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维新变法与革命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维新变法是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革命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改变政治制度、推翻封建统治的运动。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维新变法为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维新变法的推行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呼吁改革,提倡民主、科学,这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维新变法的倡导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在政治、文化领域的改革措施,对后来的革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维新变法的失败也成为了革命的导火索。
维新变法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来自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派领袖的被逼宫下狱、戊戌变法失败等事件,使得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
这一失败不仅让人们认识到变法的困难,也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意识,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是维新变法的失败的一个直接结果,维新变法的挫折促使了革命的加速发展。
此外,维新变法的一些政策措施也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维新变法提出的一些政治、经济、教育等改革方案,虽然大多没有得到实施,但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教训。
例如,维新变法的提法尊皇攘外,一些革命党人就继承了维新变法的这一主张,提出了保卫国家、建立民主的主张,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课题,它们之间的联系密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维新变法的尝试、失败,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加速了革命的发展,同时,维新变法的政策措施,也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经验。
维新变法的失败,加速了革命的兴起,使革命的主张得以传播,终结了封建帝制的统治,开创了新的历史时代。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革命的必然,它们的交织、相互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提要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
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
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
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
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历史进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
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
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二)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
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
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
(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②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互统一;③充满进步与保守的斗争(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斗争。
)经济上:洋务运动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主题提示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史。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
维新变法与革命的关系
维新变法与革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领导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或新地主阶级)阵营,他们都认为清王朝按照原来的方式已经无法再统治下去了,必须改变,且改变的方向都是向西方学习。
其次,维新变法失败后,许多原本倾向于改良的人转向了革命派。
例如,戊戌变法时期,大多数人更愿意实行君主立宪,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后来慈禧废除预备立宪,许多人失去了对清廷的信心,开始支持推翻满清。
这些人中包括一些重量级人物,如黎元洪、袁世凯等。
再者,维新派和革命派在思想上也相互影响。
在论战的前期,维新派思想占有主导地位,但到了后期,革命派思想主导了整个全局。
总的来说,维新变法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过程,是资产阶级寻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不同尝试。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为后来的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和队伍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
中国近现代史
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特点:以俄为师,走俄国人 的路到以国情为师,走自己的路
19
列强侵华及不平等条约
战争 时间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内容
割地、赔款、5口 通商、协定关税 11口通商、公使驻 京、军舰进长江、 传教士入内地 割地、赔款、4口 通商、设厂 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赔款、划使馆区、 拆炮台允驻兵、严 禁成立反帝组织、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中期开始,中华民族进入了在近代化浪潮中“被世界”和“被文明”的时期, 开始了沦为和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走向人民共和的历史。 1840年后,西方列强依仗坚船利炮,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晚清王朝签订了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迭遭破坏,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产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意 识,从太平天国、洋务自强、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了由器物而制 度而文化心理的“千年变局”。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1919——1927) 中。 五四运动使反帝爱国成为主流,俄国十月革命使“以俄为师”成为时尚,民主革命 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时期( 1927——1936) 20世纪20 找到了新的力量,也使社会主义成为变革洪流中的旗帜,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年代到30年代中期,是国共从通力合作到严重分裂的时期。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成为 全民抗战的关键,历经艰苦卓绝,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赢得了胜利,推动了中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国民 党政权腐败日甚,丧尽民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取得了民 解放战争时期( 1946 —— 1949 ) 主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君主专 制统治的矛盾。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政治上的反帝、反封建,经济上的工业化,思 想上的民主与科学和文化上的大众化。
近代中国救国道路之探索--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之比较
近代中国救国道路之探索——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之比较学号:专业:姓名:王东国之富强,在于不断除旧布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同时,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还指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正如近代中国,虽然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同时许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也不断开始了对中国富强道路的探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诸如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是,最终两个阶级的探索救国的方式都失败了,都没能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原因。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
在历史背景方面: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殖民化统治,导致中国的民族化不断危机加重。
而此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依然不能看清世界形势,仍然盲目自大和闭关锁国。
同时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腐朽的封建统治,不断压榨民族资本主义,压迫资产阶级的发展。
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有了初步发展,并且在洋务运动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发展,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也为了为中国的富强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目的方面: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为了避免亡国灭种和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爱国人士纷纷探寻不同的途径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同时,他们也共同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相同:不管是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都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近代的变法
