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大脑半球
3、 新皮质(大脑皮层):只有人类存在,含
有典型的6层细胞结构。
Ⅰ分子层:只含有少量的小型细胞(Cajal cells,联络细 胞)。主要接受半球其他皮质区域的锥体细胞和梭形 细胞的冲动,此层有大量切线走行的纤维。 Ⅱ外颗粒层:神经元较小,呈颗粒状,有少量锥体细胞。 Ⅲ外锥体层:锥体细胞逐渐变大。 Ⅳ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相对应,主要接受丘脑皮质通 路传递的神经冲动。 Ⅴ内锥体层:含有大、中型锥体细胞,发出神经纤维构 成锥体束。中央前回含有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 Ⅵ多形细胞层:部分是改变的锥体细胞、三角形或梭形 细胞
• 一般来说,皮层主要含有两大类细胞群: • ①锥体细胞 + 梭形细胞:主要发出离开皮层的传 出纤维。 • ②颗粒细胞:接受传入冲动。 •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Brodmann分区法, 52区,其代 号是依据其研究的顺序而定,与相应区域的功能特点 无关。 • 大脑皮质又分为 • ① 异型性皮质(hetero-typic cortex)如枕叶的视皮质。 • ② 同型性皮质(homotypic cortex)具有典型的6层细 胞结构的皮质区。 具有6层结构的皮质区称为同型性皮质;不能明确区 分出这种6层结构的区域称为异型性皮质
• (二) 基底节:
• 主要包括:纹状体和屏状核。
•
•
•
•
•
纹状体分为: 古纹状体—杏仁体(核),位于尾状核 尾端,海马钩的深面,侧脑室下角的前端,属 于边缘系统。 旧纹状体 —— 苍白球(豆状核的内侧, 分内外两部分),参与锥体外系。 新纹状体——壳核和尾状核(头部、体 部、尾部)。 屏状核:位于外囊的外侧,其功能知道甚少, 仅知道它不属于锥体外系。
③颞叶:解剖上无明确分界线,只是意定的。更 重要的是颞叶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脑岛完全 被颞叶覆盖 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扣带回、海马回及海马回沟。 ④枕叶:位于大脑的最后部,内侧面以顶枕裂、 枕前切迹为自然边界。 分为:楔叶、舌回、纹状皮质(距状裂皮 质)。 ⑤岛叶 (脑岛,又称第5脑叶) ⑥边缘叶 (第6脑叶) ⑦眶叶(回)(位于额叶底部,第7脑叶)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课件
49
学习交流PPT
50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 位—额叶
VI . 第二运动区(MsII):
(I)位置:运动中枢(4区)下端前方,大脑外侧裂 顶,一直延伸到脑岛;
(II)机能:管理对侧肢体运动
VII .补充运动区(见本片45-图)
(I)位置:半球内侧面,额上回和扣带回上
(II)局部关系:头向首侧,脚向尾侧,背向扣带回
学习交流PPT
56
大脑皮质各叶主要机能定位—
额叶
IV .与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II)与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I)双额叶切除术,患者的性格、行为、近事记 忆都有改变,表现为精神涣散、判断力差,智 能减退;
II)切除灵长类眶回,引起运动过度,不安定 等现象;
III)剌激猴的眶回,可降低呼吸、血压和肠的 里面蠕动,抑制运动皮质和反射所引起的运动。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极为复杂,与其复杂的机能相适应。
学习交流PPT
32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第二、三层:新发展的,分化程度高,人类最
广阔,其纤维是联络与连合性的,对意识的分析 综合起重要作用。
第四层:主要接受传入的投射纤维(丘脑皮质 束),其轴突伸入第V、VI层。
学习交流PPT
25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 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机体全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
学习交流PPT
26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约有140亿) 1)锥体细胞
是大脑皮特有的一种细胞,也是最重要的细 胞成分,分布于大脑皮各层。 投射和联络。
学习交流PPT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医学课件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脑部组织损伤,可引起 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症状。
常见脑部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以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为主
要表现,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帕金森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以肌强直、震颤为主要表现,病 因可能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
有关。
癫痫
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 慢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抽搐、 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病因可能 与遗传、脑部结构异常等多种因
04
大脑内部还有许多神经 核团,如基底核、杏仁 核等,负责不同的生理 功能。
大脑分区
大脑分区是指大脑的不同 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 的功能。
顶叶负责处理感觉信息, 如触觉、温度和疼痛等。
额叶负责思考、决策和规 划等高级认知功能。
枕叶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如识别形状、颜色和运动 等。
大脑功能区
大脑功能区是指大脑中 负责特定功能的区域。
康复治疗
针对脑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如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康复 治疗可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05 பைடு நூலகம்例分析
病例选择
01
02
03
病例选择标准
选择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 的病例,能够反映大脑解 剖生理特点及定位诊断要 点。
病例来源
病例可来源于临床实践、 医学研究及文献报道,确 保病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病例讨论
讨论目的
讨论形式
通过病例讨论,加深对大脑解剖生理 及定位诊断的理解,提高临床诊断和 治疗水平。
可采取小组讨论、研讨会等形式进行 病例讨论,鼓励医生们发表意见,共 同探讨。
讨论内容
围绕病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 果等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病变可能的 机制和治疗方法。
