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5张PPT)
在本幅作品中,枯树站在江边,怪石嶙峋。大江 之上一支小船在寒江独钓。对岸一排排枝桠小树, 再远处出现茫茫大山,在大山之上又好像有皑皑白 雪,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结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道理论证)
学 学
诗
以 作
画 ,
致 悟
境 创
用 境
。
学以致用
作者对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要熟悉自己的写作对象,下笔以前,需要全面观 察,把握其精神实质。
学以致用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 画的。” 启示:写作不能照搬现实中的景、物、事。而应投入情 感,加以渲染,才会动人。
学以致用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 ,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写作应以情动人。假、大、空的文章读来必然味 同嚼蜡。
学以致用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 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写作应有独创性。名家文章,必然有其独特的视 角,或者体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习论证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
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
例
二 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
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
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
有了灵魂。
学以致用
再观几幅名画,从景、境、情几个方面细细品味,用以下句式 谈谈画作带给你的美感体验。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02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表达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的有机融合。
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点,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笔墨运用
山水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疏 密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 ,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构图布局
色彩运用
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也是营造意境的 重要手段。画家通过色彩的冷暖、明 暗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自然色彩和 情感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讲究层次感、透视 感和空间感,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 使画面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山水画意境的审美体验
01
情感共鸣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
05
总结与思考
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 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
要载体。
艺术审美价值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 手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提升人 们的审美品位。
哲学思想价值
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者乐山等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 远影响。
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观摩他人的作品 ,汲取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 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 感,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突出画面的主题,增强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浓淡法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例7:苏州古柏
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例8:蜀中四山幽秀险雄
秀
险
雄
幽
你对哪句话的原理有深切体会和感受,结合你在语文读写或者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它对你的启示?
一 初见山水
14.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A.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3.除了“意境”以外,山水画还有什么是关键?
三 再品山水
四、课后延伸:1.写一段《漓江胜境图》的鉴赏推荐语;2.李可染《漫谈山水画》、宗白华《美学散步》、袁行霈《论意境》……
例5:荆浩画松
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注: 荆浩,字浩然,五代后梁画家。擅长画山水树石,为北方山水画之祖,有《匡庐图》传世。为避战乱长期隐居在太行山洪谷,提出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二 山水有情
为了论述有关的艺术原理,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用横线划出这些例子,并简要概括例子的内容,看看他们分别阐述了什么问题。
B.品文谈艺:
例1:《送孟浩然之广陵》
例3:齐白画虾
例4: 《沁园春·雪》难得一见的国画大师笔下的毛主席诗词,诗画双绝,气势恢宏!
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
例8:蜀中四山幽秀险雄
秀
险
雄
幽
你对哪句话的原理有深切体会和感受,结合你在语文读写或者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它对你的启示?
一 初见山水
14.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A.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3.除了“意境”以外,山水画还有什么是关键?
三 再品山水
四、课后延伸:1.写一段《漓江胜境图》的鉴赏推荐语;2.李可染《漫谈山水画》、宗白华《美学散步》、袁行霈《论意境》……
例5:荆浩画松
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注: 荆浩,字浩然,五代后梁画家。擅长画山水树石,为北方山水画之祖,有《匡庐图》传世。为避战乱长期隐居在太行山洪谷,提出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二 山水有情
为了论述有关的艺术原理,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用横线划出这些例子,并简要概括例子的内容,看看他们分别阐述了什么问题。
B.品文谈艺:
例1:《送孟浩然之广陵》
例3:齐白画虾
例4: 《沁园春·雪》难得一见的国画大师笔下的毛主席诗词,诗画双绝,气势恢宏!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独特性。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苏 州 四 柏 树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4)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 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 ,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5)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 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指对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把握。一般是指竞赛类型的事情,是说人非常有把握, 很有可能成功。 例:(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演讲比赛过程中,李明仿佛胜券在握了,他趾高气扬地站在台下等着领奖。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 (议论句、设问句、一些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山水 画的 意境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分析问题
阐释什么是意境 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获得意境的途径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再读课文,研读文本
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开篇点明作者的美学观点,揭示 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3、在3、4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李白和毛主席 的诗,目的是什么?
