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5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____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____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____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____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一、引言公共卫生服务是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确保人民享有更优质的卫生服务,国家特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本规范旨在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和实施要求,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二、基本内容1. 健康管理服务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干预,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2. 健康教育服务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推广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3. 预防接种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普及疫苗知识,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预防接种的权益,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服务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加强疫情分析和风险评估,做好疫情报告和处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应对能力。
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健康监测和评估服务建立健康监测和评估系统,开展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提供科学的健康评估报告,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7. 疾病防控服务加强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控工作。
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病情监测等服务。
8. 卫生环境监测和评估服务建立健康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状况。
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三、实施要求1. 政府责任政府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和质量提升。
2. 卫生机构责任各级卫生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提供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各项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一、规范的背景当前,我国面临诸多公共卫生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加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全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二、规范的内容1.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2.健康体检: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慢性病和疾病早期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3.健康监测: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及时了解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患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保障人们在公共场所的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6.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体系,记录个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记录,为个体化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7.疫情预防和控制: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完善传染病报告和监测机制,提高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水平。
8.健康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提升贫困人口的卫生健康水平。
三、规范的意义首先,规范的实施可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其次,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疾病,减少因疾病造成的负担和痛苦,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此外,规范的实施可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掌握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最后,规范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普及化,减少区域和人口之间的健康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总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要求包括
服务对象编辑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编辑(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内容—1.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原则: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
1.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修订要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以上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 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需要,可调整传染 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既往
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 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 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 和内容。
施办法》
地方性卫生法规
卫生行政规章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6部)
(2015年版)
地方性卫生规章
其他
传染病报告法制建设历史
沿革 十届人大修订通过:《传
七届人大审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 9月1日
染病防治法》(主席令 (第十七号)),12月1 《乡日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86号))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 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2016年征求意见稿)(中国疾控中心)
小结
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各级疾控: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 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 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 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 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 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西工区疾控中
二、项目目标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 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监管辖区传染病信息, 分析、处置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 好疫情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 常运行。
西工区CDC-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培训
西工区CDC-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培训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自查登记表内 容
检查时间 :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到几点 检查人员 :Xx(职务)、Xx(职务)、Xx(职务)、
Xx(职务) 受检单位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建议和整改措施 、
奖惩记录 、单位内部通报情况 、整改情况 。 要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化验、放射等重点科室每月
病例数×100%。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
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
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4、每月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
西工区CDC-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培训
准确性的解释
(三)、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 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 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西工区CDC-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培训
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
(二)、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 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 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为指导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1、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在诊疗过程中,填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情报告,并妥善保管各种资料。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负责收集和代报责任范围内的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报告的传染病信息。
3、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疫情报告知识的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同时承担责任范围内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工作.4、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修订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5、设立具体部门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对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6、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针对实际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疫情报告的漏报率、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等指标,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二、医护人员传染病诊疗登记、报告制度(一)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等相关记录1、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14岁以下儿童需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对于门诊量较大的医疗机构,可指定其他具备医护资质的人员协助填写除诊断项目外的相关内容,待病人就诊结束,由接诊医生填写诊断内容,并签名确认.县直医疗单位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院HIS信息化管理,完善《门诊日志》9项基本内容的查询,增加传染病病例自动提示功能,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2、《出入院登记》实行床位负责制,所有病例均需进行《出入院登记》,由负责其床位的临床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 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 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28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 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9
其他
社区工作除了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报告和处理外,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日 常监测,如登革热的常规监测。
25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 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 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26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 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 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 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 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内容: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 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 可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报告单位、 报告人员及通信方式等,具体填写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报告卡》及附件。
其它重点监测传染病11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沙眼衣 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
9
传染病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报告方式: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有条件的单 位进行网络直报
基本公卫服务第三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 分诊记录
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 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 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 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
◦ 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2.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
、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 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成或者可能造成社 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20
《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可使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要完整、准确、填报人须签名。纸质报告卡要 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 间戳。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如下:
◦ 1. 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建议按年度编制,如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 位),如“2016-03-0001”,或者采用网络直报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
11
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 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 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 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 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 ◦ 健康损害严重性 ◦ 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
◦ 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4、报告
• 报告流程 ✓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突 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报告卡→(寄送代报机构)→网络报告人 员收卡并核对信息→上网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 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 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4Fra bibliotek2、发现
• 机构要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管理制度:预 检分诊、信息报告、转诊、消毒隔离等制度。开展医护人员培 训
• 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时发现与甄别 传染病,提高发现能力
• 提高责任意识,及时判定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3、登记
• 规范门诊登记和出入院登记 ✓门诊日志:至少包括病人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 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1项基本内容。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 校)、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 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
