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与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组织、器官、系统是生物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由一些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它们负责生物体的各种功能,如运动、感觉、代谢等。
人类的身体中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一层或多层密集排列的细胞组成的,它们覆盖着身体的表面和腔道。
上皮组织可以分为简单上皮和复杂上皮两种。
简单上皮只有一层细胞,如肠道中的微绒毛上皮;复杂上皮则有多层细胞,如皮肤上的角质层。
2.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它们填充了身体的空隙,提供支撑和保护。
结缔组织可以分为软骨组织、骨组织和纤维组织三种。
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它们存在于关节、耳朵和鼻子等部位;骨组织是由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它们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纤维组织是由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它们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是由肌肉细胞组成的,它们可以收缩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运动。
肌肉组织可以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中,如胃肠道和血管等;骨骼肌存在于骨骼上,控制身体的运动;心肌则存在于心脏中,控制心脏的跳动。
4.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它们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组织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种。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位。
二、器官的概念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特定的生物功能。
人类身体中有五个最重要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它们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
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系统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具有目标、结构、功能、行为和环境等几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性质之和。
系统的特点是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
整体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性质之和。
动态性:系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系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状态的。
目的性:系统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目标是系统运行的基本依据。
开放性:系统和它的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处于与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的动态平衡状态。
自组织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能力,能够自动调整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控制论、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网络论、认知科学等。
系统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它主要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系统论提出了系统的层次性、整体性、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等基本原理。
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问题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自适应性和优化性等问题。
控制论提出了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基本原理。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问题。
信息论提出了信息的量化、编码和解码等基本原理。
网络论:网络论是研究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网络结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等问题。
网络论提出了网络的稳定性、鲁棒性和脆弱性等基本原理。
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是研究系统的感知、认知和智能行为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决策问题。
认知科学提出了认知心理学、计算认知科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等基本原理。
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脂肪组织
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成小叶,可分
• 黄色脂肪组织: 由单泡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分
布于皮下、网膜、系膜等处,约占成人体重的 20%-25%。功能为参与能量代谢,具有产热、 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支持填充等作用
分类:
•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 周围神经系统:雪旺细胞、卫星细胞
功能: 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HE染色只能显示胶质细胞的细胞核。星形胶质细胞 核(A)大,染色淡;少突胶质细胞核(O)小而圆, 染色深;小胶质细胞核(M)最小,扁平或三角形, 染色最深
作、等胞成 质
用运作起细
。动用支胞
及,持生
、
组织的分类
上皮组织
感腺被 觉上覆 上皮上 皮皮
复单 层层 上上 皮皮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血骨软固 液组骨有
织组结 织缔 组 织
平心骨 滑肌骼 肌肌
脂网致疏 肪状密松 组组结结 织织缔缔
组组 织织
周中 围枢 神神 经经 系系 统统
人体的四大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更新:上皮细胞生理性死亡丢失,并由干细 胞增殖补充
更新率:胃肠粘膜上皮2-4天;表皮约1月; 胰腺细胞约50天
再生:上皮受损后,由周围和/或深层上皮细 胞增生修复
化生:在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下,上皮类型发 生转变。如:长期吸烟或慢性气管炎气管假 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
组织学 (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 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组织、信息系统、企业过程三者的关系
简论组织、信息系统、企业过程三者的关系1、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传统的组织是层次化的结构, 权力集中, 采用结构化的专业分工, 按一套定的操作程序标准批量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而新型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 权力相对分散, 安排灵活,利用即时信息为特定的市场或顾客提供规模化定制产品等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包括: 扁平化组织结构、重新组织工作流程、组织决策分散化、工作位置的分散化、重新定义组织边界。
(1)扁平化组织结构。
外部环境的要求, 信息系统提供的可能, 已使企业中许多不同职能不同技能的各类管理与技术人员参与决策工作。
决策工作必将成为企业每一位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 相应地许多决策问题也不必再由上层或专人解决。
