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和技术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生物质气化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想象一下,生物质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神奇礼物。

那生物质气化呢,简单说就是把这些生物质,比如木头啦、秸秆啦,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段变成有用的气体。

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把这些原本普通的东西送进一个“魔法盒子”里,经过一番操作,出来的就是可以利用的气体啦。

这个“魔法盒子”其实就是气化炉。

在气化炉里,生物质会经历一系列过程。

首先呢,它们被加热,就像我们在烤火一样,温度慢慢升高。

然后,它们开始分解,就像积木被拆开一样。

接着,这些分解出来的东西再进一步反应,最后就产生了我们需要的气体。

这些气体用处可大啦,可以用来发电,让我们家里的电灯亮起来;也可以用来做饭,就像我们用天然气一样方便。

比如说,在一些农村地区,就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进行气化,这样既不浪费资源,又能给自己带来便利。

是不是很神奇呀!总之,生物质气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技术,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呢!。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的技术,常见的生物质包括木材、秸秆等。

通过气化反应,生物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可以与气体反应,形成一种高效的燃料——生物质气。

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十分复杂,本文将从生物质的组成、气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燃气的成分和生物质气化过程的优化方面进行讲解。

一、生物质的组成生物质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它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质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纤维素占生物质的总质量的40-50%,是生物质的主要结构成分,它由大量的葡萄糖分子组成。

半纤维素占生物质总质量的20-30%,它是由木聚糖、木寡糖和其他糖类组成的。

木质素占生物质总质量的15-25%,是一种高度聚合的芳香族化合物。

二、气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质加热至高温状态下,使得生物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气体,即生物质气。

在生物质气化反应中,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气态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三、燃气的成分生物质气化所产生的燃气主要由碳氧化物、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组成。

其中,一氧化碳是生物质气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可达到20-30%。

氢气是生物质气化反应中的重要产物,其含量可达到10-15%。

同时还包括少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四、生物质气化过程的优化方案对于生物质气化气的化学反应机理,优化生物质气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几种优化方案:1. 温度控制生物质加热至高温状态,是气化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

但是,在气化反应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质气产率。

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好反应中的温度是非常关键的。

2. 添加催化剂添加适当量的催化剂是提高生物质气化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催化剂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有效地降低反应温度,促进生物质分解,增加生物质气成分中氢气和甲烷的含量。

3. 氧气含量的控制生物质气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氧气参与才能保证反应的进行,但是含氧量过高会导致生物质中的一氧化碳无法转化,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气。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物质气化是指将生物质原料(如木材、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热化学转化过程,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一、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在缺氧或有限氧气供应的条件下,生物质原料发生热解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成分的合成气。

其主要反应包括热解反应、燃烧反应和还原反应。

生物质气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原料来源广泛:包括各种农业废弃物、林业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等,资源丰富且可再生。

2、能源转化效率较高:相比直接燃烧,气化过程能够更有效地释放生物质中的能量。

3、环境友好: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4、应用灵活:所产生的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热、生产化学品等多种领域。

二、应用案例(一)生物质气化发电在_____地区,建设了一座以生物质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发电厂。

该发电厂以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气化炉将生物质转化为合成气,然后利用燃气轮机进行发电。

这座发电厂的装机容量达到了_____兆瓦,年发电量约为_____千瓦时。

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_____吨,二氧化硫排放_____吨。

同时,该项目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二)生物质气化供热在_____工业园区,采用了生物质气化供热系统。

该系统以园区周边的木材加工剩余物为燃料,通过气化设备产生合成气,然后将其输送到热交换器中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热能。

该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达到了_____兆瓦,满足了园区内_____家企业的生产用热需求。

通过使用生物质气化供热,园区内的企业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约_____%,同时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指的是通过利用植物、树木、农作物和废弃物等有机物质进行能源生产的过程。

一种常见的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方法是生物质燃烧和生物质气化。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指的是将生物质材料直接燃烧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一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燃烧和能量利用。

燃烧过程中,生物质材料中的碳、氧、氢等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能。

这个过程类似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但由于生物质的含氧量较高,所以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低。

