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上星期,我给小朋友们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寓言故事。

讲完之后,心里头那个感慨啊,真是五味杂陈,像是打翻了调料罐儿。

这俩故事虽简短,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可深了,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反思了不少。

先说“亡羊补牢”。

故事讲的是个老农,家里羊圈破了洞,结果羊被狼叼走了。

邻居们都劝他赶紧修修,他却不当回事儿,觉得羊都丢了,修羊圈还有啥用。

结果呢,第二天羊又被叼走了一只。

这下子,老农急眼了,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那以后,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发出“哎呀妈呀”的惊叹声。

故事讲完,我问他们有啥感想,小家伙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

有的说,这就像我们写作业,错了就得赶紧改,要不下次还得错;有的说,这就像玩游戏,输了就要总结经验,下次才能赢。

看着他们稚嫩的小脸,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们大人经常犯的错误吗?总是等到事情闹大了,才后悔没早点行动。

亡羊补牢,虽然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但那些已经失去的羊,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这让我反思,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未雨绸缪,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着去补救。

再来说说“揠苗助长”。

这个故事讲的是个急性子的农夫,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慢,就心急火燎地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

结果呢,禾苗非但没长高,反而全给拔死了。

农夫这下傻眼了,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觉得农夫真是太傻了。

可笑归笑,故事背后的道理却让人深思。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像那个农夫一样,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给搞砸了呢?我就想起自己刚当老师那会儿,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个个都能考100分。

结果呢,孩子们学得累,我也教得累,成绩还不见得好。

后来慢慢才明白,教育这事儿,得慢慢来,得因材施教,得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去体会。

就像庄稼一样,得给它时间,得给它养分,它才能茁壮成长。

所以啊,这俩寓言故事,虽然简单,但真的挺有启发性。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⑪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看,禾苗都枯死了。

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一、本文的中心思想《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等第二次羊又被叼走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修好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这样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损失。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为了使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生字组词亡(亡羊补牢)(死亡)(灭亡)(伤亡)牢(牢记)(坐牢)(牢房)(牢笼)钻(钻出)(刁钻)(钻研)(钻探)劝(劝告)(劝说)(劝阻)(劝学)丢(丢失)(丢掉)(丢人)(丢脸)告(告诉)(告别)(报告)(告状)筋(脑筋)(抽筋)(面筋)(牛筋)疲(筋疲力尽)(疲劳)(疲倦)(疲软)。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的第二笔变长点。
02 字词揭秘
di ū
结构:上下
部首:厶
组词:丢失 丢掉
造句:垃圾不能随手丢掉。
书写指导: 第一笔短撇,第四笔横长托上盖下,竖在
竖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ɡào
结构: 上下 部首: 口 组词: 告诉 劝告 造句: 老师告诉我不能旷课。 书写指导: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
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结构: 左右
zuā n
部首: 钅
组词: 钻入 钻心
造句: 猫咪可以从这个洞钻进去。
书写指导: 左右等宽,撇画舒展,“占”上部稍
长,“口”要小。
02 字词揭秘
quàn
结构: 左右 部首: 又 组词: 劝告 劝说 造句: 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书写指导: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
02 字词揭秘
02 字词揭秘
wánɡ
结构: 上下 部首: 亠 组词:亡羊补牢 死亡 造句: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 书写指导: 整体笔画舒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横画要长。
02 字词揭秘
láo
结构: 上下 部首: 宀 组词: 牢固 牢狱 造句: 这个胶水粘连效果很牢固。 书写指导:“宀”稍小,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可以看出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 让禾苗长高了。
03 课文精讲
这个人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急忙”写出了种田人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急于把它付诸实践。 “一直”说明了种田人忙的时间很长。 “筋疲力尽”写出了种田人拔完禾苗后疲倦的样子。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美丽风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在诵读中培养热爱祖国壮美河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晓(xiǎo)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①[宋(sònɡ)]杨万里毕(bì)竟(jìnɡ)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③同④。

[句导读: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有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接天⑤莲叶无穷⑥碧,映(yìnɡ)日荷花别样⑦红。

[句导读: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绝(jué)句[唐(tánɡ)]杜甫(fǔ)两个黄鹂(lí)鸣(mínɡ)翠柳,一行(hánɡ)白鹭(lù)上青天。

