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PPT课件
毛织物整理
第八章毛织物整理第一节绪言纯羊毛织物毛织物羊毛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的毛型织物纯化纤仿毛型织物毛织物品种很多,但按毛纺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粗纺和精纺两大类。
它们在整理要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精纺毛织物的整理特点精纺毛织物的特点:结构紧密、纱支较高、其中纤维的排列几乎呈平等状态。
整理特点①薄型织物:如凡立丁、派力司、薄花呢等整理要求:呢面平整、洁净、光泽好、手感具有滑、挺、爽的风格;②厚型织物:如华达呢、花呢等整理要求:呢面光洁、手感丰满、富有弹性、光泽自然等;二、粗纺毛织物的整理特点粗纺毛织物的特点:纱支较低、其中纤维的排列较乱,下织机时织物极为稀松。
整理后特点:织物弹性好、不粗糙、紧密厚实、表面细洁、绒毛整齐、颜色鲜明、光泽好等特点;整理分类干整理:在湿热的条件下,借助于机械作用力而进行的整理;和棉织物精练相似;湿整理: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整理;包括:起毛、剪毛、压呢和蒸呢等;第二节洗呢一、洗呢的目的残存的天然杂质(洗毛)浆料呢坯含杂情况抗静电剂烧毛灰屑灰尘、油污等①去除上述杂质洗呢的目的②提高毛织物的润湿能力③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色泽鲜艳度④发挥其特有的光泽、弹性,手感柔软、丰满等二、洗呢原理和用剂1、原理洗呢时,洗液中的S.A.A分子定向排列在织物表面,并包围污垢颗粒,使织物和污垢间的引力减小,再借助于机械作用力,使污垢乳化或分散在洗涤液中,最后被冲洗干净,洗呢去污过程如下图所示。
2、洗呢用剂阴离子S.A.A:如肥皂、净洗剂LS等非离子S.A.A:如平平加O、雷米邦A、洗涤剂209等;三、洗呢设备和工艺条件分析1、洗呢设备目前,我国用的最多的是绳状洗呢机,其示意图如下所示:2、工艺条件1)温度T↑→润湿、渗透能力↑→洗呢效果↑T↑↑↑→羊毛纤维损伤↑、手感粗糙、光泽↓纯毛织物洗呢适宜温度:35-500C;2)洗呢时间精纺织物:45-90分钟粗纺织物:30-60分钟3)浴比精纺织物:1∶5-10粗纺织物:1∶5-64)洗液的pHpH=9.5-10四、洗呢要求1、洗净污垢,并冲净残皂,含皂率控制在1%以下;2、要适当保留油脂,使手感滋润,精纺织物油脂含量为0.6%;粗纺织物油脂含量为0.8%;3、洗呢过程中,要防止损伤羊毛纤维,不产生表面疵点;第三节煮呢一、煮呢的目的和原理1、目的煮呢是将呢坯于高温水中给予一定的张力定型,使呢面平整挺括、手感滑爽、丰满柔软;稳定毛织物的尺寸,降低缩水率,增强毛织物的弹性和抗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织物结构与基本组织常规图示
图15-21针织物卷边与歪斜发生示意图
10
第三节
一、非织造布的主结构
1
图15-22纤维网的排列形式
表15-2不同的成网方式与非织造布强力
成网方式
非织造布纵、横向强力比
平行纤网
(10~12):1
交叉纤网
(0.2 ~ 0.6):1
凝聚辊纤网
(5~6):1
杂乱辊纤网
(3~4):1
(2)化学粘合加固结构
(a)点状粘合(b)膜状粘合(c)团状粘合
图15-25化学粘合加固结构示意图
(3)热粘合加固结构
。
三、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指标
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指标有密度、平方米重w、厚度T,纤维排列、加固结构参数,孔隙及分布等。这方面的评价大多以性能和工艺参数为主。作为结构特征的基础,仅介绍w、、T等。
(1)组织图及组织参数
图15-9斜纹组织图
(2)织物特点
图15-10山形斜纹(左)和破斜纹(右)
(3)织物结构的变化
3
经纬纱线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相连的组织点,组织点分布均匀。
(1)组织图及组织参数
图15-11八枚缎纹组织图
(2)织物特点
(3)织物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一、针织物的结构及参数
针织物结构的内涵是线圈,线圈的串套方式统称线圈结构。
(15-17)
(15-18)
(7)织物组织及对结构的影响
图15-3机织物(斜纹)的空间结构
(a)结构图 (b)组织图
图15-4纬平绒结构图与组织图
图15-5蜂巢组织图
第一个给出了机织物结构的基本要素与特征,是织物结构讨论的基础;