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诗句,说明诗歌 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
列举毛主席的《十六 字令三首》,进一步说 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 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5——10 段进行概括。
●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梳理 要点。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36张PPT)
➢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 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 伤感,失意。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 部分
提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
第二
以具体诗词为例,阐释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画山水最重要
部 分 的是意境。
(2-4)
第 三 以作诗、画画为例,阐述要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 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 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阐述了画家有强烈的感情、深刻的
举例论证 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引用全诗,证明了 引用论证 古诗中有很好的意境。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
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景
情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意境”, 与“意境”相关的概念有“山水
结合
相辅相成
意境
意匠
画”“景”“情”“意匠”。
灵魂
加工 手段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 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 是有道理的。
类比论证 将风景的不同特色与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类比,使说理更通俗
易懂。
引用论证 引用四川人的话,具体阐明每一处风景各有其不同的特色。
正面论证 从正面论述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反面论证 运用假设,从反面论述,进一步说明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 伤感,失意。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 部分
提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
第二
以具体诗词为例,阐释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画山水最重要
部 分 的是意境。
(2-4)
第 三 以作诗、画画为例,阐述要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 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 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阐述了画家有强烈的感情、深刻的
举例论证 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引用全诗,证明了 引用论证 古诗中有很好的意境。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
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景
情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意境”, 与“意境”相关的概念有“山水
结合
相辅相成
意境
意匠
画”“景”“情”“意匠”。
灵魂
加工 手段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 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 是有道理的。
类比论证 将风景的不同特色与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类比,使说理更通俗
易懂。
引用论证 引用四川人的话,具体阐明每一处风景各有其不同的特色。
正面论证 从正面论述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反面论证 运用假设,从反面论述,进一步说明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强化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件
顾恺之《洛神赋图》
开创山水画之先河,以细腻笔触描绘 山水之美。
展子虔《游春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运用金碧山水技法,展现盛唐气象。
以青绿设色法表现山水之明媚春光。
代表画家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王维《辋川图》
诗画结合,表现文人隐逸 情怀。
荆浩《匡庐图》
全景式构图,表现北方山 水的雄伟气势。
董源《潇湘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运用浅绛山水的技法,以赭石色为主色调,表现 了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清新淡雅中透露出古 朴的韵味。
06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个人创作经验分享
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我认为山水画创作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就是自然。我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户外,深入观察和 理解大自然的景象。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的形态、质感和色彩都是我创作的素材。
艺术境界。
意境内涵
包括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 远等审美特征。
意境与山水画
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 现意境,达到寄情山水、抒发胸臆 的目的。
山水画中意境营造手法
笔墨运用
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如勾 、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
的质感和气韵,营造意境。
构图布局
运用宾主、呼应、开合、露藏、 疏密等构图法则,安排画面元素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冷暖、浓淡、干湿等 变化,表现山水的季节、气候和 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
表现力。
不同风格山水画意境比较
工笔山水画
注重细节描绘和写实表 现,意境清新秀丽,给
人以雅致的美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李可染在作画
一、重点词语
1.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 2.惆怅:犹豫不决或指有些不知所措,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
3.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4.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5.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6.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7.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8.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李可染
目标明确
1.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意境。理清 意境与意匠的关系。(重点)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 (重点) 的论证方式。 3.提高自己艺术鉴赏的能力。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 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 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 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 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 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 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 集》、《李可染画牛》等。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2.第六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八段的主要内容。 4.依据课文,说说意境与意匠有什么关系。
1.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一问一答,自然过渡。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4、文章第5段有什么作用?
一问一答,自然过渡。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5、怎样获得意境?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6、第8自然段谈了哪几层意思?请总结一下。
(1)中国画不强调“光”,而注重长期观察、表现精神实质的结果。 (2)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画出 一组好画。 (3)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 能获得独特的意境。
文本特色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作者开篇点明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指明山水画要有意境。古诗里往往 有很好的意境,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然后论述山水画家想要获得意境就 要深刻认识对象,就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画画要有意境和 意匠及意境和意匠的关系。层层阐述,思路清晰。
文本特色
巧妙引用,说理透彻
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1)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 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 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 鲜明意境,增强说服力。
(2)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 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 真”的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 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创造出 鲜明的意境,增强了说服力。
语言品味
文章第2段“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 的标本”一句中“片面”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山水画的意境》PPT精品课件
作品欣赏
李可染?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 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 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 假设非胸有千山万壑,那么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 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 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 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现手法, 二者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诗人、画家要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必须苦心经营意匠,才 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思考探究
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 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 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 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 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 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思考探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作者首先提出了本文的论点——意 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然后从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和 意境与意匠要相结合三方面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出“意境和 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的结论。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1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重点研讨
7.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首先:开篇点题,直接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引出下文 的论述。
然后:接着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意境”的概念—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并通过 列举李白的诗和毛泽东的诗加以论证。
接着:通过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证了获得意境的方法——要深刻 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且把握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
第一部分(1-4):点出“意境”的概念——景与情的结合。 第二部分(5-8):阐述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第三部分(9-10):补充论述意境和意匠之间的关系。
重点研讨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意境” 比作“灵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意境 对山水画的重要性。
结构上: (1)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总领全文。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意境( jìng )
惆怅( chóu)
夔门( kuí)
浮光掠影( lüè)
真 zhì( 挚 )
fù( 赋 )予
chóng( 崇 )高
朝霞暮 ǎi( 霭 ) yí( 颐 )和园
身lín其境(临 ) xiōng有成竹( 胸 ) 朝朝mùmù(暮 暮 )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不重复 两个事例侧重点不同,一水一山、一古一 今。相互补充,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 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 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 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 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 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 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 “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 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4张)
品读赏析
1.说说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 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是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 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 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 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 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 2015年11月,《万山红遍》 拍卖最终1.84亿元成交。 这 是属于李可染共创作的七张 尺幅各异的《万山红遍》中 较小的一幅。
“三种境界”的含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第三境也。
