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中动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04月28日187****6232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解答题(共5小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点B(3,0)和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E的坐标;

(2)点C是否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请说明理由;

(3)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点R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Q、R,使以Q、R、C、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过点A(﹣3,0),B(﹣2,3),C(0,3),其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M(1,m),当MB+MD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

(3)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4)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N,E为直线AC上任意一点,过点E 作EF∥ND交抛物线于点F,以N,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点C的横坐标为2.

(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

(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P与A,C不重合),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E,求△ACE面积的最大值;

(3)若直线PE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D,直线AC与y轴交于点Q,点M为直线PE上一动点,则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四边形DMNQ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点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点H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H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B(点B在点A右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坐标;

(2)若点M是线段BC上一动点,过点M的直线EF平行y轴交x轴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E.求ME长的最大值;

(3)试探究当ME取最大值时,在x轴下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M,F,B,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5.如图,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正半轴,点C在y轴正半轴,OA=4,OC=3,抛物线经过O,A两点且顶点在BC边上,与直线AC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D的坐标;

(3)若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x轴上,是否存在以A,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8年04月28日187****6232的初中数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5小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1,0),点B(3,0)和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E的坐标;

(2)点C是否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请说明理由;

(3)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点R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Q、R,使以Q、R、C、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将A(﹣1,0)、B(3,0)、C(0,3)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y=ax2+bx+c 中,列方程组求a、b、c的值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BCE=90°,可得结论;

(3)分两种情况:

①以BC为边时,

如图1,R在对称轴的右侧时,BC∥RQ,四边形CQRB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移规律先得R的横坐标为4,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R(4,﹣5),由平移规律可得Q(1,﹣2);

如图2,R在对称轴的左侧,RC∥BQ,四边形CRQB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可得点Q、R的坐标.

②以BC为对角线时,如图3,同理根据平移规律可得结论.

【解答】解:(1)由题意,得:,

解得:,

故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y=﹣x2+2x+3=﹣(x﹣1)2+4,

∴顶点E(1,4);

(2)点C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理由是:

∵C(0,3),B(3,0),E(1,4),

∴BC2=32+32=18,CE2=12+12=2,BE2=(3﹣1)2+42=20,

∴BC2+CE2=BE2,

∴∠BCE=90°,

∴点C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

(3)存在,分两种情况:

①以BC为边时,

如图1,R在对称轴的右侧时,BC∥RQ,四边形CQRB是平行四边形,由C到B的平移规律可知:Q的横坐标为1,则R的横坐标为4,

当x=4时,y=﹣x2+2x+3=﹣42+2×4+3=﹣16+8+3=﹣5,

∴R(4,﹣5),

∴Q(1,﹣2);

如图2,R在对称轴的左侧,RC∥BQ,四边形CRQB是平行四边形,由C到B的平移规律可知:Q的横坐标为1,则R的横坐标为﹣2,

当x=﹣2时,y=﹣x2+2x+3=﹣4+2×(﹣2)+3=﹣5,

∴R(﹣2,﹣5),

∴Q(1,﹣8);

②以BC为对角线时,如图3,

由C和Q的平移规律可得:R的横坐标为2,

当x=2时,y=﹣4+4+3=3,

∴R(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