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应用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内容摘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突出“做”的重要性,同时又不否定教和学的作用,将知与行统一,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
这一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杰出创造。
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同时,他又说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从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即三者应该“合一”不应该分离。
陶行知看到晓庄一位指导员的教学草案中把活动分为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认为这位指导员是把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
因而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事实上,教学做是不能分家的,不然就教归教,学归学,做归做了。
2.“教学做合一”强调必须以“做事”作为出发点。
教师应该为教学生会做事、肯做事而教;学生应该为学会做事而学。
所以“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否则教与学便没有明确的目标。
3.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这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必然,所以陶行知说:“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潜,字晓庄,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乡村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期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生活即教育。
他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使人们成为生活的主体。
生活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生活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
(1)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态度。
(2)教育的生活:强调教育者应该将教育融入生活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生活兴趣。
(3)生活的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做”三者不可分割。
他认为,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乡村教育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
他主张乡村教育应该以农村生活为基础,关注农民的需求,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乡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教育:提高农村儿童入学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2)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成人教育:提高农村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三、陶行知的教育教学实践1. 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正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植根现实,注重与生活的链接。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将给今天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为此本人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教育教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
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通过学习,颇有收获。
结合现在的教学实践,我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陶行知思想。
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呢?首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创造性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
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疑难,并严格遵循如下几个步骤:(1)要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2)要使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他想办法去解决,使他想出种种可以解决这疑难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去;(6)要使他审查试用的效果,究竟能否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这试用的法子,是否屡试屡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
如果儿童自学或听讲产生不了疑难,不仅表明儿童消极被动,学而无益,不能创造,而且也说明教师治教无方,不能引导创造。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教育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实际动手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这也包括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故事手抄报、语文游戏、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将实际生活情境融入语文教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倡导把教学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育也可以借鉴这一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思考和表达,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小溪边实地考察,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景描写,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育也可以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教学。
在课文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联想发散、故事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创造性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创新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创新意识和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强调“情感教育”,并提倡尊重学生个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特点出发,探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运用。
学前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
陶行知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与学前教育的全面性特点相契合。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而非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功利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体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陶行知的“以学生为本”理念在学前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前教育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情感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情感是人格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中更为突出。
学前儿童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情感体验环境,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情感故事、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的情感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前教育强调家园合作,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陶行知强调教育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引言陶行知,即陶晋川,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个体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导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学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1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以兴趣为导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出发。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入有趣的阅读材料、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并愿意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3.2 培养学生阅读策略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提问、总结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3.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4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3篇)
第1篇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他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民族教育”,主张教育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具有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的人。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民族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关注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4. 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服务。
二、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途径1. 转变教育观念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关键。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4. 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引言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独到见解和主张,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让幼儿在社会中学习,在学习中社会。
他还强调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创造的过程。
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他强调教育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创造。
(三)民主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民主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民主的过程。
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让幼儿在民主中学习,在学习中民主。
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在民主中发展个性,在个性中发展民主。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启示(一)重视幼儿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在民主中学习,在学习中民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是探索与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与发展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充满谆谆教诲与爱之闪光的一生;他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主要教学思想与先进主张;从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學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体会,阐述并践行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教学思想,进一步促进和提升目前的实际教育工作。
标签:陶行知;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发扬光大1.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思想1.1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理论,主要强调的就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强调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拓宽思路,鼓励学校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努力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向开阔的外界,到社会和生活中汲取知识、丰富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一项成长中的课程,所以作为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积极健康、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学校也要充分运用家庭这一重要地域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1.2 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1.3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陶行知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篇一《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目前教育的影响》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师从于杜威,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回国后,即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