第二个展示了织物结构在平面组织下的复合变化形式,是三维和复合织物形式的原本;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 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 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 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 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 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第八章 织物分析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 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 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 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 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 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8章织物的组成与结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三)在原组织上形成的其他织物组织
变化组织是以原组织为基础,变更原组织的浮长,飞数、
循环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而产生的各种组织。
为左斜纹,反之称为右斜纹。
(3)斜纹的经(纬)纱循环数Rj=Rw≥3,其飞数Sj=Sw=1。
(4)斜纹组织的表达式:分式加箭头表示,如1/3
(读1上3下)。
循环数为分子与分母之和。 (5)有正反面之分。经面斜纹、纬面斜纹、双面斜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缎纹组织
1、缎纹组织的特征: (1) 其经纱或纬纱在织物中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连续、分布均 匀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 (2)R ≥ 5 (3)表示方法:用分式表示:分子表示R,分母表示S。 (4)飞数必须1<S<R-1,且与R之间不能有公约数 (5)有正反面之分
上一页
7、组织点飞数:在织物组织中,相邻两根经纱(纬)纱上的相应
组织点之间的间隔距离.组织点飞数以符号S表示。沿经纱方向计
算相邻两根经纱相应两个组织点间距离是经向飞数,以Sj表示, 沿纬纱方向计算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组织点间距离是纬向飞数, 以Sw表示。 8、浮长:一根经纱(或纬纱)连续地浮在1、2、3…根纬(经)纱 之上的长度。
求。如棉/麻,涤/棉,涤/粘、丙/棉等各类织物和涤/腈
/粘“三合一”混纺的中长华达呢,平纹呢等。
如 经纱 32S/2涤粘
3、交织织物 union
纬纱:20S/1涤粘
交织织物:用不同纤维的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织物。
常见的机织物组织课件
斜纹组织的织造原理
要点一
总结词
斜纹组织的织造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织机的织造参数,如 梭子投射角度、经纬纱张力等,来减少经纬纱的交织次数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织造斜纹组织时,需要调整织机的织造参数。其中,梭 子投射角度是关键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梭子在垂直方向上 的位置,进而影响经纬纱的交织程度。通过调整梭子投射 角度,可以使得经纬纱在交织过程中形成斜向的纹路。此 外,经纬纱张力也是影响斜纹组织的重要因素,适当的张 力可以使得经纬纱更好地贴合在一起,形成更加清晰的斜 纹效果。
性。
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
总结词
双层组织的织造原理包括两个独立的织口和交织点, 通过控制两个织口的运动和交织点的位置来实现双层 组织的织造。
详细描述
在织造双层组织时,需要设置两个独立的织口,分别 控制上下两层纱线的交织。同时,需要精确控制两个 织口的运动和交织点的位置,以确保上下两层纱线能物组织的分类
根据交织规律
可分为简单组织、复杂组织和联合组织。
根据纱线在组织中的交织形态
可分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
织物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功能
织物组织决定了机织物的外观、质地 、性能和用途。
特点
不同的织物组织具有不同的交织规律 和形态,从而产生不同的外观和性能 特点。
02
平纹组织
平纹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03
斜纹组织
斜纹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斜纹组织是一种机织物组织,其特点是经纬纱交织次数减少,形成明显的倾斜纹路。