第六章大脑皮层损害的定位诊断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8时44 分37秒 上午8 时44分0 8:44:37 20.11.1 2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1220 .11.12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8:44:37 08:44:3 708:44 11/12/ 2020 8:44:37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208 :44:370 8:44No v-2012 -Nov-2 0
2.视觉认识不能症
表现为病人不是失明,完全可以看到物
体,并能绕过障碍物走;但丧失了根据物形 认出物品的能力。但用手触摸可辨别出来。
3.顶枕交界区病变
在顶叶与枕叶交界区(靠近角回),有 头和眼转动的“副中枢”,该区受刺激时,
头、眼向对侧转动和注视。往往伴有视幻觉 发生,多为癫痫发作表现。
意识.ppt
火星、火光、暗影等。而枕叶外侧面受刺激, 则产生复杂的视幻觉,如图形、画像、物体 等。有时是动的,常常是奇形怪状的,常出 现可怕的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通 常视幻觉为癫痫发作的先兆。
(2)破坏症状 可引起同向性偏盲或象限性偏盲。
在距状裂以下一侧舌回损害,产生对侧 同向性上象限性偏盲,距状裂以上一侧 楔回损害,可产生对侧同向性下象限性 偏盲。上述同向性偏盲,中心视力保存。 称黄斑回避现象。
三个面: 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四个极: 额极、枕极、颞极、岛极 五个叶: 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岛叶
脑叶的结构:
额叶:位于中央沟前方,外侧裂上方包 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
Duus神经解剖学-脑干
图 1 嗅神经。A,感兴趣区选在冠状位嗅神经束;B,高分辨率示踪嗅神经;C,对应的解剖示意图
嗅觉系统(I 颅神经)(Olfactory System)
嗅觉系统与其他脑区的联络:诱发食欲的气味可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臭味则可导致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都伴有情感变化,有愉快和不愉快的嗅觉。情感刺激可能是由于嗅传导束与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有联络而产生,中隔区还通过联合纤维与扣带回联络。与自主神经区联络的主要神经纤维为内侧前脑束及丘脑髓纹(图6.9)。内侧前脑束从侧面经过丘脑并在此发出分支至下丘脑的神经核团,一部分纤维继续行至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植物神经中枢内泌涎核及迷走神经背核。丘脑髓纹终止于缰核,该传导束继续走行进过脚间核和网状结构(图6.9)。嗅觉障碍:临床上分为数量上的嗅觉障碍和性质上的嗅觉障碍。数量上的嗅觉障碍有嗅觉减退和嗅觉缺失,其原因必定是嗅丝范围内的周围性嗅神经损害(eg:鼻炎,外伤导致筛板内嗅丝断裂,药物副作用)或者二级神经元损害(嗅束,eg额底脑膜瘤)。 性质上的嗅觉障碍也成为嗅觉倒错,表现为难受的恶臭味或嗅觉过敏,大多为中枢性病变(eg 颞叶癫痫)。
嗅传导束:嗅传导束的一级神经元为双极嗅细胞,二级神经元为嗅球内的僧帽细胞和簇状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在大脑额叶基底部下侧构成嗅束(二级神经元)行走于两侧直回外侧嗅沟的表面。嗅束在前穿质前方分为两条嗅索,即外侧嗅纹和内侧嗅纹。部分终止于前穿质前方的嗅三角内。外侧嗅纹纤维经过岛阈到达杏仁核、半月回及环周回(前梨状区)。在这里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海马旁回前部(28区,嗅觉系统的皮质投射区和联合区)。内侧嗅纹的轴突终止于胼胝体膝下方和前连合前方的中隔区内(胼胝体下区)的神经核团,并在此与对侧大脑半球以及边缘系统发生联络。嗅传导束是唯一不在丘脑内交换神经元而将冲动直接传达到脑皮质的感觉传导束。嗅觉系统的中枢性联络复杂,部分通络尚不明确。
嗅觉系统(I 颅神经)(Olfactory System)
嗅觉系统与其他脑区的联络:诱发食欲的气味可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臭味则可导致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都伴有情感变化,有愉快和不愉快的嗅觉。情感刺激可能是由于嗅传导束与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有联络而产生,中隔区还通过联合纤维与扣带回联络。与自主神经区联络的主要神经纤维为内侧前脑束及丘脑髓纹(图6.9)。内侧前脑束从侧面经过丘脑并在此发出分支至下丘脑的神经核团,一部分纤维继续行至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植物神经中枢内泌涎核及迷走神经背核。丘脑髓纹终止于缰核,该传导束继续走行进过脚间核和网状结构(图6.9)。嗅觉障碍:临床上分为数量上的嗅觉障碍和性质上的嗅觉障碍。数量上的嗅觉障碍有嗅觉减退和嗅觉缺失,其原因必定是嗅丝范围内的周围性嗅神经损害(eg:鼻炎,外伤导致筛板内嗅丝断裂,药物副作用)或者二级神经元损害(嗅束,eg额底脑膜瘤)。 性质上的嗅觉障碍也成为嗅觉倒错,表现为难受的恶臭味或嗅觉过敏,大多为中枢性病变(eg 颞叶癫痫)。
嗅传导束:嗅传导束的一级神经元为双极嗅细胞,二级神经元为嗅球内的僧帽细胞和簇状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在大脑额叶基底部下侧构成嗅束(二级神经元)行走于两侧直回外侧嗅沟的表面。嗅束在前穿质前方分为两条嗅索,即外侧嗅纹和内侧嗅纹。部分终止于前穿质前方的嗅三角内。外侧嗅纹纤维经过岛阈到达杏仁核、半月回及环周回(前梨状区)。在这里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海马旁回前部(28区,嗅觉系统的皮质投射区和联合区)。内侧嗅纹的轴突终止于胼胝体膝下方和前连合前方的中隔区内(胼胝体下区)的神经核团,并在此与对侧大脑半球以及边缘系统发生联络。嗅传导束是唯一不在丘脑内交换神经元而将冲动直接传达到脑皮质的感觉传导束。嗅觉系统的中枢性联络复杂,部分通络尚不明确。
大脑解剖及定位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大脑半球
概述 优势半球
➢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 ➢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
能在右侧
非优势半球
➢多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 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方面 占优势
➢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破坏性病灶 ➢多引起单瘫
➢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 ➢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③额上回后部病变:
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
④ 书写中枢
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⑤ 运动性语言 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 回 中枢(Broca区) 后部交界的三角区
⑥ 额叶前部
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 和冲动行为有关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 外侧 面: 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