•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创作的一幅 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 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 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 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 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 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 《万山红遍》为李可染先生 的代表之作,不凡之处便是 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 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 1962-1964年间,李可染共创 作了七张尺幅各异的《万山 红遍》。 • 作品取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气质雄壮豪迈。
拓展延伸
王国维所谈人生成就的“三种境界”,即由 苍茫彷徨至苦心孤诣,最终得见真理(获得成 功)返璞归真,蔚为大观。
初读感知
• 4.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 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不同处 谈诗歌的意境,分析诗的景与情,诠释意境。 ——相通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拓展延伸 (4分钟)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
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
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
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
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
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20
⑷第8段: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 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 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 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 得灵秀的山水画。
13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 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 缓的样子。
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 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 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14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6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 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说说“意境” 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 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意匠 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的关系。
1.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
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
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
的关系。
15
自学检测一 (6分钟)
1.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 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 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10
学习目标 (1分钟)
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 入的结构方式。 3.明确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4、学会赏析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11
预习检测 (4分钟)
(1)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暮霭(ǎi)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 夔门(kuí) 真挚(zhì) 渲染(xuàn)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
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
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
意境的独创性。
25
写作启示
选择自己熟悉、印象深刻的材料。 注重对象的精神实质,极力渲染 情感,创设鲜明的意境。 写出新颖独特的感受。 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1、举例论证: ⑴第3、4段: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 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 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9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苏 州 四 柏 树
21
2、道理论证:
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 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 的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 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 增强说服力。
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
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
产生,又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
察和全面、深刻地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
26
当堂训练 (6分钟)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
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
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
1
2
3
4
5
6
7
8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9
作者介绍 (1分钟)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 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 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 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 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井冈山》 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 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 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力。
22
3、对比论证:
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 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真”的 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 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作对比,突出 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 识对象,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增强了 说服力。
23
课堂小结 (1分钟)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词语释义
意境: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 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 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 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
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17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 (3分钟)
• 依据上述解读,请你划分文章的层次, 概括各层次意思,理清本文的论证思 路。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阐释什么是“意境”
山水
(1---4)
画的 论述怎样获得“意境”
意境
(5---8)
论述“意境”与“意匠”的
关系
18
自学指导与检测三 (3+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拓展延伸 (4分钟)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
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
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
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
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
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⑶第7段:作者举毛泽东《沁园春》的例 子,说明只有有了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才能写出高于现实的诗词,从而说明作画 与写诗一样要高于现实的道理,用作诗词 来谈作画,是化抽象的道理为生动形象的 例子,便于读者接受。
20
⑷第8段: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 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 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 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 得灵秀的山水画。
13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 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 缓的样子。
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 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 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14
自学指导一 (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6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 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说说“意境” 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 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意匠 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的关系。
1.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
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内容
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
的关系。
15
自学检测一 (6分钟)
1.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 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 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10
学习目标 (1分钟)
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 入的结构方式。 3.明确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4、学会赏析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11
预习检测 (4分钟)
(1)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暮霭(ǎi)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 夔门(kuí) 真挚(zhì) 渲染(xuàn)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
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
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
意境的独创性。
25
写作启示
选择自己熟悉、印象深刻的材料。 注重对象的精神实质,极力渲染 情感,创设鲜明的意境。 写出新颖独特的感受。 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1、举例论证: ⑴第3、4段: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 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 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 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9
⑵第6段: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具 体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 的深度有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苏 州 四 柏 树
21
2、道理论证:
第8段:作者引用四川人的话“峨眉天下秀, 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 的特色”的观点,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 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 增强说服力。
第10段: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
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点,增强说服
产生,又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
察和全面、深刻地认识。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
26
当堂训练 (6分钟)
1、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
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
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
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
1
2
3
4
5
6
7
8
14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9
作者介绍 (1分钟)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 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 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 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 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井冈山》 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 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 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力。
22
3、对比论证:
第8段:作者以画松树为例,把五代画 家荆浩长期观察画松“始得其真”的 事例,与一位出外写生的作者短暂观 察画松浮光掠影的事例作对比,突出 强调了只有重视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 识对象,创造出鲜明的意境,增强了 说服力。
23
课堂小结 (1分钟)
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 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 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 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 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 己的写作水平。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词语释义
意境: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 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 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 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
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17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 (3分钟)
• 依据上述解读,请你划分文章的层次, 概括各层次意思,理清本文的论证思 路。说说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阐释什么是“意境”
山水
(1---4)
画的 论述怎样获得“意境”
意境
(5---8)
论述“意境”与“意匠”的
关系
18
自学指导与检测三 (3+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