详细描述
斜纹组织是由经纬纱交织而成,但与平纹组织不同,其交织次数较少,使得经纬纱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织物更加柔软、舒适。斜纹组织的纹路呈明显的倾斜状,与平纹组织的交叉纹路不同,给人以动态 、活泼的感觉。
织物分类及其结构
起毛组织
Woven Fabric
4.大提花组织 大提花组织专用于大提花织物,亦称纹织物。 用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或一组以上经纱或纬纱,并使 用多重或多层织物组织来构成花纹图案的大提花组织。 大提花织物的特点是织物成形时,每一根经纱的提降次 序都可以单独控制,这是专门为花纹图案的构成而设计 的一种成形方式,称为提花织造。
织物分类
织物工艺
织物结构
织物应用
Woven Fabric
机织物 woven fabric(亦称梭织物)
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相互垂直的纱线, 以90度角作经纬交织而成。
woven fabric
机织物的规格表述
01 机织物表述通常包括:
幅宽、平方米克重、纱线、经纱号数×纬纱号数、经密×纬密
经/纬纱号数:表示纱线的粗细程度,用D、Tex、Ne、Nm 经/纬密:织物经纬向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经纬纱根数 经密PT :国标:经纱根数/10cm;行业:经纱根数/英寸 纬密PW :国标:纬纱根数/10cm;行业:纬纱根数/英寸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abric are introduced.
织物组成
织物分类
织物原料
织物特性
Fabric overview
织物的定义
由纱线织、编、结或纤维经成网固着而成,即纱线相互交叉、 相互串套和簇绒,或纤维固结而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 度的制品。
(1) 纺织原材料
(2) 纱线
面料
(4) 染整
(3) 胚布
Fabric overview
按纤维归类:
天然纤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材料
第八章 机织物生产原理
本章知识点 1.有关梭口的概念。 2.多臂、提花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 3.打纬机构的作用、分类、机构原理。 4.卷取机构与送经机构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5.织造工艺参数。
第一节 概 述
一、织机的组成 即开口机构、引纬机构、打纬机构、卷取
机构和送经机构。此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花色品种、提高织机生产率,以及考虑生 产的安全性等原因,在织机上还有其他组成部 分。
从经纱离开综平线上下分开到重新返回综平线所 经历的时间,称为开口周期。经纱经历了上述三个时 期之后,又重复上述运动,形成新的梭口。
第二节 开 口
3.梭口形成方式:
(1)中央闭合梭口 (图8-3) (2)全开梭口(图8-4) (3)半开梭口(图8-5)
经纱位置线就是在织机上,经纱处于综平位置 时,经纱由织口B经综眼C、经停架中导棒D 至后梁握持点E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BCDE, 如图8-1所示。如果D、E两点在BC直线的延 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经直 线。
第一节 概 述
(五)按照引纬方法分 1.有梭织机 2.无梭织机
(六)按照多色供纬能力分 1.单梭织机 不能多色供纬,只能织制一种纬纱的
织物。 2.混纬织机 只能用两三种纬纱作简单交替而不能
任意供纬。 3.多梭织机和多色供纬的无梭织机 可以织制由多
种颜色和品种的纬纱构成的格子织物。 (七)按照生产的特种产品分
第二节 开 口
➢电子提花开口机构
• 电子提花开口机构融合了现代微电子技术和电磁、光
电技术,在纺织CAD系统和新型纺织机械机构的配合下,
实现了高速无纹板提花,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 品质量。 • 电子提花开口机与其他机械控制的提花机相比,在花 样控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变革,其主要组成部分是: • (1)电子程控装置:正确发出提综信息,可带有键盘、 显示、打印等功能。 • (2)电信号与机械量的转换机构:一般采用电磁铁, 即由程控装置发出提综信息转换为机械位移量来实现 机械控制。
越秀纺织服装商品学第九讲织物的分类与基本结构.pptx
双幅织物(double-width fabric):幅宽在 150cm左右
➢ (2)按织物的厚度分
棉、毛、丝织物厚度(mm)与类型
织物类型
轻薄型
中厚型 厚重型
棉型织物 精梳毛型织物 粗梳毛型织物 丝织物
<0.24 <0.40 <1.10 <0.14
0.24~0.40 0.40~0.60 1.10~1.60 0.14~0.28