他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是改革传统教育的结晶,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启示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
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的老师杜威博士教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1917年,他学成回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到这种教育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便大胆地把杜威学说翻了半个筋斗,把它改造了过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和运用到推广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之中。
1、“生活即教育”如前所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康志强(甘肃省广河县李家寺小学,甘肃临夏)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融入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这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以运用。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运用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创新和实践,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通过实践去找寻知识的答案和真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在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能在课堂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答辩赛,利用答疑、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也提出过“学贵知疑”的观点,“疑”指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疑难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和疑惑,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
以《詹天佑》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和预习,并在预习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有难点的地方标注出来,在教师讲课之后将问题提出来,勇于质疑,并且敢于质疑,利用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并对本篇课文展开探索,整堂课的气氛都变得十分活跃,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课为主,约束学生发展。
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融入,课堂的主体变成了学生,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机会,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docx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晏:本文针对小学生作文存在“假二"大"、“空"、"抄二“套”等问题,提出了小学作文需要“生活化二并分析了形成此间超的原因,包括缺乏写作*材和写作兴趣、写作方法没掌握好、教师训练方法不得当以及教育观念有关偏颇,行重进行了实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发略的研究,它包括:积累“生活化” 次材,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产生张烈的便吐欲望:提高教师个人索质,引导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提高小学生写作技能,让小学生乐于去耳,史舫象反应生活三个大方面,弁在文聿中对各个囊略进行了具体阐述,用实例对各个现点进行了证明。
关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小学作文存在的问题(一)“假”,说假话,写假事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投机取巧的现象比较多,写不出来就编,所以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造文”已经不足为奇,而IL从文中所反映的小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都比较弱.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过F注重体现内在的“体”,而忽略了外在的“用”,即孩子为什么写作文?在孩子的眼中,作文仅仅是一项作业而已。
(二)“大”,小孩儿说大人话,充无童心童趣教师过于推崇成人话语,轻视儿道话语。
虽然这样的习作让人为之一振,可是细细品味起来,这些所谓的有水平的语句真的符合•个孩了•的语言习惯和心理发展阶段吗?这究竟是童言的无忌还是童言的异化呢?(三)“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现在的学生,生活单调乏味,很难捕捉到情感的变化,所以他们对于写作缺乏兴趣,觉得没什么可写.每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孩子们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或许是为了教断的几句域扬,或许是为了家长的几句鼓励,却恰恰没能成为孩子抒发情感和学习的需要,这仅仅停留在了被动的“要我写”,而非主动的‘‘我要写”。
(四)“抄”,-•段•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这是现在小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现行的作文教学,无法引起孩子写作兴趣,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所以有些孩子就选择用这种不用动什么脑筋就可以完成作业的方法。
关于陶行知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陶行知教育研究论文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辩证地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创造出一整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一:浅析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关键词: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论文摘要:陶行知提出了平民性、终身性、全面性和主体性等成人教育思想。
研究和借鉴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成人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富声誉和影响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之一。
他关于成人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21世纪初期,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探讨陶行知的成人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弘扬和发展陶行知的成人教育理论,对于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成人教育的对象:平民性文明的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平等的社会。
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的公平。
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出发点,利用平民教育可以“打通”贫富、贵贱等“横阶级”与三教九流七十二行“纵阶级”的关系,“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制造四通八达的社会”。
陶行知批评所处时代教育的弊端时说:“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一)妇女教育;(二)乡村教育;(三)老人教育”。
提倡并大力组织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小先生扫盲运动、科学下嫁运动、师范教育下乡运动等。
他满腔热情地南下北上,先后到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察哈尔等地宣传、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他处处接触贫苦劳动大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在街道、工厂、商店、机关、兵营、监狱、寺院、蒙古包发起组织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
他穿上中式棉袄、布棉套裤,戴一顶西瓜小帽,和老妈子、洋车夫、小摊商、店员等劳苦人民交谈,指导他们学习。
“科学知识,要变得像空气、日光一样的普遍,要为工人、农民、穷苦的老妈子和小孩子所共同拥有”“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要把平民教育输入到军队里、慈堂里、工厂里、监牢里、尼姑庵里、济良所里。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引言陶行知,江苏丹阳人,教育家、哲学家、诗人、革命家,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
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实用性质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潜能,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2.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陶行知主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陶行知鼓励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陶行知提倡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体现:1. 引导个性化发展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个性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2.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效果的关键。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陶行知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引言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他提出了以创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由于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问题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亲和力的语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创造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教育思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意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文学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探讨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运用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
具体应用包括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和开放性问题,以及注重鼓励学生表达等方法。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应用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全面发展、重要性、应用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字子同,号木间,江苏常熟人。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家之光”。
他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起始阶段,是建立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上。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一位教育家,曾经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人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
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即“教育者必须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影响、启发和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地实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陶行知认为,教育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而不是简单地只是让学生听从指示。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影响学生,带领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思考力和实践能力的人。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部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扬“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1.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好自己的言行,并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来影响学生。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用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展示知识的实践价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来学习知识。