[句导读:这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幅非常明媚的自然画卷。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含(hán)西岭(lǐnɡ)⑧千秋雪⑨,门泊(bó)⑩东吴万里船。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线上,不要向下出头 返回
笔顺:
jīn
部首:⺮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脑筋 筋疲力尽 形近字:肋
筋疲
造句:爬上山顶后,我们都已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
累得筋疲力尽了。
返回
笔顺: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部首:疒 结构:半包围
组词:疲倦 筋疲力尽
形近字:疫
造句:妹妹生病了,看起来很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疲倦,有气无力的。
返回
要伤害小动物。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diū
部首:厶 结构:上下
组词:丢失 丢三落四
形近字:法
注意勿把竖和撇 折连成一笔写
造句:不管在哪里,都不可以
随意丢弃垃圾。
返回
gào
部首:口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劝告 告诉 形近字:吉
筋疲
造句:小丽悄悄地告诉了我一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
个秘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2 .寓言二则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亡 牢 钻 劝 丢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告 筋 疲 ywaoe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独ň体ɑɡ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后鼻音
wáng 部首:亠 结构:独体
不晚。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平舌音 zuàn 钻井
zuān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钻研 钻探
形近字:沾
造句:猫往那儿一站,老鼠便
“占”的第一笔竖 略长,横笔较短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74)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74)

第二次丢羊
想法
已丢一只 后悔、接受
做法
不补羊圈 赶紧堵上
结果
又丢一只 再没丢过
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所以羊丢了。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换一种说法)
赶紧:补羊圈这件事很紧急,不宜拖延。
想一想: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 么?
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知错就改
拓展延伸:
如果养羊人的庄稼地里长满了杂草, 他会怎么做?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么做的?
再见
juàn
后悔 劝告 羊圈
· · 饲养牲畜的地方。 · 圆形的东西。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亡羊补牢 ●
亡: 1、丢失。 2、死亡。 3、逃。
亡羊补牢

牢: 1、养牲畜的圈。 2、关押犯人的牢房。 3、结实、坚固。
亡:丢失。 牢: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的是羊 圈。
亡羊补牢: 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9.寓言两则
寓:寄托 言:讲道理
寓言: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 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 图 猜 成 语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找出生 字词。
我会读
yù zé kū long jiē fang diāo
寓言 则 窟窿 街坊 叼走
huǐ quàn
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亡羊” 、“补牢”的句子。
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了一 只 羊。
补牢: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
小组合作探究: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揠苗助长》告诉我们()A.办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办事要努力,不能偷懒。

C.办事不用遵循规律,时间到了,事情自然会解决。

【答案】A2.《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B.错了知道后悔就行,不用付出行动。

C.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坚持自己就好。

【答案】A3.判断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A.我们要有理想,只要自己努力了,不实现也无所谓。

B.人人都有理想,但理想不一定能实现。

C.要按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往往会弄巧成拙。

【答案】C4.《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出了问题遇到挫折只要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B.遇到问题要请教街坊。

【答案】A5.《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羊丢了,修补羊圈还为时不晚B.羊丢了,修补羊圈已经晚了【答案】A二、书写6.拼一拼,写一写。

zuān jìn quàn gào diū shījīn pí lì jìn wáng yáng bǔ láo【答案】钻进劝告丢失筋残力尽亡羊补牢7.比一比,再组词。

亡丢此疲芒去些波【答案】死亡丢下因此疲劳光芒来去一些水波三、连线题8.拼一拼,连一连。

两则焦急皮筋疲劳一截jiāo jí pí jīn liǎnɡzé yī jié pí láo【答案】两则---liǎnɡzé焦急---jiāo jí皮筋---pí jīn疲劳---pí láo一截---yī jié四、填空题9.找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会认“寓、则”等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
理解“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从 中受到启发: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建议,及时改正,就不 算晚;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资料导入
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
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
《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 Nhomakorabea《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
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谈话导入
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的 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而当它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寓言是一把 钥匙,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既然 寓言这么有趣,这么深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寓言王国看看 吧!
又让狼把羊从窟 窿 里
叼走了。
课文理解 读读想想
亡羊补牢
读《亡羊补牢》,说说这 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课文理解 ☆ 养羊人为什么后来又没丢羊了? ☆ 课文中“后悔”、“接受”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
你想对那个人 说些什么吗?
课文理解 读读演演 分角色演读《亡羊补牢》。
课文理解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亡羊补牢”这
样的事吧?说说你的见闻和感想。
☆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生活中的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故事作文二年级