➢强握反射(grasp reflex)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 手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 的现象 ➢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是指当病变对侧手掌被物体 触及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 的现象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frontal lobe)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中枢神经
大脑的解剖
④ 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 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 ➢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 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
3.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 ➢ 可出现视物变形 ➢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 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多见于: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⑤ 颞叶内侧面:
➢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 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 状” (图2-4)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 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 ➢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 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
3.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 ➢ 可出现视物变形 ➢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 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多见于: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⑤ 颞叶内侧面:
➢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 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 状” (图2-4)
大脑半球的解剖
(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 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谢谢聆听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皮质感觉区: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 ➢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② 听觉中枢: ➢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 ➢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患者对于 一个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
3. 颞叶钩回损害 ➢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称 为钩回发作
4. 海马损害 ➢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 相识感、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 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④ 额中回后部病变:
刺激性病灶
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破坏性病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 产生书写不能
⑤ 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 产生运动性失语
脑的血管、功能区
顶叶
临床症状(二)
失用症: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包括结构性失用、观念性失用、运动性失用及观念运动性失用
Gerstmann综合症: 主要涉及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害所致,表现为四主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失写、失算
颞叶
解剖生理
外侧面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颞横回
颞叶 临床症状(一)
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41、42区,
01
临床:感觉、运动障碍(以面、上肢为重)和神经心理障碍
04
MCA上干
视野障碍常见,经常为对侧同向性偏盲或上象限盲
运动无力经常是轻度或短暂的,但不孤立出现,运动无力的分布以面部、上肢为主
优势半球:Gerstmann综合征
经常出现损害对侧的触觉和痛觉障碍。
非优势半球:对侧偏侧忽略、结构性失用症和行为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生理功能绒球小结叶及顶核----原始小脑----平衡中枢:维持躯体平衡及眼球运动
小脑
小脑的功能:小脑是神经系统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主要作用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
01
02
03
04
05
小脑
临床表现
小脑损害的主要临床症状: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
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如醉酒步态。但肢体的共济失调及眼震不明显。
04
额叶 临床特点(一)
精神症状:痴呆和人格改变,多见于额极受损。
瘫痪:破坏性病灶:单瘫、偏瘫、中枢 性面、舌瘫。 刺激性病灶: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旁中央小叶:双下肢运动障碍及尿便失禁
01
02
额叶 临床特点(二)
共同偏视:刺激性病灶向病灶对侧侧视、破坏性病灶凝视病灶侧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大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早期筛查与预防
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降低 大脑疾病的发生率,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
病。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康复与护理
提供全面的康复和护理服务,帮助 大脑疾病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大脑沟回
大脑表面布满了沟回,这 些沟回使得大脑皮质的面 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大脑 的功能。
