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朵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合集下载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有好多声音是我们的耳朵根本听不到的呀?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了这个神奇的知识,我当时就惊呆了!你们能想象吗?就像我们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明明还有很多东西存在,可我们就是看不到。

声音也是这样,明明有好多声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耳朵却没办法捕捉到。

老师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有范围的,大概在20 赫兹到20000 赫兹之间。

低于20 赫兹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赫兹的声音叫超声波。

这就好像是一个声音的“门禁系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我们的耳朵“放进来”。

你们说,次声波是不是很神秘?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次声波的例子。

比如说,大象之间就能发出次声波来交流。

哎呀,我就在想,大象是不是在悄悄地说着什么秘密,而我们人类却一点儿都不知道?这就好像我们在玩捉迷藏,大象藏在了我们找不到的地方,偷偷地说着话,多有趣啊!还有地震、火山爆发的时候也会产生次声波。

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在给我们发出一些特殊的“信号”,只是我们接收不到吗?再来说说超声波。

蝙蝠就能发出超声波来“看”路,它们在黑黑的夜里飞来飞去,一点儿都不会撞到东西。

这难道不像是它们有了一双超级神奇的“眼睛”吗?还有医院里的B 超检查,也是利用了超声波。

这多厉害呀,不用开刀,就能知道我们身体里面的情况。

我下课的时候还跟同桌讨论呢,我说:“你说要是我们能听到所有的声音,那世界得有多吵闹啊?”同桌摇摇头说:“那估计我们的脑袋都要被吵炸啦!”可不是嘛,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刚刚好。

所以呀,同学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未知,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呢!我们可不能满足于现在知道的一点点知识,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发现更多的秘密!你们说是不是?。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超声波、次声波、微波等。

2.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波。

3.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

4. 声音的接收: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2. 教学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人耳听觉范围的界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引发学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特性。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3. 案例分析:介绍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七、学生参与:1.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情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及其应用。

八、学习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探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本次课程时,我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去感知、去探索,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听觉、认知和探索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听懂、识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各种声音玩具(如笛子、鼓、铃等)、耳朵模型。

2. 学具:记录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玩“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觉来识别不同的声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主题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玩具,引导学生注意听这个玩具的声音特点,并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玩具,再次听并进行描述。

3. 主题活动二: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闭上眼睛,听老师指定的同学发出的声音,并用手势指出声音的来源。

4. 主题活动三:让学生带上耳朵模型,感受不同声音玩具在耳朵模型中的声音变化,并讨论其原因。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有所提高,但在描述声音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去感知世界,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收集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觉注意力。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初二上) (6)
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人耳的听觉范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爱护意识。

二、设计思路
学生平常差不多上通过感受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关于感受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确实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爱好。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我们将通过学习超声波、次声波等人类无法直接听到的声音,了解其产生原理、传播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超声波、次声波的定义、特性及产生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声音的传播及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的传播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及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定义及特性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及结果记录,评价其实验能力的提升情况。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或次声波的音频(如蝙蝠发出的声波),引导学生感受并思考人耳为何无法听到这些声音,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讲解:首先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产生原理,然后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其特性及应用场景。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用频率计观察超声波或次声波的频率变化,通过声音传播实验箱观察不同声音的传播路径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人耳为何无法听到这些声音。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反馈和补充,强调本课重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关于超声波、次声波的简报等。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寻找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学后反思学生应反思本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范文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范文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认识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存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1.人耳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形成原理。

2.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耳能听到多高的声音吗?2.学生回答: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3.提问:那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吗?4.学生回答:听不到。

二、探究人耳听觉频率范围1.讲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3.分组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次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音叉、泡沫、蜡烛等。

b.实验步骤:将音叉振动,观察泡沫和蜡烛的反应。

c.实验现象:泡沫和蜡烛没有明显反应。

d.分析实验结果:次声波能量较小,不足以使泡沫和蜡烛产生反应。

2.实验二:探究超声波的特性a.准备实验器材:超声波发生器、水、塑料片等。

b.实验步骤:将超声波发生器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片的振动情况。

c.实验现象:塑料片产生明显振动。

d.分析实验结果:超声波能量较大,可以使塑料片产生振动。

2.学生讨论: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举例说明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万HZ;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4、指导自学[教具、学具、实验器材]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学具: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

[教学重点]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3、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学习过程:师:弹松弛的橡皮筋,注意听,能听到声音吗?生:没有啊。