中国近代的变法——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商鞅开始的变法的先河,到现代改革开放带领人们富起来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里,一个个的变法推动着社会车轮的向前。
至1840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倾泻的鸦片流毒了无数的醉生梦死的国民,那些有抱负的文人志士就从未放弃过救国救民的理想,直到孙中山的辛亥革民点亮了不一样颜色烟火。
今天回头看清代中晚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从戊戌变法上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其间差不多60年,在这60年时间,对清朝统治者与士大夫阶层来说,国家的心态和制度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在中日甲午之战前,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可是他对洋务的认识仅是大炮和轮船,觉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可以打败侵略者。
技术只是工具,制度才是根本。
可是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他们巨大的冲击。
在他们看来日本不过是东亚的小国,经过明治维新竟然一跃而起成为东亚的强国,这就使主张变法维新的思潮占据了思想界的主流。
稳健派的主张中体西用,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代表;而激进派不但要求变法,还要求全变、快变,以谭嗣同,康有为为代表。
现在来看,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现代性在中国的登场。
对清朝来说,至少出现了三样的新的事物:一个是民族国家,清王朝在变法前还是王朝国家。
二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入,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清王朝的灭亡。
最后是近代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罅隙里面,迎来了中国工业的春天;这也为后来的共产主义革命提供了工人阶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和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革比如王安石变法不同,它开启的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在面临现代性的挑战之际,寻求新的思想文化模式和社会政模式的历史。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颁布了“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实行变法。
9月21日慈禧太后收回了光绪皇帝的政治权力,恢复垂帘听政,戊戌变法也就此终结。
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宣布了一系列诏书上谕,这些文件包含的变法举措大约有四、五十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项:一是科举考试废除八股取士,改成考策论取士;二是朝廷准备设立一个叫制度局的机构,作为维新变法的中枢机构。
近代中国百年(1840-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
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
一、中国近代史时期:民主革命时期(1840年——194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3.分期:(1)清朝后期的统治(1840—1912年)(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4.清朝后期的统治。
四次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六大运动或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农民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3.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分期:(1)建党时期(1919—1924年)(2)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5.建党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6.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近代中国的政治革命
近代中国的政治革命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中,政治革命是一个必经之路。
尤其在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进入,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必须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一、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光绪维新,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
然而,由于内阁的腐败、官僚的反对和西方列强的干涉,改革行动逐渐停滞,变法失败。
后来,慈禧太后发现,她已经失去了政治主导地位,这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
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她干脆弃光绪皇帝,强行复辟,而后就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它试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并建立一个富强、强大的国家。
变法派的计划包括取消科舉制度、实行官制改革、建立近代工商业、改革财政制度等等。
然而,变法行动遭到了大量农民的反对。
此外,由于内阁上下的腐败、太监、权贵等一系列问题的累积,最后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强力镇压了变法派,戊戌变法失败。
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的火种继续传播。
1905年,黄兴在日本创办同盟会,宣布“驱满、救中国”的口号,实行先租借后割让的方式,来展开反对满清的革命运动。
辛亥年间,同盟会领导了全国反满运动,终于在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堪称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革命后,中华民族实现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和封建制的瓦解,走上了发展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革命过程非常激励,领袖们为推进革命受尽了磨难和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坚持抗战到最后,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群众政治运动,历时一个多月,以北平学生的反革命情绪为起点,发展成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
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外国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和势力搞统治,同时也在与现代国家建设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设想,为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五四运动时期,爱国者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如“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观念,以及支持自主建设现代国家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中国社会陷入了农民战争的泥淖之中,经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制度落后不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挽救国家危机,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展开,试图推动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重要的维新变法运动,探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发展与影响。
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始于1898年。
当时,清朝政府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距,并迫切需要改革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政治、军事和教育上的改革。
政治上,慈禧太后下令设立了六部共同管理政务,取消了以臣子贵族的身份来争夺权力的鸿胪寺,并且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议会体系。
军事上,新建了北洋舰队和陆军,试图改革军队的组织和装备。
教育上,设立了新式学堂和西方科学研究机构。
然而,戊戌变法的推行并不顺利。
因为变法过于激进,触动了部分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其中,戊戌变法最具争议的是废科举,实行新式教育体系。
反对派不断制造混乱,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的爆发。
变法派遭到了清朝保守派的挫败和镇压,变法运动告吹。
尽管戊戌变法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维新变法的开端,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终结中国维新变法的脚步。
在1900年以后,维新运动重新焕发了活力,并在190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即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康梁政权在被拘禁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康梁政权主要采取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的方法进行变革,例如推行宪政、制定新法律、改革教育体系等等。
在这短短的百日里,康梁政权试图为中国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然而,百日维新的短暂性以及对既有制度的强力冲击,引来了旧有势力的极大反对。
清朝王公大臣及军阀纷纷联合起来对抗康梁政权,最终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失败与终结。
尽管如此,百日维新也为中国维新变法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运动。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此时恰好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
从历史背景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爆发,都与中国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