大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 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 起组成,是大脑的主要结 构和功能区。
髓鞘
髓鞘是神经细胞的轴突外 包覆的一层绝缘物质,有 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
脑白质
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 成,是大脑内部信息传递 的主要通道。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大脑研究展望
神经科学的新技术
神经成像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如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 层扫描(PET),以揭示大脑活动的 细微变化。
神经网络分析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大 脑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以深入 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
通过分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活 动模式,揭示大脑功能和认知过程的 复杂机制。
04
大脑疾病与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 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 知障碍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主要以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为主。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运动的神经退行 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 等症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大脑解剖结构ppt课件的
06
CATALOGUE
大脑的未来研究和应用
神经科学的新进展
神经成像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 术,如光学显微镜和功 能性磁共振成像,揭示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和活动模式。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 因编辑技术,研究大脑 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的机制,为治疗提供新 思路。
神经调节技术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
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
脑出血
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出血,引起脑组织压迫和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于脑底部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神经退行性疾病1 2阿尔茨海默病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认知障碍等症状。
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
01
人机协作
利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高效协作,提高生产力
和工作效率。
02
智能辅助
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为人类提供智能化的辅助和支持,如智能语音助手
、虚拟现实等。
03
人机共融
探索人机共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共生和共同发展
。
THANKS
感谢观看
脑动脉
前交通动脉
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调节血流。
后交通动脉
连接颈内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调节血流。
脉络丛动脉
供应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
脑静脉
大脑浅静脉
收集大脑表面的血液,汇入上矢状窦。
大脑深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血液,汇入直窦。
硬脑膜静脉窦
收集硬脑膜上的血液,汇入上矢状窦和直窦。
05
CATALOGUE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医学
04 医学应用
CHAPTER
神经性疾病诊断
帕金森病
通过观察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诊断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通过检测大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癫痫
通过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诊断癫痫 。
脑外伤治疗
01
02
03
脑震荡
通过评估大脑功能受损程 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休息、药物治疗等。
03 定位诊断
CHAPTER
症状定位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表现,推断病变部位的方法。
详细描述
医生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查结果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大脑功能分区,判 断病变可能发生的区域。例如,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可能提示病变位于大脑的语 言中枢。
影像学定位
总结词
利用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直 接观察大脑结构变化的方法。
。
脑脊液
03
充满脑室和脑表面的透明液体,起到缓冲和营养作用。
大脑分区
额叶
负责抽象思维、决策、情绪调 节等高级认知功能。
顶叶
处理感觉信息,尤其是触觉和 空间信息。
颞叶
处理听觉信息,参与语言理解 和表达。
枕叶
处理视觉信息。
大脑功能区
感觉区
负责接收和解释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
语言区
处理语言信息,参与语言理解和表达。
详细描述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大 脑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异常病灶 ,从而精确判断病变部位。例如, 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技术(如脑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测大脑功能活动的方法。
详细描述
电生理定位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间接反映病变部位。例如,脑电图的癫痫样放电可辅助诊断癫痫 病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极为复杂,与其复杂的机能相适应。
.