师:我们知道振动能发声,为什么我们却听不见呢?本节课我们研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板书]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请同学认真看书P.20~22,5分钟后看谁能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叫做超声波、可听声和次声波?2 举出超声波有哪些用途?3 哪些情况下会发生强烈的次声波?次声波有哪些危害?3、生自学4、师巡视5、检测评点1 师指2 导学生回答自学指3 导问题①帮助记忆概念(按声音振动的频率命名)师追问题:刚才橡皮筋发出的是什么声波?为什么欠听不见呢?你猜什么动物能听见?(提示学生看书P.20的图表)再追问:蝙蝠一般能听见我们人类说话吗?(提示学生看书P.12的人说话的频率一般在什么范围之内)4 师指5 导学生回答自学指6 导问题②若学生答不7 会,则提示看P.10的图1-8以及P.23知识梳理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和P.25信息库里的声呐.5、当堂训练T1、T2、*T3探究水的沸腾河南省新野市刘海涛李庆东【教材分析】“探究水的沸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沸腾是流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茶,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大家是否注意到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学生相互议论:“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五篇范例)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五篇范例)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噪声的分辨三、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可听声波、超声波、次声波1.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

我们能听到声音吗?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2.阅读教材中“人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解释一下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听不到手在空中摆动的声音。

3.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超声波、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次声波?4.人的听觉范围会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有些年轻人可以听见低于20Hz的声音。

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可听频率范围越小。

(二)超声波1.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性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哪个特点)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4)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和多普勒效应工作的。

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阅读教材p28/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闹铃声的多普勒效应找一个机械小闹钟,用一根大约1.5m的尼龙绳一端将闹钟提手系牢固,将闹钟调试到当第 1 页前时间开始闹铃。

然后紧紧抓住尼龙绳的另一端将正在响铃的闹钟在空中作圆周运动(绳端一定要抓牢,甩动后不要移动,以防伤人)。

你站在圆周(不能靠的太近,否则有被闹钟击中的危险)外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注意小闹钟向你而来时的闹铃声与离你而去时的铃声的音调变化。

实用教育资源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实用教育资源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人们说,教学不仅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而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种无声的物理教育资源——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其实,物理学中的声音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人们通常能够听到的声音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利用实用教育资源,教授人们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让物理学更加生动有趣。

1.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在讨论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声音传播的基础知识。

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被扰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压缩区和稀疏区,这种的扰动被称之为声波。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声波会在媒介中传递并被传到其他物体上,转化为振动的能量。

所有的声波都是由振幅、频率和波长这三个基本特征来描述的。

振幅代表了声音的强度,频率是指声波的周期数,而波长是指频率乘以声速。

声波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例如在空气中的声速是约为 330 米/秒,而在水中的声速则比在空气中高得多,大约是 1492 米/秒。

2.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实际上,人类的耳朵只能够接收到 20 Hz 至 20 kHz 之间的声音。

这意味着,高于 20 kHz 的声音,被称之为超声波,我们听不见。

同样地,低于 20 Hz 的声音则称为红外线,也听不见。

超声波的应用广泛。

例如,蝙蝠使用超声波来导航,在黑暗中寻找食物。

医生也使用超声波来检测身体内部器官的情况,例如孕妇的宝宝的情况。

而对于工业生产过程,超声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如通信、雷达、测量等。

理解和掌握超声波的原理,对于学习这些实用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物理教案在教育现场中,使用物理教育资源教授人们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以下是一种物理教育资源的教案:实验目的:了解和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了解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实验器材:超声波发生器,彩色棉线,纸板、其他任何物品均可作为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1.先将彩色棉线固定到纸板上,形成一个简单图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听不到声音?1. 环境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源没有振动——声由物体振动产生3. 离声源足够远——响度与声源的关系继续提问:现在我的手在上下振动,周围环境也不是真空,你们离我也足够近,能不能听到我手振动的声音?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手振动的太慢(频率)的关系,也就是说可能和声音的音调有关。

二、新课教学(一)人耳听觉范围过渡设问:你身边有没有这种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呢?蚊子的声音可以听到,而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却听不到。

点评引导: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解释1. 为什么常说狗的听觉比人好?2. 为什么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二)超声波的特点先自行阅读书本,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然后展示图片,分析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哪一个特点?声呐:需要他朝一个方向发射声音方向性好B超:需要了解物体内部的情况穿透性强超声波碎石:需要足够的声能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测距(三)次声波的特点展示自然灾害来临前,小动物都焦躁不安的图片,提问他们是不是得到了什么讯息呢?这个讯息主要来源于哪里?为什么能传播的很远?人耳能不能听到?小组讨论,引出结论1. 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2. 主要来源:核爆炸、自然灾害、交通运输3. 对人体和建筑物都有伤害继续追问:根据次声波的特点,有什么应用?监测核爆炸、预报自然灾害。

三、总结反思巩固提升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对学生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升华,通过课堂开始前的一个设问,引出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自然而然让学生联想到可能与音调有关。

超声波教学方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超声波的特点,更具直观性。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导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能估测常见物体的尺度
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4、知道测量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频率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好,强,易于获得的声能。