织物应用的三大领域
▪ 服装用纺织品 ▪ 装饰用纺织品 ▪ 产业用纺织品
第二节 机织物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一、机织物的分类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织物;混纺织物;交织物
纯纺织物:经纬纱均用同种原料; 混纺织物: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种的纺织纤维混纺的纱线制织的
织物。如涤/棉、涤/毛、涤/腈等。 交织物:指用两种不同纺织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染色
平纹织物组织图与结构图
三原组织图 (a)平纹组织 (b)纬面斜纹组织 (c)纬面缎纹组织
➢ (1)、组织点(浮点):经、纬纱相互交叉 时形成的交叉点。
经组织点:经纱在纬纱之上,以▉方格表示 纬组织点:纬纱在经纱之上,用□方格表示
➢ (2)、组织循环: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 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
(a)平纹组织 (b)纬面斜纹组织 (c)纬面缎纹组织
▪ 机织物(woven):
由互相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 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成的制品。(三相织 造、立体织造除外)
针织物(knitted):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彼此 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制品。
纬编
经编
非织造布(nonwoven):纤维层(定向或非定向铺置 的纤网或纱线)构成,也可再结合其他纺织品或非纺 织品,经机械或化学加工而成的制品。
《织物的结构相》课件
• 不同织物适应 不同气候需求
家居装饰
• 织物作为窗帘、 地毯、沙发面
• 料 提等 供舒适、美 观的家居环境
工业和交通
• 织物用于过滤、 隔音、涂层等
• 应用于汽车、 飞机等行业
医疗和护理
• 织物用于医疗 敷料、护理用
• 品具等备透气、舒 适、抗菌等特 性
结束语
织物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的需求, 还带来了舒适性、美观性和功能性等多种体验。织物科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 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织物的中间相
1
组织结构
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织物的厚度、透气性和强度等物理特性。
2
布匹厚度
织物的厚度取决于纱线的粗细和交织密度,影响着织物的柔软性、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3
空气透气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织物的空气透气度表示了织物对空气和湿气的渗透能力,影响着织物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织物的终末相
织物的机械性能
织物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拉伸性、弹性和耐 磨性等,决定了织物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不同织物具有不同的面料特征,如光泽、柔软度、 手感等,这些特征影响着织物的质感和使用性能。
织物的表面形态
织物的表面形态可以是光滑的、粗糙的、有纹理的 等,这取决于纱线的交织方式和纹理结构。
织物的纹理结构
织物的纹理结构可以是平整的、有纹理的、有花纹 的等,这影响着织物的外观和触感。
毛细管吸收性
织物的毛细管吸收性能决定了织物对液体的吸收和 释放速度,这是一项重要的功能特性。
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的形成
织物结构是由纱线交织而成, 通过经纬线的交织产生多种 图案和纺织物的结构特征。
织物的组织分析课件
织物的组织分析
一、基本知识
• (2)变化组织: • 以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如改变组织点的浮长、飞数、斜纹线的方向等而
获得。有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主要有重平组织、 山形斜纹组织、加强缎纹组织等。 • (3)联合组织: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各种不同的方式联合而成。 可以是两种组织简单的和并(如条格组织),可以是两种组织织线的交互排 列(如透孔组织);或者在某一组织上按另一组织的规律增加或减少组织点 (加绉组织等)。