2.以实践为基础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这一思想同样适用。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体验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教育中的交流教育是一种人际交流,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给他们提供一个充满思辨和交流的环境。
4.体现多元化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体现多元化的思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种文化,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实践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总之,“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在实践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以身作则,注重实践能力和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强调了“爱、智、美、力”并重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智力、审美和意志,并坚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这些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强调了爱的重要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爱的投资。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情感世界需要得到充分的呵护和关爱,教师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幼儿才能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才能开心、自信地学习和成长。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素质,注重塑造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智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不是灌输知识。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主要依靠感知和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幼儿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陶行知所提倡的“爱在教育,知识在成长”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注重了美的陶冶。
陶行知认为,审美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是能够感染人心、激发人灵感的力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们还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不以求快求成,而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情感和认知为目标,让幼儿在美的熏陶中享受快乐、塑造品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重视了力的培养。
陶行知强调了意志和品格的培养,认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律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行知论文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 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 是历史的, 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 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关键词:儿童观、实践、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例如,幼儿园午休结束后,幼儿在穿衣服时,表扬她得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在玩桌面玩具结束后,问孩子玩具是否整洁,让幼儿尝试整理的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要求自己,克服幼儿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这样会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共鸣;所以,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 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该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 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 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 即为幼儿设计教育, 亦为幼儿设计生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 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陶行知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子还要小”、“ 儿童和青年, 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 信任幼儿, 要像陶行知那样, 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 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 大” 的一面, 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 儿童不但有错误, 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 肯定他们的错误, 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 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 简单” ;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 同样, 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 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简单, 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很多时候, 简单的也是丰富的, 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 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 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 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 “ 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 一块儿玩, 一处儿做工, 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 在互动与对话中, 学生可能成了教师, 教师反而成了学生, 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关系在课改中的体现; 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 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 度” 呢陶行知指出“ 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 当前的课程改革, 首先是解放幼儿, 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 在“ 玩” 与“ 动” 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 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 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 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 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 都是课堂;” “ 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 是多元的, 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 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这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互为作用; “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 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今年寒假回园,正好是小朋友们分别一个月,重新熟悉起来的好时候,我们把好朋友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一对好朋友,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对属于自己的好朋友,高高兴兴地说着儿歌,做做游戏,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又重新拾起朋友之间的友谊;其二,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 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来园第二个月正好是初春,处处鸟语花香,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我们利用大自然的风景,带着幼儿去公园里踏青,感受不同的春天的色彩,不仅在儿歌故事里感受春天,还让幼儿亲子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幼儿开心极了;其三, 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 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 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 课程改革除了在“ 事实” 层面上走进生活外, 更要在“ 意义” 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 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 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 必须有工具;而与生活相联系, 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 “ 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 “ ‘ 生活即教育’ , 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 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走进生活, 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陶行知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 检讨过去, 把握现在, 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
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
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
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
他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做中学,让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
动力,陶行知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当
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嘀哩,嘀哩》时,教师教学中制作了很多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头饰当奖品,并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唱歌、律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进行学习。
三、在学中理解知识,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来实施
新教材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
如《彼得与狼》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
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做相统一
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通过“做”“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的弊端。
体现出自身优势。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
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的情趣和责任感、拉近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和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学的距离。
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学生,指导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果、质量,起着引导、促进、规范、评价的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打破传统习俗,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谐。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和意见,充分发挥课堂上“双智力”资源优势,创设了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
教师以一颗对所有学生的关爱心,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
身上新的生长点和闪光点,精心地培植学生智慧和创造萌芽,在“教学做”中育人。
学生在严谨、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受到科学的规范教育和美的熏陶感染,自我意识觉醒,个性潜能激活,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然而,模拟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从音乐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把握上,还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等问题。
这些有待于在“教学做”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