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共29张PPT)
[
脱时界以样”晴有人人 ,,的物可环,诗生有
结
且我能喜以境心曰道悲 行们有,影可雨:路欢
束
且应几不响以的“难离 歌该人以环影时心免合
语
]
。像?己境响候晴坎,
苏当悲。心,的坷月
轼我”可境晴时曲有
那们宠以,也候折阴
样身辱达心是,。晴
做处偕到境
雨汪圆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为什么不 高声吟咏 慢慢走
外物不足萦怀 无所畏惧,气定神闲
轻松欢快 神自若
泰然处之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 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 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 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肆
小结体悟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 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 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 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 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 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 些宁静和快乐。
他的一生伤痕累累,可是他却甘 愿抹去冬雪,把春风留给人间……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 文化 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 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 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种种 情感吧。 《南安军》、《别云间》 《山坡羊.骊山怀古》 《朝天子 咏喇叭》
新知讲解
主旨思想: 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 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 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 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 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 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 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 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 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 累优美的句子并赏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性和韵律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时,往往注重表面的字词理解,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学生对清代诗词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领略诗词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了解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解读诗词内容,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诗词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理解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悟诗人的故乡之情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纳兰性德的画像、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浣溪沙》,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1、听朗读音频 2、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 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 诗、文兼擅。其为官正直敢言,故 遭权贵忌恨,其散曲多写田园隐逸 生活,对社会现实也有所触及。代 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歌 曲集有《云庄休居小乐府》。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 元散曲》,是作者经过骊山,有所感 怀而成。天历二年(1329),张养浩 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 潼关、骊山等地,吊古伤今,用“山 坡羊”这一曲牌名写了一组小令, “骊山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 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 曲。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自周、 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 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品味赏析
作者在这首曲子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开篇即慨叹当年阿房宫何等气派,可如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又是何等萧 条。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 败国的遗恨呢?作者在此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经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从而最终导致灭国,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结尾两句说无论输赢,奢侈的 宫殿最终都会“变做了土”,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历史的 规律性的概括。
课外古诗词诵读
山坡羊·骊山怀古
教学目标
了解张养浩以及元曲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领会曲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历史沧桑,在沧桑历史中又透出几许人生 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英雄霸主 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 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叹 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 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 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旨 点
这首词回忆了词人年轻时在洛阳的游乐生活,在今昔
拨 对比中抒发了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和自己漂泊四方的落
寞孤寂的情怀。
诗歌赏析
词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然天成。词的上片由“忆昔”领
鉴 起,回忆了二十多年前午桥聚饮的盛况,照应题目中的 赏
“忆洛中旧游”。词人与英豪在此聚饮,突出了风云际会、
豪气干云的盛况。豪饮、吹笛塑造了英豪风流倜傥、豪放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这首词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词人
拨 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诗歌赏析
词
上片对月抒怀。开篇两句写中秋的圆月皎洁,月轮转
鉴 动,暗示着时光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向月中 赏
嫦娥发问。这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已多、
怀才不遇的苦闷。
下片大胆想象。词人乘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中苏轼以“_莫__听__穿__林__打__叶__声_,_何__妨__吟__啸__且__徐__行_”
两句,借风雨之声自我宽慰,表现了他心境的坦然。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与本词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
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
【示例一】比喻新颖奇特。以“飞镜”喻月亮,用“秋影” “金波”写月色,新奇形象,充满动感。
【示例二】想象神奇大胆。词人想象自己飞赴月宫,斫去 桂树以让更多清光照满人间,大胆夸张。
朗读指导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
为情!
shù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含答案)
基础训练一、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比归!(文天祥《南安军》)2 .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3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4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二、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诗句的填空。
5 .《南安军》中,运用比照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亡国之痛的句子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6 .《别云间》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o7 .《山坡羊•骊山怀占》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纤” o8 .《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O三、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南安军》,回答以下问题。
1 .“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的征衣的凄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2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照的表现手法。
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比照,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比照,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二)阅读《别云间》,回答以下问题。
(D)1 .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2 .“己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难”在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己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无法尽孝;妻子孤守,生死不得相依。
(三)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以下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3张PPT)
山坡羊 ·骊(lí)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páng)一
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
萧疏,水萦(yíng)纡(yū)。
朝天子·咏喇叭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
明 王磐
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都变做了土。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
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
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南安军 宋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别云间(jiān)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jī )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guān)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地
?
位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阿 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 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
显耀
微小
曲儿小腔儿大 全仗你抬声价
显达
卑微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显要
微小
卑微
显达
目
对的
是
比
什 么
?
资料补充:
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 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南安军 宋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别云间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显低沉,却不失警世劝俗之致。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 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 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 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喇叭,唢呐,曲子短小,声音洪亮。 官船来往穿梭如织,杂乱如麻,全仗你这 喇叭来抬高声望和社会地位。军人听了愁 眉不展,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哪还顾得分 辨什么真和假?眼睁睁地看着这喇叭吹得 这家破了产,吹得那家遭了殃,只吹得水 干了,鹅也飞光了!