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 ⑨ 毛巾类织物其毛圈的纱线为经纱。 • ⑩ 条子织物则条子方向是经向。
织物的组织分析
四、实验步骤
• 3、分析织物组织
• 方法一:直接观察法 • 此方法用来分析单层的、密度不大的、纱线特数较大的厚织物和较简单的小
花纹组织织物。 • 步骤:将织物平放,将照布镜置于其上,观察织物的组织,记录纱线交织的
规律,并画出组织图。分析时可多画几根镜纬纱的交织情况,以便正确地找 出织物地完全组织。
织物的组织分析
四、实验步骤
• 方法二:拆纱分析法 • 一般取试样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可取20cm*20cm,大提花
织物因其经纬纱循环数较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 • ① 确定拆纱的系统:将密度大的纱线系统拆开,利用密度小的纱线系统 的间隙,清楚地看出经纬纱的交织规律。 • ② 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织物的哪一面,一般一看清织物的组 织为原则。表面刮绒或缩绒的织物,则先用剪刀或火焰除掉表面的绒毛。
织物的基本结构课件
织物的基本结构
29
1、毛毡
• 这是利用羊毛的缩绒性制成的。将羊毛通过梳毛机做成薄网状的 毛卷,然后整理成平板的形状,经过缩绒剂湿润、紧压、搓揉。 使羊毛产生缩绒而变成布状的毛毡。
织物的基本结构
30
2、树脂粘着非织造布
• 棉、粘纤以及其他合纤短纤维,由于没有羊毛那样成毡的性质, 一般采用合成树脂或合成纤维粘着剂来固定纤维层。先将纤维材 料通过梳棉机或梳毛机做成薄膜状的纤维网,并重迭成必要的厚 度,经加热使低熔点合成纤维软化粘结或在装有树脂溶液的糟中 浸着并不断通过,再用罗拉加压去除纤维网中的余液后加热,纤 维网被固化的树脂粘着而变成不能分离的非织造布。
• 精梳毛织物是用精梳毛纱为原料的织 物;粗梳毛织物是用粗梳毛纱为原料 的织物。
织物的基本结构
12
• 精梳毛织物的特点,是身骨紧密,富有弹性,不易变形,呢面光 洁匀净,织纹清晰,纱线条干均匀,无雨丝痕,坚牢耐穿,一般 适宜做春秋季和夏令服装。精梳毛织物的主要品种,有凡立丁、 花呢、哔叽和华达呢等。
织物的基本结构
26
• 经编针织物用经编针织机编织而成。将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 线在经编机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进行成圈而形成的平幅形的针织 物。经编针织物的延伸性小,弹性较好,脱散性小,宜作外衣、 蚊帐、渔网、花边、头巾等。
织物的基本结构
27
三、非织造布
•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织布,狭义来说,是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 组成的纤维层通过机械、化学或热粘合而成的织物。
5
织物的基本结构
6
织物的基本结构
7
• 根据原棉纺纱加工系统不同,用精梳棉纱织成的织物,称为精梳 织物;
• 用粗梳棉纱织成的,称为普梳织物;
组织学第8章 纱罗组织
双经绞罗
互绞绞罗
四经绞罗
纱罗组织概念—— 纱组织——绞经与地经总是成组,概且念:每纱织罗1组根织纬是绞纱纱或组共织口 的数根纬纱(即相当于数根纬纱作一根与纬罗纱组织)的后总,称。绞经与 地经相互扭绞一次,使织物表面呈现均匀分布纱孔的组织 称为绞纱组织
一顺绞
对称绞
绞1地1 绞2地2
一绞一 一纬一绞 一顺绞
开放梭口:同一绞组的地经不动,形成梭口下层;绞经在原 上机位置地经的一侧提升,形成梭口上层。
普通梭口:同一绞组的地经开提放梭升口形成梭口上层,绞经不动,
形成梭口下层。(绞经与地经的相对位置与前一纬时它们
的相对位置相同)
普通梭口
右穿法绞转梭口示意图
2、三种梭口形式的 工作方式
(1)绞转梭口
运动方式
8.2.1 绞综装置
主要有两种绞综装置 金属绞综装置 线制绞综装置
1、金属绞综结构——
金属绞综实物图
前基综 F1
地 经
绞 经
机前
后基综
F2
机
前
位
置
焊接点
半 综
类型:
下半综(如图) 上半综
注意 基综F1,F2是前后 相邻两片综框 (左右位置可变)
半综骑跨与中间
2、线制绞综结构
绞综
下半综 左半综
后基综F2、后综及地综不 动,前基综F1带动半综提 升。
图例
采用右穿法,即原上机位置 为绞经在右,地经在左。绞 经从地经下方扭转到地经左 侧升起形成的梭口上层,地 经不提升,为梭口下层。
右穿法开放梭口示意图
(2)开放梭口
运动方式
前基综F1和地综不动, 后基综F2、半综及后 综提升。 图例
绞经在原上机位置 (即地经右侧)升起 形成梭口上层,地经 不提升,为梭口下层。
机织学课件第八章引纬
0, F2 a R1h3
y
z
F1-经纱(沿经纱方向)对梭子的摩擦力; F2-经纱(垂直于经纱方向)对梭子的摩擦力; F3-筘对梭子的摩擦力; R1-走梭板对梭子的反作用力; R2-钢筘对梭子的反作用力; h1-钢筘对梭子的反作用力至梭子重心的垂直距 离; h2-钢筘对梭子的反作用力至梭子重心的水平距 离; a-走梭板至梭子重心的距离; b-筘至梭子重心的距离。