这种趋势导致了企业决策权力向下层转移并逐步分散化, 企业组织结构由原来立式的集权结构向卧式的扁平化分权结构发展。
(2)重新组织工作流程。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中, 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的过程, 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必然要涉及到重组组织的工作流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必然会要求对现有的组织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这也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3)工作位置的分散化。
通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再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Internet 技术、可视化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等, 一个组织的工作人员没有必要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工作, 而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工作。
(4)重新定义组织边界。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经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将被打破, 这就会出现一种类似于无边界的新型组织——虚拟组织。
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过程之间的关系——以汇德BPM为例BPM主要精神在于管理企业的流程。
除工作流程自动化系统之外,还必需提供企业应用软件整合(EAI)与交换的功能、流程成本效率评量与绩效管理,以及流程初始设计的模型最佳化工具,用以涵盖企业管理流程中所有的必要环节。
什么是组织系统,特征,模块的心得
什么是组织系统,特征,模块的心得
组织系统是指由不同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
在一个组织系统中,各个部分通过协调和合作来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以下是关于组织系统特征和模块的心得:
1. 特征:
- 目标导向:组织系统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或使命,各个部分的活动都应该与之相一致。
- 分工合作:组织系统中的不同模块或部门之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整体的协调与运作。
- 统一领导和指导:组织系统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机构或者管理者负责协调和指导各个模块的工作。
- 开放性:组织系统通常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和交流,接受来自外界的反馈和资源。
2. 模块:
- 模块划分:组织系统通常会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或部门分配给不同的团队或个人,以实现分工协作。
- 模块间的联系:各个模块之间需要有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整个组织系统的运作。
- 模块优化:不同模块的运作应该通过不断地优化改进来提高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 模块评估:对各个模块的运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总之,组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特征和模块间的关系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组织能够高效、有序地运作,并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学中系统原理的概念
管理学中系统原理的概念管理学中的系统原理是指管理者在组织运作中应当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的系统,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强调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系统原理作为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实践中,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
在管理学中,系统原理包括了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层次结构等内容。
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目的性、相互依赖性等。
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超系统、系统和亚系统三个层次,组织是一个系统,而各部门和个体又可以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亚系统。
系统原理强调管理者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部分或环节。
管理者应当考虑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关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协调,以实现组织整体的优化和发展。
管理者还应当重视系统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组织运作中的问题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管理中,系统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组织设计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建立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分工,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作;在决策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考虑整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在领导力发展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系统原理来指导团队建设,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
总的来说,系统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组织运作中的复杂问题,指导管理者以系统思维来管理组织,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只有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系统原理,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多样的管理挑战,实现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06章组织体系PPT课件
– 职务专业化-细小、专业化 – 职务轮换-有序的、横向的 – 职务扩大化-横向扩大范围 – 职务丰富化-纵向扩大责任 – 工作团队
6.2 工作组合-组织结构设计
6.2.1 划分部门
根据各个职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的性质 以及职务间的相互关系,依照一定的原 则,可以将各个职务组合成为部门的管 理单位,使之形成便于管理的单位或部 门。
虚拟公司
– 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 功能,但公司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即在 有限的资源下,公司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公司 中最关键的职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通过外力进行整合 互补,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五种基本形式:虚拟生产、共生、策略联盟、虚拟销售网 络、虚拟行政部门
缺点:组织结构稳定性较差,双重职权关系容易引 起冲突,同时还可能导致项目经理过多、机构臃肿 的弊端。
适用范围:这种组织主要适用于科研、设计、规划 项目等创新性较强的工作或者单位。
6.4 现代组织结构的变化与趋势
6.4.1 组织设计的权变方法
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 组织结构与环境 – 组织结构与战略 – 组织结构与规模 – 组织结构与技术
特点:
矩阵制