戊戌变法旨在学习西方的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但是戊戌变法偏离了实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将希望寄托在“傀儡皇帝”光绪皇帝身上,变法持续103天之后,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慈禧太后叫停了变法。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这与1898年爆发的戊戌变法有直接联系。
从目的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而爆发的。
希望救亡图存,能够拯救中国的困境。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色,同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又具有一些对封建势力软弱妥协的性质。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生很多改革,其中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重要的改革,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场让人们思想启蒙的运动。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史阶段,已经经历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危险之际,中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国,这就引发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的心,为了可以使国家强大,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戊戌变法。
但是戊戌变法主要以学习西方为主,这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制止,在种种的原因下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等。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资本主义正在快速的发展着,很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都非常的强大,在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快。
中国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出示材料巩固学习“中国梦”: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到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国际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
在行走的岁月里,每一个人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这就是“中国梦”。
对过去历史的永远铭记,对过去苦难的永不忘记。
材料一:它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做题练习1.以上材料提到近代哪些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特点,材料一中,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是什么历史事件?2.从材料来看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这次改革运动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你如何理解的?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5.你认为辛亥革命的不足在哪里?6.从鸦片战争至今,在实现中国梦的探索中,你认为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巨人当属于谁?7.各自划时代的贡献是什么?8.近代化的探索特点与精神伟人身上折射出的精神有哪些?【屈辱与探索】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维新运动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下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不同面
维新运动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相同点
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
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
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4、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
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5、影响: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不同程度的有利影响。导人很大的成功和国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政治主张
领导维新运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主张兴民权,设议院,保留皇帝。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主张实行“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领导人
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源具有政治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才干。代表人:康有为、梁启超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革命领导人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
信管2班学号:201102340219王香凝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
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
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
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回顾百日维新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帝主要犯了三大错误。
其一,犯了慢病急疹、重病下猛药、病急乱投医的错误。
清朝弊政沿袭了几百年,到了晚清其流毒之广泛,腐败之盛行,落后之深远已是病入膏肓。
慢性晚期病人是急诊不得,用不得猛药的;而光绪帝在百日内下了一百八十余条召令,不能说不急;其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的维新改革,不能说不猛。
他不管第一条召令落实与否,就下第二条召令,第三条召令,甚至一日三条,完全置皇权威信于不顾,领导集团成了只说不干的顾问团。
过早地暴露了自己今后十余年的执政方略,在一百零三日内唤醒了自己今后十余年所要面对的所有敌人;而自己新政势力几乎全是一些书生,既没有时间形成新的官僚体系,也没有机会掌握部分军队,还没有精力组织支持新政的人民群众。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演变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 练兵强天下之势, 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 窃认为今之为治, 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 ……《 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 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 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 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 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 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 ……君民同体 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 …… 谊交孚,中国一家, ……于以恢复 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 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棱。 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棱。
(策划)
(图片收集)
(演讲)
(文字输入)
(动画) (视频收集)
1912年1月1日,孙中 山由上海到南京,宣 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这是任临时 大总统时的孙中山。 1月5日孙中 山主持召开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第一 次内阁会议
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增设国务总理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 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增设法院、参 议院。 ③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至此,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至此,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了新的时 、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代风气、 代风气、社会舆论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 的作用。 的作用。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 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 义第一章也。 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梁启超
中国历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民族复兴
中国历史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民族复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数次的变革和复兴。
近代,中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困境,但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变革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复兴。
本文将从中国近代的变革和民族复兴的角度来探讨这段历史,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一、清朝的衰落自17世纪后期开始,中国清朝逐渐衰落,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进一步加剧了清朝的衰落。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呼吁推动变革。