能量利用过程中,燃烧释放的热能被用于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此外,生物质燃烧还可以用于供暖、热水、工业炉等需求热能的场合。

生物质燃烧的优点在于其能源来源广泛、可再生性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生物质燃烧中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氧气限制)环境下进行热解和气化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生物质材料可以转化为可燃的气体燃料,称为生物质气体。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生物质材料首先被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解,产生可燃的气体和固体残渣。

然后,气体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气化反应进行净化和转化,得到更高质量的气体。

最终,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发电、燃料合成等能源转换领域。

生物质气化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利用生物质材料,产生高质量的气体燃料。

与生物质燃烧相比,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排放物较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此外,生物质气化还有助于减少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然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气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的组成会受到生物质材料的种类、气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

此外,气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对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求较高。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生物质气化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生物质原料进行分解、转化和合成,生成气体燃料的一种方法。

从原理上来讲,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预处理、气化反应、气体净化和利用。

1.预处理生物质预处理是指在生物质气化前对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上的加工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气化反应。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生物质经过加工后变成较为均匀的物料,提高其物料的可流动性和导热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气化效果。

2.气化反应生物质气化反应是将气化物料在高温、低氧气体条件下进行制气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燃料。

生物质气化反应主要包括干式气化和湿式气化两种。

干式气化是指在高温情况下,将生物质原料在缺氧的环境中尽量完全转化成气体。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生物质的水分含量可以很低,操作简单易行,清洁高效,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

缺点是,气化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焦油和灰分,需要进一步净化处理。

湿式气化则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水蒸气与生物质原料反应,产生气体燃料。

相对于干式气化,湿式气化需要控制水分含量,而且操作难度更大,但灰分和焦油的含量比较少。

3.气体净化气体净化是指对生物质气化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过滤、去除灰尘、硫化物、有毒有害物质和其他杂质等,以便产生纯净的燃气,满足特定的燃烧要求。

常见的气体净化技术包括电除尘法、吸附法、捕集法、过滤法、膜处理法等。

4.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于提供热量或做为燃料,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改造,将气体转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合成气、合成油、合成酯等。

三、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质气化技术已成为当前能源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发达国家在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生物质发电及气化专题报告

生物质发电及气化专题报告

生物质气化及直燃发电专题报告一、全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及分布状况生物质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我国幅员辽阔,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

1、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6亿公顷,年产农业生物质约7亿吨,除用作肥料、饲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外,约有4亿多吨可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森林资源总储蓄量150亿立方米,采伐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约占林木生物量的40%,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2.5亿m3/a计算,考虑其它采伐量,每年可产生约1.2亿t的采伐、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按原木的34.4%计算可达0.4亿吨。

扣除造纸、人造板使用量,可作为燃料资源的约为0.9亿吨。

综上农林生物质可供利用量约为4.9亿吨/a,而且每年以5%的增长率在增长。

2、农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我国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吉林、四川、河北等省,单位国土面积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上海、吉林、湖北等省(见图1),秸秆资源总量分布见图2。

图2中国秸秆资源分布3、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林业生物质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分布见图3。

图3中国林木生物质资源分布二、农林生物质气化和直燃发电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巨大,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式:林业剩余物用于造纸、生产人造板、加工颗粒燃料、生物质气化、直燃发电,大部分伐区剩余物及抚育伐剩余物散落在林间腐烂。

农作物秸秆目前主要处置方式是田间焚烧或粉碎后翻埋于农田,用作饲料、农户取暖和炊用燃料,另有一部分用于生物质制气、生物乙醇、直燃发电等。

本文侧重对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气化进行论述。

1、农林生物质气化1.1农林生物质热解与气化热解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生物质受热分解,产生固体炭、液体(焦油和木醋)与可燃气体的一种方法,气体热值在10~13 MJ/m3。

生物质气化是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利用自身部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在气化剂参与下,将生物质转化为含CO、H2、CH4等可燃气体的过程,是将低品位的固态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的可燃气体的热化学过程。

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项目总结

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项目总结

生物质制氢项目总结一、项目简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终极方向。

然而自然界中不存在纯氢,只能从其它化学物质中转化、分解或分离得到。

目前全世界96 %的氢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取,其生产费用高且产生较多温室气体。

