法实现的原理看,表现在借助Kugler多参数统计,取6个字母A、B、C、D、E、F表示麻醉深度,其中表示过深的为F,清醒状态为A,麻醉深度较为理想的为D、E。部分研究资料中对于该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做出分析,认为若患者麻醉中有神经肌肉阻断剂应用情况,通过Narctrend指数监测难以获取准确结果。总体而言,Narcotrend监护仪是通过脑电自发活动,在多参数参与的情况下,将麻醉深度量化为6个阶段14个级别,能够有效反映脑电波的变化情况,临床文献证实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三)脑电双频指数 临床监测麻醉深度方法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应用极为常见,主要以脑电图功率谱、频率谱为基础,获取混合信息拟合数字,通常被认为是监测麻醉神盾最有效方法之一[9]。根据大多研究报道可发现,利用BIS结果,可判断患者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状态,且其他如记忆、意识与麻醉情况均可被有效预测。而且BIS是美国FDA唯一允许在临床上应用的麻醉监测指标,可有效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情况,继而对肢体躁动、术中知晓及患者意识情况等一系列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术中知晓预防方面,BIS是否可取得显著效果仍有一定争议,如有研究认为,BIS监测方法应用下,在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方面效果明显,而也有研究指出BIS监测应用于知晓预防方面与未应用BIS 监测无明显差异。BIS满值为100,如意识完全清醒,则BIS值为0,此时大脑皮层活动受到抑制,脑电活动完全消失,而BIS值在85-100范围内时,通常被认为脑组织活动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若BIS稍低,处于65-85或40-65时,其大脑皮层通常被处于镇静状态,一旦发现BIS不足40时,则显示大脑皮层活动受到强烈抑制。研究发现,BIS与多数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关系密切,能够发挥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静脉滴住给药的丙泊酚,其麻醉深度与BIS值关联紧密,可呈现一定的正性分布。而当药物经吸入给药时,比如七/地氟醚,用BIS值评估该药物麻醉深度是非常可靠的。 (四)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监测中,部分研究资料提及引入听觉诱发电位方法,其亦被称之为AEP,利用声音对皮层生物电活动观察,具体听觉诱发电位分为LLAEP、MLAEP与BAPE[12]。因麻醉中患者所有感觉消失中,听觉最后消失,所以麻醉深度监测中通过AEP可反映出来。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报道中提出,AEP方法应用下,可转化为AAI指数,该指数计分0-100分,其中30分以下为麻醉状态,40-60分表示睡眠状态,60-100分为清醒,这对于监测患者麻醉深度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当计算时间仅需6秒中左右时。(五)其他监测方法 除上述监测方法外,目前关于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也有其他较多类型,如脑功能状态指数,通过相关仪器可对患者大脑活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大脑皮层抑制状态的推测。再如取脑电图波形,并结合患者血压、心率体征指标,可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参数的计算,以该计算结果为依据,用于麻醉深度的判断。另外,监测中通过综合分析外周灌注指数、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可将患者镇静情况判断出来,也是麻醉监测的重要方法。 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展望