第一节 有梭引纬
公式中F1(经纱(沿经纱方向)多梭子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变化的。
当筘座向机后摆动时,F1指向机前;当筘座向机前摆动时,F1指向机 后; 由于F1方向的变化,钢筘对梭子反作用力R2的上下位置也发生变化; 由于钢筘、下层经纱对梭子表面作用力的分布状态,合力R1和R2作用 点的位置偏向梭子的前部,因此梭头可以紧贴钢筘和走梭板,有利于 梭子的安全飞行。
第一节 有梭引纬
探纬诱导部分
• 探针的左右位置正对织机开关侧梭箱前板和梭子前壁槽孔,正好触及 纬纱管根部; • 满管:套筒支持保持不动,不发动换梭; • 空管:套筒支持向机前运动,推动敏觉杆和传动杆,发动换梭。
第一节 有梭引纬
自动换梭部分
第一节 有梭引纬 七、有梭织机的多色纬织造
编制梭箱钢板链的原则: (1)多用顺序,少用间隔,不用1-4; (2)投纬数多的梭子尽量放在上面的梭箱; (3)浅色纬纱的梭子尽量放在第1或第2的梭箱; (4)强捻纬纱或结子纬纱尽量放在第2或第3的梭箱; 若有两种结子纬纱,宜相间配置。
2
筘座摆动引起的法向惯性力: P2 M 梭子 vt g R
通过计算可知,P2=0.17M梭子。即P2有使梭子脱离梭板的倾向,但由于数值小,不会 使梭子脱离走梭板。 M 梭子 v12 M 梭子 V12 P P5 走梭板弧和筘弧产生的离心力分别是: 4 R r1 R r2
织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第10章织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第1节织物的分类——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
包括: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特种织物等严格意义上说,片状织物在厚度方向也存在变化,是典型的三维结构,但织物一般看作二维1. 织物的基本概念(1)机织物——由纱线在机织设备上按一定规律交织成的制品一般为两组纱线垂直交织织造由织前准备、织造和织坯整理三个工序组成。
织前准备工序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卷纬等工序。
织造由开口、送经、引纬、打纬和卷取五大运动构成。
织坯整理工序一般包括检验、修织、清刷、烘布、折叠、分等和成包等过程。
现代织造技术中最关键的突破是抛弃传统的梭子引纬原理,直接从专门设计安装的大卷装筒子上抽取纬纱,不用梭子和纬管而采取其它引纬器件把纬纱引入梭口中。
一般把这种不采用梭子的织机称为无梭织机。
(2)针织物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彼此成圈连接而成的制品线圈是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该织物有别于其他织物的标志(3)非织造布——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主特征是纤维成网、固着成形的片状材料。
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
(4)编结物——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在一起, 为机织和针织的源头 结构和造型复杂仍属本类 示意图2. 织物的基本分类方法2.1 按原料构成分 (1)按纤维原料分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原料的纱线的机织物或两种或以上不同原料纱线并合(或间隔)制成的针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纱织物、线织物、半线织物、花式线织物、长丝织物。
半线织物——经纬纱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制成的机织物或单纱股线并合或间隔制成的针织物2.2 按织物的规格分(1)按织物的幅宽分带织物:0.3~30cm小幅织物:40cm窄幅织物:<90cm宽幅织物:>90cm双幅织物:150cm左右(2)按织物的厚度分轻薄型织物、中厚型织物、厚重型织物2.3 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分(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本色坯布、色织物。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八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纬编
经编
15
3、编结物(braided fabrics) 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线状物,相互错位、卡位或 交编形成的产品,如各种筐类;或以一根或多根纱线 相互串套、扭辩、打结的产品。
16