32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第二、三层:新发展的,分化程度高, 人类最广阔,其纤维是联络与连合性的, 对意识的分析综合起重要作用。
第四层:主要接受传入的投射纤维(丘 脑皮质束),其轴突伸入第V、VI层。
2)星形细胞 又称颗粒细胞,散布于皮层质深部的五层内,
第II和IV内最多。 3)梭状细胞
也称多形细胞,分布于皮质深部,投射联络。
.
27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4)柯赫尔(Cajal)氏水平细胞 仅见于皮质浅层
5)马蹄诺特(Martinotti)氏细胞 为三角形细胞,除第一层外,分布于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
1
大脑半球的外形
1.外部形态
(1)三个面 1)背外侧面 2)内侧面 3)底面
(2)三个缘 1)背内侧缘 2)腹外侧缘 3)腹内侧缘
.
2
大脑半球的外形
1.外部形态 (3)四个极
1)额极 2)颞极 3)枕极 4)岛极
(4)六个叶 1)额叶 2)颞叶 3)顶叶 4)枕叶 5)岛叶 6)边缘叶
额叶 中央前回
四个回 额上回
额中回 眶部
额下回 三角部 Broca回
盖部
2)内侧面:下界
扣带沟
分界 后界 中央沟
扣带沟;旁中央沟;中央沟;;扣带沟缘支
.
14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3)底面(眶面): 嗅沟 直回(内) 眶回(外) 眶前回 向额极移行额中回 “H”沟 眶后回 向后连鸟阈 内侧回—向前连额上回 外侧回 移行额下回眶部
第五、六层:轴突组成传出的投射纤维, 直接联系皮质下结构。
.
33
.
34
.
35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5)大脑皮质的区分和机能定位的概念: 同型皮质—皮质的六层结构容易辨认 异型皮质—皮质的六层结构不易辨认 皮质分区: 根据—细胞的类型; 皮质的厚度 传出传入纤维的数目
.
36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
3
.
4
.
5
.
6
.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8
大脑半球的外形
2.主要的沟裂: (1)大脑外侧裂
大脑外侧谷,水平支,升支,后支, 鸟盖:额盖;颞盖;顶盖。 (2)中央沟: 中点稍后,斜向前下方,离后支起点上 2.5cm.
.
9
图示大脑半球的沟与回
大脑半球的外形
2.主要的沟裂: (3)顶枕裂:中央沟与枕极之间中点 (4)距状裂:如于枕极,先向前上,
.
18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3)枕叶:有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1)外侧面:顶枕裂;枕横沟;枕外侧沟;月沟沟
枕上回;枕外侧回(枕下回) 2)内侧面:距状裂;
楔叶;舌回 3)底面:前界—枕前切迹至胼胝体压部下方连线
舌回—距状裂与侧副裂之间 梭状回后部—侧副裂与颞下回之间
.
19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4)颞叶: 1)位置: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与枕前 切迹连线的前方 2)区分:背外侧面;底面 3)结构: 背外侧面:颞上沟;颞中沟 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
20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4)颞 叶: 3)结构: 底面: 第三颞回=枕颞回=外侧枕颞回 第四颞回=梭状回=内侧枕颞回 第五颞回=海马回 颞下回=枕颞沟 侧副裂
.
21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5)岛叶: 岛盖;岛阈;环状沟; 岛短回;岛长回
(6)边缘叶: 扣带回
1)边缘叶外带 穹窿回峡 海马回
.
22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6)边缘叶: 2)边缘叶内带: 斜角回; 胼胝体下回; 胼胝体上回; 束带回; 齿状回; 海马
.