生活中的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故事作文二年级

生活中的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故事作文二年级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有一个大大的菜园子。

一天,小明种了一颗小小的胡萝卜种子。

他每天都很认真地浇水、施肥,可是胡萝卜就是不长大!
小明想,“我要试试揠苗助长!”于是他每天给胡萝卜说:“快点长大吧,我饿死啦!”可是胡萝卜还是一点都不长。

就在小明每天都焦急地等待的时候,他的爷爷看见了,说:“孩子啊,胡萝卜需要时间慢慢长大,不能急哦。


小明还是不死心,他坚持每天都对胡萝卜说:“你怎么还不长大啊?我都要饿死啦!”可是胡萝卜还是不理他。

终于有一天,小明的妈妈笑着告诉他:“看,你的胡萝卜长大了!”小明高兴得跳起来,原来胡萝卜真的长大了,虽然没有因为他的话变快,但还是变成了一根又大又粗的胡萝卜。

小明想明白了,“哦,原来揠苗助长并不管用,还是要耐心等待。


过了一段时间,小明的另一个故事发生了。

有一天,他去放羊,结果不小心弄丢了一只小羊。

小明吓坏了,他急忙找啊找,终于在傍晚时分找到了那只小羊,虽然它吓得哭了出来。

小明抱着小羊回家,他妈妈责备他说:“小明啊,你怎么不小心,弄丢了小羊!”小明心疼地抱着小羊,安慰它说:“别哭了,我找到你了,再也不会让你丢了。


从那以后,小明再也不敢粗心大意,每天都认真照顾他的菜园子和羊群。

他学会了亡羊补牢的道理,知道了犯错了要及时改正,不能等到问题更严重才来解决。

所以啊,小朋友们,听小明的故事,记住了吗?揠苗助长不行哦,但是亡羊补牢要及时哦!。

部编版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部编版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12.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导入。

(课件播放《杞人忧天》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说一说故事情节及寄寓的道理。

2.小结揭题,随题识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从《杞人忧天》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

(板书课题:寓言二则)(1)学习生字“寓”:整体认读音节(yù);形声字,“宀”表示住所,“禺”表声。

(2)学习生字“则”:平舌音,读“zé”;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贝+刂=则。

(3)“则”是量词,相当于“篇、条”,那“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呢?(“寓言二则”就是说课文要给我们讲两个寓言故事。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同学们,“亡”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读一读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并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再读一遍。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3.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1)字音识记:“亡、坊”是后鼻音,“圈、钻”是前鼻音,“牢”的声母是“l”,“钻、此”是平舌音。

(2)字形识记。

对比识记:亡—忙;钻—站;些—此。

熟字加偏旁:牛+宀=牢;方+土=坊;每+忄=悔。

形声字识记:“圈”的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的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声旁“刁”提示读音。

4.扩词练习。

寓(公寓)(寓言)则(原则)(规则)亡(死亡)(逃亡)牢(牢固)(牢房)圈(羊圈)(牛圈)钻(钻研)(钻进)悔(后悔)(悔改)此(从此)(此时)坊(街坊)(书坊)5.指几名学生接力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读后共同评议。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课文分析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理 解“亡”和“牢”这两个字的意思了吗?养 羊人两次丢羊都是什么原因?
“亡”是丢失的意思;“牢”指的是羊 圈。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则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 上。
课文分析
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 抱着什么样的想法?他这样的态度又导致了 什么样的后果?
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石子,( )河里,河水 被激 起( )。波纹( ),又一圈圈地( )回来。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 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 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 ) 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 )啦。这 返回 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来说说小 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三)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 上,小 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 我来啦!” 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 。”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 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四)实践 回家去做一个实验,拿一盆水,投入一颗小石子,观察水波纹碰到盆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 作、神态的句子画出 来,读一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导语】课⽂由《亡⽺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组成,分别说明了⼀个深刻的道理。

《亡⽺补牢》讲的是⼀位养⽺⼈修⽺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为了让秧苗长得快⼀点,⽽把秧苗拔⾼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语⾔浅⽩,道理易懂,适合⼆年级学⽣阅读学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能分⾓⾊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内容,体会寓⾔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理,做事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揭⽰的含义 第⼀课时 (⼀)导⼊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第12课《寓⾔两则》。

板书,提醒 谁想展⽰⼀下你的预习作业,教⼀教⼤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字:疲筋 2.认读⽣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两则 焦急 筋疲⼒尽 纳闷 3.读通课⽂ 4.按课⽂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因为想让⾃⼰的⽲苗就把⽲苗结果。

