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内化完善知识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内化完善知识网
发表时间:2012-08-28T11:15:50.420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沈加安
[导读] 创设情境,引导经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沈加安
张丹教授在解读数学新课标时,指出: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需要经历,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活动中的经历,对于学生基本经验的积累是必须的。但仅仅是经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数学思维,将活动所得不断内化和概括,最终迁移到其他的活动和学习中。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即让学生亲自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和公式的推导及归纳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归纳、抽象等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理解,在参与中获得并同化知识,同时完善个体的知识网络。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促进具体知识抽象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给学生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新鲜与愉悦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一些较简单或初级的数学结论,我们可以借助于实物操作或模型演示,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新获得的知识必须有实例作支柱,因此又要有明显的认知直观性特征。如,归纳百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规则:“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 个,在个位上加10 个再去减”,这就要使学生借助于木棒操作来理解算理:从十位退l 当10。学生在操作“43-28” 时,用“43 根小棒去掉28根”,个位上单根不够减,便打开1 捆(10 根) 和个位上单根的合起来再减去8 根。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受到原型启发,为理解“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 再减”,提供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百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规则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发展观察与思维能力。
二、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催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许多新知识往往可以归属于已有认知结构的某一点并使之相互联系,新知识可以直接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推衍出来,因而这种学习比较省力。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就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只要点拨一下,指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其运算法则。但如果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再学习一个要求更高的知识点,这类学习学生往往感到困难。由此我们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转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首先,要提高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学习具有种属关系知识的前提是已有知识体系中相应成分的要稳定和清楚,这样才能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如,在学习小数加减之前,要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认识整数加减法则,将能有效地防止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其次,抓住联系,实现转化。学习新知识关键是要避免机械学习而实现有意义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借助于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因而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实现转化。比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抓住比与分数、除法
的联系,就能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推导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得以借助旧知识经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提升知识体系。
三、创设情境,引导经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取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的;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如何提取是以知识的联系为基础的;知识与经验如何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产生作用是由情境来激发的,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他才能完成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因此对于新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坐享其成,消极接受,而要精心静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结论,促进自身知识的内化,补缺其知识结构。如,我是这样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