于是,部分学者都在研究如何利用生物质高效、环保的转化为氢气。

目前,生物质制氢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生物法制氢和热化学法制氢。

热化学法主要包括热解、高压超临界转化和气化法等。

其中,气化制氢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产气氢含量较高,已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

但生物质在气化过程中产生较多有害的焦油。

本项目采用基于超绝热气化的思想,将具有蓄热、微孔过滤、裂解等功能的多孔介质应用于生物质气化制氢过程中焦油的超绝热高效转化,以期提高生物质气化产氢效率。

二、本人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及发挥的作用我主要是对生物质超绝热气化制氢中的核心设备——生物质气化炉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以及和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生物质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结了生物质气化的反应过程,为整个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包含了各种反应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气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和常见问题;总结了各种生物质气化炉的构造、原理及其特点,为整个实验奠定了设备基础;对本实验所用设备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生物质制氢的实验研究。

三、参加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很高兴能够走到最后,通过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项目,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项目,我也付出了很多,牺牲了许多课外休闲时间,但是相比这些,我的收获远远大于失去。

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首先,不得不让我谈及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

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就像是一只蚂蚁看见了一块很大很美味的奶酪一样;后来是唐志国老师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从刚开始建立计划,慢慢的一步一步去完善并走向最后,由于在刚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的计划,在后期很多组忙着更加完善的时候,我们的过程是在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情况一、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借助于气化介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等),使生物质的高聚物发生热解、重整、氧化和还原反应,热解伴生的焦油进一步热裂化或催化裂化成为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进一步生成CO、H2和CH4等混合燃气。

生物质气化利用可包括气化供气技术、气化供热技术、气化发电技术和气化制氢技术等。

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较快,主要以气化供气和供热为主向气化发电、冷热电多联产等方向发展。

生物质气化利用虽然较广阔,但生物质气化还不能大量推广,主要影响生物质气化发展的因素有:(一)燃料:⑴生物质成型燃料(BMF):①燃料原料。

生物质原料多种多样,有木质和草本类,城市有机垃圾和动物粪便等。

原料不同,燃料的热值、灰分和挥发分也不同,不同原料产生燃气量也不同。

②燃料其他物理性质。

水分含量、燃料密度(颗粒密度和堆积密度)、颗粒大小等。

水分含量过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生物质气化;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燃料密度越高,气化效果越好;小颗粒的燃料相对比大颗粒气化效果好。

在2013年及以前,BMF行业虽发展快速,但燃料参数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规格。

⑵燃料供应:生物质原料(农业、林业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较广泛的地方可以相应的降低燃料的收集成本,进而降低气化过程中的成本。

虽然中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较丰富,但是燃料分布不均匀,目前出现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利用较少,而需生物质原料的地方需花费较高的运输成本到其他地方购买生物质燃料,大大增加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燃料成本,同时燃料供应不足制约着生物质气化的发展,影响生物质气化效果。

(二)净化: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净化分为干式和湿式,干式主要去除其中的粉尘和颗粒,湿式主要去除焦油和少量的微细颗粒。

目前气体净化还不成熟,气化效果不明显,焦油去除难度较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净化的成本还相对较高。

(三)国家政策:虽然国家目前大力倡导节能节能减排,支持和引导生物质的发展,生物质利用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对生物质发展目标也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规划,但是政策不到位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

生物质气化的原理
生物质气化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

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在高温环境中对生物质进行热分解,以产生可燃性气体,如合成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甲烷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生物质气化的过程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干燥、热解和气化。

首先,生物质在干燥过程中,被加热并且与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接触,以去除水分。

接下来,在热解阶段,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被加热,其大部分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焦炭和可燃气体。

最后,在气化阶段,焦炭和可燃气体在高温环境中与蒸汽和气体反应,产生更多的可燃气体,如合成气体。

生物质气化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和气氛。

高温有利于生物质的热解和气化反应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产物的不稳定和副反应的发生。