【交流讨论】
一、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
2、超声波
3、超声波
4、超声波
5、超声波
6、超声波
7、超声波
8、超声波
二、次声的特点和危害
1、次声的特点:能传得且容易,无孔不入。

2、次声的危害:一定的次声波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3、次声波的来源:
4、次声波的监测的意义:预报、预报、监测。

【合作探究】。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 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概念。

2. 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分类,如次声波、超声波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图片和例子。

2.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播放相关的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3. 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4. 展示:教师通过PPT课件和视频或音频材料,展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实例。

5. 总结: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练习与思考:1.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音频材料,判断哪些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与拓展:1. 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二章:次声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定义、产生和特点。

2. 探讨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次声波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2. 探讨次声波的特点,如低频、长波长等。

3. 分析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2. 举例法:教师通过实例,展示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次声波的图片和例子。

2.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播放相关的次声波的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引起学生对次声波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但请务必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直接抄袭他人答案。
4.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关注。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期待大家在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耳听觉范围及其局限性,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概念和特点。
2.学习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3.掌握声音的频率、振幅、响度等基本概念,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应用拓展: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领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价值的认识。
-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声音频率、振幅等概念混淆不清;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对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实例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导语二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

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2.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3.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4.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来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CD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歌曲或自己发现的“好声音”。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传播方式:(1)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来传播的。

(2)在水中,声音是通过水的振动来传播的。

(3)在固体中,声音是通过固体的振动来传播的。

2.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振动致使周围介质分子的运动,形成一定的机械波,将声能传递出去,在其余物体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得物体产生共振,即“应声”。

3.人耳的听力范围:(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千赫兹,这称为“听觉范围”。

(2)超出人耳听力范围的声音,称为“次声音”或者“超声波”。

三、练习(15分钟)1.请同学们列出人耳可听到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计算出音程范围。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人耳能够听到哪些常见的声音。

3.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比如狗叫声、老鼠叫声等)4.请同学们听一听CD中的“超声波”,感受一下它的声音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四、实验(20分钟)请同学们动手实际操作,做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且请其他同学听听,看看是否真的听不到。

五、课堂小结(4分钟)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并总结出一条学以致用的座右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同学们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实践操作中受益匪浅。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2. 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3.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4.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知道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些常见的声音,如掌声、咳嗽声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声音我们能听到,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到。

2. 知识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医院的B超等,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超声波击碎结石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超声波的威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定义和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 传播和接收原理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声音的接收:人耳、仪器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超声波、次声波、噪声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 教学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及其应用,噪声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感知。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新课导入: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3. 课堂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声音现象的环保意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声音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所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总结。

七、教学内容:1. 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等。

2. 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震预警、气象预报等。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听到的声音。

2.探究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的原理,在实验中观察声波的特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声波的概念和特性,引出本课的重点——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知识的新奇和神秘感。

2.学习(1)学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和传播速度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提问,梳理思路。

(2)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波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理及特点,了解这些声音的存在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验准备:音响、若干传声器、生理频率检测仪等。

实验过程:将短音频录制,其频率在人耳听觉的范围之外。

用音响播放出来后向传声器传导,通过传声器可以看到一些嗡嗡声,而声音很微弱,需要进行测量。

(3)分组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要求设计出能够让人听到这些无法听到的声音的方法,然后比较不同方法的效率和准确率。

3.拓展(1)结合生态环境、人工活动和健康生活等实际问题,探究声波的应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选取新颖有趣的课题,以实验为手段,探究科学真相。

(3)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是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时刻保持科学态度。

三、教学反思声波这一知识点虽然学生在初中课程中学习,但是,毕竟还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声波的传递和反射规律,理解掌握声波特性和面向问题思考;同时,通过分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在思考方案和投入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创新,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第4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

2.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 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理解,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讲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二、目标定学:
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与防护
三、预习探学:
如图可知:
可听声是指的声波;
超声波是指的声波;
次声波是指的声波。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什么是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1. 交流“预习探学”
2.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

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了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
3. 阅读课本P20“生活·物理·社会”
(1)想一想: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听不到手在空中摆动的声音?
(2)找一找: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3)填一填:人的听觉范围会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有些年轻人可以听见低于20Hz的声音。

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可听频率范
围。

(二)超声波
1.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性好、力强、易于。

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哪个特点)
(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三)次声波
1.次声波的产生: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类活动
或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
2.次声波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传播得很(远/近),很(容易/难)绕过障碍物,而且。

3.信息快递:一定强度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

军事上已经开发出次声武器。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避免它的危害。

4.次声波的应用:将它作为预报、的依据和监测的手
段。

五、总结提学: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六、达标检学:
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D.超声波可以透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2.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5.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6. 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地形或确定鱼群、潜艇等水下目标的位置的仪器叫,它是模仿了(填一生物名)的生理功能制成的。

7.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物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产生的。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