告诉我们。

⽣:寓⾔就是⽤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个道理。

(⼆)⾃读⾃悟,理解课⽂内容 1.⾃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读准⽣字新词。

标出⾃然段序号。

(2)理解⽂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读⾃悟: (1)这篇课⽂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先咱们就要揣摩⼀下⽂中这个⼈的动作语⽓,把⾃⼰当作这个⼈,来,⾃⼰试着读读课⽂。

(2)把你认为读的的⼀段读给⼩组的⼈听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 (1)第⼀⾃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苗快点长⾼)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段中还有那些地⽅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想一想,选一选,下列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1.《揠苗助长》()A.不能把禾苗往高里拔B.做什么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2.《亡羊补牢》()A.要听取邻居的劝告B.犯了错及时改正就不晚【答案】1.B2.B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这句话的意思是()A.禾苗长高了不少。

B.禾苗在长高,但不容易看出来。

C.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街坊为什么要劝他()A.街坊闲着多管闲事。

B.街坊想给他修羊圈。

C.街坊担心他又丢羊。

【答案】3.B4.B二、书写quàn gào míng bai wáng yáng bǔ láozuān dòng diū shī jīn pí lì jìn【答案】劝告明白亡羊补牢钻洞丢失筋疲力尽6.我会看拼音,写字词。

hé miáo gǔ shí hòu jīn pí lì jìnquàn gào zuān jìn qù wáng yáng bǔ láo【答案】禾苗古时候筋疲力尽劝告钻进去亡羊补牢7.我会写出下列汉字的音节。

焦截窟窿叼悔【答案】jiāo jié kū lóng diāo huǐ8.看拼音写词语quàn gào diū shī láo fáng jīn pí lì jìn【答案】劝告丢失牢房筋疲力尽三、填空题劝(_______)牢(_______)告(_______)疲(_______)丢(_______)功(_______)家(_______)靠(_______)病(_______)去(_______)【答案】劝告牢固告诉疲劳丢失成功家里靠山有病来去10.查字典,填空。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课堂作业练习题1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课堂作业练习题1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课时练含答案)《寓言二则》寓言二则课后达标:一、巧用方法识字。

(1)加一加:宀 + 禺 = 寓()+方 = 坊口+()=叼() + 每 = 悔(2)换一换:纺–纟 + 土 = 坊谁 - 讠+()=焦栽 - ()+ 隹 = 截点–灬+钅=()(3)选一选:选择正确的音节写在“()”里。

quān juàn 羊圈.()圆圈.()猪圈.()二.用“\ ”画去下列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喘气(chuǎn chuǎi) 叼走(diāo dāo)街坊(fáng fang)死亡(wáng máng) 从此(cǐchǐ)钻进(zuān zhuān)三、填一填。

wáng yáng bǔ láo jīn pílìjìn diūshī2.照样子,加偏旁,再组词。

占(钻)(钻进)牛()()肋()()皮()()力()()去()()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四.照样子,写句子。

(1)例:猴子把草帽戴到了头上。

草帽被猴子戴刭了头上。

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例: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搬得动呢?这么重的东西,我搬不动。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四、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希望巴望1.我()明天是个大晴天,这样我们的远足就可以顺利进行了。

2.古时候有个人,他()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劝说劝告3.大家()了好一会儿,汤姆才打消了独自去探险的念头。

4.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

飞快地认真地焦急地小心地5.这桶水真满,我()把水桶提进厨房交给妈妈。

6.种田人在田边()转来转去。

7.快迟到了,冬冬()跑进教室。

8.夜深了,老师还在窗前()批改作业。

五.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2)他的儿子看到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3)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说课稿附反思【共三套说课稿】}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说课稿附反思【共三套说课稿】}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说课稿一、说教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寓言故事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来源:Z_xx_]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教学反思)

12寓言二则教材分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三、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很近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很近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很近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类似的还有:守株待免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

讲述了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韩非子告诫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它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13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灼、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风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 jīn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弁急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弁急的心情呢?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灼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明确:应读出焦灼、焦灼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急迫心情。

“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灼”、“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简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明确:非常困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

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13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灼、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风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 jīn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弁急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弁急的心情呢?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灼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明确:应读出焦灼、焦灼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急迫心情。

“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灼”、“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简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明确:非常困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

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