此外,气氛中存在的氧含量或气氛中是否存在气体也会影响气化反应的选择和产物的质量。

生物质气化可以应用于多种用途,如发电、制造高值化学和燃料产品,以及替代传统的燃烧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它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能源转化技术,可以利用农作物废弃物、林木残渣和其他生物质资源来产生清洁能源。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1. 背景生物质气化以木头等为原料,在氧气不充足情况下,加热使木头等生物质裂解产生合成天然气,再用合成天然气加热却暖或发电。

生物质气化与传统的烧木头等方式加热不同,传统烧木头、秸秆等是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燃烧,而生物质气化是在氧气不充分情况下加热。

气化的基本定义为:不完全氧化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把含碳物质转化成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等。

反应温度一般大于700︒C,一般在700-1000︒C 间。

生物质气化主要过程如下:生物质预处理后→进入气化炉→加氧气或水蒸气→燃烧气化→产生的气体出来除焦油→气体冷却→气体净化(除硫化氢、除二氧化碳)→甲烷化→合成天然气(合成气)。

合成气在此作为加热及其他燃料驱动蒸汽机及发电机发电。

合成气进一步加工,比如经过费-托反应可以生成液体生物柴油。

此过程在二战时,被德国比较大规模地采用,弥补石化柴油不足。

如今,生物质气化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以奥地利、芬兰、英国和德国为主要国家。

2. 生物质气化主要工艺2.1生物质气化过程发生了如下反应:1)水-气反应:C+H2O=H2+CO2)还原反应:CO2+C=2CO3)甲烷化:C+2H2=CH44)水-气转换反应:CO+H2O=CO2+H2CO热值:12.64MJ/Nm3H2热值:12.74~18.79MJ/Nm3CH4热值:35.88~39.82 MJ/Nm3空气、氧气和水蒸气可作为气化媒介。

但不同媒介对过程与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空气便宜,但产出气的热值低;氧气贵,产出气热值高;用水蒸气做媒介产生热值与氧气相当,但也耗费比较高的热能。

2.2 生物质气化炉类型生物质气化炉主要分三种类型,但还6~有其他个性化炉子:1. 固定/移动床气化炉-向上排气炉(气体与原料对流)-向下排气炉(气体与原料同方向流动)-错流移动床2. 流化床气化炉-循环流化床-气泡流化床-气流床(携带床,Entrained flow bed)上图左是向上排气炉;右是向下排气炉。

生物质气化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是通过气化炉将固态生物质转换为使用方便而且清洁的可燃气体,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

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质原料加热,生物质原料进入气化炉后被干燥,伴随着温度的升高,析出挥发物,并在高温下裂解。

裂解后的气体和炭在气化炉的氧化区与供入的气化介质(空气、氧气、水蒸气等)发生氧化反应并燃烧。

燃烧放出的热量用于维持干燥、热解和还原反应,最终生成了含有一定量CO 、CO2、H2、CH4、CmHn 的混合气体,去除焦油、杂质后即可燃用。

这种方法改变了生物质原料的形态,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能量转换效率比固态生物质的直接燃烧有较大的提高,整个过程需要用生物质气化炉来完成。

一、气化炉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固定床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

1、固定床气化炉是将切碎的生物质原料由炉子顶部加料口投入固定床气化炉中,物料在炉内基本上是按层次地进行气化反应。

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炉内的流动要靠风机来实现,安装在燃气出口一侧的风机是引风机,它靠抽力(在炉内形成负压)实现炉内气体的流动;靠压力将空气送入炉中的风机是鼓风机。

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生物质气化炉的气化效率η≥70%,国内的固定床气化炉通常为70%~75%。

按气体在炉内流动方向,可将固定床气化炉分为下流式(下吸式)、上流式(上吸式)、横流式(横吸式)和开心式四种类型。

上流式固定床气化炉(逆流操作)下流式固定床气化炉(并流操作)优点:1) 燃气经过热分解层-干燥层时,灰尘得到过滤,致使出炉的燃气灰分含量较少;2) 热得燃气向上流动时有助于物料的热分解和干燥,热量在炉内得到了有效利用媒体高转换热效率,出炉的燃气温度较低。