– 这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服务或 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 在矩阵型组织中,每个成员既要接受垂直部门的 领导,又要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接受项目负责人的 指挥。可以说,矩阵结构是对统一指挥原则的一 种有意识的违背。
优点: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 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并且有利于开发新技术、新 产品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
组织
组织组织-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组织组织,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就是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如组织群众,这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另—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如工厂、机关、学校、医院,各级政府部门、各个层次的经济实体、各个党派和政治团体等等,这些都是组织。
从名词上说的组织可以按广义和狭义划分。
组织的涵义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在这个定义中包含有生物学中有机体的组织,在西方原义来源于器官(organ),因为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如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等出自细胞组成的活组织;动物的群体组织,如一窝蜜蜂就是一个以蜂王为核心、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群体;还有人的组织等。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本书所要研究的组织是指狭义的组织。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
卡斯特对组织的定义是:一个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分系统,并包括怀有目的并为目标奋斗的人们;一个技术分系统——人们使用的知识、技术、装备和设施;一个结构分系统——人们在一起进行整体活动;一个社会心理分系统——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一个管理分系统——负责协调各分系统,并计划与控制全面的活动。
组织的定义有很多,人们对组织的认识仍处于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随着人类实践的向前发展,人们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演变和深化,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组织的理解。
管理学理论研究网组织的性质组织的性质是由组织本身所决定的,或者说由组织的构成要素所决定的,组织的性质同时也反映了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了解组织的性质了解组织的构成要素。
系统科学与组织的系统思维
系统科学与组织的系统思维一、引言人类的思维方式大体经历了一个由“朴素辩证思维”、“形而上学思维”到“辩证思维”的过程。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体现于机械论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中)取代朴素辩证思维(包括系统思维)方式的结果。
形而上学取得支配地位的“重大历史根据”,也是系统科学不能与近代自然科学同步产生的重大历史根据。
从19世纪中叶起,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为突破口,开始了科学向辩证思维复归的历史进程,并在20世纪中叶达到高潮。
它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孤立地研究对象转向在相互联系中研究,从用静态的观点观察事物(存在的科学)转向用动态的观点观察事物(演化的科学),从强调用分析的、还原的方法处理问题转向强调整体地处理问题,从研究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转向研究事物由于内在非线性作用导致的自组织运动,从实体中心论转向关系中心论,从排除目的性、秩序性、组织性、能动性等概念转向得新接纳这些概念,从偏爱平衡态、可逆过程和线性特性转向重点研究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和非线性特性,从否定模糊性转向承认模糊性,等等。
这些变化都归结为要求建立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诞生于自然科学,它建立起来后,在自然科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同样,系统科学以其对事物认识的一般性在社会科学中赢得了众多的知音。
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和解决工程及管理问题紧密相联的。
把系统思维应用于工程和组织管理,就组成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
按照系统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分析、控制、管理、协调某一个事物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应该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研究解决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各类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既有分析,又有综合;既有分解,又有协调。
在实践中,人们用系统思考求解实际问题通常有三个方法特征,即: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
总之,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
它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现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组织行为学之二系统论组织概念
? 机械论和活力论都无法正确揭示生命的本质。
? 其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生物机体论。
1.3.1 机械论
? 用分析的方法把生物简化为物理和 化学问题。
? 主张用理化的原因来说明一切生命 过程,认为一因一果,一果一因。
?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能说明生 命体的统一性。
承担社会责任,既要遵守组织规范, 又要符合社会伦理。
百年不衰的企业共同的特点
? 他们始终坚持的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 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 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 道德的领导将会承认社会责任、开放式沟
通、 成本收益分析的原则。
?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
思考题
? 它联系着整个组织,使组织与其外 部环境发生联系,使目标价值观念 变为实际。
2.2 权变组织观
? 组织权变观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强调关系模式;强调组 织的多变量性。
2.2.1 权变组织观的主张
? 权变组织观主张按照不同的情景、 不同的组织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 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它最终 的目的是要提出适用于具体情况的 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
系统的特点3
? 系统有特定的功能 。 ? 功能由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和结构
决定。
系统的特4
? 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环境有 联系。
? 与某个系统相关的其它系统称 为该系统的环境。
? 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 时系统又保持相对独立性。
1.2 系统分类
? 按要素性质分:自然与人造系统; 实物与概念系统。
2.4 组织的特性
?组织是社会系统,是在互惠 的基础上构成的,组织必须 道德地对待员工。
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 感觉上皮——细胞特化,嗅觉上皮,味觉上皮等.
