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三 5 必修3第3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 .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解析】 A 项,数罟:细网。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东割膏腴之.地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B 项,介词,比/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 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112】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三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常的语言表达总是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使日常语言不得不通过一些非口头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东西。

语言都有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的特点,这个特点就叫做语言的诗性。

语言一般皆有诗性。

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之处在于诗的语言具有最强的“思辨性”,它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的程度最大、最深远,而一般的语言毕竟未能发挥语言的诗意之本性。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

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第三单元 测试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测试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木叶”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賦》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在这里我们看见许多诗人将“木叶"这一意象作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来寄托情感。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一个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碰撞而契合的产物,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曹魏时代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之言,实质是指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形象,传达出某种无限的、不可穷尽的内在意义。

他还进一步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从文学的创作来看,即从内心的“意”到关注的“象",再至依托的“言”;从文学的鉴赏来看,即从依托的“言"到关注的“象”,再至所传达的主观“意"。

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并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实际上,刘勰是将营构“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

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意象”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

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推荐文章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热度: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二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的练习,课下做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大家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天梯石栈(jiàn)群山万壑(hè)峥嵘崔嵬(wéi) 悚然而听(sǒng)B.磨牙吮血(shǔn) 渚清沙白(zhǔ)槛菊愁烟(jiàn)星月皎洁(jiǎo)C.逸兴遄飞(tuǎn) 天高地迥(jiǒng)命运多舛(chuǎn) 雕栏玉砌(diāo)D.东隅已逝(yú) 投笔从戎(róng)无语凝噎(yī) 不谙离恨(ān)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D.其色残淡,烟霏云敛。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往来。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成都。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

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德与模范。

C.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书信的代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念谁为之戕贼戕贼:杀贼。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C.襟三江而带五湖D.使人听此凋朱颜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是暑假开学的第一天,还不到十点钟,教室里就高朋满座,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高中语文 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îu)....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 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XXX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XXX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研究,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可是不王者,未之有也XXX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XXX?答案: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青衿.()掇.拾()樊.笼()乍暖还.寒()B .三匝.()天台.()红绡.()封狼居胥.()C .呕哑.()守拙.()吐哺.()羽扇纶.巾()D .高挑.()间.关()凤鸾.()訇.然中开().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B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C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摘取)户庭无尘杂..(灰尘和污垢)D .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状况).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 .似诉平生不得志..C .老大..嫁作商人妇D .明年..秋,送客湓江口.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代贵右贱左,左迁同左除、左授、左宦、左擢一样,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B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 .缠头,唐代风俗,歌伎演奏完毕,赠以凌帛锦缎之类物品,称为“缠头彩”。

D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中,“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下列选项中,有关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中“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喻指酒。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樊笼”与“尘网”照应,与“归园田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C .《声声慢》开篇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运用七组叠词,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逐层深入,文情并茂。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

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十四字,用刘义隆典,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键入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
 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1。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1)(含答案解析)

(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1)(含答案解析)

必修五单元三测试☆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2.学会对文本语言作简要分析。

☆本单元高效解题要诀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 (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júe) 神往. (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 较.量(jiào) 举不胜.举(shēng) 一言难尽. (jìn)C.一字之差. (chā) 槛.车(kǎn)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 惆怅. (chàng) 窸窣. (sū) 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常出现的内容,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拿来练练手,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5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稳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信任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兴奋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6.“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分) 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三单元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

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

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

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主体,才是目的。

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

【检测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及答案

【检测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4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乃北见燕王哙曰:“臣窃闻王义甚高甚顺,窃释鉏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闻于邯郸者,又高于所闻东周。

臣窃.负其志,乃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王曰:“子之所谓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对曰:“臣闻之,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臣请谒王之过。

夫齐、赵者,王之仇雠也;楚、魏者,王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王曰:“寡人之于齐、赵也,非所敢欲伐.也。