23
.
24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
15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2)顶叶: 1)区分:背外侧面;内侧面 2)境界: 前界—中央沟 背外侧面 后界—顶枕裂及其延长线 下界—外侧裂后支 前为扣带沟缘支 内侧面 后为顶枕裂 下为顶下沟
.
17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2)顶叶: 3)沟回: 背外侧面:中央后沟;顶间沟 后中央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 缘上回;角回 内侧面: 扣带回缘支;顶枕裂;顶下沟 旁中央小叶后部;楔前叶
(参考图:P.168 F.145、146)
.
40
.
41
.
42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1)额叶: 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具体的有:躯体运动机能 语言机能 智能 情感 植物神经调节 小脑共济运动的控制
.
43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1)额叶: ①运动区(躯体运动)(Ms1)
I. 位置: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II. 传入:关节、肌肉、肌腱的深部感 受器
皮质各层,主要分第五层。是皮层内的 联络神经元。
.
28
.
29
.
30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2)大脑皮质内的神经纤维 1)垂直的纤维 2)水平的纤维
(3)大脑皮质的分层 1)分子层 2)外颗粒层 3)锥体细胞层
.
31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3)大脑皮质的分层 4)内颗粒层 5)节细胞层 6)梭形细胞层
后向前下,止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 (5)扣带回: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6)侧副裂:在后,
嗅裂:在前
.
11
大脑半球的外形
3.各叶的沟回: (1)额叶:半球前方
三个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分界:后界—中央沟;下界—外侧裂 1)背外侧面: 中央前沟
有三条沟 额上沟 额下沟
.
13
大及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皮质—为表层的沟和回,神经细胞
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髓质——灰质团—基底神经节 (深部) 空腔——侧脑室
.
25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
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机体全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
.
26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约有140亿) 1)锥体细胞 是大脑皮特有的一种细胞,也是最重要的细 胞成分,分布于大脑皮各层。 投射和联络。
皮质区分: 少者分20个区; 多者分200个区; 常用者为52个区,即(Brodmann,1909)皮 质分区。 皮质功能定位是相对的!
.
37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中心区—功能各区的主要投射区 边缘区—中心区周围的皮质 联合区—各周边区之间的重叠联络区 运动区—以运动为主感觉为辅的皮质区 感觉区—以感觉为主运动为辅的皮质区
III. 传出:第IV、V层尤其是第V层大 锥体细胞轴突
.
32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第二、三层:新发展的,分化程度高, 人类最广阔,其纤维是联络与连合性的, 对意识的分析综合起重要作用。
第四层:主要接受传入的投射纤维(丘 脑皮质束),其轴突伸入第V、VI层。
2)星形细胞 又称颗粒细胞,散布于皮层质深部的五层内,
第II和IV内最多。 3)梭状细胞
也称多形细胞,分布于皮质深部,投射联络。
.
27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4)柯赫尔(Cajal)氏水平细胞 仅见于皮质浅层
5)马蹄诺特(Martinotti)氏细胞 为三角形细胞,除第一层外,分布于
大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
1
大脑半球的外形
1.外部形态
(1)三个面 1)背外侧面 2)内侧面 3)底面
(2)三个缘 1)背内侧缘 2)腹外侧缘 3)腹内侧缘
.
2
大脑半球的外形
1.外部形态 (3)四个极
1)额极 2)颞极 3)枕极 4)岛极
(4)六个叶 1)额叶 2)颞叶 3)顶叶 4)枕叶 5)岛叶 6)边缘叶
额叶 中央前回
四个回 额上回
额中回 眶部
额下回 三角部 Broca回
盖部
2)内侧面:下界
扣带沟
分界 后界 中央沟
扣带沟;旁中央沟;中央沟;;扣带沟缘支
.
14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3)底面(眶面): 嗅沟 直回(内) 眶回(外) 眶前回 向额极移行额中回 “H”沟 眶后回 向后连鸟阈 内侧回—向前连额上回 外侧回 移行额下回眶部
第五、六层:轴突组成传出的投射纤维, 直接联系皮质下结构。
.
33
.
34
.