二、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1.组织
2)结缔组织
特点:多种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
功能: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
类型: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 骨组织;血组织。
二、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1.组织 3)肌肉组织 • 特点:由肌细胞组成, 显纤维状. • 功能:收缩产生运动 • 类型:横纹肌、心肌、平滑肌和无脊椎动物特有的斜纹肌.
三、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2.器官和系统
• • • • • • • • • • 骨骼系统和皮肤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和免疫系统 排泄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肌肉系统 生殖系统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构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动物个体
• 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统 一还表现为这些器官及系统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结构
一、细胞
3.细胞的结构 3、细胞核 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形状多种多样 核膜或核被膜:2个单位膜构成,具核孔 核膜机能 核仁:核仁丝、颗粒和基质构成。 核仁机能:合成核蛋白体rRNA,并能组和成核蛋白体亚单位的前 体颗粒。 核基质:在核基质中进行很多代谢过程,提供戊糖、能量和酶。 染色质:主要是DNA和组蛋白结合而成染色质丝。 细胞核的机能:保存遗传物质,控制生化合成和细胞代谢,决定 细胞和机体的形状表现,把遗传物质从细胞(个体)一代一代 传下去。
细胞的共同特征
1、形态结构方面: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机能方面
单位膜
一、细胞
1.细胞的一般特征 1、形态结构方面: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 •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注意的几点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知识讲解 4.3组织、器官、系统
组织、器官和系统【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织并知道其实例;了解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2、理解什么是器官并知道其实例;了解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由器官或系统构成多细胞生物体。
【要点梳理】要点一、组织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
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这样的细胞群称做组织。
植物和动物的组织不同。
它跟器官不同的地方,是它不一定具备某种特定的功能。
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要点二、植物组织1、保护组织保护组织是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其功能主要是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防止机械或化学的损伤。
保护组织由于来源和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次生保护组织——木栓层。
2、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又名维管组织,是由多种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高等植物特有的组织。
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的运输,植物体各部分之间经常进行的物质的重新分配和转移,都要通过输导组织来进行。
根据运输的成分不同,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
3、营养组织营养组织中细胞具有生活的原生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很少特化,而在发育上可塑性较大。
这种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部分,其他各种组织或被埋藏在这种组织中,或包被在它外面,它们是植物进行吸收、同化、呼吸、贮藏等生命活动的基地。
根据不同的营养作用,它们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同化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具叶绿体,如叶肉)、贮藏组织(细胞内贮藏丰富营养物质的薄壁组织,如果实、种子内)、通气组织(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常具有这种组织,它们的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大的气腔或贯通为气道)、贮水组织(耐旱多浆的仙人掌类植物普遍存在,这种组织的细胞壁薄,有很大的液泡,里面充满水分)。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系统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组件组成的整体,其中这些组件以其中一种方式相互连接和协同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对于理解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组织和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整体性: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其各个部分,还取决于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
系统的整体性使得我们可以以整体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关注个别的组成部分。
2.开放性: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交互和信息的输入输出。
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来维持其内部的稳定和发展。
开放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3.目标导向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导向性。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其相互关系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存在的。
目标导向性使得系统能够协同工作,使得各个部分以最优的方式协同合作,以实现整体的目标。
4.互动性: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来实现。
互动性使得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大部分是由其内部组成部分和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5.复杂性:系统通常由大量的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构成,因此具有复杂性。
复杂性体现在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非线性的、难以完全预测的。
复杂性要求我们采用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
当系统受到外部扰动时,它能够通过内部的反馈机制和调节机制来保持其稳定性和适应性。
自组织性使得系统能够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7.层次性:系统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子系统。
每个层次和子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贡献,同时也受到上层和下层系统的约束和影响。
层次性使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系统。
总之,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包括整体性、开放性、目标导向性、互动性、复杂性、自组织性和层次性。
这些特征共同决定了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也提供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方法。
信息系统和组织
联盟、竞争 交流、联系
通信系统;情报、观察、监督系统。
产业相关产 非正式的通信系统;行业和产业级的报告系统 品和服务相互
依存
图3-5 组织的层次和支持系统
工作群体的系统支持(1)
信息系统和组织
工作群体的系统支持(2)
信息系统和组织
第三节 组织怎样影响信息系统
• 有四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 (1)组织实际上已经在怎样使用信息系统?