4、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s)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指用机械、 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纤维、纱线或长丝钩缠、粘合 而成的物体。
大于第五结果相为高相织物,经纱突出在织物 表面,如府绸;小于第五结果相为低相织物,纬 纱突出的织物表面,如麻纱。
46
47
3.织物的支持面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
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与织物结构相关系密 切,对织物耐磨性影响较大。
48
三、多向和多维织物
(1)平面织物
二向织物:两轴向正交、两轴向斜交(经、纬纱非
34
(4)特点 交错次数较平纹少、浮线较长,光泽较好;同条
件下强力和挺括度不如平纹织物,织物经纬密可比平 纹的高,织物正反面不同。
平纹
平纹和斜纹密度比较
斜纹
35
3.缎纹组织
(1)相邻两根纱线上,组织点相距较远。织物表 面由一组纱线(经纱或纬纱)较长浮点所覆盖。有 经面缎纹组织和纬面缎纹组织两种。
钩针
51
舌针
52
一、纬编针织物的结构和基本组织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 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线圈 横向连续。
纬编 53
(一)线圈和线圈长度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单元。
1. 基本概念 圈弧(红色) 圈柱(绿色) 沉降弧(黄色) 横列、纵行 圈距(A)、圈高(B)
布轴
19
(一)织物组织的基础参数 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织造
18
5、复合材料(compound fabrics) 由机织物、针织物、编结物、非织造织物或膜材
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的多层产品。
19
第二节 机织物的结构
一、机织物的组织
经纱
综框
钢筘
梭子
织物的形成
布轴
20
(一)织物组织的基础参数 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第八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织物的分类 机织物的结构 针织物的结构 织物的基本参数
3
织物(Fabric)概述
定义: 1.把纤维集合在一起制成的具有一定尺寸规格的平
6
四、按纱线类别分 纱织物:经纬皆为单纱 半线织物:经为股线,纬为单纱 线织物:经纬皆为股线
五、根据用途分 服装用织物、装饰用织物、产业用织物。
7
六、按印染加工和后整理方法分 (1)原色织物
纺纱→织布 (2)漂白织物
纺纱→织布→煮练→漂白 (3)染色织物
纺纱→织布→染色 (4)印花织物
纺纱→织布→印花 (5)色纺织物
经纱:与布边平行方向排列的纱线 纬纱:与布边垂直方向排列的纱线
21
1.组织点(浮点):经纬纱线的交织点。
➢经组织点(经浮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以▉或 表示。 ➢纬组织点(纬浮点)-纬纱浮于经纱之上,用 表示。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2345 6
22
组织点填绘练习
23
2.浮长:浮点的长度(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 纱线长度),用跨越的纱线根数表示。
纬编
经编
16
3、编结物(braided fabrics) 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线状物,相互错位、卡位或 交编形成的产品;或以一根或多根纱线相互串套、扭 辩、打结的产品。
17
4、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s)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指用机械、 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纤维、纱线或长丝钩缠、粘合 而成的薄片状、毡状或絮状的物体。
定规律纵横交错编织成的制品。现代的多轴向加工 (三向、立体织造),已打破这一定义的限制。
13
2.针织物(knitted fabrics) 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此 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针织物
14
(1)按产品分 针织坯布、成形产品。
15
(2)按生产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一组纱线横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经编针织物:多组纱线纵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板状的物体,称为织物。 2.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