—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9
4、报告
• 订正报告与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 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10
5、处理
•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对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和所 患传染病的传染性、危害性、传播途径等采取隔离、医学观察、 救治等措施,不具备隔离、医学观察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 位,应按转诊要求,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 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病历记录原件妥善保存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伤者进行急救,根据病、伤情的严 重程度分期分批将不具备收治条件的病人及时转诊,书写医学 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4.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在当地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当地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描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范本。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报告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事件至关重要。
二、背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一类能够迅速传播,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威胁的疾病或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疫情、自然灾害、生物恐怖袭击等。
及时、准确地报告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报告对象本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实验室、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
四、报告要求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机构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如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人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并详细描述事件的特点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3.报告者应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卫生部门随时与其沟通和获取进一步信息。
4.报告涉及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用于其他目的,且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报告渠道1.医疗机构应通过现有的卫生监测系统和报告平台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公共卫生部门、实验室和学校等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报告渠道,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
3.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六、报告流程1.报告者发现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卫生部门收到报告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报告事项进行分析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卫生部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卫生部门负责调查和追踪事件的传播情况,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5.卫生部门与报告者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6.卫生部门负责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报告分析与评估1.卫生部门应对报告事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包括事件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感染风险等方面。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
工作内容及要求
❖ 系统记录增加“订正报告时间”,作为订正后的 “报告卡生成时间/录入时间”进行及时报告和及时 审核质量统计,避免出现统计时报告时间间隔为负 数、审核不及时。
工作内容及要求
❖ 门诊日志
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 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 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 不能填写症状。
工作内容及要求
❖ 出/入院登记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 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 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 基本内容。
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
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个方面的制度, 并非一项制度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工作内容及要求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工作内容及要求
❖ 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 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 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单位: [填空题] *得分: [填空题]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报告时限为:() [单选题] *A.2小时(正确答案)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 下面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分类需注明急性或慢性:() [单选题] *A.肺结核B.伤寒C.流行性出血热D.乙肝、丙肝和血吸虫病(正确答案)3. 按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小时,乙丙类小时。
()[单选题] *A.6,12;B. 2,24(正确答案)C. 2,4D. 2,1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经确认后,疾控中心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6小时B.重大事件2小时,一般事件6小时C.2小时(正确答案)D.24小时5.流行性感冒属于()类传染病。
[单选题] *A.甲类B.乙类C.丙类(正确答案)D.非传染病6.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是指。
() [单选题] *A.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正确答案)B.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C.传染病登记本登记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D.以上均不对7. 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
() [单选题] *A.10B.8C.14(正确答案)D.58.医生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日期,不明确时应填本次就诊日期。
[单选题] *A.本次就诊开始出现症状(正确答案)B.就诊日期C.入院日期D.症状加重9.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场所)一日内出现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例及以上应立即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单选题] *A.3,5(正确答案)B.4,6C.5,3D.2,510.我国现行最新的法定传染病分为() [单选题] *A.3类36种B.3类37种C.3类39种D.3类40种(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1.甲类传染病包括和。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9.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办法 1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试行) 1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
救援信息相关工作的通知(卫办应急发 [2011]17号)
.
第二节 流程图及说明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信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代报代报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专业机构对于涉及10人以上人员伤亡事件的不良医疗救援信息各地专业技术机构通常为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直接报告或在收治伤员并初步确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续保
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 的住址,而不是病例的户籍地址。
④“诊断时间”的小时为必填项。 ⑤发病日期: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
明确的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病原初次检出日 期或就诊日期。
.
⑥诊断日期 ⅰ.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ⅱ.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
.
1.5.3实验室登记本:包括姓名、采样日期、 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及医师、检验方法、检验 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项目。
传染病类检测项目的阳性结果应进行标注并告 知接诊医生。
1.5.4上述资料及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保存3年。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1. 背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事件,制定并遵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2. 报告要求2.1 及时报告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时,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准确、详尽,并包括以下信息:病例或事件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以及可能的原因。
2.2 报告渠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报告渠道,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可以及时上报,并能够准确地传达给上级部门。
报告渠道可以包括电话热线、网上报告系统或其他方便快捷的方式。
2.3 报告范围除了报告已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外,还应报告疑似病例和不明原因的疾病。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诊断,避免疫情扩散或进一步恶化。
3. 处理服务要求3.1 快速响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要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现场处理,确保及时控制疫情。
3.2 信息发布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信息。
这包括疫情的发展动态、防控措施、预防建议等。
信息发布应准确、透明,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3 多部门协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形成合力应对疫情的工作机制。
4. 结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将提升社会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防控能力。
各单位和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为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内容及要求
3、基本要求 人员:专门领导负责,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 设备:专用计算机,疫情电话,网络通畅
工作内容及要求
4、相关登记簿
门诊日志 出/入院登记簿 化验室/影像科室
登记簿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登记本 自查记录(周) 疫情分析月报
工作内容及要求
❖ 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 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 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
工作内容及要求
❖ 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其它痕迹资料
(1)培训:通知、签到、讲义、总结、影像资料
培训内容必须包括①《传染病防治法》、②《传染病信息报告 管理规范》、③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④卫生部下发的 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文件
目前法定传染病
甲类: 2 种 乙类:26 种 丙类:11 种
39 种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1、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各部 门职责:
(1)卫生行政部门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医疗机构 (4)采供血机构
工作内容及要求
(3)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
根据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3类,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工作内容及要求
❖ 2008年5月3日发布《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 知》,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
❖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 (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
❖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 出入院登记制度 ❖ 化验室登记制度/影像科室登记制度
(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以 纸质版记录为准)
工作内容及要求
(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 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传染病登记本
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须同 时登记家长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 方式、病名或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 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12项基本内容。
工作内容及要求
化验室和影像部门登记簿
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 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6项基本内容。
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
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个方面的制度, 并非一项制度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服务项目
提纲
❖ 工作内容及要求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
❖ 考核指标
现场考核指标 日常考核指标
❖ 考核方式
❖ 注意事项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一、组织机构设置
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内容及要求
❖ 门诊日志
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 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 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 不能填写症状。
工作内容及要求
❖ 出/入院登记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 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 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 基本内容。
易漏选 13岁及以下儿童必填
易漏选
具体到小时分钟
第一次报告的卡片不必填写, 订正卡片必须填写
要选对
工作内容及要求
❖ 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
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不得缺项、漏项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人必须签名。
❖ 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须保存3年,传染 病信息资料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作内容及要求
❖ 如何制定规章制度
制度的题目准确,与内容相符 制定此项制度的目的、目标、作用等 明确该制度在哪些科室或部门执行,具体由什
么人负责领导,什么人负责执行 此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怎样的
工作内容及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 疾。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 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 的规定
工作内容及要求
(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八)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反馈制度 (九)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 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 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应纳入培训计划中
工作内容及要求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