二、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了巨大的国内外压力,为了挽救国家,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成为了当时提出的变革方案。
这些变革尝试旨在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革新,以使中国能够与世界潮流接轨。
然而,由于反对力量的强大和种种原因,这些变革都以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00年代初,中国逐渐崛起了反清复明的思潮,通过辛亥革命,中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治的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及其后的政治改革成为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标志,这场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彻底变革。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动力。
五、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遭受了日本的侵略,这成为中国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开始重建国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崛起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
9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第9单元复习一、考点梳理课标概述: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考点】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时间:1895年公车上书;1898年3-6月光绪皇帝颁布100多条变法诏令,史称__________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废除变法法令。
2.人物:维新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是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3.表格P28《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4. 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图片。
5. 热点: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考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2、《辛丑条约》的内容:赔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划定东交民巷为史馆界;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3、图片:P17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考点】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来阐述为“____ ”2、______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新南中学
姓名:陈岷芳
时间:1999.11
地点:新南中学
指教班级:高一(3)班第十八章从变法维新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第一节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
内容“中日甲午战争是洋务运动的试金石”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丰岛海战;黄海海战;辽东与山东半岛战役;《马关条约》
二、要求学生认识:
1、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国防力量日趋软弱,使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处于被动与劣势地位,从而签订了《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战争是日本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企图争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为捍卫国家主权,在外国侵略面前表现了英勇不屈大精神,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的脊柱,永远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自强精神。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得出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是如何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
重点——
在19世纪晚期出现的中华民族危机中,以“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为规模最大、后果最严重、影响最深。
难点——
19世纪晚期的中国外交活动,由于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落后、军事上的无能,表现为妥协求和,要讲清外交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使用教具——多媒体
提纲——
一、战争背景:
明治维新大陆政策
洋务运动避战求和政策
二、战争过程:
1、开始——1894年,日本挑起战争
2、重大战役——黄海大东沟海战
威海卫战役——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三、战争后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执行教案——
复习上一节课讲过的内容,指出三个不同方向的边疆危机?回顾中法战争的结局?严重后果?因为大大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清政府又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就导致了十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边疆危机发展到了顶峰。
首先概括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一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往往离不开本国的政治运动和经济条件的推动、制约。
其实又是哪两次政治运动的抗衡?回顾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势必推动日本大搞怎样的活动?洋务运动又是致力于改变怎样一种状态?有何具体例子?所以,本课的标题那就是“洋务运动的试金石——中日甲午战争”。
但是清政府在政治经济上有存在着怎样的不利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两国对战争的态度,日本明确了“大陆政策”。
第一是要征服台湾,就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紧接着,就要征服朝鲜和全中国了,最后称霸世界。
与日本积极备战相比,中国统治者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李鸿章又是如何想的,在看了以下两个电影片段后,能得出一个结论来?就是极力地“避战求和”,向欧美列强摇尾乞怜。
只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怎样一种情况对战争中中国的胜败将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日本是找到了机会,请同学们看书概括?请同学们观看电影片段,叙述甲午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在丰岛海战中,部分爱国官兵还是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精神。
李鸿章命令清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说明中国最高决策者对日方的什么态度是根本没有改变?叶志超面对日军的猛攻就放弃平壤,退入了中国境内,援朝的陆军在第二天返航时,却遇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这就是著名的黄海大东沟海战。
请同学们看一张中日海军的比较表,再概括双方的水平?由于我方各舰航速没有调整好,缺乏保护,日方就绕攻弱舰。
在强敌面前,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沉着应战。
观看电影片段。
此外,还有林永升、黄建勋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于是日方并没有实现预定的“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战略目标。
但是李鸿章出于避战求和的思想,会向北洋水师下达怎样的指令?黄海海战最终还是谁取得了胜利?一场战役的胜败会由哪些因素共同决定?紧接着,日军就攻入了辽东半岛。
日军又封锁了山东的威海卫港口,
附近的北洋水师就受到了日海陆军的两面夹击。
李鸿章命令丁汝昌他们不许出战,丁在绝望中自杀殉国了,其余人表示投降。
北洋水师的结局?其重要意义?它是被什么给断送的?最终,中日双方就签订了什么条约?内容反映出这个后起的日本对中国是无比贪婪的,它是如何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的?这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其中,俄国、法国迫使日本把什么地方给吐出来了?为什么某些列强又发了善心?落后的中国就像一块砧板上的肥肉给人任意地宰割了,为此中国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相当于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倍,对老百姓会有怎样的影响?当一时凑不齐的时候,清政府还会采取什么措施?这种可以摆脱困境的措施,就加强了清政府对列强的依赖,这又是以什么作为抵押的?就大大加强了列强对我国的控制。
请同学们再从新开的4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上,和以前的通商口岸作一下比较?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一直到四川是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了。
再回顾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是什么?日本就特别要求在条约上附加了明文规定,使自己能够在中国大规模地开厂了。
那么其他列强根据哪条原则也可以“利益均沾”了?结果,列强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了很多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他们可以更方便地掠夺什么了?这就直接冲击了什么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这4条内容,中国又遭到了怎样的命运?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了?为什么在这时候,日本具有这么大的贪婪性了?好战的日本所表现出的贪婪性,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却借此推进了自己的近代化步伐,为什么这样讲了?甲午战争就使日本发展成为了什么国家?从此,日本在东亚称王称霸,变本加厉地欺凌中国及其他国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甲午战争结束了长期以来一衣带水的中日友好关系,开始了黑暗的50年,它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学反思——
自感充分调动起学生,培养了他们一定的概括和理解能力。
由于学生素质决定,如能让他们自己讨论《马关条约》的恶果,本节课就更加充实了。