缺点:1)含焦油量较多;2)投料不方便。

适用范围:在燃气无需冷却、过滤便可以输送到直接燃用的场合。

横流式固定床气化炉(气化炉的气化剂由炉子一侧供给)开心式固定床气化炉优点:1)燃气中焦油含量较少(原因热分解产出的焦油在经过氧化-还原层时,能裂解成降温时不凝结成液体的小分子量的永性体);2)结构简单,运行比较可靠,造价较低。

第三章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汇总

第三章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汇总

气体燃料的低值简化计算公式为: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4.气化效率
气化效率是指生物质气化后生成气体的总热量与气化原料的总热量 之比。它是衡量气化过程的重要指标。 5.热效率
热效率为生成物的总热量与总耗热量之比。 6.碳转换率 碳转换率是指生物质燃料中的碳转换为气体燃料中的碳的份额。即 气体中含碳量与原料中含碳量之比。它是衡量气化效果的指标之一。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有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但燃烧的生物质份额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增加,使气体质量下降,理论最佳当量比为0.28,由于原料与气化方式 的不同,实际运行中,控制的最佳当量比在0.2-0.28之间。 2.气体产率 气体产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原料气化后所产生气体燃料在标准状态下 的体积。 3.气体热值 气体热值是指单位体积气体燃料所包含的化学能。
当然,在裂解反应中还有少量烃类物质的产生。裂解区的主要产物 为炭、氢气、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焦油及其他烃类物 质等,这些热气体继续上升,进入到干燥区,而炭则进入下面的还原区 3.还原反应 在还原区已没有氧气存在,在氧化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着这里同 炭及水蒸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于还原反应是吸热 反应,还原区的温度也相应降低,约700-900度,其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气化的基本原理
为了清楚的描述气化过程,我们将以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如图所示) 为例 ,具体分析生物质的气化过程。
1.生物质的干燥
在气化炉的最上层为干燥区,从上面
加入的生物质燃料直接进入到燥区湿物 料在这里同下面三个反应区生成的热气 体产物进行换热,使原料中的水分蒸发 出去,生物质物料由含有一定水分的原 料转变为干物料。干燥区的温度大约为 100-250度。干燥区的产物为干物料和水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它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可再生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生物质气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对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生物质气化技术是通过热解、气化和催化等过程将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可燃气体。

在气化过程中,生物质经过高温热解生成一系列气体产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氮等。

生物质气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铁、镍等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将生物质中的碳、氢等元素转化为可燃气体,同时生成一定量的焦炭和灰渣。

生物质气化技术具有高能效、低污染、资源广泛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1. 研究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质气化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内容方面,主要包括气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气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催化剂的研究、气化设备的改进等方面。

气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气化效率和减少气化参数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还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焦炭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减少焦炭生成对气化设备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技术改进在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中,技术改进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气化反应器结构和提高气化温度,有效地提高了气化效率和气化产气的热值。

通过引入先进的气化设备,如旋转流化床气化技术、离心气化技术等,使得生物质气化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的气体清洁技术研究,以期减少气化产气中的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

3. 材料选择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研究人员广泛地开展了各种生物质材料的气化性能研究,以期找到更适合气化利用的生物质材料。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研究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研究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展与应用研究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转化手段,正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原料(如木材、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在一定的温度和气化剂(空气、氧气、水蒸气等)条件下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

这些可燃气体可以用于发电、供热、生产化学品等多种领域,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原理与分类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中,生物质发生热解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成分的合成气。

根据气化炉的类型和运行条件的不同,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固定床气化炉固定床气化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气化设备,生物质原料在炉内相对固定,气化剂从下部或上部通入。

根据气化剂的流动方向,又可分为上吸式、下吸式和平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上吸式气化炉的产气中焦油含量较高,但热效率相对较高;下吸式气化炉的产气焦油含量较低,但气体温度较高;平吸式气化炉则介于两者之间。

2、流化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中,生物质原料在流化介质(如空气、水蒸气等)的作用下处于流化状态,与气化剂充分接触,反应速度快,气化效率高。

