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殖民主义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

1、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

一般来讲,殖民主义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旧)殖民主义阶段、新殖民主义阶段、后殖民主义阶段。前殖民主义:指欧洲殖民者侵略、瓜分、掠夺殖民地的历史,在这个阶段,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直接控制的对象。新殖民主义:指二战之后,随着亚非拉各个前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它们开始在政治、军事上摆脱帝国主义的直接操纵,取得国家主权。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上受到帝国主义和前殖民地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成为美苏等超级大国争夺的第三世界。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明显的依附与不平等关系。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前两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之意。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与前殖民主义理论侧重政治、军事,新殖民主义侧重经济都不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点是文化及其全球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和操纵文化的知识分子。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略。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兴盛于20世界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批评思潮,它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东方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媒体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扩张、他者与文化身份书写、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冲突、内部殖民等等新问题。后殖民理论集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少数话语、肤色理论等于一身,展现出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和对历史、社会分析的重新强调。

2、后殖民主义的发展

后殖民主义兴起的时间一般认为在19世纪后半叶就已萌发,其理论自觉和成熟是以赛义德的《东方学》(1978)出版为标志。在他之后,出现了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重要理论家。斯皮瓦克将女权主义理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边缘境地出发,探讨“属下”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身份书写问题、第三世界妇女命运、文化霸权与帝国主义批判等问题,体现了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富有批判性的批评实践。霍米巴巴则从法农的理论出发,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对“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存在差异和文化殖民的权力运作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差异性、边缘性、少数话语的文化研究方式,重视文本、他者形象、文化身份的“含混”性,对当代文艺理论产生一定影响。

其后,英格兰的约翰汤林森和其《文化帝国主义》,开始了对后殖民的媒体帝国主义、民族国家话语、全球资本主义和现代性话语的批判,从多维文化权利层面,分析揭示出文化殖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走向。近年来,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汇入后殖民批评思潮中,如英国的伊格尔顿,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詹明信),尤其是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化研究,为后殖民批评注入了活力。此外,文化殖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在罗伯特杨的《白色神话:写作史与西方》、特里的《妇女、本土、他者》、莫汉蒂等编的《第三世界妇女与妇女主权政治》都以自己独到的简介使后殖民主义理论具有更全面的理论形态。同时,非洲、印度、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有一大批从事文化、文学、哲学研究的

学者在探讨后殖民主义问题和前景。

3、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1)葛兰西的理论

葛兰西是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他在20世纪初,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权利和控制抱有特殊的警惕性。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直接导致工人阶级的苦难和现实社会制度的不平等,资本主义一方面通过政治经济的方式,剥夺其他阶级、民族和群体生活的可能性,剥夺他们生活的权利和其在历史中的合法地位,同时通过文化生活表达出对人的思想形式的控制。因此,资本主义通过对文化制度的大规模网络(如学校、教会、政党、传媒和民间社团)控制,而操纵整个社会,使其不断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整合为一。这种资本主义文化网络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形成资本主义的霸权局面,甚至形成一种“总体国家”的神话。

“领导权”的概念是葛兰西洞悉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和“认同”作为权利的两种方式后提出的。领导权通过强化舆论宣传,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等手段,使人们形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甚至在文化观和价值论上达到整合,统一在某种意识形态中。权利不断由军事和政治冲突转化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体现出现代权力关系的转换。葛兰西的理论正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通过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式,对异族或其他阶层、阶级加以合法性控制的新形式。

在论述阶级斗争时,迫于政治压力,他用了“属下”(subaltern)这一词汇来代替“无产阶级”的概念,它泛指霸权控制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人等被压迫的民众。基于对“文化领导权”的注重,“属下”更倾向于从历史和意识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概念。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没有权力以外,属下阶层在文化上具有顺从性和依附性,他们是不能自立、缺乏历史整体性和自我主体性的群体。他们被排斥在主流社会文化之外,无法真实的再现自我。葛兰西为现代殖民主义及其“文化领导权(霸权)”、“属下阶层”的分析,确定了一种分析的模式和基本的思维向度。

(2)法农的思想

弗朗茨·法农,法国马提尼克作家,散文家,心理分析学家,革命家。他是20世纪研究非殖民化和殖民主义的精神病理学的其中一个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其研究多从社会学,哲学,精神病学等角度着手。法农也是近代最重要的黑人文化批评家之一,他以黑人的角度探索黑色非洲,并使得非洲研究真正受到西方学界重视。在法国完成医学学位后,他在法国及阿尔及利亚两地行医。在法期间,法农完成了《黑皮肤、白面具》,书中道尽身为黑人知识份子在法国的境遇。在阿尔及利亚则完成了《地球上受苦受难的人们》,深度探讨阿尔及利亚人被法国殖民的痛苦。由于身患白血病,法农36岁即英年早逝。

法农明确地意识到殖民主义是在种族和文化的优越感与文化霸权掠夺的掩盖下出现的,为现代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利益服务的文化心理压迫模式。法农在其重要著作《黑皮肤,白面具》中认为:“欧洲的无意识的最深处制造着极其卑劣杂交,其中潜伏着最不道德的冲动、最不可公开承认的欲望。当欧洲文明同黑人世界、这些野蛮人民族接触时,大家都同意:这些黑人是邪恶的根源……在‘西方人’的集体无意识中,黑人——或如果愿意,称作黑肤色——象征邪恶、罪孽、贫困、死亡、战争、饥荒……集体无意识并不取决于大脑的遗传:它是我称为‘轻率的文化强制’的结果。”黑人的可怜之处在于,他们无缘无故的就在文明缘起的时间里被指认为异类,被看做是白人低级要求的替罪羊。在这种殖民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侵略的方式下,黑人变成劣等民族,变成了自我羞辱和灵魂痛苦挣扎的一群,他们为获得白人的另眼相看,抹去自己与生俱来的黑色身份的耻辱,就在无意中对自己的肤色面貌产生憎恨,从而在灵与肉上都处于一种自卑和自毁的可悲处境。

更大的悖谬在于,当黑人觉醒并企图反抗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用以反对西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