• 80年代,桌面微型计算机先是被独立地使用,后 来又连接至小型和大型计算机上。
• 90年代,全面网络化组织的信息系统体系出现了。 信息系统和组织
1950s 电子会计机器 (EAM)
信息系统和组织
1960s 数据处理部门
信息系统和组织
1970s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和组织
1980s 信息系统的服务
• 由于这些不同之处,在每个组织内部就会产生 竞争和冲突。
• 当一些人或利益团体试图支配和协调这种冲突 时,就有可能产生政治斗争。
• 政治是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在组织内回避政 治是天真的。
信息系统和组织
3. 组织文化
• 价值观 • 行为准则 • 宣言
信息系统和组织
二、独有特征
–组织有不同的结构 –不同的目标 –不同的服务对象 –不同的领导风格 –不同的任务和周围环境。
信息系统和组织
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
外部的
环境因素
不确定性 机会
内部的
文化因素 价值观 习惯 兴趣
系统开发
接受 利用 管理
图3-8 系统的建立过程
外部的环境因素影响……...
• 制约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因素: – 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资源成本 – 其他组织的竞争行为 – 政府的法规变化
第1讲绪论:组织与管理系统
1
15
作为管理者的优缺点 优点: ——更高的年薪收入; ——地位相关的间接利益; ——成就的标志。 缺点: ——休闲时间减少; ——责任的压力; ——不愿担当的角色。
谁是最高管理者?
1
18
1.3.3 组织管理的伦理学分析
组织管理的伦理学内容 决策的价值观 两面人的冲突(利益冲突问题) 人际关系的矛盾(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代管理伦理的演变 资本主义伦理的演变 社会主义伦理的探索
资本主义古典伦理与社会主义伦理的比较
1
19
资本主义伦理 与实践相关, 理论 有完备理论基础
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
特 点 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
Adam smith
Frederick W.Taylor
Charles Babbage Henry Fayol
Robert Owen
Max Weber
代表人
James D.Mooney
?
Lyndall Urwick
1
12
1.2.2 主要学派
过程学派(古典管理学派、古典组织理论学派) 经验学派(惯例学派) 行为学派(行为科学学派、新古典学派) 系统学派 决策学派 数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学派
1
7
环境超系统
资源系统: 技术、信息、知识
投入
过程系统: 战略、计划、
控制
结构系统: 角色、权威、
联系
行为系统: 价值、准则、
作用
组织系统
产出
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与组织的基本概念
系统与目标的关系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使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组织论的一个重要结论。
如果把一个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其目标决定了项目管理的组织,而项目管理组织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项目目标的控制措施
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中组织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
如果对一个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进行诊断,首先应分析其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分或各管理人员)之间的指令关系。
组织分工
组织分工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
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
工作流程组织
工作流程组织则可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
组织工具
组织工具是组织论的应用手段,用图或表等形式表示各种组织关系,包括:●项目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
●工作任务分工
●管理职能分工
●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