常见的流化床气化炉有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两种。

3、气流床气化炉气流床气化炉的工作温度较高,通常在 1200℃以上,生物质原料以粉末形式与气化剂高速喷入炉内,瞬间完成气化反应。

这种气化炉产气质量高,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也较高。

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进展近年来,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气化炉的设计和优化方面,通过改进炉体结构、优化气化剂的分布和流动方式,提高了气化效率和产气质量。

例如,采用新型的炉内换热装置,有效地回收了气化过程中的热量,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同时,通过优化气化剂的入口位置和流量控制,改善了气化反应的均匀性,减少了焦油的生成。

在净化和提质技术方面,新的方法不断涌现。

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

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

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一、生物质气化简介1、生物质气化的概念生物质气化是一种将生物质及其结构材料通过改变其物化形式和热、物理因素,使其发生重新分配和变形,从而分离组分有机物、无机物和气体的一种技术处理过程。

2、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生物质气化的基本原理是将有机物经过高温的氧化燃烧和热分解,从而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碳气化产品,有机物的转化过程中不会发生环境污染。

3、生物质气化的主要过程生物质气化系统的主要生产过程包括燃烧、热分解、分离、脱硫、脱硝、脱碳和脱水等。

其中,燃烧及热分解过程会使释放大量热能,从而使物质改变物态,改变有机物的形式与分布。

而烟道部分则起到脱硫、脱硝、脱碳和脱水等作用,从而使碳气化产品的总污染物数量和比例降低。

二、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简介1、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的定义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COG)是一种采用低温阴燃法利用生物质生产液化煤成品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利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与原生物质的气态产物进行反应,使原生物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含碳的液态炭烃液COG。

2、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的核心技术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的核心技术是在碳气化反应的基础上,将芳烃、羧烃、烷烃和醇的一定比例的生物质混合物与二氧化碳混合,并在改变其物理特性和热特性的情况下,将二氧化碳混入物质中,形成液态炭烃液COG。

3、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技术优势a、可重复利用:不同的生物质可以分别进行碳气化反应;b、低温反应:反应过程只需低于400℃;c、可控原料: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原料,产出的COG可控;d、碳素回收率高:碳气化反应可提供碳素回收,碳回收率可高达99.7%以上;e、脱硫除硝使用低:脱硫除硝采用低硫煤进行反应,排放的SOx 、NOx 也很低。

三、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的优势1、节省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可以节省能源,不需要采用煤、石油等高温燃烧消耗,既能生成大量可靠的低温煤,也能节约大量能源;2、改善环境:因为二氧化碳气化过程脱硫除硝处理采用低硫煤反应,排放的SOx、NOx浓度非常低,改善环境污染的事实也得到证明;3、去除污染物: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也强大,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中的污染物总量和比例,而且这一过程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4、可再生利用:二氧化碳气化生物质具有可再生利用性,有助于减少污染物和节省能源。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应用情况一、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借助于气化介质(空气、氧气或水蒸气等),使生物质的高聚物发生热解、重整、氧化和还原反应,热解伴生的焦油进一步热裂化或催化裂化成为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进一步生成CO、H2和CH4等混合燃气。

生物质气化利用可包括气化供气技术、气化供热技术、气化发电技术和气化制氢技术等。

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较快,主要以气化供气和供热为主向气化发电、冷热电多联产等方向发展。

生物质气化利用虽然较广阔,但生物质气化还不能大量推广,主要影响生物质气化发展的因素有:(一)燃料:⑴生物质成型燃料(BMF):①燃料原料。

生物质原料多种多样,有木质和草本类,城市有机垃圾和动物粪便等。

原料不同,燃料的热值、灰分和挥发分也不同,不同原料产生燃气量也不同。

②燃料其他物理性质。

水分含量、燃料密度(颗粒密度和堆积密度)、颗粒大小等。

水分含量过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生物质气化;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燃料密度越高,气化效果越好;小颗粒的燃料相对比大颗粒气化效果好。

在2013年及以前,BMF行业虽发展快速,但燃料参数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规格。

⑵燃料供应:生物质原料(农业、林业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较广泛的地方可以相应的降低燃料的收集成本,进而降低气化过程中的成本。