诗歌主旨
这首散曲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的热 闹喧嚣,实际上是借物抒怀,借喇叭和 唢呐讽刺和揭露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欺 压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 痛恨情绪。
内容赏析
“喇叭”和“唢呐”本是同类乐器,因为端口向外扩 张,虽然吹不出长的曲调,声音却被放大得特别响亮。它 没有别的本事,专门为“官船”抬高身价。它吹到哪里, 哪里就一片愁怨,一片惧怕,让人分不清来者的真与假, 直到“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吹干了民脂民膏才算 作罢。作者借咏喇叭,活画出明朝中后期宦官在运河沿岸 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社会现实。此曲立意新奇,描摹传 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讽刺意义。
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看看列 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 了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了土。
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④萦纡(yū):回环曲折。
诗句赏析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已不
内
作者登上骊山,四顾茫然。当年
容 奢华的秦朝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只
赏 剩下萋萋荒草、曲曲流水,还有那烟 析 雾缭绕的树林。此情此景,不禁让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合作探究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请简要赏析。
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 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 ,使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 作者想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 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
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
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
,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定风波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蓑衣,用棕等制成的雨披
译文:不要害怕听到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为什么不高声吟 咏长啸,从容而行呢?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 (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呢?披上一件蓑衣就可以在江湖 风雨中度过一生。
精读细研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 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精读细研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
砍
是,清光更多。
译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在人 间的光辉更多。
精读细研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 是,清光更多。
下片运用想象,揭示主旨。作者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 看祖国山河,月桂的婆娑却遮蔽了月光,朝廷中那些阻碍北 伐的人,不正像这月桂吗?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意融为一 体,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词人经过风雨 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 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军人听了军人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 还能去分真和假?眼看着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 吹得那家遭了殃,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要永别故乡实 在艰难。英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定要在战旗 下面再看这山河。
主旨概括
这首诗写了作者抗清的坎坷经历以及被 俘后与故乡诀别的不舍,表达了对山河沦陷 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 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体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 崇高气节。
写作特色 怀古伤今 情理交融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背景链接
这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 当权,他们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 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 住运河边的高邮,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 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借咏喇叭,揭 露宦官的罪行。
浪花朵朵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 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写作特色
用典 对仗 对比 多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背景链接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放 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 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
浪花朵朵
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 回环曲折。
浪花朵朵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选入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泊船瓜洲》、《长沙行》、《钱塘湖春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等。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朗读节奏不当、情感把握不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本单元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教学诗词: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解析,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诗词鉴赏: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字词解释及译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字词解释及译文词句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字词解释及译文词语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白话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理解
作 者
王磐(约1470—1530), 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
·
明代散曲家。少时薄科举,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
背 景
歌吹吟咏,因此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这
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他们在交通要
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王
磐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借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释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歌理解
【译文】 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我与谁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囚徒! 山河将久远地存在,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在家乡是我的志愿,梦里在首阳山采薇。
诗歌理解
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
者 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
·
背 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 景 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相传公元前206 年,项羽攻入
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
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
羊·骊山怀古》这首曲。
诗歌赏析
主
旨 点
作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
诗歌理解
作
者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
·
背 (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 岁随父亲夏允彝和 景 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
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本诗为作者被清廷逮捕后,押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松江,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安军》《别云间》《山坡羊》《朝天子》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声价”本应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说明喇叭的品格 是卑下的。讽刺宦官装腔作势,声望和社会地位全靠喇叭来抬。
诗歌赏析
•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第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说明宦官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
知人论世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 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 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 四 年 ( 1647 ) 被 捕 后 就 义 于 南 京 。 著 有 《 南 冠 草 》《 续 幸 存 录》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
我们知道,诗曲作者的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紧密 相连的。山河沦陷之际,有文天祥的视死如归;民族危 忘时刻,有夏完淳的生命绝唱;登山怀古之时,有张养 浩的警世之言;宦官压迫之下,有王磐的辛辣讽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四首诗 曲,聆听英雄的绝唱,感受文人的担当!
知人论世 文天祥简介
诗歌赏析
•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尾联抒恢复之志。“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 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 业,死后英魂也要看着后继者恢复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 言作结,鲜明地昭示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 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
城郭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惜之情。 •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 成“采薇”之义的心愿。
诵读诗歌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求识记的内容过多,检测同学们背诵的时间少。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2.体会词人作品中蕴含的真挚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人。2、写作背景
《定风波》: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苏轼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陈与义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上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下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浣溪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是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浣溪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chān)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道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山坡羊·骊山怀古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 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 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 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 以继日,忧劳而死。代表作有政论集《三 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译文:哪还顾得分辨什么真假?眼见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吹得那 家遭了殃,吹得水干鹅飞光!
点明了全文主旨。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 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
合作探究
整首曲子没有直接描写宦官作恶,我们从哪些侧面描写中 能够看出?体现了宦官的哪些丑恶嘴脸?
例如,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狐假虎威,装腔作 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 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重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素养)
南安军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 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 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 (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 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指南录》 《文山先生全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
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
3.赏析诗歌
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
二.学习《别云间》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3.赏析诗歌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4.主题思想:
全诗追叙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现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景如今在哪儿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流回环曲折。到现在那些遗恨已
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周、齐、秦、汉、楚等国家,战胜了的,都变成了尘土;战败了的,也都变成了尘土。
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
讲授新课
一.学习《南安军》
1.朗读诗歌
2.读懂诗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3.赏析诗歌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
4.主题思想
这首《咏喇叭》以号角为题,正是讽刺宦官们装腔作势的丑态,从而揭露他们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罪恶。言语中流露作者沉痛激愤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背诵《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以下问题
1 "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它有什么作用?
3.赏析诗歌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
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4.主题思想
这首散曲散曲写作者从骊山上四顾,回忆当年的秦朝宫殿,目睹现在的情景,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因荒淫无耻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学设计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下
学习
目标
1.背诵默写诗词。
2.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重点
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难点
背诵默写诗词,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颔联: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
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
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4.主旨思想
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
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
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2点明全曲的主题的是哪一句?
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七.拓展提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