质和厚度的制品称为织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 的布。
4
第一节 织物的分类
一、按纤维原料分
➢ 纯纺织物:由单一纤维原料纯纺纱线构成的织物, 如纯棉、纯涤纶织物;
➢ 混纺织物:只有一种混纺纱线形成的织物,如涤 /棉混纺织物、真丝/ 涤纶丝复合丝混纺织物;
➢ 交织织物:经、纬纱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如 经纱用棉、纬纱用粘胶丝的交织物。
5
二、按纤维的长度分 棉型织物、中长纤维织物、毛型织物、长丝织
物。
三、按纺纱工艺分 精梳织物、粗(普)梳织物、废纺织物、环锭
纱织物等。 (毛织物根据生产工艺与外观特征,主要分为
精梳毛织物和粗梳毛织物两类,或称精纺呢绒和粗 纺呢绒。)
纤维染色→纺纱→织布 (6)色织织物(色织物)
纺纱→染纱→织布 8
印花
9
色纺织物
10
色织物
纺纱→染纱→织布
11
(7)其他后整理织物 起绒、割绒、起绉、烂花 压花、烫花、涂层
起绉 12
七、按织物形成方法分 机织造、针织物、编结物、非织造布和复合织物。
1.机(梭)织物(woven fabrics) 由互相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
经面组织
纬面组织
26
1)组织循环经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的经纱 数,用Rj 表示。
2)组织循环纬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的纬纱 根数,用Rw 表示。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2345 6
Rj=Rw=2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345 6
Rj=Rw=3
27
4.组织点飞数
同一系统纱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经(纬)组织 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 经向飞数Sj:沿经向计算相邻两根经纱相应组织点相距 的组织点数,经面组织采用。
➢ 纬向飞数Sw:…纬向……纬纱….,纬面组织采用。
经面组织
纬面组织
B
C Sj A
Sj=3
c b a
SW
Sw=2
28
飞数=?
(1)
(2)
(3)
29
(二)基本组织(原组织) 若一织物系统的每根纱线(经纱或纬纱)在一个
组织循环内只与另一系统纱线交织一次的,称为原 组织。
原组织分平纹、斜纹、缎纹组织三种,也称“三 原组织”。
30
1.平纹组织 (1)最简单的织物组织,Rj=Rw=2; (2)表示方法: 1 读作“一上一下”
1
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组织循环中每根纱线上的经 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数。
平纹组织示意图
组织图
31
(3)特点 浮长最短,织物的断裂强度大,正反面基本相同,
左斜纹
右斜纹
34
(3)表示方法:分式+箭头
a. 3
1
(a)
1
b.
3
(b)
35
(4)特点 交错次数较平纹少、浮线较长,光泽较好;同条
件下强力和挺括度不如平纹织物,织物经纬密可比平 纹的高,织物正反面不同。
布面平整、挺括,手感发硬,光泽略显暗淡。
平纹
斜纹
32
(4)平纹织物 平纹织物品种很多,利用不同原料、纱线细度、
捻向、捻度大小、经纬密度、花色纱线等,可产生 不同风格的平纹织物。
① 棉:平布、府绸(布面效果如图) ② 毛:凡立丁和派力司 ③ 丝:电力纺、双绉与乔其纱
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斜纹组织
(1)最少有三根经纬纱才能构成一个组织循环。 (2)表面有经浮点(或纬浮点)的浮长构成的斜纹 线,斜向有左斜和右斜。如下图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2345 6
24
3. 组织循环(完全组织)
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同时形成循环 在织物中重复出现,重复前一个组织单元,称为一 个组织循环。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2345 6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345 6
25
经面组织:一个组织循环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 纬面组织:一个组织循环中纬组织点多于经组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