虽然中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较丰富,但是燃料分布不均匀,目前出现生物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生物质利用较少,而需生物质原料的地方需花费较高的运输成本到其他地方购买生物质燃料,大大增加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的燃料成本,同时燃料供应不足制约着生物质气化的发展,影响生物质气化效果。

(二)净化: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净化分为干式和湿式,干式主要去除其中的粉尘和颗粒,湿式主要去除焦油和少量的微细颗粒。

目前气体净化还不成熟,气化效果不明显,焦油去除难度较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净化的成本还相对较高。

(三)国家政策:虽然国家目前大力倡导节能节能减排,支持和引导生物质的发展,生物质利用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对生物质发展目标也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规划,但是政策不到位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化指标的影响因素
复杂的热化学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化指标的因素取决于3个方面,即原料特性、气化过 程的操作条件和气化反应器的构造。
第13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1)生物质特性 原料特性不但影响气化指标.而日也决定气化方法的选择。 生物质作为气化原料比煤作为气化原料有突出的优点。 1)挥发分高、固定族低。生物质特别是秸秆类生物质,固定 碳在20%左右,而挥发分则高达70%左右。在较低温度下, 约400度就可全部挥发出来。 2)生物质碳反应性高。生物质碳在较低温度下,以较快的速 度与CO2及水蒸气进行气化反应。 如:在815℃、2MPa下,木炭在He(45%)、H2(5%)及水蒸气 (5%)的气体中,只要7分钟,80%能被气化,泥煤炭只能有 约20%被气化,而褐煤显几乎没有反应。 3)生物质灰分少。生物质灰分一般少于3%(稻壳等除外)。 4)含硫量低。生物质台硫量一般少于0.2%,不需要气体脱 硫装置,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解过程机理及动力学表达式 低温时(低于250℃)的主要产物是CO2、CO、H2O及焦炭;温度升 高至400℃以上时,生成CO2、CO、H2O、H2、CH4焦炭及焦油等;温度
继续升高至700℃并有足够停留时间时,出现二次反应,即焦油裂解为
氢、轻烃及炭等产物。
第5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还原过程中主要化学反应及过程速率 下面反应是可逆的,增加温度、降低压力促进反应进行。温度低于
第8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② 下吸式气化炉
优点是: 1. 气化强度较上吸式高; 2. 工作稳定性好; 3. 由于氧化区在热解区与还原区之间,因而干 馏和热解的产物都要经过氧化区,在高温下 裂解成H2和CO等永久性小分子气体,使气 化气中焦油含量大大减少。 缺点是: 1. 出炉的可燃气中含有的灰分较多; 2. 出炉的可燃气的温度较高,须用水进行冷却。
第3页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3.还原区(吸热) H2
热气体上升进入裂解区 未反应炭进入氧化区
4.氧化区(放热)
温度大约为1000~1200℃ 产物为CO、CO2 热气体上升进入还原区 灰进入灰室
图 上吸式气化炉气化原理
第4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生物质气化动力学包括热分解过程机理及动力学表达式,还原过程中的 主要化学反应及过程速率,焦炭的燃烧过程及其二次反应过程速率。
700℃时,反应有利于CO2的生成,并且水蒸气与碳的反应速率极为缓慢
。温度从800℃开始升高时,水蒸气与碳的反应明显增加。
其中水蒸气与碳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式:
第6页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焦炭的燃烧过程及其二次反应过程速率 生物质炭的燃烧速率受燃烧温度控制,基本呈现对数曲线增长。又受
氧通过灰层的扩散速率控制,细颗粒的燃烧速率比大颗粒快得多。随着
缺点是:
1. 原料中水分不能参加反应,减少了燃气中H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 气体与固体逆向流动时,物料中的水分随产品气体带出炉外,降低 了气体的实际热值,增加了排烟热损失; 2. 热气体从底部上升时,温度沿着反应层高度下降,物料被干燥与低 温度的气流相遇,原料在低温(250~400oC)下进行热分解,导致焦 油含量高。
(2)流化床气化炉
流化床气化炉的反应物料中常掺有精选过的惰性材料沙子,在吹入气
化剂作用下,物料颗粒、沙子、气化剂接触充分,受热充分,在炉内呈 “沸腾”燃烧状态,气化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大,气化效率高。
第10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以外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为例: 主要优点
气化反应在床内进行,焦油也在床内裂解,气固分离以后的炭
缺点
(1)产出气体的显热损失大。 (2)由于燃料颗粒细,流化速度较高,故产出气体中的 带出物较多。
第21页
双流化床气化炉
第22页