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技术参数要求

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技术参数 1.系统组成:由主机.导连线.电源线.电源适配器等组成,无需外挂子机。 2.注册证产品名称: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 3.供电及散热:220V交流电,内置电源可交替使用(内置电源11.1V 2.6AH) 4.麻醉深度指数CSI(Cerebral State Index):贯穿整个麻醉手术的全过程,实时监测和反映 临床麻醉中手术病人的意思状态——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CSI的范围为0-100(从无脑电信号—完全清醒),40-60为最佳外科手术麻醉状态。 5.采样率:2000次/秒。 6.CSI计算时间:传感器连接后,2-6S内,实时计算并显示CSI的值。 7.肌电信号指数EMG:范围0-100,表示肌电活动的总功率,间接反映了患者的肌松程度。 8.爆发抑制比BS:范围0-100%,可以给麻醉师对术中用药过量实时提升,保证手术的安全 性。 9.信号质量指数:SQI:范围0-100,反映EEG脑电信号的质量,包括EEG信号的采集和传 输过程。 10.CSI趋势图:实时意识镇静深度指数展示,同时展示CSI值得变化曲线图。显示整个麻醉 过程患者诱导.维持.恢复的意识镇静水平。 11.同屏脑电波显示:8寸高亮液晶触摸屏,实时脑电波形及波形趋势显示。 12.抗干扰:有效肌电过滤.抗工频干扰.抗高频电刀干扰,抗肌电干扰。 13.数据存储:数据达2000小时存储空间,可无限扩展。有网路接口,可连接中央监护系 统,另可通过USB线导出数据。 14.打印功能:可将数据导出打印,打印波段可选,可打印出特定时段的曲线。 15.事件设置:可设置记录当前手术的状态,如诱导.Induction,插管Intubation,手术Surgery 等事件。并可对各手术状态进行标记。 16.报警功能:设置高.低限报警数值可调,具备声光报警功能。 17.时间/日期:显示时间和日期。 18.配件要求:使用专用一次性传感器,集成采集芯片,高保真采集。一次性传感器具有独 立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9.单机软件升级:软件版本升级.具有功能拓展功能。 20.输入阻抗:≥2.5MΩ. 21.CSI与更新:数值范围0-100,6-42Hz每秒更新。 22.EMG与更新:数值范围0-100,75-85Hz,每秒更新。 23.BS与更新:数值范围0-100%,每秒更新。 24.伪差排除:自动。 25.安全等级:内部供电II类,BF型。 26.功率:90VA。 27.显示:8寸高清液晶显示屏,全中文界面显示,全中文触摸屏操作界面。可中英文切换。

麻醉深度监测word版

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和展望 岳云 作为一个医学分支学科,麻醉学在经历了150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学科的最基本问题仍未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就是全身麻醉深度的定义和监测。正是由于这个基本问题的悬而未决,才导致术中知晓(awareness)这一严重的全麻并发症伴随着麻醉学的发展历程,始终困扰着历代麻醉医师。在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以前,麻醉医师常担心麻醉偏深带来危险。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以后,全身麻醉趋于偏浅,麻醉医师常常担心麻醉偏浅,带来术中知晓等并发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增高,人们不仅仅要求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中能保证患者意识消失、无痛、肌松、避免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还要求能精确地给予适量麻醉药物,避免昂贵麻醉药品的浪费,减少麻醉后恢复室的滞留时间或出院时间,从而控制医疗成本。这使得麻醉医师麻醉中既不能少给药也不能多给药,处于两难境地。可见全身麻醉深度的精确的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深度的定义 全身麻醉和麻醉深度的定义是麻醉学领域里争议较多,富有情感色彩和主观性的一个题目。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历史的、临床的、科学的、理论的和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思辩,使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定义全身麻醉和麻醉深度必须先了解与全麻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一)全身麻醉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1.记忆(memory)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对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的形成涉及许多脑区包括海马、杏仁核、前额叶和其它感觉和运动皮层。麻醉药物可以影响上述一些或全部区域导致遗忘(amnesia)。通常讨论的与麻醉有关的记忆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个体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的记忆,它所涉及到的是被试者明确地意识到的,并能提取出来的信息,被试者能回忆起一些特定的事件如一场足球赛或他的婚礼日等。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其特点是人们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诸如残词补全、词干补笔、词汇判断等。研究表明在较低浓度的麻醉药作用下,外显记忆能被阻滞,而内隐记忆仍可存在,其作用机理还不清楚。 2.意识(consciousness)意识如何定义也是个难题,Bonhomme将麻醉下意识的消失(LOC,loss of consciousness)定义为清醒程度和脑的认知功能包括对环境的知觉、思考、注意(attention)和记忆等的可逆性改变。产生意

24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 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 一、引言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 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 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 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某些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因缺乏测量部位不用这种方法测量血压。 无创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无创袖带血压即振荡测量法。袖带大小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袖带内气囊至少应能包绕测量部位80%。 3.脉搏血氧饱和度 所有麻醉患者均应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氧含量是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为氧合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