35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5)大脑皮质的区分和机能定位的概念: 同型皮质—皮质的六层结构容易辨认 异型皮质—皮质的六层结构不易辨认 皮质分区: 根据—细胞的类型; 皮质的厚度 传出传入纤维的数目
.
36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
3
.
4
.
5
.
6
.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8
大脑半球的外形
2.主要的沟裂: (1)大脑外侧裂
大脑外侧谷,水平支,升支,后支, 鸟盖:额盖;颞盖;顶盖。 (2)中央沟: 中点稍后,斜向前下方,离后支起点上 2.5cm.
.
9
图示大脑半球的沟与回
大脑半球的外形
2.主要的沟裂: (3)顶枕裂:中央沟与枕极之间中点 (4)距状裂:如于枕极,先向前上,
.
18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3)枕叶:有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1)外侧面:顶枕裂;枕横沟;枕外侧沟;月沟沟
枕上回;枕外侧回(枕下回) 2)内侧面:距状裂;
楔叶;舌回 3)底面:前界—枕前切迹至胼胝体压部下方连线
舌回—距状裂与侧副裂之间 梭状回后部—侧副裂与颞下回之间
.
19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4)颞叶: 1)位置: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与枕前 切迹连线的前方 2)区分:背外侧面;底面 3)结构: 背外侧面:颞上沟;颞中沟 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
20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4)颞 叶: 3)结构: 底面: 第三颞回=枕颞回=外侧枕颞回 第四颞回=梭状回=内侧枕颞回 第五颞回=海马回 颞下回=枕颞沟 侧副裂
.
21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5)岛叶: 岛盖;岛阈;环状沟; 岛短回;岛长回
(6)边缘叶: 扣带回
1)边缘叶外带 穹窿回峡 海马回
.
22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6)边缘叶: 2)边缘叶内带: 斜角回; 胼胝体下回; 胼胝体上回; 束带回; 齿状回; 海马
.
23
.
24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
15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2)顶叶: 1)区分:背外侧面;内侧面 2)境界: 前界—中央沟 背外侧面 后界—顶枕裂及其延长线 下界—外侧裂后支 前为扣带沟缘支 内侧面 后为顶枕裂 下为顶下沟
.
17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2)顶叶: 3)沟回: 背外侧面:中央后沟;顶间沟 后中央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 缘上回;角回 内侧面: 扣带回缘支;顶枕裂;顶下沟 旁中央小叶后部;楔前叶
(参考图:P.168 F.145、146)
.
40
.
41
.
42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1)额叶: 与随意运动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具体的有:躯体运动机能 语言机能 智能 情感 植物神经调节 小脑共济运动的控制
.
43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1)额叶: ①运动区(躯体运动)(Ms1)
I. 位置: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II. 传入:关节、肌肉、肌腱的深部感 受器
皮质各层,主要分第五层。是皮层内的 联络神经元。
.
28
.
29
.
30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2)大脑皮质内的神经纤维 1)垂直的纤维 2)水平的纤维
(3)大脑皮质的分层 1)分子层 2)外颗粒层 3)锥体细胞层
.
31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3)大脑皮质的分层 4)内颗粒层 5)节细胞层 6)梭形细胞层
后向前下,止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 (5)扣带回: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6)侧副裂:在后,
嗅裂:在前
.
11
大脑半球的外形
3.各叶的沟回: (1)额叶:半球前方
三个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分界:后界—中央沟;下界—外侧裂 1)背外侧面: 中央前沟
有三条沟 额上沟 额下沟
.
13
大及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皮质—为表层的沟和回,神经细胞
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髓质——灰质团—基底神经节 (深部) 空腔——侧脑室
.
25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
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机体全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
.
26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约有140亿) 1)锥体细胞 是大脑皮特有的一种细胞,也是最重要的细 胞成分,分布于大脑皮各层。 投射和联络。
皮质区分: 少者分20个区; 多者分200个区; 常用者为52个区,即(Brodmann,1909)皮 质分区。 皮质功能定位是相对的!
.
37
大脑皮质各叶的主要机能定位
中心区—功能各区的主要投射区 边缘区—中心区周围的皮质 联合区—各周边区之间的重叠联络区 运动区—以运动为主感觉为辅的皮质区 感觉区—以感觉为主运动为辅的皮质区
III. 传出:第IV、V层尤其是第V层大 锥体细胞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