第23页
不断循环回反应炉内。使炭有足够的时间在床内停留,以适应还 原反应速度慢的需要。适合水分含量大、热值低、着火困难的生
物质物料。
主要缺点 产气中灰分需要很好地净化处理和部
件磨损严重。
第11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1.比消耗量。定义:气化1kg生物质所消耗气化剂(如空气、 水蒸气、氧气)的量。 2.产品气产率。气化1kg原料所得到的气体燃料在标准状态 下的体积称为产品气产率。
颗粒粒径减小,燃烧速率按对数曲线递增。 焦油的燃烧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且接近直线关系。 二次反应包括裂解、重整、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二氧化碳 与碳及碳与水蒸气的还原反应等。温度与停留时间是决定二次反应程度
的主要因素。
第7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1)固定床
① 上吸式气化炉
优点是:
1. 燃气在经过热分解层和干燥层时,将热量 传递给物料,用于物料的热分解和干燥, 同时降低其自身的温度,使炉子热效率大 大提高; 2. 热分解层和干燥层对燃气有一定的过滤作 用,所以出炉的燃气中只含有少量灰分; 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炉内阻力小。
(3)气化条件。
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物料特性、气化设备结构等也是影响 气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气化条件,气化产物成分的 变化很大。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固定床气化炉
下吸式:焦油含量少,热值高 上吸式:焦油含量多,热值低
第19页
流化床气化炉
第20页
优点: (1)流化床气化炉断面小,气化效率和气化强度较高。 (2)流化床气化对灰分要求不高,可以使用粒度很小的 原料。 (3)流化床气化的产气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波动,且气 化效率不会明显降低。 (4)流化床使用的燃料颗粒很细,传热面积大,传热效 率高,气化反应温度不是很高且均衡,结渣的可能性减弱。
第9页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③ 横吸式气化炉
生物质原料由炉顶加入,灰分落入炉栅下部的灰室。气化剂由侧面进 入,产出的气体也由侧面流出,气流横向通过气化区,在氧化区、还原
区进行的热化学反应与下吸式气化炉相同,只不过反应温度较高,燃烧
区温度甚至会超过灰熔点,容易造成结渣。因此,该炉适用于含灰分少 的原料,一般用作焦炭和木炭气化。
第14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2)原料的结渣性。
反应性好的原料,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气化过程不易结渣,有利 于操作,也有利于甲烷生成。矿物成分往往可使燃料在燃烧反应中起 催化作用。 例如:将木灰(1.5%)喷在加热中的木材表面上.就可使反应性加强, 反应时间减少1/2。
第15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生物质气化
1
主要内容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生物质气化反应动力学
生物质气化设备和工作原理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第2页
生物质气化基本原理
1.干燥区 温度大约为100~250℃
产物为干物料和水蒸气
水蒸气随着下面三个反应 区的产热排除气化炉
干物料进入裂解区
2.热分解区(裂解区) 温度大约为300~600℃ 产物为炭、H2、水蒸气、 CO、CO2、CH4、焦油及其 他烃类物质 热气体上升进入干燥区 图 上吸式气化炉气化原理 炭进入还原区
3.碳转化率。碳转化率是指生物质燃料中的碳转化为气体燃
料中碳的份额,即气体中含碳量与原料中含碳量之比。
燃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气体产率,m3/kg 原料中碳的含量,%
第12页
生物质气化指标及影响因素
4. 气化效率。生物质气化后生成的产品气总热量与气化原料 总热量之比,称为气化效率,它是衡量气化过程的主要指标。 5. 气化强度。单位时间内,气化反应器单位横截面上所能 气化的原料量称为气化强度,单位通常为kg/(m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