”曰:“夫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

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有之乎?”王曰:“子闻之,寡人不敢隐也。

齐者,我雠国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

直患国弊,力不足矣。

子能以燕敌齐,则寡人奉国而委之于子矣。

”对曰:“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

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

今夫齐王,长主也,而自用也。

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有长城、钜防,足以为塞。

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何足以为固?民力穷弊,虽有长城、钜防,何足以为塞?夫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

王诚能毋爱宠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

”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曰:“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

王自治其外,臣自报其内,此乃亡之之势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臣窃.负其志窃:暗中B.非所敢欲伐.也伐:讨伐C.凡.天下之战国七凡:凡是D.可以为固.固:险阻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分)A.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B.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C.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D.南攻楚五年/蓄积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苏代善于捕捉人的心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基础巩固(21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绝:断绝.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A. B. C.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东割膏腴之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师道也. B .序八州而朝同列. C .填然鼓之. D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 .不拘于时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荀子·劝学》中先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得到最高的智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累积运用 (28 分 )1、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饿殍 (pi ǎ o)逡巡 (q ū n)弃甲曳兵 (y è) 马马虎虎 (lu ò)B、中绳 (zh òng)句读 (d òu) 瓮牖绳枢 (y ǒ u)心广体胖 (p àng)C、庠序 (y áng) 氓隶 (méng) 度长薭大 (du ó) 出头露面 (l ù)D 、奉养 (g ō ng)经传 (zhu àn) 见笑于人 (y í)刻不容缓 (jiā n)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移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兴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 、谪戍孝悌持之以恒人材汇萃3、以下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以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令人着迷4、以下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危 (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敲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 (通“纵”)缔交赢粮而景 (通“影”)从D 、而耻 (以⋯⋯耻,意用法)学于南(向南,)取中5、以下句中加的字,活用不同样的一是( )A、孔子郯子、弘、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以下句中加横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A 、专心一也专心:使专心力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一样的俗C、小学而大小学:小的方面学D 、六皆通之:文和文7、以下相关文学常的表述,的一是( )A、《孟子》是国期思想家孟言行的,由孟及其弟子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5 必修3第3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之以孝悌之义。

A.遗振述B.贻振申C.贻震述D.遗震申二、填空题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则何如?10.故,金就砺则利,,。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2.是故,,,,如是而已。

三、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列子日:“愿闻持后。

”曰:“顾若影,则知之。

”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日:“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

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在身,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

(2)幸哉余未汝语也。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

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列子•说符篇•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13.对下列句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申任物而不在我申:通“伸”B.度在身,稽在人稽:考察、验证。

C.汤武爱天下,故王王:称王。

D.度诸法士贤人之言诸:各位。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A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B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C以.是求利,不亦难乎所为问道者为.富D为.鸡狗禽兽矣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具有称代意义的一项是()A.人爱我,我必爱之.B.度诸法士贤人之.言C.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D.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16.全文阐述的是道家的操行原则,下列句子未能表明人的言行节操应遵守道的法则的一项是()A.此之谓持后而处先B.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C.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D.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壶丘子林对子列子说知道保持后进就能保持自身。

列子提出疑问:身体不正影子就弯,身体直立影子就正;那么不正与端正都是随从影子而不在身体。

B.文章第二段意在说明人的言行必须重视影响而经受考验。

C.作者引用汤、武爱天下,桀、纣恶天下,意在论证“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的观点。

D.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从反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只有重道轻利,才能获得尊敬。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2)幸哉余未汝语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永远的李白刘雪枫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

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

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

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

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

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

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

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

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

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

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

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

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

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

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

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

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李白是永远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

”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19.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20.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1.文章说李白已经“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这是为什么?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B.“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也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

C.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成功在于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通过对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

E.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精心描写中,让人们体会到洋溢其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三、诗歌鉴赏题2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白朴红日晚,残霞在。

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在于“熔铸点化”。

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四、语言运用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24—25题。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24.孟子这段话的话题是什么?25.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6.以“教育”方面的内容为话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破折号后写一句子。

句式可以与示例不同。

示例:火把理论———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